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常考十大内容 比和比例
202X年小升初数学常考十大内容比和比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小升初数学常考十大内容比和比例202X年小升初数学常考十大内容比和比例:一、比的含义与性质比的含义:比较两个数(多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的性质:等比例关系、比例的乘方性质、比例的倒数性质等。
二、比的运算与化简比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比的化简:将比化为最简比及最简形式。
三、比例的表示与运算比例的表示:用冒号(:)、分数、百分数等形式表示比例关系。
比例的运算:分项、交叉、调整等运算。
四、比例问题解决比例问题的解决:根据已知条件设置等比关系,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整数的倍数与约数整数的倍数:一个整数能被另一个整数整除,则这个整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整数的约数:能整除该整数的正整数。
六、公约数与公倍数公约数:两个或多个整数的约数中,除了1以外还有其他公因数。
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倍数中,除了0以外还有其他公倍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七、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八、比例与图形比例与图形的关系:包括长度比、面积比、容积比等比例的关系。
九、加减换位运算法加减换位运算法:在求解带有等比关系的计算过程中的一种方法。
十、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202X年小升初数学常考的十大内容比和比例。
掌握好这些内容,对于小升初数学考试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希望你能够认真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取得好成绩!。
小升初数学上册知识点: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上册知识点:比和比率对小升初数学上册知识点:比和比率你认识多少呢,看看下文吧,希望您读后能够有所收获 !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一、比和比率的性质性质 1:若 a: b=c: d,则 (a + c): (b + d)= a : b=c: d;性质 2:若 a: b=c: d,则 (a - c):(b - d)= a : b=c: d;性质 3:若 a: b=c: d,则 (a +x c) : (b +x d)=a : b=c: d;(x 为常数 )性质 4:若 a: b=c: d,则 ad = b(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率:假如 ab=k(k 为常数 ),则称 a、 b 成正比 ;反比率:假如 ab=k(k 为常数 ),则称 a、 b 成反比 .二、比和比率内行程问题中的表此刻行程问题中,由于有速度 =,因此:当一组物体行走速度相等,那么行走的行程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 ;当一组物体行走行程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 ;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重点是记忆有技巧, “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日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与日俱增,积少成多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绳锯木断的功能。
当一组物体行走时间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行程的正比.1.A 和 B 两个数的比是8: 5,每一数都减少34 后, A 是 B 的 2 倍,试求这两个数.家庭是少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少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初期抓好少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少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状况实时传达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读儿歌,表演故事。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解析: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解析:比和比例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二、比和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体现在行程问题中,因为有速度=路程时间,所以:当一组物体行走速度相等,那么行走的路程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当一组物体行走路程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时间的反比;当一组物体行走时间相等,那么行走的速度比等于对应路程的正比.1.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试求这两个数.【分析与解】方法一:设A为8x,则B为5x,于是有(8x-34):(5x-34)=2:1,x=17,所以A为136,B为85.方法二:因为减少的数相同,所以前后A 、B的差不变,开始时差占3份,后来差占1份且与B 一样多,也就是说减少的34,占开始的3-1=2份,所以开始的1份为34÷2=17,所以A为17×8=136,B为17×5=85.2.近年来火车大提速,1427次火车自北京西站开往安庆西站,行驶至全程的511再向前56千米处所用时间比提速前减少了60分钟,而到达安庆西站比提速前早了2小时.问北京西站、安庆西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设北京西站、安庆西站相距多少千米?(511x+56):x=60:120,即(511x+56):x=1:2,即x=1011x+112,解得x=1232.