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硕士MPA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硕士MPA复习资料

MPA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

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的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有不同的观点。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三、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同时研究管理理论的发展史、管理环境和管理效率等问题。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学是科学知识体系,而科学知识体系创造性的运用就是艺术。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美国、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2、组织管理学派:法国、亨利·法约尔和德国、马克思·韦伯行为科学阶段;霍桑实验。

乔治·埃尔顿·梅奥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

2、在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1)关于人口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的理论》《激励与个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保健和激励《工作的推力》《工作与人性》2)管理中的人性问题: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企业的人事方面》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个性与组织》注重自我管理3)人际关系问题:巴纳德、动态平衡理论;卢因、群体动力学理论。

公共管理学-导论考点总结

公共管理学-导论考点总结

公共管理学-导论考点总结●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行政:●1.组织主体: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2.个人主体:行政官员或人员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3.关注焦点:过程、程序、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4.定向:内部定向,关心机构、人员、办公室的管理●(2)公共管理:●1.主体:公共组织●2.客体:公共物品和服务●3.关注:不是过程、程序、遵照指示办事、内部取向,而更多是取得结果、对结果获得负个人责任●(3)公共部门:●1.公共事务管理者、公共服务提供者●2.广义:政府、两公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各种不同组织公共层面●3.狭义:政府、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纯粹的公共部门●(4)第三部门纳入公共部门的原因:●第三部门:“准公共部门“组织、非营利组织:两事业、非政府机构等●1.目标一致:主要从事公益事业,为公共利益服务●2.关系密切:生产和活动由政府控制或必要行政管制,甚至被当作政府用来实现其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3.提供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4.投资、提供资源主体:政府●(5)公共物品:●1.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2.谁提供:上述特征、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私人企业、市场不愿、难以提供、难以有效益,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6)公共物品分类:●1.纯公共物品:严格满足消费非排他性等●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2.有形的(硬公共物品):看得见,摸得着●无形的(软公共物品):●3.全国性的:国家或中央政府●地方性的:地方政府●(7)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1.相同点:●(1)who:合作团体的活动●(2)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不同点:●(1)使命(根本):公共管理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效率意识: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责任意识: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2024年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总结

2024年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总结

2024年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总结
1. 公共管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组织和实施公共事务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

2.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组织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支持。

3. 公共管理的组织结构:公共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市场机构等,各个组织之间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4. 公共管理的重要原则:公共管理的重要原则包括效率、公平、责任和可持续性等。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要优化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5. 公共管理的政策制定:公共管理的政策制定是指政府组织决策和实施具体政策的过程,需要考虑政策的目标、资源分配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等因素。

6. 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组织和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以提供改进政策的依据。

7. 公共管理的创新和变革:公共管理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解决新的问题。

这些是2024年公共管理导论的重点内容,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第 1 页共 1 页。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导论》经典笔记精简考试版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导论》经典笔记精简考试版

公共管理导论复习内容绪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面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统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

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

(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

(3)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

(4)行政人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5)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6)公共服务需要一支中立的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

(7)、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问题二、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在哪些方面遭受挑战?1官僚制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运作良好。

2寻找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以及让所有公务员都遵循是非常困难的。

3官僚制组织并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形式。

4公众就要求制定更有效的责任机制,公职人员对结果负有责任。

5公务员不是纯粹全公无私的。

6公共服务领域的特殊就业条件已经减弱。

问题三论述公共部门管理的基本典范。

奥斯特罗姆的观点:1基本典范包括两种:官僚制组织与市场组织。

2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强制性的,一个是选择性的;一个允许通过市场寻求一致性的结果,另一个则通过官僚等级组织对结果施加影响。

3在世界观基础一个是官僚制,一个是市场。

事实上典范不是一致性的准则体系,而是竞争性的准则体系。

传统行政模式源于韦伯.威尔逊和泰勒的理论,理论基础就是官僚制理论。

新公共管理典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与私营部门管理理论。

强调㈠根据成本一效益分析成本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㈢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㈣竞争与选择㈤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人员下放权利㈥增加对顾客,产品和结果的关注。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1公共管理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4)公共管理的职能:计划(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

