北师大版 5.3.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靳军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对称性,对对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寻找对称轴的方法和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体验轴对称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便于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
2.准备一些实际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5.3.3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图形的性质。
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图形的对称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对称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图片,如剪纸、对称图形等。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如剪纸、对称图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解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存在一条直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主要包括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对称轴的判定和性质运用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2.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4.练习法:设计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实际问题的案例;2.练习题: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通过PPT展示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4.巩固(5分钟)针对刚才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见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达到让学生对简单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角是轴对称图形2、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及作图【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1、如图(1)所示,在ABC ∆中,AC 边的中垂线交BC 于点D ,垂足为E ,则相等的线段有 ,相等的角有 .2、如图(2),在ABC Rt ∆中,090=∠ABC ,030=∠B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则图中等于060的角有 个,分别是: .3、如图(3),在ABC ∆中,AB=AC,,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N ,则=∠NBC . 4、角平分线是指:. 【新知探究】 探究一 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⑴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角∠AOB ,沿角的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⑵在折痕上任取一点M ;⑶过点M 折OA 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MD ,其中,点D 是折痕与0A 边的交点,即垂足. ⑷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 边的交点为E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E D C B A 图(1) 300D E B C A 图(2) 500BC NA 图(3)2角的对称轴是什么?请阅读课本P1272.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在图(4)中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是如何找到角的对称轴的? .3、归纳结论:角是 图形, 是角的一条对称轴. 探究二角平分线的性质4、课本P127“做一做”(1)如图(5),将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折痕就是AOB ∠的平分线;(2)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C,分别过点C 且与AOB ∠ 的两边垂直的线(这一步如何折?),垂足分别为点D 和点E ,将AOB ∠再次对折,线段CD 和 CE 能重合吗? 答: (“能”或“不能”)重合.理由是: (3)改变点C 的位置,线段CD 和CE 还相等吗? 5.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 . 几何语言:如图(6) BOM AOM ∠=∠,AO CD ⊥,OB CE ⊥ ∴ = . 探究三用尺规作角平分线 6、课本P126 例 2:利用尺规,作AOB ∠的平分线(图7) 已知:AOB ∠. 求作:射线OC,使AOC ∠=BOC ∠. 作法:1.在 和 上分别截取 、 ,使 = .2.分别以 和 为圆心,以 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内交于点 . 3、作 . 就是AOB ∠平分线.为什么第6题这样就能作出角的平分呢?其中的道理是什么?【知识梳理】角是 图形。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2》是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例题和习题具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如何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轴对称图形的实物模型。
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现象。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a.轴对称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
b.对称轴是图形的中心线,将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c.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轴对称图形,运用性质b和c进行验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安排上,从简单的线段、角到复杂的图形,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操作和观察有较高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活动教学: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剪贴、折叠等,增强学生的体验。
3.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2.准备一些纸质材料,如纸片、剪刀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3.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剪纸、折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不能找出一个对称轴,使得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呈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剪贴、折叠等,尝试找出对称轴,判断和验证图形的轴对称性。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是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设计、建筑、艺术等领域。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判断和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并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可能仅限于生活中的观察,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轴对称图形,逐步上升到理论层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和画一般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判断和画一般的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和理论。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卡片、剪刀等,用于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等,并通过课件展示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性质。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对称轴的确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确定对称轴的方法后,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寻找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判断和寻找对称轴。
2.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材料,如剪刀、纸张等,让学生动手剪出轴对称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剪纸、折叠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如何确定对称轴。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举例解释:
-难点1:通过动态演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对称轴和对称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难点2:教授学生在寻找对称轴和对称点时,可以采用分解图形、逐步寻找的方法,如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线段、角等),逐一寻找对称轴和对称点。
-重点2:教授学生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轴对称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重点3: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识别轴对称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尤其是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关系。
(2)在复杂图形中寻找对称轴和对称点,学会分解图形,突破寻找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轴对称图形是指可以沿某条直线折叠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被称为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这个案例,了解轴对称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探索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轴对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和寻找对称轴、对称点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课件(新版)北师
路AB、AC两处劳动,现要在
道路AB、AC的交叉区域内设 一个茶水供应点P,使P到两
A
条道路的距离相等,且使
PM=PN,请你找出点P的位置
,并说明理由。
B
·M ·N
C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结论: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
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性质:角的平分线
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
A E
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推O理的理由有三个, 必须写完全,不能 D
C
少了任何一个。
∵ OC是∠AOB的平分线
且DE⊥A0 , DF⊥BO
F B
∴ 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
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应用所具备的条件:
(1)角的平分线; (2)点在该平分线上;O
DA PC
(3)垂直距离。 定理的作用:证明线段相等。
EB
根据角平分仪的制作原理怎样用 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不用角平 分仪或量角器)
N
A
E
N
C
C E
O
M
O
B
M
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作法:
A
证明:
在△ACD和△ACB中
AD=AB(已知) D
B
DC=BC(已知)
CA=CA(公共边)
C
∴ △ACD≌ △ACB(SSS)
∴∠CAD=∠CAB(全等三角形的 E
对应边相等)
∴AC平分∠DAB(角平分线的定义)
北师大版 5.1 轴对称现象 靳军强
作业:
1、收集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 征的图片与物体; 2、习题5.1
一条对称轴
一般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两条对称轴
一般长方形
三条对称轴 四条对称轴 无数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
圆
挑战自我!
