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7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3.3.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3.3.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 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 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 4 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 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 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 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 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 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出__生__率__、死__亡__率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 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 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随__机__取__样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垂__直__结__构___和_水__平__结__构___。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 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 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 期所占的比例大,A 正确、B 错误。
答案:A
考向二 种群密度及数量调查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 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析: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 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为 x,则10x0=2280,x=14 000

广西2020版高考生物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17生物

广西2020版高考生物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17生物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

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强,B项正确,D项错误。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

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项正确。

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死亡率和迁出率都为0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 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项错误;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个体死亡,B项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 项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项错误。

3.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若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答案 C解析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精讲)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①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 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③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④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⑤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⑥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开始时 培养液营养物质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酵母菌大量 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 营养物质大量消耗、pH急剧变化、有害代谢废物不断地积 累,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开始大于出生率,种群 数量下降。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对接高考-角度1】 1.(2015·全国卷Ⅰ,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
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1
1
1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 法常用于调查_活__动__能__力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应试例析)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增长型
曲 线 图 柱 形 图
12/9/2021
12/9/2021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知识精讲)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精炼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练)含详解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精炼专题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练)含详解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2023·山东·山东省实验中学统考二模)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

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将捕食者直接捕食造成的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称为致命性影响;由于捕食者的存在产生的捕食风险导致被捕食者生理状态、行为方式和栖息地发生改变的间接的、非致命性的影响,称非致命性影响。

人类活动是造成致命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惊飞距离(捕食者接近目标个体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目标个体之间的距离)通常作为测量鸟类对非致命性影响的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天敌存在时被捕食鸟的产卵量和雏鸟成活率下降,这属于天敌对鸟的非致命性影响B.当天敌数量过少时,天敌对被捕食者产生的非致命性影响一般小于致命性影响C.朱鹮繁殖期的惊飞距离显著短于非繁殖期,可能是繁殖期育雏使得觅食压力增加D.研究人类对珍稀动物的非致命性影响,有助于规划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范围3、(2023·山东青岛·统考三模)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4、(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变动调节恢复至平均密度以适应密度限制,即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解析]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

故选D。

3.(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 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上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pdf含解析20200916164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上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pdf含解析20200916164

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纲展示]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核心概念及重要结论】1.种群特征包括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与迁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常用调查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4.“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

5.“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6.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通过对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的研究,动态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7.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考点速览】考点一: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其概念为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的空间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跳蝻。

②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⑤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高考生物第九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习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第九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习题及答案

课时达标第29讲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B.各个年龄段人数相等的人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D.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A解析稳定型种群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量适宜,而不是绝对相等,只要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就属于稳定型,B项错误;出生率或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C项错误;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D项错误。

2.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解析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故图中①~④分别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项错误、C项正确;春节前后,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B项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③),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项错误。

3.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子代的性别比例C.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D.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答案C4.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

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Ⅰ、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的值小于或等于1B.时期Ⅰ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D解析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大于1,A项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图中时期Ⅰ两个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还不能推知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相等,B项错误;不同种群每个时期实际增加的个体数与自然增长率不成正比,所以不能简单根据甲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乙种群来判断两个种群实际的增加数量,C 项错误;一个种群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之后,总是在最开始一段时期内增长率最大,之后因为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增长率会逐渐减小,所以图中甲、乙种群由于在时期Ⅱ比时期Ⅰ的增长率大,种群迁入后应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Ⅰ,D项正确。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增长情况。在资源有限的条件 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 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度越小,所 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大,B正确, D错误。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 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 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 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正确。
2.实验流程
液体 均匀 血细胞计数板
7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是否一定能保持稳 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 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 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 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 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第九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1.种群 (1)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 ___全__部_个__体___。
(2)对种群的理解:种群应具备“三同”与“一全”,即同 一时间、同一____地__区______、同一_____物__种_____、全部个 体;同一物种的生物常因_____地_理__隔__离______划分为不同种 群;不同物种间则存在____生__殖_隔__离_______。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随机性
等距取样法
②标志重捕法 Ⅰ.适用范围:_活__动__能__力__强__、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Ⅱ.计算公式:_N_=__(_M__×__n_)/_m_(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更一、选择题1.(2024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重庆卷)我国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成为科学家们竞相探讨的“伊甸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优越,某种群在入侵初期单位时间内的增长倍数肯定B.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生态价值高,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某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保持稳定,则其年龄组成不行能为增长型D.测定雨林内蜘蛛、蜈蚣等动物的种群密度需用标记重捕法解析:选A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优越,某种群在入侵初期种群数量成J型曲线增长,故单位时间内的增长倍数肯定,A正确;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料种群的发展趋势,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比如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故当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时,某种群的数量在短期内也可能保持稳定,C错误;蜘蛛、蜈蚣活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应当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C.性别比例的变更不会影响种群密度D.全部生物的种群都会经验增长期、稳定期、衰退期解析:选A 增长型年龄结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A正确;害虫种群密度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虫害的严峻状况,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B错误;性别比例的变更会通过影响诞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因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加之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大多数生物的种群在经验增长期、稳定期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进入衰退期,甚至消亡,D错误。

