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在脾胃病中的配伍应用
陈宝贵应用风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前 因着 急后 出现 胃脘胀痛 ,胀及 两胁 ,嗳气吞 酸 ,纳 呆食少 ,情 绪急躁易怒 ,口苦 ,大便两 日未行 ,无干 燥 。舌暗淡苔黄腻 ,脉弦滑。诊断为胃脘痛 。证属肝气 犯 胃。治宜疏肝解郁 ,理气健脾。药用佛手 1 0 g ,香橼 1 0 g ,龙胆草1 0 g ,延胡索1 0 g ,砂仁l O g ,陈皮1 0 g ,半夏 1 0 g ,黄连 1 0 g ,焦三仙各 1 0 g ,荷叶1 0 g ,茯苓 1 5 g ,厚朴 1 0 g ,甘草1 0 g 。7 剂 ,水煎服。二诊 ,胃脘疼痛减轻 ,两 胁仍胀满 ,纳食少 ,大便 已行 ,暖气吞酸好转 。原方加 柴胡 1 0 g ,7 剂 水煎 服 ,服后 痊愈 。 按 :患者一诊未加风药 ,病情有所好转 ,但两胁胀 满不除。二诊加用风药柴胡 ,使其疏肝解郁 ,顺肝气调 达之 性 ,故7 剂 而愈 。 4 发散 郁火 饮食劳倦 ,情志失常 ,损伤脾 胃,气机升降 ,釜失 所 用 ,则 火 壅于 中而化 生郁 火 ,因火 生 于 内 ,东垣 又 称 之为 “ 阴火” ,治疗此火不可苦寒直折 ,更损 阳气 。应 补益脾胃,复其升降 ,因势利导 ,引郁火随脾 胃升降而 散之 ,取东垣所谓 “ 唯 当以辛甘温之剂 ,补其 中而升其 阳” , “ 泻阴火 ,以诸风药升发阳气”。治疗脾 胃病 中 虽病机各有不同,但常用柴胡、升麻 、葛根、防风、羌
陈宝贵教授是全 国第 3 批 、第4 批名老 中医学 术思 想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全国首届中医药传 承优秀指导老 师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发现陈老师在治疗脾 胃病中常 加用风药 ,临床疗效明显 ,总结如下。 风药是指柴胡 、升麻 、防风 、葛根 、羌 活 、白芷 等一类辛散升浮的药物。风药用于治疗脾 胃病有升发清 阳、化湿散郁 、疏肝调气等多种作用。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探讨
[1 a ae t ,S uaP ,M r J hm te ay vr u u pr 2]C sr to L o s L a iJ .C eoh rp e ss sp ot
cn e ra mn na vn e a t i ac r ea aa y i [】 a c rt ete ti da cdgsr cc ne :am t—n lss J.
C i n e r M d 2 1 , 6 5 :4 5 4 1 h n J Itg e ,0 0 1 () 3— 4 .
[0 许玲 , 亚琳 , 咏 英, . 2] 陈 刘 等 金龙 蛇 口服 液合 华蟾 素注 射 液 、黄 苠注 射
液 治 疗 Ⅵ 期 胃癌 的I 观 察 []成 都 中医 药 大 学 学 报 ,0 52 () 临床 J. 20, 8 1 :
象大论篇》所谓 :“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 ”主要表现为神疲乏 力、四肢 困倦 、不思饮食 、腹痛隐隐、肠鸣腹泻、形寒怯冷、 舌淡、 白厚, 为脾虚湿 困, 苔 此 清阳不升。 治疗“ 必用升阳风药 ” ,
证时, 以黄芪益气, 常 并配 伍彳 升清作用之风药 。 丁
1 2 发散 火郁 . 久则耗伤人体正气, 即东垣所谓 “ 火与元气不两立 ”,“ 一胜 则
湿故也。 ” 14 疏 肝 解 郁 .