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重点整理

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重点整理

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重点整理公共管理导论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下面是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的重点整理,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复习有所帮助。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1. 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协调、规划、组织、领导和监督等方式,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 公共管理的特点
公共管理具有公益性、强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与私人管理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1. 公共管理的学科性质
公共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
包括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理论等多个理论体系,反映了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探索。

三、公共管理的实践技能
1. 组织管理
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和方法。

2. 政策分析
要求学生具备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的能力,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方面。

3. 社会调查
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调查方法和技巧,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为公共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大一上学期末公共管理导论课程的重点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复习,加强对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

第一、二章1、行政与行政管理的关系行政管理突出了行政的管理内涵,行政管理不等于行政。

判断5×1'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关系单选15×1'1、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多选15×2'2、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私人权威简答4×5'3、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论述2×15'4、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于自主性5、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3、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涵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2、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3、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4、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4、公共服务分为四类: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5、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原因:内部原因:财政税收福利危机;信任危机;治理危机外部原因: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民主化6、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容:反对低效和浪费,实行私有化;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等。

7、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价值观:效率、经济、效能(选择)8、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代表人物:1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小政府理论”2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的“流程再造理论”,对官僚制改造超越3马克·霍哲的“全面质量管理里理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造绩效的管理工具。

4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9、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的价值观效率至上社会公平3E:效率,效益,效能10、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1效率的提高为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2公平的实现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基本保证11、政府治理社会的三种制度模式(一)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二)管理性社会治理模式(三)服务性社会治理模式特点1、服务导向而非控制导向2、公正导向而非效率导向3、公民本位而非政府本位4、开放式行政而非封闭式行政5、德治和法制有机结合第三、四章1、公共管理主体的内容公共管理主体是指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公共权力,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组织和个体包括公共组织: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体:公共管理者2、政府组织结构(1)纵向结构:也成层次结构,从中央政府机关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层级结构。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新公共管理:是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到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不同于政府有限论和以市场解救“政府失灵”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的性质:(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1、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2、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超级重点):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公共管理学(精编版)导论

公共管理学(精编版)导论
8
公共管理学(精编版)
1.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3.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二者的联系:第一,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 管理的要前提;第二,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第三, 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第四,在一定层面上,公共 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二者的区别: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 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 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须的环境,即是 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具体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 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10
公共管理学(精编版)
1.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5.公共治理与善治
治理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界研究的 热点之一。治理概念的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 系统和自组织网络等六种不同的用法。 治理被等同于单个国家的可统治性,是“为了发展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 与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运用权力的方式”。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 “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 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有人把治理视为公民社会 的“自组织的组织间网络”,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政府的治理。
公共管理学(精编版)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2.1 公共管理的兴起
1.公共行政的反思
(1)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 (2)公共行政的反思
2.公共管理的产生 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管理
12
公共管理学(精编版)
1.2.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公共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等特性的产品。

2、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新公共管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4、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的思想。

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

6、公共管理主体是指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和个人。

7、政府失效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率的情景。

8、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9、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情景中,为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10、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11、一般来讲,政策评估应坚持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

12、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特点主要表现为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

13、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14、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和专门性。

15、因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所以可将其分为结构优良问题、结构中等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16、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专业人员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估技术与方法,对政策方案的内容、执行情况、执行结果的估计与评价。

17、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

18、公共组织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两种类型的组织组成。

19、在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社会中介组织、民办企业单位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

20、西方公务员按其生产方式、任期和与执政党的关系不同而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公共治理第一章公共治理导论公共治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治理的、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效劳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1、皮瑞和克莱姆的瞧点: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标准取向以及一段治理之工具取向的结合体。

