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李斌翔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李斌翔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案)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一课时】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土地面积广大(全区规划面积218.9平方公里)、水源充足(长江流经、河网密布)、动力丰富(谏壁发电厂是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市场广阔、交通便捷(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铁、公、水路联运的地区)、政策扶持(土地价格低、”两免两减半”等)、政策扶持(土地价格低、”两免两减半”等)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工业区的区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技术、资金、劳动力、政策环境等1.工业区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承转】:工厂建设在什么地方,都想获得面面俱到的区位因素,但是这种完美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在决策时只能考虑影响其工业的主导因素。
【探究活动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以下工厂各属于何种工业类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表格上的区位选择原则及工业特点,学生互相讨论,完成表格填空)水果罐头厂、汽水厂、炼铝厂、水产品加工厂、普通服装厂、家具厂、电子装配厂、卫星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啤酒厂、精密仪表厂【针对练习1】:1.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甘蔗制糖厂应接近消费市场b电子计算机的制造应接近科技发达地区c炼铜、炼铝厂应接近火电厂d服装厂应接近棉花产区。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生产的含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掌握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4. 提高学生对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生产的含义及其分类。
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4. 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5. 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生产的含义、分类;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
2. 教学难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的看法。
4. 采用多媒体展示法,直观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现状,引发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工业生产的含义、分类,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的看法,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并分析本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内容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本节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学习中要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这条主线进行,这样才易于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它主要包括产品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和信息上的联系。
在讲述工业联系的基础上,教材分析了工业集聚和分散的情况。
教材首先指出了工业集聚可以带来规模效益,接着从分析工业过度集聚产生的问题入手,引出工业扩散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社会产生工业分散的其他因素。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主要概要地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设想】1、“工业地域的形成”比较抽象,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教学过程中抓住本节内容的主线,即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线索,使本节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
3、引入典型案例,提供学习信息,安排适当活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供各种可能,力争让学生理解本节重点内容,获得一些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
在分析工业地域形成以后,探讨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重在分析不利影响。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类型,并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间的关系。
2、明确工业集聚和工业扩散的表现、原因和优势。
3、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4、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扩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学会案例分析法。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 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理念,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
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和本单元上一节介绍的农业生产活动都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所以教材在介绍了农业生产活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工业生产活动的相关内容。
然而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的复杂了,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为学习后面知识做辅垫。
本节课主要包括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和工业区位选择三部分内容,其中工业的区位选择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对五种指向型工业进行区位选择,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方法。
4、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的有用性;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判断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并进行区位选择四、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在本课之前,学生已详细学过另一种产业活动——农业生产,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都属于最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内容虽不尽相同,却相似,尤其是分析工业、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农业、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分析方法都是相通的。
但是工业比农业要复杂的多,而学生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对工业生产活动知之不多,在学生的印象中轰鸣的机器远不如餐桌上的玉米来的真实,因此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浓缩的,因此需要教师将工业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消除学生心中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阅读资料印发六、教学方法图文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七、教学过程材料三:参、五种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安排探究活动、角色扮演 ---- 我是企业家:给学生提供7 种(5 类)工厂,作为企业的董事,工厂选址时,你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你会把你的工厂建在具备什么条件的地区?学生分成A、B 两个大组,分别负责前四个、后三个,给学生提供材料(如下)和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教师总结,使之条理化最后,补充几种学生易混淆的工业,学生上台分类,鼓励学生质疑。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家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 2 讲工业地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课前准备】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是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中国北京的中关村是是全国的高新技术家产中心之一,阅读课本第 68 页的知识窗,剖析概括这种地区工业发展的有益条件和发展特点。
