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ppt课件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式
比 较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共性:唯一特性(客观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
区 实在性)
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别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 联 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 系 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宏观物体)
自然界是运动的
(原子、离子等) 自然界是运动的
O2
O
+ O2
O + O2
O3
O3
(生命有机体) 自然界是运动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的
(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人脑) 人的思维是运动的
人类出现以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 如转基因食品、铁路、桥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和前提都需要遵 循自然物本身属性和规律,不可能凭空创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2)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62张PPT)
思考:黑猩猩玩石头和原始人磨石头有何不同?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的作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 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劳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 因素和生产方式。(见课本专家点评)
98
01
20
20
08
年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 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 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 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 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 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 %,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 独立性
坚持 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坚持 可知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质 可知性 物质 唯一特性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注意1:物质和具体物质的关系是一 图中有哪些具体物质? 具体物质=物质? 般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注意2: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情景分析:
思考:刻舟求剑的故事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上犯了什么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 点。
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
无人工厂
无人工厂
鱼米之乡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
《徐水人民公社颂》,轰动了中国,震惊了
世界! 文章说“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 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 无比的白菜重达500斤。” 有人编了句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 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共27张PPT)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具有客观性
劳 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 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 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
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 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思考: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A、日月星晨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生产力、生产关系 E、电、磁场 F、动植物
ADEF
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 “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思考: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史; 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世界
自然 社会 思维
是物质的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
自然 社会 思维
依赖
是物质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 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政治必修四知识提纲
哲学主观题常考知识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求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规律是事物运行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要受到惩罚。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富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二.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两个结合两个反对)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含义)2.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过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答案]B
7.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 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 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 对静止绝对化
4.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 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案]B
5.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
[错因剖析]本题易错选 B 或 C,错在没有正确理解规律的 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规律不能被改造,但是规律也会 发生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是人们自觉利用规 律的表现,D 项正确。A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尝试解题]D 【指点迷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 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劳动创造 了人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政治必修四提纲《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doc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考点10: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两个基本观点:(1)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耍问题。
(2)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物质的概念:(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如何理解?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止确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3)重要意义:辩证唯物丄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木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來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木质上都是物质的。
3、思辨:(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系:①、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來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守 株 待 兔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而
非偶然的联系。
红 日 东 升 斗 转 星 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联系,而不是多
变易逝的。
四、运动是有规律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①固有的②本质的③必然的 ④稳定的联系。
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 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思
拓展思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 运动变化中,那为什么我们生活周 围的事物却看似是静止的呢? 3、(相对)静止 ①辩证唯物主义称之为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概念:根本性质相对稳定;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思维领域事物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
田间地头的智慧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 不是主观强加的联系。
揠 苗 助 长
拓展思考: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好不好?为什么结果却事与 愿违?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
中的本质联系,而非现象的
联系。
拓展思考: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
温馨提示: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 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 分、大与小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拓展思考: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 关地球的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 实际的?
结论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 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中的一部分。
结论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D. ①②③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Q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心灵等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无条件、永恒、绝对的运动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A
D.①④
形态只有。。。存在方式 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Q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离开物质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
谈运动
唯心主义+辩证法
“飞矢不动”
离开运动 谈物质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结论: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 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 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 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
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 件才能利用规律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④规律 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 A律.就①必然②会⑨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B.,如③生④产关⑧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
C发引.展起⑦。相三应⑧是事⑩指物事的物变之化间 。必然的纵D.横联②系④,如⑥一⑦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Q4:规律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1.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看看这个孩子的例子,想想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课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
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世界的物质性 (1)原理:①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 在与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②整个世界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名师解惑| 1.世界的物质性原因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栏目 导引思想政治 必修4
|对应训练|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 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
亡的过程 ③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
形态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
具体的物质形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物质的含义1.物质概念:不_________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_________,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_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__。
(3)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___________;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_________________。
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静止的概念: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统一。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提纲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提纲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三政治组
4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关理于内世容界:的物物质质是性不,依有赖以于下人几的种意说识法、:并①能世为界人的的统意一识性所在反于映它的的客物观质实 在性。②无世论界是统自一然于界物还质是人③类世社界会的都本是质物是质物的质,④意世识界也的是本物原质是的物派质生。⑤因 此世,界世是界物是质物的质⑥的世世界界是,客世观界存的在真的正物统质一世性界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29 小试牛刀
3.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 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从未停止,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70年代重 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 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 ,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 招生开始推广,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明确提出 了“回归全国卷”。“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 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 考改革措施。39年间高考制度不断演变,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 度基本上是没有变的。
20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
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
相对对的主、义有:条割件裂的相对和与暂绝时对的的。辩物证质关世系,界否是认绝事对物运本动身和及相人对们对静事止物的认 识统的一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 稳 看方到定法事性论物;:和夸在认大承识认认中识矛的绝盾主对双观运方形动的式的转和同化对时和历,相史互条也过件要渡的看,依到否赖相认,对它否静们认止的客区的观别真存和理在对;。立只, 抹反杀对它:们只之承间认的界绝限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高中政治考点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C.③⑤⑥
D.②③⑤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P29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 义划清了界限)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 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
• 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 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考点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 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 物的总和。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小结)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 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 社会一起产生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考点10: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两个基本观点:(1)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物质的概念:(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如何理解?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3)重要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3、思辨:(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系:①、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①、“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4、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5、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考点11: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运动的概念:(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特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3)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静止的特点: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③、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考点12: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4、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思辨:要注意规律问题上的几个误区:(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规律与现象的关系:规律总是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所以人们才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
但规律决不等于它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规律现象,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非本质的联系。
不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规律。
(2)规律与现象的关系:规律总是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所以人们才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
但规律决不等于它的现象。
如“水往低处流”是规律现象,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非本质的联系。
不能说“水往低处流”就是规律。
(3)规律与规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区别:二者的性质不同。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者改造它。
而规则是主观的,它以人们的主观需要为转移,人们可以制定、废除或修改它。
②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定律也不是规律,定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
(4)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5)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所以,认为规律都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6)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制定和修改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当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但人不能改变规律。
【考点演练】1、(08海南20)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答下题。
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答案】D【解析】月球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答案为D。
神话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歪曲的反映,具有客观根据,A错误;B表述错误,且不符合设问中“唯物论”这一限定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C错误。
2.(08四川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答案】D【解析】人类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表明人的意识的重要性,但这些化合物是在塑料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这说明人类的活动需要在客观存在的事物基础上开展,意识是依赖于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