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析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
句 陈腐 的气 话 , 对 哲学的否定就实现 了” 。 _ 2 _ ( 也就 是说 , 他 们 认 为放 弃 当 时 的德 国哲 学 , 或 者
说不 要那 种 哲 学 , 直 接 面对 现 实 , 就 是 对那 种 哲
哲学 才能 和真实 的历 史存 在 的 现实世 界 相结 合 ,
进而 , 哲学 才能 真正 成为 现实 。
有认 识到 当时德 国 的 “ 现 实世 界 ” 就 是德 国哲 学
的体 现 。他们使 用 现有 的哲 学 理论 对 “ 现实” 进 行批 判不 会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现 实世 界 。只 有 消灭
当时的哲 学 , 使哲学获得新生 , 才 能 从 根 本 上批
判与那 种 哲学对 应 的“ 现 实世界 ” 。这 样 , 新 生 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成为现实的哲学理念告诉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质上就是要积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相互交融在相互交融中达到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反思使之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Ol7.2
N O.2 , 201 7
学
术
探 索
2 01 7年 2月
一
、
真 假两种“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辨析
学 的否定 , 就 能实 现哲 学 和现 实相 结合 。而理 论
政 治派则 以为 , “目前 的 斗 争 只是 哲 学 同德 国世
把 握 马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思 想 的 本 质 是 我 们 进
界 的批判 性斗 争 ” , 因此 , 他们 致力 于通 过 哲学 理
论对 “ 现实 世界 ” 进行 批判 。马 克思 指 出 , 这两 派 犯 了 同样 的 错 误 , 只 不 过 错 误 的 因素 是 相 反 的 。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许多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并引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的那段著名论断去加以阐发,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毛泽东选集》,第2 版,第2 卷,第534页),这当然是对的,但还应进一步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本质上和根本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在具体内容上和表述形式上似应有所不同。
有的论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界定为“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这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要求和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形态或理论成果。
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归结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这个论点也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要拓展视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但需要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而且更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选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杨瑞森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xx“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疑本身就包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中,具有它的一切基本特性。
但二者又不能等同,因为前者仅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哲学基础,作为概念来讲,无论从外延和内涵上又都有自己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作者陶德麟,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果, 但研究者的视角和切入点不同 , 观点 和结论也就有所不同。这些歧异的深层原因是对一系列前提性问题的理解的歧异 , 以及由此造成 的方法论上的歧异。讨论这些歧异 , 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问题
学术月刊
2003 . 11 .
本人著作中表述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因此 , 所谓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 , 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迷途知返, 亡羊补牢, 重新解读马克思本 人的全部文本, 找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然后才有资格开始谈中国化的问题。 对此 , 我的质疑有如下几点: 一、 苏俄并不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惟一渠道 , 从这个渠道传来的也并非没有马克思 本人的著作。中国人是直接翻译和研读了马克思本人的许多重要著作的, 并非只知道恩格斯、 列 宁、 斯大林的著作和苏联教科书。这是史实问题, 并不复杂 , 一查就明 , 这里无须罗列。 二、 说只有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表述的哲学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其他马克思主义者表述的都 是赝品, 中国人一直以赝为真 , 以致误入歧途 , 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 因为: 1. 马克思的哲学思 想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 什么时期的马克思著作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事实上对这个 问题学术界的意见也并不一致。