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以及诚信主体缺乏引导机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引导诚信行为的形成。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的制定,可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未来,应该继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诚信意识,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个人利益,也关乎社会整体发展,因此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对策分析、引言、正文、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诚信主体、缺乏引导机制、建议、结论、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寻求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制定的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信用信息的不连贯性和难以比较性,影响了信用体系的有效运行。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个人信息泄露、数据被滥用等问题频频发生,不仅损害了个人隐私权,也影响了整个信用体系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诚信主体缺乏引导机制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当前的信用体系中,对于诚信行为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对于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一些人对于信用体系的维护意识不强,影响了整体信用环境的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应该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完善诚信主体的引导机制,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_问题及建议
诚信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紧 迫而重要的任务,企业是建立健全社 会信用体制的重要主体,企业诚信建 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为了了解我国各种类型、规模的企 业在推进企业诚信建设方面的情况, 促进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整体水平的提 高,推动我国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开展 职业道德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中国 企联于 2005 年 7 月至 2006 年 7 月通过 问卷、企业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 513家企业的诚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研究,针对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了推 动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现 将总体情况介绍如下:
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不足。 5.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受到重视 调查显示,87%的企业认为履行
社会责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 然要求。96%的企业认为本企业重视 社会责任的履行。表明企业社会责任 已经被广大企业所认识,大多数企业 愿意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 业形象。
6.诚信管理创新取得一定进展 调查显示,63%的企业认为企业 加强管理可以提高诚信水平,41%的 企业认为诚信管理是主要难题。面对 诚信管理中的难题,企业积极实施管 理创新,如上海宝钢集团通过建立和 完善诚信体系,以员工诚信为主体,使 诚信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 教育引导为支撑,形成诚实守信的企 业文化;以有效监督为基础,实现诚信 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完善制度为 保障,提高诚信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我国企业诚信 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水平虽然有了 一定的提高,但是还不能适应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发展 的需要,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次调 查的样本企业中,有超过 90%的企业 认为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水平与世界优
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推进建议
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推进建议为推动个人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人民银行地区中心支行配合地方政府部门,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以建立健全个人诚信记录和推广信用惠民应用为主要手段,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全面推进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加大珍爱信用记录、保护账户安全、预防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不断提升辖区个人诚信建设的效果。
一、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目前,地区有5个柜面个人征信查询点(人民银行网点)、2台个人征信自助查询机,自助查询点设在地区中心支行,2018年累计查询个人信用报告5056人次,同比增长303.89%。
辖区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14家,主要为商业银行和法人金融机构,无人民银行代理查询网点。
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地区252.3万人基础信息,其中有信贷记录自然人87.32 万人。
各县市授牌成立5个“诚信教育宣传基地”和5个“诚信文化工作站”。
为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应用,人民银行地区中心支行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力度,提升“三信工程”评定比例。
截至2018年末,全地区农户数量为51.99万户,涉农金融机构已累计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8.72万户,建档率为74.48%;已评定信用农户30.53万户,评级面100%;户均授信3万元;对35.46万户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累计发放贷款234.04亿元,贷款余额72.95亿元;不良贷款 5.63亿元,较初增长23.74%。
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个人信用体系法规制度不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难。
一是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用修复等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共享顾虑较多,由于缺乏可操作的制度依据,要将信贷信息之外的信息采集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存在部门间协调难度大、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高等问题。
二是当前适用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不完善,如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对是否应当设置异议查询用户等一些问题缺失法律依据。
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摘要:对中小企业进行诚信体系的建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大数据拓宽诚信数据共享渠道、打造个性化诚信评价体系、构建大数据与信用服务相结合的诚信体系,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等,是大数据时代诚信体系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中小企业;诚信体系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速,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对中小企业进行诚信体系的建设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提升中小企业的实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的前提和保障。
