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男子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男子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
进攻技术及其训练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武术散打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向世界推广,已经举办了多届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

虽然,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总体上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国外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步很快,特别是男子大级别的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超过中国运动员的趋势。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应该对中外男子运动员比赛中使用技术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有的放矢的制定正确的训练对策服务。

武术散打的进攻技术是形成散打运动技术体系的核心部分,不但在比赛场上是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手段,而且是反映运动员技术特征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虽然,运动员使用散打进攻技术的表现具有时空的流动性和针对性,在相生相克规律的制约下,技术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比赛遇到的不同对手,会随着当时运动员掌握技术的不同变化而变化。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进攻技术的体系内变化,通过对当时整体上普遍现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运动员使用进攻技术的客观情况。

武术散打运动的技术发展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

为了了解中外男子散打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技术的情况,通过最高水平的武术散打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专门对中外男子优秀运动员的进攻技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国内外运动员竞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主动进攻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主要得分技术的协调发展程度,从中找出中国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促进散打进攻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针对性训练的进一步改善。

1
李刚:中外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量化分析及训练探究 2
1.2 进攻技术的概念
武术散打的进攻技术是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为合理有效的击中、摔倒对方而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动作方法。

武术散打技术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动作符合“相生相克”的技击法则,符合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符合运动学特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

散打技术的有效性表现在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动作本身的功能和人体潜在的运动能力,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战胜对手、保护自己、取得最佳成绩的目的。

武术散打的进攻技术,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技击方法“四击”的基础上形成的,“四击”指的是踢、打、摔、拿。

虽然,由于竞赛规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散打的进攻方法不允许使用“擒拿法”,但是,不可否认,合理有效的进攻技术是武术传统技法的继承和现代体育观念相融合的产物。

武术散打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奥林匹克精神和竞技体育的原则进行变革。

特别是20世纪初以来,武术散打运动从技术、训练、竞赛、场地、器材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实质就是将武术散打技术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大众化的发展轨道。

1.3 进攻技术的特点
所谓特点是指人和事物具备的独有的或突出的地方,是通过与其他人和事物进行比较后而产生的结论。

武术散打应该把拳击、摔跤、跆拳道、柔道等人体格斗类项目作为比较的参照体,经过对比分析武术散打的进攻技术有三个特点。

1.3.1技术的完整性
如果把人体格斗的进攻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武术历来有“远用腿、近用手,贴身靠摔拿”,这样一个称之谓“四击”的完整的立体进攻技术结构。

而跆拳道、拳击、摔跤、柔道,把人体完整的技击技术分别独立,跆拳道采用了腿的踢法,拳击采用了手的打法,摔跤采用了人体的摔法,柔道采用了人体的擒拿法,形成了各种各样
的运动项目。

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武术散打作为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开展的较晚,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但是,武术散打从试验研究到制订竞赛规则,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忠实地反映武术技击技术的原貌,而不是武术套路各个拳种、各个流派的全貌,因此,武术散打在一个项目中,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踢、打、摔的进攻技术。

从项目产生的时间上来看,武术散打1979年才正式开始起步,比拳击、摔跤、跆拳道、柔道等项目开展的确实要晚,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武术散打是拳击、摔跤、跆拳道项目的整合。

这种观点应该是错误的,因为,1979年那个年代,我国还比较封闭,体育的各种信息也不畅通,拳击在国内不让开展,跆拳道还不知道为何物,根本就不具备对拳击、摔跤、跆拳道项目整合的条件,应该说武术散打是继承与发展的产物,既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武术的技击技术,又按照竞技体育的原则和规律进行了自我改造。

1.3.2 实用的优越性
武术技击技术整体中的踢、打、摔、拿分开独立,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价值功能,各自在各自竞赛规则限定的技术使用范围内繁衍发展,互相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

