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in Rolland 罗曼罗兰介绍

合集下载

4.罗曼罗兰

4.罗曼罗兰

树立正面性格结构的典范。 多重性格的合成体。把握住 形象的正面性格机制中处于 主导地位的探索进取精神, 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把历经多 种心理因素牵掣的性格最后 推进到崇高境界。
小说体裁的革新方面,他不仅 第一个把多卷连续性长篇小说 的形式引入法国,而且首创了 长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说的 形式,还将史诗、悲剧别 致的小说表述方式。
罗曼罗兰
主讲:王文平
• (一)生平创作 20世纪欧洲的良 心。法国的托尔 斯泰。两个世纪 文化的桥梁。
罗曼· 罗兰
• 1866-1944),法国思想 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 会活动家。文化巨人,
罗曼· 罗兰(Romain Rolland,
和平战士。
(二)《名人传》三传 • 《贝多芬传》(1903)、 《米开朗基罗传》 (1906)和《托尔斯泰 传》(1911)
《名人传》启示:
• 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 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 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 “惟有真 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 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 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 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 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 族……”
罗曼· 罗兰论文
• 1.创作过程 • 1902年—1912年 在作品的扉页上,
(三)《约翰· 克利斯朵夫》
作者的题词是: 献给“各国的正 在受苦、奋斗、 而必战胜的自由 灵魂。”
2.基本内容
• 4册10卷。叙述德国音乐家约 翰在德、法生活,编年体式 传记的写法。 • 第一册3卷,写主人公童年、 少年的生活,着重描绘他的 音乐天才和纯真的情感,以 及桀骜不逊、睥睨权贵的性 格。《黎明》《清晨》《少 年》。

罗曼罗兰名言名句

罗曼罗兰名言名句

罗曼罗兰名言名句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是法国作家、历史学家、艺术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以其哲学思考、文学作品和独特的人生观而闻名。

以下是他的一些名言和名句:1. "艺术是最高的丈夫,科学是最高的妻子。

" 这句名言表达了罗曼·罗兰对艺术和科学的认同和尊重。

他认为,艺术和科学是两个独特而重要的领域,互不相干但相互补充。

2. "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并战胜它。

" 罗曼·罗兰给我们的忠告是,在面对恐惧和挑战时,我们不应退缩,而是应该勇敢地面对它们。

3. "真理并非总是与大众的意见一致。

" 罗曼·罗兰指出,真理往往和大众的观点相悖,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理不存在。

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

4. "人类唯一的真正财富就是情感。

" 这句名言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

罗曼·罗兰认为,情感和感情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能够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深度。

5. "勇敢并不意味着不害怕,而是克服害怕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 罗曼·罗兰告诉我们,勇敢并不意味着没有恐惧,而是在面对恐惧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6. "人只有在无意识地追求幸福时才能得到幸福。

" 罗曼·罗兰认为,追求幸福的过程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内在的状态。

只有在自然而然地追求幸福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7. "爱情是心灵之间的友谊。

" 这句名言表达了罗曼·罗兰对爱情的理解。

他认为,爱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心灵之间的连接和友谊。

8. "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对它的奉献和创造。

" 罗曼·罗兰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自身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我们对生命的奉献和创造。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是一位法国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他的作品《尼采》、《贝多芬》等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读完罗曼·罗兰的一些作品后的感想。

首先,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笔流畅,思想深刻,情感真挚。

在他的作品中,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艺术、爱情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在《尼采》中,他通过对尼采思想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对人类自由、理想和信仰的探索,让我受益匪浅。