脾 阳健运, 以化湿邪 。如东垣之升阳除湿汤即 以羌活 、防风健 脾化湿, 升麻、 胡升举脾 阳, 柴 而治疗脾虚湿 盛之证 。 风性 善行, 走 窜力强, 能行气发散, 宣散湿 浊, 防止湿邪凝聚, 以解湿 邪 困
脾之 患。 2 应 用体 会
肝木 疏泄太过 , 横逆犯 土, 可致木旺乘土, 使脾 阳不升, 清气下
中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中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中药配伍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中药配伍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药效单一的中药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使药物之间相互协同,增强药效。
例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桂枝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当麻黄与桂枝配伍使用时,二者协同发挥作用,增强了发汗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之证。
又如,黄柏苦寒,能清热燥湿;苍术苦温,燥湿健脾。
黄柏与苍术配伍,一寒一温,相互制约,增强了燥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足膝肿痛等症。
二、减轻毒副作用有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但在合理配伍后,可以减轻或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比如,附子为大热有毒之品,但其回阳救逆的作用显著。
在应用时,常与甘草、干姜等配伍。
甘草能缓和附子的毒性,干姜能增强附子的温中散寒作用,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了附子的毒性。
再如,大黄有泻下攻积的作用,但久用易伤正气。
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后,可攻补兼施,既发挥了大黄的泻下作用,又避免了其损伤正气。
三、适应复杂病情临床上,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复杂,单一的药物难以应对。
中药配伍可以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表里上下、脏腑经络等不同情况,进行灵活组合,从而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比如,既有肝郁气滞,又有脾胃虚弱的患者,可用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配伍,使肝气疏泄正常,脾胃功能恢复。
又如,既有外感风寒,又有内有痰湿的咳嗽患者,可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与半夏、陈皮、茯苓等祛痰化湿药配伍,表里同治,标本兼顾。
四、扩大治疗范围通过不同药物的配伍,可以使方剂的治疗范围得以扩大。
例如,金银花、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热毒疮疡等症。
当与荆芥、薄荷等疏散风热药配伍时,可用于风热感冒;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配伍时,可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用于热毒炽盛之痈肿疮毒;与鱼腥草、芦根等清肺热药配伍时,可用于肺热咳嗽。
风药之功用浅谈
眩晕 自止 , 聋耳 自聪 ; 治 耳 鸣耳 聋 之 地黄 汤 ( 普济 本 事 如 《
方》 生地 、 桑白皮 、 石 、 壳 、 磁 枳 羌活 、 防风 、 黄芩 、 木通 、 甘草 ) 中伍羌活 、 风 ; 防 治视 物 昏花 不 明 的石 斛夜 光 丸 ( 瑞 竹 堂 《
方》 中伍 防风。皆借风药托 举之 力 , ) 使精 血直 至脑上 , 诚 此
蒋军林 李倩 指导 : , , 周慎 (. 1 湖南 省 中医药 研 究院 2 0 0 4级 硕士研 究 生 , 湖南 长 沙 4 0 0 ;. 南 中医药 大学 20 10 6 2 湖 0 4级 硕 士研 究生 , 湖南 长沙 4 0 0 3 湖南 省 中医药研 究 院附属 医 院 , 南 10 7;. 湖 长沙 400 ) 10 6
2 风 药 主 行
元气根于肾而始发于少 阳胆 府 , 发胆府 之气 即升 发元气 升
诸 如此类 , 虽无清阳下陷之症 , 有清气 被遏 之因 , 但 只需稍稍
轻用风药 , 以顺 其性 而 助 其 升 。
12 升 阳举 陷 .
脾主 升清 , 脾气虚 弱 , 升举 无力 , 当升者反
降。风药具 升浮之性 , 有升 阳举陷之功 。 阳气 下陷者 , 故 多有 用之。如治脾 胃气虚 下陷证 的补 中益气 汤 ( 脾 胃论 》 , 《 ) 方 中大补脾气以强中 , 再伍 升麻 、 柴胡 以举 下陷之 中气 ; 如治脱 肛之黄芪防风汤( 医林改错 》 《 黄芪 、 防风) 中轻用 防风; 治脱 肛之清肠散 ( 蒿崖尊生》 《 生地 、 白芍 、 当归 、 荆芥 、 防风 、 升麻、
1 风 药 主 升
因其质轻性升浮 , 故具 主升之 功
酸眩冒, 目无所 见, 怠 安卧 ” 治 宜滋肝 补肾 , 懈 益精生 m以 填髓 。然肝肾在下 , 脑为巅顶 , 所生之精血 , 必须借托举之力
风药在不同病证中的配伍运用
那根 2 g 地塞米 松 1 g 5m , 0m 静推 , 5m n后患者 呕吐 胃内容物 例 、 约 i 白细胞减少 3例 、 肝功损 害 1 、 例 小儿 惊厥 1 、 例 肺水肿 1例、 例 静脉炎 1例 、 紫癜 1例 、 配伍禁忌 1 。 例 次 , 渐清 醒 , 征恢 复 正常 , 逐 体 双肺 喘鸣音 , 用 其他 药未 见 头痛 1 、 换
一
反应
风 药在 不 同病 证 中 的配伍 运 用
杨 力强 ( 广西 中 医学 院 , 西 南 宁 广
关键词 : 风药; 配伍
500 ) 3 0 1
中图分 类号 : 2 9 1 R 8 .
