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说课稿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锦集【11篇】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锦集【11篇】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锦集【11篇】《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1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章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氧化还原的认识是一个分阶段、螺旋上升的过程:水平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说出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初步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会研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存在强弱关系,如Cl2与Fe3+的氧化性强弱等;学生初步应用电子转移守恒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配平;学生能够书写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建立规律性认识,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能够从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对比强弱关系。

水平4:在电化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达到电子转移的定量水平,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

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复习,达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综合应用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进行定量计算、物质制备、能量转化、实验设计等综合问题,甚至还要跟其他相关的知识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可见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 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剂、还原剂及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第 1 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基础,因此,在化学反应学习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2)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精神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成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1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用多媒体教学及讲授法、启发引导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等。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通过质疑、提问、观察、探究、讨论、应用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二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高二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高二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课型:讲授课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3. 能够通过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理解反应过程和确定化合物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教学重点: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 通过配平方程式理解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配平反应方程式理解反应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你们对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多少?它与其他化学反应有什么不同之处?2.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物质获得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进行的,互为表里。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原始氧化态会发生改变,而且电子总数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

二、讲解(15分钟)1. 解释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概念:氧化态是反应物和产物中某一元素的氧化数,用来表示原子数量的电荷状态;还原态是反应物和产物中某一元素的还原数,用来表示原子数量的电荷状态。

2.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a. 根据已知的氧化数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产物的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种类;b. 写出每个元素的氧化还原态;c. 用系数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使得反应前后总的电荷数、各元素数量和总原子数相等。

d. 注意原子数的守恒、电荷数的守恒和元素的守恒。

3. 分析例题:H2 + O2 → H2Oa. 确定反应物氧化态:H2^0, O2^0b. 确定产物的氧化态:H2^+1, O2^-2c. 写出反应方程式:2H2^0 + O2^0 → 2H2^+1O^-2d. 配平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练习:配平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a. K + H2O → KOH + H2b. Cl2 + KI → KCl + I2c. FeCl3 + NaOH → Fe(OH)3 + NaCl2. 分组讨论:讨论你们的答案和方法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 强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或离子
的氧化态发生变化,同时也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为了描述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

首先,为了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反应方程式中的氧化物和还原物。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给出电子的物质。

通过观察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确定氧化物和还原物的存在。

2. 根据氧化态的变化量,确定需要的电子数目。

通过氧化物和还原物的氧化态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反应中发生的电子转移数目。

这个数目将成为平衡方程式中电子数目的系数。

3. 使用最小公倍数将反应方程式中的原子数目进行平衡。

通过添加适当的系数,我们可以确保反应方程式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并且满足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应避免改变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原子。

4. 检查方程式,确保反应前后的质量和电荷平衡。

最后,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平衡的反应方程式,以确保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和电
荷守恒。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准确描述反应的物质转化
和电子转移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1说教学过程(一)教材处理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概念,再让学生分析3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再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环节本节课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应用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1.概念的建立过程首先,在课堂引入时,教师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较突出的图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维生素C的作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等,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兴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作用,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熟悉的反应,如CuO与C的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很顺利的将概念化的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概念的核心上来,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促进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概念知识深化和拓宽,重新构建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体系。

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实质。

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与C的反应后,产生一系列问题:[问题1] 在H2O与C、CuO与H2的反应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况,有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呢?[问题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如何变化?[问题3]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反应?[问题4]Fe与CuSO4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分别发生什么反应?[问题5]Cl2与Na、Cl2与H2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通过[问题1—3],促使学生抓住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由“被动接受”变为“初步生成”,通过[问题4、5]三个反应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佐以设置的相应【练习1】巩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变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促进了较深层次概念的建立。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设计)说课材料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设计)说课材料