【讲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内容在城市功能区中,工业区的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回在工业区位要素的基础学情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原答前两问,再联合对教材上认识工业公司得以存因是什么?今日我们要学的预习和思虑,试试回答在的条件,进一步考虑一诊疗习的工业地区与城市工业第三问。
个公司与其余公司之间区有哪些相同与不一样?的关系。
学习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①朗诵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目标键词。
②快速说出重点词意注意。
展现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研究活动1:理解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的内涵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内容①指导阅读课本 3-2-4 、3-2-5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图及文字资料。
自主学习,思虑教师提出②展现导学识题:三者的内涵的问题。
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差别?②小组内沟通,议论。
及理解工业联系为何会促成工业时填写图理解生产联系、空间联1、图 2.工业集聚?工业集聚有什么优系和信息联系各自的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联系势?理清工业联系、工业集含义和互相之间的区员的个人看法。
与工聚、工业地区三者之间的关别。
认识工业集聚的优④ 2- 3 个小组分别投影业集系。
填写图 1、图 2 中的相应势。
认识工业联系、工已经达成的导教案,并让聚的内容。
业集聚、工业地区三者讲话人沟通小构成就,其内涵③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及之间的关系。
他组可提出增补建议,发时指导。
言人回答其余构成员的④聆听学生回答,指引同学们怀疑。
对回答者的看法作出正确评判。
适合的内容:(1)在下面的纲要图上填入____联系(供给原料或配套产品),又叫生产联系有形的工业联系非生产联系(共用___________或低价劳动力联系________联系无形的联系充足利用 _____________降低生产成本工业集聚增强相互间的____和 ____图 1( 2)理清工业地区、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 致使形成________ ________图 2( 3)工业地区的规模渐渐扩大, 则有可能形成工业城市, 如我国的石油城 ________;钢铁城 _________ 等。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掌握工业生产的分类及特点;(3)了解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图表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地理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工业生产关系的认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 工业生产的分类及特点;3. 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生产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其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生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工业生产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的分类及特点;4. 课堂讨论:探讨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2. 辅助材料:工业生产案例、图表、数据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工业生产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工业生产的关系;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①时装公司②软件开发公司③有色金属冶炼厂④手机装配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下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 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火 力发电厂应布局在何处?
(1)自来水厂建在 C ,
理由 河流上游,水质好 。
动力
土地
工厂
厂址
原料
水源
政府政策 劳动力
工业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土地 、水源、 原料 、动力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劳动力 、
技术、政策等。
2.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运输 市场
动力
土地
工厂
厂址
原料
水源
政府政策 劳动力
涟水水厂临废黄河分布,现 在假如你就是水厂厂长,请 问:工厂如此区位选择的目 的是什么?
工资
甲
3
5
12
乙
4
5
16
丙
6
5
11
丁
6
5
7
(1)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产业最好建在( D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下表是某产业建厂的几个预选地点与成本分析表,据此答题
工厂地点
甲 乙 丙 丁
原材料运费 3 4 6 6
成本分析 加工费
5 5 5 5
工资 12 16 11 7
(2)如果该公司吸引外资投资,那么,在乙地适宜发展的
为扶持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除了制定税收、贷款、 扶持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外,还在行政服务、外资政策和进出口等方面对入住软件技术 园区的企业实行优惠待遇,使入园公司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高中地理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城市与地理环境、农业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前者让学生对区位有了认识,后者让学生对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了解。
所以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选择的教学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有别于对农业地域形成的简单概述,而是从根本上研究了工业地域的成因、影响、发展以及主要类型的特点。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功能分区的学习中有所涉及,在这里应该做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既要分析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又要突出工业生产使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深刻变化。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图表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属于最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只是工业生产的部门结构和布局更为复,而且工业生产的“非天然性”较为突出。
本节教材由前后紧密联系的三部分组成,工业区位因素是本节的基础,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前一部分内容的应用和延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工业生产活动的结果之一。
第一部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安排了工业区位论的相关原理,为知识的应用搭建了平台。
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不同的工业部门,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在教学中从这两个方面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二部分“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扩散以及工业地域三项内容。
工业联系导致了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了工业地域;而工业扩散则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是形成新的工业地域,这部分内容是层层递进,紧密联系的。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它主要包括:生产上存在的投入—产出联系、基础设施方面的空间联系和信息联系。
在工业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课程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本节课主要学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因素并能判断工业区位类型【教材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鲁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目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二是不同的工业类型,其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又以知识窗的形式安排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知识的应用搭建了平台。
