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第三讲 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 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 (1)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亡、北
(2)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
(5)而其见愈奇:见
(6)不敢复有株治:株治 (7)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畜 (8)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
词“以”“于”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①洎牧以谗诛 A.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是以见放 B.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C.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解析:选D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A.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B. ②妪,先大母婢也
)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有”“无乃
尔是过与”等。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 也叫状语后置
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 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
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翻译时,一般按照现代 汉语习惯将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五、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一般以“„„之„„ 者”“„„者”为标志,将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六、省略句。省略是文言文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省略 句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以及介
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名词活用
22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等。
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都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因为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间接的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
复习的方式是从课本中的典型例句中提取规律,然后迁移应用。
本部分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特点及相关辨析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类型1:判断句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见下表:类型例句A者,B也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A者②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A,B也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A,B ④今臣亡国贱俘。
(《陈情表》)“为”字句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用“乃、即、则、皆、必”等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⑧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⑨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是”字句⑩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
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刘备,天下枭雄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汝是大家子解析A项,“……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无标志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是”表判断的判断句。
4-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二--词类活用汇总
词类活用的特点是临时性、语境性,离开了特定的语 言环境,活用义就消失了。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 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 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偶尔涉及数词的 活用。具体见下表: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 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选__C__ A项,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取悦。 B项,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祸殃,祸害。 C项,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轻微,看轻, 轻视。D项,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美, 保全。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 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 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
.
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 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 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 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一、名词用作状语 有时名词放在谓语前面,表示对谓语的修饰、限制,
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
常见类型 ①表比喻
译释 像……一样
例句
相应成语
天下[云]集 [响]应, 赢粮而[景] 从 。 风起云涌
②表态度 当成……一样 吾得[兄]事 之
常见类型 译释 ③表工具 用……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2
40分
5、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直接用“是”的很少)
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不知木兰是女郎。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013年7月22日5时40分 2013年7月22日5时
13
40分
特别提醒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 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句的主语,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 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再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语:“以”、 “于”、“乎” 等。 •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之后。
2013年7月22日5时40分 2013年7月22日5时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不信自”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未之有” “不欺余”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 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2013年7月22日5时40分 2013年7月22日5时
32
40分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2013年7月22日5时40分 2013年7月22日5时
33
40分
(06年广东卷) •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 全一致的一句是(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 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被动句 例: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 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 “为……所”表示的被动与“惜”字的 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 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3、宾语前置句 例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代 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 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公幸教晞以道。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得复见将军于此。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 试 身
4.宾语前置(高考重点)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④彼且奚适也?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路恶在? 句子的特点: 1.疑问句 2.疑问代词作宾语 ( 何、 安、 奚 、 谁、恶等) 3.宾语都前置
省略主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而竭。
4、成分省略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 确的一项是 C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文言文常见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一、判断句
2021高职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答案】A 【试题分析】 A有“也”无“者”(里面的“者”不是表示判断 句的“者”,而是代词“的人”),“夷门抱关者”是“夷门抱关的 人”;B、C、D都是既有“者”,又有“也”。所以,答案是A。
在2020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 文阅读题的第三点要求就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 用法。
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2018年主要考查的是被动句。也就 是说,我们在复习时,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对应起“考试说 明”中“与现代汉语不同”这一点来看,这几年的题目是完全符 合“考试说明”要求的。
( 被动句
)
( 被动句
)
( 被动句
)
( 被动句
)
( 被动句
)
( 状语后置
)
( 状语后置,省略句 )
( 判断句
)
2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判断句
)
22.君何以知燕王。
( 宾语前置
)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宾语前置
)
24.籍何以至此?
( 宾语前置
)
25.沛公军于霸上。
四、被动句 1.“于”表被动。如: ①不拘于时。 ②君幸于赵王。
2.“见”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见……于”“受……于”表被动。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4.“为”表被动。如: ①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被动句 ——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 要有以下形式:
①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②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①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译文: (皇上)立即命人召唤公主进宫,让她站 (在)台阶下,不正 眼看她。 ②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译文:哪里有小叔子得病,不前往探视 (他 ), (你)却去看戏的道 理!
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文: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 因是什么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要点一 文言文句式 8 大类型 判断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主谓倒装句 | 宾语前置句 | 定语 后置句 | 状语后置句 | 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 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三)省略句 ——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 有五种形式:
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 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 之心。
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 而得天下之心。 译文: 文王真仁慈啊! 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 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
7.“„„孰与 (若 )„„”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 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 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 “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如: 吾孰与 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村民)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 具答之。(村民)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翻译时,省略的主语要同时翻译出来。
17
★省略谓语
2.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时人莫许之也。 ②疑问句中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 沛公安在? 《史记· 项羽本记》 ★沛公在安? 之二虫又何知! ★之二虫又知何!
