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小结与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内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械在工作中的作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1. 杠杆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特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应用:撬棍、剪刀、钳子等2. 滑轮分类:动滑轮、定滑轮特点:改变力的方向、省力应用:吊车、滑轮组等3. 斜面特点:省力、费距离应用:斜坡、盘山公路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2. 题目:判断下列生活中的机械属于哪种简单机械,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复杂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齿轮、蜗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课堂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课堂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

【交流与反思】
6.实验中可以省去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可以通过绕线的方式确 定物体上升高度与拉力端移动距离的倍数关系。 7.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绳与 滑轮间的摩擦。 8.只改变绳子绕法,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
典例精析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除了如图所示器材和弹簧测力计外, 还需要的器材是_刻度尺 。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匀速 缓慢 拉动弹簧测力计。
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f= W额 = 720J =160N
s
4.5m
重点实验突破
实验一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和进行实验】 1. 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前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左高向左调, 右高向右调。 注:平衡后的杠杆,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
3. 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4.实验开始需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测量力臂。 5.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 公式表示为F1l1=F2l2 。
(3)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得 到的数据如下表。这四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 的实验次数是 2 ,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动力臂和阻力臂记反了。
实验次数 动力F1/N
1
0.5
2
1
3
2
4
1.5
动力臂 l1/cm
0.5 3 15 10
阻力F2/N
1 5 1.5 3
阻力臂l2/cm
n=2,F=
1 2
G,s=2h
典例精析
例2 如图,用F=10N水平拉力,使重为100N的物体A,沿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课标要求〗1、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考纲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要能正确作出力的力臂)、什么是杠杆平衡,能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F1l1=F2l2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3、理解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η=W有/W总×100%进行一般的计算。

〖学习目标〗1、复述杠杆的概念,认识杠杆的五个要素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回顾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领悟滑轮组的特点;复述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探究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2、利用生活经验和具体事例认识杠杆、滑轮等,通过典型的作图回顾杠杆五要素及分清省力和费力的道理,利用典型例题比较各种滑轮的特点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一、明确复习目标(约2min)二、知识梳理:(约20min)学法指导:(一)杠杆1.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是:3.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

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公式可写成:4.杠杆的种类:(二)滑轮的种类:1.定滑轮:①特点:②实质:③F移动的距离S和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2.动滑轮:①特点:②实质: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根据左边的知识点试着画出本章的知识树3.滑轮组:①特点: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表达式是:(三)功的原理的内容:表达式:功的求法: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 w=不用机械时所w=(四)机械效率(η)1.有用功的定义:求法:W有用 =额外功的定义:总功:W总 =2.机械效率(η):3.计算公式是:。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导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2、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1、杠杆的特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难点】动力臂、阻力臂作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用5min阅读课本“杠杆”)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力臂画法:一找点二画线(虚线) 三作垂线段(垂足)四标力臂三、师生合作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老师flash 动画演示2、组内合作讨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达标检测1、l 1=3l 2,F 1是F 2的___倍;2、F 1:F 2=2:5,l 1:l 2=____;3、l 1:l 2=4:3,F 2=60 N ,F 1=___;4、F 1=15 N ,F 2=75 N ,l 1=15 cm ,l 2=______。

2、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3.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4、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2、会辨识生活中三种杠杆【学习重点】生活中的杠杆【学习难点】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学习过程】一、回顾复习:杠杆平衡条件二、任务一:(一)自主学习(5minP78“例题”)(二)教师点拨:精讲例题的注意事项(三)变式训练:如图所示,物重50N,曲杆AOBC自重不记,O为支点AO=60cm,OD=50cm,OB=30cm,BC=40cm,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作用在C处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梳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 ”表示。

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 ”表示。

注意:①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②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1)根据题意先确定支点O ;(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l 1和l 2恰好在杠杆上,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长度大小了,而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力臂的数值就就不能从杠杆上读出。

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

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4.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l 1=F 2l 2。

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动力臂l 1>阻力臂l 2,则平衡时F 1<F 2,这种杠杆使用时可省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却费了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并且比不使用杠杆,力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及定滑轮的特点2、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及动滑轮的特点三、预习感知1、____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2、定滑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滑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滑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要使用_________(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在需要省力时,要使用_________(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5、如图12-2-1是现代家庭经常使用的自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取下晒干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

