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新的课堂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转变观念 。 渗 透 人 文 思 想 人 文课 堂 的构 建 , 首先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 。 树 立 正 确 的课 程 观 、 教学观 、 学生 观,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 转 变 不 利 于学 生 全 面发 展 的传 统 教 学方 法 ,创 造 有 利 于 学 生 发 展 的 富有 生命 力 的课 堂 教学 新 景 观 。 在 教 学 中 老 师 必 须 树 立 以 学 生 为 本 的教 育 观 念 。 把 学 生 视 为 自主 的 、 发 展的 、 有 潜 能 的人 , 使 其 成 为学 习 的主 人 。 从 重 知 识 转 向育 人 为 本 , 从重结果转 向 重 教学 过 程 。 其 次 是转 变 学 生 的学 习观 念 , 充 分 相 信 和 尊 重 学 生 在学 习上 的 自主 性 和 创 造 性 。努 力 营造 宽松 、 和谐 、 充 满 信 任 的学 习氛 围 , 把 学 习 的 主动 权 交 给 学 生 。 让每个学生都有 自 主学 习 、 深 入 思 考 和 自我 体 验 的 时 与 空 间 . 不 断 提 高 对 数 学 学 习 的 兴 趣 和 自信 心 , 让学 生敢想 、 敢说、 敢问、 敢于探 索 、 敢 于 创新 。 二、 挖掘生活 。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课标》 指 出: 学 生 的 数 学 学 习 内容 应 当 是 现 实 的 、 有 意 义 的、 富有挑 战性的 , 这 些 内容 要 有 利 于 学 生 主 动 地 进 行 观 察 、 实验 、 猜测 、 验证 、 推 理 与交 流 等 数 学 活 动 。 数 学 课 程 资 源 除 教 科 书 以外 , 还有 教学 卡 片 、 图 书馆 、 互 联 网等 物 质 资 源 , 也 包 括 学生 生 活 经 验 、 认 知水 平 。 我们 应 该 在 数 学 教 学 中充 分 开 发 课 程资源, 挖 掘 教 学 素 材 为教 学 所 用 。 其次 , 教 师 可 以通 过 绘 画 、 幻灯 、 多 媒 体 等 创设 教 学 情境 , 可 以组 织 学 生实 物 、 参观现场 , 展示 图 片 、 图 像 和 图表 。 也 可 以利 用 实 验 演示 、 教 师 示 范 等 方 法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其 作 用 可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兴趣 , 使 课 堂 教 学 变得有声有色 、 生动活泼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积极 性 , 并 且 使 学 习 内容 变 得 易 于 理 解 和 记 忆 。 我 参 加 评 比 的《 观察物体 》 演示文稿 , 就 是 充 分 利 用 多 媒 体 的演 示 功 能 把 观 察 物 体 中 的看 、 拼 等 直 观 地 展 示 出来 , 同 时 也 给他 们 提 供 了 良好 的交 流 平 台 . 调 动 了学 生 的 观 察 兴 趣 , 培 养 了分 析 、 推理 能 力 , 做到 了“ 事半功倍” 。 在 教 学 中 努 力 创 设 学 生 熟 知 的生 活 情 境 .把 学 生 的学 习 活 动 与 现 实 生 活 紧 密 联 系起 来 , 激 发学 生 的 好 奇 心 和 求 知 欲 , 体 验 到 生 活 是 数 学 的 源 泉, 了 解 了 数学 的价 值 , 增 强 应用 数学 的意 识 。 三、 以 学 生 为本 。 发 挥 主 体 作 用 过 去 的教 学 常 常 强 调 教 师 的 主导 作 用 而把 学 生 单 纯 地 视 为教 育 对 象 , 忽视 教 学特 点 , 无 视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性 。 教 师 应 把 小 学 生 看 是 具 有 成 长 潜 能 的生 命 体 ,其 内部 蕴 藏 着 主 体 发 展 的机 制 , 认 识 到教 学 的 目的 在 于 开 发 学 生 的 潜 力 , 驱 动 其 主 体 的发 展 机 制 , 使之 成 长 、 成熟 。“ 以人为本” 的 理 念 在 教 育 界 越 来 越 深 人 人 心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 以 学 生 为 中心 , 充 分 发 挥 学
教学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实践与反思,我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教学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后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3. 培养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优化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有助于学校优化管理,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改革后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1. 改革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教学目标,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2. 改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教师应结合教材,挖掘课程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改革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1. 教师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工作计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计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在新学期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我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在新学期,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会利用课堂时间,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我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体育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同时,我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五、推进学科融合教育学科融合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我会利用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会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
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科学教学观、促进学生发展
树立科学教学观、促进学生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各国的调查结果就已经发现了三个事实:一是学校中的教学仅能决定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的10%-20%;二是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由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所造成的;三是教学在对人格的影响中作用很小。
这些事实对当时的学校教育给予了较大的冲击,而其衍生出的思考和问题却困扰教育工作者至今:怎样加强教学以拓宽那有限的10%-20%?怎样改进教学以缩小学习差异?怎样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完整的人格?简而言之,即:究竟应该怎样教与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科学教师观和科学学生观两个方面寻找答案:一、树立科学教师观、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影响力的发挥和教育价值的实现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方式向创造性学习转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知识或“教学中的主角”的角色中走出,树立科学的教师观,为此需要我们教师:1.做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应当在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他们想要学什么、怎样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建立并维持能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也就是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2.相信学生,做“平等中的首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这里,良好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注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以求得新的发现。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其次,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以及价值观,能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到学生身上。
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全面发展[摘要]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教育观念学生全面发展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
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
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如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原因很简单。
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
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
而在欧美国家实行的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
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指出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其次介绍了转变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
挑战和解决方式也需要引起重视,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强调了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影响,并探讨了未来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转变、内涵、特点、方法、手段、全面素质、挑战、解决方式、学校、家庭合作、学生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追求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传统的知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成绩表现,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竞争力。
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发挥所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发掘潜能、培养个性,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转变教育观念的必要性转变教育观念的必要性体现在当今社会教育形势下。
传统的教育观念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学校教导处工作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导处工作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导处起着重要的教育管理和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社团活动等多个方面详细解析学校教导处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教导处应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
