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注意事项

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注意事项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多抗14号大白菜:多抗14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70-75天成熟,合包形,品质佳,耐寒力强,白帮,叶片厚,株高40厘米,株幅61厘米,叶球高33厘米,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7cm,16cm和15cm,单株毛重,净重,亩产净菜9000kg。 1、:郑州地区,8月12---8月15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60cm,株距50cm,每亩2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5号大白菜:多抗15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浅叠抱,叶球呈牛心形,抗寒力强,株高38cm,株幅63cm,叶球高38cm,球径上部18cm,中部,下部,单株毛重,净重,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前视情况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50cm,每亩26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9号大白菜:多抗19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60天成熟,净菜率高(83%)抗寒力强,拧抱,白帮,

叶色黄绿,株高36cm,株幅51cm,叶球高30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6cm,,14cm,单株毛重3kg,净重,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8月18日---22日播种,也可在7月25日后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40cm,每亩3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20号大白菜:多抗20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65天成熟,抗寒力强,合抱形,品质好,商品性好,株高43cm,株幅60cm,叶球高39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为,,13cmj,单株毛重,净重,亩产净菜9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等距50cm,株距40cm,每亩3300株。 3、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25号大白菜:多抗25号大白菜,高抗病毒等多种病害,较耐热,55—60天成熟,大叠抱,品质上等,白帮,叶色黄绿,叶球洁白,株高29cm,株幅52cm,叶球高21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5cm,17cm,15cm,单株毛重,净重,亩产净菜5500kg.。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多抗14号大白菜:多抗14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70-75天成熟,合包形,品质佳,耐寒力强,白帮,叶片厚,株高40厘米,株幅61厘米,叶球高33厘米,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7cm,16cm和15cm,单株毛重,净重,亩产净菜9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8月12---8月15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60cm,株距50cm,每亩2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5号大白菜:多抗15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浅叠抱,叶球呈牛心形,抗寒力强,株高38cm,株幅63cm,叶球高38cm,球径上部18cm,中部,下部,单株毛重,净重,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前视情况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50cm,每亩26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9号大白菜:多抗19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60天成熟,净菜率高(83%)抗寒力强,拧抱,白帮,叶色黄绿,株高36cm,株幅51cm,叶球高30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6cm,,14cm,单株毛重3kg,净重,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8月18日---22日播种,也可在7月25日后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40cm,每亩3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20号大白菜:多抗20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65天成熟,抗寒力强,合抱形,品质好,商品性好,株高43cm,株幅60cm,叶球高39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为,,13cmj,单株毛重,净重,亩产净菜9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择日播种。

不同大白菜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8422382.html, 不同大白菜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作者:彭荣锋姚冬美霍红艳梁勇生 来源:《广西农学报》2012年第03期 摘要:为选择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对5个春作大白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比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试验表明,5个参试大白菜品种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白蓝”和中白60,表现为生育期短,产量较高,综合抗病性较好;早熟5号和春夏王在本次试验中表现不佳,产量较低,综合抗病性不强,结球紧实度稍差;京春白的产量最高,但是其生育期最长,“白蓝”的综合抗病性最好,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关键词:大白菜;品种;比较;春季 中图分类号:S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3-0034-03 近年来,随着农民种植水平的提高,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因其生产周期短、成熟于蔬菜淡季、商品售价高而倍受菜农青睐,但是由于南方春季气候多变,播种期短,容易造成春季大白菜生产产量低,病虫害多,商品性差等情况。为选择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对春作大白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几个春作大白菜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为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的5个大白菜品种分别为:“白蓝”(日本不二种苗株式会社);早熟5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春夏王(农友种业公司);京春白(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中白60(中国农业科学院)。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1年3月至5月在南宁市蔬菜研究所蔬菜基地进行,试验期间日平均气温介于14.5~19.0℃之间,降雨量较往年偏少。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3月2日播种,种子点播于60穴营养盘中,每穴点3粒种子,然后覆盖一层薄营养土,最后用水淋透,放置于温室大棚内育苗,2011年3月22日移栽定植于露地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长8m,宽1m(畦面宽60cm,沟宽40cm),每个小区面积8m2,行株距40cm×45cm,每小区双行定植34株,栽培管理按常