如果肯定马克思某一时期的哲学思想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那么马克思其他时期的哲学思想又该如何看待? 2. 断言恩格斯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有原则分歧 的文章, 国内外已经写得很多 ( 例如说他们的分歧是 物质本体论 与 实践本体论 的分歧、实体思 维方式 与 实践思维方式 的分歧、人本主义 与 物本主义 的分歧等等) 。这些文章的论点是否 站得住脚 , 这里不拟具体论及。只提一个问题 : 恩格斯的最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有相当一部分是与 马克思合写的, 或者是经马克思本人审读、 认可并高度赞扬的 , 马克思怎么可能容忍他在原则问题 上歪曲马克思主义而不加纠正 ? 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的哲学著作也一贯遵循了马克思的根本思 想, 又有何歪曲之处 ? 3. 列宁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有所增益、 有所发展的, 这种增益 和发展诚然有它的侧重点 , 但根本原则与马克思的哲学并无二致 , 歪曲之处又何在? 4. 斯大林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表述确有严重缺点, 但这些缺点远不足以否定他的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性质 , 说他的哲学思想是有严重缺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可 , 说他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赝品则不可。顺便说到, 人们常常以 联共 ( 布 ) 党史 四章二节为标本 , 而不提斯大林的其他著作 ( 例如晚年的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和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中的哲学思想 ) , 这也有欠公平。 5. 中国人对从苏联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并不是盲目信奉、 亦步亦趋的,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哲 学观点就有很多批评 , 更不用说对苏联教科书和 简明哲学词典 的批评了。中国人在八十多年里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何尝真伪不辨, 误入歧途? 三、 中国人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背景下, 为了救亡图存而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世界上的学 说多矣 , 中国人何以对马克思主义特别垂青? 就因为中国人需要拿它做思想武器。现在有些学者 不大喜欢 武器 这个词, 似乎一说 武器 , 就有污学术殿堂的纯洁。可是马克思本人就说他的哲学 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当时中国人是没有闲暇做不食人间烟火的纯学理研究的 , 他们要找的确 实就是武器。而衡量武器优劣的标准当然是效果, 也就是看某种武器对解决中国的问题 灵 不 灵 , 中用不中用。那时的中国人如饥似渴地从西方引入了好多在西方曾经很 灵 的武器, 拿到中 国来就不 灵 了 , 因为所有这些武器都是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作论证的理论, 而中国已经 没有重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了。 学生 希望也像 先生 一样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 可 是 先生 却要 学生 做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国人拿着这些武器 , 根本看不清中国何以落 到如此地步的症结, 按照这些理论制定的方案也一个一个地碰壁。在这种走投无路的处境下 , 才找 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虽然也产生于西方 , 但它不是为资本主义的永恒性辩护的理论 , 而是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 , 它的视野比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广阔得无比。用这种理论看世界、 看中国, 许多过去解不开的谜顿时就解开了, 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就从根本方向上弄清了。中国共 产党开 一大 的时候只有十三个代表, 而且都是手无寸铁的书生 , 全国也只有五十多个党员。然而 9
从后现代主义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西方 传统语 言学 视 言语为第 一 性 的 ,因为 言者 和 听 者都 直 接 在场 ,言者所 表 达 的 意义 能 直 接显 现 出 来 ,也最 真实 可靠 ,不需要 任何 中介 ,也不 需要 书写 出来 ;听者 也能 够直 接把 握 言者 所表 达 的 意义 ,也 就 不可 能 曲解 ,没 有任何 中介 ,也 不要 书写 出来 。西方传 统语 言学 视 书写 为第 二性 的 ,因为 书写 者 和 阅读者 都不 同 时在场 ,书写 者运 用文 字这 个 中介 来 传 达 自己 的意 义 ,而文 字 的逻 辑 是 书写 者 所不 能 完全 控制 的 ,有 被歧义 化 的可能 ,阅读 者通 过 阅读 文字 这个 中介来 了解 书写者 的意 义 ,不 同的 阅读 者 可能 得 出同一 文本 的不 同的意 义 。在 后现 代 主义 看来 ,言语 和 书写 的关 系远 比它们 显现 出来 的要 复 杂得 多 ,言语 不可能 完全 独立 于书写 ,言语 被 书写所 影 响 、所熏 陶 、所 浸 染 ,书写 也不 可能 完 全独 立 于 言语 ,书写被 言语所 制约 、所 陶冶 、所 感染 。言语 和 书写并 不是 一方 决定 另 一方 ,也 不是 孤 立对 立 的 , 而是要 把 言语 和 书写关 联 起来 考 虑 ,言语 和 书写 相互 渗 透 ,言语 中有 书写 ,书 写 中有言 语 ,正是 言 语 和 书写 的关 系 的不 确定 性 ,才 为解 释 的 多样 性 打 下伏 笔 ,才 为语 言 创造 留下 了发 展 空 间 。后 现 代 主 义 通过 消解 言语 中心 主义 为颠覆 西方 源 远 流长 的逻各 斯 中心 主义 的在场 形 而上 学 打下 基 础 。逻 各 斯 中心主 义是一 种 “言语 优 先 ”的以现 时性 为 中心 的在 场形 而 上学 ,而 后 现代 主义 以非 中心化 方 法 、 反基 础方法 、非 理性方 法 、解 构方 法等来 颠覆 言语 的优 先地位 ,最终 达 到对 西方 源 远流 长 的逻 各斯 中 心 主义在 场形 而上学 的 消解 。