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 第4单元 第12课 学业分层测评

合集下载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A)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 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解析]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C)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4.(2018·四平高一联考)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

”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C)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 第12课 学业分层测评

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 第12课 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导学号:32700074】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解析】根据“东沟海战”“致远”等信息可知此事件为黄海海战,故选C项。

【答案】 C2.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

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解析】由材料“1895年”“杭州”“商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

【答案】 B3.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割台湾岛给日本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C项。

【答案】 C4.19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解析】从民谣的时间和“不杀洋人誓不完”可判断这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民谣。

【答案】 B5.法国政府曾经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解析】由“各国使馆……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可知,题干材料表达的内容最终写入了《辛丑条约》,故选C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2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一、选择题1.(2018·合肥高一期末)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B)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解析]材料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甲午中日战争的,并未真正揭示战争爆发的原因,掩饰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严重阻碍了其资本主义发展,人民起义不断,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这就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故选B项。

2.(2018·肇庆高一期末)如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图。

请问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情形出现在(C)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解析]19世纪末,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在中国纷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2018·太原高一检测)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D)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没有认识到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D.没有区别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解析]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农民阶级无法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选D项。

4.(2018·郑州高一期末)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从下面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有()①战火从邻国烧起②战场主要在海上进行③日军兵分多路④中国军队节节败退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判断时要紧紧抓住图中的文字和箭头提示,同时可以结合教材对战争情况的介绍。

2.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壤战役②黄海战役③辽东战役④威海卫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先是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随后黄海大战爆发,之后日军占领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C解析:“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使列强在华掀起资本输出、开办工厂的狂潮。

4.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A.甲午战后,列强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新阶段B.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洋务自强方案宣告破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自强方案的破产,这也就意味着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不行的。

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开始要求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变革”时期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5.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的列强侵华趋势主要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是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2人民版选修4

2018版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2人民版选修4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是这一类型的先声。

”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D.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解析】凯末尔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典型,是当时取得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

【答案】 A2.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坚决抵抗外来侵略②反封建斗争较为彻底,废除了苏丹制度,结束了帝制③凯末尔的正确领导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④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凯末尔革命在政治方面实行政教分离,故④错误。

【答案】 B3.高二历史探究课上,同学们对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凯末尔政府的改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

其中正确的是( )①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道路②代表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利益③国家主义经济体制完全符合土耳其国情④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解析】土耳其实行的国家主义经济体制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凯末尔改革的目的是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走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中心内容并非反帝反封建,排除③④即可。

【答案】 C4.1933年,土耳其有13名妇女当上了法官。

1934年,在土耳其大城市中的电车上,为妇女专设的头两排座椅不见了。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耳其妇女的不断斗争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男女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D.凯末尔改革的效果【解析】凯末尔改革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题干现象体现了凯末尔改革的这一影响。

【答案】 D5.以下关于凯末尔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在维持原有社会、宗教格局的前提下进行的B.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方面C.改革建立了现代的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D.改革使土耳其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解析】改革是在对原有社会、宗教格局根本变革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错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四单元 第12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四单元  第12课

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练|1.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

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

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

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

”该诗所描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图所示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

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 )A.邓世昌壮烈牺牲B.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致远舰沉没D.北洋舰队主力尚存3.甲午战争前,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

该现象( )A.表明近代化努力效果显著B.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C.反映了列强之间矛盾尖锐D.体现出中日力量对比悬殊4.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5.春帆楼位于日本下关市一座小山丘上,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还醒目地镌刻着“今之国威之隆,实滥觞于甲午之役”字样。

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客观形势B.甲午海战中日本失利对国力的削弱C.甲午之役加快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D.甲午之役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6.“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

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

”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C.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7.在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一直处于或剿或抚、剿抚两难、进退维谷的境地。

清政府的这种“两难”表现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忙于甲午战争B.各阶层民众共同反抗C.列强的侵略不断加剧D.内外交困,统治不稳8.阅读下面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各国军队阵亡人数统计图。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含解析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安庆期末)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解析:A 材料中“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