国家在2017年底正式吹响了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号角。
大数据具备安全可靠、数据链完整、数据共享便捷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中。
中小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用大数据管理中小企业的诚信档案、评价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提升公众对于中小企业的诚信监督,同时也能促进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形成诚实守信的产业氛围。
二、中小企业诚信体系现状及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约束中小企业的一系列诚信法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具备一定规模。
在一些省市,由政府、行业协会等联合主导搭建的中小企业诚信系统平台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从企业征信、产品质量、交易记录、纳税记录等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诚信考评。
但是,在现阶段,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诚信宣传渠道单一虽然中小企业诚信平台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但目前关于企业的诚信宣传仍主要通过政府监管部门(如市场管理局、质量监督局等)的网页上进行,对公众的覆盖面很窄,诚信宣传的传播效果也并不理想。
线上媒体平台资源(比如微信、微博、广场地铁媒体等)未得以充分开发,以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加强诚信的责任和意识;线下宣传渠道也较单一,缺少通过诸如“诚信宣传进社区”、“诚信宣传进校园”、“诚信大讲堂”等活动为载体来深入基层社区或企业,全方面开展中小企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
诚信调研报告(4篇)
诚信调研报告(4篇)诚信调研报告(通用4篇)诚信调研报告篇1【摘要】诚信是当前社会关注焦点,市场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市场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剖析了市场尤其是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针对性措施与对策,为适应当前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进行了有益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近几年经过批发市场的整合、升级改造和创文工作开展,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逐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诚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改善,取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同和好评。
水产品市场管理曾经历过由不成熟至逐步规范的时期,诚信与质量问题曾十分突出,它的情况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它的经历与发展充分说明,无论哪个行业,只要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加强宣传教育,狠抓措施落实,完全可以稳步推进、努力实现诚信经营,充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打造出自身的品牌名片。
现就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近几年诚信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作简要探讨。
一、市场诚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纵观国内批发市场,尤其是非标准品、工业品的农贸市场,诚信问题主要集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尽管表现和手段各异,但其利益所趋是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本诱因。
水产品(海鲜)交易市场由于其价格高、大众对水产品知识普及率低,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不足,完全自身诚信和经验性判断,因而也成为诚信体系问题重灾区。
根据水产行业特点,通过与国内大型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管理人员和从事水产品批发的业户深入交流,对水产品批发市场诚信体系存在问题进行摸查,主要问题如下:(一)市场化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是产生诚信问题的基础一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对产品质量的定期检查监督机制,给一些铤而走险的商家有机可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二是由于市场交易量大、交易时间短、流转快,而检测、复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抽检结果尚未出来时一般情况下该批次已经发往全国各地,难以实现对市场每天上百多品种逐一检测;三是市场自身无执法资质,监督力量有限。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议社会诚信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建设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
应当加强对损害社会诚信的行为进行法律定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惩罚和惩戒措施。
同时,还需要通过加强对社会诚信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其次,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应当加强对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损害社会诚信行为的曝光度和追责力度,形成对不诚信行为的舆论压力。
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当加强舆论引导,鼓励宣传和表彰诚实守信的典型事迹,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此外,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管理。
建设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系统。
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各方面应当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共享,形成全面准确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发布,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建立健全激励和惩戒机制。
为了使社会诚信体系能够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戒机制。
激励措施可以包括对诚实守信者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诚信行为。
惩戒措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限制参与公共事务、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对不诚信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同时,还要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进行曝光和追责,形成诚信为本的社会认同。
总之,建设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广大市民的参与以及信息共享和管理的建立,同时还需要完善激励和惩戒机制。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设出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这样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篇: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9月4日,2007“诚信兴商宣传月”开幕式暨高层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副主任程多生先生出席“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与财富增长”分论坛,就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从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目前诚信建设的状况企业诚信建设方面有一些初步的成效。
第一个方面就是企业不断重视诚信建设,创新诚信管理模式,企业诚信管理已经通过单纯的道德规范范畴,转变为新企业的管理职能,许多企业开始制定诚信建设目标,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90%企业已经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战略考量。
83%的企业已经在定制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64%的企业有明显的诚信建设目标。
