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物态变化》空白复习稿

合集下载

重点透视 疑点扫描 《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指津

重点透视 疑点扫描 《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指津

重点透视 疑点扫描——《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指津涟水县红日中学 周正明 223400【重点透视】一、声现象学习本章需要掌握八个概念、五个探究实验。

八个主要概念:声源、声速、响度、音调、音色、噪声、超声波、次声波。

五个探究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噪声的途径。

二、物态变化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掌握三部分内容: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六种物态变化、自然界的水循环。

两个探究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及沸腾的现象、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两个主要图像:水沸腾的图像、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疑点扫描】疑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例: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解析: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 选项不符合题意;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B 选项不符合题意;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C 选项不符合题意;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理得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方法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借助于介质传播的,如果没有声源,听不到声音;即使有声源,但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听不到声音。

疑点二、汽化和液化例: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 .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 .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 .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解析: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口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也属于液化现象。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下面是【篇一】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物体在1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d回声定位.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像: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v = 3×108m/s = 3×105km/s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声现象》复习说课稿

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一、第一章《声现象》组内决定由我上复习课。

接到任务以后:1首先按自己的思路给出基本复习思路。

然而觉得没有什么新意。

原因是:声现象内容简单,学生不太重视,提不起学生的复习的激情。

2于是,请教毛老师,毛老师说:前一年卓老师上这节课,卓老师几乎什么都没讲,学生都会。

是呀,声现象在中考中只占2-3分的题,确实内容非常简单。

3上网查阅大量资料(10个课件,12个学案)。

没有哪一个资料是我特别看重的。

二、于是我迷惑了,我不知该怎么复习这第一节课了.1.内容简单,我如何让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复习好这一章呢?2.作为复习课,我该给学生强调些什么呢?三、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1.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为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抓住课本。

将课本吃透,才是目的。

2、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四、具体操作方法1.将学案发给学生提前做。

学生发现:内容感觉很熟悉,但是好像又忘了。

从而告诉学生一定要将课本带来,第一轮复习要紧扣课本,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2、探究性实验贯穿初中物理的始终,既然声现象内容简单,所以可以将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的培养作为复习本章的重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内容融入题中,是学生觉得复习有兴趣。

五、上课组内全体老师听课六、评课张校长,黄组长,于组长等老师都做了点评。

七、反思自我感觉良好,点评也很亲切。

所以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加强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上面三图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图1 图2 图3 图4 图52图1图2图3说明什么?_____3如图2所示,小明同学邀请他的同学帮忙,一起完成了几个声学的小实验:(1)图a中小明用细绳将衣架悬挂在空中,请他的同伴用笔敲击衣架后,听到了响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_____ 。

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大全

《运动的世界、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提纲※科学之旅1、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2、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3、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10-6m;1nm=10-9m。

常识: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3)会放:把刻度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4)会看:视线应与物体所对的刻度线垂直;(5)会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会记: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数值和单位)。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辅助工具法(测量硬币的直径)4.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掌握秒表的读数方法:先读小圈,再读大圈。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八年级上册《物体的简单运动 声现象 物态变化》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体的简单运动  声现象  物态变化》复习

14、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密闭的卫生间内; B、将弄湿的作业本子打开放在向阳的窗台上; C、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 D、用保鲜袋将水果包好放在冰箱内。 15、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 此 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a)所示是小明同学先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①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②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 ③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将温度计拿出被测液体外读数 。 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30℃。
3、如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 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 一条改进的建议: 。
4、用手指触摸0℃的冰和0℃的水,会感觉 为 ,其实两者的冷热程度 或“不同”)
更冷些,这是因 。(选填“相同”
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a)所示是小明同学先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 ①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②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③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如图(b),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 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物体的简单运动 声现象 物态变化




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及其热传递过程;

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专题

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专题

声现象、物态变化复习专题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辨别的。

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高低为;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高低为。

p37第3节声的利用1、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2、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 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所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是由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所决定。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分:音调与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色只与物体本身有关。