在学校教导处的引导下,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导处可以组织全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在多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其次,学校教导处应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个体差异的问题,也与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个人发展需求紧密相关。
学校教导处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例如,为对其中一学科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开设专题研究课程或关连课程,为对艺术、体育或科技类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和辅导。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学生能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教导处还应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所具备的领导才能非常重要。
学校教导处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班级干部、社团组织等,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学生培养领导能力。
此外,学校教导处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通过这些培养,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领导潜力,并在将来的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学校教导处还应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学校教导处开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导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如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等社团。
这些社团组织可以提供学生丰富的参与和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各种技能和能力。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当今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拥有健康的身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摒弃“唯分数论”的思想,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和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同时,要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更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造力的社会公民,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地引入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合作式学习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完成任务,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项目式学习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品德课程、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知识、技能和品格方面获得均衡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者应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方法,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和机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要在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此外,教育者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其次,教育者还应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
学生在社交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者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教育者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创造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教育者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创造性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艺术、音乐和手工制作等课程,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此外,教育者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发明能力。
除了以上方面的发展,教育者还应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筛选、评价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和研究项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应教授学生有关信息技术和媒体素养的知识,以提高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者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和机会,教育者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1/ 6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小学
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小学在小学教育中落实新课标理念,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努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具体实施策略:1. 更新教学观念: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课程内容整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和探究来获取知识。
4. 评价方式改革: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5.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实施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6.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
7. 资源利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8. 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9.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科学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到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转变教学理念发扬教学民主
转变教学理念发扬教学民主发布时间:2021-11-11T02:30:34.8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5期作者:杨平洲[导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杨平洲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小学 472000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
老师和学生应该是朋友,应和学生打成一片。
传统的体育教学就是用命令式的口吻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因为体育教学中,如队列口令,指挥学生的语言等都是具有命令性、权威性,而语调高昂,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老师不管学生有什么想法,学生都得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结果老师和学生相互对立,难免会造成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表示,体育课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收益。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民主主体地位激发兴趣一、改变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多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组织过程,都用命令过分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指挥,过分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的规范化和有序性,而这种统一是不切实际的,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这种教学形式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好课,特别是许多学校领导,你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学生,或者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则你的课就是不成功的,至少是不规范的,可是正是这种好课,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天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上体育课,不听从管理,于是教师就施加压力,教师越是施加压力,学生越是反感。
越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兵操式的同一教学形式,调整命令式的语言,教师只有完全融入于教学氛围中,和学生同乐、同动,这样才会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才能从内心深处自然使用关切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接受并且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树立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思想,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轻松自然的在教学活动中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教师不要害怕学生不会做,不要害怕学生会做错,因为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学生已经接受了许多东西,应该让学生去尝试一下,但是传统的教学不是完全的抛弃,关键还是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
浅谈民族地区学校如何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广 西 河池 南丹八 圩瑶 族 乡中心 小 学
长期 以来 , 族 地 区 学 校 因 受 历 史原 因 民
蓝艳 肖
学理 论 认 为 , 学 应促 进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 联 教 苏
和 客 观 条 件 的 种 种 制 约 , 化 教 育 与 发达 地 文 区 相 比还 是 相 当滞 后 , 何 转 变 民 族 地 面 转 化 的 。 天 , 们 已 今 人 经认 识到 实 施素 质 教 育 与 标 》 课 中提 到 的 知 识 与 技能 , 过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现 是 情
现 代 教 学论 专 家 赞 可 夫 说过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要 以 尽 可能 大 的 教 学 效 果 来 促进 学 生 的 全 面 发展 。所 谓 全 面 发 展 不 仅 要 要 发 展 学 生 的 智 ” 力 , 且 要 发 展 他 们 的 情 感 、 志 品 质 、 格 而 意 性 的 集 体 主 义 思 想 , 可 夫 的 上 述 教 学 与 发 展 赞 观 点 是 科 学 的 , 学 改 革 就 是 要 促 进 学 生 全 教 厨 发 展 的 观 点 而 要 做 到 这 点 首 先 要 摆 正 然 教 学 的 立 足 点 和 着 眼 点 , 要 立 足 于 加 强 基 既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教 学 , 要 着 眼 于 学 生 又 的 全 面 发 展 , 次 是 在 教 学 内 容 中浸 透 思 想 其 品 德 教 育 因 素 , 教 学 既传 授 知 识 技 能 又 培 使 养人 的 良 好 品 德 , 次 是在 教 学 方 法 E实 行 再 启 发 式 教 学 , 重 非 智 力 因 素 的 培 养 , 展 学 注 发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
