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讲解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第一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具有统领作用。

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

第三,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三型政党”建设,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学习型政党建设被放在了首要位置,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建的理论支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学习型政党;理论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三型政党”建设,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90多年发展历程的精辟总结。

在“三型政党”建设中,学习型政党建设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初期起就非常重视自身学习,始终把组织学习和政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我们反对主观主义,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化。

”这段话清晰阐明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目的是“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如果没有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就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从中可以看出,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还要以中国人民的实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坚持实践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为新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

并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则只回答前面十条标题)(换为论述,则全文回答)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从十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4页,7-8页)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3页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页)(论述)毛泽东思想概念有三层: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主要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本身的建设)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姓名:***学号:***********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认识和了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以问卷的形式在郑州大学在校生做了一次调查。

在106份问卷样本中,55.66%的学生表示对毛泽东思想大概了解,39.62%的学生不了解,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5%。

16.04%的学生是从小学便开始接触到了毛泽东思想,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首次接触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学阶段。

仅有20.75%的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中国十八大的召开时间,2012.11.8。

这说明了很大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于毛泽东思想以及政治时事的认知了解不够充分。

毛泽东思想是珍贵的理论财富,也为以后产生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涵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开辟了以农村为根据地,从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把中国革命从主要由教条主义导致的绝境中解救出来,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夺取了全国政权,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理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问题。

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实践意义。

它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还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讲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讲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一、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

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经验三、正文: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

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

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010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010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 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三、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不断提高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 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 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邓小平理 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改革开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20世纪前中期世界 政局的变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和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者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发展与升华。

二者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道路,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意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然而,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可知,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国情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历史也证明,我们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生搬硬套,因此,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改造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过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有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而且,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这个思想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等。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太平军令旗
开平矿务局
张之洞
李鸿章 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2、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提出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 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 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P1) 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具体地说, 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 实践、中国历史、 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 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 化和具体化。 P3化和具体化。(P3-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 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 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 P9) 会主义伟大旗帜。(P9)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 一个社会主义者, 一个社会主义者 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 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 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 实境。 李大钊《 实境。”——李大钊《再论问 李大钊 题与主义》 题与主义》1919年8月 年 月
李大钊
第二阶段:1938年 第二阶段: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 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P1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P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皇甫世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传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开始运用创新马克思主义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

其间,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挫折失误,一路坎坷,但最终还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认真总结、分析、研究、探讨这段历史,汲取经验教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

我下面讲的四个问题,主要是给大家增加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当前的研究动态,提高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同时,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一些看法。

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只有毛泽东一人有这个思想,党的其他领导人就没有此类思想。

李大钊同志早在1919年8月写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了把主义适用到实际中去,“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同上,第4页)的思想。

此后还多次提到此类思想。

除李大钊外,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周恩来、李达、蔡和森、瞿秋白等同志都先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讲过此类的话和思想。

还应该承认,共产国际在此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4年七八月份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作出决定,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地不要直接干预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上的事务”,应该由各国党的领导者“独立地来正确解决共产国际运动的政治任务和策略任务”。

各国党要“善于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问题的武器”,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应用到各国的“具体环境中去,应用到具体条件中去”,“避免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笼统公式去代替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①提出:萌芽:李大钊最先提出: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②全党共识:延安整风第一次飞跃: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③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理论成果(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①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指针)。

②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支柱)。

③倡导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学风)。

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①背景: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③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④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抗日战争时期⑤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两种矛盾,十大关系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④政策和策略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区别对待、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⑤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⑥党的建设理论: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入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三大作风,两个务必⑦国际战略、外交工作理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个世界⑧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理论:解剖麻雀,学会弹钢琴⑨哲学思想:矛盾论,实践论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民族独立主权,依靠自己、争取外援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①形成和发展:A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 历史、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 提出命题:1978—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形成轮廓:1982(十二大)—1987(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E 系统概括:1987(十三大)—1992(十四大)南方谈话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F 明确概念:1997(十五大)科学阐述写入党章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教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教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1 背景介绍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介绍中国近现代史背景,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意义。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回顾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介绍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国传统文化等。

2.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阶级斗争、人民战争、党的建设等。

2.3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作用强调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3.1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3.2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等。

3.3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强调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四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4.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如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4.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如党的先进性、代表性、领导核心地位等。

