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一中分校 中华“十六德”教育实施方案
保定一中分校中华“十六德”教育实施方案
保定一中分校中华“十六德”教育实施方案一、引言中华“十六德”是保定一中分校在全面贯彻中华“十六德”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目标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中华“十六德”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中华“十六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中华“十六德”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1.中华“十六德”教育课程设置:(1)中华“十六德”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德育道德教育、中华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三个模块,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
德育道德教育模块包括道德品质培养、品德养成等内容;中华文化教育模块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社会实践教育模块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
该课程由专业教师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其他课程渗透。
除了中华“十六德”课程,保定一中分校还将中华“十六德”理念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如语文、历史、地理等,通过不同学科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华“十六德”。
2.典型案例分享。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模仿,保定一中分校将定期选取一些典型案例,介绍其中涌现的中华“十六德”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学生效仿他们的行为和做法,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校本德育活动。
四、实施步骤1.确定中华“十六德”教育的领导和组织机构。
2.制定中华“十六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
3.在每个班级设立中华“十六德”教育的课程,并进行正式教学。
4.开展中华“十六德”教育的相关活动。
5.定期评估和总结中华“十六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五、实施保障1.加强师资培训。
2024年中学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四德工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智能、体质和美学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工程。
以德育为核心,以智育、体育和美育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
本方案旨在进一步推进“四德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四德工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体育能力和审美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学术能力、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美感的优秀人才。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德育教育(1)制定并实施德育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通过班委会、团队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德育成长。
学校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格局。
2. 提高智育水平(1)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2)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开设各类兴趣小组,举办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学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修活动,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3. 强化体育锻炼(1)开设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
通过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2)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和运动会,激发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德育一校一案工作方案(精选5篇)
德育一校一案工作方案(精选5篇)德育一校一案工作方案1一、目标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秉持“精致管理”的办学理念,打造精致教育,形成学校特色。
坚持德育为首,以爱育爱,借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主题教育中,让教育充盈着幸福。
二、德育一校一案品牌阳光润德,精致发展三、指导思想德育工作从我校自身的优势出发,围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并充分考虑学校党支部实际及学校人文氛围和各种设施,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开展丰富的适宜于全体师生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延续性。
加强师德建设,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优化学校德育工作途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
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__x副组长:__x组员:__x四、实施时间安排及步骤(一)第一阶段:成立机构、制定方案。
成立以书记为组长,支部委员、少先队辅导员和党员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一校一案”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的活动。
中华十德实施方案
中华十德实施方案中华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礼、廉十个方面。
这些德行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制定了中华十德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通过教育体系推广中华十德。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将加强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孝顺之情、忠诚之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中华十德的内涵和意义,引导人们秉持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其次,我们将建立中华十德奖励机制。
对于那些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践行中华十德的人士,我们将设立奖励机制,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人向他们学习,传播正能量。
同时,对于那些违背中华十德的行为,我们也将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让人们意识到违背传统美德将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
再者,我们将加强社会治理,推动中华十德在社会中的实践。
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种公益活动,让中华十德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同时,鼓励企业、机构、组织开展中华十德的宣传活动,引导员工践行中华十德,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社会环境。
最后,我们将加强中华十德的研究和传承。
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深入挖掘中华十德的内涵和历史渊源,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十德的深刻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加强中华十德的传承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让中华十德得到传承和发扬。
总之,中华十德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只有让中华十德成为每个人行为准则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华十德实施方案的落实,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10月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10月德育主题教育活动10月9月行为规范教育和弘扬及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10月感恩教育月11月安全教育月12月法制教育月“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爱国主义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五爱”(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校、爱国家)教育为基本内容,规范养成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民主法制、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德育框架。