文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号 :0 8 8 5 2 0 )4 12 -1 10 - 0 ( 0 8 0 —0 6 O 0
所谓 “ 药” 指柴 胡 、 风 是 升麻 、 防风 、 葛根 、 桂枝 、 活 、 羌 白芷 、 病理 特别多见脾不 升清 , 水谷不化 , 气血生 化无 源 , 表现为神疲乏 薄荷等一类气味辛薄 , 药性 升浮 , 具有 升 、 行 、 、 等多种 特 力 、 散、 透 动 头晕 目眩、 腹胀 、 泄泻等症 。在治疗 用药时 , 注意 到脾 阴用 阳 , 性 , 能从不 同的角度发挥发散祛邪 、 开郁 畅气 、 温通 阳、 辛 燥湿 化 以升 为健 的特 点 , 在方 中配伍 风药 以顺 应其 阳气升发 之性 , 常可 痰、 通络 开窍 、 活血化淤 、 阳助补等 多种作用 , 升 多用于治疗外感 收到满 意效果 。正如柯 琴《 名医方论 》 所说 : 补 中之剂 , “ 得发 表 风邪的一类药 物。李 东垣 认 为 : 凡 治风 之 药, “ 皆辛 温 , 上通 天 之 品而中 自安 ; 益气 之剂 , 赖清 气之 品 而气益倍 ” 。如名 方补 中 气 。 又说 :味之 薄者 , ” “ 诸风药是也 , 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 。 风药 益气汤治 中气不 足 , ” 气虚 发热 , 中重 用黄 芪 、 参 甘温 补 中益 方 人 除常用于表证 、 风证外 , 常配伍于许多方剂 中治疗多种病证 , 气 , 也 其 配少量柴胡 、 升麻 引升 其 阳而 散郁 火 , 东垣 称此 为 “ 阴火 ” 。 配伍运 用非 常灵 活而广泛 , 现浅述如下 : 治疗此火 , 不可苦寒 直折 , 损 阳气 。应 补益脾 胃, 其升 降 , 更 复 因 1 风药治肝气郁滞 势利导 , 引郁火 随脾 胃升 降而 散之 , 即东 垣所 谓 “ 当 以辛 甘温 惟 肝属木 , 阴而用阳 , 体 肝之 病变常表 现在主疏泄 和藏血 的功 之剂 , 补其 中而升其 阳” “ 阴火 , ,泻 以诸 风药 升发 阳气 ” 再 如清 ; 能失调 两方面 , 调肝气是其 基本用药法则 。疏 泄肝木之药 , 疏 多 胃散主治 胃火牙痛 , 中用 黄连苦寒直 折 胃腑 之实火 , 方 配伍 升麻 为行气走 窜之品 , 青皮 、I 如 川 楝子 、 香附等 , 用或过用有损气 致 取其 轻清升散透发 , 久 可宣达郁遏之伏火 , “ 有 火郁发 之 ” 之意。黄 虚之虞 。而 风药享轻灵之 性 , 显木气升发之象 , 彰 能畅达肝气 以 连得 升麻 , 降中寓升 , 则泻火而无 凉遏之弊 ; 升麻得 黄连 , 散火 则 顺应肝木之 曲直 , 因其在 方剂 中配伍 用味少且 剂量亦轻 , 不致有 而无 升焰 之虞 。 损气之偏 , 此为行气疏 肝之品所 不及 者。肝主藏血 , 血虚则孽生 经 日 :土得木而达”, “ 生理上脾 胃纳化饮 食 , 升降相 因 , 有赖 内风 , 又易招致外风 内舍 , 而使病情缠绵或加 重。行 气药过用易 于肝之疏泄 。病理上肝病可 以及脾 ( , 胃) 肝失疏 泄 , 可致脾失运 耗 损肝 血 , 滋血药又常 恋邪滞气 , 权衡之法 , 是在滋养肝 血药中 , 化 , 胃失和降。脾 ( 病可 以及肝 , 胃之实 , 胃) 脾 可致 土壅木 郁 ; 脾 少用 1 2味风 药 , — 引药入肝 , 直达病所 , 既可顺 应肝木之性 , 又能 胃之虚 , 可见土虚木乘。因此 , 肝理脾 是调理脾 胃病 的一个重 疏 振奋气机 , 可促使疾病向愈。风药性清 属阳 , 能疏肝解郁 , 宣畅气 要环节 。脾 胃病配伍风药 , 既可照顾 脾之 升清 , 又可借 风药之升 机 , 行则血活 , 气 如逍遥散 、 胡疏肝散之 用柴胡 、 柴 薄荷 、 川芎 、 生 散 , 应肝性之条达 , 以疏 肝郁 , 内经》 肝欲散 , 即《 “ 急食辛 以散 之” 姜 ; 如痛 泻要 方治脾虚 肝郁 之痛 泻 , 再 在补气缝脾 , 柔肝理气的配 之意 。如逍遥散治肝郁 乘脾 , 中柴胡 、 方 薄荷 , 既轻扬 疏肝 , 又醒 伍 中, 加入 一味防风 , 含有 深刻妙义 。防风辛 甘性 温 , 肝脾 经 , 脾 开 胃。 入 被东垣奉为理脾要药 , 为“ 补脾 胃, 认 若 非此 引用 不能行 ” 医 3 风 药 治 水 湿 为 病 。《 方集解》 云 :防风辛能散肝 , 也 “ 香能舒脾 , 风能胜湿 , 为理脾 引经 水湿 为病 , 湿胜则 阳微 , 且湿为有形之邪 , 最易郁遏气机 。风 要药” 。在方 中防风 随不 同配伍 作用 亦异 , 白芍能 疏解 肝郁 、 药多具宣 通之性 , 配 能升发阳气 , 振奋气化 、 疏畅气机 , 故风能胜湿 。 柔调肝体 ; 白术能舒脾升清 ; 得 伍陈皮 能理脾胜湿 。从全方来看 , 因此在 治水湿病的方剂 中常配伍 风药 。如疏 凿饮子 治疗水肿 喘 防风有调肝舒脾胜 湿之功 , 证之临床 , 于脾虚肝郁之腹痛泄泻 , 逆 , 对 二便不利之证 , 以商陆 、 苓皮 、 方 茯 泽泻 、 木通 、 目、 小豆 、 椒 赤 本方确有特效 。或 曰 : 胡疏肝解郁之力 胜于 防风 , 柴 何弃此而用 槟榔 、 大腹皮等利水行 气为主 , 复佐以羌活 、 秦艽 、 生姜辛散走表 , 彼?盖因柴胡入肝 而不走脾 , 其虽能升发 少阳之气 , 而无舒脾胜 疏风散水 , 与诸利 水药相伍 , 可使水肿速消。全方利疏结合 , 呈疏
李东垣风药运用浅析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足太阳膀胱经兼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取其祛风胜湿,助阳通经。羌活味薄气清,功专上升,有助阳发表之功。凡脾胃虚弱,清阳下陷,又风湿之邪侵入足太阳经,游行于头身而发病,均在所必用。独活用得较少,且多与羌活为伍,虽然也可以祛风湿之邪,但气浊下行,入足少阴肾经,故以治下焦伏风留湿为主。如升阳益胃汤配用独活以治湿邪留滞;羌活胜湿汤配用独活以祛足太阴脾经之伏风留湿;除风湿羌活汤配用独活以治留于下焦之湿滞;升阳散火汤配用独活以治火郁于内等均是。独活与羌活、升麻、柴胡为伍,相须为用,助阳上升与祛风胜湿之力更强。_7pSw
风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疼痛 ,遇寒尤甚 ,乏力 、闭气,动则气不接续 。舌淡苔 薄 白,脉结代 ,心脏听诊有不规律 的心律不齐 。病程半 载之久。辩证 :,  ̄气虚,血行不利 。方药:黄 芪、淮 DI E I 小麦各大 3 g 0 ,红参、细辛、元 胡、附子、炙甘草各 1g 0, 桂枝、川羌 、当归、川芎 、赤芍各 1g 5 ,大枣 5枚。1 日 1 剂。连服 2 0剂痊愈,追访至今健康 。 . 按 :风药细辛、桂枝 、川羌辛温性阳 ,辛则行 窜, 温则扩通 ,阳则易动奋进 ,善 于畅达 ,振奋人体 阳气,
