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商业帝国将大规模重组
理性看待李嘉诚的“撤资”
理性看待李嘉诚的“撤资”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2015年可谓李嘉诚旗下公司“重组年”,继年初宣布长江实业集团及和记黄埔重组方案,分别以“长和”、“长地”两间开曼群岛注册的新公司来取代上市地位后,上周又公布了将老牌公用企业电能实业合并入长江基建的方案。
这次重组之后,除了泓富、汇贤这两家房地产信托基金外,长和系内不再有香港注册的上市公司。
这并不意外,这一重组的方案再度引发各界纷纷揣测,有些分析更是作出了不少过度的解读,甚至认为改变上市公司注册地和投资部署都是李嘉诚要“跑了”。
这些过度、恶意的解读并无助各界了解李嘉诚公司重组的真实意图,反而容易混淆视听,引发无端恐慌。
李嘉诚重组方案的核心,实际上可以用16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超高财技,更国际化,大势所趋,精明投资。
”在“超高财技”方面,今年该集团的两次大重组显然可以为李嘉诚带来更庞大的资金。
例如长实与和黄未重组之时,“长和系”是垂直式的股权架构,李嘉诚以家族信托的方式,持有以香港房地产为主业务的长实43%的股权,长江实业则持有涵盖电讯、能源和港口等跨国业务的和黄的49%的股权。
这种股权安排之下,由于长实持有和黄股份的价值,在股价表现上并未非常充分反映出来,与实际资产值有一定折让。
与此同时,也没有凸显出和黄作为一家横跨50个国家的跨国大企业的真实价值。
然而重组之后,长和、长地两家新公司业务区分清晰,被低估的数百亿价值也就随之释放,这对李嘉诚家族乃至长和系的股东,都是非常有利的,至于长建和电能实业的重组则更为明显,长建过去多年在基建投资上一直非常活跃,只是资金有限,而电能则相反在分拆港灯时获得巨额现金收益,却没有清晰的投资方向。
换股合并后,长建得到了电能在分拆港灯时获得的逾500亿港元巨额资金,有望成为市值逾3000亿港元的全球基建巨头之一。
在“更国际化”方面,李嘉诚重组后的各公司分别注册于开曼群岛、百慕大等地,除了上述所说获得各种财务收益之外,另一重要意图是要将其公司由具有香港色彩的机构,发展成为更具国际色彩的机构。
李嘉诚为何要撤出香港
李嘉诚为何要撤出香港随着长江基建集团通过换股方式与电能实业合并,香港大富豪李嘉诚旗下的所有商业帝国长和,长地,长建等十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全部迁出了香港,这是继撤资大陆之后,李超人又一重大商业影响的惊人之举;而就在去年,李嘉诚还拍着胸脯说“自己爱港爱国,永不迁册”。
李嘉诚撤资一方面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大量抛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另一方面,趁欧债危机抄底扩张,积极开拓欧洲的基础设施领域,业务涉及燃气、电力、水务、移动通讯、药店连锁、列车制造等方方面面。
回首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李嘉诚是第一批打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港资商人,风头红火一时无二。
但近些年风向标大转。
2014年以来,李嘉诚通过资产转让等方式陆续套现,加上今年7月对上海陆家嘴在建综合体世纪汇的转让意向,总计或超千亿;与此对应,李嘉诚下属公司连续三年都没在大陆拍地。
其实,抛开外界盛传的政治因素,单就纯粹的商业角度进行考量,有一个关键不容忽视: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堪忧——李嘉诚在大陆抛售的大多是商业楼盘和相关物业。
因为投资周期长,物业开发收益直接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一旦经济有变,物业受冲击首当其冲。
近期虽经政策引导,国内房市回稳,但对中国房地产未来的预期已变:过去粗放掠夺式的投机模式已经结束,圈地盖房就能挣大钱的日子到头了。
从逃难入港到白手创业,伴随上世纪香港经济的腾飞,李嘉诚作为“香港梦”的代表,创造了“超人”神话,很长时间都是被追捧的符号。
而这期间的香港,也一直被视作自由市场的典范,无论发展模式还是治理体系都是内地学习的标杆。
但随着李嘉诚摇身成为地产大亨,以李氏财团为代表的各大家族开始逐渐垄断港岛的经济民生——富可敌国的大佬,财富流失的中产阶级,出头无望的底层草根……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深藏在民众心中的积怨终于爆发。
2013年初,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罢工事件,被认为是抗议的导火索。
李嘉诚被塑以剥削资本家甚至“吸血鬼”的形象。
人们除了示威还发起“罢买行动”,矛头直指百佳、丰泽、屈臣氏等李氏旗下的商业体。
李嘉诚开启长和系世纪大重组 强调并非撤资离港
李嘉诚开启长和系世纪大重组强调并非撤资离港2015年01月12日 07:02来源:京华时报132人参与31评论李嘉诚亚洲首富李嘉诚准备将把自己推向香港首富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世纪大重组”,李氏商业帝国将开启整合升级。