⑤介词“以”的宾语,为了强调,也要前置。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一
语文科 洪 勇
考点精析
“考纲”规定应掌握的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 被动句 省略句
其它应掌握的句式: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主谓倒置句
考点精析
题型设计: 1.直接考查: 判断句式特点的异同。 2.间接考查: 句子翻译中对句式的把握或调整。
3
金题体悟
19
★省略介词
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于 )陇西。 《张衡传》 ②赐之( 以 )彘肩。 《鸿门宴》 ③至则无所用,放之( 于 )山下。 《黔之驴》
★省略量词
蟹六( 只 )跪而二( 只 )螯。 《劝学》
20
四、变式句(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 ─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 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 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 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 情况。包括有: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 2. 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高考文言断句与翻译练习(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师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的文字断句: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答案: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了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
”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参考译文]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
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
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
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断句)(安徽专用)
文言文阅读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安徽卷的文言句式的考查,
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常考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
与词类活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2.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 词语(涉及词类活用);一类是翻译文言
句子(涉及特殊句式和用法)。
3.词类活用主要考查某些实词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 法功能。
就是一个纯真自然的人,所以,都让我们
做个本真的自我吧!
栏目 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皖考点击•直击高考
考纲要求
2012年安徽《考试说明》要求:理解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 层级为B级。“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 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 句式等。“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
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 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
记》)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4.“……者也.” 在句末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 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 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
文言文阅读
(2)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这类句 子有两点要注意 : 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 “未”、“毋”、“无”、“莫”等否定 词 );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 : 恐年岁之不吾 与 .[《离骚(节选 )》 ] . 未之 有也 .(《孟子》 ) . 正常语序应该是“恐年岁之不与吾”、 “未有之也” .
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中心语+之+定语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语后面。 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 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 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
“得非· · · · · · 乎”是常见的固定结构,可以翻译为“莫不是· · · · · · 吧”。类似 机构还有“得无· · · · · · 乎”,可翻译为“恐怕· · · · · · 吧”或者“是不是· · · · · · 呢
C.对话省。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从速。”
D.自称省。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 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 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例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 宴》)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总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的句式 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 于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 的阅读和理解。
随堂练习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 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 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 词前作状语。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特 殊 句 式
师, 未有 问而不告 , 求而 不得者 也。③呼 尔而与之 , 行道 之人弗受 。④蚓 无爪 牙之利 , 筋骨 之强 。⑤ 愿
早 定 大计 , 用 众 人 之 议 也 。 莫
1判晰 句 。 .
文言文中的判 断句一般是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
谓 语 来 表示 判 断 的 , 于 和 现 代 汉 语 中 一 样 要 用 判 至
U
考试指导
4 7
理 解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的 句 式 和 用 法
安徽省霍 邱二 中 何长武
【 能力要求 】
“ 理解 与现代汉语 不 同的句式和用 法” 这 一能 ,
力 要 求 包 括 两 方 面 的 内 容 : 是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的 一
b有标志 的判 断句 。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 .
( 1句 中 , 1) 是诉讼 费三千余元 , 还是经济 损失和
诉讼 费总共三千余元 ?
七、 不合事理 ( 逻辑错误 )
(2 地 震 发 生 之 后 , 地 政 府 及 解 放 军 部 队 全 1) 当
力救助 , 目前灾区群众 已住进 了临时账蓬 , 防止余震
考试指导 4 8
人。
一
刀俎 , 为鱼 肉。② 不知 木兰是 女郎。需要 注意 的 我 是, 文言文中的“ 作代词时 , 表示判断 。 是” 不 () 非 ”未 ” 弗” 无 ” 莫 ” 4 用“ “ “ “ “ 等表 示否定 的判
断 。 如 : 六 国破 灭 , 兵 不 利 。② 有 司 、 士 为 之 ① 非 博
的内容 , 就必然会 出现一形 多义现 象。一种 语言形 式表示多种意义 , 那么就犯 了歧 义的错误 , 这种错误 类型多与成分残缺 , 成分多余或用词不当有关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力量层级为B,属于理解力量层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句式。
所谓理解是指能辨认出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知道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区分;所谓用法就是指能够用现代汉语的句式精确地翻译出这些文言句式。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辨认还是翻译,考查的都是考生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所以这一学问点始终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文言文的重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学问点的难点在于:考生常常接触现代汉语,已经习惯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有的不能辨别出文言文中的句式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而有的考生则误以为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到处不同。
这两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考生对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和区分。
