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选修课-作业四电子教案
triz3、4部分
效应
图6.24 效应模型 •
LOGO
依据效应规定的输入/输出流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实 现预期的输入/输出转换。预期的输入/输出转换可以由一 个效应实现。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实现预期转换的效应,可 以按照邻接效应输入/输出流之间的相容关系,将多个效 应组合合成效应链。基于多流多极效应模型构建效应模型 构建效应链的基本组成方式称为效应模式,效应模式由以 下几种。
LOGO
• (1)串联效应模式:预 期的输入/输出转换由按顺 序相继发生的多个效应共 同实现,如左图(a)所 示。 • (2)并联效应模式:预 期的输入/输出转换同时发 生的多个效应共同实现, 如图(b)所示。
效应
效应
(a)串联效应模式
效应 效应n 效应
(b)并联效应模式
LOGO
• (3)环形效应模式:预 期的输入/输出转换由多 个效应共同实现,后一效 应的输出流通过一定的方 式返回到前一效应的输入 端,如图(c)所示。 • (4)控制效应模式:预 期的输入/输出转换由多 个效应共同实现,其中一 个或多个效应的输出流由 其他效应的输出流控制, 如图(d)所示。
图6.20 产品概念形成顺序过程模型 (P251)
产品 产品 计 算 现 机 遇 选择技术进化路线 助 进化 概 念 产 生 定 新 软 及 件 产 创 辅 选择技术进化定律 机
LOGO
发
选择已有产品及技术
3.基于知识的工具,效应是对系统输入/输出 间转换过程的描述,该过程由科学原理和系统属性支配, 并伴有现象发生。基于专利分析,效应将科学原理和系统 属性和现象与其工程应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确定了在科 学原理和系统属性支配下输入/输出流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本质上解释了功能实现科学依据,有利于高级别创新解 的产生。 • 每一个效应都有输入和输出,因此效应模型由输入和输 出两个接口(两极),如图6.2(a)所示。效应还可以通 过辅助量控制或调整其输出,可控制的效应模型扩展为三 个接口(三级),如图6.21(b)所示。
选修4第四章教案详细完美版
Zn Cu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教学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 验 步 骤 现 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TRIZ及案例
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
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
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TRIZ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
TRIZ是基于知识的方法(1)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启发式方法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从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中抽象出来的,TRIZ仅triz相关书籍采用为数不多的基于产品进化趋势的客观启发式方法;(2)TRIZ大量采用自然科学及工程中的效应知识;(3)TRIZ利用出现问题领域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技术本身、相似或相反的技术或过程、环境、发展及进化;(4)TRIZ是面向人的方法,即TRIZ中的启发式方法是面向设计者的,不是面向机器的。
TRIZ理论本身是基于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区分有用及有害功能的实践,这些分解取决于问题及环境,本身就有随机性。
计算机软件仅起支持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设计者,需要为处理这些随机问题的设计者们提供方法与工具。
TRIZ是系统化的方法(1)在TRIZ中,问题的分析采用了通用及详细的模型,该模型中问题的系统化知识是重要的;(2)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化,以方便的应用已有的知识。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1)为了取得创新解,需要解决设计中的冲突,但解决冲突的某些步骤是不知道的;(2)未知的解往往可以被虚构的理想解代替;(3)通常理想解可通过环境或系统本身的资源获得;(4)通常理想解可通过已知的系统进化趋势推断。
TRIZ由一位俄国学者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又译根里奇·阿奇舒勒)及他的同事于1946年最先提出,最初是从二十万份专利中取出符合要求的四万份作为各种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解。
Triz选修课-作业四
T r i z选修课-作业四-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1什么是技术矛盾?试列举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几个技术矛盾的实例;·当改善技术系统中某一特性或参数时,同时引起系统中另一特性或参数的恶化,这种矛盾就称为技术矛盾。
·希望雨伞大的同时希望它轻便。
·希望汽车速度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希望坦克装甲更加的抗打击,就增加了装甲厚度,但同时增加了重量。
3简述矛盾矩阵表的作用与使用方法,试找出解决“强度与速度”之间的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作用:帮助技术人员直接使用那些对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技术矛盾最有效的发明原理,他们不再需要一一尝试所有的40个发明原理,这将大大提高解决技术矛盾的效率。
·使用方法:首先延“改善的参数”箭头方向从矩阵的第一列向下查找“改善的参数”所在的行;然后再延“恶化的参数”箭头方向从矩阵的第一行向右查找“恶化的参数”所在的列。
