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曾五一)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第1章总论1.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指标群。

国民经济分类是对客观存在的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描述。

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组法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运用。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四个要素【分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分组;分组对象,即所划分的是什么;分组标志,即按什么来进行划分;分组内容,把对象分成哪几组】记录方法是指对国民经济活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式”在“什么时候”来进行记录。

国民经济核算要求以复式记账原则为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记录。

2.复式记账: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录两次,一次是作为资源(或负债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右端;另一次是作为使用(或资产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左端;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

大部分交易涉及两个交易者,所以对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都要进行复式记账,所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时间原则(2):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的时间进行统计。

【目的:真实地反映本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及资产负债变化】收付实现制: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统计。

估价原则(5):按市场价格估价;如果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则要以相近的市场价格为参照进行估价;如果不存在可供参照的市场价格,则要模拟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其估价;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用,则以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来记录;与外汇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在统计时,应用本币计量其价值。

市场价格(3):基本价格: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不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也不包括生产者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用。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摘要: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作用1.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2.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任务3.国民经济统计的作用二、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总体统计2.行业统计3.地区统计4.企业统计三、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与程序1.统计调查方法2.统计整理与分析方法3.统计预测与决策方法四、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来源与质量控制1.数据来源渠道2.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3.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五、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发展1.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历史演变2.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现状与特点3.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作用1.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数量、质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调查、整理、分析和发布的活动。

2.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任务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任务包括:了解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监测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为改进经济工作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参考。

3.国民经济统计的作用国民经济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经济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既是国家统计局的重要职能,也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总体统计国民经济总体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外贸进出口等方面的统计。

2.行业统计行业统计是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进行分类统计,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

3.地区统计地区统计是对全国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情况进行统计。

4.企业统计企业统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统计。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与程序1.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堂笔记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辅导(1)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与哲学的关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1、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2、特点——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曾五一应用统计学第12章

曾五一应用统计学第12章

个体指数
编辑ppt
4
商品 单位
大米 猪肉 服装 冰箱
百公斤 公斤 件 台
商品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p0
p1
300 18 100 2500360 20 130 2000
销售量
基期 报告期
q0
q1
2400 84000 24000
510
2600 95000 23000
612
例:计算(1)各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 (2)全部商品的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
360 20 130 2000
2400 84000 24000
510
2600 95000 23000
612
p0q0
7200 15120 24000 12750
销售额(百元)
p1q1 p0q1 p1q0
9360 19000 29900 12240
7800 17100 23000 15300
8640 16800 31200 10200
报告期销售额 基期销售额
p1q1 p0q0
编辑ppt
7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1.运用统计指数可以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 变动方向和程度。 2.运用统计指数可以对现象的变动进行因素分 析,研究各因素的变动对现象变动的影响程度 。 3.运用统计指数可以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 长期变化趋势。 4.运用统计指数可以对多指标复杂社会经济现 象进行综合测评。如对综合国力、社会发展水 平的综合评价研究。
与一个质量因子的乘积。比如销售额指数,产值指数等。
编辑ppt
6
3. 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 个体指数、类指数和总指数。
个体指数:反映总体中个别项目的数量对比关系的 指数。

曾五一应用统计学第12章

曾五一应用统计学第12章

p0q1
7800 17100 23000 15300 63200
p1q0
8640 16800 31200 10200 66840
(二)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Pp
p1 q1 p0 q1
63200 106.99% 59070
p1q0 p0q0
66840 59070 7770( 百元 )
q1 p0 q0 p0
63200 59070 4130( 百元 )
商品 大米 猪肉 服装 冰箱 合计
单位 百公斤 公斤 件 台 ——
商品价格(元) 销售量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某现象的指数 某现象的报告期(计算期)水平 基期水平
拓广:用于空间上的比较(空间指数)和反映计划完成情况(计 划完成指数)。 例:空间价比指数
商品 大米 猪肉 服装 冰箱
单位 百公斤 公斤 件 台
商品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销售量 基期 报告期
p0
300 18 100 2500
p1
360 20 130 2000
第十二章 统计指数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三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 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常用的经济指数 综合指数评价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综合指数
一、统计指数概述 (一)指数:又称统计指数、经济指数。 广义上说:是对有关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的的一种相对比率 。 通常:经济领域用以表明所研究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程 度的相对数。 例:某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4%。
q0
2400 84000 24000 510
q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第三章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一、总量指标即绝对数指标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是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