二、活动目的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活动,教育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教育细化为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从而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对集体、对家庭、对国家的情感。
三活动口号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四、活动安排1、第一周(10月1日——10月11日)宣传发动阶段。
1)各年级、各班要积极宣传,利用假期时间,借助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的资料,假期后回校出一期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黑板报。
板报检查时间:10月11日(周日)2)各年级、各班利用读报时间教育学生经常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发展,了解家乡的发展,关注学校的发展,维护学校的形象,不做有损学校的事情,把“五爱”教育切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以实际行动为学校争光。
2、第二周(10月12日——10月16日)组织实施阶段1)各班利用周日晚上班会时间召开一次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要求有主持人,有班会教案,有会议记录等,会后将班会材料交至德育处。
班会材料上交时间:10月12日——10月15日(周一至周四)2)正确引导学生唱爱国歌曲,要求预备铃声之后唱以爱国为主的歌曲。
3、第三周(10月17日——10月23日)强化加深总结阶段1)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题每人写一篇文章,每班选出两篇优秀的文章交至德育处。
2024年“四德”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24年“四德”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将在2024年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四德”主题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内外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养成习惯的形成,提高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品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德育主题班会、德艺双馨比赛等活动,集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友善礼貌、尊老爱幼等美德。
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游戏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理想信念教育展示活动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4. 体育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运动会、开展体育健身课程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活动形式本次活动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讲座、班会、比赛、展示等。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五、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周):开展宣传工作,向师生宣传活动目标和重要意义;2. 第二阶段(第3-8周):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包括道德讲堂和德育班会;3. 第三阶段(第9-12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游戏;4. 第四阶段(第13-16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举办青年文明号评选和理想信念教育展示活动;5. 第五阶段(第17-20周):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活动,举办运动会和体育健身课程;6. 第六阶段(第21-22周):总结活动成效,评选优秀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8篇)
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8篇)篇一: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
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德育内容依据《小学德育纲要(试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9、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与领导1、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张文江主任主管德育工作、少先大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为成员,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开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一学期的德育工作,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每学期开学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学习班主任工作职责,布置德育工作任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培训会议,通过理论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补偿班主任工作的艰辛。
中学“一月一主题”校本德育活动细则
XXXX中学“一月一主题”校本德育活动细贝IJ九月:习惯养成月九月份为新学期的开始,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习惯都处于形成和养成的阶段,通过入学教育、校会倡议、班会教育、学生会检查、精细有效的班纪班规方案展评等方式,不断督促同学们养成规范良好的习惯。
活动规划:1“新学期寄语”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第一课2.“感恩教师节”国旗下讲话、“最美教师”表彰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国旗下讲话、“献礼祖国华诞”主题板报评比4.“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公开课十月:爱国传统月十月份需要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让学生通过多样化活动形式,逐渐树立自己的家国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意识,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的重任,让传统文化因子渗透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伴随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活动规划:1国庆节放假、"喜迎国庆70周年”书画展2.“我和我的祖国”国旗下讲话、“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3.“光荣护旗手”国旗下讲话、国旗班招新4.“我的中国梦”国旗下讲话、爱国影片进教室活动十一月:传统文化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九中学子需要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的重任,让传统文化因子渗透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伴随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活动规划:1.联系语文组筹备传统文化月活动2.国旗下讲话主题:传统文化教育、礼仪之邦3.特色活动:国学知识大赛、课本剧大赛十二月:文化艺术月素质教育要兼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发展,学生艺术能力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维度之一不可忽视。
通过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积极营造和谐、奋进、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活动规划:1.联系艺体组筹备元旦汇演节目2.国旗下讲话主题:艺术文化教育、美的教育3.特色活动:校园主持人选拔赛、元旦文艺汇演活动一月:诚信榜样月一月份临近期末考试,为引导学生更合理、更有效地复习备考,需要对学生进行考试诚信教育。
中学四德工程实施方案
中学四德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学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德工程作为一种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在中小学校迅速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德教育要求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突出德育特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2.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三、实施方案1.加强思想教育开展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思想道德讲座和培训,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社会热点、家庭教育、学习压力等问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
