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比较分析
中日教育的差异及原因
中日教育的差异及原因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目标、教学方式、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
下面将通过比较中日两国教育的不同之处来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
首先,中日两国的教育目标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日本的教育目标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上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目标。
而日本在战后得到了美国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此外,日本的教育目标也受到了和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日本教育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操和团队精神。
其次,中日两国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讲授式教育,重视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听讲。
而日本更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互动。
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两国的不同地位。
在中国,教师被视为权威人物,教学方式偏向于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记忆力。
而日本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像是引导者和辅导者,注重启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中日两国的学生素质培养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技能,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家长普遍重视学习和考试成绩,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生的发展方向。
而日本家庭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社会技能,家长更倾向于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日两国的教育差异主要是受到历史、文化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而日本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技能,强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
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
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以我国和日本教育制度为对比,分析其差异。
一、日本的教育制度1.教育情况的历史发展纵观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分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区分为:明治维新之前的古代中世纪教育和之后的近现代教育。
首先是大化革新。
那时的日本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大量吸收来自中国的儒学文化,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模式及制度。
日本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是在那个时期所模仿的中国汉字而得来。
其次是江户时期,这个时候是日本在战乱之后最长的一段和平年代,社会平稳恢复是离不开当时的教育制度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一阶段的普及教育为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进入了近现代教育。
开始了改革学校制度,制定了《学制》。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迫并没有完全的贯彻落实。
后来废除了《学制》,颁布了《教育令》,主要从教育的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保证了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除了对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
这次的改革奠定了现如今的日本教育体系,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当代日本教育制度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由二战后根据国家宪法所草拟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
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学制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六三三四制,分别是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和高等教育四年。
在初等教育之前有学前教育,也就是幼稚园,不算学龄,一般是6岁之前的孩子。
中日改革之比较分析
中日改革之比较分析3101103057 仲霜霜一、政治中日两国的近代都是充满激烈政治斗争并发生政治大变革的时代,但两国的政治领域因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特色,并深刻影响了各自的近代化历程。
因而,在近代中日比较研究中,政治问题自然占有较大的比重。
关于近代前的政治制度。
这是重视历史连续性的研究者颇为关注的问题。
有学者强调中日在政治权力集中程度上的巨大差异,认为这对两国近代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地主阶级革新派、洋务派乃至于维新派如果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很难有所作为,低层次改革也很难为高层次改革创造充足的条件;而日本半独立的诸藩能够推行同中央政府相抵触的藩政改革,由此进一步加强它们对幕府的半独立地位,当某些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藩政实权后,其所在藩就成为倒幕的根据地,这是日本近代低层次改革迅速推向高层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条件。
(注:丁日初、杜恂诚:《十九世纪中日资本主义现代化成败原因》,《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
)有学者分析了近代以前两国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差异。
日本实行世袭、门阀制,使得有才能的下级武士不能进入高层,在幕末,则促使下级武士走向与旧政治制度决裂,为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则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地主和土地权力、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三位一体的代表人物(也包括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中央政府中来,加强了专制统治,统治者利用这一制度成功地钳制了众多读书人的思想。
(注:马家骏、汤重南:《日中近代化比较》,东京,六兴出版株式会社1988年版,第48-50页。
)有学者对中日有无政治权力制衡关系以及是否促发竞争方面做了探索。
在日本幕藩体制内部,存在着多种制衡的机制,且促发竞争,各藩因竞争而重视教育,任用人才,兴办实业,采用新式武器,到幕末进而争相吸收西方文化,提高了人的素质,当外部危机到来时,就能很快出现转机。
但前近代中国的专制集权几乎没有现实的异向的制衡力量,结果只能造就对立的两极,内部缺少竞争,也就没有足够的体制上、人才上、心理上的准备,虽然在近代危机一再出现,却难以造成巨大的转机。