图中动滑轮有________个,此装置(填“能”或“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图12-2-2图12-2-1图12-2-36、如图12-2-2所示,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当拉力F 的大小为15N时,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将拉力F增大为2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八下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下物理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一.导疑——情境导入,提出疑问古希腊的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为什么敢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移动地球”?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会找杠杆的支点,会画杠杆上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二.引探——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同学们通过查找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一根硬棒,在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认识下面生活中的杠杆。

图1 图2 图3图4 图5 图6图7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 的点,即定义 中的固定点,用字母_____表示;动力:使 的力;用字母_________表示;阻力: 的力;用字母_________表示;注释:动力和阻力是按照力的转动效果命名的,都是外界施加给杠杆的力,杠杆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也一定在杠杆上。

图8 图10 图9动力臂: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

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三.释疑——主动展示,阐释疑点1.画出下列杠杆的力臂F1F2甲乙2.画出下面杠杆的力臂丙丁四.启思——归纳总结,提炼方法分组完成上面生活中的杠杆图1到图10的杠杆示意图。

注意:(1)力臂是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因此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2)作图细节方面: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且力臂的长度应该用大括号或双箭头标记;垂直的地方应有垂足;支点处用O标记。

五、精练——当堂训练,提升能力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B、杠杆一定有支点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2、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A.弹簧测力计B. 杆秤C. 台秤D. 托盘天平3、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试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A BE F4、标出图中各种杠杆工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单元复习。

教材内容包括: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压强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4. 各种简单机械的实例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理解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对简单机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组、压力计、摩擦力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撬棍、吊车、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3.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单元复习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压强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4. 各种简单机械的实例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农民使用撬棍撬起一块重100N的石头,撬棍的一端插入地面,另一端撬起石头。

假设撬棍的支点在地面处,石头离地面的高度为2m,求农民使用撬棍所做的功。

答案:W=Fs=100N×2m=200J2. 题目:一辆吊车用绳子吊起质量为1000kg的货物,绳子的长度为10m,求吊车所做的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的种类及其应用,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讲解学生所答案:(1)水平(2)1 0.6 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例题2如图甲所示,不计重力的杠杆OB可绕O点转动,重为6N的物体P 悬挂在杠杆的中点A处,拉力F1与杠杆成30°角,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此状态下拉力F1= N.试作出F1的力臂l1.动态平衡杠杆动力变化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平衡条件1122F l F l=可2211F lFl=,要分析F1F2l2一定时,此时1与l1成反比;第二种是F2、1一定,此时F1与l2成正比;F2和21ll一定,此F1保持不变.所以在分析2、l2、l1这三个量中哪个是哪个是不变的.再利2211F lFl=分析F1的变.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扳手、自行车的车把均是轮轴,属于省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解析:选择滑轮作为研究对象,无论装置怎么改,都是受三个力,作用在轴心上的力等于作用在绳上的力的2倍,如图所示,绳子一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移2m/s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因此绳子对杠杆的拉力(即杠杆的规律总结:功、功率、机械效率、省力与不省力的区别: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Fs.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P=Wt.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即WWη=有总.机械省力是指用机械时所用的力比不用机械直接用手时的力小.做功多的不一定功率大,做功块的不一定做功多;效率高的不一定省力,省力的不一定效率高.所以,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省力没有联系,互不决定其大小.,在此过程中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利用杠杆来提升重物,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提升钩码时,对钩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杠杆的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根据功的计100%;在钩码重一定时,提升相同高度,则有用功一定,因此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原因是额外点时,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重心向上移动的距离变小,即额外功减小,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下表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规律总结: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都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全章导学案

第1节杠杆一、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杠杆的相关概念。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杠杆的相关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杠杆的三种类别及各自特点。

能列举生活中三种杠杆的实例。

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杠杆的相关概念。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杠杆的相关概念。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P64页内容,认识杠杆及相关要素,知道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学习活动2:观察课本上杠杆的示意图,能用示意图描述杠杆的五个要素。

展示评价2:画出用筷子撬动物体杠杆的示意图(要求标出五要素)学习活动3:用钉锤拔钉子,观察钉锤的运动情况,讨论钉锤能否作为杠杆。

展示评价3:画出用钉锤拔钉子时,杠杆的示意图。

(标出五要素)学习活动4:讨论识别生活中的一些杠杆,能找出课桌上的杠杆。

展示评价4: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二)、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习活动5: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杠杆平衡。