2、卡尔森和欧尔曼的瞧点:公共治理是对行政的一段方面科技整合的研宪。

3、奥托.海蒂和沙弗里茨的瞧点:公共治理是公共事务宽广领域的一局部。

4、波兹曼与陶斯曼的瞧点:公共治理确实是根基对政治权威的治理。

5、休斯的瞧点:从公共行政到公共治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

学科背景〔公共行政学的变迁〕:第一时期: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第二时期:行政原那么第三时期:公共行政学即行政学第四时期:公共行政学即治理学。

时代背景: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

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3、社会咨询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

4、新右派学讲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巨大碍事。

特质1、公共治理全然上是一个整合性概念2、。

是将私人部门的治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3、。

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治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4、。

不完全等于“政府治理〞,意味着一种新治理5、。

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6。

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

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公共治理与私部门治理的区不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治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部门或组织那么没有。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治理只有有限的治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或组织治理那么由相对充分的治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关于政府而言,但凡未准许的便是非法的。

而关于私领域的治理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

与企业组不同,政提供的产品以及效劳往往面对的不是自由的、竞争性的市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考博-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基础)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考博-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基础)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导论 (3)1、公共管理的含义 (3)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3)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3)4、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5)5、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5)6、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 (6)7、公共治理与善治 (6)8、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产生 (6)9、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8)1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方法 (9)第一章导论1、公共管理的含义答:(1)从国外学者关于“公共管理”的论述中发现,公共管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范式。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是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即:它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技术、方法的学问。

(4)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一种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同时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答: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公共管理理念和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所组成。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是公共管理本质特性最集中的反映。

概括起来,“公共”就是基本范畴。

以公共为核心,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事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公共部门、公共治理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体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答:(1)公共行政的概念必须回答和解决由谁来进行公共行政(主体问题)、公共行政的活动内容、范围以及如何行政(行为方式)这三个问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开放教育本科《公共管理学》复习应考指南第一章公共管理学导论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答: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什么是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答: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和行为特征1、说明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

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

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

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既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验者。

2.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

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3.P途径的公共管理: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产生。

P 途径下的公共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

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物为基础的规范取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B途径的公共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企业行政管理学院受管理思潮的影响,开始重视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

受此影响,一些学者发展期B途径的公共管理。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与P途径的公共管理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1)前者之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后者则依循公共政策学院的传统;(2)前者并不强调公共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后者则特别凸显公共组织的特殊性;(3)前者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后者则企图摆脱公共行政,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4)前者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非常强调组织设计、认识与预算等问题;但后者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

(5)前者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设计),后者则采用个案研究法。

二、简答题1.何谓新公共管理?如何评价新公共管理?有学者认为新公共管理是“新瓶装旧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答:(含义)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

《公共管理学导论》题集

《公共管理学导论》题集

《公共管理学导论》题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哪方面的管理活动?A. 政府组织内部B. 企业经营策略C. 公共关系处理D. 公共事务与公共服务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A.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B. 高度依赖政府权威C. 服务于特定群体D. 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率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哪个学科?A. 经济学B. 政治学C. 社会学D. 所有以上选项4.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的是什么?A. 政府应减少干预B. 政府应加强控制C. 政府应提高效率D. 政府应放弃公共服务5.下列哪位学者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A. 马克斯·韦伯B. 赫伯特·西蒙C. 戴维·奥斯本D. 彼得·德鲁克6.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哪个阶段涉及对问题的界定?A. 政策制定B. 政策执行C. 政策评估D. 议程设置7.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哪项是核心活动?A. 招聘与选拔B. 培训与发展C. 绩效评估D. 所有以上选项8.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共管理伦理的要求?A. 公正B. 廉洁C. 自利D. 负责9.公共管理中的“治理”与传统公共行政中的“管理”有何不同?A. 治理更强调多元化参与B. 治理不关注效率C. 治理是私人部门的概念D. 治理排斥政府的作用10.电子政务在公共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高政府透明度B. 降低行政成本C. 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__________。

2.在公共管理中,__________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服务与产品的总称。