自交不亲和

自交不亲和性 现代遗传学告诉我们,近交可引起隐性有害基因的纯合,导致近交衰退。植物固着生长无法移动,雌雄同花植物的花粉易取“近水楼台”之便而自花授粉,产生比近交更为严重的遗传效应。植物是如何防止自花授粉的呢?原来植物都会“以逸待劳”,利用风力、水流、昆虫等媒介尽可能远距离传播花粉。而且,许多显花植物还有一项特殊本领,即便是正常可育花粉落到“自己的”柱头上也会阻止其完成受精过程,这就是所谓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超过60%的被子植物都有这种特性,涉及大约320多个科。 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有甘蓝、黑麦、白菜型油菜、向日葵、甜菜、白菜和甘薯等。 一、自交不亲和的类型 根据花粉识别特异性的遗传决定方式,自交不亲和性分为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两种类型。 1.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GSI) 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可侵入柱头,并能在花柱组织中延伸一段,此后就受到抑制。花粉管与雌性因素的抑制关系发生在单倍体配子体(即卵细胞与精细胞)之间。常见于豆科、茄科和禾本科的一些植物。这种抑制关系的发生可以在花柱组织内,也可以在花粉管与胚囊组织之间;有的甚至是花粉管释放的精子已达胚囊内,但仍不能与卵细胞结合。 2.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SSI) 花粉落在柱头上不能正常发芽,或发芽后在柱头乳突细胞上缠绕而无法侵入柱头。由于这种不亲和关系发生在花粉管与柱头乳突细胞的孢子体之间,花粉的行为决定于二倍体亲本的基因型,因而称为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多见于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 二者发生不亲和的部位不同: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发生于柱头表面,表现为花粉管不能穿过柱头,而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发生在花柱中,表现为花粉管生长停顿、破裂。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常会表现出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不能及时进入胚囊等症状。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doc 5页)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doc 5页)

多抗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多抗14号大白菜:多抗14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70-75天成熟,合包形,品质佳,耐寒力强,白帮,叶片厚,株高40厘米,株幅61厘米,叶球高33厘米,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7cm,16cm和15cm,单株毛重5.4kg,净重4.1kg,亩产净菜9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8月12---8月15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60cm,株距50cm,每亩2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5号大白菜:多抗15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浅叠抱,叶球呈牛心形,抗寒力强,株高38cm,株幅63cm,叶球高38cm,球径上部18cm,中部15.5cm,下部13.5cm,单株毛重4.0kg,净重3.1kg,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前视情况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50cm,每亩26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19号大白菜:多抗19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

60天成熟,净菜率高(83%)抗寒力强,拧抱,白帮,叶色黄绿,株高36cm,株幅51cm,叶球高30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16cm,14.5cm,14cm,单株毛重3kg,净重2.5kg,每亩产净菜8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8月18日---22日播种,也可在7月25日后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行距50cm,株距40cm,每亩3300株。 3、管理::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20号大白菜:多抗20号大白菜,高抗病毒、霜霉等多种病害,65天成熟,抗寒力强,合抱形,品质好,商品性好,株高43cm,株幅60cm,叶球高39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为13.5cm,13.5cm,13cmj,单株毛重3.3kg,净重2.8kg,亩产净菜9000kg.。 1、播种期:郑州地区,7月25日----8月20日择日播种。 2、栽培方式:高畦直播,等距50cm,株距40cm,每亩3300株。 3、重施底肥,分期追肥、浇水,促生长。 多抗25号大白菜:多抗25号大白菜,高抗病毒等多种病害,较耐热,55—60天成熟,大叠抱,品质上等,白帮,叶色黄绿,叶球洁白,株高29cm,株幅52cm,叶球高21cm,球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是 15cm,17cm,15cm,单株毛重2.8kg,净重2.2kg,亩产净菜5500kg.。