即北京西站、安庆西站两地相距1232千米,3.两座房屋A和B各被分成两个单元.若干只猫和狗住在其中.已知:A房第一单元内猫的比率(即住在该单元内猫的数目与住在该单元内猫狗总数之比)大于B房第一单元内猫的比率;并且A房第二单元内猫的比率也大于B房第二单元内猫的比率.试问是否整座房屋A内猫的比率必定大于整座房屋B内猫的比率?【分析与解】如下表给出的反例指出:对所提出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表中具体写出了各个单元及整座房屋中的宠物情况和猫占宠物总数的比率.4.家禽场里鸡、鸭、鹅三种家禽中公篱与母篱数量之比是2:3,已知鸡、鸭、鹅数量之比是8:7:5,公鸡、母鸡数量之比是1:3,公鸭、母鸭数量之比是3:4.试求公鹅、母鹅的数量比.【分析与解】公鸡占家禽场家禽总数的=21124615:(3544)45:46:(3544)46:47.333345⨯⨯+⨯⨯=⨯⨯+⨯⨯=8118751310⨯=+++,母鸡占总数的3 10;公鸭占总数的8338753420⨯=+++,母鸭占总数的420;公鹅占总数的213332102020-+=+(),母鹅占总数的234232102020-+=+(),公鹅、母鹅数量之比为322020::3:2.5.在古巴比伦的金字塔旁,其朝西下降的阶梯旁6m的地方树立有1根走子,其影子的前端正好到达阶梯的第3阶(箭头).另外,此时树立l根长70cm自杆子,其影子的长度为175cm,设阶梯各阶的高度与深度都是50cm,求柱子的高度为多少?【分析与解】70cm的杆子产生影子的长度为175cm;所以影子的长度与杆子的长度比为:175:70=2.5倍.于是,影子的长度为6+1.5+1.5×2.5=11.25,所以杆子的长度为11.25÷2.5=4.5m.6.已知三种混合物由三种成分A、B、C组成,第一种仅含成分A和B,重量比为3:5;第二种只含成分B和C,重量比为I:2;第三种只含成分A和C,重量之比为2:3.以什么比例取这些混合物,才能使所得的混合物中A,B和C,这三种成分的重量比为3:5:2 ?【分析与解】注意到第一种混合物种A、B重量比与最终混合物的A、B重量比相同,均为3:5.所以,先将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的A 、B 重量比调整到 3:5,再将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中A 、B 与第一种混合物中A 、B 视为单一物质.第二种混合物不含A ,第三种混合物不含B ,所以1.5倍第三种混合物含A 为3,5倍第二种混合物含B 为5,即第二种、第三种混合物的重量比为5:1.5.于是此时含有C 为5×2+1.5×3=14.5,在最终混合物中C 的含量为3A /5B 含量的2倍.有14.5÷2-1=6.25,所以含有第一种混合物6.25.即第一、二、三这三种混合物的比例为6.25:5:1.5=25:20:6.7.现有男、女职工共1100人,其中全体男工和全体女工可用同样天数完成同样的工作;若将男工人数和女工人数对调一下,则全体男25天完成的工作,全体女工需36天才能完成,问:男、女工各多少人?【分析与解】 直接设出男、女工人数,然后在通过方程求解,过程会比较繁琐.设开始男工为“1”,此时女工为“k ”,有1名男工相当k 名女工.男工、女工人数对调以后,则男工为“k ”,相当于女工“k 2”,女工为“I”.有k 2:1=36:25,所以k=65. 于是,开始有男工数为11k +×1100=500人,女工600人.8.有甲乙两个钟,甲每天比标准时间慢5分钟,而乙每天比标准时间快5分钟,在3月15日的零点零分的时候两钟正好对准.若已知在某一时刻,乙钟和甲钟时针与分针都分别重合,且在从3月15日开始到这个时候,乙钟时针与分针重合的次数比甲钟多10次,那么这个时候的标准时间是多少?【分析与解】 标准的时钟每隔56511分钟重合一次. 假设经历了x 分钟. 于是,甲钟每隔52460651124605⨯⨯⨯-分钟重合一次,甲钟重合了246052460⨯-⨯×x 次; 同理,乙钟重合了246052460⨯+⨯×x 次; 于是,需要乙钟比甲钟多重合 246052460⨯+⨯×x-246052460⨯-⨯×x=102460⨯×x=10; 所以,x=24×60;所以要经历24×60×65511分钟,则为524606551165246011⨯⨯=⨯天. 于是为65天510(24)10()1111⨯=小时106(60)541111⨯=分钟.9.一队和二队两个施工队的人数之比为3:4,每人工作效率之比为5:4,两队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二队比一队早完工9天.后来,由一队工人23与二队工人13组成新一队,其余的工人组成新二队.两支新队又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新二队比新一队早完工6天.试求前后两次工程的工作量之比?【分析与解】一队与二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3×5):(4×4)=15:16.一队干前一个工程需9÷116=144天.新一队与新二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2112(3544):(3544)46:47.3333⨯⨯+⨯⨯⨯⨯+⨯⨯=新一队干后一个工程需6÷147=282天.一队与新一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2115:(3544)45:46 33⨯⨯+⨯⨯=所以一队干后一个工程需282×4645天.前后两次工程的工作量之比是144:(282×4645)=(144×45):(282×46)=540:1081.。
小升初专题:比与比例
小升初专题:比与比例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同学们来说,“比与比例”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也为今后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比与比例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聊聊“比”。
什么是比呢?简单来说,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如说,6÷3 可以写成 6:3 的形式,“:”就是比号。
在比中,有前项和后项之分,6 是前项,3 是后项。
比是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比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这就好比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不管是分成 2 份还是 4 份,每一份所占的比例是不变的。
再来说说比例。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2:3 = 4:6,这就是一个比例。
在比例中,有内项和外项。
