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模型试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9
随机化
➢ 所有的研究对象有完全等同的机会被分配到治疗组或对 照组中去,分组的结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 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素)分布是否均匀、以及采用的分组方法等有关。
24
问题5:三组人群的抗体滴度阳转率和增长倍数均没 有统计学差异,是否可以说明三种疫苗效果一致?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还有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指数的 指标没有进行比较;另外有可能由于样本量较小检验 不出差异导致的假阴性,需要检验把握度方能判断是 否由于样本引起。
其他评 价指标
相对危险度降低
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绝对危险度 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事件发生率
需治疗人数
1 绝对危险度
17
问题6:上述指标与RR,AR,AR%有何区别 和联系?是否可以用来报告干预效果?
在算法上RR为效果指数的倒数;AR为绝对危险 度降低的负数。AR%算法与相对危险度降低相似。 在干预研究中,由于预期干预效果为保护因素, 所以对照组的率一般要高于或等于干预组;而在 队列研究中暴露因素有可能是保护因素也有可能 是危险因素。可以用RR、AR、AR%来报告。
研究设计为流行病学实验的社区研究。 判断依据是进行了干预,前瞻性研究,分组上是以 整个社区作为分组单位。
15
问题3:与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何根本差异?该差 异如何影响研究的真实性? 根本的差异是进行了干预。队列研究是观察性研究, 在设计上是由因及果,所以在观察性研究中的因果推 断的证据强度较大,但仍有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干扰。 而实验流行病学中在随机化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干预, 且研究中能观察到干预前、干预过程和效应发生的全 过程,因果推断的证据力度更大。
岩土工程中的模型试验研究
岩土工程中的模型试验研究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岩土工程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模型试验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模型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模型试验的概念和意义模型试验是指将实际工程中的一些特定部分或全部缩小到一个比较小的比例尺度,通过试验来模拟实际情况并获得有关参数和性能数据的一种方法。
模型试验具有真实性高、能加快工程设计和研究进度、成本更低、易于重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如航空、建筑、水利、交通等。
在岩土工程中,模型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性能,对于工程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模型试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岩土工程中,涉及到岩土力学、地基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领域均需要应用模型试验。
其中,岩土工程中最常见的研究课题包括:1. 地基基础承载力研究。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桥梁等工程的根基,其承载力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模型试验通常以地基承载试验机为核心设备,通过施加不同的荷载和应力条件,在小尺度模型上进行承载性能测试,获得地基承载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提供对大规模工程特征和行为的深入了解。
2. 土质、岩石力学和破坏机理研究。
通过岩石和土质标准试验手段对岩石节理特征、土体压缩特性和强度等力学参数进行试验,加以比较分析,计算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岩体和土体的力学特性,深入研究岩土破坏机理,对于岩土工程设计、选址和施工等方面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3. 边坡稳定性与防护措施研究。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建造公路、铁路、堤坝及大型水利工程时必须加以考虑。
模型试验可以通过缩小边坡模型,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地质条件,测得地表位移和变形等参数,为边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关键数据,并针对不同的治理方式进行研究和优化。
三、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1. 单元工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信度和效度
信效度(1)效度:实验是否有效、明确,确定实验的有效性,就是效度。
实验研究效度是一项实验所能揭示的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反应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2)内在效度: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由于研究中有系统误差的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固定的明确关系程度变得不明确了,也就是降低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生长和成熟、历史(经历)、前测的影响、被试的选择偏性、被试者的缺失、实验程序的不一致(例如台湾繁体字和大陆简体字)、统计回归的影响(向总体的平均水平靠拢的趋势)(3)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混淆自变量效果,从而降低了内部效度(4)统计回归的影响: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即高分组降低分数,低分组被试提高了分数这一自然回归现象。
(5)外部效度: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任何造成研究条件更具有特异性的因素都会带来对研究外部效度的损害,这些因素的特异性越强,越有可能导致研究情景与人们日常生活情景的差异性,也就制约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实验环境的人为性(模拟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6)模拟研究:监狱实验(7)现场试验研究:旁观者效应(8)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黄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技术研究》实施方案