按照武术相生相克的原理,“四击”的每一个方面各自是相生相克的,拳法可以破拳法、腿法可以破腿法、摔法可以破摔法、拿法可以破拿法。

如果按照武术技击技术的整体观来衡量,“四击”,四个方面的进攻技术互相之间也是相生相克的,拳法可以破腿法、摔法、拿法,腿法可以破拳法、摔法、拿法,摔法可以破拳法、摔法、拿法,拿法可以破拳法、腿法、摔法。

由此可见,踢、打、摔、拿,在人体格斗不同状态的条件下,本身就是一个互为作用、互为制约的技术整。

在这个整体中互相作用而产生的无限技巧,就是武术技击技术博大精深的精华之所在。

如果把一个完整体系中不同功能的技击技术,支解成为多个不
3
李刚:中外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量化分析及训练探究 4
同的运动项目,进攻技术局限于自身竞赛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失去了踢、打、摔、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条件,也就等于失去了他们互相作用的实用价值。

武术散打在同一个运动项目中,最大限度地让踢、打、摔都可以用,充分发挥技击技术整体上的实用价值功能,通过整体进攻技术的综合训练,建立踢、打、摔技术转换的操作能力,建立进攻、反击的动作条件反射能力。

人体格斗如果不受竞赛规则的限制,武术散打和其他同类项目相比,进攻技术实用价值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1.3.3 发招的灵巧性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运动员的头、躯干、大腿,都是可以进攻的得分部位,武术中的踢、打、摔都可以用,为技击技术的完整应用提供了客观条件。

而技击技术的整体价值功能促进了进攻动作技术含量大,活动空间范围大,动态规律变化大,运动员能够充分运用远与近、上与下、进与退、长与短、快与慢,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技术变化。

人无定势,水无常形,运动员在比赛的无序运动中,什么时候发出进攻动作,什么时候防守或反击没有固定的程式,要根据对方动作变化的瞬间,临时选择相应的方法而克之,即所谓:“是伺机而行”。

运动员选择时机、选择动作、选择部位选择的越准,动作与动作之间相生相克的对应关系越合理,表现的技术越巧妙。

运动员寻找战机、借用战机、制造战机、多抓战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必然会呈现出随机而动,灵巧多变的技术特点。

在运用进攻技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散打动作与动作之间本身具有的空间差、时间差、距离差、力矩差、支点差、重心差等,顺其力或避其力破之而为巧,逆其力破之而为。

做到借力破力、借力打力,借用双方的合力,以最小的消耗发挥最大的作用。

发招的灵巧性不但是武术散打进攻技术的特点,还是表现技术风格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运动员追求的最高技术境界。

第二章:研究的现状
针对《中外男子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本人统计了《中文期刊网》上有关散打的文章745篇(1994年-2004年),其中涉及到散打技术的文章仅有21篇;《维普中刊数据库》(1994年-2004年)关于散打的文章有671篇,而散打技术方面的论文只有17篇,并且大多是写有关散打技术体系的构建、特点及其运用,对散打主要进攻技术完整性、全面协调平衡发展的论述文章甚少。

唯有北京的李俊峰涉足过中国散打王赛制下运动员技术应向“简洁、实用、平衡”方向发展。

[1]这充分说明散打技术发展问题未能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再则有关的文章大多是定性的研究,深层次的量化分析文章不多。

散打技术易于普及、易于观赏、趋于协调平衡,应该是散打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21世纪的今天,中国面对WTO和2008年奥运会双重挑战,武术散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技术发展模式必然面临新一轮选择、淘汰和创新。

2.1散打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现状
2.1 .1有关散打技术体系架构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曾于久教授撰写的《对建构散手技术体系的几点思考》中谈到:“对散打技术的建构一定要遵循竞技体育的规律和原则大胆的舍取,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须。

”[2]人们在建构体系的研究中总是过分地强调传统风格、顾及传统特色,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包含所有技法,以显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显然是不理智的。