6、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二、三章 声现象、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二、三章 声现象、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教学辅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过程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声源正在________的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但声音不一定消失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________不能传声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向______传播,称为_____。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声速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________及________有关。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______传声最慢,________传声最快;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而被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考点考纲要求常考题型2011 2012 2013 2014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认识选择、填空、实验选择题乐音的特性了解选择、填空选择题选择题有效控制噪声的途径了解填空、选择选择题温度计的原理及应用了解填空、综合实验题2分填空题3分实验题2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理解填空综合能力9分综合能力2分选择题物态变化的特点探究、理解填空、实验、问答填空题3分填空题3分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过程。

3.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4.能用水的三态度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节约用水。

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____声音的_____声音的品质决定 因素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

九年级下学期总复习课件:声现象和物态变化复习 (共93张PPT)

九年级下学期总复习课件:声现象和物态变化复习 (共93张PPT)

易混淆的知识点
3.音调的影响因素
弦乐器
管乐器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有关 管乐器的音调跟空气柱的长短有关
易混淆的知识点
4.常见的描述声音特征的例子: 1.响度的描述 震耳欲聋、声如洪钟、引吭高歌、高声喧哗 2.音调的描述 男中音、女高音、声细如蚊、脆如银铃 3.音色的描述 悦耳动听、乐器区分、口技模仿
了验证弦的音调与 __________是否有关。
反馈练习 小华为了验证弦的音调与弦的哪些因素有 关,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在松紧相同 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探究活动
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 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显 示的图线也是不同的,即声波 的波形不同。

探究方法?
图像法
举一反三 甲、乙两个物体振动相同时间,发出的声音信号输 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展示的波形如图.判断正确 的是( A ) A.甲物体和乙物体振动的频率相同 B.甲物体和乙物体振幅相同 C.甲物体产生的声音音调比乙的高 D.甲物体和乙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 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转换法
探究活动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实验现象?
拨尺子的力度相同,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探究方法? 实验结论:
举一反三 用刻度尺设计实验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 改变拨尺子的力度。
复习课
声音是什么 看图说话
实验现象?
探究方法? 放大法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归纳法
探究活动 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如何 发出声音?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含部分物态变化)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含部分物态变化)

第二章、第三章声现象复习讲义班级姓名(题目量较少,请大家根据题目知识点进行延伸,全面复习)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3 声速:声速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得最快,在中传播得最慢。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回来的现象。

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条件为。

回声测距原理:(公式)。

5 人耳感知声音的两种方式:空气传导和。

【练习】1、人说话、唱歌的声音是靠________的振动,鸟的叫声是靠________的振动,蟋蟀的叫声是靠________的振动。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则要听到回声,障碍物到发声人的距离至少应是()A、68米B、34米C、17米D、10米3、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钟听到回声.鸣笛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m.二声音的特性(常考知识点)1 音调:声音的,影响因素:;2 响度:声音的,影响因素:,。

3 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品质。

影响因素:。

【练习】1、挑选瓷器时,常常轻轻敲击它,根据它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的好坏。

这是利用了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

请再举出应用这一特征鉴别物体一个实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3、(08湖北罗田一中水)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4、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是声音更好听D、能减少声音的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三声的利用1 声音可以传递,如人类利用可闻声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41.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1) :看书上的文字时有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2) :在太阳下照,能在地面上形成亮斑的凸透镜;(3) :中间厚边缘
薄的是凸透镜
42.凸透镜的三种基本光线如右图所示,归纳成一句话:
“ ”,这个
结论对凹透镜也适用
43.光在空气和其它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时,
“ 中的角总是大于 ”。

44.一束光线与水面成40度角,其入射角是 度,反
射角是 度。

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
折射角是 度。

45.粗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最简单方法是:在太阳下上下移动凸透镜,只到 ,此时 就是凸透镜焦距。

45.幻灯机的镜头是 ,把幻灯片放在距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小于 但大于 ,在屏幕上成到 。

46.想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
的 上,这时,小灯泡的成像情况是
47.如图,在岸上看水中的鱼, 是鱼的像的位置,即像比真实的鱼
的位置要 ,这是由于 。

叉鱼时应瞄

4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若将物体放在该透镜前12 cm 处,则物体的成 。

49.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①物体向左移,像也向左移(即物体跟着像跑);②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50.照相机镜头是 镜。

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 处,在底片上成
51.在使用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时,能成缩小的实像的是 ,能成放大的虚像的是 ,能成放大实像的是 。

5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

近视眼需配戴的镜片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