新课改下中日课程的管理与亮点
新课改下中日课程的管理与亮点摘要:新世纪初叶,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挑战,从课程这一核心着手,同时在教育上做出了积极的应对,开始了新一轮更深层次的基础教育改革。
虽然中日现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形态不同,但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价值取向的深层构造保留着东方文化的印记。
因此,比较中国与日本当前的课程改革,对理解和推进我国课程改革试验有着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日新课改对比思考一、中日两国课程改革背景和目标理念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由于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奠基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必将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将占据主动地位,谁就将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对此,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此次课改,我国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针对创新薄弱、过多注重考试、忽视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状况,力求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应试教育价值观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课程体系。
同期的日本,针对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逐步僵化,教育面临偏重学历、考试竞争过度,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今后学校教育必须由注重灌输知识向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转变,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的幅度,使教育朝着尊重学生个性的方向改革和发展。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中日两国作为东亚的两个邻国,其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和不同。
随着两国的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强,了解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往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两国的教育之比较。
1.教育制度比较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中日两国的学制方面,中国的学制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而日本的学制则是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
另外,中国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开始到九年级为止,而日本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到中学三年级结束。
此外,中日两国的学校制度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育体制为官方和私立的并存。
而在日本,主要是由国家和自治体共同负责。
在教学理念方面,中日两国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而日本的教育注重塑造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性格。
中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和生活技能。
此外,日本的教育中强调的自由和发散的思维也与中国的注重集中和必要性的思维方式不同。
3.校园文化比较学校文化也是中日两国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
在中国,学校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学科竞赛和校内德育活动上,而日本的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部活动和社交方面。
此外,校园文化也是两国教育制度差异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更多的是学习或者参加各种比赛,而日本的学生常常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交团体或者社团活动。
在教育质量方面,中日两国都在不断地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中国的教育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全球大学排名中,中国的一些顶尖学校也逐渐地跻身于国际排名前列。
而在日本,教育的高度普及和优质的教育质量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榜样。
5.结语。
中日初等学校课程改革比较
1966
1976
1985
1998 2001
②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的 基础教育课程
④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初期 的基础教育课 程
⑥课程体系全 面现代化的时 期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课程政策特色:政治性很强(1949—1958) 无论是改造旧课程,还是学习苏联课程,都具 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是当时迫切的政治需要。但是 当时的国内环境,是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改造已 有的教育和课程;而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帝国主义国 家孤立我国,也迫使我们只有采取“一边倒”政策, 向苏联学习。因此,这一时期的课程政策,是国家 稳定政权、维护统一的需要,符合当时特殊历史条 件下国内国际形势特点,对于我国尽快建立起自己 的课程体系,恢复和发展国家教育,具有积极的战 略意义。
两国最新的课程改革成果比较
•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 两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
课程目标
• 概念: • 课程目标主要用来描述和规定一门课程的预 期学习结果,主要涉及特定课目、学科或学 习领域在各个学段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 一般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学段目 标”
中日最新课程改革目标比较
中日初等学校课程改革比较
选题原由
•
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亦是在全球 范围内都关注的领域。而初等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各国 同时都在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而作为我们师范 生,更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在文化传承上有相近的渊源,而它 又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在教育上可以有更多比较、借鉴 之处。将中国初等学校的课程改革与日本的进行比较,更有 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本国的教育。 • 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从日本的课程改 革中借鉴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我所用, 促进我国现代化的教育改革。