在 2:3 = 4:6 中,2 和 6是外项,3 和 4 是内项。
而且,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这是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重要依据。
比和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说,我们在调配饮料时,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混合不同的成分,就需要用到比例的知识。
再比如,在地图上,会标明比例尺,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知道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关系,从而计算出实际的距离。
在做比与比例相关的题目时,有一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种常见的题型是化简比。
化简比就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比如 12:18,我们可以找出 1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 6,然后同时除以 6,得到 2:3,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另一种题型是解比例。
比如,已知 3:5 = x:15,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得到 5x = 3×15,然后解方程求出 x 的值。
还有一种题型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比或者比例。
比如,小明有 10个苹果,小红有 15 个苹果,那么小明和小红拥有苹果数的比就是10:15,化简后为 2:3。
为了更好地掌握比与比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做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归纳: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归纳:比和比例2019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归纳:比和比例编者小语:小升初的压力始终贯穿于六年级的学习生活,为了成功升学,准备好每一门科目的考验势在必行!2019年小升初备考已经开始,小编整理了2019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归纳:比和比例,帮助大家梳理数学知识点,供大家在数学备考复习时使用,祝同学们顺利考入理想学校。
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小升初讲座 比和比例
【风雨数学小升初讲座】比和比例比是两个量相除的关系,例如男女生人数比是3:4,我们通常理解成男生有3份,女生有4份,他们的每份都相同。
比例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是比值相同,反比例是积相等,并且构成比的前项后项都是变量。
根据比和比例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份数计算,也可以转化成分数计算。
当然,用方程来计算也是不错的。
【题目1】圆珠笔和铅笔的价格比是4:3,20支圆珠笔和21支铅笔共用71.5元。
问圆珠笔的单价是每支多少元。
【解法一】用份数法来解答。
假设圆珠笔的单价是4份,铅笔的单价是4份,20支圆珠笔是20×4=80份,21支铅笔21×3=63份,80+63=143份共71.5元,每份71.5÷143=0.5元,圆珠笔的单价是4份,那么就是0.5×4=2元。
【解法二】用分数的方法解答。
铅笔的单价是圆珠笔的3/4,把圆珠笔的单价看作单位1,铅笔的单价就是3/4,那么21支圆珠笔相当于3/4×21=63/4,那么总共相当于20+63/4=143/4,圆珠笔的单价是71.5÷143/4=2元【解法三】用方程解答。
有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设圆珠笔的单价是x元,或者设圆珠笔的单价是4x元。
前者用分数形式列方程,后面用整数的形式列方程。
3如果以圆珠笔的单价是x元来列方程,那么铅笔的单价就是x,则43可以列出方程20x+x×21=71.5元,解得x=24如果以圆珠笔的单价是4x来列方程,那么铅笔的单价是3x,则可列出方程4x×20+3x×21=71.5【题目2】加工一个零件,甲要2分钟,乙要3分钟,丙要4分钟。
现有1170个零件,甲乙丙三人各加工几个零件,才能使他们同时完成任务?【解答】先算出工作效率的比,然后按照工作效率的比来分配任务。
(1)甲每分钟加工1/2个零件,乙每分钟加工1/3个零件,丙每分钟加工1/4个零件。
小升初数学知识考点
小升初数学知识考点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1: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
5.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b=a÷b=(b≠0)6.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8.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9.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k(一定),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一条直线。
10.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2:1.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体积(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写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比和比例
小升初考试是小学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它关系到小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更好的初等教育。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做好小升初的复习备考,查字典数学网小升初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希望大家在小升初的备考过程中有所参考!