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D )
下面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是 轴对称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喜喜
下面哪一个选项的右边图 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 (B)
(A )
(B (A) )
(C ) (B)
(D ) (C)
(E ) (D)
轴对称 图形
轴 对 称
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关系: 联系: 都是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 区别: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 轴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轴对称
全等图形
轴对称和全等图形的关系: 联系: 都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区别: 轴对称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 全等图形是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等方法 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想一想:0-9十个数字中,哪些
是轴对称图形?如是轴对称图形 请把它的对称轴指出来。
0 1 2 3 4 5 6 7 8 9
对称 轴 对称轴 对称轴
线段和角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请说出它们的对称轴!
M
A B O B
P
A
O N
想一想:一般等腰三角形有几条
对称轴?
想一想:等腰梯形有几条对称轴?
想一想:一般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
想一想: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2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现象,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对图形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学会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判断。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主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剪纸、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进行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如剪纸、图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呈现(10分钟)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同时,给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进行讲解和演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它们的对称轴。
然后,各组互相展示并判断其他组的轴对称图形是否正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
2. 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相应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
2.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角平分线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2.在探讨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行为与创新通过小组折叠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角的对称轴难点利用角平分线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一、创设情景引入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你有什么办法?(对折)再打开纸片,看看折痕与这个角有何关系?学生实验:通过折纸的方法作角的平分线。
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
对这种可以折叠的角可以用折叠方法的角平分线,对不能折叠的角怎样得到其角平分线?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AD,BC=DC,将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AC画一条射线AE,AE 就是∠BAD的平分线,为什么?教师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学生将实物图抽象出数学图形。
学生独立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是∠BAD的平分线。
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从简易角平分仪中抽象出两个三角形;(2)学生能否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说明线段AE是∠BAD的平分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_1113
课题
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角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会说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 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解题。
重点
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难点
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解题
教学方法
自学加引导
教学环节
自学后反思。
(1)若∠1=∠2,则有___________;
(2)若CD=CE,则有___________.
五、自学指导2:
内容:课本P126例2
要求:能看懂例题的作图步骤
时间:2分钟后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练习:1、作∠AOB的平分线 2、作△ABC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
(小组交流合作总结画法,之后一名学生上前板演, 小组内会画的教会其他同学)
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
(让学生通过看书,小组讨论,探索出角的对称轴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的结论记忆会更深刻,)
4、检测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角B.等边三角形C.线段D.平行四边形
2.如图,CD⊥OA,CE⊥ OB,D、E为垂足.
六、当堂训练:
1、如图,已知∠C=90°,∠1=∠2,若BC=10, BD=6,
则点D到边AB的距离为_____.
小结
1)角是图形。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相等。
(3)线段是________图形。
(4)垂直并且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二次备课
复习
导入
课程讲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猜想、验证巩固所学知识。
3.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教案7
《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教案7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轴对称现象不陌生了,在本章前面两节课中,认识了轴对称的现象,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初步探索并了解了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再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象,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充分观察、操作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一、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3. 通过学生的操作与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设计分析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
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内容: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对称轴吗?活动目的:通过问题,希望学生能回忆起前两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图形、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全面思考的能力。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大部分能够准确而全面的找出对称轴,并能说出部分图标的标志名称。
以生活中的事例入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告知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注意事项:本节涉及的有关现实中的轴对称图形可以根据实际适时调整,如脸谱,生活中的建筑等,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际背景,所挖掘的素材应包括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图形,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的观点来揭示现实世界中与图形有关的现象,同时能够欣赏现实世界中蕴涵的有关轴对称的图案。