1月9日,李嘉诚旗下两大“巨子”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宣布,将重组两集团业务,并创立两间新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和”及“长地”,前者会接手两集团所有的非房地产业务,后者则会合并两集团的全部房地产业务。
京华时报记者平亦凡综合新华社□公重组以地产及告非地产业务划分根据公告,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将进行业务合并及股份互换,未来将合并成为两家新公司:长和(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地(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
两大集团以地产及非地产业务划分,重组后的长和将持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零售、基建、能源和飞机租赁业务。
长地将持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在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房地产业务。
换股方式方面,原长江实业股东持有的每一股长实股份将获得一股长和股份,原和黄股东持有的每股和黄股份则将获得0.684长和股份。
重组完成后,所有新长和股东将就其持有的每一股长和股份获得一股长地股份。
换股比例按长实及和黄截至今年1月7日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而定,不含溢价。
公告显示,长江实业将先行重组,于开曼群岛建立“长和”,成为长江实业的控股公司。
随后,长和集团将与和记黄埔进行股份交换。
并购方案完成后,李氏家族信托和李氏家族将继续作为长和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30.15%。
作为本次大整合的最后一步,原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各自的房地产业务将转让予“长地”。
所有的并购协议完成后,和记黄埔将被除牌。
而新成立的长和、长地两家公司将再次实现独立上市。
据了解,该方案预期将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
□回应缘何启动世纪大重组?1有利于提升股东价值对于本次世纪大重组,李嘉诚称之为集团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表示,重组完成后有利于提升股东价值。
作为风向标的李嘉诚撤资
作为风向标的李嘉诚撤资,释放了什么信号?2016-04-222015年新年刚开始,一则重磅新闻,就是李嘉诚宣布重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
万亿资产,数十年的积累,如此大刀阔斧的背后,定有深刻的目的。
李嘉诚是多年的华人首富,也是杰出的世界商业领袖,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投资并购大师,其对于趋势的把握无与伦比,同时也是政商界最长袖善舞的高手。
其如此重大举动,让人不得不深思。
大家会发现,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重组合并后组成的长和集团会将注册地转至开曼群岛。
李嘉诚曾在2013年强调,长实及和黄不会变更注册地点,相信多年后仍在香港。
对此,李今日解释,将公司注册地搬去开曼群岛并非对香港没有信心,主要是为了做生意方便。
这其实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李嘉诚在撤离,不仅在撤离大陆,还在撤离香港。
他肯定是已经闻到了一些变化,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考虑,让他在耄耋之年,不得不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李嘉诚对于趋势的把握,华人世界无人能及。
举两个最近最简单的例子:1、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李嘉诚撤离中国楼市,当时所有人,包括地产界的人都在批评李嘉诚。
现在看看,大家都要佩服李嘉诚的精明和洞察,因为这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就已经步入了调整,而他是在大陆房地产泡沫最顶峰退出大陆市场的。
2、李嘉诚私有化自己的上市公司,大局进军欧洲,尤其是英国市场,将英国很多公共事业领域的资产纳入囊中,实际上是抄底了欧洲资产。
那李嘉诚为什么要撤离呢?要知道如此万亿资产的重组、改变注册地等如此重大事项的背后,必然有更重大的因素。
我隐约感到了这背后很危险的变化:1、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可能会暴跌。
在暴跌到来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这些资产,李嘉诚之前甩卖大陆的房地产,现在全力进军欧洲,都是明证。