展示评价5:1、描述所使用杠杆的五要素2、猜想杠杆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活动6:阅读教材P65页,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展示评价6:我的设计方案:学习活动7: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展示评价7:将收集的数据填在下表学习活动8:依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展示评价8:我总结的结论是:(三)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杠杆的三种类别及各自特点。

能列举生活中三种杠杆的实例。

学习活动9:阅读课本杠杆的应用内容,描述三种杠杆的特点,体会说出它们的区别。

展示评价9:列举生活中三种杠杆的实例学习活动10: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展示评价10:我本节课的收获是:三、课堂达标:1、下列工具中:⑴镊子;⑵羊角锤;⑶铡刀;;(4)理发剪刀;(5)裁衣剪刀;(6)天平;(7)大扫帚;(8)筷子;(9)剪铁皮的剪刀;(10)道钉撬;(11)火钳;(12)起重机的起重臂;(13)撬棒;(14)汽车的脚踏板.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2、筷子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特有的用餐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

第十二章复习与小结一、目标导引:1、看书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含作图)。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学生讨论本章还存在的困惑。

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构建知识网络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展示评价1:展示知识网络。

(二)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学习活动2:完成下列各题。

展示评价2:学生交流勘误:一、杠杆及其五要素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②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_____④动力臂: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________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________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二、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②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能改变动力的______________。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①定义: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省力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2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2导学案

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班级:主备人: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课题:12.2 滑轮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滑轮结构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及本质。

2、能利用滑轮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会进行F、G、h、S的简单计算;3、会组装滑轮组自研自探展示提升主题一:温故1、力的三要素是、、。

2、功的公式。

3、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分为三类:当动力臂阻力臂是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是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是杠杆。

主题二、认识滑轮1、滑轮的结构:(观察实物):2、定滑轮:3、动滑轮:主题三、滑轮特点探究1、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组装定滑轮,探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次数钩码重G/N 测力计示数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cm123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2、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按课本图11—18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实验次数钩码重G/N 测力计示数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cm 123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主题四、滑轮本质(1)定滑轮可以看出是一种变形的杠杆。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杠杆。

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展示一、分析下图,找出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并且分析属于哪种杠杆。

展示二、1.如图所示,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展示三、1.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m。

挂重物的钩子A承受的拉力是N.展示四、1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力。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课件最新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课件最新版

体系建构
问题2 请同学们整理一下本章所学的主要知识,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你能画出一个本章的知 识结构图吗?
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SSS、SAS、ASA、AAS、HL
判定
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体系建构
问题3 结合本章知识结构图,思考以下问题: (1)回顾本章的学习过程,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八年级 上册
第十二章 小结与复习
课件说明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是学习本章的基础,研究全等三 角形性质和判定是对对应边之间、对应角之间的相 等关系方面进行的探究,是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和 判定的基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又是证明线 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方法.在性质和判定的探究 过程中,渗透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复习本章的重点内容,整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 体系. 2.巩固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进 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 学习重点: 复习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 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 决问题.
知识梳理
问题1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全等形的例子吗? (2)举例说明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3)从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中
在本章中的重要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引导学生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推理依据来 分析,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 质和判定等,都体现了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同时, 全等三角形知识也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体系建构
问题3 结合本章知识结构图,思考以下问题: (2)通过本章的学习,说一说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导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 杠杆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3.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知识链接】一个支点举起地球(一)阿基米德对于机械的研究源自于他在亚历山卓城求学时期||。

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罗河边散步||,看到农民提水浇地相当费力||,经过思考之后他发明了一种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里旋转而把水吸上来的工具||,后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埃及一直到二千年后的现在||,还有人使用这种器械||。

这个工具成了后来螺旋推进器的先祖||。

当时的欧洲||,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些简单机械||,譬如:螺丝、滑车、杠杆、齿轮等||,阿基米德花了许多时间去研究||,发现了“杠杆原理”和“力矩”的观念||,对于经常使用工具制作机械的阿基米德而言||,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上是轻而易举的||。

他自己曾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举起整个地球||。

(不过这只是比喻)||。

【学法指导】1.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但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3.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力臂)【温故知新】1.力的三要素是指、、||。

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或||。

3.重力的计算公式是:||,重力的方向||。

【探究新知】一、自主预习1.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机械||,有的机械简单||,有的机械复杂||,不管机械是多么复杂||,都可以从中找到构成它们的基本元素:、、||。