常见夜啼惊泄。正如 《 幼科要略 》所说“ ……惊恐 内迫 , 五志动极 皆阳。 方 中防风疏散肝木之 气, ” 蝉蜕、 霜桑叶、 僵蚕 辛凉宣散 , 条达肝经余 热。配合清心安神镇惊之味 , 使 木顺火清土 自安 ,脏腑机能调和 ,夜啼惊泄乃愈。 5 风药宣散 。调 畅气机 ,治疗呃逆郁症案 宋某 ,女,9 ,18 年 5月 1 岁 98 6日诊 。患者两个月 前因天变受寒 ,中午呃声连连不断 ,睡熟呃止 ,醒后呃 声复作 ,无寒热 咳嗽等表症。中医诊为 “ 呃逆 ” 。服和 胃 降逆平呃之剂无效。查 患者呃声频频 ,声沉而重 ,舌质 正常 ,苔薄 白、脉浮 。证属风寒侵 内,肺气郁 闭而失宣 降,上逆成呃,运用麻黄汤加味 ,麻黄 lg O ,桔梗 、杏 仁、蝉蜕 、僵蚕各 9 ,甘草 6 ,柿蒂 7 ,生姜 3 。 g g 个 片 水煎 1日 1 ,连服 4剂病愈 。 剂 赵某 ,女 ,3 岁 ,18 8 97年 1 2月 1 0日诊 。患者 1 年 前因家事恼怒悲伤 ,继则出现精神 闷闷不乐,嗳气 ,胸 脘沉 闷,食后胀满而痛 。中医诊为 “ 郁证 ” 。常服逍遥 、 四七 、越菊之类方药,收效甚微 。查患者面色青黄 ,神 志抑郁 、心烦失眠, 口苦 口干 ,嗳气频作,纳差乏力 , 上腹部及面部浮肿,舌质红 、苔薄 白,脉细数 。证 由情 志怫郁,气机郁 闭化火扰君 ,横逆仓廪 ,运化失司所致。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 味:麻黄、杏仁、蝉蜕 、白术 、腹毛 各 1g 0 ,石膏、茯苓皮、白茅根各 3 g 0 ,连翘 2 g 0 ,甘草 5 ,生姜 5 ,水煎服 9 ,小便增多,诸症基本消除。 g 片 剂 郁火水一辙 ,气 阴不足之症显露,改服归脾汤加 麦冬 以
李东垣《脾胃论》读后感
李东垣《脾胃论》读后感在浩瀚的中医海洋中,李东垣的《脾胃论》无疑是一颗闪烁的明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我有幸拜读这部经典之作,从中汲取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我深受李东垣对脾胃理论的独到见解所折服。
他强调脾胃为人体元气之本,是升降运动之枢纽。
这与其他中医理论有显著区别。
在《内经》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而在李东垣的学说中,脾胃的地位更为重要,它关乎整个身体的健康,是人体元气生成的关键。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临床实践所证实,是中医理论的一大进步。
我对《脾胃论》中的临床治疗思路产生了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李东垣详细地阐述了脾胃病的具体论治方法。
他不仅疾病的局部表现,更重视人体内部整体机能的调节。
他强调“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即通过补中益气、升阳降火等方法,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
这种整体观念和治疗方法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对《脾胃论》中的方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书中,李东垣列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
这些方剂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组方精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平衡观和整体观。
我深受启发,对中医药产生了更为深厚的感情。
总结起来,读《脾胃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调节脾胃来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重要意义。
李东垣的方剂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这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中医经典。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饮食和健康。
读完《脾胃论》后,我更加明确了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脾胃是人体健康的枢纽,保养好脾胃,就能使身体的各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同时,《脾胃论》也教会了我如何在生活中应用中医理论。
通过食疗和药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身体得到更好的调养。
例如,春季是养肝的季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枸杞、山楂等养肝的食物;冬季是收藏的季节,可以多吃一些补益的食物,如红枣、核桃等。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2005年8月21日清阳客栈纪鹏张新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271600)原载于《中医杂志》2004年第6期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
