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转变的教育教学观念

合集下载

教师观念转变的途径及其措施

教师观念转变的途径及其措施

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1 2 3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教师应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 、课程设计等领域的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
教师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 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 水平。
反思教学实践并总结经验
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教育教学创新意识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将其融入 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03
教师观念转变的具体措施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 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因材施教,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外,还 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注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问题 解决。
05
教师观念转变的实践与反思
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和教学理 念。
缺乏实践经验
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理解和运用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评价体系的制约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学习和探索,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教学观念转变中的心得,总结为以下几点: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将知识从上而下地灌输给学生。

而在教学观念转变中,我认识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潜能。

我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授课,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而当我转变了教学观念之后,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鼓励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我也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时间和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教学观念转变中,我意识到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和参与者。

我采用了各种互动教学的手段,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通过互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4. 打破学科的壁垒,进行跨学科融合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相渗透。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割开来,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而在教学观念转变中,我尝试打破学科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和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而在教学观念转变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教学要转变哪些观念

教师教学要转变哪些观念

教师教学要转变哪些观念一、课堂教学目标要转变1、实施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含是塑造人,以人为本。

学生一天中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2、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贯彻素质教育。

新教材的特点:①现代性:②知识性:③过程性:④人文性:⑤强调能力:⑥实用性:3、课堂教学,“既教书又育人”。

4、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转变是从“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

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转变1、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满堂灌”“题海”、“书山”等。

2、课堂教法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必须是“实现”而不是“体现”。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积极性、参与性是评价教学的决定指标。

3、“教是为了不复需教”。

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会学,教会学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做人的道理。

三、教师课堂上的角色要转变1、要高度重视三尺讲台的神圣性。

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

2、教师应是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

3、教师应是教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4、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5、讲台不能被教师一人霸占,课堂不能被教师一人主宰。

课堂实施多向信息传递。

6、最根本是要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四、师生关系要转变1、要正确看待今日的学生。

智慧、聪明、早熟、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今非昔比。

2、要彻底摒弃“师道尊严”,目前学生可以轻而易举获取信息,教师尊严受到挑战。

3、师生应是事业合作的伙伴4、师生应是朋友、同志5、教师对学生应做到“微笑服务”。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方案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方案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固有观念和传统做法,有必要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现状评估当前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分析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教育观念问题,如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素质培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师生关系单向依赖等。

三、培养教师的人文关怀意识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重点之一是培养教师的人文关怀意识。

通过相关培训和课程,加强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

四、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另一方面是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应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倡导多元评价方式的运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中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另一个方面是倡导多元评价方式的运用。

教师应从片面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包括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

六、积极构建师生平等与合作的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一般呈现为单向依赖的模式,这一观念也需要转变。

建立师生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手段之一是积极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七、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建设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八、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愈发重要。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方案中,应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使之成为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

九、倡导反思与反馈机制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应建立反思与反馈机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

转变教学观念的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观念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传授与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权威形象出现,学生不敢提问、发表意见。

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我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我们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社会调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升教学水平1. 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心得体会(3篇)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心得体会(3篇)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心得体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评价、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调整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逐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体会。

首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开始。

过去,我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我以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能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

后来,通过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和与同行的交流研讨,我逐渐认识到,知识只是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

因此,我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从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开始。

过去,我在教学中往往将所有学生都当作相同的对象,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个别化教育的倡导,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节奏、学习兴趣等都存在差异。

因此,我开始注意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最后,教育观念的转变要从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始。

过去,我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和教学任务完成为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

后来,我认识到,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和中心,他们应该在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满足自己的需要。

因此,我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学习成果。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也正在经历着转变。

传统的教师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掌握,而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需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教师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对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师应该从“教”向“育”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发散性问答和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受到限制。

然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启蒙者和指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其次,教师应该从“双向”向“多向”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传递,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

然而,现代社会信息的蓬勃发展,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社交机会。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家长、社会和专家进行对话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发展。

再次,教师应该从“讲”向“引导”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讲授为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一位“灌输”知识的角色。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的教学,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为目标。