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还能保值,并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吗?难!房地产泡沫、信贷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泡沫、投资过剩等等,中国的经济现在已经处于危险之中。
2、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际上现在资金外流已经很严重,大量的资本在离开中国,包括我们观察到的外汇储备下降、外汇占款下降等,都在说明这个问题。
李嘉诚的世纪大重组
14Feb. 2015最近,一则重磅新闻,就是李嘉诚宣布重组万亿资产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
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李嘉诚做这样的合并,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呢?这里面一个重要的考量很可能就是借此机会,增加李嘉诚家族的控制权。
看看长和系的股权关系图,会觉得头疼。
一般人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其实从控股方来说,看不懂就对了啊,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用最少的钱来控制最多的资源。
大家应该多注意一下新公司的换股比例,此次重组的换股比率是,长江实业可与新公司股权1对1折换,和记黄埔只能折换0.684股新公司股权。
将对和黄的间接控股权转为长实的实际控制权的目的极其明显。
至于从业务范围来看,将地产打包是有很大道理的。
长实和和黄当初是因为房地产业务好做,所以两个都不约而同地搭上了房地产。
这已经造成了业务的高度重合,据说甚至内耗严重。
如今,房地产可不是当年的地产了,还要让这两家公司搞内耗,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要是来个重组,一个搞地产,一个搞非地产,各取所长,这不是太好了么。
另外一个,从今后融资的角度来看,不同属性的公司融资模式和成本都是绝对不同的,因此拆分公司资产进行重组之后,对于社会资金的目标也更加清晰有利。
你想想,对房地产有兴趣的资金可以买入地产公司,而对于其他高收入有兴趣的则可以买入持有更多欧洲资产的公司。
两家公司日后可以独立融资,地产公司及非地产公司一向在融资方法上有所不同,重组分拆业务在融资上有好处。
相信分拆后两家公司市值都有上升机会,有人测算重组后的李嘉诚身价可增至2736亿,这把前一段跟他争亚洲首富的马云迅速甩一大截。
大家最大的争议点在于重组后的新公司为何要选在开曼群岛注册。
这是要撤离中国的节奏么?这个还是要确定一下的,至少从这次重组来看,并没有看出要撤离的迹象,注册在哪里和撤不撤资这是两码事。
以李嘉诚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来说,业务经营范围压根就不完全是香港,欧洲、美国甚至非洲,哪里能赚钱哪里就有它们的业务,它本身就是个跨国业务,不是个香港本土公司,只是它起步于香港,从香港发家,靠着汇丰这个大财阀,所以它将总公司设在了香港而已。
李嘉诚的棋局玄机
李嘉诚的棋局玄机2015-01-16 来源:经济观察网导语:这是一盘精妙的棋局,从抛售内地物业,到东撤西进,再到资产重组、迁册海外,接连落子、重重布局。
这盘由李嘉诚一手操控的大棋局背后有着怎样的玄机?被最先看空的中国商业地产,其掘金时代是否即将落幕?编者按:这是一盘精妙的棋局,从抛售内地物业,到东撤西进,再到资产重组、迁册海外,接连落子、重重布局。
我们借由“商业地产透视”系列报道之三的契机,和您一起参详李嘉诚这盘大棋局背后的玄机。
经济观察网子钺/文李嘉诚日前突然宣布启动”世纪大重组”——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并重组,两集团资产最终将分拆为两间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的新公司,分别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下称“长地”),在香港上市。
前者将接手两集团所有的非房地产业务,后者则会合并两集团的全部房地产业务。
李嘉诚开始为撤资大手笔布局了么?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的“长和系”接连抛售旗下物业,在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上更未再有任何土地入账。
值得注意的是,其所抛售的的物业,基本均为商业地产。
几十年来,总能把握住经济兴衰、精妙布局的李嘉诚,其一举一动,早已成为投资者的风向标,尤其是对于地产商而言。
那么,这一次,连番大动作背后的玄机是什么?被最先看空的中国商业地产,其掘金时代是否即将落幕?借势:地产做大靠股市李嘉诚的地产发家史与香港的地产业发展密切相连,历经了每一次潮起潮落。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李嘉诚在香港工业区——北角买下第一块地皮,兴建了长江工业大厦,除了自用,还用于商业出租,从而正式进入房地产市场,并在六十年代末趁着香港楼市低潮大笔逢低吸纳。
七十年代初,香港股市进入空前牛市,一大批地产公司借此时机挂牌上市。
