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1
古诗敕勒歌翻译赏析
古诗敕勒歌翻译赏析《敕勒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斜率敦。
其古诗全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前言】《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注释】①《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同“现”,显露。
【翻译】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鉴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歌北朝民歌chìlâchuān yīn shān xià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óng lúlǒng gài sìy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máng máng天苍苍,野茫茫,fēng c 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疑难释义】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唱】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敕勒歌【年代】南北朝【体裁】词敕勒川①,阴山②下。
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⑤牛羊。
【注释】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见:通“现”,读 xiàn,呈现、出现。
【拼音】Chì Lè gē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tiān sì qióng lú,lóng gài sì y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作品鉴赏】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敕勒歌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敕勒歌知识点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敕勒歌知识点gt;gt;gt;gt;原文敕勒歌①北朝民歌敕勒川②,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gt;gt;gt;gt;词语解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gt;gt;gt;gt;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gt;gt;gt;gt;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è qiónɡ庐见牛羊天似笼盖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2. 青色。
( )3. 辽阔,深远。
( )4. 同“现”,呈现。
( )三、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来看哦~同时会持续为大家跟新最新的内容,大家可进入首页选择自己需要的来查看呦~~~。
部编版ppt《敕勒歌》PPT全文课件1
知作者
新知讲解
敕勒歌
解诗题
诗题意思:抒写了敕勒人 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新知讲解
明诗意
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 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 句意: 辽阔无边的敕勒川,它 在阴山脚下。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穹庐:圆顶毡帐,即蒙古包。 野:原野。按古音读作yǎ。 句意: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 (蒙古包),笼盖了整个原野。
•
6.景 物 和 景 物 之间 的空间 关系描 述清楚 。人走 景移, 要随着 观察点 的变换 ,不断 展现新 画面。 这样就 能把移 步中或 移步后 所见到 的景物 具体地 展现出 来,使 读者看 到一幅 幅绚丽 多彩的 画面。
•
7.成 都 这 城 市 ,有 一点京 派的风 味。栽 花种花 ,对酒 品茗, 在生活 中占了 很重要 的一部 分。一 个穷人 家住的 房子, 院子里 总有几 十株花 草,一 年四季 ,不断 地开着 鲜艳的 花。
•
4.二 是 全 文 景 物色 调与意 境紧密 ,呼应 第一段 “那青石 桥石板 路小巷 深深的 江南, 那杨柳 岸晓风 残月婉 约的江 南”,全 文结构 严谨。
•
5.自 然 景 物 千 差万 别、千 姿百态 。比如 花,牡 丹艳丽 多姿, 荷花亭 亭玉立 ,腊梅 清香四 溢;比 如水, 大海汹 涌澎湃 ,湖泊 水平如 镜,小 溪潺潺 涓涓。 在不同 心境的 人眼中 ,即使 同样的 景色也 会呈现 不同的 面貌。
你能试着把它改写成 一篇小短文吗?
新知讲解
悟诗情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 2、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景物: 山,天,原野,风,牛, 羊。
《敕勒歌》古诗背诵
《敕勒歌》古诗背诵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译文注释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相关内容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南北朝作者:乐府诗集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释: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天苍苍:苍苍:青色。
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译注参考:1、敕勒歌.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xx-04-18]译文及注释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译文二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古诗《敕勒歌》拼音版
古诗《敕勒歌》拼音版chìlègē敕勒歌chìlèchuān,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óng lú,lǒng gài sìyǎ。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yěmáng máng。
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
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川:平川、平原。
3.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4.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5.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苍苍:青色。
7.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8.见:同“现”,显露。
创作背景《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
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
《敕勒歌》原文赏析
《敕勒歌》原文赏析《敕勒歌》原文赏析《敕勒歌》原文赏析1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词赏析: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
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敕勒歌》原文赏析2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敕勒歌怎么读
敕勒歌怎么读
《敕勒歌》古诗拼音读法如下:
chìlèchuān,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óng lú,lóng gài sì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yě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怎么读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诗歌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
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
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敕勒歌》的译文
《敕勒歌》的译文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敕勒(chì lè):种族名,又叫铁勒,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
川,平原。
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蒙古包。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呈现,显露。
译文:
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阴山下,
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青天苍苍,大地茫茫,
风吹过来草低头,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
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敕(chì) 穹(qióng) 笼盖四野(yǎ) 见读xiàn,通 “现”,意为呈现,露出来。
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欣赏诗歌画面美
用散文的笔调描述诗歌画面
悟读诗歌,感受人情美 悟读诗歌,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草原的情感。
可以作一幅画,写几句小诗,献上一首歌,或者写几句介绍草原 的文字。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授课人:王永雪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苍苍, 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牛羊。
《敕勒歌》
《敕勒歌》是敕勒族歌咏草原风光和“水草畜牧之 盛”的牧歌 收在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中。 敕勒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秦汉时叫 “丁零”,魏晋南北朝时叫“敕勒”。这个民族在 北方辽阔的草原上逐水草游牧,住随时可以搬动的 “穹庐”(用毡子做成的圆顶帐幕,今俗称蒙古 包),北朝时活动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 自治区南部)一带。
积累与提高:辨析下面“苍苍” 茫茫” 积累与提高:辨析下面“苍苍”、“茫 野茫茫: 大海茫茫: 云雾茫茫:
形容天空蓝蓝的。 形容松柏翠绿翠绿的。 形容头发白白的。 形容原野没有边际。 形容大海没有边际。 形容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苍苍, 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