种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二、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应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

它以名数与无名数表现出来,大多数相对指标采用无名数,种类: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各组与总体对比)、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以名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即发展速度,是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某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数值。

包括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和提高率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三、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它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两种。

本章论述的是静态平均数。

平均指标方法:1、算术平均数权数: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因素:各组标志值和出现次数)2、调和平均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适用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4、众数:总体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5、中位数: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标志变异指标是为了补充平均数的不足,从另一方面说明总体的特征,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又称标志变动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常用的指标:1、全距2、平均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越大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变动程度越大.3、标准差(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结果大于平均差。

组距分组数列计算标准差:总方差是整个总体的总离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间方差: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各组内各单位标准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将对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指标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复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测度、计量和分析的学科。

2.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统计和帐户核算,以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状况。

3.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支出等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所创造的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

3. 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政府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具体数据和事实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常常使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

2. 比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归纳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 判断分析方法判断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经济现象、经济政策和经济问题进行评估和判断,提出建议和对策。

国民经济统计讲义

国民经济统计讲义

国民经济统计讲义1. 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重要指标。

2.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其目的是了解国民经济的状况、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2 国民经济统计的对象国民经济统计的对象包括经济单位、经济活动、经济要素和经济现象。

经济单位包括个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如个体商贩、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

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过程。

经济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等。

经济现象包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收入分配差距等。

2.3 国民经济统计的目的国民经济统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即了解经济状况、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和为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结构、效率等情况,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信息。

同时,国民经济统计还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企业在竞争中制定战略提供参考。

此外,国民经济统计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3.1 数据收集方法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抽样调查法和模型估计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直接收集经济单位提供的数据,如企业财务报表、家庭收支表等。

抽样调查法是指从总体中选取代表性样本,通过调查样本获得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模型估计法是指通过建立经济统计模型,利用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推测和估计。

3.2 数据整理方法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分类汇总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类汇总法是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和汇总。

比较分析法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和趋势。

(财务知识)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识记领会最全版

(财务知识)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识记领会最全版

(财务知识)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识记领会《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试大纲第壹章总论(壹)统计的意义1.识记:(1)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2)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基本特点,2总体性。

(3)统计的作用: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且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仍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宏观上见,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2,从微观上见,统计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3,日常生活中,统计能够宣传群众、教育群众;4,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领会:对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的认识: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领会: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1、17世纪中叶,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约翰格朗特《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2、19世纪中叶以后恩格尔法则3、1790年美国第壹次人口普查)2概率论—数理统计(三)社会经济统计学和其它哲学的关系;1.领会:(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哲学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发挥认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中国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经济统计学和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后者对其有指导作用。

(3)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学、数理统计学的关系:离开数量就不成为统计,没有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难以消化。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识记:国民经济的概念: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2.领会:(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包括生产统计、流通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富统计和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统计等。

(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特点:1范围的广泛性2探讨问题,超重从宏观角度出发。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统计概述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1)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和内容 (2)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3)四、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范围 (6)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8)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8)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9)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价格问题 (12)四、与GDP有关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13)第三节国民经济分析常用指标 (17)一、人均水平指标 (17)二、收入分配分析指标 (18)三、最终消费和投资分析指标 (22)四、其他重要的分析指标 (23)本章小结 (26)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统计的核心内容,本章扼要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国内生产总值等最主要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计算,以及基本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2.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分类;3.理解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主体体范围的基本原则;4.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总量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数量关系;5.掌握有关统计分析指标的含义,能够对有关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演化的结果。

最早的国民收入统计可以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威廉·配第在他的《政治算术》一书中对当时英国国民收入的估算。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作为政府管理经济基本依据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便顺应这一历史时期的要求而诞生。