3. 配齐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骨干教师,建立家教联系制度,密切家校关系。
4. 丰富实践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营造充满爱心、责任感、团队精神、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第一阶段: 2022年9月-2023年6月1. 加强思想教育,组织一次主题班会2. 开展一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3. 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立家教联系制度4.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第二阶段:2023年9月-2024年6月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3. 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科技创新等活动4.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第三阶段:2024年9月-2025年6月1.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2.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3. 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和家校共育讲座4. 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七、评估和总结每学期末对四德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及时对工作进展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四德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德育的主题活动方案(精选10篇)
学校德育的主题活动方案(精选10篇)学校德育的主题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要求,学校特制定落实方案。
二、总体目标: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方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依据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在立德树人、德教融合中培养培养习惯良好、学习主动、兴趣广泛、快乐健康,具有友善、博爱、奉献的水之品格的`源源少年。
三、实施原则:1.坚持正确方向。
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德育队伍的政治素养与看齐意识,牢记“四个自信”,始终把握德育目标内容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致性;2.坚持遵循规律。
是把握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包含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相关的教育规律,开展德育工作专业化建设,用感染力、吸引力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3.坚持协同配合。
强化家庭教育,突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活化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好社区教育网络和教育资源,延伸德育时空,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4.坚持常态开展。
将德育工作机制体制制度化,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全员性,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体系化,实施德育内容的课程化、日常性,保障德育阵地的专门化与稳固性。
四、实施内容1.理想信念教育。
普及_、国史教育,利用国庆、建党日、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假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分层落实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将家国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的校本实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的校本实践作者:***来源:《中国德育》2024年第09期摘要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视察指导,面向全国少年儿童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学校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以“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育人导向”的工作思路来贯彻落实相关工作,直接回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学校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深化理解认识,以“党建带团建、队建”为引领建立“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机制,以“和·融”办学理念为核心构建育人体系,以“和·融”少年评价为导向建立梯级激励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团队一体化;“和·融”教育;“和·融”少年作者简介丁凤良,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期间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民族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同时,总书记面向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六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学校全体教职工牢记嘱托,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中,紧紧围绕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结合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以及具体意见,立足市、区实际情况和学校基础,不断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育人导向”的工作思路贯彻落实相关工作,直接回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学校以“党建带团建、队建”为引领,建立了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机制;以“和·融”办学理念为核心,构建了学校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以“和·融”少年评价为导向,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全面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一月一主题”德育活动实施方案
校园“一月一主题”德育活动实施方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着力改善目前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利的因素,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根据学生个性心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特制学校本年度“一月一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活动原则(一)是开展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引领学生从不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指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以学科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科自身特点,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德育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
(二)是开展人际交往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各种小型体育活动、艺术比赛和班际友谊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通过交往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三)是开展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建立学校和社会联动的教育平台,因地制宜,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四)是开展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加强学生自我服务性教育,开展多种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