中日两国幼儿教育对比
中日两国幼儿教育对比在不同国家的幼儿教育系统中,中日两国的教育方式和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幼儿教育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教育体制和法规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有所不同。
在中国,幼儿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法规。
幼儿园是主要的教育机构,接受3至6岁儿童的教育。
然而,日本的幼儿教育类似于学前教育,没有强制性要求。
幼儿园通常是私立机构,也有一些公立幼儿园。
日本的幼儿教育法规由厚生劳动省制定并监管。
二、教育目标和理念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目标和理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幼儿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品德、智力、体质和艺术等方面的素养。
重点是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品德和好奇心。
与此相比,日本的幼儿教育注重托幼功能,即照顾孩子的生活需要以及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饮食。
日本的幼儿教育还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和活动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在课程内容和活动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
幼儿园通过游戏和主题活动来教孩子们学习和发展。
与此相比,日本的幼儿园主要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社交互动。
他们会安排孩子们参观社区、商店、博物馆等地,以促进他们的社会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师角色和培训在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培训也有所区别。
在中国,幼儿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
中国的幼儿园教师需要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
相比之下,日本的幼儿园教师更多扮演着看护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他们的培训重点是提供托幼知识和照顾技能。
五、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在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中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教育责任由幼儿园承担。
相比之下,日本的幼儿教育更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非常频繁,孩子们的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的结果。
日本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教育是两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虽然日本和中国都属于亚洲国家,但是它们在教育领域存在着不同的制度和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的不同点。
一、入学体制1.日本日本的入学制度比较严格,需要考试。
通常日本教育阶段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大学。
学生需要参加一系列考试才能顺利升学。
尤其是升入高中和大学时更为严格,需要进行入学考试,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
2.中国中国的入学体制相对较为灵活,普通小学和中学可以通过择校入学,或者会试等方式进入优质学校。
高中学制为3年,学生完成三年高中学习后,需要参加高考,根据成绩排名进行升学。
高考分数可以影响到进入优质大学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二、课程设置1.日本日本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例如修学旅行、文化体验等比较少见的学科。
日本的教育也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课程设置更多元。
不过,日本的教育难度大,学生需要学习大量内容才能拿到高分。
2.中国中国的课程注重的是纪律、礼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学科。
中国的教育注重重视应试和考试成绩,时常会举行各种会考、校考、区考和市考。
除了教育内容较硬之外,课程设置较死板,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三、升学率1.日本日本的升学率非常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顺利升入大学或职业学校。
虽然普通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分数线不同,但是落榜的可能性却相对较少。
但是,日本的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严重。
2.中国中国的升学率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参加高中和大学。
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全面,学生成绩较差,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但是,中国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比日本好。
四、师资力量1.日本日本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师生关系比较和谐。
学生成绩优秀的老师更加善于引导和培养,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方案。
耐心点说,老师注重的是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苛刻点说,老师对孩子要求较高,往往对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学困难。
从中日小学数学教学的比较看我国数学教学的改革
从中日小学数学教学的比较看我国数学教学的改革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数学教学不受语言和民族的限制,因而更有利于借鉴国外教学改革的一些好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分析日本小学数学改革的一些特点,并与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加以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差异。
以此为鉴,可以思考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
一、中日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及异同日本的教育改革历来重视实践与应用,重视把有关的教学改革的理论应用于教学改革的实践,在实践中寻找教学改革的思路,在实践中论证和强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发展教学改革的理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日本的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和探索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思考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从分析和比较两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不同的思想的做法中,可以思考一些与我们的教学改革有关的问题。