最后将上述所查的行与列对应到矩阵表的方格中,方格中的系列数字就是矛盾矩阵建议解决此对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所对应的序号。
·8重量补偿原理、13反向作用原理、26复制原理、14曲面化原理5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小汽车。
但是,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必然会引来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交通堵塞问题,能源消耗的增加,城市环境的污染等。
显而易见,在上面这个实例中,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请你从这些实际问题中,提炼出2个技术矛盾,并考虑如何利用矛盾矩阵获得解决方案。
·交通堵塞问题:为了出行方便而购买小汽车,因此带来交通堵塞: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38强氧化剂原理18机械振动原理16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出行方便而购买小汽车,因此带来城市环境污染:3局部质量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40复合材料原理、39惰性环境原理7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针对每个创新原理,请举出2个实例;课本上有,从略9什么是物理矛盾?试列举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几个物理矛盾的实例,并给出解决办法。
Triz技术创新方法案例分析
Triz技术创新方法案例分析Triz技术创新方法选修课作业一、“双环拱型分体轿箱垂直旋转式”新型立体车库设计分析针对城市旅游风景区等区域停车难、与现有立体车库类型不相配问题, 有人基于TRIZ 理论, 提出一种“双环拱型分体轿箱垂直旋转式”新型立体车库的设计。
本文将对此设计进行分析。
该设计为半地上半地下组装式垂直旋转式立体车库, 在景观区建设一外观貌似巨大摩天轮的新型立体车库, 给风景区添加一壮观景象, 再加以装饰, 使之与自然浑然一体, 实现停车景观两相宜。
它基于TRIZ理论的技术冲突解决原理分析存在的矛盾, 得到一系列的发明原理, 在这些原理的指导下可以找到改进创新的方向。
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查找到的发明原理给出的设计方向, 设计出了该车库。
为了便于运输和安装, 该立体车库创新性地采用了标准节结构形式, 把内外环每个轿箱分别做成标准节。
该车库为双环半地下式, 主轴固定在轴承上, 轴承安装在地面上的轴承座上。
主轴的一边套有套筒, 套筒内缘与主轴之间采用键联接, 套筒外缘焊接法兰盘;主轴的另一边安装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外套上焊接法兰盘, 法兰盘上用高强螺栓联接用角钢做成的支臂, 形成单侧轮辐支撑系统。
各支臂之间设计为网架结构, 增强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每个轿箱都联接于支臂上, 轿箱与轿箱之间采用螺栓联接成拱型结构。
各标准节之间相互支撑力, 从而减小整环对支臂的弯矩, 其主要用于承受重量和传递动力。
载车台为重力自平衡式调节, 两侧设有6组滚轮, 每组两个滚轮, 由于重力作用, 载车台在随车库公转的同时也产生自转, 实现载车台始终保持水平。
为了增加载车台支撑点, 标准节内设有三环T型钢弯成的轨环形道, 采用T型钢可以使两轮子分布于腹板两侧, 防止轮子脱离轨道。
为降低驱动力、节约能源, 内外环驱制动安置在每环的外缘。
拱型环的每个轿箱标准节外侧联接一定厚度的弧形板, 使之形成一圆环, 在圆环周向安置与链条相啮合的弧形齿条或与柱销相配合的柱销孔。
TRIZ理论创新方法教案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沙子可以自己从缝隙里出来,”他说,“我们需要另一种沙子。” 于是,一个基于物理状态变化的解决方案产生了。用冰粒来替代沙子。冰粒也被用在批量土豆、红薯的清洁工序中。
第60页/共63页
故事6——霜冻提前来临 气象局通知,今年的霜冻将会提前来到。 “这将是一场灾难。”农场主沮丧的说,“我们的大片种子地怎么办呢?这些种子还未长大,仍然需要温暖的空气。” “这片地太大了,我们没有薄膜进行覆盖,这种种子又不能经受火烤,不能点火加温。真是急死人了!” 大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38. 利用强氧化剂
第54页/共63页
39. 采用惰性介质
第55页/共63页
40. 利用混合材料
第56页/共63页
课堂练习
故事4——胶管上的孔 现在需要在一根长胶管上钻出很多径向小直径的标准孔,因为胶管很软,钻孔操作起来显得非常不容易。有人建议用烧红的铁棍来烫出小孔。经过尝试,发现烫出的小孔很毛糙,而且很容易破损,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 “有没有什么号的办法?”经理问 。 大家面面相觑。这似乎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第61页/共63页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我们需要对种子进行保温吧!”他说,“请来消防队,我有一个主意。” 于是一个基于惰性环境的解决方案产生了。 让消防队给田地喷上一层惰性气体的泡沫,作为被子进行保温。
第62页/共63页
故事3——巧克力的窍门 这一天是一个漂亮女孩的生日,有一个客人带来了一大盒巧克力糖,这是一种酒瓶形的果汁巧克力糖,巧克力的中心是液态的果汁,大家都非常喜欢。一边吃着巧克力,有位客人好奇地问道:“我很纳闷这种果汁巧克力的果汁是怎么装进去的?” “先做好巧克力,然后往里面灌上果汁,再封口。”另一位客人猜测道。“果汁必须非常的稠,要不然会影响巧克力成型,”第三位客人说,“但是果汁不容易灌进巧克力中。通过加热是可以让果汁稀些以便灌入,却会熔化巧克力。” 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TRIZ培训课件(非常实用)
TRIZ的理论体系
问题分析与求解
创新未必是重大的发明!
科学发现 核心技术的发明 对核心技术性能的改进 工程改进 设计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矛盾 物场、功能
Moving to higher levels of invention
TRIZ解决问题的模式
标准 问题
TRIZ工具
标准 方案
抽象 转化
我的 方案