课本设计了活动,说说各种工业类型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学会分析利用图表、地图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并能够做出区位选择。
3、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会分析影响不同工业的主要因素。
根据不同特点的工业能选择合理的工业区位。
教学难点】主导区位的判断,尤其是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归纳法、案例探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文登宣传片”。
文登有许多知名的企业,如制革、家纺、曲轴、工具厂等,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里呢?影响这些企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案例分析一】威海市文登经济开发区位于文登区北部,与文登区紧密相连,总区划面积30 平方公里,辖20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目前辖区面积148.7 平方公里,建成区30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万人。
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处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叠加区域,北临威海市区,南接文登区,是中国距离日本、韩国、朝鲜最近的区域,开发区交通便捷,距离威海机场20 公里,烟台机场百余公里,威海码头30 公里,铁路、高速公路穿区而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11.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德国鲁尔工业区材料1: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图4.9)。
自19世纪中叶形成以后,鲁尔工业区依托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充沛的水源、广阔的市场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它位于德国中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域内,临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纵贯鲁尔区的莱茵河及其3条支流与总长400多千米的4条运河相互沟通,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
并通过莱茵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区内的高速公路也交织成网,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
鲁尔煤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图4.10〕.鲁尔区西南部靠近法国著名的洛林铁矿。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地域。
鲁尔区也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城镇集聚区,形成了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著名的工业成市。
材料2: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长期局限于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鲁尔区传统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降低,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步减少(图4.11)。
同时,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都使世界钢铁市场需求急剧减少。
鲁尔区经济衰退,一些大型煤钢联合企业关闭,工人失业。
图3-2-5此外,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
迫使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向德国南部地区传移,也使鲁尔区的工业发展难以为继。
材料3: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综合整治(图4.13)。
《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能够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上让学生了解世界工业生产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掌握分析工业生产区位因素的方法,能够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且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鲁教版《工业生产和地理环境》就是基于这个课程标准而设计的,它从属于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国家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学习哪些、学习多少个工业地域类型,内容的选择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发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调查活动感知工业区位问题,让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要与地理环境相适应,才有利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二、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包括三个板块: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个板块之间联系既很紧密,有自成体系。
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理性的分析。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向学生传递的知识很多,完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工业生产就在我们身边,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很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有效教学资源,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完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益。
但是,教材中也有很多独特的设计,需要教师用心思考,比如: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教材只有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并配以知识窗《工业区位论》,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整个工业地理部分中这个板块是很重要的,熟练掌握这个知识点有助于学习后面的两个板块;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本节中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自生活,学生见惯多了,相信难度不大,但学生分析时是否全面、准确,值得教师关注。
本节中还有三个活动内容,选材即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又注重技能的提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三个活动案例,实现教学效益的提升。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通过重点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旨在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侧重从实际出发,分析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二目“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第三目“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概要的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工业部门的分类。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4、理解工业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5、掌握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以讲为主,多分析一些案例。
五、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高中地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学科:高中地理3. 课时:2课时(90分钟)4. 年级:高中一年级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工业生产的概念与特点2. 工业生产的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 我国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特点5. 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直观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兴趣。