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制度逐步健全。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65%的伙伴对商业伙伴进行信用管理。
主要有信用评级、建立档案、评估和计算机数据库等。
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占75%,通过行业协会的占69%,通过行业内企业交流获取信息的占66%。
这个在企业里面已经成为普遍的实践。
第三个方面是企业重视职业道德管理。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5%的企业对员工有明显的职业道德要求,并与企业的奖惩制度进行挂钩。
有一些企业还引用了道德检察官制度,建立了道德问题和树立机制。
第四个方面是积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大家都知道诚信是很重要的。
根据我们的情况来看,这已经成为中国非常普遍的实践。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说企业在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具体的说,也就是说企业要尊重人权,尊重工人的基本权利等多方面运用。
社会责任报告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普遍流行的做法。
一个就是有利于向公众公布企业的实际情况。
另外一方面就是把企业放在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得企业能够不断的持续改进。
中国企业从这几年来看,已经有一些发布报告。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中国现在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741000)政府信誉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一种良好印象和评价,是政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而树立良好形象的表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源。
政府诚信是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树立政府权威,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政府信誉的树立,能够促进政府的勤政建设,促使政府系统改进作风,提高政府造福于社会、谋利于人民的能力。
政府信誉增强政府组织的内聚力与外张力,政府信誉反映了广大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价值观,必然对政府系统内的全部成员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激发出士气高昂、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励公众共同克服危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各级政府的诚信建设至关重要。
“政无信必衰”,政府诚信建设是整个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事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自身的诚信建设,执政水平和社会公信力不断得到了提升和改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使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受到损害事件是有发生。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制定主观性较大,透明度不够高,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
二是在政府机构中,上级对下级朝令夕改,滥发指示,下级对上级则虚报浮夸,隐瞒欺骗,阳奉阴违。
行政管理一方面要求政令畅通、服从基本原则和行政纪律,另一方面又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实事求是处理公共事务。
而个别政府和公职人员不求创新,工作缺乏主动性,唯上是听,唯命是从,应付工作,导致工作质量低下。
三是政府信息不透明,如财政不透明,执法程序不透明。
政府越是透明,政府信息公开一直是公民社会所努力诉求的结果,但是在现实中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流于形式,但是公众的诉求并未因此而受到制约,尤其是近年来,公众的呼声逐渐高涨,在中央政府的倡导下要求地方政府逐步扩大政务公开,增加信息的透明化,增强对公众的回应力度。
中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改)
中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当前中国诚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失信频率高发化、失信主体多元化、失信手段多样化、失信后果严重化,对我国当前诚信体系建设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改革开放的冲击和传统文化的式微、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法制建设进程的明显滞后等造成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就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国内外经典,丰富诚信理论;进一步提高惩戒力度,完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领导水平。
诚信的含义中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哲学家思想家早已对诚信和和谐文化做过深刻而精辟的论述。
虽然我们对其含义并不生疏,但时代要求我们重新认识。
1什么叫诚信?诚信是中国古老的道德规范。
是儒家创始人孔孟首先倡导的。
孔子多次谈到“信”,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要“言必信,行必果”(《论语·为政》)。
强调人应当诚实,言行一致,如果不讲信用,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强调守信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孟子最早谈到“诚”,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汉代董仲舒、唐代孔颖达等都对诚信作了论述。
但从理论上对诚信做出最深刻分析的,把诚信纳入理学范畴,纳入完善人格,纳入治国安邦之策的,是朱熹。
朱熹的诚信思想,是孔孟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2、朱熹的诚信思想朱熹的诚信思想分为“诚”和“信”两大块“诚”即诚实、诚恳。
他说,“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
“诚者,实有此理”,“诚,天然之本然也”,“诚只是实”,“诚是理”。
在朱熹视野里,“诚”有四个方面的涵义。
首先是指真实不欺的品德。
它要求人有真心、真言、真行,真诚地待人处事,反对欺骗、虚伪。
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
其次是认为“诚”是本然存在的,是对客观必然性的概括。
“诚”是“天理”的组成部分。
我国构建信用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
我国构建信用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信用监管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信用记录不良、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现象,给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当前的信用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构建我国信用监管体系的对策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信用监管体系的现状,加强信用监管法律法规建设,优化监管机制,以及完善监管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信用监管的能力和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增强社会信用体系的稳定性。
探讨我国构建信用监管体系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2 研究意义信用监管体系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研究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在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研究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还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
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管体系,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行为的积极性。
2. 正文2.1 我国信用监管体系现状分析我国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国信用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顺畅,导致监管工作效率不高。