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政府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对国民经济核算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大学教授R·斯通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和统计制度的设计工作。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以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60页精品文档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60页精品文档
(二)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 是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取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的总 和。该指标过去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
GNP=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统计学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STATISTICS
1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12.2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12.3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12.4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分析指标
12 - 1
统计学
STATISTICS
学习目标
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3.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分类 4. 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最终使用指标 5. 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6.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与国民财富指标 7. 国民生产、分配和最终使用分析指标 8. 其他重要分析指标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者在总量上应该是 恒等或平衡的。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原则”,国外 有的学者将这种关系称作“三方等价原理”。
12 - 9
统计学 12.2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STATISTICS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分类二、 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区分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四、经济类型分类
12 - 8
统计学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STATISTICS
(一)计量社会产品的生产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是指国民经济核算应对生产活动的 全部有效成果进行计量。 “社会性原则”是指作为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果还必 须具有社会性,即不仅是生产者个人所需要的,而 且还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成果。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目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目录

名词解释1标志2变量3总体单位4统计总体5时点指标6统计指标7流量与存量8国民经济9抽样调查10统计报表11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12统计调查:13普查:14频率和变量分布15统计标准化16产业活动单位17统计分布18次数分布数列:19典型调查20总量指标21相对指标22结构相对指标23比例相对指标24强度相对指标25平均指标26平均差27众数和中位数28标志变异指标29标准差30标志变异系数31调和平均数32全距:33时间数列34发展水平35平均发展水平36增长量37累计增长量38定基发展速度39环比发展速度:40最小平方法42指数43拉氏指数44指数体系45平均指数46固定权数47指数因素分析法48商品零售物价指数49结构影响指数50动态指数51静态指数52抽样推断53总体54总体成数55样本成数56重置抽样57抽样误差58点估计59等距抽样60样本61表格法62相关系数63回归分析6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65估计标准误差66正相关67相关图68相关关系69国民经济核算:7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71国民账户体系SNA72国民经济账户73附属表74国内生产总值表75人口数量76人口分布77人口的社会构成78总负担系数79人口自然变动80人口迁移变动81人口质量82劳动力资源83经济活动人口84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指标85就业率指标86直接推算法87就业人口88就业不足人员89就业人口负担系数90国民财富91林木蓄积量92国民财产93资产负债表94自然资源95土地资源96森林资源97矿产资源98水资源:99水力有效利用量100流动资产101固定资产102无形资产103社会产品104国内总产出105国内生产总值106生产法107收入法108支出法109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110国内生产总值表11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12常住单位113价值指标:114综合性生产观115实物指标116不变价格117工业总产出118非营利性服务部门119资本形成总额120固定资产折旧121国民经济流通122商品流通123离岸价格124到岸价格125直接标价法126间接标价法:127商品周转次数128商品周转天数129社会商品购买力130进出口比价指数131出口商品换汇成本132国际收支133国际收支平衡表134储备资产135商品购进总额136商品销售总额137商品库存总额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国民经济分配140财政收入141财政支出142可支配收入143补偿性支出144积累性支出145财政收支差率146货币供应量147货币流通量148资金流量统计149财政预算外收入额150银行现金收支151金融152财政收入弹性系数153储蓄率154货款产出率155现金回笼率156国民经济使用157最终消费158恩格尔系数:159资本形成总额16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61投资形成量162居民消费总量指标163新增固定资产164新增生产力165建设项目166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167国民经济结构169资金产出弹性系数170主导产业171国民经济增长172可持续发展173宏观景气指数174国民经济效益175功效系数法176综合国力177小康178统计综合分析方法179国民经济效益动态分析180连乘因素分析法181成数:182人口经济构成183复合分组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简述统计的作用。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概述国民经济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数据,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运行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国民经济全貌和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它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和计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指标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核心指标,通过它们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了解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消费结构、投资情况等重要信息。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指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收集各种经济数据,进行分类、计量和汇总的方法。

其中,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通过统计生产部门的产出和成本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收入来源来计算国民收入;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支出项目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来源和调查方法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来源包括定期统计报表、调查问卷和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

定期统计报表是指各个经济主体按照统计部门规定的格式和时间要求上报的数据;调查问卷是指统计部门向特定经济主体发放的填写各项经济数据的表格;抽样调查是指通过抽取一部分经济主体进行调查,来推算全体经济主体情况的方法。