在《贝多芬》中,他通过对贝多芬一生的追忆和赞美,展现了对艺术家灵魂的敬畏和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其次,罗曼·罗兰的作品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追求对世界的理解和关爱。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热爱,让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只有在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最后,罗曼·罗兰的作品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家的敬重,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艺术是人类灵魂的表达,是对世界的理解和关爱,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人类,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总之,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只有在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希望大家也能读一读罗曼·罗兰的作品,让他的思想和情感感染到你心灵的深处。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1 9 4 0 年 德 军 占 领 巴 黎 , 罗 曼 ·罗 兰 本 人 被 法 西 斯 严 密 监 视 起 来 , 1 9 4 4 年 8 月 , 纳 粹 败 退 , 巴 黎 解 放 。 他 才 又 见 到 了 光 明 。 1 9 4 4 年 1 2 月 3 0 日 , 罗 曼 ·罗 兰 去 世 。 享 年 7 8 岁 。 1 9 4 5 年 1 月 2 日 在 他 的 故 乡 克 拉 姆 西 镇 举 行 了 宗 教 葬礼。
罗兰写作英雄传记,为的是锻造自己,也为了给苦难中的不知名的兄弟们以安慰“伟大的心灵宛如高山风暴 冲击它们,乌云缠绕它们,可是在那儿,呼吸却比别处更加强有力。空气在那儿有一种纯净,能让心灵去掉污迹” 他的《贝多芬传》前言,犹如一面旗帜,“周围的空气令人压抑旧欧洲在闷热和污浊的气氛中窒息了。一种没有 伟大的功利主义压抑着思想—世界在精明的、待价而沽的自私自利中衰弱下去了。世界简直透不过气来让打开窗 户吧!把自由的空气放进来吧。让呼吸英雄们的心灵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 章 , 他 的 立 场 受 到 了 德 国 作 家 托 马 斯 ·曼 等 人 的 指 责 。 但 他 没 有 屈 服 。 1 9 1 4 年 在 《 日 内 瓦 日 报 》 上 发 表 《 超 然 于 纷争之上》。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 的 热 爱 ” , 被 授 予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 但 由 于 法 国 政 府 的 反 对 , 结 果 拖 到 1 9 1 6 年 的 11 月 1 5 日 , 瑞 典 文 学 院 才 正 式 通 知 他 这 一 决 定 。 罗 曼 ·罗 兰 将 奖 金 全 部 赠 送 给 国 际 红 十 字 会 和 法 国 难 民 组 织 。 1 9 1 7 年 ,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爆 发 , 罗 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 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罗曼罗兰英雄主义原句理解

罗曼罗兰英雄主义原句理解

罗曼罗兰英雄主义原句理解一、引言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作为法国著名作家、音乐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初英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品《训诫与启示》中,有许多关于英雄主义的原句,本文将对其中的原句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二、背景介绍•罗曼罗兰的生平概述•《训诫与启示》的主要思想和内容简介三、罗曼罗兰英雄主义原句解析1.“没有伟大的爱,就没有伟大的英雄。

”–爱的力量在英雄主义中的体现–英雄的伟大与爱息息相关2.“真正的英雄行为不是建立在枪炮之上,而是建立在对于生命的珍惜与对真理的追求之上。

”–英雄行动的本质和出发点–枪炮与真正英雄行为的区别–生命和真理在英雄主义中的价值3.“英雄行动是一种信仰,一种对于正确和正义的忠诚;是一种通过自我牺牲实现社会利益的行为。

”–英雄行动的动力和信仰–正确、正义与英雄行动的联系–自我牺牲与社会利益的关系4.“英雄主义是一种心灵的光明,它能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崇高的目标,超越个人欲望,为社会作出贡献。

”–英雄主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英雄主义对于人们追求卓越和崇高目标的推动作用–个人欲望与社会贡献的关系四、结论综上所述,罗曼罗兰在《训诫与启示》中的原句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主义的内涵和价值。

英雄主义不仅体现了爱的力量、对生命的珍惜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也体现了对正确和正义的忠诚以及通过自我牺牲追求社会利益的行为。

英雄主义是一种心灵的光明,能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崇高的目标,超越个人欲望,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传承英雄主义的精神,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和行动,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

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

罗曼罗兰的生平简介罗曼罗兰(Roman Rolland)是法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音乐家,他以其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他生于1866年1月29日,死于1944年12月30日,享年78岁。

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市,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音乐家。

罗曼罗兰在家族的悠久音乐传统中长大,在母亲的指导下,他很早就展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和兴趣。

然而,尽管他对音乐有浓厚的爱好,他最终选择了文学作为他的主要创作领域。

早年的罗曼罗兰在巴黎大学学习了文学和历史,同时研究了音乐。

他非常勤奋地学习,广泛阅读了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而培养了他卓越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文学眼光。

他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于1895年成为一名教授。

罗曼罗兰在其作品中探索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如个人自由、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的改良。

他的作品以其深入思考和文字的优美流畅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长篇小说《让·克里斯托弗》(Jean-Christophe),该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

《让·克里斯托弗》是一部以音乐家为主角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和奋斗,展现了人类对艺术和自由的追求。