1.从教育思想上分析日本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比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来理解数学原理,解决数学问题。
并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
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系统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两国所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比较上来作一下分析。
日本的《小学算数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数量和图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从日常事物和现象中看到数量关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加以处理的能力和态度。
”我国最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一)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学、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和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两者加以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除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基本相同外,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中日两国的教育体系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教学方法上也更注重于死记硬背和传授知识。
而在日本,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教学方法上,也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这也使得日本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两国的学习氛围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也较大。
学生们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需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甚至还要参加各种竞赛和考试,以确保自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在日本,虽然学生们也会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但相较于中国学生,他们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之余还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
两国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学生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日本,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并更加乐于思考和探索。
中日两国的教师形象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教师的地位和形象较高,他们被视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但在日本,教师的地位并不是那么高,他们更多的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日本的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中国的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这也导致了两国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
中日两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课程设置较为固定,学生需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科目。
而在日本,学生的课程设置较为灵活,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
教学资源方面,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学生们缺乏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而日本的学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资源和条件上也更为丰富。
中日两国的教育体系各有特点,值得借鉴和学习。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随着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加深,人们对中日教育制度的比较兴趣日益增加。
虽然两国都重视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有一些明显差异。
下面就详细介绍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
一、幼儿教育中国和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
中国的幼儿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阶段。
其中,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的早期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和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而幼儿园教育是指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普惠性教育,主要强调游戏、观察和操作等方式,将孩子从家庭环境适应到社会和学校环境。
而在日本,幼儿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
幼儿园面向3-5岁儿童,与小学、中学、高中一样有国家统一的教育大纲和教材,以德育、智育、体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
此外,日本的幼儿教育秉承着“将孩子培养成为自我和谐、与家庭社会和谐相处的人”的精神,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
二、初等教育中国和日本的初等教育有一些共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初等教育由小学和初中组成,小学教育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注重性格、道德、智力、体力、美感和劳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初中教育则是把学科知识重点向深入发展。
相比之下,日本的初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小学的教育主要是围绕日语、数学、社会、自然科学和体育方面的课程展开。
并且,日本的小学还在教育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礼仪和道德教育。
三、高等教育中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和设置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由大学、学院和独立学院组成。
其中,大学是最高学府,而学院既有大学的课程和科目又有大专的特点,独立学院则是由企业和社会各界集资设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
与之不同,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短期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以2年制大学为主,可以授予副学士学位。
