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功能及其设计与管理
河岸植被缓冲带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1,30(8):1830-1837河岸植被缓冲带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郭二辉1,2孙然好1陈利顶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也是近年来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对河岸带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维持、非点源氮素污染防治等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由于岸边缓冲带具有结构复杂、系统内外干扰因子多、时空异质性强等特征,要实现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科学有效管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从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1)加强人类活动干扰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河岸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2)加强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结构和区域环境特征对非点源氮素污染净化机理和控制过程的研究;(3)在小尺度长期定位观测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开发适合我国地域特点和环境特征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型,定量研究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动态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干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河岸植被缓冲带;非点源污染;植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中图分类号Q1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890(2011)8-1830-08Main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in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Research progressand prospects.GUO Er-hui1,2,SUN Ran-hao1,CHEN Li-ding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1,30(8):1830-1837.Abstract: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 is the ecotone between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which has unique spatial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being a researchhotspot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es on the ecosystemstructure of the riparian zone and its main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and non-point nitrogen pollution preven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Owing to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multiple interference factors,and high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ripa-rian zone,more theoretical and case studi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riparian ecosystem.It was prospect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ecosystem ecology and landscapeecology that further researches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would be made:(1)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s such as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land use on the biodiversity and eco-environmentin the riparian zone,(2)effects of different r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zones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urification mechanisms and control processes of non-point nitrogenpollution,and(3)development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models adaptive to our regional and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 dynamic changes in riparian ecosystemstructure,process,and function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and impact mechanisms of hu-man disturbances,based on the small-scale and long-term observation in fixed location and mech-*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2-02)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925003)资助。
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及构建技术研究进展
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及构建技术研究进展胡海波;邓文斌;王霞【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39)1【摘要】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综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分析了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环境影响因素,阐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为缓洪护岸、截污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目前,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来物种入侵、大量硬质工程建设和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等。
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构建技术应根据不同河岸带的特点和功能来确定,并加强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管理。
未来研究应集中于:①开展河岸植被缓冲带遮阴效应的过程及机制研究,根据遮阴效应的研究结果,讨论遮阴的利弊问题,以及遮阴效应与缓冲极端气候的联系。
②开展极端气候条件下生态功能研究,利用模型模拟极端气候条件下(暴雨、干旱等)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截留减污效应,为植被缓冲带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③开展景观和流域尺度研究,结合遥感影像和各气象站点数据,从景观和流域尺度研究自然和人为活动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影响,探讨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治理和管理模式。
④建立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应用数字化手段对河岸植被缓冲带实时监控,结合野外观察和采样分析,综合评价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生态功能。
参43。
【总页数】9页(P214-222)【作者】胡海波;邓文斌;王霞【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相关文献】1.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及其过滤机理的研究进展2.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3.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4.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功能及其设计与管理5.郑州贾鲁河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完整性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_饶良懿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饶良懿1,2,崔建国1(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083,北京)摘要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岸生态系统的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河岸植被缓冲带列为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控制农业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水文功能体现在控制河岸侵蚀、截留地表径流泥沙和养分、保护河溪水质、调节水温、为水陆动植物提供生境、维护河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提高河岸景观质量等多个方面。
本文综述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一些研究中提出的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功能发挥所需要的宽度,同时指出由于河岸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侧重的功能,研究区域土壤、地形、植被、排水特征等因素各异,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发挥所要求的实际宽度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07-06-28 修回日期:2008-04-26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三峡库区基于模型的坡面尺度森林植被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30500389);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都市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技术试验示范 (2006BAD03A18-02)第一作者简介:饶良懿(1976 ),女,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态水文及水土保持。