以后 现代 主 义 的非 中心化 方 法解 构 中 国传 统 的 二元 对 立 的唯 心 主义 的话语体系,将推动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建构 ,并且使之成为多元社会的主 流话 语 体 系 ,但 是 ,也要 准 确把 握好 非 中心化 的量 度 ,始终 保 持 马克 思 主义在 话 语领 域 的 主导地 位 。 以后 现代 主义 的反基 础方 法消解 马 克思 主义话语 体 系教条 化 的倾 向 ,现 实 的社会 存 在将 成 为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话 语体 系生成 的唯一源 泉 ,但 是 ,也要 看 到 现 实社 会存 在 的差异 性 可 能给 马 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话语体系建构造成的经验主义风险。以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方法扩展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话语 体 系 的学术视 野 ,确认 了情感 、直觉 、欲望 、体验 、意 志等非 理性 因素 在 马克思 主 义 中 国化话 语体 系 建 构 中的合法 地位 ,有助 于重建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的精神 信仰 体系 ,但 是 ,也 要看 到 非理 性 因素 的极 端 化发展可能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构带来 的消极影响。以后现代主义 的解构方法的非 中 心化 的 、充满 差 异 的 、无 限 流动 的话语 逻辑 来 克 服 马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话 语 体 系 的教 条 主义 倾 向 的确 有 现实 的积极 意 义 ,但 是 ,由于对 非确 定 性 、差异 性 、流 动性 的过度 强 调也 就为 马 克思 主义 中国化 话 语 体 系 的相 对 主义和 怀疑 主义发 展打 下伏 笔 。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者:李志军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关中国的发展这一重要问题,探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受什么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构想如何。
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理清,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有两个方面:普遍涵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从而产生带有中国特点的变化,形成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殊涵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学术界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或民族化、通俗化等;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实际发展服务。
综合百家所长,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在其普遍涵义和特殊涵义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那就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并探索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相继诞生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性理论。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典范。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学说体系,它需要根据不同国情、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创新和发展。
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涵、意义和实践。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的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践。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关注社会现实,要求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其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注重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变革的规律性。
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问题导向。
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问题出发,通过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瓶颈,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
最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要紧密结合党的实际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通过理论指导来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研究应该始终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理论。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意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它帮助我们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可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必要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谭培文;汤志华
【期刊名称】《学术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日常话语中界域不清,有必要从哲学层面来探究和厘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哲学概括.这一过程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既具有质和量的区别,又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性和当代性的辩证统一.