最理想的技术系统:作为物理实体它并不存在, 但却能够实现所有必要的功能。 IFR:产品处于理想状态的解成为最终理想解 系统在保持有用功能正常运作的同时,能够自 行消除有害的、不足的、过度的作用
IFR的特点
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 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
没有使系统变得复杂
没有引入新的缺陷
试一试
如何用6根火柴组成4个等边三角形?
如何用4根火柴组成一个“田”字?
目的
打破对于创新的神秘感 了解一种全世界都在实践的高效的创新方法 (TRIZ)
通过学习TRIZ,尝试去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内容大纲
1
创新
一、什么是创新
二、如何去创新
2
创新思维
一、思维惯性 二、传统的创新思维 三、TRIZ中的创新思维
香港公司
20美元 获利20美元
广东外贸公司
15美元 广东某制造商 成本12美元 获利5美元 获利3美元 触摸式发声地球仪
关于创新
创新就是稀奇古怪的事
认识 误区
创新源于个别敢吃螃蟹的人
创新是灵光一现式偶然
何谓创新
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 体系,目的是为获取潜在的利润。
-熊彼特1912著作《经济发展理论》
TRIZ课程设计
TRIZ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TRIZ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理论体系。
2. 学生能掌握TRIZ中的矛盾矩阵、物理矛盾、技术系统演化法则等关键工具,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学生能了解TRIZ在创新发明中的应用案例,认识到其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TRIZ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运用TRIZ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运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TRIZ,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品质,增强自信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互相尊重、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沟通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是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对科学和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教学要求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掌握TRIZ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继续深入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TRIZ基本概念:介绍TRIZ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核心理论体系,使学生了解TRIZ的起源和应用价值。
- 教材章节:第一章,TRIZ的起源与发展2. TRIZ矛盾解决工具:详细讲解矛盾矩阵、物理矛盾、技术系统演化法则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案例解析使学生掌握这些工具的实际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TRIZ矛盾解决工具;第三章,技术系统演化法则3. TRIZ创新方法及应用案例:分析TRIZ在创新发明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TRIZ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
创新原则讲义
4.非对称法
4.非对称法
• 用非对称性代替对称性
拉丝器有两个不对 称的滚轴组成,一 个凸面,一个凹面, 以提高速度和质量。
4.非对称法
• 用非对称性代替对称性
滑雪车的驱动鼓以适 当的角度安装在车体 下面,以方便更好地 在雪地上行驶。
4.非对称法
• 如果一物体已经不对称,可进一步增强其不对称程度
电力冶炼的电极非对 称地置于炉中,以方 便矿石的送入和金属 溶液的流出。
5.组合法
5.组合法
• 在空间上将有共性的物体和需要连续操作的物体组合起来
两个电梯可以并起来 升降过宽物体。这就 需要将两台电梯中间 的部分去掉。
5.组合法
• 在空间上将有共性的物体和需要连续操作的物体组合起来
三体船船体间波浪的 干扰,可以减轻水对 船的摩擦力。
目录
21.快速法 22.变害为利法 23.反馈法 24.中介法 25.自服务法 26.复制法 27.替代法 28.系统替代法 29.压力法 30.柔化法
31.孔化法 32.色彩法 33.同化法 34.自生自弃法 35. 性能转换法 36. 相变法 37. 热膨胀法 38. 逐级氧化法 39. 惰性环境法 40. 复合材料法
• 一物体套在另一物体内,并可形成重重叠叠
安装水泥管道时,在管道 内部同时装有振动器。
7.套叠法
• 一物体套在另一物体内,并可形成重重叠叠
一个悬浮式储油箱能 够同时存储不同型号 的原油。
7.套叠法
•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
超声波浓缩器采取套叠法 以缩短实际长度。
8.巧提重物法
8.巧提重物法
• 将需提起的重物和有上升性质的物体结合起来
12.等势法
12.等势法
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共5篇)
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共5篇)第一篇: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创新案例——自动吸尘器1.1TRIZ概述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因而阿奇舒勒被尊称为TRIZ理论之父。
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
TRIZ有9大组成部分,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