4.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第五章:科学发展观的确立5.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他在以下六个方面,以独特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马列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历史地位与理论功能:毛泽东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创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当代价值与实践效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和目的。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我国之所以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历史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1938年,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至今日,经历了62年,经过几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不断钻研,马克思中国化逐步得出了宝贵的四大理论成果,分别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四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各自的特殊的内容和作用。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四者有着相互区别的特征,又由于是对同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四者又相互紧密相连。

首先,我们应该对四个理论成果作一定的了解: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是其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条件。

在土地大革命时期萌芽,在遵义会议后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前途将会一片渺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 主义中 国化 , 现 当代 中国历史 上 , 在 具有 崇高 的 地位 和伟 大的理 论及 实践价 值 。我们 研究 马克思 主 义 中国 化必须探 讨它的历史地位 , 全面分析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的理 论 和实践 价值。一 方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在理 论方面 的地
的道路 , 国毕 竟有 不 同于 中国的独特 国情 和历 史传 统。 但俄 中国共产党人 在反 对 “ ” 左 和右 的错误倾 向, 特别 是在 反对 “ ” 左 倾教条主义的斗争 中 日益 自觉地认识到 : 必须使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和具体化 ,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 原理 同 中国革
考验 , 也更需要新 的理 论来 指 导 , 现党 的指导思 想 的与时 实
中国化的 马克思 主义 是马克 思主义 在 中国发展 的新 阶
段, 这一命题包 括三层 含义 : 一是 说 明中 国化的 马克思 主义 的理论性质 , 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 马克思 主义的直接 继承和坚持 ; 二是历史定位 即 “ 阶段 ” 说 明中 国化 的马克 新 ,
位, 即在马克思 主义科 学体 系 中 的地位 , 也就 是 它与 “ 老祖
宗” 的关系问题 。另一方面 , 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理论 在实践 马
中的地位 , 也就是在 中国革命和建设 以及 在凝 聚民族精神 中 的地位 , 也就是它与 中国革命 和建设 以及 中华 民族 精神 的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系 。就第一个方面 而言 ,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的理论成 果 即中 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是 马克思 主 义在 中国发展 的新 阶段 。就 第二个方 面而言 ,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中 国革命 和建设 的 中 行动指南 ,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在 中国发展的新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摘要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 即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 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特色”,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 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继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3.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促使经济,政治,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成分,组成形式,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 4. 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 大胆探索, 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总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新思想, 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都是以解决不同时代课题为使命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指导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经验也就是基本规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基本规律,应是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 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不论面对怎样严峻的形势和任务,中国人民只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能找到正确的路线,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创革命和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2. 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事业.历史已经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在与时俱进这一理论品格下进行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毛泽东思想首开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先河,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使中国站起来;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使中国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使中国强起来;当前,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新时期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理论结晶,必将使中国壮大起来.3.坚持中国特色与民族风格,时代精神相结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而外来文化只有和本民族的文化融合起来,才能扎下根来, 结出果实.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中国共产党要运用它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使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上,就一定要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形式,中国的风格,中国的特点.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一、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

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经验三、正文: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

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

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

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

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功能。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出发把握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就中国社会实践的主题和要求看,一个社会在历史过程不同阶段上社会实践主题和任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这一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交互作用中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客观形势决定的,能不能以及如何从这种复杂的关系和形势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这一主题和任务,则取决于这一社会理性力量的自觉、成熟程度。

近代中国的救亡运动和革命实践主题的形成,源于那时内外交困的客观情势,但能够站在时代高度科学地分析认识中国社会,自觉地把握这一主题和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道路、和手段,从而达到理性自觉的,则是毛泽东思想。

同样,中国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实践主题、任务的产生,源于“文化大革命”后客观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但能够科学把握这种客观情势,自觉提出这一主题和任务,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道路和方法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同这种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之间内在地包含着这样的关系:中国社会实践的主题、任务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之相结合并发生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四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期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

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难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在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继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3.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

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促使经济、政治、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成分、组成形式、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

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

4. 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

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总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新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都是以解决不同时代课题为使命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四、参考文献:[1]据近两年的研究资料称:在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引进外国的学说都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因而“中国化”的概念早在1922年就在出版物中有了;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化”一语已使用得相当广泛,这样那样的“中国化”说法屡见报端。

关于认识中国国情,早在建党前的1920年底,恽代英致刘仁静信说:“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瞿秋白指出:“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

(参看《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5期发表张静如的《关于“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发表鲁振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

[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上.[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题目: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四班姓名:薛鸿涛学号:20080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