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B.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D.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解析:B 德国认为日本在华的扩张以及《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说明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2017·广东中山期末)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试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试版含答案

第四章近代中国反入侵、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试题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1.(2021·云南曲靖一中模拟)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国,2021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能显现。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以下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小孩走了②英国:咱们终于能够取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③法国:伙计,咱们的机械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咱们此刻终于能够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1·湖南长沙一中模拟)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对“台湾民主国”熟悉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

A.是台湾士绅离开祖国而独立的割裂行为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久是清朝的,因此是保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抗击了日本对台湾的入侵D.是超级情形下采取的一种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方法3.观看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黄海海战中日两边军力对照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中方101912052日方122723566A.日方军力处于相对优势B.展现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全然缘故C.中国官兵以弱胜强,击溃日军D.致使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域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许诺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5.近代一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

”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勿见干戈满故乡。

”这位诗人的故乡可能在( ) A.北京B.台湾C.辽阳D.上海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6.(2021·河南开封模拟)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名弱者”的宣传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试题:第12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支持,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 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B )①黄海大战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解析] 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辽东战役分别发生在1894年9月17日、1894年9月15日、1895年春和1894年10月,故正确答案是B项。

3.(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 《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

4.(2018·四平高一联考)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功。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

”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 ( C ) 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5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5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雅典民主具有“人民主权”的特点,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导学号:32700035】A.五百人议事会B.公民大会C.公民陪审法庭D.其他行政军事机关【解析】梭伦改革后,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答案】 B2.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有()【导学号:32700036】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十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四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梭伦改革的内容,④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只有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人经常在闹市区讨论国家大事,发表个人看法。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的()A.中央集权B.自由主义C.君主专制D.民主精神【解析】在闹市区讨论国家大事,发表个人看法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故选D项。

【答案】 D4.在古代雅典的某一时期,公民大会每十天召开一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这一时期雅典的执政者可能是下列人物中的()【导学号:32700037】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利克里D.柏拉图【解析】“发放津贴”是伯利克里的措施。

【答案】 C5.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有着无法释怀的感念。

西方人感念的是古希腊的()A.独特的地理环境B.发达的商品经济C.高大宏伟的建筑D.城邦的民主制度【解析】古希腊对世界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的民主制度。

【答案】 D[能力提升]6.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

这意味着()A.奴隶主贵族被赶出政治舞台B.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C.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解析】雅典民主改革并没有完全将奴隶主贵族赶出政治舞台,故A项错误;雅典国家性质还是奴隶社会,故B项错误;伯利克里时代,十将军委员会不向全体公民开放,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说明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故D项正确。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解析】1949年,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为解决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答案】 B2.新中国人民政府管理和建设国家的最早法律依据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在宪法颁布之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我国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故选B 项。

【答案】 B3.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20世纪回顾》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发生时间最晚的是()【解析】A项发生于1949年10月,B项发生于1921年7月,C项发生于1945年8月,D项发生于1919年5月,故选A项。

【答案】 A4.“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解析】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可知该宪法是1954年宪法。

A、B、C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

故选D项。

【答案】 D5.“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这一评价适用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A.首航得到朱元璋的支持
B.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
C.有利于平息倭寇骚扰
D.财政负担大未能持续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海上活动”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主
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不计较经济效益,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故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得到的是明成祖朱棣的支持,而非明太祖朱元璋,排除A项;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万历年间)京城内外盗贼生发,各该巡捕兵备官,虽不系本管地方,有能协力 捕获者,纪录擢用。 ——《明神宗实录》
(宣德年间)严京城捕盗之禁。时京城多盗,都御史刘观等议于五城兵马司各增 官军一百人与同捕捉,每五十家置巡更铺一,遇夜以十人守之,有盗贼及违夜禁者皆 听捕以闻。上从其议,命英国公张辅同五军都督府按地方遣军助之。 ——《明宣宗实录》
理边疆服务,排除D项。
12. 明清国家礼制中的一个重要祭祀内容是四海祭祀,分设西海(陆地)、北海
(陆地)、东海和南海四海坛庙,用国家吉礼中最高级的天地配祀。国家对四海祭祀
意在( B )
A.强化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B.巩固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
C.恢复并扩大对外贸易发展
D.缓和与少数民族之间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对四海祭祀,强调“东南西北”边疆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这
过发放金牌信符,确定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纳马予茶关系,三年为一周期,可以茶50万
斤换马1万多匹。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 )
A.推动了民族间经济交流
B.传播了中原农耕技术
C.解决了明朝的边患问题
D.正式确立了朝贡体制