3.公共管理伦理主要关注的是公共管理者的__________和职业操守。

4.__________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5.新公共管理运动起源于20世纪__________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复习辅导材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辅导材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辅导材料(注意:编排的顺序和教材有些出入,但内容一致,涵盖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管理概述本章主要知识点□公共管理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学理论渊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一、基本概念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定义为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

它是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扩展而形成的,其主要部分或核心仍然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2、公共管理指各种公共组织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社会活动。

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它的构成要素及其任务、目的等方面来进行把握:构成要素之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和个人。

公共组织又分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

其中政府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主体。

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有承担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责,因此,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组织依托,政府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

在国家与社会逐步出现分化的当代世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非政府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而活跃的组织形式,以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

以个体形态出现的公共管理主体,包括领导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种类型,它们对公共管理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作用也主要是通过公共组织来实现。

构成要素之二,公共管理的客体(对象):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切事务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构成要素之三,公共管理的资源。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管理机构凭借和组织相应的资源、调动必要的手段,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

公共资源包括:公共人力资源、公共财税资源、公共物品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等等。

构成要素之四,公共管理的手段。

公共管理的手段就是制定公共政策,围绕公共问题,对涉及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选择、综合、分配等,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监督等,实现有效管理。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导论

三、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 理的途径及 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 为两种研究 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 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 途径〕。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思考题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何异 同?
2.你是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的?
3.公共管理研究的途径有哪些? 4.你对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实践模式有何评价?
课程分构成
●期未考核:70分; ●平时考核:30分。
平时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第二章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第三章 公共部门的角色 第四章 公共组织管理
第五章 公共政策 第六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特质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开展与研究途径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 第四节 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公共管理最根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 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通常包含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 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三、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一〕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二〕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四〕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三、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和理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 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Y理论〞。
X理论认为人天性懒惰,不愿工作,回避责任,惧怕权 威,只有经济利益的需求才是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
Y理论认为,人是有上进心和责任感的,并不天生就厌 恶工作,只要环境条件有利,每个人都会努力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导论复习资料一、公共管理的含义和特征(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何谓公共管理,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结合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述,可以将公共管理的含义界定为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可以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客体、目的和实质等四个方面去理解。

即: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过程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

以此来判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组织,则政府组织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现代政府作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是通过法定的公共程序产生的,其权利是得到社会公众认同的,因此政府的管理具有典型的合法性和强制性。

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责任,因此,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依托,政府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公共事务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了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人们便在政府之外组成了具有利他性、非营利性、自愿性等特点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由此,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也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依托。

这些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文化团体、咨询机构、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等。

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授权于政府而进行公共管理的,所以,一般来说,它不具有最终强制性的特性。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而不同的主体又是根据自身的行为特点,在公共管理的运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社会成员为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共同要求处理和实现的事务。

由于社会生活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公共事务的内容亦十分广泛,它几乎涉及和包括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根据公共事务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归属为四种不同的类别,即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和和保障性公共事务。

管制性的公共事务是指包括宪法和法律的完善、国家安全的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治安、社区治安的改善等等,这些以和谐的社会秩序为目标,以权威性的强制规则为后盾,需要拥有强制性公共权力的管理主体加以处理的社会事务。

相比之下,宏观经济的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与推广应用、全国性或地方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性公共福利的增进等等就构成了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层面,即基础性公共事务。

而管理这些基础性公共事务往往被视为不同级层政府的传统公共责任。

与管制性公共事务所不同的是,处理这类事务不需要相应管理主体凭借强制力来进行,而只需要适当的高绩效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权威机构加以解决。

教育、文化娱乐、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等,这类以公众为直接服务对象,以公众现实利益要求是否得到保障和满足为目标,具有明显的服务性特征的公共事务,则被称为服务性公共事务。

此外,通常为人们所关心的生态和环境、人口数量及结构、能源等方面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及解决与否,都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会对社会发展和其他类型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类事务具有保障社会发展的功能,所以将其称为保障性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从抽象的理论意义上讲,利益是指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必须具有的资源与条件,显然,那些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就是公共利益。