E -mail:raoliangyi@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 fferRao Liangyi 1,2,Cui Jianguo 1(1.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 ervati 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 ty;2.Key Lab.ofSoil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M i nistry of Educati on:100083,Beijing,China)Abstract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 m,the riparian buffer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 ohyrological process,whic h has been taken a key measures in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by many countries,especially as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 MPs)in non -point pollution control for a 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 focus on aspects such as bank erosion control,sediment and nutrients retention,water quality protection,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on,wildlife habitat,strea m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integrity maintainence as well as the riparian landscape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revie ws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ec o -hyrological function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and summaries the width of riparian buffer for various ec ological functions requirement,which will be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rotection goals,soil,topography,vegetation and drainage of study site.Key words riparian buffer;eco -hydrological functions;researc h advances 河岸带属于水陆生态交错区,是水陆物种源(基因库)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是河溪中粗木质碎屑和养分能量的来源,它直接影响着河溪的微气候,更保护着河溪的水质,为人类的户外活动提供休闲场所,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基地;河岸带也是养分管理、沉积物和水土流失控制及保护淡水资源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否关系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维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
河道生态缓冲带植物介绍
河道生态缓冲带植物介绍河道生态缓冲带是指河道两岸的狭窄带状区域,它是由一系列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些植物在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净化水质、保护岸坡、防止泥沙侵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常见的河道生态缓冲带植物。
1.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生长在水中或浸泡在水中的植物。
它们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并且能够提供适宜的水生态环境。
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香蒲、芦苇、水葱、水竹、箭干等。
这些植物根系发达,能有效抵抗水流的冲击,稳定河岸,防止水土流失。
2.河岸带植物:河岸带植物是生长在河道边缘的植物,它们需要适应洪水、干旱等极端环境。
常见的河岸带植物包括:水杨、鸭舌草、河葱、河红菇、碱蓬等。
这些植物根系发达,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岸坡上,起到防止岸坡塌方、保护河道安全的作用。
3.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没有木质化的茎干,而是以草状茎或叶子为主要结构的植物。
常见的草本植物包括:菊花、杂草、蒲公英、紫花苜蓿等。
草本植物生长迅速,能够迅速覆盖缺失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灌木植物:灌木植物是指相对较小的木本植物,其高度一般不超过4米。
常见的灌木植物包括:柳树、丛枣、红果树、鸡爪槭等。
灌木植物根系发达,可以将土壤牢固地固定在水土流失的环境中,形成稳定的岸坡。
5.树木植物:树木植物通常指木本植物,它们具有较高的高度和坚固的茎干。
树木植物在河道生态缓冲带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常见的树木植物包括:杨树、榆树、柳树、白杨、松树等。
这些植物根系发达,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还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给众多的野生动物。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河道生态缓冲带植物介绍,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种植。
在河道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利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介绍对你有所帮助!。
缓冲带的作用
缓冲带的作用
缓冲带是指在水环境中,河流、湖泊或海岸等地形周围的带状区域,通常由植被或其他材料组成。
缓冲带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水质:缓冲带可以起到过滤和稀释水污染物的作用。
植被能够吸收和降解有害物质,防止它们进入水体。
同时,缓冲带可以帮助减少农药、肥料和其他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流失,保护水体的水质。
2. 减少土壤侵蚀:缓冲带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作用,阻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植被的根系也能够牢固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结实性,进一步减少土壤侵蚀。
3. 保护生态系统:缓冲带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境环境,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通道。
这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4. 防止洪水和旱灾:缓冲带的植被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水分,从而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损害。
在干旱时期,这些储存的水分可以释放出来,为周围的土壤和植物提供水源。
5. 美化环境:缓冲带的植被可以增加景观的美观性,并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缓冲带还能减少噪音和尘埃的扩散,改善周围环境的质量。
综上所述,缓冲带在水环境中起到了保护水质、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系统、防止洪水和旱灾以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河岸植被缓冲带规划及重建研究——以长株潭湘江河岸带为例
步 , 且存 在 很 多 的 问题 , 而 比如 理 论 研 究 较 多 , 应
用 性研 究较 少 ; 性 分 析 较 多 , 量 分 析 没 有 等 . 定 定 基于 此 因 , 笔者 将 以长 株潭 湘 江 河 岸 带 为例 , 据 依
查 , 以知道 不 同 植 被 类 型 组 成 的缓 冲带 其 作 用 可
河 岸带是 指 高低水 位 之 间的 河床 及 高 水 位 之 上直 至 河水 影 响 完 全 消 失 为 止 的 地 带 , 包 括 非 它 永久 被水 淹没 的 河床及 其 周 围新 生 的或 残 余 的 洪 泛平 原 , 横 向延 伸范 围 可抵 周 围 山麓 坡 脚 [ 。 其 1 缓 3
自然 的影 响越 来 越 大 , 岸 带 及 其 植 被 也 不 能 幸 河
免 , 生态 状况 遭 到 了非 常严 重 的破 坏 . 了保 护 其 为
用价值 。 要 构建健 康 、 理 的河 岸 植 被 缓 冲 带 生 态 系 合
统 , 两个 因素 必须 确定 , 有 一是 该 缓 冲 带植 物 种 类 的分 布 和选 取 , 二是缓 冲 带宽度 的确定 j 。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2 8卷 第 1 期 20 0 8年 2月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0 . 8 No 1 12 . Fb 2 0 e. o 8
J OURNAL OF S OUTHW ES ORE TRY TF S COLLE GE
河 岸 植 被 缓 冲带 规 划 及 重 建 研 究
岸 植被 缓 冲带在 整个 河 流 生态 系 统 中 的作 用 是非
述为 狭长 的 、 状 的 、 水 的水 陆 两栖 植 被 带 。 线 滨 这 地 带生态 环 境 的 突 出特 点 是 水 分 多 、 壤 肥 力 土
不同缓冲带植物在河岸缓冲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研究
随 着 中 国经 济 的发 展 , 环 境 的 破 坏 日益 严 对 重 , 环 境 保 护 的 力 度 也 越 来 越 大 。水 体 污 染 导 对 致 水 生 生 态 系统 的 破 坏 和水 生 生 物 多 样 性 下 降 , 对 人 们 的 健 康 构 成 了 严 重 的 威 胁 。 随 着 点 源 污 染 的 逐 步 有 效 控 制 , 业 非 点 源 污 染 对 水 环 境 的 农 污染 贡 献 比例 越 来 越 高 。在 农 业 生 产 过 程 中 , 由 于降雨 等 因素导致 的养 分 、 药流 失不 可避 免 。 农 在 最 大 限 度 降 低 其 产 生 量 的前 提 下 , 何 减 少 其 如
s i ly r n i c t n b l y t eb s 0 4 m ,h e 0 5 m. ol a e t u t ga i t ,h u h 2  ̄ 0 c a - i i t et e2 - 5c r Ke r s b f rs p ; o — o n o lto c ro in rssa c ywo d : u f t s n n p i t l in; o r so itn e e r i p u e
入 河 量 , 解 决 农 业 非 点 源 污 染 问 题 的 热 点 之 是
天 津农 业 科 学 Taj gi l rl c ne innA r ut a i cs i c u Se
2 1 ,66 :9 7 0 0 1 ( )6 — 2
・ 园 林 绿 化
不 同缓 冲 带 植 物 在 河 岸 缓 冲 带 中所 起 的 不 同作 用 研 究
