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中央党校西方管理学复习提纲
管理学复习提纲
管理学复习提纲管理学复习提纲1、区分管理的概念①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确切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去完成它。
②亨利法约尔(Henri Foyol):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
③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管理就是决策。
④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全既定目标。
2、马克思管理的两重性:一方面,管理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结合的性质产生的,只要是协作劳动客观上就需要管理。
这是任何具有社会结合形态的劳动共有的性质,是任何许多人进行协作的劳动普遍存在的性质。
另一方面,管理又是由共同劳动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即对抗性质产生的。
3、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管理的内涵:①管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②管理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③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
④管理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构成。
5、管理的有效性: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从而取得良好效益。
6、管理的职能: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7、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象征性的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的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迎接来访者,签署法律文件。
②领导者: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人员配备、培训和交往的职责。
实际上从事所有下级参与的活动。
③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帮助和信息。
发感谢信,从事外部委员会工作,从事其他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信息,以便透彻地了解组织与环境,作为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
阅读期刊和报告,保持私人接触。
②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有些是解释和综合组织中有影响的人物的各种价值观点。
《管理学》复习提纲
《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管理概论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1管理的定义1.2管理的特点1.3管理的层次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1古典管理学2.2行为科学管理学2.3现代管理学3.管理学的基本原理3.1奥布里特思管理学三要素3.2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理论3.3瓦尔斯管理学理论3.4人力资源理论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的概念和特点1.1组织的定义1.2组织的特点1.3组织的目标和功能2.组织结构2.1组织结构的层次和类型2.2组织层次的划分与协调2.3组织结构变革与改进3.组织设计3.1组织系统和流程设计3.2组织文化和价值观设计3.3组织变革和创新设计第三部分:领导与管理1.领导的概念和作用1.1领导的定义1.2领导的作用1.3领导的类型和特点2.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2.1领导力的特征和要素2.2领导力发展的路径和方法2.3领导力的实践与机会3.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3.1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3.2管理者的行为和技巧3.3管理者的沟通和决策第四部分:团队与协作1.团队的概念与关键要素1.1团队的定义和特点1.2团队的关键要素和环境需求1.3团队的发展和维护2.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2.1团队协作的意义和价值2.2团队协作的方法和技巧2.3团队协作的挑战和解决方案3.有效团队的特征和评估3.1有效团队的特征和标准3.2有效团队的评估和改善3.3有效团队的激励和奖励第五部分:决策与控制1.决策的概念和过程1.1决策的定义和特点1.2决策的过程和类型1.3决策的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2.决策方法和工具2.1决策方法的分类和选择2.2决策工具的应用和评估2.3决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控制的概念和要素3.1控制的定义和特点3.2控制的要素和流程3.3控制的方法和技巧第六部分:管理与社会责任1.管理伦理与道德1.1管理伦理的概念和特点1.2管理伦理的道德要求1.3管理伦理的影响和问题2.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2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2.3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实践3.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3.1环境管理的意义和方法3.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3.3环境管理在管理中的应用以上是《管理学》复习提纲的一个简要版本,主要包含了管理概论、组织结构与设计、领导与管理、团队与协作、决策与控制、以及管理与社会责任等重要内容。
(完整版)西方管理学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一、简答题1、简述例外原则答: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P79答:(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
(2)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P93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
双因素理论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答: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第四,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答:(1)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
(3)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
(4)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在系统管理体制下,工作的安排可能较为专门化,但系统能适应需要的变化而作出调整,以便鼓励职工在智力上发展和成长。
6、什么是目标管理答: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答: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
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 彼得的彼得原理)【圣才出品】
第19章彼得的彼得原理19.1复习笔记一、彼得原理的基本要点1.含义彼得原理是指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
彼得认为,这一原理对于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适用性。
2.要点彼得原理假定,组织不断地追求,要其成员取得更多的成就。
为此,组织提升了那些胜任原来工作的人,以便他们干得比以前更为出色。
这样,胜任新工作的人又有资格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他所做的工作超出他的能力范围,而他的所为无法再使他提升为止。
可是,这时他已被提升到了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职位。
3.彼得原理成立的条件(1)组织的等级机构中有足够的职位供其成员提升;(2)组织成员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这些提升。
4.使组织成员更快被提升到其无力胜任的职位上的方法(1)“拉”。
指组织成员通过与等级制度中其职位在其上面的一个人的血缘、婚姻或熟人关系而得到提升。
(2)“推”。
常常从组织成员对培训和全面的自我完善那种变态的兴趣中显示出来。
