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
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 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 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D)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 忍受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 上万名工人开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 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 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一天烧掉一架飞 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病、神 经系统疾病。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 D)
A.在原市区扩大规模和经济再生产
B.向高层建筑方向发展
C.向黄浦江西岸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发展
D.建设新城区
8、上海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
是 (C)
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B.将市中心区的污染企业外迁 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
大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 地理环境:比如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 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 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强 质烈,改使变城了市下产垫生面“的热原岛有效性应” 形 气 郊成 污 区城 染 大市带气风到污,郊染将区带城,到市也城大将区
1、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用地逐步演 化为建设用地,如居住、商业、工业、交通和仓储用地等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
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1978年以前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
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上海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
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
(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
(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
(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白色烟雾
B.化肥和农药
C.塑料袋、塑料饭盒等
D.废旧书保护
6.以城市的交通拥挤会导致的严重浪费是( )D
A.城市交通设施的浪费
B.人才、资金的浪费
C.城市空间和人力的浪费
D.时间和能源的浪费
7.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
的是 ( D)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抑制私人出租车 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② 、影响水循环: 每逢暴雨,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
形成城市内涝。
如何缓解城市内涝?
1、完善城市内部的排水系统。 2、增加植被覆盖率。 3、铺设渗水砖,建设海绵城市。 4、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湖泊、 河道。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所 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
小知识
城市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污染类别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危
害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 筑物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
光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污染
影响人体健康
请观察以下图片,说出其反映的城市环境问题。
2、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人口向外 迁移
社会治安问题 其它问题:贫困问题,城市中心区衰落等。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病)
促使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 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
这是城市化进程从聚集发展 到扩散的一个阶段 (又称逆城市化阶段)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学案
知识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知识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表现(1)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
(2)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2)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3、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知识三、地区差异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导致世界城市化进程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城市中心“岛屿”效应(1)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是: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
(2)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3)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高。
(4)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5)湿岛: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 .逆温现象B .水土流失C .热岛效应D .“臭氧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 带来的污染,应该( )A .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 .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 .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 .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答案:(1)C (2)A(11江苏高考)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学简答题《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镇化不仅对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还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各方面影响。
首先,城镇化对土地利用产生了显著影响。
随着城市的扩张,农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和森林覆盖率的下降。
为了满足城市扩张所需的土地,大量的农田被转化为建筑用地和工业用地,从而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农业生产力的下降。
此外,城镇化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破坏和开发,包括采矿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这些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产生了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对水资源的日益增加的需求。
为了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大规模的水资源被引入城市,这对地理环境的水循环和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量的取水活动导致湖泊和河流水位下降,湿地的减少,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水污染的增加,城市生活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水和污水排放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污染。
第三,城镇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影响。
城市的工业、交通和生活活动都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交通尾气的排放,以及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废气和污染物都会导致大气污染的增加。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导致了较高的能量吸收和辐射,使城市的气温显著高于周边的农村地区。
最后,城镇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面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和减少,这会导致物种生境的丧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城市的生境改变和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破坏。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例如农田养殖的增加导致了野生动物的丧失和迁徙。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城镇化
课时47城镇化1.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意义及表现意义表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使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2.世界城镇化进程(1)时间进程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主要特点问题发展新趋势A:初期阶段低于30% 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发展水平缓慢提高B:中期阶段30%~70%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快速发展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加速发展,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C:后期阶段超过70%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中心城区再现衰落迹象增速趋缓,出现逆城镇化现缓甚至停滞象(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 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大小大较小原因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一般较低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镇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镇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讨论三:“大树移植”可使城市迅速绿化,这样
的做法值得推广吗 ?为什么?
怪了,树木也输液!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电磁污染
城 市 环 境 污 染
光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住房紧张
香港的“铁笼”
——就业困难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 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应当综合考虑:
1、促进和带动城乡经济发展; 2、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防治“城市病”; 4、因地制宜,形成城市特色; 5、留有发展余地。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 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 容易使城市在下暴雨时排水不 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 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 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 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 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 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 区的生态环境 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
——社会秩序混乱
持刀抢劫
飞车抢包
干啥来着,这么专注?