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
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也许有人会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是很高的,如我国中学生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竞赛,数理化各科获得了众多的金牌,我国的中小学生到了欧美,数学几乎是顶尖的;出国留学生在学位课程考试中,成绩大多名列前茅……这些能否说明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我国学生的能力是很强的?回答是否定的。
如是肯定的回答,就无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
原因很简单。
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
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
而在欧美国家实行的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
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问题与转变策略研究
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问题与转变策略研究摘要高中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扰。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转变策略,以促进高中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善和提升。
1. 引言高中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高中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成为制约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问题并提出转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 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问题分析2.1 传统教育观念的问题在一些高中教师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即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视记忆与应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这种观念的问题在于无法满足现代高中教育的要求,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
2.2 学科分隔化的观念困扰在高中教育中,学科分隔化的观念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教师仅关注自己学科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这种观念困扰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学科之间的割裂感,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2.3 培训与提升的不足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不断的培训和提升。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高中教师的培训与提升机会不足,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这给高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带来了影响,并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教学观念问题的存在。
3. 高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策略3.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生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 强化学科融合一种转变策略是强化学科融合的观念。
高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逐渐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
一、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教育实践活动打破了这种模式,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锻炼意志。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沟通、协调、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育实践活动往往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面对挫折、勇往直前,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4.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育实践活动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活动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案例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项目教学。
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设计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教师三转一提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三转一提”这一重要议题。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任。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
下面,我将从“三转一提”的内涵、实施路径以及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演讲。
一、教师三转一提的内涵“三转一提”是指教师在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实现三个转变,提高一个能力。
具体来说:1. 学习方式转变: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从单一学习到多元学习,从孤立学习到合作学习。
2. 教学方式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封闭的课堂到开放的课堂。
3. 科研方式转变:从模仿研究到创新研究,从个人研究到团队研究,从孤立研究到跨学科研究。
4. 管理方式转变: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从单一的管理到全面的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5.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三转一提”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专业素养、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三转一提的实施路径1. 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了解教育改革趋势,为“三转一提”奠定基础。
2. 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创新科研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成果。
同时,加强校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 改进管理方式,优化教育环境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三转一提”提供有力保障。
三、教师三转一提的意义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转一提”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也在参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3. 强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竞赛、阅读笔记、读书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4. 重视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写作指导、范文分析、作文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改革评价方式。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2. 强化过程性评价。
更新观念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摘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教师就要更新观念,以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
关键词: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学习主人;全面发展新的时代是一个科技昌明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文意识复苏、价值理性觉醒的时代,人文关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关注人的发展是教育观最重要的变化。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只有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有新的突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观念,以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设计,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思想品德教师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思想:1.新课标下教师与学生是对话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参谋、伙伴,是学习教材的组织者、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道德学习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2.新课标教材要求走进学生文化——心理世界,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心灵去想。
3.新课标要求把“主流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结合”,在当今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网络信息、价值多元化等等情况下,使我们的德育面临一个新的生态环境,贯彻课标有关“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体验主流价值观,又要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和构建学生自主的道德观念。
二、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传统教育的弊端众所周知,新旧教育观念的斗争呼唤出的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人们把它称之为发展教育和成人教育。
这种教育要求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陶冶品德促,使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社会发展到今天,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而教学时间是个常量,事实上,无论怎么加班加点加课程,也无法把浩如烟海的知识讲授完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措施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东社高级小学学生管理初探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1、建立健全了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在校外开辟了福寿山德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2、重视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班会、广播站、黑板报等教育阵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严格执行国旗升降制度,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的演讲。