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恒隆、新世界发展等日后在香港地产界举足轻重的地产公司几乎都在这一时期在港上市。
他们通过股市筹集大量资金,迅速壮大公司的资产规模。
房企从股市募集资金后大量拿地,大量的土地储备又推动公司业绩和股价的上升以利于再融资,如此循环,逐渐形成了香港经济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股地拉扯”。
香港四大豪族分家催变商业版图 进“富二代”时期
香港四大豪族分家催变商业版图进“富二代”时期[提要]香港四大富豪家族以地产起家,控制着超过1.5万亿港元财富,这四大富豪家族包括李嘉诚家族、郭得胜家族、李兆基家族及郑裕彤家族。
随着近期李嘉诚正式把家族资产交由长子李泽钜,四大富豪家族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正式由“创一代”全面进入“富二代”时期,香港商业版图,特别是地产业版图可能发生微妙变化。
香港的商业版图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催动这些变化的因素,不仅仅来自于香港经济内生的需求,也来自于香港四大富豪家族内部的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香港四大富豪家族以地产起家,控制着超过1.5万亿港元财富,这四大富豪家族包括李嘉诚家族、郭得胜家族、李兆基家族及郑裕彤家族。
随着近期李嘉诚正式把家族资产交由长子李泽钜,四大富豪家族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正式由“创一代”全面进入“富二代”时期,香港商业版图,特别是地产业版图可能发生微妙变化。
李嘉诚“分槽喂马”在今年5月份时,李嘉诚曾主动向媒体披露“分家”细节,“现在还没给,将来才分”。
时过境迁,李嘉诚的分家细节也向外界公布得更加具体。
近日长江实业发言人证实,7月中旬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持有的三分之一家族信托已分予长子李泽钜。
这一举动意味着,长子李泽钜名下将直接掌控李嘉诚家族资产的近三分之二,而剩下的三分之一则继续由李嘉诚本人继续持有。
这也使得李泽钜个人财富接近3000亿港元,超越父亲李嘉诚成为华人新首富。
“不患寡而患不均。
”李嘉诚显然深谙这一点。
但如果平分家产,不仅会令他一手创下的商业帝国的实力受损,也会对日后的运作埋下隐患。
李嘉诚此次采取分槽喂马的方式传承家业,显然吸取了郭氏家族的教训。
郭氏家族家长郭得胜于20多年前逝世,留下一妻三子共同打理庞大的商业帝国。
过去十多年,郭家三兄弟一直以“兄弟齐心”面貌示人,但近年来,郭家三兄弟开始不断上演一场场同室操戈的闹剧。
先是两位小弟联合罢免了长兄郭炳湘的总裁职务。
其后长兄郭炳湘反击,举报两位兄弟。
接二连三的兄弟相斗,使得郭氏家族的家业也深受其害。
李嘉诚商业帝国完成资产重组
李嘉诚忙着重组羊城晚报记者孙晶莫谨榕在接连抛售中国内地和香港物业之后,亚洲首富李嘉诚日前突然发布重磅消息,其商业帝国中的两家旗舰企业长江实业(以下简称“长实”)与和记黄埔(以下简称“和黄”)将进行合并、重组、再分拆,成为两家新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时计划将“和黄”退市。
新成立的两家公司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地”),将分别接手原两集团的非房地产业务及房地产业务。
预计整个方案在今年上半年前后完成。
该消息一出,李嘉诚的身价暴涨超过20亿美元,令其与中国内地首富马云的身价差距再次拉大。
“和黄”退市,李嘉诚身家暴增158亿港元35年前,李嘉诚出手收购“和黄”,开始香港首富之路;35年后,李嘉诚再次出手重组“长和”系。
公告显示,“长实”及“和黄”两大集团业务将以换股方式合并,重新归类,以简化结构。
根据“长实”和“和黄”的重组方案,“长实”计划股东每持有1股长实股份将换取1股“长和”股份,而“和黄”计划股东每持有1股和黄股份将按照1:0.684的比例换取新发行的“长和”股份,交易完成后,所有“长实”和“和黄”计划股份将被注销及销毁,“和黄”将会在港交所除牌。
重组完成以后,“长和系”资产的股权架构将由原来的三层缩减为两层。
李氏家族信托将成为新公司“长和”(非地产业务)及“长地”(地产业务)的直接控股股东;李嘉诚将分别担任“长和”与“长地”的主席,其长子李泽钜将担任副主席及(联席)董事总经理,而香港“打工皇帝”霍建宁任“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
根据长实及和黄管理层预期,本次的世纪大重组方案将在2015年年中完成。
有报道称,李嘉诚这一世纪大重组初步获市场欢迎,集团于美国挂牌的预托证券(ADR)上周五晚弹升逾10%。
李嘉诚身家一夜暴增158亿港元(相当于20.38亿美元)。
之前有调查显示,在2014年12月底,李嘉诚的身家只比中国内地首富马云的身家高出3亿美元,为294亿美元。
李嘉诚的“世纪大重组”
龙源期刊网 李嘉诚的“世纪大重组”作者:齐婧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5年第02期1月9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并重组的消息成为李嘉诚抛出的一枚“深水炸弹”,震惊市场。
合并重组的核心有两点:两家公司合并成“长和”后将地产业务拆分,成立“长地”;“长和”与“长地”在开曼群岛注册。