纵观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几种格斗类项目,例如拳击、柔道、跆拳道,无不是根据奥林匹克的精神和竞技体育的原则,对其本身进
5
李刚:中外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量化分析及训练探究 6
行“整治”后才走上竞技体育的舞台。

被舍弃的部分只能存留在社会,存留在民间,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价值功能,供人们去练习、研究、观摩和欣赏。

其次,要从逻辑意义上来考虑建构武术散打的技术体系。

曾教授指出:“技术体系的逻辑意义是指体系的本质结构之间存在内在逻辑联系”。

[2]散打的各种技术若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会导致规范技术难于形成,或是技术体系的建立永远停留在一个框架阶段。

另外,在对散打技术体系的研究中,人们用金字塔式的图形结构来表述框架体系,这样就排斥了用缜密的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和转化的内在规律。

一方面容易犯逻辑错误,不能把技术研究引向更深层次。

另一方面割裂了各技术间的内在联系,否定了各种综合技术、边缘技术发生、发展的可能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2]。

同时,湖北大学的蔡仲林教授在他撰写的《建立散手技术体系模式初探》中阐述了散打技术构建的指导思想,蔡教授指出“散打技术的形成首先要有利于技术的规范化”。

[3]规范成型的技术体系是加强武术散打技、战术训练的基础,也是武术散打运动作为竞技体育竞赛项目在技术上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

换句话说,即建立系统、规范的散打技术体系是散打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其次,“散打技术体系必须有利于技术从实战出发,体现武术的技击本质”。

[3]散打技术动作的设计必须从实战出发,遵循实用的原则在实战中能得分,决不能是“花拳绣腿”似的招式;也不能出现一些规定性的动作。

“打无定势”,散打是一对一的较量项目,比赛场上瞬息万变,若出现了定势动作就体现不出“散”的特点,也体现不了武术的技击本质。

2.1.2 有关散打技术训练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的梁亚东老师在《论散手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一文中论述到:“散手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
散手踢、打、摔攻防动作的训练;二是指这些技术动作如何在比赛中,在攻、守对抗的情况下合理、适时和有效的运用与发挥。

”[4]技术训练的目的就是使运动员建立正确而完整的各类攻防动作的技术概念,提高动作时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和敏锐的肌肉用力感觉,培养准确、熟练、巩固、稳定的技术风格,以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并能在比赛中灵活自如的运用。

技术训练应和战术训练相结合。

并指出技术训练的步骤一般应为:原地练习、结合步法练习、组合连招练习、假设对手练习、实战练习。

[4]
广州体院李朝旭老师的《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现状及训练策略的研究》,李老师对参加1996年全国散打锦标赛(个人赛)的108名男选手和24位专家、教授进行了调查研究。

指出:1)套路训练与散打训练必须分开。

套路运动与散打运动都是中国武术的内容,仅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而已。

不要因为这样,而非要相互依赖,相互迁就,我国优秀的散打运动员,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经过套路训练这个过程的。

从现有的训练方法、训练程序看,与套路训练没有多大的联系;从运动员选材和动作方法的要求上更是差别甚大。

[5]2)全面完善技术,强化个人绝招,并积极提倡主动进攻的打法。

主动进攻,应该说是对抗项目的生命线。

足球、篮球、乒乓球均如此,没有进攻就没有胜利。

运动员在散打中所使用的拳法、腿法和摔法的基本动作并不多,但受场上对手的制约,技术动作运用时的变化却比较多。

只有全面掌握散打各种技术,才能提高场上应变能力,争取与对方抗衡的主动权。

做到击点多变,训练中围绕击点变化这个重要环节,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练习,增强运动员使用动作不断变化的能力。

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进攻技术。

[5]
2.1.3 有关散打技术发展趋向的研究
苏州大学的施荣华老师对散打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表明:“散打技术要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是没有存在的价
7
李刚:中外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量化分析及训练探究8
值。