[解析] 根据“即通过发放金牌信符,确定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纳马予茶关系,三年为一

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业分层测评11岳麓版必修1

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业分层测评11岳麓版必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学业分层测评11 岳麓版必修1(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根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导学号:24940070】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解析】根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与医治官场腐败无关,故A项错误;禁烟运动打击了鸦片走私,制止了白银外流,以此来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禁烟运动需要整顿海防,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禁烟运动与增加政府外贸收入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2.右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说明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图中标题为“平等谈判”,但英国人手中握枪是关键信息,说明清政府是被迫签订条约的,它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答案】 B3.“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这场战争是指( )【导学号:24940071】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

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商品和资本涌入中国,中国历史进入近代阶段,故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故D项错误。

[精品]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过关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央电视台在插播山东各城市旅游广告时提到威海的刘公岛,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其实刘公岛还承载着一段历史。

它承载的历史是( )A.1894年,日军在此挑起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就是在此打响的.刘公岛见证了北洋海军由成立到全军覆没的一段惨痛历史D.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此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答案:2.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属材料型选择题。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答案:3.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A.①②③ B.①③.②③ D.①②解析:本题考查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诗歌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烈场面和签订条约及后果。

①②③均正确。

答案:A4.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

”此电文对应的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是( )A.割让香港岛B.割让九龙司.割让台湾全岛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从题干“1895年”“饬令陆续内渡”可知是割让台湾全岛。

答案:5.右图为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后,被迫退回距天津30多千米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的画面。

你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觉醒.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解析:将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镇压反抗、瓜分中国)与结果(廊坊受阻、退回天津防守)结合起即可选出项。

2018版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 人民版选修4

2018版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 人民版选修4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 )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②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④齐、楚等六国出现政治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包括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各地联系逐渐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等,齐、楚等六国并未出现政治危机。

故选A项。

【答案】 A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解析】题干“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即废除分封制。

“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即推行郡县制,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故选B项。

【答案】 B3.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度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解析】题干强调皇帝制度和地方郡县制的特点,这两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故选A项。

【答案】 A4.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秦半两钱秦铜权A.统一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

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

【答案】 A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A.传达政令,调遣军队B.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C.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D.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解析】秦始皇修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 B6.以下关于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作业4

【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作业4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B.使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C.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D.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活动2、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教义标准;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

”其评价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3、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缓和D.清政府沦为列强工具4、对下面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B.该事件是英、日在远东地区争夺的体现C.在俄、英、法的干涉下中国成功赎回了“鱼”D.该事件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5、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争取日本参加一战D.共同来支配瓜分中国7、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导学号:32700074】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解析】根据“东沟海战”“致远”等信息可知此事件为黄海海战,故选C项。

【答案】 C
2.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

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解析】由材料“1895年”“杭州”“商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

【答案】 B
3.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割台湾岛给日本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C项。

【答案】 C
4.19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
C.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解析】从民谣的时间和“不杀洋人誓不完”可判断这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民谣。

【答案】 B
5.法国政府曾经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解析】由“各国使馆……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可知,题干材料表达的内容最终写入了《辛丑条约》,故选C项。

【答案】 C
6.《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
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能力提升]
7.2017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16周年。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导学号:32700075】A.各国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设立“使馆区”,由外国人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答案】 C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③⑤D.①④⑤
【解析】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影响可知,②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③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恶劣影响,这两项均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不符,故选D项。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

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原因。

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提示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分析回答。

【答案】(1)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

(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方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

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