因此公共利益不是单个社会成员或者单个组织的特定利益,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从抽象的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构成在价值上有多元综合性,它至少包含着生存、安全、秩序、效率、公平、公正、民主、效益等基本价值。

而这些价值是保证社会成员进行正常有序的共同生活所必须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实现就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

在其现实性上,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体现为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因此,既然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基本目标,那么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就必然要以公共物品的提供为基本内容。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公共物品既包括有形的产品,如公共道路、桥梁、路灯、公园、广场和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工程设施,也包括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国家安全与防务、法律、制度、政策以及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等。

4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履行职能、实现公共管理目标所必须的支配性力量。

在传统社会,公共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的授权,带有人格化的特征。

在现代社会,公共权力的获得往往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是由宪法或其他基本法律做出明确规定的,即使没有在宪法等基本法律上做出明确的规定,也必然是由代表国家意志的最高权利机关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授予公共组织的。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活动得以进行的力量凭借,没有公共权力的公共管理,是不可能有效实施的。

因此,公共管理的各种活动,从权力的意义上来看,也可以理解为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过程,而公共管理的职能,实际上是公共权力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的特定行使方式。

同时,公共权力所具有的特性,也为公共组织进行公共管理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公共权力是社会权力资源的高度集中,因此,它是社会力量中最大的力量;公共权力以政治合法性作为基础,因此,它具有运用和运行的合法性;公共权力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集中表现,具有对全社会的制约性,因此,它具有权威的约束性。

公共权力的这些特性,使得公共管理对全社会的成员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和合法的权威性,由此形成的支配——服从关系,是公共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公共权力的行使,往往是与公共责任和法律规范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得公共组织在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必须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和权力的授予者承担公共责任,必须遵循法律的规范和规则。

在公共组织中,政府是典型的直接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组织,而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一般是经过政府授予特定公共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组织,或者是经过公共权力认可进行公共管理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这些组织进行公共管理的凭借也是公共权力。

(二)公共管理的特征一是从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来看二是就公共管理的运做过程及其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的区别而言,现代公共管理模式大致具备以下八个特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二、公共管理的演进历程公共行政是指政府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是有了政府才有了公共行政。

可以说,公共行政的历史与国家(政府)的历史一样长。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共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国家或政府除了阶级统治职能外,另一个基本职能是公共事务管理或社会管理,既创造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条件。

在古代社会(农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社会公共事务的内容少、范围小,国家或政府组织的规模也就相对较小,结构简单,政府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比较单一。

在这种社会中,君主专制体制是最普遍的政府管理体制。

为此,公共行政远没有达到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

到了近代,随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政府的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

随着近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三权分立”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府体制,行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独立的地位也由此奠定。

为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公共行政是近代社会民族国家出现的产物,在这种国家中,权力和责任的增长与集中,需要有专职的、稳定的和合格的公共行政人员承担,并由此带来了公共行政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开始,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发达工业社会。

由于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管理涉及的内容进一步增多,其管理活动已经包括经济监督、社会救济、教育发展、公用事业管理、税收调节等多个方面。

随之而来的是,政府部门逐渐扩展,管理人员迅速增长。

所谓的行政国家是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现象。

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的百余年间,随着西方各国工业化的完成,造就了适应大机器时代的公共行政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权利集中,层级分明;法规众多,职能广泛;行政规模庞大,程序繁杂;官员照章办事,循规而行;运用相对固定的行政程序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分工精细、任务明确、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工业社会,这种以科层制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是比较适应的。

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社会情况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由于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福利国家负担过重等因素,西方各国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公共财政也因收入减少和福利开支过大等原因出现了持续的赤字,各国政府都面临着财政紧张的困境。

其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展,政府规模的急剧扩大,使得西方各国政府机构普遍臃肿,运作僵化,效率低下。

致使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第三,工业化的完成在带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问题、都市化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等等。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传统的政府功能以已感力不从心,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第四,由于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使得各国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灵活、高效,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政府管理新模式,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总之,时代的变迁呼唤着新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改革以势所必然。

为此,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