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素养目标1.学习默读的方法,培养默读能力。
2.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第1课时◎重点:学习精彩的景物描写和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知识链接鲁迅出生在新台门。
百草园便在新台门内,它是台门内聚族而居的十多户人家共有的后园,略呈长方形,约有两亩。
“百草园”名称虽然雅致,实际只是一个“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荒芜的菜园。
园中有一座像小山那样的瓦砾堆,据说是太平天国战后修葺房子时留下的,“高大的皂荚树”就扎根在瓦砾堆下的泥土里。
园内大约有五分之三的地面可以种植,其余便被粪缸、路道、晒场和垃圾堆占据。
今日的百草园,除与梁家搭界的“短短的泥墙根”依然保持原样外,园内已开辟为纪念馆,面貌一新。
情境预设请欣赏歌曲《童年》。
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她唱出了池塘边榕树上声声叫着的知了,她唱出了操场边秋千上驻足停留的蝴蝶,她唱出了孩子贪玩等待游戏的童年。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也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导学建议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并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童年的视频或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便于进入文中情景。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
这一年的变动使鲁迅的心情“空洞、芜杂”,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这时,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解苦闷,寻求慰藉。
2022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word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夯实基础知识。
2.整体感知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生活之味。
3.通过赏析、仿写,学习表达与写作技巧。
4.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标划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同桌检查,是/否完成任务?)2.将你了解的作者资料写下来。
3.考一考:给下列词语注音。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 )斑蝥( )缠络( )攒( )豁( ) 敛( )脑髓( ) 陌生( )鉴赏( )人迹罕至( )觅食( ) 竹筛( )秕谷( )4.练一练:解释词语的意思。
确凿:人迹罕至:宿儒:人声鼎沸: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分别找出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一)细读百草园部分。
思考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有哪些方面?是通过写哪些事来表现的?每个事情又是怎么写的?(二)细读三味书屋部分。
思考:1.三味书屋的“味”,你认为是什么味?是通过写哪些事情来表现的?2.结合具体语句,你认为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从看出,先生是的人。
我从看出,先生是的人。
……四.段落研读(自己思考,完成题目之后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明确答案)(一)研读第2段,赏百草园之景,分析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1.连线,明确本段的写景顺序。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到“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到“何首乌、木莲、覆盆子”2.完成表格,思考景物描写的角度。
颜色视觉形状声音味道(二)研读3-6段:美女蛇的故事。
1.听到这个故事,“我”会想象到一个(恐怖/喜悦)的画面,心理上会产生的想法,反映在行为上,我2.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学习重点: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前预学初步感知【查一查】1.查找相关资料,并填空。
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家、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散文集《》。
课文选自《》,其意是体裁是。
【读一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斑.máo()收敛.()脑髓.()盔.甲()秕.谷()锡箔.()蝉蜕.()收敛.()人声鼎.沸()脊.梁()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同学们绰约多姿....,或是爬上花坛折梅花,或是蹲在地上寻蝉蜕,或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B.趁着老师没注意,同学们悄悄地溜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鲁迅当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D.再次回到故乡,他发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低矮的砖瓦房,荒山野岭变成了森林公园,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4.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是()A.宿儒机关风雨旁边B.斑蝥书塾和蔼纳凉C.竹筛普通盔甲后面D.渊博罗汉疑心机会【理一理】5.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是____________和的生活;用“从……到……”的形式,同时表明了文章的记叙顺序是以为主。
(2)写百草园,主要抓住了________一词,描写了、以及 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则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片段来反映三味书屋里的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导学案2
六、板书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长妈妈高枕而卧豁敛脑髓倘有陌生鉴赏人迹罕至薄薄的觅食竹筛秕谷系白颊传授书塾蟋蟀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窦厥土倜傥金叵罗拗盔甲锡箔
二、导入新课
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朗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备课时间
9月14日
讲课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赵敏
主讲人
重难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舍百草园的感情。重点讲解第二段写景的精彩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朗读课文第2段,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教师
活动
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3、朗读课文第至8段,回答问题:
1)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
导学案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 。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知识;2. 理解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3. 掌握如何正确阅读一篇文章。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题(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课文的标题是什么意思,与上一课《隐形的翅膀》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作者把课文的题目取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了解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创作动机等。
要求学生认真听、记笔记。
2. 学生就以上背景知识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阅读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起草《保胎书》的人被禁书了?b. 高拱为什么被让掉衣牢?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并回答问题:a. 书屋的规模有多大?b. 书屋为什么叫“三味”?c. 书屋的开办意义何在?3.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各段落的主题,并介绍自己的归纳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就课文内容和阅读中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答问题。
2. 学生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转变,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作者通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变化,想表达什么观点?b. 作者从哪些细节和描写中暗示了百草园的兴旺和书屋的衰败?c. 你认为作者这样描绘百草园和书屋的变化有什么深意?五、拓展阅读(5分钟)学生在课外读一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类似主题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简单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六、课后作业1. 负责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撰写一篇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变化的小论文。
