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选修过关检测(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大改革往往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明亮。

它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这一篇,我们将回眸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以史为鉴,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秦国的改革家,他的变法使得秦国从一个西部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他的改革包括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积极性,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看欧洲的宗教改革。

16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贪婪暴露无遗。

对此,马丁·路德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主张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以净化教会,使宗教更贴近民众的生活。

这场改革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近代中国,我们不能忘记的改革是戊戌变法。

在清朝末期,社会动荡,国家积弱。

对此,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国家。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光绪皇帝的退位,这场改革以失败告终。

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

我们要了解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19世纪中叶,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打开了国门,这引发了国内的一系列变革。

明治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这些改革使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向了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强国。

以上就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改革。

它们如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道路,给我们启示和教训。

通过了解这些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也应该明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去推动和实践的。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记住这些历史经验,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照亮未来的道路。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

(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

(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ir 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
the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
in 4.19 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c )
s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g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28.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to only one 2
d Sufferin —— 《汉书·食货志》 an 材料二 在 20 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 900 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
g 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 thin 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 e 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e 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
om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
r s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fo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d 2.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c
oo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尽地力之教”
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
14.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
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过关检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过关检测

专题四过关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D.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内忧外患,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因而其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因此A、B、D 三项均符合史实,C 项说法明显不合史实。

故选C。

考点:王安石变法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

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2.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明确唐代“庸”的具体规定和备选项中各项措施的具体规定,通过比较找出其“相似”措施。

3.王安石变法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C.保甲法D.青苗法【答案】C【解析】保丁平日务农,农闲练兵,成为事实上的预备役,直接增强了国家防御力量。

4.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第1页/共16页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答案】B【解析】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时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材料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另过,是为了减少家中男丁数,以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中的社会现象无关,排除ACD项。

5.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庆历新政失败是因为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失败,体现了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从改革中看不出;C和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152301.公元前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2.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 限制旧贵族权力8.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AB.BC.CD.D9.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选修学案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20·某某省和顺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材料:辽建国之后,在幽云汉地和渤海直接沿用唐朝律令制度,对契丹和奚等草原游牧民族,则参考“某某(幽州)所进律文”制定成文法规X。

辽兴宗时期,诏令大儒萧韩家奴修订礼典以“明礼义,正法度”。

从辽景宗而下的几代皇帝,都不断改进用刑过重的弊端,提高重刑适用的标准、减轻对某些犯罪所用的刑罚、缩小犯罪株连的X围。

如废除了反逆重罪的兄弟连坐之法。

在法制变革过程中逐渐重视差别性规X的建立,突出表现为优礼官贵,确定了“八议”与请、减、免、赎等制度。

辽代认可“贵贱有差”原则,为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打击酷吏,注重选拔深明儒道、宽和廉直的官员,禁止贵族对奴仆的擅杀和非刑。

辽代君主对反抗行为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严惩不孝行为,辽圣宗曾告诫诸侄,要“惟忠惟孝,保家保身”。

——摘编自李文军《国家制度变迁中的“边疆资源”——辽代法制儒家化再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代对待汉人和草原民族的法制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解析:(1)根据材料“在幽云汉地和渤海直接沿用唐朝律令制度,对契丹和奚等草原游牧民族,则参考‘某某(幽州)所进律文’制定成文法规X”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代对待汉人和草原民族的法制不同在于以原有制度待草原民族,以汉制待汉人;共同点,根据材料“诏令大儒萧韩家奴修订礼典以‘明礼义,正法度’”“惟忠惟孝,保家保身”等信息可知,辽代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积极主动学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适应对中原王朝的统治,因此共同点在于吸收儒家法度,因俗而治。

(2)特点,根据材料“从辽景宗而下的几代皇帝,都不断改进用刑过重的弊端,提高重刑适用的标准、减轻对某些犯罪所用的刑罚”“惟忠惟孝,保家保身”可知,重视教化,主X用刑慎重不滥,即倡导“恤刑”;根据材料“辽兴宗时期,诏令大儒萧韩家奴修订礼典以‘明礼义,正法度’”“惟忠惟孝,保家保身”可知,维护名教伦理。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选修专题训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15分)(2014·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

