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课件: 第3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共32张PPT)

合集下载

2022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8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2022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8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第38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本讲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战后随着西欧走向一体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集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纲要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主干梳理·理思路基础排查理一理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1)背景①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②历史教训: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现实需要: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2)过程①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②欧洲联盟: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③欧元诞生: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意义①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②欧盟在经济领域已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①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

细讲重点
深度剖析
主题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美国学者沃尔特 · 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 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
反对希腊等国的共产党实际上 就是针对苏联,所以这实际上 就是公开掀起了“冷战”
中支持政府。之后的1948年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30多亿美元 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史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的讲话指出:“现在,当我们环
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
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
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
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 根本原因在于通过合 作实现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 政治经济中心 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
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 巴黎条约 》,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随后成立。
(3)政策 ①初期奉行非集团、 不结盟 的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把 反对霸权主义 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 (4)影响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 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 两极格局。 4. 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 要力量。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二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二

第22讲两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新阶段: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影响[轻巧识记]工业革命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1)生产力: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1)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科技:19世纪中后期,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生产力飞速发展。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以内燃机为动力,出现新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都取得发展。

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结构:诞生电力、石油和汽车等新兴工业。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垄断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2)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3)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4)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

例如:德国和日本。

[概念阐释]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二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二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时空坐标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 新的经济体系 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的加强
单元概览
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 20世纪70年代初 代末 到20世纪末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 建 立 了 欧 洲 联 盟 、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
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 主权· 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从加强美国的霸权地位的角度叙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史料运用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答案
(1)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 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2)影响:①积极作用: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 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 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 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 融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 “ 关 贸 总 协
定”。
2. 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
制度化 方向发展。
图示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个中心
两大体系 三大支柱
以美元(国)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经济全球化 体系化 制度化
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史料二
从新的金融格局的角度叙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国际货币与金融关系自20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38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38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38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美国企图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建立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2.建立(1)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①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内容有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教材补缺“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美英两国政府就从本国利益出发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是国际稳定基金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可以控制基金组织,从而取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

“凯恩斯计划”是国际清算同盟方案,强调透支原则和美英双方共负国际收支失衡调节责任,这对国际收支经常发生赤字的英国是有利的。

最终,“怀特计划”得以实施。

两份计划背后反映的是大国的博弈,二战后美英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国实力膨胀,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①世界银行:1945年建立,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

易错辨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区别(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可以协助一个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目的是帮助成员国平衡国际收支,促进汇率的稳定等。

(2)世界银行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较低。

3.影响(1)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2)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教材补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1)1968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