2. 讲解工业生产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3. 分析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工业生产的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
3. 分析我国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特点,让学生认识我国工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4. 讲解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生产的环境问题。
5.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工业生产概念、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掌握情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结合图表的分析,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结合调查研究的材料分析,准确表述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
3.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的工业生产状况。
4.通过对本地工业发展的探究,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5.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教法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书上内容不多,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的素材来支撑,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以及不同指向型工业,内容不多,但是由于所用到的案例很多,很容易出现一个一个堆砌案例的情况,所以在讲到第三个案例时,明显感到学生有些疲惫,这跟我展示的方式单一有关系,我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进。
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很多跟淮安有关的案例,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增强对家乡的了解,树立建设家乡工业的美好志愿。
在今后的课堂上还是要注意如何提炼出更有效的问题,而不是一些无效的提问,活动设计也可以更加精心,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表面的活跃。
高中地理《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2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主要工业类型。
2. 理解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课前调查,增强地理实践力。
2. 通过分析家乡案例,强化区域认知,培养综合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学习,加深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一、工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①、能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②、政策、科技、交通、劳动力等。
选址原则(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③获得最高利润。
主要的工业类型针对训练1、读下表,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考虑,该企业的区位指向是()某企业在四地的成本结构比较A. 动力导向型B.市场导向型C.技术导向型D.原料导向型2、读下图,指出下列哪组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图相符(图中圆圈大小代表着该因素对这一工厂的影响程度)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 (1)生物制药厂(2)食品罐头厂(3)电脑装配厂(4) 玻璃厂B (1)彩印厂(2)造船厂(3) 纺织厂(4)皮革厂C (1)水泥厂(2)造纸厂(3) 家具(4)烤烟厂D (1)啤酒厂(2)炼铝厂(3)缫丝厂(4) 榨糖厂3.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C、汽车、造船、水泥生产D、炼铜、奶制品加工、制鞋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现代钢铁工业起源于19 世纪。
在早期的煤炭炼铁时代,钢铁工业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靠近大煤田,如德国鲁尔区。
20 世纪初开始,随着冶金技术的改进,钢铁工业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因素,如我国鞍钢。
二战后,科技迅速发展,巨型船舶出现,钢铁工业转向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如宝钢。
思考:不同时期影响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和减弱的因素分别有哪些?减弱:动力、、劳动力数量;增强:、交通、信息、、环境。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二课时)说课稿
2.认知水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关系,但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
3.学习兴趣: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喜欢通过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学习。
4.学习习惯:习惯于课堂讲授和书本学习,但逐渐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难以将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3.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困惑。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现实案例:通过展示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现实意义。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3.实践操作: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或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制作海报、演示PPT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5.教学评价: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供反馈。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
4.成绩反馈:向学生提供阶段测试的成绩,分析成绩背后的原因,指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基础知识
教学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读书、比较归纳,练习时把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导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二战后,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想想还有哪些?(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
看看我国的酸雨分布情况。思考为什么。
了解高新技术带来的污染。
许多华侨华人回国投资,他的故乡往往是他的第一投资目标。还有些厂商爱好高尔夫球宝龄球等休闲运动。所以,他们会把工厂选择在周边有休闲场所的地区。
活动
读书66页图3-2-1世界主要工业分别区,回答书上所提问题。
承转
前面讲了工业区位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们学习本节的第二大内容,[板书]:工业地域的形成
导入
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因为有着某种联系才形成了工业地域,因此在认识工业地域之前需先了解工业的联系。板书:工业联系
讲课
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工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是人类非常重要的活动,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在工厂里,劳动者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加工成产品。然后,再将这些产品投放列市场销售(或作为其他产品的生产资料)。
[板书]:原料——产品——销售——赚钱
讲解
同学们,刚刚我们讨论的仅仅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选择区位。但是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以追求最高利润是最终目的和唯一出发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管理者的个人偏好同样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灵活地分析问题,选择适宜的工业区位。
1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由于社会发展,国家必须对工业布局作某些调整。2019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由于国防的需要;进入80年代,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重点在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等沿海地区发展工业。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 学 题 目