美润德行,携手共育——关于我校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与成果初探
美润德行,携手共育——关于我校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与成果初探发布时间:2021-01-18T07:43:59.570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月总第236期作者:郭立云马莹[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我校贯彻课改精神,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开展了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我校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为我校深化落实德育教育,促进根本任务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迎曦分校100020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我校贯彻课改精神,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开展了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我校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为我校深化落实德育教育,促进根本任务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德育校本课程立德树人一、校本化实施,创生德育空间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它是学校从办学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而开发的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目标的课程。
对学校德育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是充分尊重学校个性,提升学校德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首先,德育课程校本化建设是提高德育时效性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遵循着大一统的课程模式,从大纲的制定、到内容的研发等,均由国家统一规定,由各级学校统一落实。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之间的差异性被忽略,导致一些德育课程的实施无法客观反映出本校学生的成长需求,也无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德育教育缺乏活力与创新。
而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
这一思路让德育课程建设变成学校“自己的事”,并且与每个人休戚相关。
它促使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之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当中。
在这样的思路下,学校开发出彰显个性的、适合学生的、具有教育深度和灵性的德育课程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其次,德育校本化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教师要做的就是忠实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纲要,而不需要表达自己的主张与建议。
学校深入开展四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_
学校深入开展四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_为了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本着以德育人的基本原则,学校制定了《学校深入开展四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第一、活动背景与意义四德,即政德、德育、智德、体德,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内容的核心要素。
为了让学生拥有这四种“德”的素质,必须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巩固。
通过开展四德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学校的转型发展。
第二、教育目标1.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3. 推动学校教育的转型发展,锻造新型人才。
第三、活动内容和方法1.举行开学典礼和主题教育大会,进行集中宣传和培训。
2.组织“德育课堂”、“道德讲堂”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道德规范。
3.开设“读书分享会”、“优秀学生分享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天赋。
4.开展实践活动,如植树、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提升身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5.建立表彰机制,将优秀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四德”活动中来。
第四、活动管理1.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领导和实施。
2.由各年级设专职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对于活动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总结,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
第五、实施保障1.学校将安排相关经费,确保活动开展的顺利进行。
2.保证活动时间的充分安排,从工作日安排到周末等。
3.通过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到本次活动中。
第六、宣传工作学校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栏、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栏目对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
第七、总结与反思本次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活动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和优化,怎样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等。
保定一中分校 中华“十六德”教育实施方案
保定一中分校中华“十六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践行我校“以德立身,培育英才”的办学宗旨,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中华“十六德”为主要内容的立德修身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德立身,培育英才”的办学宗旨,突显“礼乐育人”的办学特色,进行中华“十六德”教育,树立“以国为本,以人为本”的中华伦理道德观,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中华传统美德,造就中华民族人格,实现立德修身、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中华“十六德”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十六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勤、廉、耻、省、善、美”。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
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义”,还有情谊、恩谊之意,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
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
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
“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中学德育创新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中学德育创新计划”学校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服务到位遵循规律的原则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高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加快德育工作创新的步伐努力使我校德育工作在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形成特色等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校创建_______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
二、工作目标:总目标:为本学期创建_______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确保顺利晋星。
基本目标:1、保持违法犯罪零纪录;2、校园常规管理井然有序;3、市级德育竞赛榜上有名;4、德育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德育管理新机制基本理顺。
三、具体工作:(一)理顺德育管理新机制抓好德育队伍建设1、理顺德育管理新机制。
适应学校管理的变化要尽快适应和理顺新的机制。
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生工作处、年级管理部既要权责明确又要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凝聚合力管理、教育好学生不留管理盲点。