二、城市环境问题
1.问题(“城市病”的表现)
人口密集
就业困难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病”
交通拥挤 社会秩序混乱
地价房租昂贵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2.原因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
[思维流程]
信息①:图示地区为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发展到2015年 时,城镇数量增多、规模增大。 获取 信息②: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 解 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 读信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息 信息③: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 000余万 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加快
缓慢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②①由城于镇过化度水扩平张高,出现了郊区化 和__逆__城__市__化___现象 城镇化水平还比较_低__,但近
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上升迅速 城镇化水平_很__不__平___衡__
问题表现
城镇化问题
表现
举例
虚假 城镇化
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_超__过__了国 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 拉丁美洲国家 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
第(3)题,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
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
调动运 用知识
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城 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 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姓名:赵裕军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邮编:213003地址:常州市博爱路154号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第2课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本节课的所有内容都与生活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③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城市环境问题。
2.了解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今后城市发展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常州地区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其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②分析当前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三、教学重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四、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学生分析1、思维特征:高中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已经对新的学习方式有所适应,具备了一定的地理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适当完成资料收集和自主合作学习的任务。
2、知识背景:在学习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能理解城市化过程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
3、生活经验:随着常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学生对生活的周围环境有深刻的亲身感受,能较好地把地理基本理论和原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六、教法与学法1、教法:(1)指导自主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前布置学生开展调查,调查常州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思维能力和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________增长的主导 区域经济 力量。 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________功能 辐射带动 显著增强。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 城镇。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二
人文地理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与地理环境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强烈改变原有地表形态,使地表趋于 ____ 平坦 强烈改变______性质,产生大量的 下垫面 ____气体 温室 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水系紊乱、地面 地表水 大量硬化、阻隔______下渗 “城市三废”强烈破坏生态环境,城 生态系统 市人工________比较脆弱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二
人文地理
3.城市化的意义 (1)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 的____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 (2)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 于改善地区____结构。 产业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二
人文地理
污染 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
危害
娱乐音响、 破坏生活环 大于50分 噪声 ________、工业生 交通运输 境,危害健 污染 贝的噪声 产、建筑施工 康 固体 占据空间、 废弃 工业生产、建筑施 垃圾 滋生蚊虫影 物污 工、居民生活 响____ 健康 染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必必修二人教版 高一下暑假作业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
第2章第3节城市化看一看【学问回顾】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分析(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图所示:(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进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早(自产业革命开头)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头)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进展趋势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消灭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快速膨胀合理性问题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进展水平不相适应,消灭很多社会问题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简洁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气候猛烈转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四周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简洁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
残留河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格外紊乱道也简洁因富养分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转变最深刻的地方3.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削减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省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省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削减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进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接受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把握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进展,增加就业岗位想一想1.发达国家为什么会消灭逆城市化?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分和联系是什么?3.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实行哪些主要措施?练一练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进化示意图(含猜测)”,读图回答1-2题。
【新教材】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视说地理:巴西虚假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我国城镇化的推进
1.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2.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3.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 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思考题】
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基本上一致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因为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的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光。人 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水平高。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城市发展不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压力大;工业生产、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
合理
小城市发展缓慢
出现问题:
虚假城市化,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 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巴西、阿根廷, 拉丁美洲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印 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因其围绕中心城城镇市像化卫星率一样故名。
高
低
所处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发展动力 工业革命(工业化)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迅
速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等