第五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数据准确、可比性强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发布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数据处理和发布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质量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

第六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涉及广泛,包括宏观经济分析、经济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社会发展评估等方面。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判断经济政策的效果,指导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评估社会发展的成果等。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一门研究国民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经济数据,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其在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测量、记录和统计的过程。

它包括了宏观经济统计和微观经济统计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统计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内财政收支、外汇储备等指标的统计。

微观经济统计是对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服务业活动、人口和就业等指标的统计。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原则和方法国民经济统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 基本原则•完整性原则:统计数据要涵盖所有相关经济活动,不能遗漏任何重要数据。

•一致性原则:统计数据要与其他统计指标保持一致,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实事求是原则:统计数据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夸大或缩小经济活动的规模。

•统一性原则:统计数据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统计,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对抽样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推算出总体的统计数据。

•记账核算方法: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账簿和财务报表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经济数据。

•直接调查方法:通过直接向企业和个人进行调查,获取相关经济数据。

•间接调查方法:通过向相关机构和部门收集数据,间接获取相关经济数据。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的指标体系是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衡量的一种体系。

常用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最新笔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最新笔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最新笔记1. 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是一门研究和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提供了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评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分析经济结构和趋势。

本文将概述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讨论近年来的发展和挑战。

2.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分部进行测量、计量和分析的过程。

它涉及到各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贸易等。

2.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理论框架,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构成。

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关联性和互动关系。

2.3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资本存量、就业人员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3. 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3.1 数据收集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普查、抽样调查、财务报表、统计填报等。

其中,抽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数据处理与计算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分类编码、计算和汇总等步骤。