李 林 英 。苏 天 杨 姚 延 祷 , ,
乔 木 可 提 高 2 — 5c 土 层 的抗 剪 切 能 力 0 5 m
河岸植物缓冲带在林业中的作用
河岸植被缓冲带平均每年都会往河水内流入许多枯枝落叶、掉落果实,以及溶解分解之后的养分等有机物,而这些流入的物质是河水中菌类的重要食物和能量源头。
一旦水流通过停留在河水中的较大残留木的时候,因为发生了相互碰撞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较多的溶解氧于河水中。同时,较大的残留木还可以起到拦截水流里的大量破碎叶片与其他方式产生的有机物,让它们变成动物食物的重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河水中较大残留木发生破碎和腐烂,最终被微生物分解,逐渐地往河水中释放较小的有机物和不同的养分,从而为河流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资源。
3.4调节区域小气候作用
当夏天来临之际,河岸植被缓冲带可以做为河流的庇荫处,在较小的流域,仅仅只有1%3%的太阳光照射到河水的表面,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河水的温度。相关研究表明,若河岸植被带被移除后,河水的温度增加最少6℃,最多9℃。然而,在冬季,植被缓冲带能够吸收大量的反向的辐射,进而增加了河水的温度。此外,植被缓冲带还能够降低小区域的河水蒸发量和空气对流。由此得出,河岸植被缓冲带能够产生较为温和的微气候区域。
2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结构特征
河岸带区域在生态系统中,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界部分,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系统,具有一定特殊的空间结构,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河岸植被带结构特征的辨别与归类,是研究整个河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依据。河岸植被带通常存在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四维的,一是纵向空间,即从上游到下游的镶嵌性 二是横向空间,即从河床到泛滥平原的过渡性 三是垂直空间,即从河川径流到地下水的分层性 四是时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等边缘特点,形成了显著的边缘效应。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体是指岸边带的植被种类,即乔木、灌木、草地,主体的配置主要植被类型空间层次上的组合特征,同时考虑植物带的宽度和所在区域的坡度、坡向、破位等地形特征,以及其他外界干扰情况[2]。
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方案
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方案发表时间:2020-12-18T03:00:01.78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20期作者:王浩1 居官林2[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峻考验,农业水源污染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水源污染具有范围广、来源多和难以监测的特点,其对水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地表水的质量。
1南京市江宁区麒麟水务管理服务站江苏南京 2111352江苏江博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211500一、背景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峻考验,农业水源污染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水源污染具有范围广、来源多和难以监测的特点,其对水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地表水的质量。
此外,大部分河岸带在我国农村地区已被开垦为农田,进一步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高效低投入削减面源污染已成为解决我国水体污染的关键问题。
河湖滨岸带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生态交错带,河湖滨岸构建植被缓冲区过滤带可减缓地表径流流速,使悬浮于径流中的固体颗粒物在缓冲带中滞留沉降,以致径流中的溶解态污染物被土壤吸附或被植物吸收的机会大大增加。
此外,研究表明,河湖滨岸过滤带还可以为动植物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
因此它承载着防止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水体和消减面源污染的任务,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河湖水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领域已逐步认识到了河湖滨岸带植物缓冲带的重要性,出现了构建生态护岸对河流进行治理。
但在实际工程中,常存在径流在缓冲带中停留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利用缓冲带的净化作用;其次,对于缓冲带景观美化、生物栖息地方面考虑较少。
二、技术方案图中:1第一卵石沟,2乔草植物区,3水土保持灌草景观区,4第二卵石沟,5水生植物净化区。
提供一种高效截留、景观美化、适宜生物栖息的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
技术方案是: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包括缓冲带,所述的缓冲带由岸坡至水体依次为第一卵石沟、乔草植物区、水土保持灌草景观区、第二卵石沟和水生植物净化区。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Ab t a t Aste k y c mp n n ft e rp ra c s se sr c h e o o e to ain e o y t m,t e rp ra u e o e pa sa mp ra trl n h i h ain b f rz n l y i o t oe i i n n t e e o y oo ia o e s,wh c a e n tk n a k y me s r si i a i c s se ma a e n y ma y h c h rlg c lprc s ih h s b e a e e a u e n rp ra e oy t m n g me tb n n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20 0 8年 8月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nc fS i n 肠 tr Co s r ain ce e o ola d e n ev to
V0 . No. 16 4
6 4 :2 - 2 ( ) 1 1 18
Au 2 0 g. 0 8
界 上 许 多 国 家 已将 河 岸 植 被 缓 冲 带 列 为 河 岸 生 态 系 统 管 理 的一 个 重 要 内容 , 在 一 些 国 家 被 作 为 控 制 农 业 流 域 非 并 点 源 污染 的 最 佳 管 理 措 施 。河 岸 植 被 缓 冲 带 的生 态 水 文 功 能 体 现 在 控 制 河 岸 侵 蚀 、 留 地 表 径 流 泥 沙 和 养 分 、 截 保 护 河 溪 水 质 、 节 水 温 、 水 陆动 植 物 提 供 生 境 、 护 河 溪 生物 多 样 性 和 生 态 系 统 完 整 性 以及 提 高 河 岸 景 观 质 量 等 调 为 维 多个 方 面 。本 文 综 述 河 岸 植 被 缓 冲带 生 态 水 文 功 能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 结 了一 些 研 究 中 提 出 的 不 同河 岸 植 被 缓 冲 总
生态缓冲带技术措施
生态缓冲带技术措施
生态缓冲带技术措施是指在一些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海域附近,建设一系列的生态缓冲带,以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环境的破坏。
这些生态缓冲带通常由一些植物、湿地或水生生物构成,可以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生态缓冲带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植被缓冲带:在河流或湖泊的岸边种植一些具有净化作用
的植物,如芦苇、菖蒲、香蒲等,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水体悬浮物的沉积。
2.建设湿地缓冲带:在河流或湖泊的岸边建设一些人工湿地,如
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等,以净化水质。
湿地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建设水生生物缓冲带:在河流或湖泊中放养一些具有净化作用
的水生生物,如净水鱼类、螺类等,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
同时,这些水生生物可以促进水体中食物链的建立,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4.建设复合型生态缓冲带:将以上几种技术措施进行组合和应
用,建设复合型生态缓冲带,以实现更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生态缓冲带技术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调节,实现对水体环境中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从而改善水质环境,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功能及其设计与管理
第46卷第2期2010年2月林业科学SCIENT I AS I LVA ESI N I CAEV o l 46,N o 2Feb .,2010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功能及其设计与管理*曾立雄1黄志霖1肖文发1雷静品2潘 磊3(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3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武汉430075)摘 要: 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功能、河岸植被缓冲带设计中应注意的影响因素和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在河岸植被缓冲带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提出今后河岸植被缓冲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河流管理;植被缓冲带宽度;水质;恢复中图分类号:Q 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10)02-0128-06收稿日期:2008-11-29。
基金项目: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 三峡库区景观生态防护林体系规划技术试验示范 (2006BAD03A1301);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 区域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研究 (2006BAD03A07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公益基金(CAFYBB2007010);长江三峡库区(秭归)森林生态定位站。
*肖文发为通讯作者。