补充: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镇,农村地域转变 为城镇地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畅通工程、私人汽车、绿色住宅、生态城市)等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以某一地域的特定文化现象为载体,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一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含义指人口和错误!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三个标志(1)错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错误!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4.城市化动力机制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化特点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1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错误!劳作方式等。
(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四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化是不是只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不是。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2.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一样吗?不一样。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3.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城市化吗?不是。
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错误!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一般特点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对应初期中期后期后期阶段人口农村→城市→郊区城市→农村或小周边地区→中心流动方向城市城镇城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成为主导城市化问题不明显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土地供应紧张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续表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原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城市产业的迁移交通条件的改善,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城市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图示(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
阅读材料:“移植大树 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回答 问题:
1. “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
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 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 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 尘暴等自然灾害。
活动
阅读材料:“移植大树 之风为何屡禁不止”,回答 问题: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趋向平坦
气候----- 产生热岛效应 水文----- 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区水系紊乱 生态----- 产生污染,破坏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1)热岛效应
城市“五岛”效 应
在各国学者研究过的不同规模城市中,无论其处在何种 地理纬度和地质条件,市内的气温都高于郊区。而且当天气系 统微弱、冬季和夜间静风无云时,热岛的强度最强,城市内外 温差以最低温度最显著。随着城市的人口、面积、性质不同, 热岛强度最大值一般在2~7℃。 人们因酷热难忍而大开空调度日对于缓解能源紧缺的压 力来说是不利的,产生空调综合症。 热岛环流可将在城市上空扩散出去的大气污染物又从近 地面带回市区,造成重复污染。当天气系统主导的本地风速极 小时,热岛环流表现得更为明显。
“生态城市”——是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 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城市绿化措施: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 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种植适生的本土植被; 花、草、灌、林相结合;依法保护绿地。
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和特色化
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 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
生态化【合肥市环城公园一瞥】
【阅读】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实录
市” 的要求 中提出 : 在运用资料概括城市 化过程和特点的 基础上 , 理解城市化 对地理 环境 的影响 , 使教学 最终归结 在对人地关系的理 解上 。 对于上述内容 , 课程标准在活动 中建议 “ 联系实际归纳城市化 过程 中产生 的主要 问题 , 讨 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这些反映出新课 程在实施 。 过程 中, 要求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 的有机结合 , 使地理基
本原 理 和 基 本理 论 的学 习更 好 地 在 实 际 的生 活 体 验 中进
行有效建构。
1 . 教学重点。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 环境 的影响 ; ②城 市化过程 中产生的问题 。 2 学难 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 . 教 3 . 教法。①案例分析法 : 让学 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活动 中, 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地理素养 、 思维能力和进行情感价值 观的教育 ; ②多媒体呈现与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 4 法。①创设问题情境 , 岸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 探究问 题、 解决问题 ; ②让学生学会 观察 , 让生活体验与地理基本 原理和理论相结合 ; ③分组讨论 ,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 重点 难 点 】
地理新课标 主张教学应根据学生 的心理特点 ,创设 主动学 习的情 境 , 启发学 生发现 问题 、 出问题 、 提 解决 问
题。 在设 计 本 节 内容 时 , 者 坚 持 以建 构 主 义学 习理 论 为 笔
指导 , 以学生 主体发展为 中心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设 计 中注重学生 的学习过程 ,重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的 培养 , 会 自主探究 、 学 合作 学 习 , 到“ 地一 明理一说 达 知
河北省邯郸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必修2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自主预习】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城乡生活影响:在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传统的 和 方式,农村青年向往都市的繁华。
的现代化、 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迅速缩小。
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3. 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农村转变为 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人口农业人口中,分散经济开放程度 低 信息 交通 欠发达文化 观念 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低二、城市环境问题1、原因: 密集,长期高强度的 ,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2、问题表现:交通 ,环境质量 ,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 ,就业 ,社会自然环境 城市化的影响 评价地形 改变原先的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 改变 原有性质, 产生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市水文 破坏了原有的每逢暴雨,排水不畅,极易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变臭 生态干扰和破坏原了所在地区 的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系统不太安定。
3、影响: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或迁移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的一个新阶段,这一迁移过程称为。
又将其称为阶段。
【练习】1.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2.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3.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减少就业压力材料一: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1997年年会发布的《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的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材料二:2001年7月13日,对亿万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2014年必修二复习提纲一、二单元
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般情况下,受率影响较大。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水平。
主要因素有: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3、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①原始型: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②传统型: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当前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严重的人口问题出现。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容易产生人口化问题,造成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是因率下降引起增长速度加快,再由下降引起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型的过渡模式,②发达国家处在“”型的现代模式;③中国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型向“”型过渡。
★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的大洲分别是洲和。
口增长属于型模式。