根据风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结合脾胃病的病理表现,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临床上治疗脾胃病时,适当加入部分祛风类药物,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1 风药益气健脾,升阳举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在脾气升清的作用下,将精微物质布散全身,故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则阴土始运,中气不升,必致下陷。
风类药辛温通达,其性升浮,能助脾气升腾。
风药属木,又能疏达肝气,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载方63首,而用风燥升阳药者31方,其中以升麻、柴胡、羌活、防风最为常用。
由于风类药的作用特点,常用于配合补气药物以治疗中气虚弱,阳气下陷的病证,两者配伍,能够鼓舞阳气,升清举陷,使阳升有助益气,气行利于脾健。
2 风药散湿化浊,消胀除满:脾居中州,属土,以阳为本,以升为顺,喜燥而恶湿。
叶天士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
”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则易致水湿内停。
而水为阴邪,一旦停聚,又会困遏脾阳,阻滞气机,加重脾阳虚衰。
姚止庵云:“脾本湿土,而性则喜燥,盖湿极则气滞而不能运化矣。
”治疗遵《内经》之旨:“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应在苦味燥湿,淡渗利湿的基础上,佐以辛味风药。
而“风胜则干” ,风其性偏燥,风能胜湿,既有燥湿之功,又能振奋脾阳,使脾阳健运,以化湿邪。
同时风性善行,走窜力强,能行气发散,宣散湿浊,防止湿邪凝聚,以解除湿邪困脾。
李东垣之升阳除湿汤即以羌活、防风健脾化湿,升麻、柴胡升举脾阳,而治疗脾虚湿盛。
又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印会河教授治疗脾虚湿盛善加“薄荷”,认为“薄荷”辛散芳香,有健胃化滞散浊之功,对舌苔厚腻者有较好效果。
王睿琦运用风药经验
王睿琦运用风药经验The experience of Pro. WANG Rui-qi for application of Feng medicine武俊兰1﹡赵丽慧2(1.包头市青山区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2.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13-0068-02【摘要】介绍王睿琦老师临床运用风药治疗疾病的经验。
风药是具有祛风解表、发散风邪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味辛气薄,其性走散,除能解表,尚有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轻扬上浮、发散祛邪之功效。
老师擅于运用风药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广泛运用于治疗外感病、内伤杂病、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运用巧妙,配伍精准,是其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风药;王睿琦;名医经验【Abstract】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WANG Rui-qi for of Feng medicine were introduced. Feng medicine was spicy and thin, and had effects on Qufeng Jiebiao, Fasan Fengxie, dredging the meridian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etc. Pro. WANG Rui-qi was expert in treating various diseases with Feng medicine, especially well at treating exogenous disease,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others diseases. As a major character of Pro. WANG Rui-qi, the administering of Feng medicine were ingenious, and the compatibility was accurate.【Keywords】Feng medicine; Professor WANG Rui-qi; Experience of the famous doctor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13.037王睿琦为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名老蒙医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包头市中医内科学领先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理论造诣深厚,成果颇丰,在临床各科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黄甡运用风药治疗儿科疾病撷萃
南昌……33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不耐大寒大热之品,与小儿同气相感,正合其特禀体质。
黄甡结合小儿“肝脾、肝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概括其具体作用为宣肺护卫、透其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性关节炎[1],更有学者指出解表药物除有解表之用,亦可用其辛甘温散之性以行气破瘀[2],将运用风药的范围扩大。
临床所用主要有防风、升麻、柴胡、葛根、威灵仙、细辛、羌活、独活、白芷、徐长卿、牛蒡子、麻黄、荆芥、秦艽、天麻、木贼、浮萍、桔梗、藁本、川芎、苍耳子、辛夷、葱白、桑叶、菊花、全蝎、白附子等。