秋中晚熟大白菜新品种晋白菜7号

园艺学报 2014,41(9):1939–1940 http: // www. ahs. ac. cn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E-mail: yuanyixuebao@https://www.360docs.net/doc/0218422382.html, 秋中晚熟大白菜新品种‘晋白菜7号’ 赵美华,赵军良,巫东堂*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太原 030031) 摘 要:‘晋白菜7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2002-14-15’与‘2002-13-5-1’配制而成的秋中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营养生长期85 ~ 90 d。株高65 ~ 70 cm,开展度60 ~ 65 cm,生长势强,叶球直筒舒心 型。外叶深绿色,叶面较皱,叶帮浅绿色,叶脉不明显;叶球高65 cm左右,球横径14 ~ 16 cm;结球 紧实,单球质量3.5 ~ 4.0 kg,净菜率高,净菜产量115.50 ~ 120.75 t · hm-2。抗大白菜病毒病、软腐病、霜 霉病,适应性强,丰产、优质,纤维少、口感好,商品性好,耐贮藏,适宜在山西、河北、河南、天津、山东、辽宁、贵州等地秋季作为中晚熟大白菜种植。 关键词:大白菜;中晚熟;品种 中图分类号:S 63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13-353X(2014)09-1939-02 A New Mid-late Maturing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Jin Baicai 7’ ZHAO Mei-hua,ZHAO Jun-liang,and WU Dong-tang* (Institute of Vegetables,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Jin baicai 7’is a new F1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 with mid-late maturity,which crossed between self-incompatible lines‘2002-14-15’and‘2002-13-5-1’. Its vegetative period is 85–90 days. The plant has a height of 65–70 cm,a width of 60–65 cm,strong growth vigor,a straight shape with a loose central part. Its outer leaves are wrinkled and dark green with light green lobes,unconspicuous veins. The head is compact and is 65 cm in height,14–16 cm in transverse diameter. A single head weighs 3.5–4.0 kg,the production of minimally processed vegetables is 115.50–120.75 t · hm-2. The variety has other good characters,such as high resistance to virus,downy mildew and soft rot diseases,high yielding,good commodity,less fiber,long storage time etc. 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as a mid-late maturing Chinese cabbage variety in autumn in many provinces of China,such as Shanxi,Hebei,Henan,Tianjin,Shandong,Liaoning,Guizhou etc. Key words:Chinese cabbage;mid-late maturity;cultivar ‘晋白菜7号’(图1)是利用两个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王明秋等,2012;闻凤英等,2013)育成的秋中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母本‘2002-14-15’为‘青麻叶’材料,经3代姊妹系间花期测交,5代集团混交育成的亲和指数1.0以下的自交不亲和系,外叶深绿色,叶脉不明显,无茸毛。父本‘2002-13-5-1’为直筒包尖材料,经多代自交、集团混合选择育成的自交不亲和系,植 收稿日期:2014–06–17;修回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20311012-1,20140311009-2)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wudongtangwu@https://www.360docs.net/doc/0218422382.html,)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吉农大2号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吉农大2号 杨春影1 李 玉1 谢振明1 赵新华1 丁 一1 吴 江1 宋 凤1 王 续1 李 夏1 陈虹地1 冯 军1 王振楠2 (1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长春 130111;2 吉林省帮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 130118) 吉农大2号是吉林省帮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性较强、保绿性好的优点。