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名师教案(0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这是青岛版五四学制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16页到第18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如何认识和分类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如何识别和分类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方法。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彩色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
2. 知识讲解:我利用PPT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一些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三角形,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三角形,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六、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方法。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并标明它们的特性。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三角形特性,画出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正确标明它们的特性。
2. 请找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物品,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三角形。
答案:学生可以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并能够解释它们为什么是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方法。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平行》word教案
信息窗1:平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
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的现象。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初步理解平行与相交两种位置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两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交通标志吧,展示情境窗图,同学们认识上面三幅图中用红线标出的标线名称吗?
二、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信息窗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了解每幅图的内容。
2.老师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解决红点问题:图中的几组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说出几组线的位置关系。
重点分析第2组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的情况。
(让学生画一画)
4.学习平行与相交
相交的那一点叫交点。
用自己的话概括互相平行。
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5.动动手。
你能画一组平行线吗?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画一组平行线。
三、巩固练习。
课本50页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口1教学案
3.飞机每小时飞行 720 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 90 千米。 (1) 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多少倍?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测
(2)
作 业 设 计 教 后 反 自主练习的第 3、4 题
教
课题 主备人 授课时间 知识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
学
案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课型 新授 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倍? 板书设计 课时 序号 运走 50 吨。几次能运完? 60÷30 = 295÷50= 298 吨土豆,一次能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信息窗口 1 审核人 第 1 课时 共
(一)谈话导入 与 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农 作物? 学 你认识这么多农作物,你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他们的播种时间及生长期 过 么? (二)新授 程 1.同学们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还比较少,我们一起到农村去 设 看一看(出示情境图) 观察图,你发现了 什么?
通过学 生交流自 己所见到 的或知道 的农作 物,使学生 产生兴 趣,能够自 然的进入 学习情境 中。
(4)及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自己试着解决么?
(三)巩固练习 1. 通过刚才的计算, 说说笔
1.口算 840÷60= 达 630÷30= 480÷30= 600÷30= 750÷50= 720÷60=
思
2.人体的血液 1 小时可以在人体内循环 180 周。 标 (1) (2) 检 血液平均每分钟在人体内循环几周? 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多少秒
(1)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 倍? 60÷30 道题怎么计算?
计
培养学 生的观察 能力及语 2.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数学问题: 教 3.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言表达能 力。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平行)-全国一等奖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青岛格兰德小学胡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理解“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平行”等概念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交通中有许多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交通中的线,去学习其中的数学知识(课件呈现情境图)。
图中的交通设施你见过吗?仔细观察,每组有几条直线?你能用纸将它们折出来吗?折出的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自主探索,观察分类活动:请大家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画出图片中的任意一组直线。
提问:老师选了几幅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
仔细观察这6组直线,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尝试分类。
追问: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请分好的同学在小组中交流。
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分类的情况。
三、合作交流,认识平行1.感知平行谈话:哪各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想法?预设:交叉的分一类,没交叉的分一类。
(师在黑板演示分类)评价:你表述的很清楚,大家觉得他的这种分类怎么样?他刚才提到了相交,像这样交叉在一起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叫相交(板书),相交的点我们称为交点。
提问:那其他这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是不相交的(板书不相交),对于他们组的这种方法,你有不同意见吗?预设1:不同意,5这样看是着不相交的,延长后也会相交。
追问:直线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像两端无限延长,你来给大家延长一下好吗?经过这位同学一延长,两条直线真的相交了,现在我们可以把5放到相交这一类了(将5挪到相交这一类)。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学历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1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新课标)中关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有如下要求:1.内容要求: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2.学业要求:能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口算,并总结口算方法,列式正确,结果正确,语言条理清晰。
2.通过分析、对比、交流、归纳等活动,说出除数是整十数的估算方法,正确估算,说出估算依据,有理有据,提升应用意识。
3.使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熟练计算,提高应用能力。
【评价任务】1. 指着你列的算式,说出口算的过程及为什么这样算,请你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检测目标1)2.列出算式,估一估:几次能运完?说出估算过程。
(检测目标2)3. 能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2.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创设菜农喜获丰收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除法口算的学习。
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可以让学生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思考可以怎样算,得数是多少,然后交流体验算法,学会口算。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式并思考算法。
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
2016-2017年新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信息窗1教学案1(名校内部资料)
测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画一条线段、射线和直 线。请一位同学上黑板 上来画! 师:这个同学画的和你 画的一样吗?(在黑板 上画的同学射线上加了 一个点,直线上加了两 个点)。注意直线上可 画点可不画点。 师:你认为他这样画可 以吗?