拳谚云:远踢,近打,贴身摔,手脚并用,拳里加跤,突出快摔,这正体现了我国散打技术的特有风格。

”[6]武汉体育学院赵国庆老师《从现代散打步法存在的问题看竞技散打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中,谈到步法是散打中重要的技术,有招必有步,步法直接影响着散打整体技术的发挥。

同时指出,目前散打步法尚处于较为无序状态,缺少有效的静态步型和动态步法。

步法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缺少科学有效的手段。

表现在:步法单一,与拳法、腿法、摔法等技术配合失调,行进间难以连续发力,步法与其他技法的复合性差。

改进散打步法势在必行,应将传统武术的一些步法经过科学训练应用于实战。

此外,深入发掘传统武术的其他技术,丰富散打的技术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系统工程。

[7]
2.1.4 有关散打规则引导技术发展的研究
竞技体育项目必须在一定规则之下才有竞争价值,技术要在规则引导下才能有序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的朱瑞琪教授认为规则的制定应注意如下几方面:按攻防方法的难度和效果分类评分;采用单败淘汰制;取消运动员的互相抱缠及先后倒地得分,以区别中国式摔跤;恢复传统擂台比赛的特点,这样的规则才能导引技术向简洁性、实用性、民族性的方向发展。

[8]
北京体育大学的李世英老师指出:“规则应指导技术向快速主动、攻守平衡、难度绝招、击打力度强的方向发展”。

[9]郑旭旭教授《从竞技规则的共同特征论散打规则的演变》,采用资料法与现场观察分析法,从竞技规则的共同特征入手,对近20年来《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演变和有关比赛的技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散打的规则应该在保持散打项目个性的基础上,使技术朝安全、简明的方向发展。

[10]马敏跃老师《对武术散打规则改革的探讨》,通过对武术散打及其规则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着重强调现代武术散打规则要引导技术向更强的观赏性、实用性、民族性且与竞技体育融合的方向发展。

[11]
2.1.5 散打与格斗类项目技术的比较研究。

徐州师范大学的朱永光老师对中国散打与泰拳的主要技术进行比较研究表明:1)中国的武术散打要坚持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风格,突出发展快摔技术。

2)散打技术要继承传统武术中的技法。

3)大力发展重创对手的技法。

[12]解放军体育学院的陈国栋老师比较了中国散打与跆拳道的主要技术表明:跆拳道包括腿法和手法,它是以腿法为主,以手法为辅,在动作形势上追求潇洒飘逸;而散打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其特点是手、脚、摔并用,腿似闪电,拳似流星,摔得灵巧,它追求的是“打无定势,打无定律”的实用效果。

[13]
郑州工程学院的鲁志文在对中国散打与美国拳击对抗研究中表明:1)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拳击对抗时,应避开与对方比拼常规拳法(直、摆、勾拳),应多运用一些我国传统武术中灵活多变的对方所不熟悉的拳法攻击对手。

2)“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腿法进攻是中国武术散打的技击精华,今后只要加强我国选手腿法进攻的训练与研究,避实就虚,扬长避短,仍能取得较好成绩。

3)摔法是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拳击对抗取胜的法宝,仍大有潜力可挖,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2.2 目前散打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散打技术体系的构建不协调
从散打运动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技术体系几经变革,已从一味追求民族性、实用性过渡到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搏击术之特点且不失体育属性的技术体系。

如今,散打运动已有了世界锦标赛;有了最高规格、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世界杯赛事;也有了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商业对抗赛事。

应该说,这些赛事的举行对散打技术的发展功不可磨,散打这项民族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呈现出蓬勃生机。

9
李刚:中外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量化分析及训练探究10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散打技术适应普及化、职业化、市场化还存在着诸多缺憾。