总体而言,中日两国教育制度在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浅谈中日教育差异及对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浅谈中日教育差异及对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作者:刘大愚来源:《祖国》2018年第23期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不能回避的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日本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至今已有23人,而中国本土只有两人获得诺奖。
由此可见日本的教育确实成效显著,也必然有中国可以借鉴的长处。
下面本文将通过对比中日教育的差异试谈对中国进一步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中日教育理念的差异日本在历史上经历过三次教育改革,分别于1872年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方针,于1947年制定一系列教育法律甚至提出免除一切学杂费的政策,而1984年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日本则提出“21世纪教育复兴计划”,这次教改的核心为:个性教育,心灵教育和健康教育。
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九年义务教育也是如火如荼,全面的教育平等普及也稳步推进,但目前我国教育理念仍有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太过注重成绩。
学生从小就会被功利化的考试压迫的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讽刺的是,几乎没有学校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同学的个人兴趣,甚至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这种教育理念的直接后果就是可能扼杀掉学生的天性和对学习的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的人格向封闭、消极等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就像总会有人对学生说“你要考高分、上清北”,却很少有人对他们说“你要拿诺贝尔奖”。
二、中日教育方式内容的差异大约二十年前中日中学生在内蒙古上的“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概就是说中日两方孩子表现迥异,中方孩子叫苦不迭,不堪重负,家长拖后腿,而日方孩子则完全相反,表现出坚忍不拔且文明教養的精神,同样是受过教育的孩子,为何差距这么大?这与两国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有很大关系,我认为日本教育中可供中国借鉴的特色主要有:(一)基础学业教育日本小学的教育目的是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重点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基本常识的教导;日本中学则由《学校教育法》规定,要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作为的建设者,具有健全批判能力和个性,能够自主选择将来的道路等等;日本的高等教育则注重科研、协作和共同研究,培养高水平的创造性科研人才。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中日教育对比论文篇二中日小学教育对比研究摘要:教育在国家和个人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人民的进步,将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中日两国虽然都极力发展教育,但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基础、办学特点和教师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在差异,两国依据本国国情发展本国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基础;办学特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不仅仅对个人的发展有影响,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以对于教育的的理解及其实践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其所呈现的结果也是有分别的。
中国和日本都为亚洲的国家,但是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理念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中基础中的基础,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教育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应试教育,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育人的目的,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倾向于西方化。
1、教育理念中国比较重视输入式的授课理念,其表现了我们教育的优点,学生的基础扎实;但是中国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时总是会存在畏惧心理,创造能力比较差,无论是课后作业,还是关于设计报告,期中、期末考试等,中国的教育视角即为答案的标准化,还有成绩的高低。
中国的小学教育不是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自立教育、抗挫折教育、创新教育。
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处处可见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
日本家庭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家人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2、教育基础中国的文明历史已有五千多年,而中国的教育也存在着五千多年,中国的教育史是漫长的,但是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还属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存在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教育发展。
儒家思想是中国教育的最强大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在思想上,乃至领土上保持独立的重要因素。
中日教育制度的相同点和差别
中日教育制度的相同点和差别剖析中日基础教育制度与学制对比范文一、当代中日基础教育均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目前日本采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并分为中央政府的文部省、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
日本的基础教育基本上由中央政府制定宏观的方针政策,决定各阶段的教学内容、颁布教学大纲、提供教科书,市町村则负责具体的实施,这样就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比较一致。
依据日本的法律,中央与地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上级只能提供指导建议、不能干涉。
但是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在国家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地方教育委员会对于文部省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往往具有很大的认同性。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进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从建国初期基本照搬前苏联模式到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