第38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文艺发展历程

第38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文艺发展历程

(1)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 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1)否定了经典力学的 绝对时空观, 使人类对微观
(2)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 深刻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 世界的基本认 意 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使人 (2)发展了 经典力学 ,并将其概括 识取得革命性
义 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的进步
和 (3)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
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 社会变革 和文明进步。 ③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④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 ,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丰富多彩。 四、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诞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 美国 正式诞生。 (2)发展: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应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办公等领域,也走进了家庭。
(1)诞生发展:20世纪60年代, 互联网 问世,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普及。 (2)特点 ①信息量大,信息传播与交流快捷。 ②具有开放性,人人自由参与,资源共享。 (3)影响 ①将世界联系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②推动了“ 新经济 ”的诞生,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人物及作品: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 》。
六、音乐与美术
1.音乐 (1)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①时间:18~19世纪之交。
②人物:贝多芬。
时代背景
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具有强烈的反抗 封建 命精神
与追求民主的革
作品特点
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 英雄主义 着深沉的哲理
(3)现代音乐:流派众多,作曲家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谱写乐曲。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41讲启蒙运动一、背景1.经济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基础: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二、核心“理性”,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三、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与科学的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概念阐释]理性主义的内涵四、代表[归纳总结]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体现的观点⎭⎪⎪⎬⎪⎪⎫天赋人权(否定特权)人民主权(否定王权)人权(公民取代臣民)―――――→需法律维护法治(取代人治)⎩⎪⎪⎨⎪⎪⎧ 社会契约(否定神权)三权分立(防止专制)[辨析比较] 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轻巧识记] 启蒙运动内容五、影响1.欧洲(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世界(1)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主题一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史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①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②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③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
(3)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但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华盛顿会议召开:1921年。
3.议程: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题。
4.华盛顿体系的构成 四国条约 》: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 (1)《____________ 五国海军条约 》:国一举两得的外交胜利。 (2)《______________ 九国条约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__________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构成了帝国 主义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精准高考
历 史
人民版
选考内容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45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 2 3
基 础 攻 关
典 题 示 例 真 题 模 拟
基 础 攻 关
考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帝国主义 1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 ____________ 阶段的过渡,由于帝国主义的
3.国联的盟约和机构
(1)国联的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 (2)国联的组织机构:国联大会、行政院、常设秘书处。 (3)国联盟约:维护和平的手段;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4.评价 (1)国联在成立初期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2)成为少数大国操纵维持霸权的工具;纵容法西斯侵略;处理国际争端不 公允。 5.国联的解散 因威望下降,面对一系列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毫无作为,于1946年正式宣 布解散。
(2)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地区的利益冲突,改变了欧亚政治 格局,促使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相对稳定缓和,有利于20年代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3)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具有反动性和非正 义性,自身隐藏许多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它必将走向 瓦解。(如华盛顿体系又蕴涵了美日、英日以及中国与列强的矛盾)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47讲 精品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47讲 精品

考点 2
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争取人类和平 1.促进人类和平的因素 两极格局 解体后,随着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大国之间逐渐形成 (1)____________ 相互借鉴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全人类的和平。
(2) 进 入 新 世 纪 , 联 合 国 的 作 用 受 到 了 普 遍 的 重 视 , 它 在 维 护 世界和平与安全 缓和地区冲突 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精准高考
历 史
人民版
选考内容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47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 2 3
基 础 攻 关
考点 1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朝鲜战争
1950 年 7 月 , 朝 鲜 内 战 爆 发 。 美 国 组 成 以 美 国 军 队 为 主 的 1 . ______ 侵朝 战争。 联合国军 ”,直接进行干涉,朝鲜内战迅速变为美国的______ “___________ 1950 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2.______ 1953 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美国的企图没有得逞,抗美援朝战争取 3.______ 得了胜利。
沙漠风暴 ”行动,使伊拉 2.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于 1991年1月实施“ __________ 克遭受沉重打击。 沙漠军刀 ”地面攻势,迫使伊拉克接受 3.多国部队于 1991年 2月发动“__________ 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归纳整合]
二战后局部战争爆发原因的比较
原因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出现 朝鲜战争 两个对立政权: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分裂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 越南战争 共和国;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 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历史根源;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定 印巴战争 是重要原因;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是火药桶;美苏两国不断向 印巴两国出售武器起了推动作用 战争

人教版2018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版2018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近现代史上的世界格局简表 维也纳体系
时 间 背 景 国 家 形 成 方 式 维也纳会议 1814、1815 —1848 拿破仑战败 英俄普奥
(表一) 雅尔塔体系
1943、1946 —1991 二战结束; 力量对比变化; 美苏
凡——华体系
1919、1922—1939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 国家力量对比变化 英法主宰世界; 美日在亚太争夺;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①西方:5个条约 ②东方:3个条约 国联
世界现代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1919---1929) 法西斯的扩张和二战 (1929---1945)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1945---20世纪80年代) 世界格局的变化 (1989---今)
必记知识
(1)参加
,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推翻沙皇统治,形成 的特殊局面
十月革命 前的俄国 (3)列宁发表 (4)
时间:1921年,俄共“ ”通过 目的: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农业: 措施:实行新 经济政策 内容
代替余粮收集制 经营
工业:重要工矿业国营;中小企业允许
商业:产品交换发展到
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意义 (1)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2)从国情出发,利用 到社会主义 结果 (1)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2)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年成立联邦制的社会埃”的口号
俄 国 十 月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无可能
(5)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 (1)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 (2)实行征兵制,组建 政权巩固 措施 (3)实行 :把大中企业 企业实行监督;实行 ,抗击敌人 收归国有,对中小 ,退出大战