(9分)(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

(6分)2.(15分)(2014·贵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分)3.(15分)(2014·南通调研)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选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选修1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科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1、背景: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确立。

贵族政治上垄断国家政权、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使得公民大会沦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经济上盘剥平民。

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国内形势更为紧张;麦加拉占领萨拉米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经济。

前594年,梭伦实行改革。

2、改革(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取消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土地收入的多寡享受政治权利。

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4)进行民主化改革,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5)组建公民法庭(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3、基本特点: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中间路线。

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其过分强大。

4、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采用了可行的措施;梭伦既是全权的立法者,又严格遵循法治精神,为法律制度的推行树立了尊贵守法的典范。

5、历史影响:(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

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1、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四部分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整合一目了然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特征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趋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秦律。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影响(1)进步性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巧设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策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综合测试题(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1.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 )①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创立五百人议事会③创立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④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2.中国古代最早改变卿世禄制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C.吴起改革 D.商鞅变法3.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4.预示着分封制下封国采邑制废除的是 ( )A.设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C.实行按军功授爵 D.推行什伍连坐制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 ( )A.推行均田制B.实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6.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8.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北方民族的南侵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D.财政人不敷出9.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推行青苗法 B.实行募役法C.颁行农田水利法 D.推行免役法10.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11.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13.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14.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15.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改革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16.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17.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④创立的加尔文宗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8.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 )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③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④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⑨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9.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0.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综合测试1(人教版选修1)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综合测试1(人教版选修1)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人教版选修1)1.阅读下列材料:下面是反映19世纪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三幅图表: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请写出三幅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6分)(2)上述三个改革产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6分)(3)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这三个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12分)2.转折点成为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

(1)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被称为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

”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

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

”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

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

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2分)(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4分)(3)据材料三,1889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4分)(4)据材料一、二、三,1889年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6分)(5)据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1历史试题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明示]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真题典例[例1] (2019·全国卷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可知秦“二十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属于法家;根据材料“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此次改革仿照《周礼》”,可知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属于儒家。

第(2)问,第一小问对象,根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博州蒙古中学选修一期末综合检测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设立五百人会议C.实行“公职津贴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2.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c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D.限制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只得黯然离去。

这则故事说明 d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c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5.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d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6.王安石变法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措施有 d①废除明经诸科②设置医学、武学等专门学校③进士科不考诗赋④依照才能、品德来选拔官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上海历史卷, 16)“1895年,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 要求拒签条约, 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 C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 17)明治维新时期, 西服流行的同时, 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 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 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历史检测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检测(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检测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检测(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9·永州一模)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

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

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

明洪武年间,夏秋两税米2 473万石,麦471万石。

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 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

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

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年),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年),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

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

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

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

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

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可知明朝土地兼并严重;据材料“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可知封建剥削加剧;据材料“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可知明朝财政危机加重;“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可知官员冗腐现象严重。

第二小问,据材料“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

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可知他裁汰冗官,提拔人才;据材料“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可知制定考成法,对官员进行考核。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标准限时检测时间:50分钟总分值:60分1.(15分)(2022·河南濮阳二模)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唐初,并无食盐专卖制度。

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

乾元元年(758年)第五琦始创食盐专卖法,开启了唐朝食盐专卖的先河。

食盐专卖的方法是:“在产盐区,设立盐院官吏,实行官买官卖;招集愿意从事盐业的人,并免除他们的一切徭役;盐户只能把盐卖给盐院,不得出售给私人,否那么按盗卖罪进行处分。

〞天宝、至德年间,食盐的市场价是每斗十钱,“及(第五)琦为诸州盐铁使,尽榷(专卖)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摘编自俞钢《论唐中叶第五琦的经济措施及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五琦实行食盐专卖法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五琦实行食盐专卖法的主要影响。

(9分) [答案](1)背景:食盐专卖政策未施行;安史之乱,社会动乱;唐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2)影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利于商品经济开展;加重了广阔百姓的经济负担(或国家变相地对百姓进行了经济掠夺);为平定叛乱奠定根底。