2. 准备下一节课的知识和素材。
导学案设计依据教学实际,旨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希望本次导学案能够辅助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继续写相关内容:第一步:导入新课题(5分钟)在上一节的《隐形的翅膀》中,我们了解到了沈从文的辛酸经历,以及他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童年生活,品味语言,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2、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学习重难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í)桑葚.(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锡箔.(bó)臃.肿(yōng)确凿.(záo)攒.成(cuán)收敛.(liǎn)蝉蜕.(tuì)脑髓.(suǐ)觅.食(mì)罕.至(hǎn )拗.(ǎo )秕.谷( bǐ)2解释词语:①确凿:确实。
②轻捷:轻快。
第 2 页第 3 页3、速读4——6段。
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速读7——8段。
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
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文同步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
2.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
【预习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作者当时在厦门。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
3.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我们必读的文集。
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原名“旧事重提”。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二、初读感悟(一)掌握字词1.明确字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缠络.(luò) 竹筛.(shāi) 觅.食(mì)鼎.沸(dǐng) 鉴.赏(jiàn) 脑髓.(suǐ)盔.甲(kuī) 蝉蜕.(tuì) 秕.谷( bǐ)(tìtǎng) 拗(ǎo)锡箔.(bó) 倜傥..2.理解词语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攒.在一起()人声鼎.沸()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_(A.洒B.放C.撒)些秕谷,棒上_______(A.栓B.系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A.牵B.拉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A.收B.拉C.抽),便_______(A.捉B.逮 C.罩)住了。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和人们对他的评价看,这是个怎样的老师?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吗?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堂小结合作探究答案自主学习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写出了儿童捕鸟时那种兴奋欢乐的心情。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案示例之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粤南(一)重点、难点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知识点落实规划掌握下列字词:菜畦、皂荚、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脑髓、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确凿、书塾、恭敬、方正、消释、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倜傥。
(三)实施教学的思路及主要方法1.简介鲁迅及《朝花夕拾》。
2.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文题“从……到……”表明文章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有空间、时间的变化。
启发学生理清本文结构。
3.欣赏作者笔下百草园的景色:①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举例说明。
②透过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可看出作者所描摹的是什么季节?③是从哪些角度、顺序展开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与“无限趣味”有什么联系?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么?5.朗读7、8段,说一说冬天的百草园又有怎样的趣味;画出捕鸟过程的一连串动词,体味其作用。
6.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呢?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连用所表达的意思呢?(从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考虑)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学生轻声齐读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①家里人要送十二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里去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从课文内容考虑)②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联系他的家庭教育考虑)③他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当时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8.边读课文后半部分,边与“百草园”的生活作比较,填写下列空格:百草园景物美丽丰富,三味书屋陈设(),百草园生活有趣多彩,三味书屋学习(),长妈妈讲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三味书屋的先生(),和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读的书();百草园是个有无限趣味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的私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课前预习案1.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他的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2.背景资料1926年,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
因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鲁迅被迫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
到达厦门大学时正值暑假,还没有正式开课,鲁迅得闲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因而写下此文。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确凿.( )菜畦.( ) 桑椹.( )油蛉.( ) 斑蝥.( ) 缠络.( )攒.( ) 珊瑚..( ) 敛.( )脑髓.( ) 人迹罕.至( ) 觅.食( )竹筛.( ) 秕.谷( ) 系.( )书塾.( ) 渊.博( ) 蟋蟀.( )宿儒.( ) 蝉蜕.( ) 锡箔..( ) 人声鼎.沸( ) 拗.( )倜傥..( ) 金叵.罗( ) 盔.甲( )(2)词语释义云霄.:缠络:高枕而卧: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倜傥:(3)词语辨析“鉴赏”和“欣赏”都有“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的意思。
“鉴赏”需要先鉴定再欣赏;“欣赏”侧重领略观赏,不需要鉴定。
课堂探究案三、合作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堂小结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有幻想、冒险……而鲁迅先生的童年里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他在那儿留下了他的快乐!收获和反思:课堂探究案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2.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3.说说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
2.所有学生都要学会本文的知识点,掌握答题规律。
3.同步阅读:《早》自学辅助资料一、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二、写作背景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
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又发现厦门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
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自主探究1.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豁敛脑髓陌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出处《》。
本文的体裁是。
3.请根据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参考答案】1.záo、qí、shèn、líng、máo、chán cuán、shānhú、huò、liǎn、suǐ、mò2.鲁迅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3.文章标题采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是以地点的变换为顺序来展开记叙的,因而,全文也就划分为两部分。