Function ,Design andM anage m ent of R i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StripsZeng L i x i ong 1Huang Zh ili n 1X iaoW enfa 1L ei Ji ngpi n 2P a n L ei3(1 R esearc h In stit u t e of F orestE colo gy,E n viron m ent a nd P rotecti on ,CAF B eijin g 100091;2 R ese arc h Instit u te of Forestry,CAF B eiji ng 100091;3 F orestry S cie nce In stitute ofH ubeiP rovi nce Wuhan 430075)Abstract : The funct i on of ri parian vegetation buffer stri ps ,concerns o f ri paria n vegetation buffer strips desi gn and the use o f models and geograph ic i nfor mation syste m s i n riparian ve getation buffer strips m a nage ment were rev ie w ed and disc ussed .A t last ,the prospect i n ri paria n vegetation buffer strips research w as proposed .K ey wor ds : strea m manage ment ;vegetation buffersw i dt h ;water quality ;restor at i on河岸植被缓冲带(riparian vegeta ti o n buffer str i p s)是指河岸两边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乔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缓冲区域,其功能是防止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河溪系统(W elsch ,1991;Lee et al .,2004;秦明周,2001)。
浅谈水岸缓冲带处理办法
浅谈水岸缓冲带处理办法一、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河溪缓冲带不仅维持着河道的水文、水力以及生态方面的统一性,而且是联系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桥梁。
它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生态功能。
(一)物种天堂由于缓冲带土壤——植物——水分的多变性,使其成为许多鱼类、两栖类以及一些大型哺乳类生活的乐园。
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25%的哺乳动物,80%的两栖类和40%的爬虫类生活在河溪附近的缓冲带中,并且缓冲带也是140多种鸟类的天堂。
在干旱地区,更高比例的物种依赖河溪缓冲带的湿润条件的生活。
据发现,瑞典境内的一条河流两岸,竟然拥有全国13%(多于260种)的高等植物,在世界其他地区研究也有着相类似的结果。
(二)养分来源养分主要指的是粗木质,它作为森林主要的一种代谢产物,对河溪生态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为鱼类和两栖类提供生存的场所,可以加强河道稳定性,提高河溪生态系统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水分、养分的循环,而缓冲带植被的死亡和倒塌是河溪生态系统中粗木质唯一的来源。
此外,河岸周围树木上脱落的树叶、树枝进入到河道中腐烂分解也极大增加了河溪中氮、磷酸盐和有机物的含量。
(三)稳固河岸国外学者通过试验,受植物根系作用影响,河岸沉积物抵抗侵蚀的能力是没有植物根系作用影响的2*10倍(四)改善水质河溪缓冲带能够降低直射到水面的太阳辐射,从而使水温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水中的溶解氧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从而创建了一个有利于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并且河溪缓冲带还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使水中夹带的泥沙和污染物能够在缓冲带中沉淀、分解,最终改善了水质。
此外,河溪缓冲带还可以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河溪的有机和无机物,如地表水、泥石流、各种养分、枯木、落叶等,进而影响河水中泥沙、化学物质、应用能够元素等的含量及在时空中的分布,其平均污染物去除率约为:悬浮固体物为70%,重金属为20--50%,营养盐为10--30%。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摘要:一、引言二、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的重要性三、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1.植被缓冲带的结构2.植被配置原则3.缓冲区的划分四、河溪植被缓冲带的功能1.防护功能2.生态功能3.水资源保护功能五、河溪植被缓冲带的建设实例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华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河溪植被缓冲带的建设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它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保护河溪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的建设技术规二、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的重要性华北地区的河溪植被缓冲带在保护水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植被缓冲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其次,植被缓冲带能够保护河溪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植被缓冲带可以提高地表水资源的质量,为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三、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1.植被缓冲带的结构植被缓冲带是指在河溪受纳水体的岸边,由不同植被构成的,具有不同防护功能的植物带。
植被缓冲带一般划分为无干扰林带(a 区)、人工乔灌林带(b 区)、径流控制带(c 区) 三个缓冲区。
完整型由a、b、c 三个缓冲区组成;不完整型根据当地立地条件,选择1 个或2 个缓冲区组成。
2.植被配置原则植被缓冲带的植被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其次,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选择生长速度快、生命周期长的植物;最后,要考虑植物的根系发达程度,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防止水土流失。
3.缓冲区的划分无干扰林带(a 区) 是指在河溪植被缓冲带内,天然植被保存完好,没有人为干扰的区域。
人工乔灌林带(b 区) 是指在河溪植被缓冲带内,通过人工种植乔木和灌木,形成防护林带的区域。
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及其管理原则
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及其管理原则
河溪缓冲带是河流沿岸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可以保护河流的水质,减少河流的泥沙,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河流的水环境。
首先,河溪缓冲带可以有效地保护河流的水质。
河溪缓冲带的植被可以吸收和净化河流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对河流的影响,从而保护河流的水质。
此外,河溪缓冲带还可以减少河流的泥沙,植被可以阻挡泥沙的流失,减少河流的泥沙,从而保护河流的水质。
其次,河溪缓冲带可以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
河溪缓冲带的植被可以提供河流生物的栖息地,提供河流生物的食物来源,从而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河溪缓冲带还可以改善河流的水环境,植被可以减少河流的水流速度,减少河流的水流噪声,从而改善河流的水环境。
最后,河溪缓冲带的管理原则也很重要。
首先,应该加强河溪缓冲带的保护,禁止破坏河溪缓冲带的植被,禁止污染河溪缓冲带的水质,以保护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其次,应该加强河溪缓冲带的管理,定期检查河溪缓冲带的植被,定期监测河溪缓冲带的水质,以确保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最后,应该加强河溪缓冲带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河溪缓冲带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河溪缓冲带的保护,以保护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总之,河溪缓冲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可以保护河流的水质,减少河流的泥沙,保护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河流的水环境。
因此,应该加强河溪缓冲带的保护,加强河溪缓冲带的管理,以及加强河溪缓冲带的教育,以保护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是为了保护河溪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制定的一项技术指导文件。
该技术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1. 植被缓冲带的设计原则:根据河溪的特征和环境条件,确定植被缓冲带的宽度、植物种类和布局等设计要素。
2. 植物种类选择:根据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的本地或引进的植物种类。
3. 植被缓冲带的施工:包括清除施工区域的杂草和草坪、进行土壤改良、进行造林或种草等工作。
4. 植被缓冲带的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植被、防治病虫害、进行排水和灌溉等工作。
5. 植被缓冲带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植被缓冲带的生长情况、土壤水分状况、植物健康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遵循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可以有效保护河溪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迁安市滨河植被缓冲带项目建议书
迁安市滨河植被缓冲带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滨河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滨河地区的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提出了滨河植被缓冲带项目建议。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迁安市滨河地区建设一条植被缓冲带,以保护河流生态系统,改善水质,减少水土流失,并提供一个美丽的休闲空间供市民使用。
三、项目内容1. 植被种植在滨河地区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形成一个密集的植被带,起到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植被带中应包括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植物,如杨树、柳树、海棠等。
2. 水生植物引种在河流中引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以提高水质,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并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3. 路径建设在植被缓冲带中间设置步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进行休闲健身活动。