李嘉诚将运营近18年、被认为是稳健型的集团构架做了大幅度调整。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已有的稳固架构,作出如此大动作的调整?李嘉诚的解释是,此次重组意在清晰架构,释放价值。
目前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业务有不少重叠,集团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股价折让明显,市值被低估约870亿,通过重组简化结构后,这部分被低估的价值将被消除。
但是,这种业务的重叠实际上从上个世纪长江实业收购和记黄埔就长期存在,长江实业股价折让也已多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上提出要清晰架构、释放价值?合理的解释就是,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调整或将遭遇更大的潜在风险。
此前,李嘉诚抛售内地物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而事实上,不再拿地才是真正的对后市看空。
一向擅长“低买高卖”的李嘉诚认为中国的土地市场价格已经接近高点,因此,此次重组,将房地产业务与非房地产业务分拆剥离,很可能是李嘉诚看空香港和内地楼市前景,怕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拖累整个集团业绩而作出的决定。
通过此次重组,李嘉诚也在减持地产业务。
根据公告,重组前,李嘉诚家族持有长江实业43.42%股权,重组后李嘉诚家族只持有“长地”30.15%的股权,变相减持了地产业务13.27%的股权。
而重组前,李嘉诚家族通过长江实业间接持有和记黄埔24.22%的股权,重组并入新“长和”后,则变相增持了非地产业务5.93%的股权。
此次从减持内地物业,到东撤西进,再到资产重组、迁册海外,虽然李嘉诚从未坦诚过真实意图,但是战略“转移”的意图却日渐清晰。
回首以往,人们总是惊叹于李嘉诚在危机中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从他此次的布局中不难看出,看空中国市场的意图明显。
“超人”李嘉诚重构商业版图的资本运作手法
“超人”李嘉诚重构商业版图的资本运作手法李嘉诚在重构商业版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种种操作细节,再一次反映出超人张弛有道、平衡有术的投资风格。
同时,李嘉诚在重构过程中对相关业务所折射出来的偏重与厚爱,透露出强烈的预警信号。
年近90高龄的亚洲首富李嘉诚又一次在商界旋起一股“超人旋风”。
2015年1月,李嘉诚所控制的长江实业(下称“长实”,00001.HK)、和记黄埔(下称“和黄”,00013.HK)宣布进行重组。
重组的目的是将两家公司的地产业务和非地产业务进行整合,分别装入两家专门的公司,重组涉及的规模超万亿港元。
在这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新成立的两家公司注册地都迁移到开曼群岛。
一时间,“撤资”、“脱华入欧”之说总爆发,将近期以来关于李嘉诚从“中港撤资”的猜测推向顶点,大有将李嘉诚此举认为是撤资收官之作的意思。
尽管颇具耐心的李嘉诚在记者会上不厌其烦地表示,此次重组不是撤资,而且未来也不会撤资。
但这个世界不信的人总比相信的多。
最敏感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是,李嘉诚为什么在此时把公司注册地迁移到开曼群岛?之前为什么早不迁册?李嘉诚此举究竟是否真的意味着全面“中港撤资”?为何要大动干戈,筹划千亿规模的世纪大重组?为什么要迁册?在这背后究竟隐含了超人的何种商业图谋?为此,让我们从李嘉诚重组前的商业版图开始讲起。
世界的长和在李嘉诚的商业版图“长和系”中,有两艘旗舰企业:长实、和黄。
经过多年的发展,围绕这两艘旗舰企业,形成了数百家公司集群,其中在香港、上海、新加坡、伦敦、多伦多等地上市的公司就达52家,所开展的业务涉及港口、地产、酒店、能源、基建、电力、电信、零售、金融投资,几乎无所不包。
这些公司所在的区域,遍布全球五大洲的52个国家与地区,早已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跨国集团,更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商业版图。
在这个商业版图中,长实是最上层的公司,作为“长和系”的控股平台存在,李嘉诚家族持有43.32%股权,而长实又直接持有长江生命科技45.3%股权、和黄49.97%股权。
陈九霖:李嘉诚业务重组主要看空房产与金融
陈九霖:李嘉诚业务重组主要看空房产与金融
在1 月19 日于深圳举行的2015 石油金融高峰对话中,前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约瑟投资现任董事长陈九霖表示,投资者应从正面解读李嘉诚的撤资行动。
日前,李嘉诚宣布旗下两集团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合并重组方案。
此次业务重组后,长地将持有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全部房地产业,长和将持有两集团在全球的非房地产业,主营业务包港口、基建、能源等。