【总页数】5页(P28-32)
【作者】谭培文;汤志华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7
【相关文献】
1.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起理论界学术界强烈反响 [J], 罗本琦
2.哲学的界域与“界域哲学” [J], 张双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探索 [J], 周红霞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J], 白静;
5.艺术史“界域”范畴的厘定认识 [J], 夏燕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方法论问题论述
理论纵横理论版15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方法论问题论述文/陈远(西安市阎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是理论与现实实践统一的指导思想,其主要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文章主要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方法论,指出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时必须准确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推动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方法论 方法论为了给中国事业和党发展提供有力的推进理论指导,在我国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党明确提出要在中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更具有时代化和大众化,这一要求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重要价值体现和实际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应该从研究理论的方法论实现马克思理论中国化,以及探究实践的方法论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方法论主要是根据其社会文化活动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为主要对象,研究方针是以学术性研究为主要坚持的方法论。
视社会文化历史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方向时,以方法论为前提,主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关系。
1.1将主、客体进行融合以客体方向为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中国社会活动与马克思之间的往来进程。
首先,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方向,持续地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行推动和影响;其次,它原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国家,但在革命和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前提并取得了成功,且累积了较为雄厚的历史发展经验,并且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在目前超前规模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持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以主体方向为视角,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带领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之上,并且形成了一种自觉和能动的主体方式,则称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后现代主义看马克思主义中国r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从后现代主义看马克思主义中国r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邓伯军【期刊名称】《兰州学刊》【年(卷),期】2018(0)6【摘要】后现代主义通过消解言语中心主义来颠覆西方源远流长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场形而上学.非中心化方法在解构中国传统的二元对立唯心主义话语体系的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面临多元社会的存在境遇.反基础方法在消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教条主义倾向的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构播下了经验主义风险.非理性方法在确认情感、意志、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构中合法地位的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非理性主义发展埋下伏笔.解构方法在消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绝对性、同一性、确定性的同时,却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带来相对性、差异性、非确定性.%Post -modernism subverts logo centrism metaphysics of presenc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West by dispelling speech linguistics.The decentralized methods deconstructed binary opposition ideal-ist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but also made Marxism discourse system in China face a ex-istence circumstance of pluralist society.Anti -based methods digested the dogmatic tendencies of Marxism discourse systemin China,but also planted the empirical risk in the constructive process of Marxism dis-course system in China.The non -rational methods recognized the legal status of emotion,will,faith and other non -rational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ve process of Marxism discourse system in China,but also lay ahint for the non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Marxism discourse system in China.The destruction methods di-gested absolutism,identity,certainty of Marxism discourse system in China,but also brought relativity,di-versity,non -deterministic for Marxism discourse system in China.【总页数】8页(P25-32)【作者】邓伯军【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16【相关文献】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研究 [J], 邓伯军;谭培文2.从对待立义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J], 邓伯军3.从赋比兴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J], 邓伯军4.从现象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J], 邓伯军;谭培文5.从分析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J], 邓伯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李可可 20091103670 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汉班内容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中国形态,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时代任务。
本文将先剖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从而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的客观依据及原因,并为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出构建路径,最终让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关键字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哲学研究实践世界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回答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现代化,还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和丰富,在表现形式上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除了上述“一般涵义”,还包含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的“特殊涵义”。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机械结合、简单相加,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关键在于立足新时代、依托新实践,深入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争取解放以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分析和研究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哲学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精神风韵,使之从实践形态上升到理论形态,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必须坚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依据这里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可以实现中国化的问题,焦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它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世界性哲学,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转换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转换发布时间:2022-04-24T14:23:28.7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月1期作者:余奕[导读]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余奕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生辅导员430072摘要: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肩负着理论宣传与学术研究两大基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要求有能够与这两大职能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职能不同,其相应的话语体系也必然不同。