在彼得看来,“推”的作用被夸大了,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推”的力量常常被“论资排辈”的反作用力所抵消;而相对来说,“拉”的方法受论资排辈的影响当然要小得多。
二、德莱尼对彼得原理的进一步阐释1.要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莱尼认为,在人们的生涯中,都无法达到希望的顶峰。
有许多原因使得无论多么刻苦努力,也无济于事。
高职位需要人们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极少有人能将之集于一身。
阻碍升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样高的职位超出了能力。
如果某人被提升到他不胜任的职位上,他不仅不能获得成功,反而时时被工作困扰、痛苦不堪。
2.德莱尼列出了不胜任工作的人所具有的一些典型征候(1)总是说“我太忙了”;(2)过分关心细枝末节;(3)不知道应该干什么;(4)过于敏感和不安;(5)工作津贴问题;(6)逃避责任;(7)急躁和软弱。
三、简评1.积极性彼得原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即知人善任、适才适用。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做到才以致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
管理学复习大纲(知识点)
管理学复习大纲(知识点)《管理学》期末复习大纲注:复习大纲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复习要点,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第一部分:复习要点1、《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为讲义中每章小结中的内容,要求同学们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其相关概念和知识要点。
2、期末考试试题分为6种类型,分别说明如下:1、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多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点的组合运用。
3、概念题(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4、简答题(1道题,15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课程中基本概念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
5、论述题(1道题,15分),目的:测试同学们对管理学知识总体掌握、理解和运用的情况。
6、案例分析(1道题,10分),目的:测试同学们通过对管理学课程学习后,对实际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导论[ 需熟练掌握知识点 ]1、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预测企业未来,设定组织目标,拟定行动方案,制定企业规则。
组织职能包括划分组织要完成的各项工作,然后安排人员负责;设立职能部门,并将职权分配给下属;建立命令传达和沟通交流的渠道,协调下属的工作。
领导职能是指对他人施加影响力,使其完成工作。
控制指设定指标,将实际结果和这些指标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必要的校正行动。
2、管理者是那些能借用他人智慧去有效地完成自己工作的人。
3、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可以根据他们时间的分配加以区分。
如果把一个组织的活动分为管理活动与技术活动,那么,基层管理者可能把30%的时间花在管理活动上,70%的时间用于技术活动。
高层管理者至少要把自己90%的时间用在管理活动上,只把10%的时间用在技术活动上。
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是人类长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这是它的科学性。
西方管理学的考试资料(完整版本)
1、西方管理理论的三次重大变革。
1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2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3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㈠效率至上㈡合作双赢㈢科学代替经验㈣“经济人”假设1、深刻理解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管理的中心问题。
2、管理的实质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而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的基础又在于建立共同利益机制和思想情感的沟通。
3、正确认识技术与管理的关系,在重视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管理;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引进管理。
4、正确认识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
3、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
㈠首次区分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㈡系统地提出并阐述了管理的五大职能管理的五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㈢从一般管理原理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一般原则㈣强调了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㈠企业职工(人)是“社会人”㈡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5、个体行为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个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它包括三个理论体系,即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和人性理论。
需要理论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
1、主要理论观点⑴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先后次序形成五个需要等级: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交往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
⑵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⑶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多层次需要中总有某一级别的需要处于主导地位。
⑷需要等级与满足的难易程度相关联,需要等级由低到高其满足程度则由易到难。
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如双因素理论);二是过程型激励理论(如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三是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如强化理论);四是内外综合型激励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理论前提和基本依据。
西方管理学重点
西方管理学重点(注:如是论述,请结合实际。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及其内容.答:(一)定额管理1提出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并认为设立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核算的。
2.通过各种实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
3、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二)差别计件工资制1、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2、制定差别工资率3、工资付给工人而不是付给职位(三)挑选第一流工人就是指在企业人事管理中,要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四)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只有实行标准化,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使工人在标准设备、标准条件下工作,才能对其工作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衡量。
(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际是把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六)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答:“公平理论”是由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1965年提出的激励理论观点。