12
Cu2S
Cu +1 S -2
+2 -2*1e 0 -2e
-4e ×3
NO N +5
+2
+3e ×4
配平化学方程式
3 P4+ 20HNO3+ 8 H2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H3PO4+20NO 5mHClOn+ 2nPm+3mnH2O——5mHCl+ 2mnH3PO4
3、配平关键
(1)要以“化学式”为单位计算化合价的变化 值。 (2)可以从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着手, 也可以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系数着手。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设计)
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是 什么?
3、怎样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 数目?
返回
下页
1、配平依据: 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与氧化
剂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有变 化的元素化合价。
再见
敬请指导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3)仅部分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物质,其系 数不能由化合价升降关系确定,配平不要从确定 这些物质的系数开始。
巩固练习:
(1) H2S+ Cl2—— HCl+ S↓ (2) HBr+ H2SO4(浓)——Br2+SO2↑+H2O (3) Fe2O3+ CO—— Fe+ CO2 (4) Cl2+ KOH—— KCl+ KClO3+ H2O (5) CuS+ HNO3—— Cu(NO3)2+ H2SO4+ NO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讲课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讲课教案

+3
2Cr(OH)4- +
2
OH-
+1
+ 3 ClO-—
+6
-1
2 CrO42- + 3 Cl- + 5 H2O
32
23
+2
+1
6 Fe2+ + 3 ClO- +
3
H2O —
16
2 3
+3
+3
-1
2Fe(OH)3+ 4 Fe3+ + 3 Cl-
+2
+1
6 Fe2+ + 3 ClO- + 3
123 2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 依据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计算类型有: • 简单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 • 多元素参与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 • 多步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 • 微粒先后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
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 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 低价)。
2.现有 24 mL 浓度为 0.05 mol·L-1 的 Na2SO3 溶液恰
好与 20 mL 浓度为 0.02 mol·L-1 的 K2Cr2O7 溶液完
全反应。已知 Na2SO3 可被 K2Cr2O7 氧化为 Na2SO4,
则元素 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B.+3 答案 B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说教学过程(一)教材处理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栏目,让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概念,再让学生分析3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再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环节本节课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应用这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1.概念的建立过程首先,在课堂引入时,教师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较突出的图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维生素C的作用、汽车的尾气处理系统等,使学生在视觉上引起兴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栏目的作用,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较熟悉的反应,如CuO与C的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很顺利的将概念化的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概念的核心上来,学生较容易接受,同时也促进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概念知识深化和拓宽,重新构建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体系。

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概念的实质。

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与C的反应后,产生一系列问题:[问题1] 在H2O与C、CuO与H2的反应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况,有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呢?[问题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如何变化?[问题3]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反应?[问题4]Fe与CuSO4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分别发生什么反应?[问题5]Cl2与Na、Cl2与H2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通过[问题1—3],促使学生抓住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相似点,切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从而使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由“被动接受”变为“初步生成”,通过[问题4、5]三个反应的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佐以设置的相应【练习1】巩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变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促进了较深层次概念的建立。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_高二化学教案_模板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_高二化学教案_模板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_高二化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能力和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配平的规律,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学过程][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并引入新课]问题1.投影下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反应物及性质化合价改变得失电子情况发生的反应产物还原剂具还原性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氧化剂具氧化性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问题2.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1)铜跟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H2S+H2SO4(浓)=S↓+SO2↑+2H2O(3)红热炭投入热的浓硝酸溶液中:C+4HNO3(浓)=CO2↑+4NO2↑+2H2O通过以上三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如电子守恒规律、价态变化规律。

[引入新课][1] [2] [3] [4] 下一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说课稿

氧化还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进行重难点突破等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书写方程式的重要步骤,也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因此,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高中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贯穿了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网络,而且在历届高考题中都占有较大的分值,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激情。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②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③掌握特殊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在通过达到以上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深刻研究教材以后,我确定了如下重难点:掌握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掌握特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之前应该先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基本规律,打好基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和方法。

二、具体教学时应该体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从简单题型入手,逐步树立起信心和兴趣,再加大难度,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技巧。

最后,结合例题,给学生讲解特殊反应的配平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做到解题时得心应手。