比如:散打技术的难度动作在比赛中不能很好的体现;有些动作缺乏民族特色且实用性不强;单一动作多而组合动作少,使得比赛的激烈性、可观赏性大打折扣。

有些技术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

如何规范地构建散打的技术体系,是散打运动进一步普及并走进奥运大家庭的瓶颈所在。

2.2.2运动员对散打技术掌握的不全面
散打的主要技术框架
武术散打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应该是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个人的专长,全面是向纵深发展的起点,但是有的运动员要么擅长拳法、要么擅长腿法、要么擅长摔法,其他技术的动作规范和使用的有效性掌握的较差。

大家知道,运动员在技术的掌握上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涉及到智能、技能、体能、心理素质等。

每个运动员各方面具备的能力是不平衡的,在诸多因素中,虽然运动员存在着“互为补偿”的客观现实,但绝不能因此来影响对技术的全面掌握。

否则,对散打技术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是个极大的障碍。

2.2.3 国内外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的差距
由于武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技击技术和理论,我国散打运动员对散打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其娴熟程度均比国外运动员要好,特别是在“快摔”技术的使用上,是中国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手段。

如果从比赛的角度来看,中国运动员理所当然地应该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使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但是,武术散打源于中国,我们更期望她属于世界,让她的阳光雨露惠泽天下之众生,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14]。

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应该尽量地将散打的各种技术向世界推广,国外运动员的技术掌握好了,会对中国运动员形成一种挑战,按照相生相克的原理,更能促进中国运动员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武术散打运动才会有蓬勃的生机。

2.3 相关研究对本课题的启迪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对本课题研究有启示的研究主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宋卫东对首届世界杯散打比赛的战绩作了统计,其中对各级别冠亚军及并列季军作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目前世界散打实力分布状况。

[15]上海的郑海娟、赵光圣采用数理描述统计,并以第2-6届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参赛队员为研究对象,得出中国散打主要竞争对手有越南、韩国、俄罗斯、埃及等,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16]广州的李朝旭对99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主要进攻技术作了统计,并从变异系数的角度探讨了蹬腿、摔法及横摆拳的得分,得出了摔法、正蹬腿及摆拳技术是中国队员主要进攻得分技术,而侧弹腿和摔法技术是防守反击得分常用方法。

北京的李俊峰通过对中国散打王赛事主要进攻技术的量化分析,得出了中国职业散打队员技术水平总体上趋于平稳,散打技术正朝着简洁、实用方向发展。

11
李刚:中外男子散打运动员进攻技术的量化分析及训练探究12
勿庸置疑,以上这些研究对我国运动员了解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发展现状和监控运动员训练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同时也发现,由于武术散打是一项新型而又年青的竞技项目,其理论研究水平相对其技战术水平而言是滞后的。

其中定性研究多而量化研究少,对技、战术单一指标研究多而多指标因素研究少;对国内运动员技、战术现状研究多而对中外运动员主要进攻技术得分进行对比量化研究,并且将灰色分析理论引入探讨拳法、腿法、摔法,动态协调发展的研究确很少见。

类似本课题对中外优秀男子散打队员在主要得分技术拳法、腿法、摔法进行常规数理描述揭示表面特征,并进一步用灰色分析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GM(1、N)建模,道出中外优秀运动员在拳法、腿法、摔法得分与运动员总体得分的关联程度,探讨散打竞赛主要进攻技术的内部规律及其动态协调发展因素。

影响运动员技战术的内因很多,又加上有些外部因素的介入,可以说给散打理论研究带来了更大难度。

为了弄清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在体育科研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数理统计,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份分析等。

尽管这些方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但也存在某些局限。

因为它们常要求大量的样本,要求典型的概率分布,这些在实际当中有时又很难实现。

而灰色理论在处理有不明确信息且数据量少的问题上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可见灰色理论的引入,为散打理论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

2.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常规数理统计中的数据描述及灰色分析系统中的关联分析和GM(1、N)动态协调分析,对国内外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主要进攻技术得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动态分析。

数据描述是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般性统计,旨在揭示数据的表面特征,即集中和离散程度。

灰色关联分析是利用因素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