于2014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4007。该品种适宜吉林省玉米中早熟区种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吉农大2号是以自选系W274为母本、以自选系W35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的玉米单交种。母本W274是吉林省帮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287×444-2)×287为基础材料,经过8个世代连续自交,于2004年选育而成。父本W351于2004年以国外杂交种N351×km226为基础材料,经过4年南北自交选育而成。具有抗倒伏,较耐瘠薄,高抗玉米丝黑穗病,抗茎腐病、大斑病,配合力高等优点。吉农大2号2009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于2012-2013年完成各级产量试验、品质检验、接种鉴定等程序,结果均达标。 2 品种特征特性 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0g 。植株的幼苗呈绿色,叶鞘呈红色,叶缘为白色。株高308cm ,穗位高106cm ,株型为半紧凑,成株叶片15 17片,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果穗粗筒型,穗长19.8cm ,穗行数16 18行,穗轴红色。杂交种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0.3g ,容重736g/L 。2013年经国家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子粒含粗蛋白质10.83%,粗脂肪 4.54%,粗淀粉71.20%,赖氨酸0.34 %。2012年和2013年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和延边州农科院作物所对吉农大2号进行玉米杂交种抗病虫鉴定,结果表明:2年4点次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中抗丝玉米黑穗病(2HR 、2R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2HR 、2R ),高抗玉米茎腐病(4HR )、玉米螟虫(4HR ),抗玉米大斑病(1HR 、2R 、1MR )。出苗至成熟期118d ,需≥10℃活动积温约2300℃,属中早熟品种。 3 产量表现 2012年区域试验6点每hm 2平均产量11556.3kg , 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2.2%;2013年区域试验 4点平均产量12126.9kg ,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8.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784.5kg ,比对照品种增产4.6%。2013年生产试验5点每hm 2平均产量 10417.8kg ,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12.1%。 4 栽培制种要点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栽培密度为每hm 2保 苗6.0万株。施足农家肥,底肥每hm 2一般施用400kg ,种肥施用磷酸二铵50 70kg ,追肥施用尿素300kg 。制种时400m 以内不能种植其他玉米品种,或者种植100行以上的高秆作物,如高粱等农作物来作为空间隔离区。选择制种田的地块要土质肥沃,地势要平坦,地力要均匀,抗旱耐涝高产的优质地块。父母本错期播种,父本晚播4d 左右,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6,父母本种 植密度为6.5万株/hm 2。播种时以土壤墒情好、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2℃为好。要注意出苗与后期的田间管理。在苗期要注意除草与病虫害的防治;在抽雄与散粉期要注意砍掉父母本杂株并及时去掉母本的雄穗,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收稿日期:2015-07-03)基金项目: 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ZDGG002) 通信作者: 冯 军期,粘虫及螟虫对薏苡为害极其严重,被为害过的薏苡枯心率高,抽穗率较低,导致后期产量减少,因此,加强粘虫及螟虫的防治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 2.7 人工辅助授粉,适时采收 薏苡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同一花序中雌雄花不同步,雄花先成熟,需要异株花粉授粉,一般风力授粉,若在盛花期采用人工拉 绳振动辅助授粉,有效提高结实率,每667m 2可增产 10% 20%。 薏苡子粒成熟时间不一致,田间80%的子粒成熟 时开始收割,收割后堆放2 3d 后再脱粒,达到后熟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5-07-14)