3、抓好副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优良的后备军。
建立班主任导师制。
在青年教师主动申报的基础上各年级部选聘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学生工作处将与各年级管理部协调选好班主任导师进行师徒结对并通过班主任研训中心对副班主任进行培训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生工作处加大对副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考核推优筛劣每学期评比“优秀副班主任”并及时推选优秀的副班主任走上班主任工作队伍;对主观不努力、不称职的副班主任予以淘汰并在将来确定班主任人选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不予考虑。
4、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团委要健全学生组织选拔高一优秀学生充实学生会加强工作指导让学生会干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与各职能部门协调建立学生食堂监督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若干学生社团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竞聘产生若干名学生校长助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力和动力积极建构以生为本的“主体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弘扬六德文化实施方案
弘扬六德文化实施方案弘扬六德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包括了仁、义、礼、智、信、廉六个方面。
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份弘扬六德文化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
首先,我们要通过教育系统来弘扬六德文化。
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应当将弘扬六德文化纳入教育内容之中。
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通过讲解古代典故、名人事迹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仁、义、礼、智、信、廉的内涵,激发他们对这些美德的热爱和向往。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德育讲座、德育主题班会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六德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我们要通过媒体来弘扬六德文化。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来传播六德文化的理念。
我们可以制作一些专题节目或栏目,以介绍古代典故、名人事迹等方式来普及六德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这些美德。
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名人代表来进行相关的访谈或演讲,以此来引导社会大众对六德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再者,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弘扬六德文化。
社会实践是培养人们品德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弘扬六德文化。
比如,可以组织一些关爱行动、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让人们在实践中体验仁爱之心;还可以开展一些义务劳动、环保活动等,让人们在实践中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践行六德文化,从而使这些美德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最后,我们要通过法律制度来弘扬六德文化。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应当在法律中体现和弘扬六德文化的理念。
我们可以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仁、义、礼、智、信、廉等美德的保护和倡导。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违反这些美德的行为进行惩处和警示,以此来促使人们遵守六德文化的规范,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总之,弘扬六德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计划方案
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2012-11-15 16:48:49)转载▼标签:杂谈分类:德育一、实施背景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公民文明礼仪的新标准。
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是个人成长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校隶属初中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都来源于农村家庭又正处于较难管教的青春期,在讲究文明礼仪方面比较薄弱。
学生粗言野语、打架斗殴、抄袭作业、破坏公物、顶撞父母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既是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需要。
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也为了整合并提升学雷锋活动以及初一年的规范守则教育的内涵与实质,进一步浓厚校园文明氛围,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为创建文明学校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市文明办关于在全市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定》,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人人争当“礼仪标兵”,形成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的和谐关系,促使他们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全方位提高文明素养。
也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活动主题四、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李挺松副组长:阙宗发吴文程组员:伍道义苏堤水林贤顺刘祖华谢情恩谢水满张文良五、实施办法(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08年2月至3月)1、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学习文件精神,全面领会“创文明校园,做文明使者”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并根据《学校方案》布置活动工作。
(负责:政教处)2、召开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宣传启动。
(文明礼仪倡议书、举行“与不文明行为告别”宣誓签名活动。
)(负责:政教处)3、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等教育阵地,向全体师生解读活动的目的、意义、背景以及活动方案等。
保定一中制度范文
保定一中制度范文保定一中是一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重点中学,成立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保定一中一直以来都以严谨的教风、优质的教育品质和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而闻名。
在保定一中的各种制度中,以下几个制度被认为是最为重要和有特色的。
首先是保定一中的作息制度。
保定一中实行6天制,每周上课从周一到周六。
早晨6:00起床,6:20开始集合晨练,6:40专心自习,7:40开始早自习,8:20开始正式上课,12:00午休,14:00-17:10下午课程,晚自习从19:00开始,21:50准时就寝。
严格的作息时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是保定一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制度。
保定一中实行全日制的学制,学生注重文理均衡发展,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选修课程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
课程紧凑且内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保定一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了各种才艺课程,如乐队、舞蹈、艺术设计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保定一中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校规校纪,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不能违反法纪和社会公德。
在教室、操场、宿舍等场所都有明确的纪律要求,学生必须遵守。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通过讲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学生责任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了一中学生崇尚正义、心系他人的良好品质。
此外,保定一中还实行严格的分班制度。