自学课本P76-77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2.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这样的就是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导学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本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节,学习杠杆、滑轮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第3节,机械效率、探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培养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最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斜面和轮轴.本节也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这个实验探究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学会安装滑轮,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3.第3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②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③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会滑轮组的好处;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其应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滑轮组的组装和省力分析,测斜面和滑轮组、杠杆等机械效率的方法.【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6课时:第1节杠杆 2课时 第1课时 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 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 第2节滑轮 1课时 第3节机械效率 2课时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第2课时探究机械效率 本章复习和总结 1课时1.观察法: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通过生活经验以及具体事件的分析,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2.实验探究法:本章三节实验探究内容分别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第1节杠杆课题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1.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表示.表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作力臂的一作力臂的步骤是: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有的在图中已经标出力的方向);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标上垂足;④标上反向箭头或用花括号括起来,并在其旁边写上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测量力臂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动手动脑学物理(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12.1-8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多大?2.解答:如图所示:解析:(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另外便于直接从杠杆的刻度尺上读取力臂.根据“右高右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B向右调.因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四个因素,所以记录实验数据/N”,②空处应填写“阻力次实验中有4N×0.4m=8N×l2,,则动力臂l=0.3m.(2)①动力F1/N②阻力臂l2/m③0.2④0.3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复习与小结
一、目标导引:
1、看书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含作图)。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学生讨论本章还存在的困惑。

二、探究学习:
(一)通过看书和讨论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
展示评价1:展示知识网络。

(二)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学习活动2:完成下列各题。

展示评价2:学生交流勘误:
一、杠杆及其五要素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_____
④动力臂: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________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用字母________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②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能
改变动力的______________。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 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 。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2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 物+G 动)/2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绳(或v 绳)=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物(或v 物)
3、滑轮组
① 定义: 。

② 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 又能改变动力的 。

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n 1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n 1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 。

公式: 。

斜面: 。

2、额外功: 定义: 。

1
公式:。

斜面:。

3、总功:定义:。

公式:。

4、机械效率:①定义:。

②公式:η=
斜面:η=
定滑轮:η===
动滑轮:η===
滑轮组:η===
③有用功总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用表示。

某滑
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三)、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含作图)。

学习活动3:完成下列各实验题。

1.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

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写成公式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_____,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
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2、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η =
= ① 应测物理量:
② 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

③ 步骤:必须 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课堂达标
1.如图1所示,现要在杠杆的另一端B 端画一个最长
力臂的力使杠杆保持
平衡,请画出这个力。

2. 密度均匀的直尺AB 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 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 端挂5N 的重物G 时,直尺的A 端刚刚开始翘起,如图2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 )
A.2.5N
B.5N
C.10N
D.无法确定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将杠杆中点支到支架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调,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2)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kg 的物品吊运到10m 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 。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 N ;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 ,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 J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g 取10N/kg )。


1 图
2 图
3 图4
5、如图3所示,某人站在高处用100 N 的拉力把重240 N 的物体提高1 m ,则人克服重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J ,额外功是 J ,总功为 J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6、如图4所示,重为G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力F 使其翻转,请画出物体重力示意图和力F 的力臂。

7、如图5所示,一人用滑轮组提起200 N 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125 N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0m ,则有用功是 J ,机械效率是 。

8、一名工人用如图6所示的滑轮组提起450 N 的重物,绳自由端的拉力F 为200N ,重物在5s 内匀速上升了1m , 则拉力做的功是 J ,拉力的功率是 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9
、如图7所示,某人将一物体用F =40 N 的推力匀速将一个重200 N 的物体推上高h =1 m 、长s =6 m 的斜面,则此人对物体做的总功为 J ,额外功为 J ,摩擦力为 N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10、如图8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

身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3)若0B =1.0m ,BC =0.4m ,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11、某工人用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提起48 N 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20 N ,把物
体提升了2 m ,
求:①有用功是多少?②总功是多少?
图7 图6 图8
图9
③额外功是多少?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12、质量为20kg 的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的体积为8 ×10 - 3m3, 某人想通过如图10 所示的滑轮来竖直提起这个物体。

( g =10N/ kg)
( 1) 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大?
( 2) 当人用250N 的力向下拉绳子时, 物体恰好能匀速上升, 物体上升3m后恰好到达目标位置, 求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
( 3) 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五、学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地方存在疑惑?
图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