“公平理论”是建立在报酬比较基础上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获得与付出的相对比较的影响,人们不仅关心个人的努力所获得的绝对报酬额,而且关心同别人比较报酬的相对报酬量。
3、士气高的团体具有什么特征。
答:七个方面的特征:1、团体的团结是由于团体的凝聚力而不是来源于外部的压力;2、团体内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3、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和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4、团体成员之间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团体成员都明确了解团体的目标;6、团体成员都拥护和支持团体的目标和领导者;7、团体成员认为团体有存在的价值,并愿意继续维护它的存在。
管理学复习提纲
管理学复习提纲(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管理学复习提纲1.有效性:包括效率与效益两方面。
效率是指产出与投入之比。
一定的投入能取得多大的产出(原因:管理的条件-资源是有限的),主要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影响因素:怎么做,方式方法)。
讲求效率要求我们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
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
(原因:管理的目的—尽可能实现多或高的目标;影响因素:做什么,目标的选择;要求: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效率与效益是相互联系的,效益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效率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究效益又讲求效率。
(能够做好对的事)2.管理职能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工作:计划工作表现为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
(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
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
(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
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工作: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知道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
领导工作的重点在于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协调相关人员的关系。
(指导、协调、激励。
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控制工作: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控制是保证目标按计划实现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检查和监督。
着力于纠偏)计划工作主要着眼于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组织工作主要致力于贯彻落实,领导工作着重于激发和鼓励人的积极性,控制工作的重点则在于纠正偏差。
它们都是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个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3.管理的10个角色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决策活动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4.管理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和各个特点A.经验管理思想: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素质。
(完整word版)管理学复习提纲
达成协议; 共同实施。 39.激励的实质是通过影响人的需求或动机达到引导人的行为的目的, 它实际上是对人的行为强化过程。 4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41.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因素,如成就感、责任感、创造性 荣誉感等; 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如职位职务、监 督控制、环境福利等。 42.控制,是指按照计划标准衡量所取得的结果,纠正所发生的偏差, 以确保计划目的的实现,即“纠偏”。 43.收集有效信息:现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抽 样检查。 44.控制的分类: 按照控制点不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按照控制的性质:预防性控制、纠正性控制;
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标; 决策的条件:要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择;
决策的重点:比较分析备选方案; 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应遵循“满意原则”; 决策的实质:主观判断过程。 15.决策的分类: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类:战略决策(宏观:干什么);战术决策(如 何干);业务决策(日常业务问题)。 按决策的条件分类:确定型决策(自然状态确定并且唯一);风险 型决策(自然状态可估计、可测量);不确定型决策(自然状态不可 估计、不可测量)。 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类:程序性决策(例行问题);非程序性决策 (例外问题)。 16.决策的基本过程(注意顺序!):识别决策问题→明确决策目标→ 拟定可行方案→分析比较方案→选择实施方案→评估决策效果。 17.定性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它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 兴趣的人集中在一起,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 法或点子,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 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这种方法适合于解决那些比较单一、严格 确定的问题。 名义小组法: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小组 只是名义上的,这样可以避免争吵或附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个 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管理学复习提纲
管理学复习提纲第01章1.管理定义和解释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对组织中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有效地完成组织所既定的目标的过程。
解释: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③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合理地运用和协调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④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进行的,任何组织都需要考虑自己的生存环境、组织的生存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⑤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人们在管理组织工作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客观规律。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需要创造性。
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关系: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3.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
最基本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也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与社会属性(也称管理的生产系属性)。