三、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几个环节:1.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规律)2.知识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3.课堂练习4.能力提高(特殊方程式的配平技巧)5.课后作业布置。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0
+5
+4
+4
升高4 升高4 0 +5 +4 +4
C + HNO3—— NO2↑+ CO2 ↑ + H2O
降低1 降低1
三、配平步骤: 配平步骤: 1.标价态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标价态: 1.标价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有化合价 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列变化 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列变化: 2.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3.定总数 定总数: 3.定总数:将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的最小公倍数 定为电子转移总数。依据电子守恒,确定氧化剂、 定为电子转移总数。依据电子守恒,确定氧化剂、还 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升高4 ×1 升高4 化合价升高的C 化合价升高的C 原子为1 原子为1个
化合价降低的N 化合价降低的N 原子为6 原子为6个
S + 6HNO3 = H2SO4 ↑ + 6NO2↑ + 2H2O
三、配平步骤: 配平步骤: 2.列变化 2.列变化 1.标价态 1.标价态 升高5 升高5 ×3
3.定总数 3.定总数
4.观察平 4.观察平
化合价升高的P 化合价升高的P 原子为3 原子为3个
三、配平步骤: 配平步骤:
1.标价态 1.标价态
2.列变化 2.列变化
3.定总数 3.定总数
4.观察平 4.观察平
升高2 升高2 ×3
化合价升高的Cu 化合价升高的Cu 原子为3 原子为3个
+2 +2 稀 3 Cu+ 2HNO3(稀)—3Cu(NO3)2+2 NO↑ + H2O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3.能够自主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4.发展解决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平衡反应方程的教学材料与习题集;2.适用于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3.配平反应方程的解答与实验报告范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约20分钟)1.张贴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与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二、讲解理论知识(约30分钟)1.介绍“氧化”与“还原”的定义,以及原子、离子或分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与交换。

2.介绍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概念,以及影响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因素。

3.解释如何编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包括标记氧化态、平衡原子数与电荷数的方法等。

三、示范与练习(约30分钟)1.选择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进行示范,解释每个步骤与原理。

2.让学生自行练习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并提供多个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答。

四、实验操作(约4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配平氧化还原实验,例如:铁与铜的反应。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利用之前学到的配平方法写出反应方程式。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习题设计,并互相交换解答与讨论。

五、归纳总结与作业布置(约20分钟)1.学生共同总结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2.发放相关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习题,并布置课后作业。

3.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深入思考。

六、反馈与评价1.教师针对学生的配平作业与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并提供指导与建议。

2.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改进意见,以促进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理论学习、示范、实验操作和练习等方式逐步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技巧与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教案目标: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会利用自由电子、氧化数和化学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步骤:一、引入(200字)1.让学生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符号。

2.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释氧化和还原的含义。

同时,解释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

二、讲解氧化数(200字)1.定义氧化数为描述原子在化合物或离子中电荷分配的一种方法。

2.解释原子氧化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原子的电子配置和元素的周期表位置。

3.利用氧化数可以确定哪些原子发生了氧化和还原,以及氧化和还原的程度。

三、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200字)1.选择几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示例,如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2.用示例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原子的氧化数、标记氧化和还原的物质、写出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四、演示配平电子转移型氧化还原反应(300字)1.选择一个简单的电子转移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示例,如铁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和铜。

2.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讲解的氧化数的概念和原理,确定原子的氧化数,并标记氧化和还原的物质。

3.以电子转移的方式配平方程式。

解释电子的转移过程,并说明如何使用电子的数量配平方程式。

4.强调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以保持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五、指导学生练习(200字)1.给学生几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未配平示例。

2.要求学生根据前面讲解的步骤,确定原子氧化数、标记氧化和还原的物质,并配平方程式。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总结(200字)1.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配平方程式的步骤。