南师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P66-73
教 学 目 的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特点
2)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从而能知道工业地域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别某地区采用何种工业布局最为合理和哪种产业分布在何地是合理的
同学都吃过甘蔗,都知道甘蔗存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腐烂。甜菜也是如此。而制糖厂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甜菜,所以制糖厂一般靠近原料产地。如果制糖厂远离原料产地,在运输过程中甘蔗和甜菜腐烂,就得不偿失了。
[提问]:想想还有哪些工业部门属于这一类型。
2、市场指向型工业
它的区位选择原则是接近市场。
[提问]:请大家对照原料指向型工业说说它的工业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工厂是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看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图,幻灯12,分析他们的为什么能形成大型的钢铁公司。
鞍钢位于辽宁省中部,本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矿资源,所以能成为我国的大型钢铁基地。与鞍钢相比,宝钢周围地区既无铁矿也无煤矿,他所需的煤矿又内陆运来,铁矿则由澳大利亚等国运来。那为什么要在上海宝山建大型钢铁基地?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对钢铁需求量大。如果仅仅依靠输入钢材,是满足不了需求的且对运输业产生巨大的压力。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所用的原材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材料产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并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区。例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等。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硅谷,幻灯片5,了解它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好。人类在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后,环境标准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工业区位因素。此外,一个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3)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某一工业地域(区)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通过区位因素及工业联系等的学习,让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全面,不孤立。
承转
刚刚我们讲的是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宝钢和鞍钢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那么其他工业部门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现在我们来看看不同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对照P68页的表3-2-1,我们学习主要的工业类型。
讲解,提问,分析,总结
1原材料指向型工业
它的区位选择原则是接近原料产地,指那些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过高的工业。
总结:如果工业部门过分集中,就会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以及原料燃料困难等问题,工业也会出现扩散的趋势。
那么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为扩散提供了条件?
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等也都为工业扩散提供了条件。
工业的集聚与扩散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的;一般说来,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人力,物力,财力的空间集中;到工业后期,区域工业多表现为分散,即向工业基础较落后的地区扩散。请大家看看日本工业地域的变化正说明了这一点。
总结
总结:一定地域范围内存在内在联系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往往通过某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便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
活动
下面请大家看书上第71页的活动题,应用上课讲的知识思考书上的问题。
作简短分析后让学生作为课后作业。
承转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他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刻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我们来看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解
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会在较近的距离内集中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工业集聚的带来什么好处?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想想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工业扩散现象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4、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讲述]这种工业主要指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多,但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想想有哪些部门,(服装厂、电子装配)
5、技术指向型工业
[讲述]这类工业对生产技术要求高。经过严格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能够操作机器的高素质的工人才能够上岗生产的企业。例如,计算机产业,精密仪器。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2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些工厂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污染物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在给这些工厂选择区位时,一定要注意。
空气污染较严重的——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者与常年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水污染较严重的——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和水流上游。固体污染严重——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3个人偏好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归纳]:产品不便于远距离运输或者运输成本高,或是加工后产品体积增大不方便运输的工业。如饮料厂、家具厂、印刷厂和食品厂
3、动力指向型工业
[讲述]这类工业主要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企业为降低成本,就把工厂建在动力能源丰富的地区。例如,炼铝厂,我们知道炼铝需要电能。一个年产10万吨精铝的炼铝厂,要有一个20190千瓦的电力成本较低的发电厂来配合。所以,炼铝厂选在水力发电站周边地区。
提问
那么假如你要建一工厂,在建厂之前你要考虑一些什么条件?
幻灯片2,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归纳总结
这只是一个厂,我们把它扩大到整个工业,也就是说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讲课
不同时期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原料和市场因素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例如,钢铁工业。因原料消耗最大,最早出现在铁矿石等原料附近。
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
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我们称之为工业联系。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绝大部分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例如布的生产过程。幻灯16。
工业联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某些部门,要依靠其他相关部门为其提供原料或配套产品,这时就形成了工业的产品联系(18)。而这些工业部门间就构成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产业链。2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服务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我国沿海开放地区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长房内,有服装,制鞋,箱包等多种工厂(19)。3信息上的联系:除上述物质联系外,工厂之间还有信息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