陈九霖说,长江实业原本持有和记黄埔的股份,而相对于和记黄埔的交易价格而言具有一定的折扣,重组可以使折扣消失,为股东创造价值,提高透明度和业务协同性,消除业务重叠的情况。
近年来,李嘉诚套现中港资产总值超800 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向欧洲进行了价值约180 亿美元的新投资。
陈九霖据也表示,其撤资举动愈发明显。
陈九霖认为,李嘉诚的撤资行为不排除有短期内看空中港经济的原因。
或者说李嘉诚本人及其团队对已经出现的新常态还把握不准。
陈九霖猜测,李嘉诚看空的主要是房地产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金融体系。
大量抛售商业地产项目的同时,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了创新投资领域就是明显证明。
陈九霖认为,李嘉诚是在资本逐利动机驱动下进行全球布局。
在经历了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的打击之后,欧洲、澳洲的资产大幅缩水。
是企业展开并购的好时机。
李嘉诚意识到了机会,抓住大好时机进行产业布局。
2010 年至2012 年间,李嘉诚共斥资逾千亿港币先后收购了英国的电网、水务、及管道燃气业务。
陈九霖也指出,2013 年以来,长和系在香港遭遇多次工人罢工,究其原因,与仇富心理和长和系在香港的垄断地位不无关系。
他说,撤资行为既寻。
别让李嘉诚跑了
别让李嘉诚跑了李嘉诚之所以要走,就是怕了这种人。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
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
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
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李嘉诚等商人还有三大未竞使命其一是,兼顾民生,回报穷人。
二,稳定香港,担起商界领袖的责任。
其三是,必须要做更多善事,经营“社会事业。
来源: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作者:罗天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几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
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
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乎不仅仅是商业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
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
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别让李嘉诚跑了。
敏感如李嘉诚,绝不会感觉不到。
在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由此,一撤资,二撤资,三撤资,其商业帝国,在大陆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前年是李嘉诚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后是在大陆的抛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议。
就民间形象而言,李嘉诚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转变为长着獠牙的怪物。
令人遗憾,李嘉诚本人应也比较伤心。
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低买高卖,确实是市场经济,但是,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没有权力的扶助,哪里来的机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
香港富豪榜的前几名竟然全部为地产商,显示了香港产业的畸形。
李嘉诚旗下“长实和黄”重组的税务分析-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李嘉诚旗下“长实和黄”重组的税务分析-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
档
【编者按】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各类重组。
企业重组税务处理往往会涉及到重组双方,有的还会涉及多方,具有纳税义务的可能是一方,但另一方也要按照规定对计税基础进行相应的税务处理。
近日,李嘉诚旗下的两大旗舰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发布联合公告称,将重组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的业务,并创立两家新的上市公司长和及长地,消息一经公布便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