3.(2024·山东等级考)为探讨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育和单独培育,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育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缘由C.单独培育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解析:选B 由图可知,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育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 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育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混合培育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亡,可知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解析】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 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 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 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时,种群数 量也会发生波动,D错误。
【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项。误认为年龄组成为稳定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年龄组成只是预 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它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 率,导致种群数量变化。
【审答技巧】 (1)关键信息:题干中“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和“样 方法”。 (2)解题技巧:理解随机取样、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与 样方的关系。
【解析】选B。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采用直接计数的方 法,由于该植物个体数量较少,分布相对稀疏,不需要 将个体标记后计数,A项错误;在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 度时,应该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保证每个样方之内该植 物的数量差异较小,B项正确;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为了减少调查误差,若采用 等距取样法,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若采用五点取样法, 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项、D项错误。
【解析】选C。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 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选 项A、B、D依次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和死亡率,都 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而选项C涉及的是种群的空间特 征。
2.(2018·深圳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 的是 ( )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
(4)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_各__年__龄__期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如图):

2019-2020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pt课件含答案

2019-2020届高考一轮: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ppt课件含答案

3.(教材P63“思考与讨论,2”改编)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 其数量在近期是否一定能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 群呢? 提示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 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 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 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 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 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最新考纲]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5年13考)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__自__然__区__域__内___,同种生物的__全__部__个__体__。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2)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 么? (3)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图中显示第 8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 (4)第16~20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如何增长?为什么?
提示 (1)基本不变(因λ=1)。 (2)稳定型。第10年时,种群的λ等于1,说明第10年种群数量与 第9年相同,因此第9年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3)不相同。在第4年到第10年间,λ<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 到第9或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而不是第8年最少。 (4)“J”型增长,因λ>1且恒定。
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 类型。将三个阶段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相加,可知三个阶段 个体数量都为400,即个体数比例为1∶1∶1,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 群密度。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 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

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强,B项正确,D项错误。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

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项正确。

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死亡率和迁出率都为0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 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项错误;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个体死亡,B项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 项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项错误。

3.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若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答案 C解析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

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重捕时,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不影响统计结果,不会影响估算数值。

4.(2018江苏卷)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 B解析松鼠生活在森林中,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不同森林斑块中松鼠间的交流,保护了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可通过生态通道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数量可能不同,种群密度也可能不同,D项错误。

5.(2018河南郑州嵩阳中学第五次质检)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 D解析由图示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6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0,A项正确。

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

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项正确。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D项错误。

6.(2018山西晋中模拟)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实线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B.实线呈“Z”型的原因可能是越冬时环颈雉的死亡率上升C.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N t=N0λt),其中λ>1D.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捕获其种群数量的 1/2答案 D解析环颈雉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A项正确;越冬时环颈雉的死亡率可能上升,因此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呈“Z”型,B项正确;据图中虚线可知,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N t=N0λt),其中λ>1,C项正确;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在超过K/2时捕获,且捕获后其剩余量应大于K/2,D项错误。

7.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 D解析分析题图1可知,a是出生率,b是死亡率,A项错误; E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B项错误;分析图2可知,F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在小于F点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G点净补充量为0,该点代表环境容纳量,即K值,D项正确。

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下表为调查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四年该种群的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D.对于栖息地已被破坏的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答案 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7年内,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模型,第四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K/2,A项正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从增长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B项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C项错误;对栖息地已被破坏的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易地保护,D项错误。

能力提升1.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答案 D解析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A 项正确;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项正确;锥形瓶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Ⅱ开始下降,C项正确;锥形瓶Ⅰ~Ⅳ中的起始酵母菌数和培养液体积都不一样,因此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D项错误。

2.种群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答案 D解析t1→t4乙种群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则t4时刻的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

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t2时刻甲、乙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相同,但差值不一定相同,故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同理,t2、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t2→t4,甲种群的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先上升,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3.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随机选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 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 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答案 D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A项正确;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标志重捕法,B项正确;计数时与个体的大小和年龄无关,同种生物的大小个体都应计入总数,C项正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D项错误。

4.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会改变种群K值的大小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答案 B解析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而不是抗药性基因突变率,A项错误;药物防治不能从源头上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而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使其种群密度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B项正确;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种群K值的大小,C项错误;天敌的捕食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D项错误。

5.(2018重庆江津模拟)“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下图表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在这种条件下,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一年后的数量为2N0,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

(2)根据图中该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000 只。

(3)若图中曲线代表草原上某种野兔的数量变化,则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

在实际操作时,若带有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获,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答案 (1)J 32N0(2)等于(3)小于解析 (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一年后的数量为2N0,说明λ为2,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N0×25=32N0。

(2)由图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 000只。

(3)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