通过权限下放,逐步改变过去整个国家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都高度集中于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状况,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
中日两国从历史上来看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教育政策颁布和措施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中央集权制的弊端,即权利的高度集中易导致教育政策脱离各地实际。
整齐划一的制度,缺乏弹性和灵活性,便会影响地方政府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束缚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日两国都试图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保持适度平衡,既保持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权,又能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中日基础教育的学制差异较大1.中日现行学制均基本上实行“六、三、三”制日本于1947年3月31日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建立了日本基础教育的现行学制“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这个学制在50年代以后虽有些小变化,但基本结构未动,至今尚亦如此。
中国现行的学制中,初等教育修业年限5~6年,中等教育分为初等和高等两个阶段,其修业年限共为6~7年,因此,存在着“六、三、三”和“五、四、三”两种学制。
中日学校制度对比
一、教育理念中国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均衡发展。
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日本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
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二、课程设置中国学校课程设置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美术、音乐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日本学校课程设置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科学、技术、家庭、体育、美术、音乐等。
日本学校注重实践教育,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中国学校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教学方法逐渐向学生主体、教师引导转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日本学校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日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考试评价中国学校考试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考试评价逐渐向多元化、过程性评价转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
日本学校考试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本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需通过考试获得学分。
此外,日本学校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五、教育管理中国学校教育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设有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部门,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工作。
日本学校教育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设有教务处、教育委员会、总务处等部门,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工作。
日本学校注重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程度较高。
中日学校制度
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学校制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两国的学校制度也各有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日学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二、学制结构1. 中国学制中国学制为十二年制,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近年来,我国实行“义务教育法”,规定从小学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
2. 日本学制日本学制为九年制,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日本实行“义务教育法”,规定从小学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
三、课程设置1. 中国课程设置我国课程设置以基础教育为主,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九门学科。
近年来,我国逐渐推行素质教育,增设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
2. 日本课程设置日本课程设置以基础教育为主,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社会等九门学科。
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中包含大量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式1. 中国教学方式我国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
近年来,我国逐渐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2. 日本教学方式日本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日本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育评价1. 中国教育评价我国教育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察。
近年来,我国逐渐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日本教育评价日本教育评价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本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践活动、作业、课堂表现等。
六、结论中日学校制度在学制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学制较为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式逐渐多样化,教育评价体系逐渐完善。
日本学制简洁,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
中日教育制度对比与研究
中日教育制度对比与研究摘要: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在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对我国完善教育体系制度有借鉴作用,所以本文对日本教育制度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中日教育制度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发现日本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日本还始终致力于建成终身学习社会。