因此,只有精确辨认出两种句式的不同才能精确理解文言文。
【考势猜测】通过对202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中,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内容考查状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命题规律: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旧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国及各省市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13套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一学问点,可见命题者对这一学问点的重视程度。
2.对这一学问点的考查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
在这18套语文试题中,没有一套是采纳选择题方式来考查这一学问点,都是将这一学问点设置于文言文翻译中,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来检查考生对这一学问点的把握状况。
3.在这18套试题中,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共20次,其中倒装句7次,省略句7次,推断句3次,被动句3次,可以看出,考查主要以倒装句和省略句为主。
依据2023年的命题规律,笔者在此对2023年该考点的命题趋势作出猜测: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旧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题组一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都门..帐饮无绪解析:C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解析:A项中的“群”、B项中的“兄”及C项中的“日”都属名词作状语,只有D项中的“渔樵”为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可译为“打鱼砍柴”。
答案:D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A.知不可乎骤得B.渺渺兮予怀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解析:例句是定语后置句,为倒装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
A、C、D三项都是正常语序。
答案:B4.指出以下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①定语后置②状语后置③宾语前置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不能喻之于怀解析:C项是被动句。
A、B、D三项均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C6.下列句子没有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A.忠义暴于朝廷B.师不必贤于弟子C.足下何以待之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7.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的一项是()A.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C.遂相与一抱而别D.所以敢先汝而死解析:A项,“请命”后省略介词“于”;C项,省略主语;D项,省略主语。
答案:B[题组二断句]8.(2009·江苏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高考第三节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课前一读:“最美妈妈”徒手接女童受热捧在杭州滨江区的白金海岸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
楼下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士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救人女子并非女童家人,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事发后,小女孩被送到医院救治,那名受伤的女子被送到了骨科医疗机构。
经了解,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英勇女士,原来也是位妈妈!她叫吴菊萍,31岁,嘉兴人,自己的孩子7个月大。
经诊断其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较严重,完全康复可能需要半年时间。
“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吴菊萍一直这样解释自己的救人动机。
最美妈妈徒手接女童的事件在微博上一经发布,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舒淇、赵薇等明星也纷纷转发并表达对最美妈妈的敬佩之情。
有网友称,最美妈妈本身也是一个七个月大孩子的母亲,她的行为证明了一个真理:世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妈妈。
现如今,被救的女孩虽然多处器官受创,但是在医护人员的救护下,已经慢慢恢复。
吴女士的创伤也因为求助及时而快速康复,这也是广大人民的心愿。
吴女士的壮举不仅得到社会认可,还被政府授予杭州市见义勇为称号,与此同时,吴女士所在公司也颁发奖金20万元。
人们在祝愿好人一生平安的同时,也验证了“好人有好报”的俗语。
文言文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翻译。
第一部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用法命题规律1.纵观近几年各省高考试题,直接考查文言句式知识点的基本没有。
2.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出现在翻译题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3.在翻译题中,文言特殊句式常常被设置成得分点。
知识盘点学习文言句式,最重要的就是对各种文言特殊句式的全面把握。
这也要求我们要对文言句式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心中有数。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以下几种:判断句白话文的判断句常用的格式只有一种,即“……是……”。
如“我是学生”一句中的“是”表示判断,是一个判断动词,连接判断句的两部分。
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用“者”、“也”表示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
三、动词的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 . 一屠晚归 . 惧有伏焉 .
作宾语或主语 作 名 词 在“之”、“其”后充 当中心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 . . 则其至又加少矣 . 谗谄之蔽明也 . . 株治 . . 不敢复有
两个动词组成并列结构
不及物动词后带宾语
使 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 广故数言 欲亡,忿恚尉 . . 单于愈益欲降之(苏武) . 外连衡而斗诸侯 . 宁许以负秦曲 晋侯饮赵盾酒 . .
1.常见的九种形式 (1)„„者,„„也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 . 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 .
(2)„„者也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 . (3) „„也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 ②夫水,智者乐也。(《愚溪诗序》) .
(4)„„者,„„ 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 ②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 (5)„„,„„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6)„„乃„„;„„则„„;„„即„„;„„皆„„;
„„固„„;„„诚„„;„„耳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 . 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
(8)„„是„„ ①不知木兰是女郎。 .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9)„„非„„(否定判断)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师说》) (《劝学》) (《木兰诗》) (《桃花源记》)
2.判断句的三种特例
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
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
的情况,这样的句子就叫做倒装句,常见的形式有四种。
1.主谓倒置 表感叹: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愚公移山》)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毋”或否定动词“无”或不定代词“莫”等。) 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 ②寂寥而莫我知也。 . 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 (《论积贮疏》) (《愚溪诗序》) (《愚溪诗序》)
文言文的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难点,考题 一般处于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题干 往往要求划出节奏即可,不要求标出具体的标 点,它属于轮考题,不一定在每套试题中都出 考点 现。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中之重, 综述 分值一般占到文言文阅读的一半左右,考题一 般处于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译句一 般出自第Ⅰ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也有出自 另选文言文中的。翻译是每套文言文阅读的必 考题,一般翻译二到三个句子。
9.无标志(或省略了“于”的引进,或主语后用其他动词表
主语被动)
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
②戍卒叫,函谷举。 .