黄甡教授不仅将其运用于外感疾病,亦用于儿科内伤疑难杂症,兹将黄甡教授运用风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特点浅谈于下。
1…小儿体质特点与风药的功用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体质轻清,不耐大寒大热之药,风药禀少阳之气,与小儿同气相感,既可助小儿生长发育,又可驱散外邪,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之小儿属少阳之体,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胆在脏应肝,在天应风,小儿纯阳之体,勃勃生机,肝气调畅,风气和顺,五脏和谐,生生不息。
若小儿感邪,依据小儿少阳之体,风药轻清灵动,正合小儿特禀体质。
因此用风药之灵动拨小儿之清灵脏气,随拨随应,效如桴鼓。
黄甡教授认为风药不仅祛外风,亦能息内风,同时可以活血化瘀。
祛外风之药诸如羌活、独活、白芷、荆芥之类,祛内风之药如天麻、钩藤之属,行气活血之风药如川芎、香附等。
单用风药可祛散风邪,风药配伍则可以增强疗效,有学者提出适当配伍风药可有畅通心气、舒达肝气、升举脾气、开宣肺气、鼓舞肾气的功能,由此可见风药在临床中的运用非常广泛[3]。
2…风药的临床应用2.1…肺系疾病…肺主卫外,主宣发肃降,其病多伴有外邪侵犯及气机不利之证,而风药具有升发走散之性因此风药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
刘绍能教授运用风药治疗便秘经验-张易从
214第23卷 第5期 2021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5 May,2021刘绍能教授运用风药治疗便秘经验张易从1,刘绍能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摘要:风药是一类质轻味薄,且具有升散、通行特性的药物,功能祛除外风、平熄内风,主要用于调理气机。
此类药物辛香走窜,能疏达肝气,并助脾气升腾,在脾胃病治疗中配伍风药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刘绍能教授善用风药治疗便秘,认为治疗便秘时首先应以辨证分型为基础,顺应便秘不同证型特点及具体药物特性,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使用风药。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应用风药时用量宜轻,药味宜精,且注重配伍他药以取风药之长兼制约风药之弊,临床疗效较佳。
通过跟随刘教授出诊,查阅相关文献及古籍,收集相关病例,总结、整理了刘绍能教授在治疗便秘中运用风药的方法和经验,并附病案1例,以期为便秘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便秘;风药;专家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5- 0214- 04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LIU Shaoneng in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by Using Wind HerbsZHANG Yicong 1,LIU Shaoneng 2(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53,China)Abstract:Wind herbs are a kind of medicines which is lightweight and thin-flavored,and has thecharacteristics of lifting and dispersing. This kind of medicine can dispel the outside wind or calm the inside wind,and it is mainly used to regulate the activity of Qi. These herbs are pungent warm which can soothe the liver,regulate vital energy and tonify spleen Qi. Compatibility of these herbs for treating som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can usually get a very good effect. Professor LIU Shaoneng treated constipation well by using wind herbs. He advocat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dialectical therapy,and adapted to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properties. The principal of using wind herbs should also be based on dialectical therapy. Based on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professor LIU argued the dosage of wind herbs should be light and the taste should be refin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he also laid emphasis on compatibility with other herbs to take the advantages of wind herbs and restrict the disadvantages. By following professor LIU's clinics,read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cient writings,and collecting clinical cases,w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LIU Shaoneng in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by using wind herbs,and accompanied with a typical case,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Keywords:constipation;wind herbs;expert experience 作者简介:张易从(1995-),女,甘肃金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