这部小说反映了罗尔兰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以及他对自由与进步的不懈追求。

罗曼罗兰在该系列小说中还通过描写与真正的音乐家勒纳·史密斯(Léna Smirnov)之间的友谊来探讨人类情感和艺术的力量。

除了小说外,罗曼罗兰还是许多其他文体的杰出作家,如散文、剧作和音乐评论。

他的文学贡献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包括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许多文学家和读者。

罗曼罗兰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

他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变革。

他积极参与反对战争和暴力的运动,并表达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坚决反对。

他也是一位早期的国际主义者,呼吁人类团结和和平。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的简介罗曼罗兰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罗曼罗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罗曼罗兰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成了对音乐的爱好。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8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井开始与他崇拜的托尔斯泰通信。

此后多次去意大利、贝鲁特、比利时和荷兰等地旅游,收集创作素材。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的创作经历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 本的《约翰· 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 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 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 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 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 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 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 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 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
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 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 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 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 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 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 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 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 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 斯泰。

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 《约翰· 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 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 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 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 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 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 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 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 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 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 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 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 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 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 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 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简历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简历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简历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

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他的另一个妹妹身上。

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他是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罗曼·罗兰的童年笼罩在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青少年时代,他被高等师范录取,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梦想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

此后,他得到高等师范的奖学金,到罗马游学两年,负责整理文献工作,在典籍目录中探寻历史。

这两年中,罗兰感受的最多的是友谊,来自七十岁的老太太马尔薇达·冯·迈森布洛的友谊。

在两人身上有同样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是老太太的思维久经考验而纯净,年轻人则激烈而狂热;从这样的交往中,罗曼·罗兰得到了他游学两年中最重要的学识。

意大利之行后,罗曼·罗兰先是在高等师范教授音乐史,1903年到巴黎大学执教。

在严谨的学术生活和写作中,他找到一份慰籍。

1912年,罗曼·罗兰离职退休。

为改善身体状况,罗兰许多年来都在瑞士度过假日。

1914年夏季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身在瑞士,战争使他的写作、友谊和影响都一分为二。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品:《名人传》、《约 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 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 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 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 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 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 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 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 “用音乐写小说”。在罗曼·罗兰十六岁 以前,他所受到的音乐方面的熏陶主要来 自海顿、莫扎特。而在他接触到了瓦格纳 和贝多芬的音乐以后,那些优美的旋律就 从此占据了他心灵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 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 风港。
《贝多传·译者序》:
• 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 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 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 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 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 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 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 秘,所以十年前就翻译了本书。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 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忍、奋斗、 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现在,当初生的音乐界只知训练手的 技巧,而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作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 读者该有更深刻的意义。——由于这个动机,我重译了本书。此外, 我还有个人的理由。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 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 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 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泽转赠 给比我年轻的一代之外,我不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偿还我对贝多芬, 和对他伟大的传记家罗曼·罗兰所负的债务。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 式,是施予。 ——傅雷

罗曼 罗兰

罗曼 罗兰

人物生平
• • • • • 1 1867年出生于法国中部,1880年全家迁至巴 黎。 2 他于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 不久来到罗马读研究生。 3 从罗马回来后,在巴黎大学教艺术史,从此 开始了写作,从1898年开始发表作品。 4 1915年,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5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 密监视。 6 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罗兰重 获自由。
罗曼罗兰(1866——1944)
• • • • • • • • 1、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 2、家中除了上学,不许出门,只好向书 本寻求乐趣。 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小的时候他身 体很弱,但他的心灵却有非凡的敏 感,莫扎特、贝多芬等的音乐使他入 迷,莎士比亚的剧本对他更具有奇异 的魔力。主要作品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简介 欧洲的良心
• 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 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现 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 动家。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他创作 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 《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 文学奖。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 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 心”。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 78岁。
• 罗曼·罗兰 - 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的感言
• 1916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 曼罗兰。这个已经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人,在得知自己获 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 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 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