在此,华税律师结合长实和黄世纪重组这一热点案例,为读者深入剖析企业重组过程中涉税问题的处理,以飨读者。
2015年新年伊始,超人李嘉诚旗下的两大旗舰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发布联合公告称,将重组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的业务,并创立两家新的上市公司长和及长地,前者会接手两个集团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后者则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
长和在开曼群岛成立公司,并在香港注册及上市。
根据公告,重组方案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首先重组长江实业,然后通过协议安排实施一系列的并购,最后进行分拆上市,交易前后架构如下(来源:长实和黄联合公告):
由于开曼群岛是国际最为著名的避税天堂之一,重组迁址方案也引发了各界有关避税的种种遐想,事实上,由于香港对本地企业来源于香港之外的利润无须纳税,香港也不征收遗产税,本次长实和黄重组,避税功能是极其有限的。
而且,从目前的信息和观察来看,长实和黄重组有充分的商业。
郎咸平独家爆料 李嘉诚的战略转移
阅读31158 60 举报郎咸平独家爆料:首富李嘉诚的战略转移2014-08-20 郎咸平MBA俱乐部李嘉诚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样要退出中国地产、退出香港,他不是要离开,而是他只有一个商业思维,他才不想成为什么地产大亨、电信大王,或者是哪里的大佬,他只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回报率,也就是利润。
郎咸平独家爆料首富李嘉诚的战略转移李嘉诚不是撤离香港了吗?在上周,这位香江大佬再度成为香港报刊的头条,这一次是冷嘲热讽,纷纷送上“劏房豪宅”(住:“劏房”在港指将一套住宅切割成多个套房出租)、“牢房豪宅”等称号。
长实在新界大埔区的新楼“岚山”上周开售,不声不响地刷新了新盘“小户型”的纪录——其中一套“开放式”户型实用面积仅177平方英尺,折合约16平方米,以至居室面积只有8平方米多,而香港赤柱监狱单人囚室甚至都有7.5平方米。
有着计量功底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噼里啪拉打了半天算盘,郎教授最后告诉你,李嘉诚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所说的那样要退出中国地产、退出香港,他不是要离开,而是他只有一个商业思维,他才不想成为什么地产大亨、电信大王,或者是哪里的大佬,他只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回报率,也就是利润。
为什么卖掉百佳超市、卖掉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是李嘉诚手里有本帐,请诸君静心阅读,看一看传奇大佬的帐本。
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说:“李嘉诚都要走了,我为什么不能走呢?”所以“李嘉诚要走”似乎给我们中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那么他真的要走了吗?据媒体的报道,李嘉诚已经把几个物业抛售了,其中包括香港的百佳超市、嘉湖银座广场,以及内地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东方汇经中心,据估计总金额高达410亿港币,李嘉诚准备拿这笔钱去英国投资。
根据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李嘉诚陆陆续续在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币,他已经控制了英国25%的天然气、30%的电以及7%的水,难怪英国人惊呼:“李嘉诚控制了英国!”那么李嘉诚真的是要退出中国转战英国吗?这才是值得我们关心的话题。
李嘉诚的重组逻辑
李嘉诚的重组逻辑作者:杜博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第03期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旗舰长江实业2015年1月9日发布公告,宣布对旗下业务进行重组,将地产业务和非地产业务分拆到两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新公司,重新上市,厘清业务边界。
此前李嘉诚家族及其信托基金通过持有43.42%长江实业股权间接控制和记黄埔,导致股价低于股东应占权益,即多元化企业中因业务估值方法差异而客观存在的“集团折让”(conglomerate discount),在长江实业集团,这一数字高达870亿港元。
此番业务重组有利于消除多层股权结构、消除控股公司权折让。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这一规模空前的“世纪大重组”由四个环环相扣的“子计划”构成:首先,以协议安排的方式,将长江实业集团的控股公司长江实业变更为长和,注册地从香港变成了享有注册、税收优惠、收购审批更加宽松的开曼群岛。