一些企业存在信用记录不良的情况,但由于监管手段不够严格,导致这些企业还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用贷款、资金支持等,给整个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doc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调研报告浅谈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标准高,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
面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各地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笔者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地方的信用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普遍存在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市场中各类违约失信现象屡禁不止的现象,影响了经济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
一是部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由地方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多数部门没有真正实质性开展这项工作。
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相关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导致信用建设工作尚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是“双公示”没有形成常态。
多数部门没有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其中还有少数是重点领域的主管部门,在行政监管中掌握的大量信用仅仅压在本部门手中,没有按照省市要求公开公示。
三是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畅。
地方相关部门存在推送不全面、不及时、质量不高、应用不够等问题,如信用建设网站因为缺少信息来源,导致无法通过省信用办审核上线,仍然存在版面空置,对外公开的信息少等现象。
四是信用监管“红黑”名单尚未出台。
有的地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刚刚起步,仅仅只在金融、税务等少数部门和领域间应用,大范围的部门协同联动的信用监管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红黑”名单没有建立。
五是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督促管理不够。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操作性很强的实施办法,有些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上级培训辅导、业务指导和督办落实还不够,导致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对策建议针对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地方诚信建设的需要,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信息归集应用。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标准高,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
面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各地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笔者就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地方的信用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普遍存在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市场中各类违约失信现象屡禁不止的现象,影响了经济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
一是部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由地方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多数部门没有真正实质性开展这项工作。
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相关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导致信用建设工作尚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是“双公示”没有形成常态。
多数部门没有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其中还有少数是重点领域的主管部门,在行政监管中掌握的大量信用信息仅仅压在本部门手中,没有按照省市要求公开公示。
三是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畅。
地方相关部门存在推送不全面、不及时、质量不高、应用不够等问题,如信用建设网站因为缺少信息来源,导致无法通过省信用办审核上线,仍然存在版面空置,对外公开的信息少等现象。
四是信用监管“红黑”名单尚未出台。
有的地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刚刚起步,仅仅只在金融、税务等少数部门和领域间应用,大范围的部门协同联动的信用监管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红黑”名单没有建立。
五是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督促管理不够。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操作性很强的实施办法,有些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上级培训辅导、业务指导和督办落实还不够,导致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对策建议针对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地方诚信建设的需要,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信息归集应用。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
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会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一)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要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1.完善征信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和落实《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出台《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应用管理办法》,切实做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和应用有法可依。
2.健全信用监管与奖惩政策法规体系。
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构建起一个包括监管性惩戒、行政性惩戒、市场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在内的失信惩戒体系。
建立诚信褒奖机制,对于信用记录良好、信誉高的市场主体,在行政监管、金融信贷、政府项目上给予倾斜。
3.建立信用服务机构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尽快出台政府规章《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用服务机构监管制度,培育和规范管理信用服务市场。
4.适时制定出台其他信用政策法规体系。
研究国际先进国家信用法律体系,并结合国情市情,有重点、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制定公平交易、信用控制、反不正当竞争、商账追收、信用担保等其他与信用相关的法律规章。
(二)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适应。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一、本文概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诚信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深思。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诚信缺失的成因,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以期为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进行概述,揭示诚信缺失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接着,从制度、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角度,深入剖析诚信缺失的根源,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治理对策,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强化失信惩戒机制等,以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解决诚信缺失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社会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多个领域。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导致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