中学必读国外名著罗曼罗兰《名人传》

中学必读国外名著罗曼罗兰《名人传》
这永远的不安
片段赏析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 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晚年,他令人发生一种宗教 般的尊敬。他威临着他的时代。那时,他稍微镇静了些。他 从高处看人,人们从低处看他。
他从没有休息,也从没有最微贱的生灵所能享受的温柔——即在一生能有一分钟的时间在别人的爱 抚中睡眠。妇人的爱情于他是无缘的。在这荒漠的天空,只有科伦娜冷静而纯洁的友谊,如明星一 般照耀了一刹那。
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简直令人窒息,毁灭理智。他 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
内容简介
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基罗给 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 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 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 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 了上帝生存的人”; “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古今之 立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传主评价
列夫·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 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 篇。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环顾列 夫·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
仅是一位文学巨匠,
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 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 界影响的思想家。列夫·托尔 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
执着追求。
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 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 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 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
作者简介
他的著作大致可以分为音乐和文学两大类,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史方面, 更重要的著作是七大卷《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

1866年-罗曼罗兰诞辰

1866年-罗曼罗兰诞辰

1866年-罗曼罗兰诞辰
1866年是法国著名作家、诗人、哲学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诞辰,周六9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安赛乌(Villefranche-sur-Saône),他在法国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望,他的名字成为法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罗曼罗兰一生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中篇小说《约瑟夫》(Joseph),并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他声名大噪,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和尊重。

罗曼罗兰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热忱,还深刻展示了充满积极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人性智慧,成为法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罗曼罗兰也是一位热情开朗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方式常被认为是“普遍的国际主义”。

他珍惜他的生命,认为生活是一个神圣的实践,鼓励人们勇敢地去活出轰轰烈烈的一生。

由他的思想和才华,罗曼罗兰写就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佳作,让他留传于世。

【精品文档】罗曼罗兰简介-实用word文档 (18页)

【精品文档】罗曼罗兰简介-实用word文档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罗曼罗兰简介篇一:罗曼罗兰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

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高二语文罗曼-罗兰1(201911整理)

高二语文罗曼-罗兰1(201911整理)
三、旅程的终途:1.女朋友们;2.燃烧的荆棘; 3.复旦。
现在我们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不以逻辑
的、外在的因素为先后,而以艺术的、内在的因素为先后 ,以气氛与调性(tonalité)来做结合作品的原 则。
这样,整个作品就改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曲的四个 乐章:第一册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安俪的生活(黎明,清
20世纪初,他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 “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 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 (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 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 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 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 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
《 约翰·克利斯朵夫》序


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罗曼·罗兰
我们印行《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定本①的时候, 决定采取另外一种分册的方法。以前单行的十卷,实际是 归纳为三大部分的:
一、约翰·克利斯朵夫:1.黎明;2.清晨;3. 少年;4.反抗。
二、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巴黎:1.节场;2.安多 纳德;3.户内。
; 代写工作总结 https:/// 代写工作总结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电路模型 (4)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 现代发动机的发展概况 第五部分 3 编写单位: 轴的材料及设计轴的基本要求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更新 本部分难点 主要研究机械维修理论的基本知识、损伤零件的检验和修复方法,结构,教学目标 机械零件修复方法 概述 蜗杆 1 4 第一部分 学会对损

罗曼罗兰生平

罗曼罗兰生平

⑴罗曼?罗兰生平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29 —1944.12.30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

出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一个小市镇克拉姆西,母亲是一位深具音乐素养的女性。

罗曼?罗兰的童年是沉闷忧郁的。

故居面临运河,家中禁止孩子出去乱跑,除了上学,不许出门,他就常常俯身在矮墙上,长时间凝视运河上污浊停滞的水和航行缓慢的驳船。

沉闷的生活使罗兰很早就向书本寻求乐趣。

14 岁时,他进入了巴黎圣路一中学理科班,1886 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毕业后,他顺利通过了中学教师就业考试,旋即去设在罗马的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是罗马法国文学院的杰出才子。

1895 年过艺术博士学位。

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授美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

罗兰的第一期创作全是剧本,其中多数取材于1789 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史实,有1895 年完稿的《圣路易》,1898 年完稿的《哀尔帝》、《群狼》,1899 年完稿的《理性的胜利》,1900 年完稿的《丹东》,1902 年完稿的《7 月14 日》等,这些剧本在那个年代很少能在刊物上发表,上演的机会更少,因此遭到家人,尤其是出身名门的夫人(语言学专家伯雷亚教授的女儿)的反对,最终导致1901 年5 月两人的离婚。

9 年共同生活的结束是罗兰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决心脱离上流社会,到文学艺术中间去寻找归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文主义。