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
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希望我们准备的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在你们复习备考过程中起到实际的作用,愿大家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重点初中院校!。
小升初备考: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
小升初备考:数学比和比例知识点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比和比例同学们,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学习就要接近尾声了,这意味着小升初离我们也不远了。
在小学期间学的数学知识点还记得吗?小编整理了部分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供大家复习。
今天在这里我们先复习一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和性质(1)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 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比和比例(含答案)
10.比和比例知识要点梳理一、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比的写法和读法:表示数a与数b(b不能为零)的比,写作a:b,也可以写作ab读作“比”,所以a:b读作a比b。
比的前项和后项: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做比值。
例如:4 : 5=4÷5=0.8↓↓↓↓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比、分数和除法比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7:4可读作:七比四。
比与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下表所示:三、求比值与化简比1.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比值。
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没有单位名称;不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有单位名称。
例如:100千米:5时=20千米/时2.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称为化简比或比的化简。
四、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便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配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单,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15:60=12:48可得:60×12=15×48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五、比和比例的区别六、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经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比例改写成两个外项乘积与两个内项乘积相等形式的方程,再用已知的两项的乘积除以另一个已知项求出未知项。
小升初-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知识集结知识精讲比和比例知识讲解一、比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1.读法:几比几,如15:10读作15比10.2.写法:把“比”字用比号代替.如15比10 记作15:10或1510.3.各部分名称:比的前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2.区别:比是一种关系,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三、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四、求比值和化简比1.求两个数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2.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整数比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分数比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利用求比值的方法也可化简分数比,但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3)小数比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位数,完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五、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组成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4:5=16:20⇔4×20=5×16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2.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的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七、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一般来说,求比例的未知项有以下两种情况:八、比的应用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求出总份数;b.求出每一份是多少;c.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2)转化成份数乘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b.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c.求出各部分的数量.2.按比例分配问题常用解题方法的应用:(1)已知一个数量的各部分的比和其中某一部分的量,求另外几个部分量;(2)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其中两个量的差,求总量.九、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1.成正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3)关系式: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3)关系式:xy=k(一定).3.判断方法:关键是看着两种相关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例题精讲比和比例例1.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A.1:3 B.3:1 C.3:4 D.4:1例2.如图,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面积的比是()A.1:2 B.1:4 C.1:3 D.无法确定例3.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10:12=35:42 B.20:10=60:20C.:12:8 D.0.6:0.2:例4.两个变量X和Y,当X∙Y=45时,X和Y是()A.成正比例量B.成反比例量C.不成比例量例5.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最近又转进1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现在全班有学生()A.30人B.25人C.45人D.55人例6.下面4个关系式中,x和y成反比例关系的是()A.(x+1)y=6 B.x 3C.3x=5y(x、y均不为零)D.x-y=0例7.20:________÷40=____%=___折。
【小升初】10.比和比例教案讲义及练习