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数据处理更加高效和精确。

3.3 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分析与解释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最后一步,通过统计方法和经济学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4. 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4.1 经济政策制定国民经济统计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政府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等指标来评估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4.2 经济结构和趋势分析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分析经济结构和趋势,了解各个产业的贡献和相对优劣势,为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4.3 社会发展评估国民经济统计还可以用于评估社会发展水平,如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环境状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社会政策和改善社会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8
统计学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STATISTICS
(一)计量社会产品的生产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是指国民经济核算应对生产活动的 全部有效成果进行计量。 “社会性原则”是指作为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果还必 须具有社会性,即不仅是生产者个人所需要的,而 且还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成果。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者在总量上应该是 恒等或平衡的。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原则”,国外 有的学者将这种关系称作“三方等价原理”。
最常用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12 - 18
图12-2 常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统计学
STATISTICS
二、国民经济生产指标
(一)国内总产出 “国内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社会 总产品的价值总量。 从实物形态看,社会总产品可分为货物和服务两大类。从价 值形态看,国内总产出是社会总产品完全价值的总和,其价 值构成为:(1)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包括劳动手段转移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c1和劳动对象转移价值(即中间消耗)c2 ;(2) 活劳动新创价值,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和剩余劳动价值m 。 国内总产出包括了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大量重复计算,并且, 这种重复计算的程度还与生产组织的内部结构的变化有关。 国内总产出只是一个有关国民经济生产的“总周转量”指标, 它能够表明全社会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并能用于对国民经济 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但不能说明国 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2 - 12
统计学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STATISTICS
(一)机构部门分类和活动部门分类 1. 机构部门分类。按其在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 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同一性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分 类的基本单位是能够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 与其它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实体。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常住单位分为四个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2.活动部门分类。按各基层单位活动性质的同类性对掌握生 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存在层次差别, 根据分析的需要,可粗可细。
12 - 24
统计学
STATISTICS
(三)国民可支配收入及其使用
“可支配收入”,是指各机构单位或部门在核算期内通过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得到、可自主支配的全部收入;而 “国民可支配收入”则是指一国的所有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 之和。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之和 =国民总收入+得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和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12 - 6
统计学
STATISTICS
12 - 7
图12-1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统计学
STATISTICS
“基本核算表”所包含的五大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对国民 经济活动基本经济总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 2.投入产出核算。运用投入产出表详细地反映国民经济各产 品之间、部门之间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 3.资金流量核算。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 金的来源和运用。 4.国际收支核算。综合反映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 结构和外汇储备状况。 5.资产负债核算。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 产和负债总量、结构。
(二)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 是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取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的总 和。该指标过去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
GNP=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统计学 第12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STATISTICS
1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12.2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12.3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12.4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分析指标
12 - 1
统计学
STATISTICS
学习目标
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3.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分类 4. 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最终使用指标 5. 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6.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与国民财富指标 7. 国民生产、分配和最终使用分析指标 8. 其他重要分析指标
12 - 15
统计学
STATISTICS
四、经济类型分类
现行的分类标准(1992年制定颁布)将经济类型划分为九种: ⑴国有经济。 ⑵集体经济。 ⑶私营经济。 ⑷个体经济。 ⑸联营经济。 ⑹股份制经济。 ⑺外商投资经济。 ⑻港、澳、台投资经济。 ⑼其他经济,即不便归类的或新近出现的其他经济类型。
12 - 16
12 - 2
1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 统计学 STATISTICS 和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 框架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12 - 3 11
统计学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STATISTICS
“国民经济统计”也称“国民经济核算”,它 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统计 核算,藉此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 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国民经济是由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构成的 有机整体,同时又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 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12 - 21
统计学
STATISTICS
(四)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等 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固定资产 折旧。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没有任何重复计算的社 会生产最终成果指标。由于在实际核算中,固定资 产损耗的影响因素很复杂,且具体的折旧计算方法 又很多,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假定性,全社会在 计算折旧时也难以做到客观、统一,这些都会在某 种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生产净值(NDP)作为一个宏观 指标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12 - 11
统计学 二、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区分
STATISTICS
“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经济领土上具 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型单位。一国的所有 的常住单位或所有机构部门构成该国的“国 民经济总体”; 所有与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或存在经济联 系的非常住单位则统称为“国外”,其地位 是与国民经济总体相对应的。
12 - 4
统计学
STATISTICS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规范国民经济核 算而制定的一套宏观核算制度。 世界上曾经存在着两种不同模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种 是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SNA),另一种是 “物质 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 两大核算体系之间的主要差异。 ⑴核算范围的差异。 ⑵核算方法的差异。 ⑶核算内容的差异。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SNA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代了 MPS。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又通过新修订的SNA, 目前它已成为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国民核算的国际标准。
12 - 22
统计学
STATISTICS
三、国民收入分配指标
(一) .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也可以从分配的角度进行核算, 这一核算过程中得到的分项指标,可以反映 一个国家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折旧十营业盈余
12 - 23
统计学
STATISTICS
统计学
STATISTICS
12.3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二、国民经济生产指标 三、国民收入分配指标 四、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五、资产负债和国民财富指标
12 - 17 11
统计学
STATISTICS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产品生产指标:总产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消耗、增加值、国内总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收入分配指标: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净收入、国民收入 流量 收入使用指标:总消费、总储蓄、净储蓄 投资积累指标: 固定资产形成、 资本形成、 其他非金融投资、 金融资产获得、金融负债发生 对外经济指标: 国际收支总额、 国际收支构成、 各种国际收 支差额 资产指标:固定资产、存货、其他生产资产、土地和地下资 产、其他非生产资产、各种金融资产 存量 负债指标:各种金融负债 财富指标:资产净值、国民财富 人口和劳动力指标: 人口数、 劳动适龄人口数、 劳动力资源、 就业劳动力、失业劳动力
12 - 20
统计学
STATISTICS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法”和“使用法” 1.从生产角度计算──生产法
GDP=∑(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2.从使用角度计算──使用法(或支出法)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在核算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同方法的计算结 果会出现差异,西方国家通常以支出法的结果为准, 通过“统计误差”项目调整其他两种方法的计算; 我国则多以生产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12 - 13
统计学
STATISTICS
(二)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 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 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 他各业。
12 - 14
统计学
STATISTICS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是一个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分类体系,是最为基本、 也是最为重要的国民经济分类。 我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分为16个门类, 即:(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 (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 电通讯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9)金融、保 险业;(10)房地产业;(l1)社会服务业;(12)卫生、 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 (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政 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他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