5.认识和掌握管理二重性原理的重要意义①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管理的性质与本质、管理的基本职能。
②能够让我们正确认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与个性。
③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体系。
6.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7.管理学家卡特兹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或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更依赖人际技能,基层管理者需要最多的是技术技能。
8.管理学研究内容大体涉及三个方面: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主要有: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系统科学方法、试验研究方法。
第02章1.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产业革命,促进了机器大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形成,工厂管理难度剧增,引发了学者们对管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主要代表有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巴贝奇的科学管理思想,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等,他们为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管理学复习资料(二)
引言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决策和资源的科学,它关注如何有效地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以实现其目标。
本文是关于管理学复习资料的第二部分,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回顾并深入理解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管理学的内容,每个大点又会有五到九个小点,详细探讨管理学的各个方面。
正文内容1.管理理论1.1西方管理理论1.1.1科学管理理论1.1.2行为管理理论1.1.3系统管理理论1.1.4数量管理理论1.1.5质量管理理论1.2东方管理理论1.2.1儒家管理理论1.2.2法家管理理论1.2.3佛家管理理论1.2.4道家管理理论1.2.5周易管理理论2.组织行为学2.1个体行为2.1.1个体的认知和知觉2.1.2个体的动机和满足2.1.3个体的学习和决策2.2团队行为2.2.1团队的组成和角色2.2.2团队的沟通和协作2.2.3团队的冲突和解决2.3组织行为2.3.1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2.3.2组织的结构和设计2.3.3组织的变革和创新3.领导理论3.1传统领导理论3.1.1特质理论3.1.2行为理论3.1.3情境理论3.2现代领导理论3.2.1服务型领导理论3.2.2情绪智力理论3.2.3变革型领导理论3.3高效领导行为3.3.1明确目标和期望3.3.2建立良好的沟通3.3.3激发员工的动机和创造力4.组织发展与变革4.1组织发展阶段4.1.1成立期4.1.2发展期4.1.3成熟期4.1.4衰退期4.2组织变革模型4.2.1冰山模型4.2.2圈子模型4.2.3七个S模型4.2.4螺旋模型4.3变革管理4.3.1变革的识别和规划4.3.2变革的实施和监控4.3.3变革的评估和调整5.管理决策5.1决策过程5.1.1问题识别和定义5.1.2信息收集和分析5.1.3选择和评估解决方案5.2决策方法5.2.1经验法5.2.2直觉法5.2.3分析法5.2.4确定法5.2.5预测法5.3决策风险和效果评估5.3.1风险评估5.3.2效果评估总结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而专业的管理学复习资料,其中涵盖了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领导理论、组织发展与变革以及管理决策等重要内容。
《管理学》复习大纲0902
《管理学》复习大纲所用教材:周三多《管理学》,高教出版社出版。
总要求:掌握概念与理论,运用原则与方法。
第一部分管理总论一、管理概述(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内涵,理解管理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管理的职能及相互关系,了解管理的二重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掌握管理者的分类、职责、角色与技能之间的关系,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内涵:教材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同样,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
任何资源的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管理的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有效的管理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效率与效果相比较,效果是第一位的。
3.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
相互关系P64.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依据其在组织中地位的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避免错位。
管理者需扮演三大类十种角色,不同类别管理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⑴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⑵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⑶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不同类别管理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⑴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⑵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⑶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5.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综合性、实践性和发展中的科学。
西方管理学复习重点(题目加答案)
《西方管理》复习整理材料题目加答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2014级第二学期江苏直属班一、五个代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1.时间2.背景3.重要代表人物4.代表理论5.重要实验、事件二、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一代:古典管理理论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标志: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3.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特点4.古典党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个人效率)、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侧重于组织效率)。
5.管理重点为:任务指派加制度第二代:行为科学理论1.时间: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标志: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飞跃。
3.管理侧重点:人本至上4.主要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需求理论、激励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5.产生标志:霍桑实验(主要有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电话装配实验)第三代:现代管理理论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70年代末2.标志:现代科学成果、现代技术手段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管理理论焕然一新。
(管理理论丛林)3.管理侧重点为:组织目标加人(组织的本质,一群人的利益共同体,体制制度机制)。
4.主要理论:(1)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巴纳德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
对内平衡:诱因(利益关爱成长价值归宿)大于等于牺牲(2)决策理论(3)管理过程学派理论(4)系统管理理论(5)经验主义学派理论(目标管理:一群人定的共同目标,参与沟通协调反映愿望利益。