但在现有的境况下,政治话语往往同时承担了学术话语的职能,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无法充分展现。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识自觉”,更加充分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更好的进行理论宣传教育,就必须思考如何转换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转换从百年前的“开眼看世界”开始,马克思主义就开启了逐渐与中国现实相融合的过程。
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累累硕果——既有总结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验、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毛泽东思想,也有不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卷帙浩繁,我们自豪自信于这丰富的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思考更进一步的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何政治理论要发挥其目标作用,都与话语体系是否表达合适密切相关。
话语体系为人所接受、所认可,政治理论的作用就能发挥出来;而如果该话语体系不为人所接受、而为人所排斥,政治理论的作用就无法发挥,甚至会适得其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学问,其话语体系必须有与当下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变化与革新,不断学理化、增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转化的应有之道。
不断学理化,要处理好学科力量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摘要:学术话语体系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内涵的高品格学术话语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两个方面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全面变革的新时期,我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下,以现实为基础、用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创新理论,着力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这既是打造我国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又是顺应时代要求,推进中国学术进步,使之走向世界典范的原动力。
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重大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给出“中国方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模式;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者简介:[HTF]董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副教授(广东珠海 51904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中国史。
吴薇,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吉林长春130012)。
基金项目:广东省德育创新重点项目:“‘中国梦’”引领下的军学协同德育教育模式”(20________DYZD029);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类课题(人文社科类)“论海洋意识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融合”(20________WQNC____188)中图分类号:A8;C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________)02--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回应中国现实问题过程中不断增益其理论内涵而形成的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方向,提升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引领改革的话语权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度。
当前,西方话语体系强势,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带来重大挑战。
此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是解决“中国问题”,践行“中国道路”的必然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近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哲学问题转变为语言问题,语言分析哲学开始进入到传统哲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先是以逻辑分析继而以日常语言分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
更重要的是,这种哲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以语言分析为核心的概念系统和哲学范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转换为语言问题,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
如果说传统的认识论哲学是探讨认识如何把握真理的问题,那么现代分析哲学则是探讨命题的意义及其证实问题。
“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
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1]9。
这样,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分析哲学那里就转变为指称和意义的关系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将可证实性作为语言意义的标准,根本上否定了意义的形而上学实体论命题,具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
以逻辑经验主义的逻辑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类、统计等定量研究,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虽然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往往会相应地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缺乏本体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要么因失去价值关怀而变得实证化,要么因失去超验关怀而变得虚无化。
日常语言分析方法不再寻求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关系,而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实践形式来考察,这样就使分析哲学从根本上突破了意识哲学的框架,从而也就真正走进了实践哲学的视野之中。
以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的语境分析方法,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问题,但是,往往也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落入感性经验的陷阱之中,使之呈现出简单化、实用化、庸俗化的倾向。
行为主义认为语言的意义只能根据行为标准来解释和阐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行为构成意义生成的基本源泉。
以行为主义的意义分析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实践行为和社会交往行为中提炼出马克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18)05-0067-06从分析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邓伯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6)摘要:分析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方法嵌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也会相应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以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问题,但也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落入感性经验的陷阱之中,使之呈现出简单化、实用化、庸俗化的倾向;以行为主义的意义分析方法键入,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的解释推进到实证的范围,但也会相应弱化价值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生成中的作用。