同时,设置观景台和休息亭,提供观赏河景和休息的场所。
4. 垃圾处理设施在植被缓冲带内设置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以便市民随手投放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
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工作,保持植被缓冲带的整洁。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滨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预算。
2. 植被种植•在适宜的季节,组织人员进行植被种植工作;•根据设计方案,按照一定的间距和面积进行植物的布置。
3. 水生植物引种•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品种,并进行引种;•定期对水生植物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生长。
4. 路径建设•在植被缓冲带中间进行路径的规划和施工;•配置相应的设施,如路灯、栏杆等,确保市民的安全。
5. 垃圾处理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定期进行垃圾清理和分类工作,保持植被缓冲带的整洁。
五、项目预算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1.植被种植费用:包括植物购买费用、种植工人工资等;2.水生植物引种费用:包括水生植物购买费用、引种工作人员工资等;3.路径建设费用:包括路径规划设计费用、施工费用等;4.垃圾处理设施费用:包括垃圾桶、垃圾分类设施购买费用等。
小度写范文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河岸植被缓冲带模板
⼩度写范⽂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河岸植被缓冲带模板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河岸植被缓冲带应⽤⽣态学报2001年12⽉第12卷第6期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 2001, 12(6) ∶951~954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3邓红兵33 王青春王庆礼(中国科学院沈阳应⽤⽣态研究所, 沈阳110016) 吴⽂春邵国凡(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 Purdue University ,IN 47907, USA )【摘要】河岸带是⽔陆交错带的⼀种景观表现形式, 即岸边陆地上同河⽔发⽣作⽤的植被区域, 是介于河溪和⾼地植被之间的⽣态过渡带. ⽬前, 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益为⼈们所关注, 可缺少的部分. 本⽂对国外河岸带管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进⾏了总结, 、作⽤、⼀般途径、⾯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发展趋势进⾏了讨论, 并详细介绍了2FS . ⽂章最后指出, 有必要在国内尽快开展河岸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关键词河岸植被缓冲带河岸带⽣态系统管理⽂章编号1001-9332(2001) 06-0951- AOn riparian forest G Hongbing , WAN G Qingchun , WAN G Qingli (Institute of A pplied of , S henyang 110016) ; WU Wenchun ,SHAO Guofan (Depart ment of N U niversity , IN 47907, USA ) . 2Chin. J. A ppl. Ecol . ,2001, 12(6) :951~954. Riparian of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of aquatic 2terrestrial ecotone ,the vegetation area in the terrene that has interactions with waters ,and the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waters and u pland vegetations. At present ,people pay atten 2tions to the riparia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creasingly ,and riparian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indis pensable aspect for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oversea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iparian management summarized and the objectives ,effects ,approaches ,current problem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riparian management discussed. The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system in the USDA 2FS report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tudies and practices of riparian management in China.K ey w ords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 Riparian , Ecosystem management.1 引⾔20世纪后期, 森林⽣态系统中溪流、湖泊和湿地的管理是2 河岸带与河岸植被缓冲带河岸带的定义最早为⾏政管理⼈员所⽤, 泛指靠近河边⼏⼗⽶内的区域; 在学术界, ⾸次对河岸带的定义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3, 11, 21, 32], 系指陆地上同河⽔发⽣作⽤的植被区林业上最具⾰命性的变化和进展之⼀[14]; 过去不适当的森林经营对⽔⽣态系统结构的负⾯影响和导致其⽣产⼒降低[2, 12, 20]这⼀观点如今已被⼈们普遍接受[14]. 随着河溪⽣态系统[6, 22, 35]和流域⽣态学[7]研究的不断发展, 流域内的⽔陆交错带, 特别是河岸带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5, 13~14, 16~17, 24~25, 39, 42]. 河岸带植被作为河岸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态功能、美学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随着社会⽣产⼒的迅速发展, ⼈类对⾃然的影响越来越⼤, 河岸带及其植被也不能幸免, 给河岸带的⽣态状况和⼈类的⽣产、⽣活造成许多危害, 如河流防洪能⼒减弱、⽔质下降、河岸带⽣境恶化等. 为了保护和管理⾃然河岸带, 恢复和重建被⼈类活动严重破坏的河岸带,充分发挥河岸带的各种重要功能, 使河岸带真正成为⼈与⾃然和谐共处的开放空间[33], 近年来国外在河岸带植被结构、功能和管理研究⽅⾯开展了许多⼯作; 相⽐之下, 国内才刚刚起步. 本⽂主要评述国外河岸带管理⽅⾯的进展, 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2FS )[34]制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区划标准”, 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域. 之后, 该定义被拓展为⼴义和狭义两种. ⼴义是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多度及⼟壤湿度等同⾼地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 也就是受河溪有任何直接影响的植被[4]; 狭义指河⽔2陆地交界处的两边, 直⾄河⽔影响消失为⽌的地带[13, 23, 28, 30], ⽬前⼤多数学者采⽤后⼀定义. 显然, 河岸带是介于河溪和⾼地植被之间的⽣态过渡带, 它是最典型的⽣态过渡带, 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5]. 此外, 徐化成[41]认为河岸带指的是河流两旁特有的植被带, 它是陆地⽣态系统和⽔⽣⽣态系统的交错区. Swanson等[31]认为河岸带是陆地⽣态系统和⽔⽣⽣态系统间的三维交接区, 其范围外⾄洪⽔到达的界线, 上⾄河岸带植物林冠的顶端.⾄于向岸上森林延伸多宽, 是⼀个存在争议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问题. 河岸带⽣态环境的突出特点是⽔分多、⼟壤肥⼒较⾼,空⽓湿度也较⾼, 但有的季节洪⽔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程(KZCX22406) 和国家⾃然科学基⾦资助项⽬(39970123) . 33通讯联系⼈. 2000-11-28收稿,2001-08-14接受.和实践提供参考.952应⽤⽣态学报12卷理出 C 区. 此区植被⼀年两次的检查矫正可帮助维持植被密度和排除沉积物积累等问题. C 区在不破坏地⾯⽔控制系统的情况下还可以允许轻度放牧.相对于河岸带⽽⾔,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管理⽅⾯的⼀个概念, 由于其在转移⾮点源污染⽅⾯的有效作⽤, 在美国已被推荐为最优管理模式[19, 29]. Sheridan 等[29]在美国海岸平原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由⼀个与河溪相邻的10m 宽林带(A 区) 、⼀个坡下部的⼈⼯管理的45~50m 宽的松林带(B 区) 及与农⽥相临的8m 宽的草地过滤带(C 区) 组成, 在区B 的松林内实⾏3种不同的管理⽅式为未受影响的成熟林、皆伐和择伐, 经过4年的观察,3作⽤. C 区, 径流减少量的%~. 率在3. 平均有73%的沉, 63%的转移作⽤发⽣在草地过滤区. 该相应的经济效益, 在不违背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是可⾏的.3 河岸带管理:⽬的、意义与发展趋势泛滥, 河岸带常受淹没. 其原因⼀是邻近有开阔的⽔体, ⼆是地下⽔位⾼, 三是坡上部经常有⽔分流经这⾥汇集. 河岸带的植被常独具特点[41]:这⾥的植物⼀般都具有需⽔量⾼、要求肥⼒强、耐⽔淹的⽣态学特性, 柳属和杨属植物是突出的代表.河岸植被缓冲带是在欧美等河岸带研究和管理⽔平较⾼的国家常⽤的⼀个概念, 指河岸两边向岸坡爬升的由树⽊(乔⽊) 及其它植被组成的, 防⽌或转移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剂及其它污染物进⼊河溪系统的缓冲区域. 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2FS ) 早在1991年制定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区划标[34]准”, 就是为河溪⽔质保护, 防⽌农业污染⽽规划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及区内的管理规范, 它普遍适⽤于与坡地农⽥、草地或牧场相邻的河溪、湖泊⽔塘、洪泛区、⽔湿地、喀斯特落⽔洞和其它较少地下⽔排放区的河岸区域.USDA 2FS 的系统是由3组成的河岸植被缓冲带. 紧邻⽔边的A 15. 昆⾍能量和蛹变的需要, 促进有益藻类的⽣长. ⽊质碎屑. 与A 区相邻的B 区所需的最⼩⽔平宽度为60英尺, 其植被组成仍是各类本地河岸树种及灌丛. A 区和B 区的共同⽬的在于为缓冲作⽤提供稳定且⾜够的⽔⼟接触, 为养分在树⽊中较长的分离过程提供作⽤时间和碳物质能量源. A 区和B 区内缓冲过滤后的地表径流和废⽔将被转化为⽚流或地下径流; 地下排⽔系统不允许沿管道避开处理过程⽽通过河岸区, ⽽是必须转变为⽚流来流经河岸植被缓冲带处理, 或是在排⼊地表⽔之前已由另外的废⽔系统处理过. 对A 区的管理强调河岸的稳定性, 除移⾛个别极有价值的或是会造成危害(如阻塞河道) 的树⽊外, 应保证A 区的植被不受任何⼲扰. 在A 区植被达到60年时, 它将产⽣⼤量⽽稳定的残骸. 因为⼤型残⽊可造成⼩⽔坝, 拦截滞留⽔⽣⽣物分解作⽤的消化残渣, 为河溪⽣态系统提供能量, 所以残⽊应该予以保留. 