表示发展中国家,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型。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爆炸”(越来越快)。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1)环境承载力: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规模和规模的大小。
2)人口容量:一定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人口数量。
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人口数量。
城市人文地理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城市人文地理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文地理研究的核心对象。
从古老的城邦到现代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人文地理特征也在不断地演变和重塑。
在遥远的古代,城市的出现往往与宗教、政治和军事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古埃及的底比斯,因其宗教地位而成为重要的城市;古希腊的雅典,以其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闻名于世。
这些早期城市通常规模较小,布局紧凑,城墙环绕,以保护城市居民免受外敌入侵。
城市内部的建筑和空间布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文化价值观。
例如,宫殿、神庙等重要建筑位于城市的核心位置,而平民的住所则分布在周边区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成长的重要力量。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些位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如威尼斯和热那亚,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
这些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城市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宗教和政治活动,商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开始在城市中占据重要地位。
城市的布局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商业街、市场等专门的区域。
工业革命的到来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得工厂大量聚集在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
这一时期,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厂、仓库、工人住宅区等新兴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等。
同时,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进入 20 世纪,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一些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文化、科技和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它们拥有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本。
同时,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空间、公共设施的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 )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总的趋势 是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发达国家人 均GDP水平很高,但城市化发展速度不一定高,一般 是城市化水平高而速度较慢。第(2)题,20世50~ 80年代,很明显日本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增速都最 快。第(3)题,从图可看出,德国、日本人均GDP与 中国2000年人均GDP相比高很多,当时的城市化水平 比中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要高得多。综合考虑,中 国当前城市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故 应加快发展。 【答案】 (1)A(2)C(3)B
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 大; 收入低, 社会服 乡村推力表现: 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4.动力 城市拉力表现: 结果:使人群离开农村 就业机会 多;交通便捷; 文化设施齐全等 结果:使人群来到城市
知识二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1.时间上:经历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 阶段。 2.空间上: (1)发达国家:起步 早,水平 高 ,已进入后期 成熟 阶段。 (2)发展中国家:起步 晚,水平低 ,处于初期阶 段和 中期加速 阶段。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 然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 响 环 境
评价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 地 行改 形 造,使之趋向平坦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
形成城市风,将城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 了原 有的河网系统,有的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 河流 时排 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 水不畅,造成地面 其他 水 积水。 文 建设用地,有的河流 残留河道也容易因 被分 富营 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 养化而变黑发臭 使
【案例一】 (2010 · 广东文综)读“2005年我国东部 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进程。根据图中的 信息判断,近郊区人口迁入量最大,因此可推测该市出 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 B
考点整合
考点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 发 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 题
出现的 国 发展新趋 势 家和地 区
初期 阶段
城市化 发展中 水 国家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 平较低、 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较
中 期 加 速 阶 段
人口和产 业 向城市迅 速 聚集,城 市 化进程推 进 很快 城市化水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环境
土地利用方 式 居民就业方 式 景观特征 人口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 城市 农业用地 第一产业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业
转 分散,农业人 变 密集,非农业人 口 口 为
低 高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经济开放程
【案例二】 (2010· 北京文综)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 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市的发展变化过 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可知,一般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 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故选项A错误。既然是气候变暖 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 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故选项B是错误的。 由1982年到2004年的该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 看出,该市7月地表温度低值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 能说明该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故选项C正
【即时巩固一】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回答(1)~ (3)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 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 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 )
A.发展水平较高 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 D.应限制发展
【解析】 本题以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水平统计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水平之 间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以及学生阅读统计图,分析比较区域差异的能力。准 确读取图中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第 (1)题,由图可知,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
知识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减少
水质、水量、 地下水运动 发生变化
1.表现
废渣对城市 土地质量 产生不良影响 城市热岛 ”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 出现“ 风速、风向
改善 环境 2.合理的城市化 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不合理的城市化(过快) 环境污染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等) 城市化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问题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生态城市 4.改善措施:建设和发展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知识结构
第 2 节
城
市
化
知识研读
(对应学生用书P79)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
知识一 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 扩大 、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人口增加 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 城市人口在 2.标志 要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作用 聚落形态发生变化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发 生巨大变化
出现了劳动 力 过剩、交通 拥 挤、住房紧 张、 生态环境恶 化 等问题
出现了 郊 区城市 化现 象
发 展 中 国 家
特别提示:判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 异除了从特征、问题及发展趋势方面分析外,还可从城 市化起步(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 市人口比重(发达国家大,70%以上;发展中国家小, 不到40%)等方面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