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
TRIZ理论也可大致分为3个组成部分:TRIZ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知识数据库。
其中,TRIZ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来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或模式,它们使TRIZ理论能够得以在实际中应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阵、物-场分析、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而知识数据库则是TRIZ理论解决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阵(39个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决方法等等。
学习、研究、应用、推广TRIZ理论可以大大缩短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2问题领域以及现状优雅完美的居室,必须悉心打理,才可保持舒适整洁,有条不紊。
吸尘器理想的设计与卓越的科技,令家居清洁工作倍添轻松、快捷,并满足您对每一项清洁要求。
它以先进的吸尘鸽、多用途的附件、超强劲的吸力,吸尽每一角落的尘埃,清理难接触的墙角落、天花板、沙发底下到橱柜之间的缝隙,无微不至,令全屋显得干净无暇。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新的追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因此,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取代了越来越多的人力劳动。
吸尘器将要成为我国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它给许多忙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便利。
吸尘器是一种利用风机和电动机的装置清除室内灰尘的一种家用电器。
triz课程设计
triz课程设计一、引言TRIZ是俄罗斯发明家阿尔图尔·盖纳里耶维奇·阿尔图谢夫(Altshuller)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一种创新方法论,它的全称是“理论解决问题的发展”,是一种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创新方法。
TRIZ通过分析现有技术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创新思路,找出规律性和普遍性,从而帮助人们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工程设计、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TRIZ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系统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TRIZ基本理论介绍TRIZ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矛盾理论、技术演化趋势等。
2. TRIZ方法介绍TRIZ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如功能分析法、矛盾矩阵法、物质场分析法等。
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3. TRIZ应用实例介绍TRIZ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创新中的应用实例,如汽车设计、电子产品研发、医疗器械设计等。
并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TRIZ实践通过课程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TRIZ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其系统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式1. 理论授课采用讲授、演示和互动问答等方式,系统地介绍TRIZ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培养通过课程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TRIZ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3.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检查其对TRIZ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学生出勤率:10%2. 个人作业:30%3. 课堂互动表现:20%4. 课程设计成果:40%六、结语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TRIZ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系统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培养、个人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TRIZ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为其未来的工程设计和创新提供支持。
IT职业导向训练 教案 TRIZ理论简介——讲课脚本