对B 区的特定管理要求包括定期砍伐和⽴⽊改良, 以维持其快速⽣长时的物质需求, 从⽽转移养分和污染物质. 除此⽬的外,B 区的植被、地被物和枯枝落叶层应保持不受⼲扰. B 区内固氮植物在N 需要转移的区域不受欢迎, 落叶树种由于⽣长过程中吸收的N 和养分随落叶被淋溶产⽣的迁移作⽤⽽在B 区中分外重要. ⽓候温暖地区的常绿树种因为其潜在的在冬季吸收养分的作⽤⽽在B 区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物链中重要昆⾍类对⽣境⽣态系统管理[1, 43]的概念是在⽣态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并⾮⼀般意义上对⽣态系统的管理活动, 它促使⼈类必须重新审视⾃⼰的管理⾏为[43]. 由于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资源特别是⽣物资源的合理利⽤, 因⽽正确的⽣态系统管理极为重要,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岸带管理对于河流保护和流域⽣态系统管理⽽⾔, 是极为重要的第⼀步. 由于河岸带是物种源(基因库) 和野⽣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是河溪中粗⽊质碎屑和养分能量的来源; 它直接影响着河溪的微⽓候, 更保护着河溪的⽔质, 为⼈类的户外休闲提供场所, 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基地[5]; 是养分管理、沉积物和⽔⼟流失控制及保护⽔资源质量综合治理系统中⼀个关键组成部分, 有效发挥其功能对于流域⽣态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7]; 且⼀个脆弱或不健康的河岸带是不能使陆地和⽔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42]. 因此, 对于河岸带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将对保护流域内的各种⽣物多样性、实现河岸带⾃⾝的各种功能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河岸带管理是针对特定的⽣态系统(河岸带) 来进⾏的管理活动, 它建⽴在⽣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上; 其核⼼应该是河岸带植被特别是森林的正确管理, 管理的⽬标是保护与河岸带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态系统, 以及为附近⾼地的动植物提供适宜的⽣境条件[14].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问题近年来在国外是⼀个⽐较热门的话题. 过去农民⼀直在开垦河岸地带, 以便提供更多的农业⽤地, 城市的扩张蔓延也在占⽤⼟地, 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质下降. 但是现在, ⼀种新的农业趋势正在不断地得到加强. 这种趋势要求在紧靠溪⽔、河流等容易受到破坏的⽔道的地⽅重新种上植被. 由于这些天然的缓冲物能够捕获废⽔或地下⽔中所夹带的⼤量泥沙、N 、P 和其它化学物质, 从⽽保护溪⽔, 所以河岸缓冲带对于确保⽔的清洁卫⽣应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 种植草篱是防洪固⼟的⼀个好办法, 同时利⽤这种⾃然植的需求, 多种植物的组合在B 区是必需的. C 区位于河岸带缓冲系统的最外侧, 与B 区相邻, 最⼩⽔平宽度为20英尺, 在C 区内可利⽤各种技术⼿段, 如改变坡度和设置引⽔道和扩散装置等来促使沉积物过滤和养分吸收, 并为把集流转变为统⼀的浅层⽚流提供空间. 相应的植被可为多年⽣的密植草地和⾮⽲本科草本. 草地剪割和剪除物清理是循环分离养分、加强草地⽣长和控制杂草的必要⼿段. 维持植被的旺盛⽣长是此区的重要要求, ⽣长后的植被将被剪除⽤于放牧, 或者是其它⼿段清6期邓红兵等: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953被还可以保护地下⽔. 此外, 对于流域排⽔条件良好的河岸湿地⽽⾔, 利⽤⼈造森林作为缓冲带也是⼀个很好的⽅案.⽬前, 河岸带管理已成为美国⾃然资源经营及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5], 在欧洲⼀些国家也极受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 ⼀些最近的研究[8, 18, 26~27, 29, 39]态学模型的应⽤存在⼀定的疑问, 但它在河岸带管理中的引⼊⽆疑使管理更量化或者是具有预测性. 5) 正确认识⽣态系统管理、⼯程措施和⼈⼯⼲扰之间的关系. ⼯程措施在⼀些管理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但任何⼯程措施都应该符合⽣态学原则, 在河岸带管理中, 更应该注重⽣态的或⾃然的措施. 在流域开发过程中, 对于河岸带或⽔陆交错带的⼈⼯⼲扰是明显存在的, 黄河下游滩区的开发就是⼀个典型的例⼦[36]. 现在的问题是, 对河岸带或⽔陆交错带进⾏⼤⾯积的⼈⼯⼲扰是否合理[36]. ⼀般地, 对⽔情稳定, 洪涝灾害不⼤的河流, 其河漫滩的适当开发是可以的; ⽽对于那些径流季节变化⼤、历史上曾多次发⽣过洪涝灾害的河流,开发. 例如, , 常常会引起河道堵塞, .4表明, 恰当的河岸带管理可以使河岸带的缓冲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河岸带的宽度与物种保护也密切相关. 如加拿⼤北部沿海森林内⼀种青蛙的种群密度在河岸带植被被砍伐的溪流中远低于具有成熟林缓冲带的溪流, 并随河岸缓冲带宽度增加⽽增加[9]; 在不列颠哥伦⽐亚东南部的研究[18]表明, 在⾼地和河岸带两种⽣境下, 虽然平均鸟类种的丰富度没有明显差别, 但在河岸带森林内的物种多样性和平衡性都⾼于前者, 并且所有种类组成的密度及3种鸟类密度也⾼于⾼地森林, 且随着河岸带保护区的宽度⽽增加.⼀般地, 确定河岸带的宽度应考虑河流的⼤⼩和宽度、河素[14]. ⼀种新的观点是通过⽴地潜在树⾼[14]度, 它建⽴在河岸带植被、上, , 类型和地理位置. , 河岸带管理的内容包括[14]:1) ;2) 河岸带树⽊遮荫的宽度;3) 河漫滩的保护;4)廊道的⼤⼩;5) 排⽔沟渠的尺度;6) 道路的交叉穿越;7) 采伐技术;8) 控制⼟壤侵蚀.Piegay 等[27]认为, 河岸带管理应保持其⽣态系统的动⼒学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给河岸带的⾃然植被造成强烈破坏, 河流和河岸环境急剧恶化, 河流污染严重, 河岸的各种⽣态过程被肆意破坏, 使国家⼯农业⽣产和⼈民⽣命财产受到洪⽔的严重威胁. 然⽽, 同国外形成鲜明对⽐的是, 在我国对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以及管理的⽣态学研究很少, 且只考虑到河岸的娱乐功能⽽忽略河流的⽣态功能, 河流及河岸带的⽣态环境并未真正得到恢复. 显然, 对河岸带的研究和管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这⽅⾯研究的重点:1) 在⼩尺度上, 利⽤常规⽣态学研究⽅法及现代数理统计⽅过程, 且同时不增加产⽣洪⽔和⼟壤侵蚀的风险, ⼀般的途径包括:1) 采取法定的措施来保护河岸带中最具活⼒和功能的地段;2)在农业区域附近, ⾄少应保持5m 宽的植被廊道;3) 防⽌河岸带植被廊道破碎化⽽成为⼀些较短的⽚段;4) ⼤⼒⿎励河岸带植被的重建, 并且恢复和更新泥沙等沉积物的输送系统.河岸带管理⽆疑会因⽣态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不断变化, 但⽬前的发展趋势应该是:1) 陆地⽣态系统和⽔域⽣态系统研究和管理更多的联合与交叉. 河岸带作为⽔陆⽣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或交错带, 其管理的⽬标就是在发挥陆地⽣态系统和河岸带本⾝最⼤效益的同时, 使⽔体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恢复. 2) 更加注重河岸带的⽣态功能和⾃然的森林模式[14]. 河岸带管理针对的是河岸带的⽣态功能, ⽣态效益是管理所追求的主要⽬标; 虽然在有些地区的河岸带可进⾏⼀定的经济开发, 但这种开发也是有严格限制的. 将来的河岸带管理需要更多河岸带森林动⼒学过程和演替⽅⾯的知识[14]. 3) 景观观点的纳⼊. 1993年FEMA T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Assessment Team ) 就在其向政府提交的报告[10]中阐述了在景法, 重点研究河岸带植被⽣物多样性、河岸带植被⽣态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与动态. 2) 确定河岸带宽度, 制定河岸带缓冲区设计标准及其管理要求, 为具体河溪(特别是⼤江⼤河发源地的森林流域河溪) 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3) 从⼤尺度⾓度, 利⽤“3S ”技术及现代数学⽅法(如⾮线性理论中的分形⼏何学、地统计学等) 进⾏河岸带植被景观的⼈地关系及其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特别要加强⼈为活动对河岸带植被影响的研究.4) 河岸带植被及⽣态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措施研究. 5) 加强河岸带的开发和管理的政策研究, 制定河岸带规划、管理的合理政策, 规定规划和开发城市河岸的具体结构指标.河岸带管理相对其它⽣态系统管理⽽⾔, 是⼀个新兴的领域, 对于我国很多地区存在⽔资源短缺、⽔质恶化严重、物种急速减少等⽣态环境问题, 开展河岸带管理和相关研究有着⼗分重要的意义. ⽬前, 国家正⼤⼒开展天然林保护、江河源保护以及流域治理等⽣态⼯程, ⽽河岸带管理⽆疑和这些⼯程密切相关, 甚⾄是其核⼼问题. 因此开展并促进河岸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将是未来⼀段时期内⽣态学⼯作者和管理者⾯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献1 Agee J ,Johnson D eds. 1988. Eosystem Management for Parks andWildness. Seattle :Universityof Washington Press. 2 Bisson PA ,Quinn TP ,Reeves GH et al . 1992. Best management prac 2tices ,cumulative effects ,long 2term trends in fish abundance in Pacific观尺度上进⾏河岸带管理, Ward [37]认为⽣态系统管理必须在景观的尺度上保护和恢复⽣物多样性, 并从河岸景观的⾓度出发论述了⽣物多样性格局、⼲扰和⽔域⽣态系统保护等问题. 随着景观⽣态学研究⼿段的发展, GIS 在河岸带管理和效益评价的应⽤[15, 40]也⽇益增多. 4) ⽣态学模型的应⽤. Weller等[38]建⽴了有关的景观模型来描述河岸带宽度变化及其与景观输出间的关系,Lowrance 等[19]开发了河岸带⽣态系统管理模型来量化不同区域状况下缓冲带对⽔质的保护作⽤. 虽然⽣954应⽤⽣态学报12卷stream ecology theory. Can J Fish A quatic Sci , 42:1045~105523 Naiman RJ ed. 1992. Watershed Management :BalancingSustainability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New Y ork :Springer2Verlag. 24 Naiman RJ ,Decamps H eds. . 1990.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Aquatic 2terrestrial Ecotone. UN ESCO and Parthenon Publish.25 Nilsson C. 1992.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riparian communities.In :Hansen L ed.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Nature Conservation. Lon 2don :Elsevier Applied Science. 26 Ormerod S J ,Rundle SD ,Lloyd EC et al . 