作 业 设 计
课本 50 页 2、3 题
教 后 反 思
教
课题 主备人 授课时间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平行与相交
审核人 第 1 课时 共 2 课时 序号
一、 导入新课 师:我们开发区的建设 二、 汇报交流,探究新知 1、同学们的作品是用什么完成的? 得出线段。 引导学生说出,有点无点均可, 因为直线本来就是无数个点组成 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条线(师 指直线上标有两个点的直线),你 能够看到哪些线? 请学生找出有线段、射线还有直线。 2、直线、射线、线段之间有区 别吗?请学生测量刚才画的线段, 引导学生得出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 的,无法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学生 的回答板书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 位置关系。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教 加强直观教学 与 学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如火如荼:商业区、休 闲度假区等也正在兴建 中,同学们都想能为我 们美好的家园献上一份 力,已经设计出了自己 心中的建筑,下面我们 来互相欣赏一下。展示 学生作品。 师:通过自学预习,你
师:请同学们分别 学习平行与相交 老师下发的题纸,上面有六组任意 的画两条直线。 给每人发一份, (在 课件上展示—)师:请同学们仔细 的观察这六种不同的组合,试着把 它们分为两类。分完之后在小组内 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汇报你们小组 一致认为的结果。 得出相交与平行。板书课题。 1、练习,课后的自主练习第一题(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寻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四年级青岛版数学第七章小小志愿者 信息窗1 教案
过
者减法模样的算式,我们数学上有个好玩的名 字叫扁担乘或扁担除。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先 求出结果。 师:在一个算式中,既有乘又有除,又有加减,
程
应该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五、回归情景、拓展应用 1、完成基本练习 做两道小题试试?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六、谈收获
作 业
完成同步训练中相应的练习
要 求
板 书 设 计
过
2.探究混合运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价×数 量=总价” ,那么要求买 40 本笔记本和 30 支钢 笔一共要话多少钱,你打算怎么做呢?
程
(1)独立试做 师:在练习本上自己做做试试。 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板 演. (2)合作交流 师:下面我们先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分别求出买买 40 本笔记本和 30 支钢笔的价钱,然后相加。课课混合运算来自时备课 型
课
课
新授
题
时
第一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掌握 “单位×数量=总价” 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 进行计算。 3.让学生在资助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 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 点
重难点: 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总价钱
备
注
在日常生活中,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 记本的价钱,一般叫作单价,而要买的个数就
教
叫数量。 用单价×数量得到的结果就是总价。 那单价等于什么呢?数量呢? (2)活学活用,巩固理解。
学
看大屏幕,先自己在心里说说,哪位同学起来 说给大家听听呢? 如果要买 3 瓶可乐,应该怎么样列式呢?根据 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数对表示位置》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走进军营——信息窗1: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用纸,游戏用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夏令营时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吧。
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出示课本情境图中小强那一列同学的队列)学生可能说:第2个、第4个、从前面数第2个、从后面数第4个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队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的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设计意图】从一列队伍中确定位置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在方阵中确定事物的位置打下基础,同时为设置矛盾激发探究欲望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明确行、列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情境图)同学们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交流,可能出现的说法有:横着数,第2排第3个竖着数,第3排第2个从左数第3排第2个从右数第4排第2个从前数第2排第2个2.教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四年级数学上册 九 信息窗一(平均数)(1)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青岛五·四学制202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锻炼我健康”信息窗一《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均数》选自青岛五·四学制202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锻炼我健康”信息窗一的内容。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里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
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我们既可以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所以本节课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但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1(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这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它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研究其它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系统设计了三角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体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的高。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经常用到三角形?2、学生自制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学具。
3、多媒体课件,三角形高的画法练习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1、汇报展示,谈话激趣: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课前调查,你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经常用到三角形?(学生汇报调查结果)三角形是一种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图形。
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你能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吗?2、出示课本的情境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小结:书架、自行车架,篮球架及塔吊上的支架等都设计成了三角形。
第四单元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四单元信息窗1《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主题为“平行与相交”。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交线的概念、交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了解平行线的性质,例如平行线夹角相等、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等;3.了解什么是交线,知道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的性质的授课;3.交线的概念和性质的授课;难点在于:1.平行线性质的掌握;2.交线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A. 课前准备工作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记录下学生的预习成果。
2.准备好板书及教学工具。
B.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直线,两组直线分别平行和相交。
2.引导学生讨论,对于两组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二步:学习平行线1.让学生观察一个几何图形:“矩形”。
2.引导学生讨论,对于这个图形中的两条边,能否确定它们为平行线,并分析判定的依据。
3.教师讲解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4.通过例题进行巩固和练习。
第三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1.让学生听课并讨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
2.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3.通过例题进行巩固和练习。
第四步:学习交线1.让学生观察一个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讨论,对于这个图形中两组平行线,重点讨论其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3.教师进一步讲解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4.通过例题进行巩固和练习。
第五步:小结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两部分。
课堂表现主要针对学生的听讲与互动表现,作业评价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生动的图形和例子,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平行线和交线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信息窗一(平均数)-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平均数)-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平均数;2.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3.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三、教学步骤3.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1.引入:同学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呢?我们常常会使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2.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平均数的概念:小明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得了55分,小芳得了60分,小华得了70分,小军得了80分,小刚得了90分。
那么这五个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呢?3.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出平均分是 71 分,然后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3.2 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一次数学测验中共有36人参加,他们的总分是1800分,平均分是多少?2.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出平均分是 50 分。
3.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引入: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平均寿命、平均工资、平均温度等等数据,这些数据都会用到平均数的概念。
2.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平均数的应用:比如统计一下我们班上同学一天中看电视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平均时间,帮助学生们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在本堂课结束前,让学生们自己找到一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并写在作业本上;2.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们互相交换作业本,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