教案:IT职业导向训练TRIZ理论简介——讲课脚本第一章:TRIZ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1 TRIZ理论的起源1.2 TRIZ理论的发展历程1.3 TRIZ理论在国际上的应用与推广第二章:TRIZ理论的基本概念2.1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2.2 矛盾矩阵与资源分析2.3 系统演化法则2.4 发明原理与创新路径第三章:TRIZ理论的技术预测方法3.1 技术发展规律的预测方法3.2 技术系统演化趋势的分析方法3.3 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第四章:TRIZ理论在IT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4.1 计算机硬件领域的应用案例4.2 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案例4.3 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五章:TRIZ理论在IT职业导向训练中的应用价值5.1 提升创新能力与思维方式5.2 优化问题解决与决策过程5.3 增强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本章节内容主要介绍了TRIZ理论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技术预测方法以及在IT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员对TRIZ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认识到TRIZ理论在IT职业导向训练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章: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方法6.1 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性6.2 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方法概述6.3 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第七章:TRIZ理论的矛盾矩阵与解决原则7.1 矛盾矩阵的概念与构成7.2 矛盾矩阵的运用方法7.3 解决矛盾的40个创新原理第八章:TRIZ理论的资源分析与系统演化法则8.1 资源分析的方法与步骤8.2 系统演化法则的内涵与应用8.3 运用资源分析与系统演化法则创新第九章:TRIZ理论在IT行业典型应用案例解析9.1 计算机硬件领域的案例解析9.2 软件开发领域的案例解析9.3 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案例解析第十章:TRIZ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10.1 TRIZ理论在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中的应用10.2 TRIZ理论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中的实践10.3 TRIZ理论在团队协作与沟通中的作用第六章至第十章内容主要围绕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方法、矛盾矩阵与解决原则、资源分析与系统演化法则等方面展开。
triz理论课程设计
triz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TRIZ理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创新方法;2. 使学生掌握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技巧;3. 帮助学生理解TRIZ理论在科技创新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TRIZ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TRIZ理论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知识产权,遵循创新规范。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选修课程,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TRIZ理论;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3.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定期进行课程总结和反馈,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TRIZ理论的发展历程、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 TRIZ基本概念:矛盾、理想最终结果、资源、物理矛盾、技术矛盾等;3. TRIZ创新原则:40个发明原理、分离原理、系统演化法则等;4. TRIZ解题工具:矛盾矩阵、物场分析、资源分析、功能分析等;5. TRIZ应用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展示TRIZ理论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6.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解决方案;7. 创新思维训练: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8. 课程总结与反馈:总结本章节内容,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引言及TRIZ基本概念;第2周:TRIZ创新原则;第3周:TRIZ解题工具;第4周:TRIZ应用案例;第5周:实践操作;第6周:创新思维训练;第7周:课程总结与反馈。
TRIZ入门及实践说课讲解
a.提高柔性子法则
b.提高可移动性子法则
c.提高可控性子法则
(4)技术系统提高理想度法则
技术系统朝着提高理想度的方向进化。
(5)技术系统子系统进化不均衡法则
不同子系统是沿着自身的进化模式来演变的,固有的自然极限 不同。技术系统总体的进化速度,取决于该技术系统中最不理想子 系统的进化速度。
流体动力结构
30.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 ① 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代替标准结构 ② 使用柔性壳体或薄膜将物体与环境隔离
31.多孔材料原理 ① 使物体变为多孔或加入多孔物质 ② 若物体已是多孔结构,在小孔中事先填入某种物质
32.颜色改变原理 ① 改变物体或环境的颜色 ② 改变物体或环境的透明度 ③ 在难以看清的物体中,使用有色添加剂或发光物质 ④ 通过辐射加热,改变物体的热辐射性
最终解决方案
确定系统、超系统和子系统可利用资源
是
否
提出可能的方案构思
是否可行?