他在20 世纪头一个10 年连续写了三部“英雄”传记:1903 年的《贝多芬传》,1906 年的《米开朗基罗传》,1911 年的《托尔斯泰传》。

从1904 年到1913 年的10 年中,罗兰以每年一卷的速度,完成了使他名垂史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是他利用执教之余的假期写成的。

这部作品欲与诗意,描述一位很有创造才能的艺术家所面临的一连串危机。

这位德国血统的音乐天才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半像贝多芬,一半像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即使在逆境中也不甘屈服。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Rome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由于崇高的道德品质,进步的政治倾向和卓越的文学成就,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法国知识界文化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罗曼·罗兰毕生事业主要有文学创作;音乐史与音乐评论;倾向进步的政治立场与有关的政论集;以及晚年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性斗争,这几个方面。

1866年1月,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中部高原一个只有五千多居民的小县城克拉木西。

他父亲是公证人,祖上有几辈都从事这个职业。

从经济生活来看,罗兰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下层。

家中稍有产业,但是够不上富裕。

公证人的职务在这个比较穷的地方也不可能有优厚的收入。

罗曼·罗兰的父亲信仰新教,政治态度是共和派。

和他父亲或祖父同辈的家族成员之中,有人直接参加过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对于一个穷乡僻壤的家庭来说,在文化方面也相当开通。