10.比和比例知识要点梳理一、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比的写法和读法:表示数a与数b(b不能为零)的比,写作a:b,也可以写作ab读作“比〞,所以a:b读作a比b。
比的前项和后项: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做比值。
例如:4 : 5=4÷5=0.8↓↓↓↓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的根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比、分数和除法比与分数相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7:4可读作:七比四。
比与除法比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下表所示:三、求比值与化简比1.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比的结果,叫比值。
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没有单位名称;不同类量的比,其比值有单位名称。
例如:100千米:5时=20千米/时2.化简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称为化简比或比的化简。
四、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便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配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比例的根本性质在比例单,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例如:15:60=12:48可得:60×12=15×48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五、比和比例的区别六、解比例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如果已经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把原比例改写成两个外项乘积与两个内项乘积相等形式的方程,再用的两项的乘积除以另一个项求出未知项。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比和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比和比例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依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差不多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或分数。
依照比的差不多性质能够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第一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差不多性质。
(3)解比例依照比例的差不多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能够求出那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确实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019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精品教育.doc
精选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众多,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比和比例,供大家参考!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精编)长沙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必考知识点
长沙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必考知识点长沙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必考知识点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
5.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b=a÷b=(b≠0)6.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8.求比值的方法: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9.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k(一定),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是一条直线。
10.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式子表示:x×y=k(一定),用图表示反比例关系是一条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数学常考十大内容比和比例
1 、比和比例的意义
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是比的结果,比是比例的基础。
他们都是衡量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有了“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和表达方式,对于处理倍数、分数等问题,要方便灵活得多. 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用非常广泛,我们在以后还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
因此,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比和比例的基本类型及解法
(一)比和比例的分配
最基本的比例问题是求比或比值,从已知一些比或者其他数量关系,求出新的比.
例1、甲、乙、丙三人同去商场购物,甲花钱数的乙花钱数的,乙花钱数的等于丙花钱数的,结果丙比甲多花93元,问他们三人共花了多少钱
解、根据比例与乘法的关系
甲数×=乙数×
即:甲数:乙数=:=2:3
乙数×=丙数×
即:乙数:丙数=:=16:21
连比后是
甲∶乙∶丙=(2×16)∶(3×16)∶(3×21 )=32∶48∶63.
三人共花了93÷(63-32)×(32+48+63)=429(元)
答:甲、乙、丙三人共花了429元.
下面我们转向求比的另一问题,即“比的分配”问题,当一个数量被分成若干个数量,如果知道这些数量之比,我们就能求出这些数量.
例2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的分数约分后是,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解:新的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23+32),而分子与分母之比2∶3.因此
分子=(100+23+32)×=62
分母=(100+23+32)×=93
原来分数是=
答:原来分数是
例3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分钟,丙需4分钟,现有1825个零件要加工,为尽早完成任务,甲、乙、丙应各加工多少个所需时间是多少
解:三人同时加工,并且同一时间完成任务,所用时间最少,要同时完成,应根据工作效率之比,按比例分配工作量.
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
::=28:24:21
他们分别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是
甲完成1825×=700(个)
乙完成1825×=600(个)
丙完成1825×=525(个)
所需时间是700×3=2100分钟)=35小时 .
答:甲、乙、丙分别完成700个,600个,525个零件,需要35小时.
(二)比的变化
已知两个数量的比,当这两个数量发生增减变化后,当然比也发生变化.通过变化的描述,如何求出原来的两个数量呢.
例4、有一些球,其中红球占,当再放入8个红球后,红球占总球数的,问现在共有多少球
解:其他球的数量没有改变.
增加8个红球后,红球与其他球数量之比是
5∶(14-5)=5∶9.
在没有球增加时,红球与其他球数量之比是
1∶(3-1)=1∶2=∶9.
因此8个红球是=(份).
现在总球数是8÷×(5+9)=224(个)
答:现在共有球224个.