1993. The influence of ripari 2an management on the habitat structure and macroinvertepate commu 2nities of upland streams draining plantation forests. JA ppl Ecol , 30:13~2427 Piegay H ,Landon N. 1997. Promoting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ripar 2ian forests on the Drome River ,France. A quatic Conser 2M ari ne Fresh 2w ater Ecosyst , 7(4) :287~30428 Raedeke K J. 1988. Streamside :riparian wildlife andforestry Symposium on Riparian Wildlife 59. University of Washing 2J R ,Bosch DD. 1999. Management effects on transport in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Trans A SA E , (1) :55~6430Swanson FJ ,Fredriksen RJ ,McCorison FM. 1982. Material transfer ina Western Oregon Forested Watershed. In :Edmonds RL ed. Analysis of Coniferous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WesternUnited States. US/IBP Synthesis Series No. 14. Hutchinson Ross Publishing , Strouds 2burg ,Pennsylvania ,USA. 31 Swanson FJ , Gregory SV , Sedell J R et al . 1982. Land 2water interac 2tions:the riparian zone. In :Edmonds RL ed. Analysis of Coniferous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US/IBP Synthesis Series No. 14. Hutchinson Ross Publishing ,Stroudsburg ,Pennsylvania , USA.32 Thomas J W , Maser C , Rodiek J E. 1979. Riparian zones. In :ThomasJ W ed. Wildlife Habitats in Managed Forests :The Blue Mountains of Oregon and Washington. USDA Forest Service Agricultural Handbook No. 553:41~4733 Turner T. l995. Greenways , blueways , skyways and other ways to abetter London. L andscape U rban Plan , 33:262~28934 USDA Forest Service. 1991.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Report of USDA 2FS ,NA 2PR 20729135 Vannote RL ,Minshall GW ,Cummins KW et al . 1980. The river con 2tinuum concept. Can J Fish A quatic Sci , 37:130~13736 Wang Z (王铮) . 1993. Introduction to G eography Science.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in Chinese )37 Ward J V. 1998. Riverine landscapes :Biodiversitypatterns ,disturbance regimes ,and aquatic conservation. Biol Conser , 83(3) :269~27838 Weller DE ,Jordan TE ,Correll DL. 1998. Heuristic models for material discharge from landscapes with riparian buffers. Ecol A ppl , 8(4) :1156~1169 39 Williamson RB ,Smith CM ,Cooper AB. 1996. Watershed riparian man 2agement and its benefits to a eutrophic lake. J W ater Resour Plan M an 2ASCE , 122(1) :24~3240 Xiang WN. 1993. A GIS method for riparian water 2quality buffer gen 2eration. Int J Geograp Inf S yst , 7(1) :57~7041 Xu H 2C (徐化成) . 1996. Landscape Ecology. Beijing :ChineseForestry Press.42 Y in C 2Q (尹澄清) . 1995. Ecological function of inland aquatic 2terres 2 trial ecotone and foreground of it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Acta Ecol Si n (⽣态学报) , 15(3) :331~335. (in Chinese ) 43 Zhao S 2D (赵⼠洞) ,Wang Y 2X (汪业勖) . 1997. Basic problems on e 2cosystem management. Chi n J Ecol (⽣态学杂志) , 16(4) :35238(in Chinese ) Northwest river system. In :Naiman RJ ed. Watershed Management :Balancing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New Y ork :Springer 2Verlag.3 Campbell A G , Franklin J F. 1979. Riparian vegetation in Oregon ’sWestern Cascade Mountains :composition , biomass , and autumn phe 2nology. Ecosystem Analysis Studies on Coniferous Forest Biomes ,Bul 2letin No. 14. Seattle :Universityof Washington ,USA.4 Carleson D , Wilson L. 1985. Report of the riparian habitat technicaltask force. Final Report to Oregon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Oregon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 Salem ,OR ,USA. 5 Chen J 2Q (陈吉泉) . 1996. Riparian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ecosystems and landscapes. Chi n J A ppl Ecol , 7(4) :439~448. (in Chinese )6 Cummins KW. 1974.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ream ecosystems.Bioscience , 24:631~6417 Deng H 2B (邓红兵) ,Wang Q 2L (王庆礼) ,Cai Q 2H (蔡庆华) . 1998.Watershed ecology New discipline ,idea and approach. Chi n J A ppl() Ecol 应⽤⽣态学报, 9(4) :443~449. (in Chinese )8 Duncan A. 1990. A review :Limnologicalmanagement and bio 2manipu 2lation in the London reservoirs. Hydrobiologia , 200/201:541~5489 Dupuis L ,Steventon D. 1999. Riparian management and the tailed in northern coastal forests. For Ecol M anag , (1~10 FEMAT. 1993. Forest ecosystem 2ic ,and social assessment. 793Wash 2ington DC.11 Franklin J F ,Perry DA TD et al . 1991. Importancece of e 2cological diversity in long 2term site productivity. In :Perry DA eds. Maintaining Long 2term Productivity of Pacific Northwest For 2est Ecosystems. Portland ,OR ,USA :Timber Press.12 Gregory SV ,Lamberti G A , Erman DC et al . 1987. Influence of forest practices on aquatic production. In :Salo EO ,Cundy TW eds. Stream 2side Management :Forestry and Fishery Interactions. Contribution no. 57. Seattle ,WA :Institute of Forest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Washing 2ton.13 Gregory SV ,Swanson FJ ,Mckee WA et al . 1991. An ecosystem per 2spective of riparian zones. Bioscience , 41:540~55114 Gregory SV. 1997. Riparian manag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In :K ohm KA ,Franklin J F eds. Creating a Forestry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Science of Ecosystem Managemen.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5 Hunter J C ,Willett K B ,McCoy MC et al . 1999. Prospects for preser 2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riparian forests in the Sacramento Valley ,Cal 2ifornia ,USA. Envi ron M anag , 24(1) :65~7516Johnson RR ,Jones DA. 1977. Importance ,preservation and manage 2ment of floodplain wetlands and other riparian ecosystems. USDA For 2est Service G 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 243. 17 Johnson RR , Z iebell CD , Patton DA et al . 1985. Riparian ecosystemsand their management :reconcilingconflicting uses. USDA Forest Ser 2vice G 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 2120.18 K inley TA ,Newhouse NJ. 1997. Relationship of riparian reserve zonewidth to bird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 southeastern British Columbia. Northwest Sci , 71(2) :75~8619 Lowrance R ,Altier LS ,Williams RG et al . 2000. REMM :the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Model. J Soil W ater Cons , 55(1) :27~3420 McIntosh BA ,Sedell J R ,Smith J E et al. 1993. Management history ofeastside ecosystem :Changes in fish habitat over 50years , 1935to 1992. In :Hessburg PF ed. Eastside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ssess 2ment. Volume III , Assessment. Washington , DC :USDA Forest Ser 2vice. 21 Meehan WR ,Swanson FJ,Sedell J R. 1977. Influences of riparian vege 2tation on aquatic ecosystem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s to salmonoid fishes and their food supplies. In :JohnsonRR ,Jones DA eds. Impor 2tance ,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loodplain Wetlands and other Riparian Ecosystems. USDA Forest Service G 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 243. 137~14522 Minshall GW ,Cummins KW ,Peterson RC et al .1985. Development in作者简介邓红兵, 男,1971年⽣, 博⼠,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森林流域⽅⾯的⽣态学研究. E 2mail :hongb2deng@/doc/c9aae9bf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b.html .。