课堂合作探究一、自读思考题①学习作者具体而有层次地描写事物方法②体会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及表达作者的情感③在描写百草园时,为什么要插入美女蛇的故事?④雪地捕鸟用了哪些连续性的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深度探究题:①找出文中对私塾先生的四处描写,正确理解“我”对先生的态度。
②本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两个地点,共8个片断。
它们是怎样联缀成篇的呢?全文有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 你从这8个片断描述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常识,掌握基本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落实基础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字,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这些作品全收录在《鲁迅全集》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拾起,用以比喻对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往事的回忆,文章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文教界五十人名单,由于难以同反动当局进行公开的斗争,鲁迅应厦门大学的聘请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假,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3、“三味书屋”名字的意义:“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的意思是“读书味如稻粮,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大意是:读四书五经如五谷杂粮,是根本;读史书味如丰盛菜肴;读诸子百家书,则味如鱼酱肉酱,好比烹调中的作料一样。
4、给下列生字注音。
学法指导:结合注释,利用字典完成。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斑蝥()鉴赏()觅食()倘若()啄食()收敛()竹筛()书塾()秕谷()宿儒()蝉蜕()戒尺()盔甲()淋漓()倜傥()锡箔()和蔼()恭敬()云霄()攒成()跪()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法指导:找出地点变换的词语以及过渡的句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名词和形容词。
2.学习并运用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并从中获得启示。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包括课后列出的生字词以及文中的其他生词。
2.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对本文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1.画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准备在课堂上提问。
二、课堂学习1.走进课文:•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述各有什么特点?•文中出现的“美女蛇”有什么象征意义?1.研读课文:•为什么作者要用“乐”来形容百草园的生活?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证据。
•在三味书屋中,作者对老师的印象如何?为什么?1.品读课文:•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1.探究与拓展:你认为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述是基于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积累与运用:•将文中的生字词整理出来,用它们写一段话。
•学习并运用文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熟悉的一个场景或人物。
1.当堂反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理由。
1.课后作业:•继续完成课堂上的积累与运用作业。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背景。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作品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
写这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后结集时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起,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事。
归纳总结结构图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旨点睛 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欢乐的心理特征。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自主学习字音字形确凿.(z áo ) 菜畦.(q í) 皂荚.(ji á) 桑椹.(sh èn ) 油蛉.(l ín ɡ) 斑蝥.(m áo ) 攒成(cu án )脑髓.(su ǐ) 秕.谷(b ǐ) 蝉蜕.(tu ì) 倜傥..(t ì t ǎn ɡ ) 锡箔.(b ó) 书sh ú(塾) 缠.络(ch án ) sh ān (珊)瑚 人迹hǎn(罕)至 盔.甲(ku ī) 云xi āo (霄) 渊b ó(博) 人声鼎.沸(d ǐn ɡ) 拗.过去(ǎo) 绅.士(sh ēn ) 词语释义1.倜傥:洒脱;不拘束。
2.觅食:寻找食物。
觅,寻找。
3.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4.长吟:长声鸣叫。
5.轻捷:轻快敏捷。
6.机关: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百草园三味 书屋 枯燥的内容 单调的形式 压抑的环境 欢乐 有趣 对比 枯燥 无味 天真幼稚 自由快乐 美好的景物 神秘的故事 有趣的捕鸟7.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知识链接(一)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预习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成()收敛.()..()臃.肿()珊瑚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秕.谷()渊.博()鼎沸..()倜傥..()书塾.()宿儒.()蝉蜕.()拗.()窦.()锡箔.()和蔼.()厥.()淋漓..()叵.()确凿.()2.解释词语:确凿:轻捷:人迹罕至:觅食:渊博:宿儒:鼎沸:高枕而卧: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2、句段评读(1)“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有什么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上学期宁乡县金海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设计:贺佳学科组签名:教务处签名:上课时间:月日星期班级:小组:姓名:课型:新授课
课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 1 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请同学们在复备栏补充课堂笔记)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学法指导复备
一、明确目标:5分钟
1、知识链接
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
写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著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2、学习目标
(1)我能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准确的运用到写作中。
(2)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我能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3)我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并能准确判断出过渡段。
(4)背诵第2段。
3、学习重点
掌握字词和课文内容
4、学习难点
准确分辨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自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列字词。
注音:
确凿.菜畦.皂荚.桑葚.
油蛉.斑蝥
..缠络.臃肿
..
珊瑚
..攒.成长.妈妈豁.
敛.脑髓.比较.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
书塾.匾.东方朔.渊.博
宿儒.蝉蜕.人声鼎沸
..狗窦.
厥.土倜傥
..金叵.罗拗.
盔.甲锡箔
..
解释:
确凿:回顾作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学生自己查资料,明确《朝花夕拾》的信息。
边学边记,字词一定要当堂掌握,打好我们的语文基础。
10分钟
长吟:
轻捷:
攒:
敛:
鉴赏:
人迹罕至:
方正:
宿儒:
同窗:
人声鼎沸: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哪些段落写百草园?哪些段落写三味书屋?其中有过渡段吗?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写了些什么?
四、展示提升:15分钟
1、展示:依照分配的任务,依次进行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等其他组展示完毕后再质疑、答疑、评价。
2、提升:说说你眼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五、过关检测:(根据老师的布置,认真完成)1、独学:认真的阅读课文,开动脑筋,你一定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加油!
2、对学:个人有疑问的题,标记好,并且和你的同桌或对桌小声讨论解决。
3、群学:对学之后,与全组同学分享你的所得,个别问题还有疑问的,一定要及时提出来,求助于组内同学。
组长认真组织,组内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展示你们组风采,包括对问题解决,声音的清晰度、洪亮度,小组的形象、气质。
加油,争当最优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