社会风气日趋浮躁,一些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道德约束,导致了诚信意识的淡化。
从经济层面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采取欺诈、造假等不诚信手段,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诚信环境的营造。
从文化层面来看,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道德等价值观念,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些人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过分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导致了诚信意识的缺失。
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展开研究。
在我们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设路径。
在强调了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医疗保险诚信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提出可行的方案,加强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医保服务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关键词】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必要性、对策、路径探讨、重要性、展望未来、我国、研究、背景、目的、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引言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日益凸显。
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制度,诚信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
目前我国存在着一些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如医保基金的滥用浪费、医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不仅仅是医疗保险制度管理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全社会利益的问题。
建设完善的医疗保险诚信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防范医疗欺诈等行为,还能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对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分析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 探讨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探讨诚信体系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作用;3. 提出针对我国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医疗保险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可行方案;4. 探讨医疗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未来医疗保险诚信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浅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2-11-30T07:10:52.387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15期作者:张琳[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使社会诚信的共同奖惩格局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失信现象得以有效控制,社会诚信氛围明显提高。
张琳6101131975102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使社会诚信的共同奖惩格局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失信现象得以有效控制,社会诚信氛围明显提高。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题,人们的认识由此产生分歧,各地的操作不尽一致,有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展。
本文梳理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定的完善对策,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用体系;社会信用;完善对策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特色1.1政府主导特色鲜明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了政府部门的组织、指导、带动和示范等作用。
通过对国家诚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的出台、信息系统建设流程、领域诚信监管实施以及政府部门间信用合作奖惩的实施加以总结,环环相扣的诚信管理工作链条得到体现。
1.2公共信用特色明显中国的社会信用系统以相对完善的征信市场体系为主要特征,并随着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与完善。
同国家比较,中国的社会信用系统实际为"公共信用体系",来源于企业并工作于企业过程,具备很好的"公共服务"属性特点。
中国社会信用系统虽然已经涵盖了整个金融系统的征信体系和传统资信评估行业,但其内在的含义、发展走向等与一般所说的传统征信体系和资信评估系统有着很大区别。
目前中国的社会信用系统已与中国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相对应,公共社会信用系统正逐步作为市场监管和社区管理等公共行为事业的基础制度。
1.3广义信用特色突出中国的社会诚信体制表达了对广义诚信的基本理想,与现代信息发展中对社会变革发展的基本要求相适应。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浅谈社会诚信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云山人)【前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
一、诚信的起源与思想诚信最早产生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道德规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易经》中就有“忠信所以进德也”的记载。
诚信是儒家创始人孔孟首先倡导的,孔子多次谈到“信”,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孟子谈到“诚”,也提出了“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
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云长便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
《夜读春秋》便是关云长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
关云长夜读春秋,通宵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云长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宵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云长定力的影响。
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云长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云长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性格品质是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
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诚信问题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中,会发现几种很耐人寻味的表象:一是大家都说应该讲诚信,但是大家都不敢讲诚信;二是大家都希望对方一定要讲诚信,但自己不一定讲诚信;三是在家里大家都讲诚信,但出了门就不一定讲诚信;四是大家都会在熟人面前讲诚信,但陌生人面前就不一定讲诚信。