本题的特点是两个数量中,有一个数量没有变.把1∶2写成∶9,就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本题也可以列出如下方程求解:
(x+8)∶2x=5∶9.
例5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解一:我们采用“假设”方法求解.
如果他们开支的钱数之比也是8∶5,那么结余的钱数之比也应是8∶5.张家结余240元,李家应结余x元.有
240∶x=8∶5,x=150(元).
实际上李家结余270元,比150元多120元.这就是8∶5中5份与8∶3中3份的差,每份是120÷(5-3)=60.(元).因此可求出张家:开支60×8=480(元),收入480+240=720(元)
李家:开支60×3=180(元),收入180+270=450(元)
答:张家收入720元,李家收入450元.
解二:设张家收入是8份,李家收入是5份.张家开支的3倍与李家开支的8倍的钱一样多.
我们画出一个示意图:
张家开支的3倍是(8份-240)×3.
李家开支的8倍是(5份-270)×8.
从图上可以看出5×8-8×3=16份,相当于
270×8-240×3=1440(元).
因此每份是1440÷16=90(元).
张家收入是90×8=720(元),李家收入是90×5=450(元).
本题也可以列出比例式:
(8x-240)∶(5x-270)=8∶3.
例6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画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现有的图画纸之比是5∶2.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
解一: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
4+3=7,5+2=7,15-8=7.原来总数分成7份,变化后总数仍分成7份,总数多了7张,因此,
新的1份=原来1份+1
原来4份,新的5份,5-4=1,因此
新的1份有15-1×4=11(张).
小明原有图画纸11×5-15=40(张),
小强原有图画纸11×2+8=30(张).
答: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图画纸.
解二:我们也可采用“假设”方法.先要将两个比中的前项化成同一个数(实际上就是通分)
4∶3=20∶15
5∶2=20∶8.
假设小强也买来15×=(张),那么变化后的比仍是20:15但现在是20∶8,因此这个比的每一份是
()÷(15-8)=
小明现有20×=55(张),原有55-15=40(张)
小强现有8×=22(张),原有22+8=30(张)
“假设”这一思路是很有用的,希望大家能很好掌握,灵活运用.从课外的角度,我们更应启发小同学善于思考,去找灵巧的解法,这就要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总是先讲述灵巧的解法,利于心算,促进思维.
(三)比例的其他问题
比例关系可以用比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甲比乙的多7,这里必须用分数来说,而不能用比.实际上它还是隐含着比例关系:(甲-7)∶乙= 2∶3.
因此,有些分数问题,就是比例问题. .
例7、有两堆棋子, A堆有黑子 350个和白子500个, B堆有黑子400个和白子100个,为了使A堆中黑子占A堆的,B堆中黑子占,要从B堆中拿到 A堆黑子、白子各多少个
解:要B堆中黑子占,即黑子与白子之比是3:1,先从B堆中拿出黑子100个,使余下黑子与白子之比是(40-100)∶100=3∶1.再要从 B堆拿出黑子与白子到A堆,拿出的黑子与白子数目也要保持3∶1的比.
现在 A堆已有黑子 350+ 100= 450个),与已有白子500个,相差50个黑子,占就是两种棋子一样多,从B堆再拿出黑子与白子,要相差50个,又要符合3∶1这个比,要拿出白子数是
50÷(3-1)=25(个).
再要拿出黑子数是 25×3= 75(个).
答:从B堆拿出黑子 175个,白子25个.
例8 张、王、李三人共有108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王用了自己钱数的,李用了自己钱数的,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问张和李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解:设钢笔的价格是1.
张有的钱数是1÷=
王有的钱数是1÷=
李有的钱数是1÷=
这样就可以求出,钢笔价格是
108÷(++)
=108÷
=24(元)
张剩下的钱数是24×(-1)=16(元)
李剩下的钱数24×(-1)=12(元)
16+12=28(元)
答:张、李两人剩下的钱共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