5.小人法
当系统内的部分物体不能完成必要的功能和任务时就用多个小人分别 代表这些物体。而不同小人表示执行不同的功能或具有不同的矛盾; 重新组合这些小人,使他们能够发挥作用,执行必要的功能。
三、技术系统进化及其应用
1.技术系统
(6)技术系统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在进化的过程中,可以和超系统的资源结合在一起, 或将原有的技术系统中的某个子系统,分离到某个超系统中。
(7)技术系统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及其子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向着减小它们尺寸的方 向进化。
(8)技术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向着其子系统各参数协调,系统参数与超系统参数相 协调的方向进化。
第11章-TRIZ法教案
江西科技学院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TRIZ法的理论基础;2掌握TRIZ法的技术方法;3.了解TRIZ法的实践应用;二、本章重点:TRIZ法的技术方法;TRIZ法的实践应用三、本章难点:TRIZ法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过程:1.TRIZ法的诞生发明人:TRIZ法是由前苏联人阿奇舒勒(Altschuller)创建的。
从小就有发明思想,14岁时申请过专利。
第二次大战期间在专利机构工作,从1946年起因一项成功的专利被安排在海军专利局工作。
储备:他分析数以万计的专利,1956年开始提出专利按技术水平可分为5级,1969年提出专利中解决的问题只涉及到39个通用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可应用40条发明创新原理中的若干项来解决,等等。
诞生:他于1948年写信给斯大林,但因其内容有唯心主义成分被视为异端,被判刑25年流放到西伯利亚。
在那里,他有机会接触许多工程师和科学家,又加以深入的思考,渐渐形成了TRIZ的基本格局。
现在:后人视阿奇舒勒(Altschuller)为“技术系统进化”发现者。
有学者把TRIZ译为“萃智”。
2.阿奇舒勒(Altschuller) 工作的日程表3.TRIZ法的基本思想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创新设计如专利都遵循相类似的思维过程和采用有限的原理,通过对250万份专利的研究,TRIZ法已归纳得出。
对问题精细准确的分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矛盾对立和统一,系统化,分析和类比是技术创新有力工具。
系统中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是系统进化的表示。
任何技术系统都有类似生物进化的路线,简称S曲线。
进化的法则有限和可知。
效应知识库是创新的基础。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大部分人可在创新、创造和发明中有所建树。
4.理论基础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是TRIZ法理论的基础,该模式包含用于工程技术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问题发展轨迹的总体概念,得到其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从而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领域的技术产品都与生物系统一样,存在着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灭亡的产品进化规律,掌握了这些进化规律,人们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2021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详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学习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d>0 C、2a=b08)若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5/2O2(g)=2CO2(g)+H2O()ΔH=-1300 J/mo2C2H2(g)+5O2(g)==4CO2g+2H2O ΔH=-2600 J/mo教学反思: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③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习过程1、燃烧热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25℃,101 o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TRIZ系统化创新教程课件 第4章 功能分析
3. 描述当前技术系统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的表象,如果有必要,把一 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几个相互独立的子问题分别求解。