“整肃纪律优化秩序标准行为营造浓厚学风”专项学生整治活动,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
3、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经常性的举办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中考百日冲刺发动会、规划人生,设定目标,努力拼搏的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学有动力,超有目标。
大力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名人警句牌换成了学生自己的座右铭,标语告示贴近生活、注重细节,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营造出一片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4、德育工作的落实学校主要是依靠班主任实施,我校经常性的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会示范课,有时机就让班主任外出培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水平,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花秀玲论文摘要:教师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挖掘学生个性潜能,教会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教育观念;学生全面发展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创新型的教师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思想,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每个环节要始终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学出发点,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以其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尽可能挖掘和发挥其潜能。
1、教学中要给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在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语)。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
巴甫洛夫指出: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求知火花得到发展。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多讲为少讲,能不讲的尽量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自主学习。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动手。
教师要利用所教学科的特点,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如语文教学中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自办手抄报、编演课本剧等活动,科学、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学中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
这样不仅深化了所学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变“灌输”为“对话”,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
1、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留给学生,把尊重、理解和宽容留给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会有那些问题,喜欢那种教学方法,对那些问题更感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应怎样对待等等,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之产生的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从而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过程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智慧的爱。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
如:在讲授每部分知识前有意识增加自读、自思、自圈、自写、自查等环节,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这样就为教师、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写、演学生自主采用。
3、在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
然后到小组中合作交流,彼此沟通,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反思,丰富充实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
再到全班交流,再次达到共识,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称赞,学会欣赏,学会补充,学会评价,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提问,学会求同,学会学习,同时也学会做人。
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可表现自我的环境,挖掘出学生在德、智、体、美.特等各方面潜能优势。
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1、教学过程是学生潜能发挥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挥。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训练,尊重学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和良好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就是学生心理,生理因素参与的过程,其主体因素的参与过程就是人的潜能发挥的过程。
2、教学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能。
创造心理学认为,在人类思维的广阔领域里,发散思维是人类最高的思维形式,因而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也最富有生命力。
它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创造性,即不满足,超越所谓唯一正确答案去开发未知的领域。
发散思维要求,当思维主体审视认识思维客体时,思维主体既要尊重思维客体,也要无拘无束地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手段的分析思考,以期寻找尽可能多且新的答案和解。
这种既申明自己的观点,又运用观察、获取信息、分析判断、联想比较的思维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还能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发挥。
素质教育与潜能的发挥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所有全体学生,不能有偏爱“优生”歧视“后进生”的观念,要民主。
因为这种歧视后进生的观念往往不自觉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和敌对情绪,不愿与教师、同学讨论和交流,导致他们的潜能得不到相应的发挥,素质得不到更好地提高。
3、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素质潜能。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
然而,兴趣又是靠教师的引导逐步形成的。
因为千课一法,千人一面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是造就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法,刻意求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
我国古代学者王阳明曾经说过:“今教童子,必使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就是告诉我们,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视“苦差事”为“正合我意”,变学生的不想解这道题为我要解这道题。
当学生完成任务时,学生的素质潜能也就无意识中得到开发了。
(2)“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才会有兴趣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出他们的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是鼓励、引导。
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地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
应把学生的质疑问题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教给他们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解决方法,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自然的发挥,素质得到自然的提高。
4、优化教学过程,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素质潜能的发挥。
(1)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入手。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为学生提供一条学习的“捷径”,它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克服困难和各种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找出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来排除学生现有的知识障碍、能力障碍和情感障碍。
(2)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我认为,教师应在学法指导方面多下功夫,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
“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在这种氛围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弘扬独特的个性,展露创新的潜能,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和微笑带入课堂。
教师要给学生以微笑、信任和期待。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的微笑和期待会给对方一种信念,会帮助他挖掘无限的潜能,唤起他对美的不懈追求。
只有充满爱心、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最有效地学习,也才能最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2、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民主化的教学风格。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生硬的批评,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老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春风细雨般地滋润学生,没有不切实际的命令,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信息源,开展大量的交流活动,训练各种技能,共同探索、求知。
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十分有利于新信息的接受,反应也变得灵敏,从而激起学习的灵感。
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
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