2.强调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电子转移的过程。

3.回答学生提问,并回顾学生在练习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4.鼓励学生进一步练习和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七、课后作业(100字)要求学生继续练习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强化技能教案模板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强化技能教案模板
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2、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概念。
时间
分配
教师的教学行为
(讲授、提问等内容)
体现教学技能的要素
学生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等)
强化技能教案
科目化学课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主讲人学号
训练日期2013年12月17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媒体(教具、板书等)
00
我们之前就学过了氧化还原反应,那还有没有同学记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
实质是: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多媒体
02
对,说的很好。
上节课我们就讲过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要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下配平原则及步骤。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听。
多媒体
板书
07
我们接着来看第二个习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做对了有奖励的哦,请两位同学上来写一下。
好,现在其他同学看看他配平了吗?
我们来看一下答案看他配平了没有(配平了打钩,错了就画叉。)
活动强化
标志强化
书面强化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配平了或没有配平
多媒体
板书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题,请大家和我一起完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三、配平的步骤:
1、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即标变价) 2、标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或元素得失电子数(即列变化)。 3、求出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总数的最小公倍数或得失电子的最小 公倍数。 (即求总数) 4、给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相等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 总数相等或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利用观察法,使配平其它物质的系 数,使反应前后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把单线改成等号 (即配系数) 。
2 Fe2O3 + 8 SO2
案例5、
Fe3C+ 22 HNO3 H11 2O
3
Fe(NO3)3+ CO2 ↑ +
13 NO2
↑+
练习:
Fe3P+ HNO3= Fe(NO3)3+ H3PO4+ NO+ H2O 3Fe3P+(14+27)HNO3=9Fe(NO3)3+3H3PO4+14NO+16H2O
R-+ 3 I2+ 3 H2O
四、配平的技巧:
1、全变从左配,自变从右配,部分交叉配,多变整体配,不定特 殊配。
2、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先根据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 还原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再依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Hale Waihona Puke 3、缺项配平,由元素守恒确定缺项物质。
本节小结:
例6.
Na2Sx+ NaClO+ NaOH= Na2SO4+ NaCl+ H2O
例7、缺项配平处理:
NaClO3+6 HCl
=NaCl+3H2O+3 Cl2
练习:
Cr2O72-+6 Fe2++ 14 H+ 7 =2 Cr3++6 Fe3++ H2O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较深层次的学习,同时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二、说学情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已学习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分类依据;并且已经学习了化合价的相关知识,但对氧化还原这一概念比较陌生较难理解。

能力方面: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自学能力还不成熟,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

三、说教学和学法1、教学方法为了突破重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本节课我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启发讲授法”来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第 1 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计
算的基础,因此,在化学反应学习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2)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精神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成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用多媒体教学及讲授法、启发引导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等。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通过质疑、提问、观察、探究、讨论、应用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知识有层次结构为基础,通过分析,讲解,让教师的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认识。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质疑、提问、观察、探究、讨论、应用、练习等方式的运用达到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合作,多项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4、多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提高,为此按照上面思路要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并适时指导学生有关的学习方法,和将采用讲述,讲义等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教学方法,把教师的认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识体系,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

2学法
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1)学情分析
(2)学法指导
通过学情分析我采用的主要是质疑激发、探索引申、分析讨论的教法,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层层推进,所以学生就沿着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2.新课传授;
3.当堂巩固;4知识总结;5.布置作业
第一个环节:新课导入,由于本节课为理论课,内容较为抽象,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复习,创设问题导入,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已学知识点,从而便于进行知识推移,易于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复习导入:高一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我们知道如果元素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失去电子,本身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氧化还原反应最直观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其本质则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由于电子转移总数相等,所以化合价升降总数也必然相等,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得到电子的总数,据此我们可以用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个环节:新课传授。

这一环节是到本节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重难点,便于学生掌握。

我从以下几个知识点讲本节课(同时板书到黑板上,同时说明用多媒体课件及实验)
1配平原则
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2配平步骤
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
①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②用观察法找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③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确定化学计量数;
④配平变价元素,短线改等号;
⑤检查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通过详细讲解教材例题123,让同学即兴练习12,讨论,比较离子反应方程式配
平的不同点,总结。

3一些特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技巧
①逆向配平:对于某些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缺项配平:一般缺H2O,酸,碱;
③整体配平:多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把升高作为一个整体。

第三个教学环节:当堂巩固。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并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几个梯度的练习题,一是基础知识题,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再现,需要所有学生掌握的。

二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中等以上学生掌握;三是拓展运用,这有一定难度便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研究,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和准备。

第四个环节知识总结:
1配平原则
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2配平步骤
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
3一些特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技巧
①逆向配平:对于某些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缺项配平:一般缺H2O,酸,碱;
③整体配平:多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把升高作为一个整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课本第 19 页课后习题第 1,2 题
六、效果分析
本节课总体上是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的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效果分析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