生态工程-植被缓冲带建设
第二节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一、河岸植被缓冲带定义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位于水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被描述为长的、线状的邻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的植被带。
二、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1)过滤径流降低径流速度,过滤径流,从而将沉积物、养分和其他污染物在进入水体之前移除。
(2)保护河岸和湖岸植物的根系,特别是乔木,使湖岸的土壤变得结实,经得起波浪、暴雨和泛舟波的打击。
(3)吸收养分从化肥和动物粪便中经径流携带进入岸线缓冲带,将可能为树木根系吸收。
(4)有效控制洪水缓冲带降低径流速度,从而重新分配径流,并使一部分水量进入地下水,而地地下水进入河流的速度大大低于直接从地表径流进入。
这样可以降低洪峰通过时的水量和增加旱季时的河流水量。
(5)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植物的木质分解残体和叶片落入湖泊和河流后就成了水体动物的食物,而这些动物是湖泊食物链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组分。
(6)维护财产价值利用缓冲带保护水质,维持湖泊的美学价值和市场价值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手段。
(7)提供美学价值三、河岸缓冲带生态护岸模式传统护岸的功能主要是防洪,为了增加工程强度多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却忽略了河流与河岸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以及人类与河流间的文化交流。
河岸缓冲带在确保一定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保护,重视河流的亲水性。
(一)按照护岸功能进行分类1、亲水型生态护岸亲水护岸植被带的设计旨在保证人类能与河流亲近、享受河流景观所带来的自然美,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求周围居民容易靠近河岸,而且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通过削坡、修筑阶梯等措施减缓河岸坡度。
最好采用天然石块材料,但是,在缺石少料的地区,可以用植物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
2、生态系统保护型生态护岸生态系统保护型护岸主要是构建利于生物生存的河岸生境空间,保护现有河岸的生态功能而使用自然材料。
在需要增加工程强度时,应使用内部有孔隙的混凝土块体护岸,孔隙部分成为利于鱼类生存的空间。
岸线缓冲林带施工方案
岸线缓冲林带施工方案1. 引言岸线缓冲林带是指在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边缘的地带种植的树木或植被,用于保护岸线免受侵蚀、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岸线缓冲林带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设计和施工过程等内容。
2. 选址岸线缓冲林带的选址是施工的关键步骤。
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势:选择相对平缓的地方,避免地势陡峭或泥质地区,以便方便施工和种植。
•目标水体类型:根据所保护的水体类型(河流、湖泊或海洋),确定相应的植被种类和特征。
•实际需要:根据防护的需要,确定岸线缓冲林带的宽度和长度,并考虑增加多层次林带的可能性。
3. 设计岸线缓冲林带的设计需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功能需求。
设计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既能达到生态效益,又能提供较好的岸线保护。
•多样性:在设计时考虑引入多样性的植物物种,以增加植被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根系结构:选择具有较为密集和多层次根系结构的植物,有利于锚固土壤,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高差设计:根据地形和目标水体的高差情况,设计合适的坡度和级差,便于水流自然排泄和抑制侵蚀。
4. 施工过程岸线缓冲林带的施工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4.1 清理和平整首先,清理施工区域内的杂草、垃圾和其他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无障碍。
4.2 土壤改良和肥料施加根据土壤质量和植被需求,在施工区域内进行土壤改良和肥料施加,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适应性。
4.3 植被种植根据设计方案,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植被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选取健康的苗木,并保证其正确埋植和适当浇水。
4.4 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建设根据具体情况,可建设相应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水流的畅通。
4.5 养护与维护完成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与维护工作。
包括定期浇水、修剪枝叶、控制杂草生长等。
5. 总结岸线缓冲林带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设计和施工过程等多个环节。
合理选址和科学设计是施工成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对河 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 功能、 河岸植被缓 冲带设 计 中应注 意的影响 因素和模型 及地理信息 系统在河
P tr h t 1 1 8 ) e j ne a. 9 4 。这些结 果 的发现 , 使河 岸 eo , 致
岸植被缓 冲带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 出今后河岸植被缓 冲带领域的研究重点 和方向。 提
关 键 词 : 河流 管 理 ; 被 缓 冲 带 宽 度 ; 质 ; 复 植 水 恢 中 圈分 类 号 : 1 9 Q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8 2 1 ) 2— 1 8一 6 1 0 7 8 (0 0 0 0 2 O
遭 到 了破 坏 , 而且 很 多 流 域都 被 修 成 了水渠 、 大坝 , 或遭 到外来 物种 入侵 或者遭 受 了严 重污染 , 造成河
2 0世纪 7 O年代和 8 O年代 早期 , 境科 学 家们 环 开 始认识 到流域 的水质与 残 留在 田地边 缘的地 表水 和地 下 水 的 水 质 相 差 较 大 ( o rn ee a. 9 4 Lw a c t 1 ,1 8 ;
Fun to c i n,D e i n a a a e e fRi a i n Ve e a i n Bu e t i s sg nd M n g m nto p r a g t to f r S rp
Ze g L x o g n i in Hu n i n a g Zh l i Xi o W e f a na Le i g i 。 Pa e iJn p n nL i
河 岸 植 被 缓 冲 带 ( p r n vgt i u e i a r ai eeao b f r tn f s p ) 指河岸 两边 向岸坡爬升 的 由树 木 ( t s是 i r 乔木 ) 及 其 他植被组 成 的缓 冲 区域 , 功 能 是 防止 由坡 地 地 其
表 径流 、 水排放 、 废 地下径 流和深层 地下水 流所带来
第4 6卷 第 2期
2 0年 2 月 1 0
林
业
科
学
Vo. 6, . 1 4 No 2
F b.。 10 e 20
S ENTI CI A
SI VAE L
S NI I CAE
河 岸植 被 缓 冲带 的功 能及 其设 计 与 管理 水
曾立雄 黄 志霖 肖文发 雷静 品 潘 磊。
( .R s r s tt o oet c l y Eni n e t n rt t n A B in 0 0 1 1 e ac I tue fF r o g , v o m n d P oe i ,C F e hni sE o r a co e i 10 9 ; jg 2 ee r nt u F rsy,A B i g 1 0 9 ; .R sac I stt o oe r C F h i ef t e n 0 0 1 f 3 F r t c neIs tt o u e P oic W h n4 0 7 ) . oe r S i c tue H bi rv e sy e ni f n u a 3 0 5
d s u s d. Atl s ,t e p o p c n rp ra e ea i n b f rs r s r s a c a r p s d. ic s e a t h r s e ti i a i n v g t t u f ti e e r h w s p o o e o e p Ke o d sr a ma a e n ;v g tto u e s wi t y w r s: te m n g me t e e a i n b f r d h;wa e u lt trq ai y;r s o a i n e t r to
Ab ta t T e f cin o ia in v g tt n b fe t p ,c n en frp ra e eain b fe tis d sg n h sr c : h un to fr ra e eai u rsr s o c r so i ain v g tto ufrsrp e in a d t e p o i
2 0 ) 08 。
的养分 、 积物 、 机 质 、 沉 有 杀虫 剂 及其 他 污 染物 进 入 河溪 系统 ( l h 9 1 L ee a.2 0 ; 明周 , We e ,19 ; e t 1 0 4 秦 s ,
2 0 ) 01 。
目前 , 世界 上大部 分 的滨水 区 , 不仅其 原生植被
2 0 ;夏继 红等 ,0 4 01 2 0 ;王 良民等 ,0 8 , 量 的实 20 ) 少 际应 用 研 究 也 已 经 在 城 市 河 道 中 展 开 ( 婧 等 , 蔡
2 0 ) 而对 于 河 岸 带生 态 系统 管 理 和 缓 冲带 的设 08 ,
计则 缺 少 系 统 研 究 ( 建 春 , 0 1 张 2 0 ;王 良 民 等 ,
u e o d l n g o r p i no main s se i i ain e eain ufr sr ma a e n r rve d n s f mo es a d e g a hc ifr t y tms n rp ra v g tt b fe ti o o ps n g me twee e iwe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