克服植物种间杂交与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

克服植物种间杂交与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 张旸 (东北林业大学花卉生物工程研究所哈尔滨150040) 摘要本论文论述了植物种间杂交和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克服不亲和性的方法以及最新激光克服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种间杂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激光 Development of overcoming cross-incompatibility and self-incompatibility in the Plants Zhang 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lower Biotechnolog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150040)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more and more the bio-physical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pplied into many fields. Cross-incompatibility and self-incompatibility in the plant breeding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application of laser in overcoming incompatibility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 cross-incompatibility self-incompatibility laser 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和自交不亲和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植物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是培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是近代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是杂种优势利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可以节省人工去雄的劳力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制种效率保证较高的杂种率利用其杂种优势至今仍是许多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种是一种非常简便的制种方法但是由于不亲和性的存在远缘杂交以及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和保持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克服不亲和性的方法也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植物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1.1 植物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育种工作的深入发展植物种内的遗传资源日益枯竭利用其近缘和野生植物有益资源拓宽作物遗传资源范围已日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有益遗传资源向植物导入在不同水平上有不同的方法如植株水平上的有性种间杂交细胞水平上的原生质融合和分子水平的基因工程[3][9]等据报道在现已发现的三十九万种植物中仅五百多个种被驯化为栽培种由于优良品种和杂交品种越来越广泛地替代了农家品种使栽培种的种质资源不断地被侵蚀作物品种遗传基础进一步萎缩提高品种产量水平的速度显著变慢因此克服植物交配的不亲和性对于生物育种来说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在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种由于种内杂交较易成功育种家们历来主要利用栽培种内的基因资源现在已感到栽培种内的基因资源贫乏有些特征特性在栽培品种中已很难找到而野生种在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恰恰保留和积累了这些特征和特性因此通过种间杂交发掘已经驯化和大量尚未驯化的近缘种的优良遗传资源丰富栽培种的基因库已成为植物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二十年来新的抗病抗虫优质等基因从野生种近缘种向栽培种渗入的速度已经加快一些新的性状如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等亦在种间杂交过程中不断的被创造出来其中不少已被利用到作物品种改良中种间杂交又是创造新作物类型的有效途径典型的例子有小黑麦糊麻萝卜甘蓝等通过无融合生殖或染色体消除等途径种间杂交还被成功的用来创造单倍体以加速育种的进程因此种间杂交是育种工作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但是种间杂交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却因为种间的生殖隔离而受到严重的限制这突出的表现在种间杂交不亲和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和杂种衰败上[1][32] 种间不亲和性:是指两个可育的不同种的植物授粉后由于花粉不能萌发或花粉管行为反常或雌

10-01 自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对策详解

10-01 自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对策详解 所谓自交不亲和性(Self - incompatibility, SI)是指植物雌蕊的柱头或花柱通过识别自体或异体花粉,并抑制自体花粉的萌发或生长,导致自体受精不能正常进行的现象。根据植物花型不同,可分为异型和同型自交不亲和。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中花器的雌蕊或雄蕊无任何形态差异的不亲和性称为同型不亲和性(homomorphic incompatibility),在具有异型的雌、雄蕊(如相对长度不同)之间的不亲和则称为异型自交不亲和(heteromorphic incompatibility)。同型不亲和性根据其遗传机制不同又分为配子体不亲和性(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 GSI)与孢子体不亲和性(sporophytic self-inconmpatibility, SSI)。 多数的情况下,SI是由单一的S位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个位点至少包括编码1个花柱组分和1个花药组分的基因,S基因的产物决定花粉在柱头和花柱组织中是否能正常生长。若自交不亲和的花粉S基因是由产生花粉的植株(孢子体)的S-基因型所决定的即为孢子体不亲和性,目前发现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植物中;而自交不亲和的花粉S基因是由花粉本身单一的S基因所控制的即为配子体不亲和性,这种现象在茄科、蔷薇科、罂粟科、玄参科、桔梗科等植物中较为常见。SI的遗传控制机制较为复杂,如禾本科中是由2个基因位点(S-和Z-)控制的,甜菜中则由4个基因控制。 1 自交不亲和的机制 配子型自交不亲和目前只分离鉴定了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控制雌蕊的不亲和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但尚未得到花粉不亲和基因的表达产物,因此,有关雌蕊不亲和因子和花粉不亲和因子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配子型自交不亲和反应有两种类型:(1)在茄科、蔷薇科植物中,成熟雌蕊中产生的S-RNase(S-核酸酶)通过分泌到达花柱表面,与花粉管壁上的S受体(S蛋白)结合,并发生识别反应,当雌蕊和花粉的不亲和基因型相同时,S-RNase可进入花粉管,引起花粉rRNA的降解,抑制花粉管的生长,导致自交不亲和性的产生。当雌蕊和花粉不亲和基因型不同时,S-RNase不能进入花粉管,花粉管就能正常生长,并完成受精,不发生自交不亲和现象。(2)存在于罂粟科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主要是通过钙离子的信号传导来实现的。即柱头产生的S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与花粉管表面的S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生识别反应,当两者不亲和时,引起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迅速增加,随后花粉管顶端的Ca2+梯度消失,同时激活多种花粉蛋白的磷酸化过程,使花粉管不能合成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组分,最终花粉管生长停顿、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 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目前发现只存在于十字花科和菊科中,其中对芸苔属植物(十字花科的一种模式作物)研究较多。一般认为芸苔属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反应发生在柱头的乳突细胞中,当花粉粒落到柱头的乳突细胞表面时,含有花粉外被蛋白(POLLEN COAT PROTEINS, PCPs)和花粉S配基—SCR/ SP11(SCR,S LOCUS CYSTEINE RICH PROTEIN,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P11,S位点蛋白11)的花粉和柱头之间形成