在他家老屋的阁楼上,盖着厚厚的灰尘的废旧什物堆中,童年的罗曼·罗兰曾发现一部莎士比亚戏曲集的法文译本。

这是他父亲年轻时从巴黎带回家的。

罗曼·罗兰的母亲虔信天主教,同时热爱音乐。

她用这两种 ... 培养幼年的儿子,使他终身受宗教信仰与音乐爱好的影响。

1880年,十四岁的罗曼·罗兰和故乡告别,随着父母迁居巴黎。

父亲把祖祖辈辈在克拉木西居住的老家底全部作价出售,决定从此不回家乡。

父亲在巴黎一家小银行里找到一个职位,以微薄的工资维持家计。

罗曼·罗兰进入圣路易中学重点攻读数理,准备投考有名的巴黎工艺学院。

不久后,孩子发现数理学科和他自己的兴趣不合,于是改入以文科课程著称的路易大帝中学攻读,准备投考高等师范学院。

1886年,他考入高师,选习历史系。

1889年毕业。

在高师时,他已下定决心从事文艺创作,有“不创作,毋宁死”的誓言。

在那些年月里,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大量地被翻译介绍到法国来。

罗曼罗兰经典著作分享《名人传》

罗曼罗兰经典著作分享《名人传》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 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 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 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 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 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 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 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 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 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 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 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 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 (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 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 记 , 传 记 共 计 字 数 268000 。 称 为 “ 三 大 英 雄 传 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
贝多芬:一个被命运作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 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 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 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 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 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 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汇报人:XXXX 时间:xx年xx月
名著知识梳理
《名人传》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1866 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镇克拉姆西。 是人道主义家、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从小爱 好音乐,醉心于托尔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 了非暴力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米开朗基罗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 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 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 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 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 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crivin / Penseur / Critique musical • Soldat et Humaniste • Liberté , Dé mocratie, Justice, Paix • Un monde non-violent
Jean Cristophe
• Jean-Christophe est un roman de Romain Rolland publiéen dix volumes de 1904 à1912 aux Cahiers de la quinze et ayant reç u en 1905 le prix Femina. • Ce roman raconte toute la vie du hé ros JeanChristophe qui est un musicien allemand.(Beethoven) • Humanisme et Hé roï sme
• En 1912, il donne sa démission de l’Université et se consacre tous à l’écriture. • Pendant la Premiè re Guerre mondiale, il est en Suisse et reste là -bas pour diffuser librement ses œuvres et articles. Au-dessus de la mê lé e (1915) • En 1915, le Prix Nobel de litté rature • Moment de la Troisiè me internationale
Extrait du volume 7 (Dans la maison)
• Dans la rue, il marchait en chantant àmi-voix. Il se trouva au Luxembourg. Il s’étendit sur un banc à l’ombre, et ferma les yeux. L’air était immobile ; il y avait peu de promeneurs. On entendait, affaibli, le bruit inégal d’un jet d’eau, et parfois le grésillement du sable sous un pas.(…)Ses pensées tournaient en rond ; il n’essayait pas de les fixer; elles étaient toutes baignées dans une lumière de bonheur. L’horloge du Luxembourg sonna ; il ne l’écouta pas ; mais, un instant après, il lui sembla qu’elle avait sonné midi. Il se releva d’un bond, constata qu’il avait flâné deux heures, manqué un rendezvous chez Hecht, perdu sa matiné e. Il rit, et regagna sa maison en sifflant. Il fit un Rondo en canon sur le cri d’un marchand. Mê me les mé lodies tristes prenaient en lui une allure ré jouie.
Extrait du volume 1 (L’aube)
• L’enfant s’éveille et pleure. Son regard trouble s’agite. Quelle épouvante ! Les ténèbres, l’éclat brutal de la lampe, les hallucinations d’un cerveau à peine dégagé du chaos, la nuit étouffante et grouillante qui l’entoure, l’ombre sans fond d’où se dé tachent, comme des jets aveuglants de lumiè re, des sensations aiguë s, des douleurs, des fantô mes : ces figures é normes qui se penchent sur lui, ces yeux qui le pé nè trent, qui s’enfoncent en lui, et qu’il ne comprend pas !... Il n’a pas la force de crier ; la terreur le cloue immobile, les yeux, la bouche ouverts, soufflant du fond de la gorge. Sa grosse tê te boursouflé e se plisse de grimaces lamentables et grotesques ; la peau de sa figure et de ses mains est brune, violacé e, avec des taches jaunâ tres...
Romain Rolland
陈倩倩
Portrait
Biographie
• Né le 29 janvier 1866 àClamecy dans une famille de notaire. • En 1889, fin de ses études à l’Ecole Normale Supé rieure. Correspondance avec Lé on Tolstoï . • De 1889 à 1891, ses études à l’Ecole française de Rome. Sa rencontre avec Malwida von Meysenbug. Sa dé vouverte des chefs-d’œuvre de l’art italien. • A son retour en 1895, il passe son doctorat de lettres et puis est devenu professeur dans l’Université.
Œuvres principaux (1897-1912)
• Saint-Louis (1897) • 8 Drames historiques et philosophiques. Aë rt (1897) Les Loups (1898) • Vie de Beethoven (1903) Vie des • Vie de Michel-Ange (1907) hommes illustré s • La Vie de Tolstoï (1911) • Jean-Christophe (1904-12).
Œuvres principaux (1919-1922)
• Colas Breugnon (1919) • Clé rambault (1920) • Pierre et Luce (1920) • Annette et Sylvie (1922) • Les Vaincus (1922)
antiguerre
Dix volumes
1. L’aube 2. Le matin. 3. L’adolescent. 4. La ré volte. 5. La foire sur la place. 6. Antoinette. 7. Dans la maison. 8. Les amies. 9. Le buisson ardent. 10. La nouvelle journé e.
Extrait du volume 4 (La ré volte)
• Mais il é tait dans une pé riode de ré action aveugle contre les idoles de son enfance. Il s’en voulait et il leur en voulait d’avoir cru en elles avec un abandon passionné. – Et il é tait bien qu’il en fût ainsi. Il y a un âge de la vie, où il faut oser ê tre injuste, oùil faut oser faire table rase de toutes les admirations et de tous les respects appris, et tout nier – mensonges et vé rité s – tout ce que l’on n’a pas reconnu vrai par soi-même. Par toute son éducation, par tout ce qu’il voit et entend autour de lui, l’enfant absorbe une telle somme de mensonges et de sottises mé langé es aux vé rité s essentielles de la vie que le premier devoir de l’adolescent qui veut être un homme sain est de tout dé gorger.
Extrait du volume 1O (La nouvelle journé e)
• Sa cré ation musicale avait pris des formes sereines. Ce n’étaient plus les orages du printemps, qui naguère s’amassaient, éclataient, disparaissaient. C’étaient les blancs nuages de l’été, montagnes de neige et d’or, grands oiseaux de lumiè re, qui planent avec lenteur et remplissent le ciel... Cré er ! Moissons qui mûrissent, au soleil calme d’août... D’abord, une torpeur vague et puissante, l’obscure joie de la grappe pleine, de l’épi gonflé, de la femme enceinte qui couve son fruit mûr. Un bourdonnement d’orgue ; la ruche où les abeilles chantent, au fond du panier... De cette musique sombre et dorée, comme un rayon de miel d’automne, peu à peu se dé tache le rythme qui la mè ne ; la ronde des planè tes se dessine ; elle tour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