讲不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选择,如果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选择和结果进行分析,将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第一种:我讲诚信,你也讲诚信,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是“朋友”、是“亲人”,而讲诚信的结果往往会是一个愉快的双赢局面。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科研诚信建设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科研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科研诚信建设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年来,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科研诚信建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是科研领域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其中包括伪造数据、篡改研究结果、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行为。
这些不端行为严重损害科学的公信力和可靠性,也造成了时间和经济资源的浪费。
伪造数据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犯罪。
一些研究者为了获得高水平期刊的发表权威性,故意伪造实验结果。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学术界,也对科学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篡改研究结果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接近所期望的结果,一些研究者往往会对数据进行削弱或加强操作。
这样的行为破坏了实验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使得科学研究的结果失去了说服力。
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也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
一些研究者为了追求创新和突破,常常复制他人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少许修改,然后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发表。
这种剽窃行为不仅侵犯了其他研究者的知识产权,也违反了科研的基本原则。
二、科研诚信建设亟待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研诚信建设亟待加强。
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科研伦理和道德规范,对科研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以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要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研诚信意识。
在研究生教育中,要加强对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的培训,引导他们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
对于已经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也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交流,加强他们对科研诚信的认识和重视。
加强科研成果的公开和透明性也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立科研成果的开放数据库,让科研人员和公众都能够获取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对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曝光和处理也要加大力度,引起科研人员对诚信的警钟。
除了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还应该鼓励和奖励优秀的科研工作。
某县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某县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要“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言而有信”以诚教子的曾子;有“南门立木”变法成功的商鞅;也有“烽火戏诸侯”国破家亡的周幽王。
实践证明,诚信不仅仅是经济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诚信建设国家行动战略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县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有效遏制了信用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取得了一定效果。
如开展了各类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和查处双管齐下,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短斤少两”等顽疾得到了有效好转;将失信“老赖”列入“黑名单”公示于众,限制其消费、出行、车辆检审和通信服务等。
然而诚信缺失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
比如:公共生活领域,少数人见危不救、见恶不忿、见弱不帮、见苦不悯等;商务领域,部分企业及商家不讲信誉、违约欺诈、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其中“地沟油”屡禁不止、中介机构和房产领域乱收费等现象最为典型;个人生活领域,欠贷不还、偷税漏税也很突出,等等。
各类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社会公信力下降,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重重隐患,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我县诚信体系建设中此类现象也屡见不鲜:——诚信理念欠缺。
部分中小微企业和商贩只顾眼前、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轻诚信的现象较为普遍,片面地认为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在具体的生产、交易、生活过程中频频发生失信行为。
——信息共享缺位。
目前我县还没有建立系统的诚信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也没有建立权威性的个人和企业诚信信息平台,致使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及时有效公布,社会主体的诚信信息,相关部门采集不全、不及时,群众更无处查询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第期总第期
我国物流企业
□莫力科
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只有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大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中,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于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比其它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二、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根源
对一个物流企业而言,诚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品牌与形象,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从目前来看,很多的物流企业在服务的过程中,却连物流服务中“快速、零货损、准时”的基本要求都没有做到,更别说满足客户越来越严格和个性化的服务要求了。
通过对当前物流企业存在的诚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物流企业产生诚信危机的根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业准入制度缺失,市场门槛过低物流市场现在只要凭借一纸申请和真假难辩的资金、场地证明就可以申请开业。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过低,难免鱼龙混杂。
具体表现在:许多物流企业经营的规模小而分散,物流功能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很低,在物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较差等。
目前,很多物流诚信问题都发生在软硬件比较差的新的、小公司上。
所以,应提高物流市场的准入门槛,对于申请经营者的资金、办公场所、运输车辆、装卸工具、货场面积、仓储仓库都应该有一个规范的量化指标。
2. 法制建设滞后,市场监管难以到位
当前,物流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物流服务合同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
此外,目前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基本上只依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失信往往当作“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处理,缺少强有力的措施。
由于企业守法成本高,失信违法的惩罚损失少,所以,当物流企业发现自己利益受损时,往往采用非法制手段,因为选择失信反而可以获利,这就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法律法规,规范物流行业发展中的无序现象。
同时要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对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