实习三十字花科园艺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及蕾期授粉方法

实习三 十字花科园艺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及蕾期授粉方法 一、目的 学习自交不亲和性测定和蕾期授粉方法,为选育自交不亲和系奠定基础。 二、说明 十字花科园艺作物是天然异花授粉作物,这类园艺作物在花期用同一植株上花粉授粉结籽很少,这种特性称为“自交不亲和性”;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株选育成一个系统,也就是在同一系统内,各植株间授粉也结籽很少,而系统间交配则能正常结实,这样的系统叫作“自交不亲和系”。 优良自交不亲和系作为配制一代杂种的亲本,在自由授粉的条件下母本不用去雄,可以得到杂交率很高的种子,这种方法是当前开展杂种一代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十字花科园艺作物除花期授粉很少结籽的不亲和性外,还有蕾期自交能结籽的亲和性,因此用蕾期授粉的方法可以使自交不亲和系保存下来。 三、方法步骤 1.选株:在优良品种或优良组合中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每人选三棵。 2.选枝:每株选健壮枝条四枝(尽可能选主枝和第一、二侧枝)。 3.整理枝条:枝条选好后,用镊子把本枝上已开过的花去掉。每株上有两个枝条摘去顶心留花蕾20个用作测自交不亲和指数;另两枝也摘顶心,最少留15个花蕾作蕾期授粉保存该株种子,然后将所选用枝条都套起袋子,挂好牌子,牌子上写明品种名称,花期授粉(符号fp )还是蕾期授粉(bP ),日期、姓名,牌子反面注明所授花蕾数。 4.花期授粉:第二天开始袋内的花蕾陆续开花,每天或隔一天在作测亲和指数的枝条上用同枝或同株异枝袋内花粉进行花期授粉(注意同一袋内有几朵花蕾同时开放,不要将花摘下,用授粉匙醮袋内的花粉来授粉即可,或在整理枝条时另留几枝,将已开的花除掉,套袋专供采粉用)。待袋内所有花开完并作了人工授粉以后的一星期将袋去掉,检查自交结实情况计算亲和指数。 %100)(?=花期授粉花数 结籽数亲和指数 5.蕾期授粉:选择开花前2~3天的花蕾,用左手稳住它,再用镊子轻轻拔开花苞(注意不要伤柱头)并夹去花苞上部使柱头露出。取同株袋内的干净花粉进行授粉后,套上袋子,在纸牌上注明授粉日期,每株最少作15个花蕾,一星期后去袋,种子成熟时采种,测定蕾期亲和指数,将花期亲和指数≤1的单株分株收种。 四、作业 1.分别计算所做各株的花期、蕾期亲和指数,并总结蕾期授粉的经验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