[解析](1)背景:根据“唐初,并无食盐专卖制度〞得出食盐专卖政策未施行;根据“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得出安史之乱,社会动乱,唐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2)影响:根据“天宝、至德年间,食盐的市场价是每斗十钱〞“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得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加重了广阔百姓的经济负担;根据“盐户只能把盐卖给盐院,不得出售给私人〞得出不利于商品经济开展;根据“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得出为平定叛乱奠定根底。

2.(15分)(2022·河北张家口市二模)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在唐王朝,开拓西域、稳定西域、治理西域被置于国家大战略的首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历史备考资料选修过关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7·长春质检)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

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

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

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

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

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

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

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互联网(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影响。

(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万石、二千石”、“三百五十斛”“货币”可得出从实物到货币;据材料“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到宋代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可得出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

第(2)问,主要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积极意义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

(2)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出3点即可) 2.(2017·山西五校联考)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解析:第(1)问,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法律的严酷性及不规范性等方面分析原因。

第(2)问,从刑罚的度和刑罚的方式上分析其特点,从维护社会统治上分析其影响。

答案:(1)原因:社会动荡,需稳定政局;原来的刑罚不够规范、过于严酷,且随意性大;儒家“以礼入法”思想的影响。

(2)特点:法定刑规范化;行刑方式越来越简洁化;刑罚趋于宽缓。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隋唐以后封建刑法制度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3.(2017·唐山模拟)材料隋朝至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换值班)者,宿卫京师而已。

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这一制度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

武则天时期,均田制遭到破坏,战事日益频繁,贵族官僚将府兵作为家奴使用,府兵制走向崩溃。

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

此后募兵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要兵制并不断发展完善。

(1)根据材料,比较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后期募兵制产生的影响。

(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这一制度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府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得出府兵制下兵农合一,士兵应征时自备武器粮食;根据材料中“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得出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形成固定隶属关系。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根据材料中“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帅长期统帅一支军队”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但是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

答案:(1)不同:府兵制下兵农合一,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招募,当兵成为一种职业;府兵制士兵应征时自备武器粮食,而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府兵制将兵分离,而募兵制形成固定隶属关系。

(2)影响: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增强了军事力量;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

4.(2017·三明质检)材料一18世纪以来,英国两党制逐渐形成。

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

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

……1870年,格莱斯顿首相发布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

规定标志着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

——摘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材料二英国坚持传统的“通才”观念。

文官的考选标准及科目,注重一般的教育程度和基础知识,而不看重特殊或专门的技术与经验,认为文官需要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使“专才”在文官队伍中地位低下且日益减少。

……19世纪60年代英国着手改革,力求“通专结合”。

“通专结合”要求公务员知识面宽广,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体现了既要重视公务员的知识和学历,也不轻视公务员的专业性和技能。

——摘自宋世明《英国最早实行公务员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确立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选拔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公开竞争考试选拔”归纳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以至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870年,格莱斯顿首相发布枢密院令”两句话分析原因。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省略号分层,从层意中分析变化及意义。

答案:(1)特点: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原因:英国原有的官员任用制度存在暗箱操作、买官卖官、低效等弊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2)变化:从“通才”到“通专结合”。

意义:有利于克服用人腐败,增强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5.材料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

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

甲午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

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

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

”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

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

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的原因。

(9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

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

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可概括总结甲午战争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洋务运动中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内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区别所在;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状况以及清政府自身局限性和面临的统治危机等史实,总结清政府改革艰难的原因。

答案:(1)内容:裁撤旧军、编练新军;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

(2)区别:突破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改革模式,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

原因: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清政府财政危机;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以期渐至富强”。

同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

之后新成立的练兵处拟定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

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

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法》、《奖给商勋章程》等。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政府实行的新政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无力解决“新政”所需资金,只能加重旧税,增设新税……“新政”曾下令废止清朝长期实行的捐官制度,但实则一直存在,这就降低了官员的素质,助长了腐败……清末“新政”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摘自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1)有人说,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亡,顺应历史潮流而实行的一次真改革,请以材料一的史实加以说明。

(9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新政”没有达到“渐至富强”的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进行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