第38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38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A.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 B.联合欧洲共同对抗美国 C.表现出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 D.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解析] 根据“没有必要和美国采取完全相同的态度,现在可以和 中国大力开展经济、文化的交流”可以看出,随着战后经济的日益恢 复,日本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故C项正确;A 项是在1972年,排除;日本并没有要对抗美国,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 映日本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2)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 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 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 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
(4)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其重要表现是:美苏首脑多次 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 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 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 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第十三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当代世界 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发展与相互 竞争、世界联系的加强
1.政治 (1)世界格局及世界形势:①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过渡。二战后 初期,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 出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 强。
(2)评价:应采用辩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一方面,美苏冷 战使双方展开了代价高昂的军备竞赛,意识形态的斗争激烈,世界长期 不得安宁,国际局势趋于紧张;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 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

[ 解析 ]
从材料 “ 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 ” 可以看出是新三民
主义。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内容,主张民主权利扩大化。故选C项。A 项并未提出民族独立的具体内容;B项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D项主要任务 是反帝,而不是求民主,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矛盾。
❶新在反帝反封、普遍民权和关注民生上
2.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比较
思想理论 标志性 会议
核心或 精髓 解决的 问题
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 大会 民权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六大
群众路线、 解放思想、实 执政为民、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事求是 与时俱进 独立自主
民主主义革 民族独立、 什么是社会主 命道路及社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民主共和、 义,怎样建设 建设党 会主义改造 民众生存 社会主义 和建设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 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 想文化层面,用资本 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主义制度及思想改造 国,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 中国社会 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时期 从五四 运动至 新中国 成立
特征 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 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 色的“工农武装割据” 革命道路的历程
思想理论 发展
三民主义 1924年发展 为新三民主 义 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纲 领,使中国 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思想 向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得 到进一步发 展 指导革命和 建设,使中 国人民站起 来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本 质的新概括 指导改革开 放,使中国 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理论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

[拨云见日]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 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 畴,但是他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考点 2
邓小平理论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个人崇拜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中国 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思想。
三、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路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1.理论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____________ 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2.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 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结晶。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考点 4
科学发展观
1.提出: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发展 , 2.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_________ 统筹兼顾。 核心是_________ 3.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起来。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90 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 1.背景:20世纪________ 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南方谈话” (1)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标准。 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意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宣言书。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38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38讲(人教版)
•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立了 比较完整 __________的教育方针。
• (3)成就: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
• 2.动乱中的教育
•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一小度停学课 ____________,教育战线高一考制片度混乱。1966年 夏,____________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 院大学校教开育始水平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 ________________下降。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 1.“两弹一星”
• (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 (国2)的原国子防弹能:力19。64掌年握,了中核国技第术一后颗,__中__国__先__后原__建爆子成炸弹_成__功__,__加__强__了__中__
和_______________,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பைடு நூலகம்
史料生动地说明了“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 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 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事业的蓬勃 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 要标志。
•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 (1)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银上河亿—Ⅰ次号的计算机“____________”。 • (2)生物技术:人工合成结_晶_牛__胰__岛_素_________在
中国首次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双百”方针的提出 • (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
• 3.教育的复兴
• (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 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科考教制兴度国。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四 20世纪以来
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 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问题2]史料三反映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主旨是什么? [提示2]主旨:领导与史料三相比,史料四反映出新民权主义有何特点? [提示3]特点: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为一般民众所有。
4.三民主义的评价 (1)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积极 ①描绘了振兴中华的蓝图。
资本主义的要 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__________
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 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__________ 向。 ③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史料三](一)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
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 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史料四]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
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详尽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
[归纳拓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救国纲 领? (1)维新派: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2)革命派:三民主义。
(3)实业派:实业救国。
考点 2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原因
(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 联俄 、_______ 联共、__________ 扶助农工” (2)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实行“_______ 三大政策。 [巧学巧记]
[拨云见日] (1)旧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民 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故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辛亥革命的核心主张。 (2)旧三民主义中三民主义局限: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 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018版高考历史人民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