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从“评价”向“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用成绩和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评价应该具有发展性,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路径。

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观念到位,才可能教学到位。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学生要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必须为学生服务;正确的课程观,要思考、研制和开发;正确的教学观,要以生为本;正确的教材观,要为教学服务;正确的评价观,要重过程,多样化等等。

改革旧的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观念,是这场改革的首要任务,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

教师需要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新课改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实现由“单科型”向“一专多能型”转变,教师要克服学科本位、学段本位,注重整体效应,了解教育的全过程,做“全程教师”以适应教育改革的综合化趋势。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现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育资源的共享,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走上现代化的教育平台,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以及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同时,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太快。

有一句流行的歌词是,“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而应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当今教师的知识不应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策略。

采用跟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方式:①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

②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

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④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

⑤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全员参与。

⑥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

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教师必须转变的八个教学观念

新课改:教师必须转变的八个教学观念

新课改:教师必须转变的八个教学观念观念:即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观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能够感受到的东西。

因此,人们的思想意识即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动。

1.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学校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塑造人,以人为本。

“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说,教师的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

2.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教了多少,上得如何,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是最落后、最省力但也是最不负责的教法。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要注意是“实现”而不是“体现”。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复需教”。

叶圣陶讲“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

”教师“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做人的道理和受益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叫“学校”,不叫“教校”,是“学堂”,而不是“教堂”?据联合国科教文《学生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3.教师要转变课堂上角色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

正如“一支粉笔绘华厦,三尺讲台有雷声”。

小小讲台,能展示古今中外,能讲出五洲风雨,能讲出千军万马。

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

然而教师在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不要忘了学生。

教师应是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

教师应是教练,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赛!不仅战术,思想上也负责。

有了骄气要批评,缺乏斗志要鼓励。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和转变,以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和教育的不断发展。

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育价值观。

首先,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情导师,需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学内容是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量依赖教材,教材内容传统、单一,不符合时代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选择和使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主导作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

然后,教学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教师需要注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灌输式、被动式,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与学生需求和现代教育潮流相悖。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更多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和实践。

其次,教育的实效性是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最后,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也决定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知识传授、考试成绩、分数排名等方面,缺乏关注学生情感、人性、道德、良知等方面,这与现代教育所需的全面素质培养相悖。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的进展,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品格、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整体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思考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则成为这一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成长的发展。

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相对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界和学校制定出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措施,帮助教师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角色定位。

过去,教师一直被理解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今天的教师则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教室的主宰,而应该成为一个知识、智慧和关爱的提供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是引导和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所有学生都当作相同的个体对待。

然而,每个学生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习要求。

此外,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所需的能力已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学科知识,还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应该扩宽自己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养的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指出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仅仅需要教师本身的付出,也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倡导。

教育系统应该加强师资培训,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支持。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教师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推动教学观念的变革。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吧!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篇【1】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篇【2】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行为上和思想上都得以转变,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的占有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这种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况严重压制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潜力无法完全得到发挥.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过去的理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应当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帮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过去是教师带着种.种精挑细选的学科走向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注入知识,现在应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力求教与学两种活动的协调一致,让学生乐学.会学.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应该由教师变成学生.要靠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的职能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导〞为主,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指导者.导师和顾问,以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不再以先知的角色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最优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在解疑中发展思维.第三,用爱化解学生的不当行为.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顶嘴的学生.面对这种事件,教师一定要冷静,因为他的言词与你的言行无关.也许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阶级发泄,我们只是充当了一个出气筒的角色.虽然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并不容易,但事实证明.忍耐是最有效地措施.而对学生的责骂可恰前使之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更想顶嘴,劫夺只能是这场战争不断升级.所以,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当冷静,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并安慰自己,他的行为不是他的本意.这样我们理解力学生,也是自己在不快中得以解脱.让我们体谅学生,用爱化解学生之间的不快,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便成为学生的知音.总之,教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自己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我深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将成为一门新型的老师.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篇【3】通过上学期的工作与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灌输〞为〝对话〞,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1.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留给学生,把尊重.理解和宽容留给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会有那些问题,喜欢那种教学方法,对那些问题更感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应怎样对待等等,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3.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之产生的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从而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过程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智慧的爱.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如:在讲授每部分知识前有意识增加自读.自思.自圈.自写.自查等环节,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这样就为教师.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2.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写.演学生自主采用.3.在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交流,彼此沟通,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反思,丰富充实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再到全班交流,再次达到共识,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称赞,学会欣赏,学会补充,学会评价,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提问,学会求同,学会学习,同时也学会做人.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_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以前那种孤立.封闭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营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建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成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更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优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要基,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祖国的明天和未来,寄于教育,教育的成败寄于人们的特别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在头脑中构筑先进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师。