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潜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
优秀的学生会被选入重点班,并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而这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
同时,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关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最后,保定一中还注重家校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一中分校中华“十六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践行我校“以德立身,培育英才”的办学宗旨,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中华“十六德”为主要内容的立德修身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德立身,培育英才”的办学宗旨,突显“礼乐育人”的办学特色,进行中华“十六德”教育,树立“以国为本,以人为本”的中华伦理道德观,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中华传统美德,造就中华民族人格,实现立德修身、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中华“十六德”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十六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勤、廉、耻、省、善、美”。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
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义”,还有情谊、恩谊之意,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
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
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
“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义之邦”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
“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信”:诚信、信任。
“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规则。
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忠”:忠诚、忠良、忠恕。
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
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孝”:孝心、孝敬、孝道。
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
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
要把“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尽量统一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
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节”:气节、名节、操守、节制。
崇尚理想、信念、信仰。
孟子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
讲气节、重操守、重名节、轻利欲,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熔铸成为不图名利、为政清廉、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柱和一个人永葆铮铮铁骨的人格追求。
“勇”:勇敢、坚强、刚毅。
中华传统文化对“勇”赋予了丰富内涵:“持节不恐谓之勇”,“持义不掩曰勇”,“投身为义曰勇”,“知死不避曰勇”,“悬命为仁曰勇”,“弃命为仁曰勇”,“胜敌壮志曰勇”。
“勇”就是要敢想、敢干、敢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实事求是。
“勇”就是勇敢果断、徇义不惧、刚健不屈。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这种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刚健精神,是中华民族饱经磨难、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不竭动力。
“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
求同存异。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时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勤”:勤恳、勤劳,指工作尽心尽力、勤奋不怠、甘于奉献。
古语说“勤能补拙”,勤是工作态度的基本表现,是一个人有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
勤的内涵比较好理解,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勤。
“廉”:本义指在厅堂之内有棱有角之处,引申到人的言行举止就是指为了保持内心的清洁、平安、无私而采取的措施。
多重外在的行为表现,兼顾了内心的清廉节制之意。
具体表现为在生活方面节俭,克制自己的情欲;在取用方面不贪财物,不苟取;在这个意义上,又要求廉又明察,有分辨的意义,同时又含有以廉洁为满足的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耻”:本义为耻辱、可耻的事情。
指心灵的不安,知道自己做错事后的难为情的状态。
所以孔子认为人能受到教化必须先有耻辱感。
有羞耻之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省”:反躬自省,自我反省,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反过来检查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善”:本义吉祥、佳良、美好之意,是吉祥和福分的象征。
它不嫌多,因而多多益善,它也不嫌大,因而至大至善。
至善是人追寻的目标。
“美”:本义为味美,后来引申凡美好、漂亮皆为美,跟善同意。
凡美的皆是善的,凡善的皆是美的。
是令人喜爱的。
“十六德”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现实性。
“十六德”是一个系统,是一个体系。
“十六德”是全方位的,“十六德”中有道德,有价值,有人格,有文化,有制度,有法治,有经济,有政治,有实践,有家庭,有国家。
“十六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是要义,是精华,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伦理规范。
“十六德”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十六德”是个很高、很全、很美、很理想的目标,很崇高的境界。
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代人,不可能彻底做到,不可能完全达到,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往之、为之奋斗之,不懈努力,不断地接近,直到永远。
“十六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德要道。
中华民族坚持“十六德”、弘扬“十六德”、追求“十六德”、实践“十六德”,那么,我们的社会一定是非常和谐的,我们的国家一定是非常发达的,我们的民族一定是非常强盛的,我们的人民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三、目标任务1、教师做到以德修身、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敬业奉献、业务精湛、埋头苦干、完善人格、完美人生。
2、学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为范、勤奋好学、坚韧不拔、持之以恒、自强奋发、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四、具体活动内容1、校长做“十六德”教育活动学习讲座,进行总动员。
2、党员分小组进行中华“十六德”学习讨论。
3、对班主任进行中华“十六德”学习培训。
4、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章,收看相关讲座,从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为学生人生奠基的高度认识进行中华“十六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开办家长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各类家长会,宣传中华“十六德”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确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的重大责任,家校携手共建良好育人环境。
6、分别开展师生中华“十六德”教育心得交流、演讲比赛、征文评比、“日行一善,日学一语”等活动。
7、学以致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践行中华“十六德”,规范言行,关注养成,在良好习惯培养上下功夫,做到要求到位、督促到位、检查到位。
8、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的作用,进行广泛持久的舆论宣传,凝聚新精神,传递正能量。
9、举办中华“十六德”事迹报告会、“诚信教育”研讨会和师生书画、学生手抄报、读书摘录、名人名言展览。
10、完善和充实学生成长档案,指导学生找准人生楷模,确立人生座右铭,使中华美德永续传承,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走向成功。
201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