《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治法研究
《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治法研究杨天仁;刘云平;耿爱春【摘要】通过分析和研究近20年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资料,总结出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治法:1)治湿二法,包括益气升阳燥湿、益气升阳除湿;2)治火三法,包括益气升阳散火、益气升阳泻火、益气升阳,甘温除热;3)治胃三法,包括益气升阳益胃、益气升阳强胃、益气升阳温胃;4)治中三法,包括益气升阳补中、益气升阳和中、益气升阳调中;5)其他治法,包括益气升阳、温经散寒;益气升阳、泻风热.【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2(029)006【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治法【作者】杨天仁;刘云平;耿爱春【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脾胃论》从内伤立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病机关键在“脾胃气虚、阳气不升”,故确立了“益气升阳”的治疗大法。
所谓“方从法出”,《脾胃论》一书,立方61首,具有益气升阳作用的方剂20余首,皆随证立法,按法拟方,配伍严谨。
此篇文章通过对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治法,综述如下。
1 治湿二法1.1 益气升阳燥湿卫向龙[1]认为,清暑益气汤中作者简介:杨天仁(1954-),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方剂学文献与中医药传承规律研究;中医教育史与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思想研究;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2-03-21修回日期:2012-04-17黄芪、人参、甘草甘温益气,配伍升麻,即治少阳清升之气不足,又治脾胃的谷气下流;苍术、白术、泽泻健脾燥湿,橘皮健胃调中,更加黄柏,味苦燥湿,达益气升阳燥湿之效,使清升浊降而诸症可解。
王明杰教授运用风药配伍增效的经验
王明杰教授运用风药配伍增效的经验
白雪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5(23)7
【摘要】王明杰教授认为风药味薄气轻,辛散宣通,可内可外,能上能下,具有开郁畅气通阳、振奋人体气化之功,与多种药物配伍俱有良好的增效作用。
本文介绍王明杰教授运用风药增效活血化瘀、利水除湿、清热泻火、健脾益气及补肾益精的独特经验。
【总页数】2页(P8-9)
【关键词】风药;中药配伍;名医经验;王明杰
【作者】白雪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王明杰教授运用中医玄府理论治疗心绞痛的经验 [J], 黄新春;王明杰;;
2.王明杰教授运用中医玄府理论治疗心绞痛的经验 [J], 黄新春;王明杰
3.王明杰教授从玄府论八味大发散运用经验 [J], 叶俏波;袁晓清;叶臻;秦凯华
4.王明杰教授风药开玄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J], 王倩
5.风药配伍增效的方药运用浅析 [J], 蒙群利;崔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风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配伍应用》
《浅析风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配伍应用》风药是指具有疏散外风或者平熄内风作用的一类药物。
疏散外风者常用荆芥、防风、升麻、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葛根、白芷、川芎、蔓荆子、秦艽、薄荷、蝉蜕、桑叶和菊花等。
平熄内风者如僵蚕、天麻、钩藤、地龙等。
由于风药作用独特、疗效显著在临床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风药作用机制1疏肝理气,发散郁火一年之春,肝所主时。
如此以“风升生”归类药物,其药理之内涵就不仅限于解表发散,而是与肝的升散疏达相联系。
这样的分类法,可以说是对中药理论的新贡献。
风药疏肝与用理气药物(如木香、陈皮等)疏肝不尽相同,比较而论,纯理气药物只疏不升,而用风药疏肝,则更强调以风药的升发作用启发肝胆的春升作用,而这正是肝胆功能的根本所在。
风药多味辛,能行能散,宣畅气机,发散郁火,《医贯》中对风药宣通气机的描述很形象“微风一吹,郁气即畅达”。
如临床上因情志不畅,肝气郁滞化火,脾土伏火。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火郁发之”即配伍风药。
风药性辛散轻灵、开宣腠理、因势利导,使郁火得以发泄透散。
故在临床治疗中针对气机不畅,火邪为患,加用风药,以宣发怫郁,透散伏火,每可取效。
如《石室秘录》用荆芥、防风即为发散内蕴之火而设,临床常用荆芥、白芷、防风、羌活、独活、细辛等,然防风质润,被誉为“风中之润剂”常可用于夹杂阴虚之症的人,而荆芥质燥,不宜用于阴虚体质。