身为西部边远地区的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人们的生活比较困难。

家长们一心想的只是吃和穿这两个问题,大多数人想不到子女在家庭中的教育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人们解决了温饱,更有甚者达到并超过了“小康水平”。

于是人们有财力,也有信心和精神来关心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于是出现了:第一、家长教育力度过大,期望子女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家长未能很好地接受教育,未能圆自己的梦。

现在有条件了,就把实现自己梦想的愿望寄托在子女身上。

于是不断地给孩子增加压力——子女放学回家,家长立即带去学钢琴、学画画、练习舞蹈等等。

父母们只知道一味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却没考虑这样做会摧残、扼杀和剥夺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二、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溺爱表现为,一方面成天的对孩子说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做事,如洗脸、洗脚、穿衣、穿鞋子等,结果怎样呢?孩子一旦离开父母步入社会,就这也不会,那也不知,面对复杂的社会却不知所措了,而父母看到这些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第三、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负面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

而很多家长则认为,教育的事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给他提供条件即可。

于是在子女面前全没有父母、师长的样子:语言不文明,行为不规范,言行不一致,更有甚者,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有时还拖其下水——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不教育,还要称赞几句。

如此的家庭环境,又怎能使幼苗“出淤泥而不染”呢!当然,也有许多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

子女放学回家,家长们都要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必要的辅导。

这本无可非议,但教育子女的问题,决不仅是子女在学校的学习,以及布置的作业。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途径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途径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途径教师在受教育的经历中,在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一些关于教育的认识,拥有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而这些教育观念往往直接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

但是,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实践的狭隘性,这些观念不一定合理,有时甚至导引出教学实践的偏差。

此时,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以指导其教学行为。

一、教育理论观念化学习教育理论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要通过理解、消化和体悟,把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是一个教师主动地对教育理论进行心理加工,重新建构自我教育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有意识学习阶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依靠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果教师的内在动机被激活,产生了转变原有教育观念的内部需要,那么教师就会对教育理论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自主学习的倾向和行为将会变得自觉和积极,从而对教育理论感受深、反应快,能较快地完成教育理论向教育观念的转化。

2.教育理论的观念化阶段观念化指教师将所学的教育理论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内核,构成自己新的教育观念。

当原有的教育观念以显性化的形式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需要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对之进行反思、检验、批判与修正。

经过新旧观念的充分整合,教师不仅将所学理论吸收,而且将其置于自己认知结构之巅,成为自己观念体系的核心,从而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教育观念网络。

3.教育理论的信念化阶段在这一阶段,融入教师思想中的教育信念已转化成教师个体的内在理论,它本身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不仅能激起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智慧,而且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从不合理到合理、从习惯到反省的转化。

即使在多元价值观念发生矛盾与冲突时,这种内在理论也不会动摇。

二、教育观念实践化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必须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

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1.脚踏实地,立足教学实践。

教师要明白,教室就是天然的实验室,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研究者。

教学观念的转变(6篇)

教学观念的转变(6篇)

教学观念的转变(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教学观念的转变關於教學觀念的轉變韓旭摘要:教學觀念體現於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