3. 物流业务流程缺乏统一系统的规划,集成化水平较低
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组织和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和沟通来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
而现阶段的物流企业在内部或企业之间多数处于各自为政的割据状态,物流业务一般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当中。
企业缺乏对跨职能的横向流程的统一控制和协调,特别是由于完整的业务流程被各职能部门所分割,而物流流程中包含很多交接、传递,这很容易引起错误和延迟,并且对顾客的需求也反映迟钝,导致诚信问题突出,以至于企业经营混乱,效率极低。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流是贯穿着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环境对物流企业的要求,对企业传统的物流流程进行再造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每一个物流流程衔接环节都顺畅,才能使整个物流流程通畅。
4. 信息化技术利用程度较低,缺乏透明、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集成物流管理职能,极大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以及减少延误违约的风险。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因为发展物流的时间较短,信息系统的基础薄弱,操作多数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或半自动阶段,企业内部缺乏适当、透明、高效的物流集成信息系统。
由于企业信息不灵或失误,对物流状态及员工实际工作不能有效
掌握,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使得企业管理水平较差,作业效率不高,容易产生失信行为。
对整个物流流程来说,信息技术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把物流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顺利连接起来,使其提高效率发挥最大功能。
5. 物流人才十分匮乏,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并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较差,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已经成为许多物流企业的“致命伤”。
比如,目前北京市在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当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19%,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1%,物流人才匮乏严重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步伐,而且很容易形成“行业环境混乱—利润率低—工资待遇差,劳动时间长—吸引不了人才或者人才容易流失—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生存艰难”的恶性循环。
因此,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具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实行物流职业上岗培训制度是解决物流人才紧缺的一个有效办法。
三、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模式与对策
如何进行诚信系统的建设,是当前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物流服务的质量控制
真正意义的物流是一种过程控制的长期服务。
这种服务自始至终应贯穿着诚信,并且应始终如一地向客户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要做到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应从“快、准、全、便”4 方面着手。
“快”就是保证在向客户承诺的时间内,准时送达。
对某些客户来说,物品能否准时送到,有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所以,一次误时不仅自身失信,更给客户带来严重影响;“准”是在规定时间内,将物品送到客户指定的接收地和接收人;“全”是指一定要做到把“原件”完好无缺地送到。
往往一次“破损或丢失”,既引来官司,也失去诚信,更吓跑客户;“便”是指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改变“等客上门”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便利服务。
2. 建设企业诚信文化,打造企业诚信品牌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渗透和革新的功能,是现代企业生存与成功之本。
为此,物流企业应建立以诚信为内容的价值理念,并把诚信的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经营水平,建立和完善诚信优先的激励措施。
同时,品牌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对客户来说,物流企业的品牌代表着诚信。
只有始终如一地提供满意的服务,才能塑造物流企业优秀的品牌形象。
3.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现代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有人说,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企业文化的作用。
同样,再先进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替代严格的规章制度。
如果没有制度约束,很可能出现一部分员工置企业和客户的利益于不顾的现象。
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
物流企业对客户一次守信的服务,对其诚信度的贡献很少,但任何一次不守信的服务,对其诚信度的损害极大。
因此,每个物流企业不但要在客观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自己的诚信原则,还要在管理中用制度化的管理、考核和信息化的监控与沟通保证业务流程的正常进行。
4.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物流业务流程
物流企业要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注意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如条形码技术、EDI、射频技术、GIS、GPS 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软件等,这些都是信息及时传递和管理决策智能化的重要工具。
此外,企业还需要通过良好的流程衔接来推进物流流程再造。
通过对传统物流业务流程的分析,找到物流运作的瓶颈和潜在优势,然后对整个物流资源进行优化和
整合,使采购、运输、库存等物流流程达到一体化的最佳配置,系统化地、全程地分析不同部分、不同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不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应变能力,从全局的高度改造企业整体的物流流程。
5. 树立危机意识,积极面对和处理企业诚信危机
物流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因主观或客观因素,遇到各种诚信危机。
面对危机,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去解决。
首先,分析危机的原由,主动与媒体、公众沟通,告知实情,提出解决危机的方案与措施,快速处理危机,力求得到公众谅解。
只有用诚信的心去面对危机,化解危机,才能把危机变为机会,重新树立诚信,谋求更大的发展。
其次,在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中不仅要树立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力争在源头上将风险予以有效控制或直接消除风险,避免危机扩大。
这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提前制定物流危机管理预案,不断完善危机管理战略和措施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从而达到对诚信危机实现常态管理的目的,把危机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1 世纪是诚信的世纪,哪个企业的诚信度越高,哪个企业就会赢得越广阔的市场。
现代物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们往往把这个系统工程建设归纳为它的市场法制建设、基本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理念建设、市场诚信环境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建设等。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物流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物流消费者对物流企业服务绩效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制,保护物流消费者的利益,是政府、行业协会和物流企业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探讨工作研究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