关键词:日本教育;中日教育制度对比;全面发展;终生学习社会1.中日教育制度对比(1)研究准备和研究方法笔者通过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和日本文部省的官方网站调查资料和数据,将教育制度按内容分类,分别为教育政策、学年制度、义务教育、学习时间、教育内容和学期,然后总结两国教育制度的各自特点和异同,最终对两国教育制度进行比较。
(2)调查结果1.在教育政策方面,日本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国家战略方针,中国提出“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教育在两国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方面,可见教育在两国的重要性相同。
2.两国的学年教育制度都采用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种六、三、三、四制度。
3.在日本,义务教育为监护人有义务让孩子接受9年的普通教育,即小学6年和初中3年.中国也同样如此。
4.两国学科不同。
日本的必修科目为:国语、算术、数学、生活、社会(公民、地理、历史)、理科、外语(主要是英语、法语、德语、中文、韩语)、体育、保健体育、技术、家庭、图画、音乐、艺术、美术、书法、工艺、信息、道德专题活动、综合学习时间(自习)。
中国必修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主要是英语、法语、德语、韩语)、保健体育、绘画、音乐、艺术、美术、书法、道德、信息技术.与中国相比,日本的教育内容更多,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5.两国学生学习时间不同:日本的初高中和补习班学习时间平均为每天8小时,中国为14小时,少于中国.中小学教师年均授课时间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但是年均工作时间则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主要原因是除学校的教师以外的教育机构辅导人员比英美少得多。
中小学教师的年均授课时间比中国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 二 工三二 [ ] =
德
]
显著的成绩。但我国的义务教育总体承 平还不高, 原有的 义务教育课 程已不能完 全适 应时代发展 的需要。为贯 彻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 质教 育的 决定》教育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_ 本次课程改革 是在世 纪之交 的背景下 进行 的 , 是 也 在世界各 国进行课 程改革 的形势 下展 开的 , 种形 势要 这 求 新课程必须从 国际视野 中进行 规划 和设 计 , 调整 和改
呈现 出课程 目标兼顾总括性与具体性 , 课程结构合理 、 课 程设置科学 、 重视 道德教育 、 重视课 程的体验性及 学生 的
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充分体 现了 日本文部省 的教 育改革
课
德 与 恬
i 德杜 台b
科 学 】 科学 ( 生物 、 、 物理 化学 )
外 语
门
程 课
社
会
理
f 史 杜击 丘 地 与 r 、 理)
科
外 体育
国
国 语
家庭 l l
语
技术 、 家窿 保健体育
算
类
-————广— _
音 乐
革义 务教育的课程体系 、 结构 、 内容 , 椅建符 合素质 教育 要求 的新的义务教育课 程体系 J 。
蒂、 目标 、 设置 、 管理进 行此较 分析 , 鉴 日本 国课程 改革的经验 一步椎动我 图艾务教 育课 程改革 的发 措 进
展 , 化 新 的课 程 体 系。 优
[ 关
键 词 ] 艾务教 育 ; 课程 ; 比较 分析 ; 启示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6 (020-060 028 4 Z0 )20 1- 0 4
的能力 , 自我不断学 习新 的工作技能的能力 , 由此实现职 课程 的整合 , 充分发挥信 息技术 的优势 , 为学生的学 习和
业 能力 的持续发展 与提 高。 自我词适 行为规 范, 适应 社 发展提供有力的学 习条 件 , 促进 学 习效率 的提 高 ; 五 , 第
会伦理 的需要 , 跟上时代 发展 思想 进步能力 , 实现持续不 创造有利 的条件 , 积极 营造 学 生 自己实 践学 习的空 间。
体育
语
l
文
体 育与健康
艺术( 乐 、 术 ) 音 美 地 方 与 学 校 课程 日本 实 施 的 义 务 教 育谭 程 年 道 级
8 年代以来 , 0 日本已打破划一 的教育体制. 而把充分发 挥学生的个性, 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我 国改革开放以后 ,
义务教 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义务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 了
程
综 合 实 践 课
战略重点 , 向 2 世纪的 日本中小学课程 改革 的重点也 门 面 1 表现在“ 生存力” 的培养 , 中国的改革 重点则是“ 而 素质教 育” 。但 中 日两国在课程 设置的侧 重点 . 以及提 出的内容 类 和做法都有许多相 同之处 。
l 课 程 改 革 的 背 景 比较
维普资讯
中 日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改革 比较 分 析
夏 心 军
( 苏省 高邮师 范学校 ,江苏 高邮 25 ̄ ) 江 260 [ 摘 要] 焱所罔知 . 程是把教 育理 想转化 为教育现 实的纽带。义务教育课程 改革成 了我 国基础 课
教育改革的 交破 口, 是现阶段全面椎进 素质 教育的 主题。本文拟通过 中 日两 国的 艾务教 育课 程 改革的 背
程改革 目 。从字 面上看 , 此的内容重点似乎不 同, 算机等信 息机 器的能力 , 标 彼 但 并注意开发新 的信息学科 、 课程 和学 习领域… 。我 国的课 程改革 方案里 , 在课 程的设 置 是通过 比较 , 可以看出课程改革 的 目标是基本一致 的: 首
先, 培养 学生的 基本能 力。2 世纪 的素质教育 是 以培养 上, 1 从小学 三年级到九年及都 安排 了《 科学》 程 , 推 课 大力 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的学 生为核心 , 自我 获得和更新 知识 进信息技术在 教学 过程中的应 用, 促进信 息技术 与学科
断的个 人社会化 。 自我保 持身心 健康的 知识和能力 , 追 求课程的 综合 化是 各 国义 务教 育课程 改 革 的发 展方 养
成 良好的生活和工 作习惯也是 工作 的需 要 , 实现 身心 的 向。综合实践课程 是基于学生 的直接经验 、 密切联 系学
可持续发展L ; 2 其次 , 培养学生如何做呔 。这 是任何一个 生 自身生活 和社会生 活 、 现对知识 的综合运 用 的课 程 体 国家教育必须解决的 一个 根本 问题 , 知识是 国力进 步 的 形 态。由于各学校所处 的地理位 置不 同, 可利 用的教 育 标志 , 而道德则是这 个民族的灵 魂。随着 全球 化经 济 的 资 源也有所不同 , 同时各 校的师资和物质条件也有差异 , 纽 自主化 、 民 发展 , 人们越来越具 有这样 的共识 : 智育不 舍格是 次 品 , 但两 国的综台课 程 由许 多的共 同点 、 化、 体育不合格是 残品 , 而德育不台格 则 是危险 品u 。虽 然 主化 、 J 指导性 、 放性 、 开 生成性、 整体性 、 实践性 。
我 国 新 的 义 务教 育 l程 爆 年 级
[ 中图分类号]G 1 ・ 523
一
、
中 日义务教育 开设 课程分析
考察 日本的义务教育课 程 , 中国的义 务教 育课 程 与 进 行可行性 比较 . 课程既有相 似之 处 , 又有差异。纵观 日 本 的中小学课程改革 的 目标及 内容 , 日本义 务教育课程
学的科学课程教育 , 井早 已提 出“ 科技立国” 口号, 其义 务
课程改革是新世纪各 国面 临的共 同问题 , 国与 日 教育的学术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 理科 和数学等学 我 本分别 提出 了 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 ‘ 存力 ”的课 科 中, 和“ 生 日本学校利用一切机会 , 注意 培养 学生 使用 电子计
绘画手工
特别 活动
I
综 台 学 习
美 术
[ 收稿 日期)02 2 1 20 - - 0 0 [ 作者简介] 夏心军(9 1)男 , 17. , 江苏宝应人 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教师 , 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 究。
1 ・ 6
维普资讯
2 课 程 改革 目标 比 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