2018版高考历史人民版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

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 “ 改变中国 ” ,而
我们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 清代中国 ” 需要改变,封 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 …… 从 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史料二
考点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考点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销售市场 ②《马关条约》 ③半殖民地 ④
三国干涉还辽
考点二 危机
⑤门户开放
②左宗棠 ③行省 ④邓世昌 ⑤民族
①爱国
⑥京津地区 ⑦反帝爱国
[巧学妙用]
1.理清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图示解史——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考情分析 1840年至1900 1.(2016· 课标全国Ⅰ,29)近代中国军备的发展 年间列强侵略 2.(2014· 课标全国Ⅱ,29)清政府向近代外交的转变 与中国人民的 3.(2013· 课标全国Ⅰ,40)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及启示 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 命 4.(2012· 课标全国,41)评析近代“冲击—反应”模式 (2013· 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 1.从考查方式来看,多以选择题考查 为主,2013年新课标Ⅰ卷以40题形式 出现,2012 课标全国和2014年新课标 Ⅰ卷则先后在此命制了高考41题,所
统的排外性质。
考法1
认识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考题1】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 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 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 为:这个税率 (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 (值百抽二到值百抽 四 ) 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 D )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 C
解析
关闭
答案
专题一 1
考情分析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3-
名师点评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思 想的宝贵财富之一。高考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考查,没有采取直接 切入的方式,而是通过军阀对三民主义的态度,折射出追求民主成 为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该命题角度较为新颖,启发我们在备考时 要善于利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认识问题。
专题一
主题一 主题二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二模,28)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 关闭 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 ,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 根据题干时间 “1924年1月”, 可以判断这是孙中山的新民族主义观,推翻以 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 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是孙中山的旧民族主义观,故A项错误;“认识到 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 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不能说明材料的全部信息,故B项错误;“处理好国内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只能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观中关于国内民 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族问题的处理 ,故C项错误;据材料 “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 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 ,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斗,D. 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15-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 显。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确立: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4-
(3)中共十五大 ①内容: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 ②意义: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2-
四、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文化革大命”结束后,受“左”倾错误影响,个人崇拜仍束缚着一 些人的头脑。 (2)“两个凡是”的提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形成 (1)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的讲话。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理论。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6-
4.意义 (1)着重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 题。 (2)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3)是新世纪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 针。 概念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 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 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 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专题一 1
考情分析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4-
年份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立意角度
无考查 无考查 无考查 课标全国 Ⅱ,29 无考查
命题特点 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考 查本讲内容的题目较 少,仅在 2014 年以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 三民主义(民主思 现象为切入点,考查民 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 想潮流) 播。备考时,重点把握 重大思想理论的背景、 内涵和作用
专题一
主题一 主题二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8-
【思维提升】 三民主义的内在关系 (1)民族主义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它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2)民权主义的目标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 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3)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最具思想特色 的部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7-
(3)民生主义 ①内容: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 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②作用:是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 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 4.意义 (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要求。 (3)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 前进的方向。 (4)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旗帜,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 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5-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3)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4)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提出: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 三民主义。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0-
(3)成熟:全面抗战时期。 ①成熟标志:1945年4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②主要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③主要文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 (4)新发展 ①主要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 ②主要文献:《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9-
三、毛泽东思想 1.背景 (1)改良和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2)十月革命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 追求。 2.发展历程 (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 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2)诞生:井冈山时期。 ①诞生标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主要文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 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8-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原因 (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 (2)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一大上通过《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内容 (1)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4.意义 (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2)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崭新一步。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3-
3.发展 (1)南方谈话 ①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 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 展的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 ②意义: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 ①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 ②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专题一
第 2讲
真题体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回首教材 读史探究 研思史论 多维感悟
-11-
3.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 用和发展。 (2)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专题一
第 2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