分析哲学从逻辑到交往再到行为的嬗变,暗合了马克思的语言研究的社会学本性,为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方法论。
关键词:分析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收稿日期:2018-06-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KS017)作者简介:邓伯军(1967-),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
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问题,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的解释推进到实证的范围,但也会相应地弱化价值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生成中的作用。
一、以逻辑经验主义嵌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逻辑经验主义将可证实性作为语言意义的标准。
判定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我们必须在“实际上从事证实活动之前,能够规定为判断一个命题为真而必须在感性的观察经验中得到满足的条件,因而也就是能够规定为判断一个命题为假而必然不在经验中出现的条件。
要是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该陈述就是伪陈述,它是不可证实的,因而是没有意义的”[2]。
可证实性原则旨在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在认识论意义上将形而上学清除出去。
卡尔纳普宣布全部形而上学命题都是无意义的。
“在形而上学领域里,包括全部价值哲学和规范理论,逻辑分析得出反面结论:这个领域里全部断言陈述全都是无意义的”[1]13。
石里克和维特根斯坦则并不从根本上否定形而上学命题的意义,而是指出由于语言的界限,人类的认识无法表达形而上学命题的意义,但可以通过体验感受到其意义的存在。
“形而上学者努力一向集中在这一荒谬的目标上,要用知识表达纯粹性质的内容(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要说那不可说的东西。
性质是不能说的,只能显示在体验中,而认识是与体验毫无关系的”[1]10。
“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3]。
可见,逻辑经验主义强调形而上学不是科学,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形而上学的重要性。
可证实性原则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来开辟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构建起以科学逻辑为基础的科学哲学学科。
可证实性原则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将科学与形而上学区分开来,并且“建立了一个特有概念系统:理论、假说、定律、证据、检验、证实、证伪、理论陈述、观察陈述、理论语言、观察语言、理论名词、观察名词、科学发现、科学辩护、说明、预测、科学变化、连续性等等”[4]。
逻辑经验主义恪守语言的科学主义进路,致力于语言的逻辑结构的可证实性研究,试图将哲学问题转化为语言问题,并寻求在语言系统中得以合理化解决,这不仅有助于消解语言的形而上学问题,同时也开启了语言哲学向话语哲学的转向,为之后的语言的社会学研究作了铺垫。
逻辑经验主义用可证实性这把奥卡姆剃刀,剔除了所谓没有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将科学逻辑引入到哲学中来解决哲学科学化何以可能的问题,的确有助于排除认识活动中的情感、动机、态度、意志、信念等非科学的意义成分,实现事实领域和现象领域认识意义的科学化,但是就此从根本上否定价值领域和超验领域的存在,将道德、理念、至善、规范、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等人文价值全部从意义领域扫地出门则是太过绝对化。
以逻辑经验主义嵌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之中,将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科学化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我们曾经将马克思主义认定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为一个科学化过程,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解读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且主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类、抽样、统计、测量等定量研究,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结构、关系、组织、逻辑、机制、模型等,从而发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在某种意义上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解读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是,却也以真理问题研究取代意义问题研究,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畸变为以科学逻辑支配的真理过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成为真正实证的科学体系。
一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成为真正实证的科学体系,就会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形而上学性。
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仅仅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也没有从本体论意义上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根本上忽视了甚至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形而上学性,缺乏本体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要么因失去价值关怀而变得实证化,要么因失去超验关怀而变得虚无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有必要适度保留形而上学维度,以此来预防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精神领域出现的虚无主义问题。
就此,我们应该将马克思主义认定为崇高的精神价值信仰,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理解为一个人文化过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解读为现实的价值信仰系统,并且主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文献资料进行道德、哲学、情感、审美、生态等定性研究,来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价值属性和价值判断。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是科学化过程和人文化过程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科学化过程要求人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文献资料研究中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发现其深层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化的人文化过程要求人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文献资料研究中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将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作为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否定之否定,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不再热衷于通过分析语言的逻辑结构来寻求语言的意义问题,而是通过联系语境来探讨语言的意义问题。
后期维特根斯坦放弃了其《逻辑哲学论》中将逻辑规则作为意义标准的观点,转而将日常语义规则作为意义的标准。
语言是一种现实的活动,语言意义的确定不可能取决于语言常规和辞典上对词语的理解,而是取决于现实交往活动中的说话者和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
也就是说,语言的意义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运用语言指导实践的具体过程中才能得到准确理解和解释。
在语言的具体运用过程中,语言主体要遵循语言本身的基本逻辑规则,即要遵守语义学、语法学、语形学的逻辑规律才能使语言得到理解,同时,语言主体还要超越语言本身的逻辑框架,运用语用学、语境学、语言文化学的非逻辑规则,在语言所描述的对象世界中理解和把握其意义。
这其中包括:如何说、何时说、为何说的社会语用能力,交际的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时间和地点、氛围与场合、音质和声调、交际的正式程度、知识状况、交际的媒介等情景语境,口语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中的上下句和上下段、句级和句群的上下文语法语境,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地理环境等的文化语境。
词语的意义是鲜活的,而不是僵死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人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固定不变的用法和意义。
“词语只是在建立一个确定论域的语境中才获得它的确定意义”[5]。
语言是一种游戏,日常语言是和行动交织在一起的,日常语言形式就具有多样性、变动性、差异性、复杂性、实践性特征,就像游戏一样无法找到共同的本质,充其量是一种家族相似性。
这种考察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了相似点重叠交叉复杂网络:有时是整体的相似,有时是细节的相似”[6]。
况且,“语言本身是处于生长的过程之中的,有些语言游戏产生了,有些语言游戏消亡了;有些语言的用法陈旧了,有些语言的用法成为新的时尚”[7]。
因此,人们永远无法统计出究竟有多少种类型的语言游戏,也就无法从这些复杂多样的语言游戏中提炼出它们的共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