(《琵琶行》)
(《阿房宫赋》)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 . ④洎牧以谗诛。 . (《六国论》)
(三)倒装句 在现代汉语里,句子成分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谓语 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文言文中一 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如果和现代汉语不同,出现了前后倒置
1.„„于„„ 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 (《屈原列传》) (《师说》)
2.„„见„„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渐见愁煎迫。 .
(《孔雀东南飞》)
3.„„见„„于„„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4.„„受„„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 . 5.„„为„„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 . (《荆轲刺秦王》) (《过秦论》) (《秋水》)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为„„所„„
①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 .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7.„„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8.„„被„„ (《孔雀东南飞》) (《六国论》)
(《鸿门宴》)
①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 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
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 . ⑤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中山狼传》) . 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
⑦此亡秦之续耳。 .
(《鸿门宴》)
(7)„„为„„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
用的基本推断方法和规律: 方法:辨析词类活用主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与其 他词的关系。 规律:从语句分析来看,凡是处在动词谓语(主语、宾语) 位置上的动词(名词、代词)以外的其他词,都可看做某词活 用为动词(名词)。
(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 断的句子。常见的形式有九种,另外,还有三种特例,现一 一说明。
意动
带宾语,有“以„„为„„” 稍稍宾客其父
. .
的意思,即把宾语当做„„
粪土当年万户侯
. .
二、形容词的活用 在“之”、“其”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后充当中心词 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
作
名 作宾语或主语
词 在数词之后
义不杀少而杀众 . . 无侵小 . 四美具,二难并 . . 七贤”也 .
(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内容 ①夫战,勇气也。 ②“离骚”者,犹离忧也。 (《曹刿论战》) (《屈原列传》)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 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 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常见的 有九种形式。
.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莫我肯德
.
.
活 用 为
名词前有“所”字 两个名词相连而非偏正关系 名词重叠而非叠音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
大楚兴,陈胜王 许子冠乎
.
.
君君臣臣子子 亲亲贤贤老老幼幼
动
.
.
.
.
.
.
.
词
名词用“而”与动词相连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表特征状态(比喻式) 表态度、方式 名 词 表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复 习 重 点
1.应当梳理好常见的古今异义的类型,特别是要掌握常 见古今异义词语的意义。学会正确分析两个词素与现 代汉语的区别,在对比中掌握古今异义。 2.梳理常见词类活用的类型。充分利用下面的[学之窗], 用自测的方式检测自己,来校正自己的掌握情况。值 得注意的是,本部分的梳理不能死记知识,应结合后 面[高效阅读习惯]中的相关内容,活学活用。 3.梳理常见文言句式的类型。充分利用下面的[学之窗], 用自测的方式检测知识。文言文阅读大多不直接考查 文言句式(浙江高考等直接设计选择题考查),都是在文 言文翻译中体现,因此,本部分的考查重在应用。 4.培养断句的语感。在早自习时,应多读文言文语段, 语段可以是语文课本,可以是试题中的材料,在诵读 中培养断句的语感。 5.练习准确翻译文句的能力。翻译文句一般不要用熟悉 的课文来练习,要用相关的试题来训练。
(《鸿门宴》) (《鸿门宴》) (《岳阳楼记》)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改变原有动 宾关系 及物动词带双宾语
意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带
动 宾语
且庸人尚羞之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
为 而是表示为宾语或对宾 动 语施行某一动作。即 “主语为宾语怎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为……死) .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
(为……泣)
四、数词的活用
乘坚策肥 . .
大 .
世所谓“竹林
后带宾语(形+名,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作 动 词 前面有“所”字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而非偏正关系)
素善留侯张良
.
.
.
后面带代词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动 使宾语成为某种状态
.
大王必欲急臣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其家 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状 意动 态(以„„为„„) 甚智其子
复习 难点
复习 思路
1.正确掌握断句的方法。要用好本讲中的[师 之说],用语感先断句,再运用古汉语知识、 文言文句式、借助修辞、借助引文等方法去 强化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 2.正确掌握翻译的方法。要注意正确翻译文言 文语句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的词、 特殊的句式、固定的结构。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复习本讲应充分利用好[学之窗],同学之间可 以互相检测;要学会把平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要充分利用[师 之说],灵活运用相关的方法;本讲中的习题全 面充足,可尽量充分利用。
名称说法
的改变
“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要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特点和规律,必须熟知句子
成分构成及特色:
1.了解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或者从其在句子中起到的作 用能更好地辨析词类的活用。 2.句子的基本成分: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补语〉
3.句子成分的构成: (1)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充当; (2)谓语一般由动词、动词性短语或形容词、形容词短语 充当; (3)状语常由副词、能愿动词、介宾短语充当; (4)补语常由介宾短语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