五、课后作业1.完成巩固练习;2.自己寻找一个实际问题,计算出平均数并写在作业本上,下节课上带来分享。
六、教学反思该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平均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计算平均数,从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互相检查作业本,学生们也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直线射线和线段)【省一等奖】
《线和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回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认识角,能够正确的数出角的个数。
教学重点:1.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判别3.角的认识教学难点:正确数出角的个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新知出示手电筒,同学们手电筒照出的光线是直的还是弯的?生:直的师:将手电筒对准墙壁,同学们观察墙壁上的亮点,当光线从灯泡射出到墙上停了下来,我们将这个情景还原到黑板上,把灯泡看成一个端点,把墙上的亮点看成一个端点,再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板书画出线段)同学们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生:线段(板书)师:我们之前学习了线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出示ppt)生:两个端点、直直的、可以测量(板书)加评价语师:线段的特点我们知道了,老师给你带来了另一个好朋友二、合作探究1.认识射线出示课件,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车灯是从一点发出的,那么我们知道它可以射多远吗?生:不能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线叫做射线(板书画图,名称)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将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就变成了一条(射线),请你想一想,射线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生:一个端点,直直的,无法测量(板书)加上评价性语言2.找生活中的射线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射线?生:手电筒、激光、太阳光……师:你实在是太善于观察生活了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生活中的射线,出示ppt,太阳光发出的射线,探照灯发出的射线。
这些射线给我们生活中带来了很多好处和便利。
3.认识直线师:刚才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一条射线,那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会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一下回答;生:0个端点,无法测量(板书)直直的……给予评价性语言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条线段,想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在画一条射线,射线有什么特点,最后再画一条直线,想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平角与周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角和周角的认识教学课题:繁忙的工地——平角和周角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
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
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平角与周角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认识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几种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同学们知道我们住的高楼大厦、宽敞明亮的教室时怎么盖的吗?指学生回答。
老师到繁忙的工地拍摄了一些画面。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几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师: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3: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2、回忆旧知师:我们在二年级就已经认识了角,那么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以,角的两条边都是什么线?老师这里有一些以前我们学过的角,同学们看看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3、师:铲斗臂在工作中形成了什么样的角?我们用手指一指吧!找一个学生上台指,如果学生只是指角的顶点则应该予以纠正。
要指出一个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教师同时利用动作语言说明)。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八单元信息窗1教学案
你能提出哪些问 题?
(二)填写统计表
各小组长汇报,个人
做好记录
根据数据整理的情况,完成统
计表。
教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与
学
过
(三)认识条形统
程
计图
设 1.认识条形图的特点
观察条形统计图,纵
计
轴表示什么?横轴
表示什么? 2.完成统计图,展台 展示。 4.分析统计图:从统
计图,你还能知道什
1.交流:从这个统计表,你得到 哪些信息?除了用统计表,你 还能表示出这些数据吗?
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整理 数据。
教具准备 统计图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 校服尺码统计表
教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与
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
过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
程
消息。要发校服了,如果让你 来发,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工
你从图中得到哪些
设 作?
信息?
计
二、探索新知 (一)搜集整理数据 你准备怎样获得数据?小组 调查所穿校服的尺码。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案
课题
<条形统计图>信息窗一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刘斐斐
审核人
刘志红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序号 2
知识
三
与 技能
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维
教
过程 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学
与 方法
目
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与 难点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学案1
作 业 设 计
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25×(30+20) 840÷40-400÷40 (840-400)÷40
教 后 反 思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 是怎样解答的。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 问题交流。 五、课堂小结 :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 含有 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教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达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标 检 测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76÷4 45-20×3÷4
240÷6-2×17
51-36÷3+25
综合式解答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列综合式解答问题及解题 的策略。
光盘,课件。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一、交流展示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 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 数学问题: 买 3 副中国象棋和 4 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 12 元,围 棋的单价是 15 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 遇到这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 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 答此问题。 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 元 15×4=60 元 36+60=96 元 (2)综合:12×3+15×4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 让 (可能还有):(12+15)×(3 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 +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 为什么是错的?它这 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 么? 二、自主探索 明确: 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 量等于象棋的总价, 围棋的单价乘 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 价; 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 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平行)(省一等奖)
“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上课教师姓名:罗春燕来宾市金秀县桐木中心小学教材版本: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平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表象,因此,教学设计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现象,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发现、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学情与教材分析】《认识平行》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做平行线”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画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做了铺垫,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性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一组图片联系生活情景,抽象出平行和相交的两条直线,引出相交和不相交的概念,在识别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探索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学会画平行线。
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以及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和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1、师: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学生回答:斑马线。
师:对,在咱们上学的路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交通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一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星期六,四(一)班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5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1、梳理信息
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仅要能发现问题、整理信息,也要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提出问题
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生2:还可以问,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3: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
生4:卖30支钢笔多少钱?