本文認為,為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深化,高等學校的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調整教學關係,豐富與擴展教師職能,以適應新的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關鍵字: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關係教師職能為適應知識創新、素質教育的教育新時代要求,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調整教學關係,轉變教師職能,以新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深化。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教育是一個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具有統領性和指導性的理念和基於理念的實踐。

具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理性、教學模式以及課堂上的教學行為。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教學觀念正在逐步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具體演化為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啟動學習者的思維圖式(activation of schima)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發生直接的聯繫。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蓋茨曾對教師提出這樣的建議:學習者在學校環境中獲得的全部經驗點、層次,不歧視後進學生。

通過這樣一系列合理的互動行為,使學生在與教師、與同學的交往中,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學會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學會在自我的不斷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就是不需要教了麼?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

教學方法,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是十分寶貴的,而是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擺在首位,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把注重學生識字的情感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於我們的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用開放的態度繼承成功的識字教學成果,創新字理識字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篇二:教学观念的转变摘要: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身心健康知识、技能、技巧以及品行进行培育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新课程同行 ) 刘丽华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变化的要求,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见解。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的学生观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3、新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

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落实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转换角色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精选23篇)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精选23篇)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精选23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分享篇1通过上学期的工作与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

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

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

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

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

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需要转变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支持者,其行为直接关系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思维形式和学习行为发展方向。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受教育教学思想支配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教育教学观,彻底放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不相适应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自觉实施正确教育教学行为。

一、教师要放弃“相信自己告诉学生什么,学生就能学会什么”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只有学生自己学习才会更有效,相信学生的学习结果要通过某种活动来实现,只有当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才能学会”。

学生的各种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反复体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

而教师的讲解“告之”,学生只能记忆和背诵教师给定的内容,不可能消化和理解,也不可能掌握和应用,提即不可能学会“什么”。

二、教师要放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师奖惩的结果”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做出的学习行为,是与满足学生
自我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教师的“奖惩”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学生才能产生行为动机,只有学生反复获得自我满足后,才能增强自信心,确立行为信念,选择符合规范的行为。

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表扬是虚假的,或能导致他脱离集体,尽管教师想激励学生进步,学生也会不买账,而做出不良反映;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批评是恶意的、跟他过不去,或能丧失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尽管教师出于“恨铁不成钢”,学生也不会理解,必然产生抵抗情绪,或反抗行为。

可见认为“较多地对学生优点或错误做出反映是好意”,未必妥当。

因为学生会因教师的批评成为消极目标,也会因教师的表扬使学生成为众矢之的。

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表扬和批评。

关键是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选择时间、场合和对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情绪、性格,以及学生的家庭、集体中的处境和突发事件的基础上,从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的实际出发,选择真实和适度的表扬与批评,使学生乐于接受,自觉发扬长处,改正缺点。

三、教师要放弃“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教师的任务就是设法使学生‘知识瓶’装得满满”的观念
教师在这种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数量与质量同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

于是当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了最多的知识时,会感到很自慰。

当学生安静地听教师讲课时,教师会感到很自豪。

但教师的自慰和自豪并不能持久,面对自己的教学的结果,又不得不懊丧、愤怒、宣泄与自卑。

因此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的学习任务:一是学会求知,即学会建构知识结构、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二是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即学会在交往中,完善、发展、自我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

四、教师要放弃“相信只要学生认真听讲,获得知识就多”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真实的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眼的学习活动获得的”。

事实上有的学生“认真听”可能是一种假象。

他们听是为了得到教师、同学的赞许,当教师提问他时,却一无所知;有的同学是认真听,想记忆,但是由于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让他回答时,却丢三落四;
有的同学听后,能顺利回答老师提出的直接问题,但由于不懂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思考该知识点的变式练习题时,却一塌糊涂;有的同学能直接回答记忆性的知识,但由于头脑中没有具体事实的背景,在分析具体材料时,不能说明材料蕴涵的概念、原理。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打破“告之、听之”模式,应围绕教育教学目标,遵循认识规律,有序地组织好“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练一练”、“做一做”的学习活动,构建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从而促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多获得知识。

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创设乐学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需要、成功的心理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现学生的乐学、会学、学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