第二步,和记黄埔通过旗下一间附属公司从李嘉诚家族信托基金手中定向收购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6.24%普通股。
第三步,长和以外股东持有的和记黄埔股份以1:0.684的比例置换长和股份,和记黄埔退市成为长和的全资附属公司。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长和集团将旗下所有地产业务分拆到长地,同样是在开曼群岛,将以专业化地产公司的身份分拆上市。
香港特区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只可以将利润作为分红向股东分派,而这项交易涉及到实物分派,由于长和、长地在开曼群岛注册避开了香港公司的有关规定,使得交易得以推进。
在重组计划的“最后一公里”,出现了一笔高达550亿港元的新债务融资,这是长地以自身地产业务为抵押,向银行取得的过桥借贷,作为分拆地产业务的对价支付给长和。
笔者看来,这正是此次资产重组的关键所在。
尽管长和、长地两间新公司在地位上是平行的“姐妹公司”,但考虑到长地脱胎于长和这一事实,因此也可以认为,长和是长地的“母体”,由此一来,这一交易就带上了强烈的“REITs模式”色彩。
李嘉诚也说“不谈政治”
李嘉诚也说“不谈政治”作者:简单来源:《读天下》2013年第17期“政商关系”早已成为一个老命题,而且更是一个伪命题。
近来,因为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的一番“在商言商”论,再次将这个“伪命题”拉进人们的热烈讨论圈。
先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谈及政治的“不小心”,再到华人首富李嘉诚“脱港入欧”背后的各种考量,“政”“商”终究还是一个值得衡量的关系。
李嘉诚家族的商业帝国覆盖了香港几乎所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用香港一名小学生的作文中的形容,香港即是“李家的城”。
近年来,这座“李家的城”似乎正在积极向外扩张,直到他们开始“抛弃”百佳,港人才心头一震——“百佳自身运营不佳”“香港营商环境变差”“李嘉诚玩不转未来的政治”……种种猜测,李嘉诚“脱港入欧”,抛弃的是香港还是什么?李嘉诚曾给自己定下八字戒律“少出风头,不谈政治”,而事实上,政治不会因为不谈论就不影响。
有人说:“懂得‘不谈政治’的人,才是最懂政商的。
”李嘉诚具有绝对的敏感性。
对大环境的准确把握从穷困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大亨到救市的白衣骑士,从超人到新经济的领袖,从管理大师到传媒高科技弄潮儿……李嘉诚早已被塑造成“香港的神”以及无数人的偶像。
《华尔街日报》曾经说:“也许香港再也不会出现一位像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大亨。
”也许是的。
毕竟李嘉诚的出现得益于有力的大环境。
2002年,《南风窗》曾经做过一篇报道“李嘉诚和他的时代”,在这篇文章中,足够看出特定的政治背景对李嘉诚的影响,以及李嘉诚对大环境的准确把握—50年代从事加工企业与全球性的政治动荡相关;六七十年代,英资在香港的信心动摇,李嘉诚趁机与其直接竞争并一举收购和记黄埔;80年代初,中英双方在香港问题上的争端再度给市场带来动荡,李嘉诚逢低收购港灯和青州英泥;其后,李嘉诚借助政治气氛在股市中低进高出而大获其利的操作更是数不胜数,他不仅赚得利润,还因此赚得救市的声誉。
尽管“李嘉诚们”对政治一直保持距离,但是他们每天必看的《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却“暴露”出一些固有的“游戏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家公司——长江实业地产(CK Property),将接手这两家公司的房地产资产,并将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被剥离。
在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低迷之际,87岁的李嘉诚正重组其商业帝国。目前,中国经济达到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最慢增速。
长江实业发布会上的两个幻灯片显示了这些诚商业帝国将大规模重组
亚洲首富李嘉诚正将其商业帝国中的两家旗舰企业合并,同时将剥离该集团主要位于亚洲的房地产资产,这一大规模重组将让他的银行家和律师们忙碌好几个月。
一家新公司将控股总部设在香港的长江实业(Cheung Kong Holdings)和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的非房地产资产。其中包括这家香港繁忙的海港码头运营商和英国零售连锁Superdrug。
一段时间以来,李嘉诚一直在评估酝酿重组其巨大的商业帝国。去年,他取消了零售业务屈臣氏(AS Watson)的IPO计划,以60亿美元将其部分股权出售给新加坡财富基金淡马锡(Temasek)。屈臣氏是Superdrug的所有者。
1979年,在汇丰银行(HSBC)的巨大帮助下,李嘉诚获得了和记黄埔的控股权。这一重组已经震动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