生5: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买这些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
师: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谈想法。
生1:29×10=290(元)。
29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
师:听懂他的想法了吗?谁再起来说一说?
生2:因为一个文具盒师29元,29元就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
(2)再次试做,对比发现
师:买40本笔记本又得花多少钱呢?再做做试试。
学生做题。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合作交流,梳理建构
师:刚才我们是用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也就是文具盒的“单价”,乘要买的个数,得出了总价钱。
(提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总价钱在日常生活中,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一般叫作“单价”(板书:单价),而要买的个数就叫作......
生1:个数。
生2:数量。
因为文具盒是论个,但本子论本,所以不能叫个数,而应该是数量。
师:对于她说的理由,你认为怎么样?
师:是啊!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一般把个数、本数、支数,还有......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就叫作数量。
(板书:数量)
用单价乘数量,所得的结果就是总价。
(板书:总价)
(4)活学活用,巩固理解
“单价×数量=总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先自己在心里说一说,哪位同学说给大家听一听?生:......
师:如果要买3瓶酸奶,应该怎样列式?根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2×3=6(元),根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橙汁、桃汁和梨汁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生组内说,老师先后
参与到两个小组里)
2、探究混合运算
师:通过刚才的试做,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那么,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你打算怎么做?
1、独立试做。
师:在练习本上自己做做试试。
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并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做。
2、合作交流。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1:请大家看黑板。
因为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求出40本笔记本的总价,再求出钢笔的总价,最后把两个总价相加就是一共要花的钱了。
师:这是一种做法。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做法,谁来说一说?
生2:我也是根据“单价×适量=总价”先求出一种的总价,再求出另一种的总价,再加起来就是一共要花的钱。
师:“5×40”和“8×30”各求的是什么?
生:笔记本的总价,钢笔的总价......(师板书)
四、课堂小结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单价×数量=总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构建
师:对于上节课我们解决的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题,我们想到分别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这两种方法。
而除了昨天我们学习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外,混合运算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板书:混合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对于它的运算顺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和我们前面所学的乘加、乘减,还有除减的算式一样,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是的,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法模样的算式,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作扁担乘或扁担除,计算时,我们可以在一步计算当中直接求出结果。
如计算“5×40+8×30”时,我们就可以先求出“5×40”和“8×30”的积,然后再相加。
生2:老师,我还有种做法。
师:好,你来说。
生2:我也是列的综合算式,算式是8×30+5×40,答案也是440元。
师:你说的慢一点,我把你的算式记下来。
(师板书)
师:嗯,他这样做行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3:可以这样做。
他们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先求了30支钢笔的总价,另一个是先求40本笔记本的总价,它们两个先算谁,结果都一样。
师:听明白了吗?对于一道算式当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的,我们要先算...再算...
生答乘除,加减。
三、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完成基本练习。
师:做两道小题,试一试?
(出示教材P86当中的“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生做题,师巡视。
生展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先算11×7和15×4的积,答案是17,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不仅结果对了,而且书写也还是那么工整,看!这等于号上下对的多齐,
你的呢?
1、变式练习。
师:自己错了要看得出来,别人做的题,能不能检查一下呢?(屏幕出示自主练习5题)
师:呵,这么快就发现问题了!好,我们先看第一道题。
生1:他是先算了240-40,应该先算除,再算乘,最后才能算减法。
师:第2道题。
生2:也错了。
这道题应该先算560÷7,然后算乘法,但他先算了7×8,所以错了。
师:你看,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吗?你看,他不就先算了乘,又算得除吗?
生3:哎呀!不是!“先算乘除”并不是说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而是说当一个式子里,有乘法、有除法,还有加法、有减法时,要从左往右算,要先想乘法或者是除法,然后算加法或者是减法。
师:原来是这样啊!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后一道题呢?生4:对了!
1、巩固练习。
(1)P86自主练习第3题。
(2)P86自主练习第4题。
四、回顾总结,体验愉悦生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