2祛风活血,通络止痛风药可辛散外彻肌表,因此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许多风药本身可引经透络,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利于脉络通畅。
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如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疼痛挛缩等。
“郁则痹,宣乃通”如天麻丸中羌活、独活即为疏风通络止痛而设,风药性轻扬,可上达巅顶,宣通气机,祛风和络,通经止痛。
《医方集解》载: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风药多作为头面部引经药。
风药中的虫类药性擅走窜,可除风痰瘀血,通络止痛。
风阳扰动于清空常致头目胀痛、面痛、眩晕、耳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四 ຫໍສະໝຸດ l I 畸j 医
2o 0 2年第 2 0卷第 6期
Vo . 2 1 0, No. 6,2 0 02
J un l f ih a fTrdt n l ieeMe iie o r a c u n o a i a n s dcn oS k, Ch
解 。 此 外 笔 者 在 肺 心 病 急 性 发 作 期 的 治 疗 中也 常 运 用此 二 者 配伍 ,收 到 了较好 的疗 效 。 笔者 在临 床使 用 中 认 为 ,此 二 药 对 于 有 气 滞 血 瘀 并 有 热 象 者 ,或 热 瘀 血 滞 患 者 ,效 果 较 好 。 现 代 研 究 ,川 芎 的 有 效 成 分 川 芎 嗪 可 改 善 微 循 环 ,改 善 血 流 变 , 还 能 增 加
此 助 春 夏 之 升 浮 者 也 。 因 此 ,其 在 治 疗 脾 胃 病 时 , ” 常 常 配 伍 风 药 ,借 其 辛 散 升 浮 之 性 达 到 某 种 治 疗 目
的 。后 世 对 此 又多 有 发 扬 。 现 就 此 略述 肤 浅 体 会 , 以就正 于 同 道 。
中 也 有 所 见 ,但 多 用 于 外 科 疮 疡 痈 肿 。 如 :刘 完 素
关键 词 :风 药 脾 胃病 中 医治 疗
所谓
“ 药 ”是 指 柴 胡 、 升麻 、 防 风 、葛 根 、 风
1 借 /. 辛 散 升 浮 之 性 , 升 发 脾 阳 Z药
桂 枝 、 羌 活 、 白芷 、 薄 荷 、 荷 叶 等 一 类 气 味 辛 薄 , 药 性 升 浮 , 具 有 发 散 祛 风 作 用 ,多 用 于 治 疗 外 感 风
邪 的一 类 药 物 。李 东 垣认 为 : “ 治 风 之药 ,皆 辛 凡 温 ,上 通 天 气 。 又 说 : “ 之 薄 者 ,诸 风 药 是 也 , ” 味
脾 为 五 脏 之 一 , 属 太 阴 湿 土 ,体 阴 而 用 阳 , 主
要 生理 功 能是 运 化 水 谷 精 微 、主 统 血 和 肌 肉 四肢 。
风 药 在 脾 胃病 中 的配伍 应 用
张晓 峰
河北 承德医学院 中 医系 ( 河北 承德 0 7 0 ) 6 0 0
提 要 :风 药 治脾 ,始 于 东垣 ,后 世 医 家 多 有 发 挥 。 本 文 从 升 发 脾 阳 ,散 化 湿 邪 ,疏肝 解 郁 ,
发散 郁火 ,调理气机五个方面阐述 了风药在 治疗脾 胃 中的配伍应 用,以供临床参考。 病
翘 、 栀 子 、 ̄ 1 " - -、甘 草 等 组 成 , 可 祛 瘀 消 肿 、 清 热
用 。 而 连 翘 除 了 有 广 泛 的 抗 菌 作 用 外 ,还 能 扩 张 血 管 改 善 微 循 环 ,其 所 含 的 路 芦 丁 还 能 增 强 毛 细 血 管 的致 密度 。故而 二 者 合 用 ,对 于血瘀 症 ( 其是 热 尤 滞 血 瘀 证 ) 的 治 疗 有 较 好 的 应 用 前 景 。 关 于 对 药 的 研 究 ,笔 者 认 为 ,除 了研 究 疗 效 确 切 的 、可 以单 独
应 用 的 对 药 以 外 ,还 应 对 于 一 些 也 许 在 整 个 药 方 中
解 毒 。 《 科 正 宗 》 的 橘 叶 散 、《 宗 金 鉴 》 的 柴 胡 外 医 疏肝 汤 中也 都 可 见 到二 者 的配 伍 。也 许 方 中药物 较 多 ,说 服 力 不 强 ,但 笔 者 曾 用 防 风 通 圣 散 治 疗 一 口 腔 溃 疡 患 者 ,女 ,2 岁 ,舌 面 及 颊 粘 膜 上 有 多 个 3 白 色 小 溃 疡 2天 , 疼 痛 难 忍 , 苔 薄 黄 腻 , 小 便 短 赤 ,大 便 秘 塞 , 并 有 发 热 ( 8. ℃ ) 脉 洪 数 。 服 3 5 ,
人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P 2 的 分 泌 ,s此 外 还 有 镇 静 作 GI I]
《 明论 方 》 中 的 防 风 通 圣 散 ( 风 、 荆 芥 、 连 翘 、 宣 防 麻 黄 、 薄 荷 、 川 芎 、 当 归 、 白 芍 、 白术 、 山 栀 、 大 黄 、 芒 硝 、 石 膏 、 黄 芩 、 桔 梗 ) 就 有 该 二 者 的 配 伍 。用 于 主 治 疮 疡 肿 毒 、肠 风 痔 瘘 等 病 症 ,可 以 疏 风 解 表 ,清 热 通 便 。 方 中 川 芎 与 连 翘 配 伍 既 可 解 表 ,又 可 通 瘀 。 二 者 均 为 气 血 俱 通 之 品 ,气 血 畅 通 ,则 疮 疡 痈 肿 无 由 以 生 。 此 外 ,如 主 治 肉 瘿 、 石 瘿 的 海 藻 玉 壶 汤 , 《 治 准 绳 》 中 的 清 心 汤 , 由 当 证 归 、丹 皮 、 川 芎 、 赤 芍 、 生 地 、 黄 芩 、黄 连 、连
其 气机 活动 的 特点 是 “ 清 ” 即将 水 谷 精微 等 营 升 ,
养 物 质 吸 收 并 上 输 于 心 、 肺 、 头 目 ,通 过 心 肺 的 作
用 化 生气 血 ,以营 养全 身 。故 说 “ 气 之升 ” “ 脾 、 脾 以 升 为 健 ” 因 此 ,脾 病 的 病 理 特 别 多 见 脾 不 升 清 , 。 水 谷 失 化 ,气 血 生 化 无 源 ,表 现 为 神 疲 乏 力 、 头 晕 目眩 、 腹 胀 、 泄 泻 等 症 。 在 治 疗 用 药 时 ,注 意 到 脾 阴 用 阳 , 以 升 为 健 的 特 点 ,在 方 中 配 伍 风 药 以 顺 应
本 方 2剂 后 ,热 退 痛 减 ,5剂 即 愈 。 第 二 次 由 于 下
起 类 似 催 化 剂 作 用 的 药 对 展 开 研 究 ,虽 然 目前 也 许 较 难 做 到 ,但 这 仍 应 是 一 个 方 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