自我管理。
(6)权变理论(7)战略管理理论第四代:企业文化理论1.背景:日本的迅速崛起80年代前后,由战败国到仅次于美国,美国开始研究日本。
2.直接原因:美日比较3.管理重点:制度(美)加文化(日)(1)美日之间的差距主要不在技术方面,而在管理方面。
(2)美注重理性管理,日注重社会层面、文化层面。
(3)美注重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日则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第五篇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
第五篇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Copyright by Chen Tan课程性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时数为50学时。
讲授目的:通过对西方公共管理学经典名著的导读,理解公共管理(主要含行政管理类)相关概念、范畴和原理,掌握公共管理学基本知识、基本逻辑和研究方法,学会阅读、思考和写作,拓宽知识视野、熟络基本方法,从而为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授内容: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政治科学类、管理科学类、公共行政类、公共政策类等,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强势性学科,辅之以哲学、史学、数学等工具性方法论。
基本要求:以专题形式阅读指定经典著作和参考著作,对所要求的书目进行讲解并写出相应的文本式解读之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刊物发表之水准)权当课程成绩(原则上以发表的复印件计算成绩并为课程合格)。
该课程要求阅读相似或相近类著作数至少10本(含中英文文献)。
第一讲学而为术,学而有术——《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引论[讲授目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写作,既可以看作该课程的入门路径,也可以看作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入门课程。
1.理解生活生活的要素构成放大的生活函数(事业、爱情、家庭、健身、娱乐、休闲、爱好及其权数与生活比重等),生命的多元一次方程式,寻求生活函数和生命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研究生的生活何以称为“研究生”?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庭、学习与生存、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处理以及学习时间的合理布局“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与被扩展了的生活空间大众媒介和社会因素侵蚀了生活空间、被知识化了的生活空间、扩展人际和“向上”的生活空间2.触摸学术阅读的方式与方法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阅读的速度与记忆、阅读心得与阅读笔记、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策略观察与思考以及灵感的积累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思想的火花,灵感的来源,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阅历问题意识与分析元素问题意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分析问题,问题如何分析3.找寻逻辑知识的产生与来源人类知识的诞生途径——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知识的分类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实证的、比较的、解读的、定量的、话语分析等新方法),研究工具(电脑、数据、网络、模型等)实证的演绎与理论的归纳关于实地调查,公共政策调查(问卷、访谈等),调查时间的利用,可以承接一些委托调查项目和研究项目,调查何以必须?理论何以重要?4.关于写作“学而为术”与“学而有述”学术的意义,如何学术,追寻学术大师的足音信息积累与资料检索图书馆的利用、书籍或期刊印刷类媒体的运用、因特网等电子类媒体的处理写作的类型和方法为何写作?觉识模仿创造,证明型、证伪型、综述型5.直面现实职业取向与前期动员从学、从政、从商的选择,悟性禀赋、知识贮备与能力积累性格考量和职业规划性格决定命运,职业的性格要求,策划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工作技术与为人方法论工作管理与工作技术,为学为人,正直、勤奋与才情,工作成本与效益,名利的获取需要代价,正视代价,为人处世的艺术问题讨论:你准备切入哪些方面思考或选择哪些方面作为你的研究计划?你以前阅读过哪些方面的著作呢?课后作业:阅读以下推荐书目并上网浏览推荐网站。
管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论思想活动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决策的延续。
决策与计划是其他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进行;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层次之中。
;;。
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权分离西方的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弗兰克莉莲(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突出贡献)。
管理的十四条基本原则:①分工②权利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报酬合理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链与跳板⑩秩序11公平12个人稳定人崇拜权威、传统式权威、法理权威。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利益最大化,产生的社会后果:分配不公、两极分化。
二、权利至上道德观: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产生的社会后果:自私自利、任性放纵的无组织形态。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同工同酬原则和公平公正,社会后果:公平无绝对。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符合契约,社会后果:人格契约买卖。
道德观发展的阶段经历了三个层次和六个阶段: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规与决策规则;3、管理者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5、进行道德教育;6、绩效评价;7、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保护机制。
企业价值观的发展:1、企业目标;2、股东利益最大化;3、兼顾员工利益;4、企业相关人员利益最大化;5、同时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反映全球化文化环境的指标:1、权利的距离;2、不确定性避免;3、个人主义;4、性别单性化;5、时期导向。
提出者:霍夫斯泰德。
第二篇决策与计划第五章决策与决策的方法决策的定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依据:无信息产生武断;完全信息产生寡断。
行为决策理论:人是有限理性的;受到知觉影响;时间与资源限制;对风险的态度;适度满意。
决策的过程: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党校西方管理复习题
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题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哪些内容?他的理论对我们有何启示?|(P55)答: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制定工作定额②挑选“第一流的工人”③标准化管理④刺激性的工资制度⑤劳资合作的“精神革命”⑥计划与执行分开⑦职能管理⑧例外原则。
他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第一,学习借鉴与革新创造相结合。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并非泰罗的独创,而是学习借鉴前人的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结果。
学习借鉴并在实践中革新创造,是泰罗的成功经验,也是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的经验之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许多企业以极大热情学习借鉴了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普遍加强了定额定员管理、标准化管理、成本管理、人员培训、现场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厂的轨道,收到了显著成效。