推荐K12七年级数学下册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5.3.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性质的过程,探索并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2.通过观察、折叠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规范的数学语言.3.会构造所需的图形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角的轴对称性,灵活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难点:利用尺规作出角的平分线教具:较大的纸(制作角),圆规、三角板.学生准备:导学案,较大的纸(制作角),圆规、三角板.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探究活动一:角的对称性欣赏:多媒体展示三个不同角度的角问题1:不利用工具你能否把这些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问题2:通过活动你有什么结论?问题3: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吗?处理方式:图片欣赏之后,发给学生图中的角的纸片,让学生动手折叠,把角对折。
在学生完成折叠后老师预留一分钟让学生讨论问题2,然后提出问题:“角”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问题3帮助学生回忆对称轴的定义,重点指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结论: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跟踪练习: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直线B,角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C,角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角有两条对称轴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的对比展示,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折叠和总结后,理解结论的一般性为后面的新知内容作好铺垫.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二:尺规作图----角的平分线导语:这种可以折叠的角可以用折叠方法得到的角平分线,不能折叠的角怎样得到其角平分线?课件展示: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AD,BC=DC,将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BAD的平分线.问题1:你能说出角平分仪的工作要原理吗?问题2:根据角平分仪的制作原理怎样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不用角平分仪或量角:)处理方式:问题1是一道处理过的题目,找学生口答两个三角形对应相等的条件然后课件展示用符号语言表示的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在△ACD和△ACB中AD=AB(已知)DC=BC(已知)CA=CA(公共边)∴△ACD≌△ACB(SSS)∴∠CAD=∠C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C平分∠DAB(角平分线的定义)问题2给学生预留三分钟讨论,老师利用多媒体采用一问一答,边演示的方式完成师示范尺规作角的平分线:(1)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2)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1DE2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O在∠AOB 内交于点C . (3) 作射线OC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分析理由:由作图过程可以知道,图形满足OD =OE ,CD =CE ,OC =OC ,所以△OCD ≌△OCE (SSS )可得,∠DOC =∠EOC ,所以OC 是∠AOB 的平分线质疑 问题3:步骤2中,以大于1DE 2的长为半径作弧的原因是什么?处理方式:学生以小于1DE 2的长为半径作弧,容易发现两弧没有交点,不能完成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C
E
M
O
B
M
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 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 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 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可以看一看,第一条折痕是∠AOB的平分线OC,第二次折叠 形成的两条折痕PD,PE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两边的距 离,这两个距离相等.
√
A
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B
D
不必再证全等
C
练一练
1、如图, ∵ OC是∠AOB的平分线, PD⊥OA,PE⊥OB 又 ________________
A
∴PD=PE (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C
B
D
P O
E
2、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 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 为什么?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3.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对折) A C 再打开纸片 ,看看折 痕与这个角有何关系?
O
B
A
结论:
O B
C
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 线所在的直线.
对这种可以折叠的角可以用折叠方 法的角平分线,对不能折叠的角怎 样得到其角平分线?
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 图),其中AB=AD,BC=DC,将 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 AC 画 一 条 射 线 AE,AE 就 是 ∠BAD的平分线,为什么?
A
证明:
在△ACD和△ACB中 AD=AB(已知) D DC=BC(已知) CA=CA(公共边) C ∴ △ACD≌ △ACB(SSS) ∴∠CAD=∠CAB(全等三角形的 E 对应边相等) ∴AC平分∠DAB(角平分线的定义)
D A
C
P
E B
角平分线上 的点到角两 边的距离相 等。
利用此性质 怎样书写推理过 程?
角平分线的性质
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 ∠1= ∠2
推理的理由有三个, 必须写完全,不能 少了任何一个。
A D P
PD ⊥OA ,PE ⊥OB
∴PD=PE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 O 的距离相等) 1 2
B
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 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 交OB于N. 2.分别以M,N为
A
M
C
1 圆心.大于 MN的长为 2 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交于C.
3.作射线OC.
B
N
O
则射线OC即为所求.
根据角平分仪的制作原理怎样用 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不用角平 分仪或量角器)
D P E B A C
E
A D B C
3 、 如 图 ,OC 是 ∠ AOB 的 平 分 线 , 点 P 在 OC 上 ,PD⊥OA,PE⊥OB, 垂 足 分 别 是 D 、 E,PD=4cm, 则 PE=__________cm. 4
A D E O C P
B
Hale Waihona Puke 思考:4、已知△ABC中, ∠C=900,AD平分∠ CAB,且 BC=8,BD=5,求点D到AB的距离是多少?
∴
BD = CD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 )
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A B C
(×)
D
(1)∵ 如图,AD平分∠BAC(已知) ∴ BD = CD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 )
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A
B D C
(3)∵ AD平分∠BAC, DC⊥AC,DB⊥AB (已知) ∴ DB = DC ,(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 )
(2)猜想: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验证猜想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
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 求证:PD=PE 证明:∵ PD⊥OA,PE⊥OB(已知)
∴∠PDO=∠PEO=90(垂直的定义) 在△PDO和△PEO中 ∠ PDO= ∠ PEO ∠ AOC= ∠ BOC OP=OP O ∴ △ PDO≌ △ PEO(AAS) ∴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E
B
辨一辨
A D O P E C B
如图,OC平分 ∠AOB,PD与PE 相等吗?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应用所具备的条件:
(1)角的平分线; (2)点在该平分线上; (3)垂直距离。 O E D
A
P
C
B
定理的作用: 证明线段相等。
(2)∵ 如图, DC⊥AC,DB⊥AB (已知)
C
D
你会吗?
A
E
B
小结
拓展 回味无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1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 OC是∠AOB的平分线, O 又 PD⊥OA,PE⊥OB ∴ PD=PE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