4. 明确问题出现的条件和时间。明确出现的条件和时间是为了分析系统 的根原因。
言用于形成分功能。
4-1 功能结构
5.功能基及其应用-功能基
功能基中的功能用动词表示,分为类功能(function class)和基本功能 (basic function)。
类功能 基本功能 限制流类功能
同义词
分支 导向 连接
分离
精制 分发 输入 输出
传递
移动
运输 传导
引导
结合 混合
转换 转动 允许DOF
4-1 功能结构
4.建立功能结构的方法
功能结构的建立是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确定总功能,将其分解为 分功能直至功能元的过程。对于已有系统而言,功能元就是对系统零部 件或过程的抽象,功能结构是对已有系统功能实现过程的表达。对于新 系统而言,建立功能结构的过程是一个边分解边求解的过程,功能结构 是功能求解结果的一种表达方式。
手指
输入手
引导
锉指
指力 手指力 运动 手指力 甲
手指 动能 剪掉的指甲 保留的指甲 手指 反作用力
保留的指甲 手指 动能
4-2 物质-场模型和功能表达
1.物质-场模型
(1)经典物质-场模型 在TRIZ中,功能用物质-场模型来表示。其意义为:场F通过物质S2作用于物质S1 并改变S1。
F
S2
S1
常用场F的符号及意义如下:
并行功能链:是按时间同时发生的操作,包含了数条不同的串行功能通路,并且在多 个通路之间有一个或多个公共通路。
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r i z选修课-作业四
1什么是技术矛盾?试列举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几个技术矛盾的实例;
·当改善技术系统中某一特性或参数时,同时引起系统中另一特性或参数的恶化,这种矛盾就称为技术矛盾。
·希望雨伞大的同时希望它轻便。
·希望汽车速度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希望坦克装甲更加的抗打击,就增加了装甲厚度,但同时增加了重量。
3简述矛盾矩阵表的作用与使用方法,试找出解决“强度与速度”之间的技术矛盾的创
新原理;
·作用:帮助技术人员直接使用那些对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技术矛盾最有效的发明原理,他们不再需要一一尝试所有的40个发明原理,这将大大提高解决技术矛盾的效率。
·使用方法:首先延“改善的参数”箭头方向从矩阵的第一列向下查找“改善的参数”所在的行;然后再延“恶化的参数”箭头方向从矩阵的第一行向右查找“恶化的参数”所在的列。
最后将上述所查的行与列对应到矩阵表的方格中,方格中的系列数字就是矛盾矩阵建议解决此对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所对应的序号。
·8重量补偿原理、13反向作用原理、26复制原理、14曲面化原理
5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小汽车。
但是,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必然会引来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交通堵塞问题,能源消耗的增加,城市环境的污染等。
显而易见,在上面这个实例中,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
技术问题。
请你从这些实际问题中,提炼出2个技术矛盾,并考虑如何利用矛盾矩阵获得解决方案。
·交通堵塞问题:为了出行方便而购买小汽车,因此带来交通堵塞:
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38强氧化剂原理18机械振动原理16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出行方便而购买小汽车,因此带来城市环境污染:3局部质量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40复合材料原理、39惰性环境原理
7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针对每个创新原理,请举出2个实例;课本上有,从略
9什么是物理矛盾?试列举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几个物理矛盾的实例,并给出解决办法。
·所谓物理矛盾是指在一个技术系统中对同一个参数提出了相反的或是不同的要求时,就出现了物理矛盾。
·道路应该有十字路口,以便车辆驶向目的地。
道路又应该没有十字路口,以避免车辆相撞。
高架桥、红绿灯
·钢笔的笔尖应该较细一些,以便钢笔能够写出较细的文字。
钢笔的笔尖应该较粗一些,以避免锋利的笔尖将纸划破。
使笔尖足够光滑·墙体的设计应该有足够的厚度,以使其足够坚固。
墙体的设计又应该尽量薄,以使其重量比较轻,并节省材料。
加入钢筋·飞机的机翼应该尽量大,以便在起飞时获得更大的升力。
飞机的机翼又应该尽量的小,以减少在高速飞行时产生的阻力。
变后掠翼飞机
12你在生活中碰到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吗?请选择其中的某一个,分析该问题的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并通过冲突矩阵获得原理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你的思路和具体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