如邯钢的模拟成本一票否决,择优上岗,选优操作,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等,“豚化”的百分计奖,定岗位定工资以及健全的制度和标准,都可以说是在学习泰罗制基础上的创新。
第二,制度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典型的制度管理。
他认为科学管理就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纪律、制度和规则之上的。
离开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科学管理根本无法贯彻落实。
他主张把工作任务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奖惩来保证制度的实施,同时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对无法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由主管人员直接实施控制。
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职工正确理解各种方针政策和各项制度措施,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对自己所处地位和所担负责任的认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证企业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但是,思想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有必要的制度作保证。
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企业管理中思想教育占了主导地位,有时甚至取代了制度管理。
这在一定时期内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学
一、简答题
1、例外原则。
P41
答:例外原则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原则之一。
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
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
2、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P79
答:主要有三点:①企业职工是“社会人”;②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区别。
P93
答:需求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认为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
4、简述经纪人的主要特点。
P110
答:主要有四点:①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②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③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④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然设法控制人的个人感情。
5、系统管理的特点。
P265
答: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它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②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③它以责任
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产出;④它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按工作成绩来付报酬。
6、什么事目标管理。
答: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的实施分为目标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价四个阶段。
7、行为科学揭示的人得行为一般规律。
P84
答: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所揭示的有关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律是: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
人的行为一般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
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8、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P219
答:①非正式组织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②非正式组织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机能;③非正式组织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9、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P257
答: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10、企业文化的作用。
P369
企业文化有五个方面的作:①导向作用;②凝聚作用;③激励作用;④教育作用;⑤宣传作用。
11、权变的含义。
P293
答:所谓权变,简单地说就是指权宜应变。
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12、达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
P52
答: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订行动计划。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13、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P84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要求满足。
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
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即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类需要相互关联,按重要性和发生先后次序形成一个需要等级。
14、系统观点的基本特征。
P259
答:①系统观点强调对组织(如企业)的整体性的理解;②系统观点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理解;③系统观点把企业看作许多子系统组成。
15、非理性主义。
P357
答:所谓非理性主义倾向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的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想而言的。
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主张以“软管理”为心,强调对人的尊重,以重视和倡导企业文化为主要特征。
二、辨析题
1、科学管理差生的标志。
P26
2、美日管理特点。
P365
3、企业再造与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
P410
4、目标管理(本质)
5、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
6、所谓例外原则
7、管理过程理论主要观点
8、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
9、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0、第五代管理的含义
11、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位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12、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式。
13、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艺术的出版
14、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
15、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发展。
三、论述题
1、某单位强压目标,效益却不好。
要点:用经验学派理论分析,突出目标管理核心(参与、沟通、授权管理)
分析失败成功的原因
2、归纳日美管理经验借鉴。
3、分析对内、对外平衡(联系实际)、组织平衡(对内:提拔、培养、激励),(对外:新产品的开发),组织目标要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4、煤矿出事,受灾家属得到赔偿金后,向老板提出让自己弟弟到煤矿工作,用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5、分析经济人特点,经济人管理。
(科学决策程序,联系实际,明确目标、解决问题、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