《黄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技术研究》实施方案结合郑西线路基工程,制定黄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技术研究实施方案如下:一、调研黄土边坡防护技术包括工程防护、植被防护以及二者有机结合的工程技术。
工程防护目前已做了较多的工作,例如浆砌片石、喷锚网防护等。
单纯的植被防护仅适合于低缓边坡,例如高度小于5m的1:2的边坡,对于高度较大的较陡边坡不宜采用单纯的植被防护,应寻求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有机结合的防护工程技术。
本项目将对此加以重点研究。
首先对国内外有关黄土边坡防护技术的研究成果加以调研,对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找出创新点和实用技术,避免重复研究。
最初发展的植草技术为人工挖沟植草或铺贴草皮植草,技术简单但工作效率低,随着液压喷播技术的发展,客土培植植草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植草工作效率,从而大力推动了生态防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对于黄土边坡,由于土质边坡贫瘠,植草技术主要采用客土培植,目前主要采用挖沟、土工合成材料、骨架支撑填土等,近年来又发展了厚层基材喷播植草技术,有的地方还引进了液体喷播技术。
目前对于植草问题的研究比较的多,但对于植被防护条件下黄土边坡的基本性质和坡体的稳定问题研究则很少。
实际上目前黄土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主要关注于植草问题,也就是植被的成活问题,而对于植被防护条件下的坡体稳定问题疏于研究。
对于黄土边坡来讲,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水环境效应和温度环境效应,在地表水及温度应力作用下黄土极易软化、崩解,发生自重湿陷现象。
生态防护边坡在经历1~2年后坡体浅层失稳破坏问题比较突出。
植被生长与浅层稳定是相互依存的,坡体失稳必然导致植被防护失效。
根据近年来生态防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黄土地区的生态防护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植被防护后的坡体稳定性问题和长期防护效果的问题。
为此必须考虑如下问题,并在研究中加以解决。
1.采用客土喷播技术植被防护必须解决客土在坡面上的稳定问题和客土可耕植性问题。
前面已经谈到,黄土边坡植被生长应该在坡面培植必要的客土。
上覆地层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影响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3.1 基坑和隧道位置关系
拉绳式位移计,土压力盒分布在所监测
截面上下各 4cm 处,环向布置,监测截
面从隧道拱顶开始每隔 22.5°渐次布设
应变片,共有 16 个。拉绳式位移计布置
在模型隧道监测截面横向、纵向各一个,
分别监测隧道的横向和竖向位移。所述
位移计均与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讯连接,
所述位移计的量程为 100~2500mm;输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
响,许多学者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
134
230088;
合肥
的变形特性和演化规律。
2
工程概况
图1
项目位置图
图2
施工平面图
得到了关于基坑开挖卸荷与模型试验之
间的关系。
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研究[1-4]。魏焕卫
基于前人研究结果,本文以合肥市
等[5]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及 PLAXIS 3D 有
止土体坍塌。
模型框架为长方体框架,框架采用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安徽建筑
表1
图5
位移计和土压力盒布置图
的钢制模型箱,本次试验中,所述模型框
架为长方体框架,框架采用钢制材料,前
钢制材料,前后挡板为钢化玻璃,左右挡
后挡板为钢化玻璃,左右挡板为钢板。
板为钢材。钢化玻璃嵌入钢框架内,可
钢化玻璃嵌入钢框架内与框架可靠连
靠。
应监测数据。
4.2 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应力的影响
3.3.5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从南区开始开挖至隧道上
本次试验共有三种开挖方式,目的
方土体,隧道上部土体开挖共分四部分,
是为了研究不同的开挖方式对既有隧道
最后开挖北区土体,直至开挖完成。开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
1.结构试验分类:研究性试验和检验性试验〔目的〕、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荷载性质〕、实体试验和模型试验〔试验对象不同〕、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试验场合〕、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是否被破坏〕,以及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荷载作用时间的长短〕。
2、结构检测是为评定结构工程的质量或鉴定既有结构的性能等所实施的监测工作。
检测包括检查和测试。
结构检测可分为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和既有结构性能的检测。
研究性试验的全过程:①设计阶段〔试件设计、加载方案设计、测量方案设计、平安措施〕;②准备阶段〔试件制作、试件安装、仪器调试〕;③实施阶段〔加载试验、观测试验〕;④总结阶段〔数据处理、试验分析、试验报告〕。
什么是研究性试验?研究性试验具有研究探索和开发的性质,其目的在于验证结构设计的某一理论,或验证各种科学的判断、推理、假设及概念的正确性,或者是为了创造某种新型结构体系及其计算理论,而系统的进行的试验研究。
什么是检验性试验?检验性试验对象一般是真实的结构或构件,其目的是通过试验来检验结构构件是否符合结构设计标准及施工验收标准的要求,并对检验结果做出技术结论的试验。
常用的加载方式有哪些?重物加载、气压加载、机械机具加载、液压加载、动力加载。
重物直接加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当采用铸铁砝码、砖块、袋装水泥等作为均布荷载时,应注意重物尺寸和堆放距离;当采用砂石等松散颗粒材料作为局部荷载时,切勿连续松散堆放,宜采用袋装堆放,以防止砂石材料摩擦角引起的拱作用;当环境温度不同时,可能引起砂石重量随含水率而变化,造成荷载值的不稳定。
液压加载系统有哪几局部组成?优点?油泵、油管系统、千斤顶、加载控制台、加载架和试验台。
优点是利用油压使液压千斤顶产生较大的荷载,试验操作平安方便。
量测技术包括量测方法,量测工具,量测误差分析量测仪表的根本量测方法,偏位测定法,零位测定法量测仪器通常由哪几局部组成?感受局部、放大局部、显示记录局部。
感受局部,直接与被测对象连系,感受被测参量的变化,并将此变化传给放大局部,对于电测仪来说感受局部将非电量的量测对象转换为电量放大局部,将感受局部传来的被测参量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放大显示记录局部,将放大局部传来的量测结果通过指针或电子数码管屏幕进行显示或通过各种记录设备将实验数据或曲线记录下来。
管涌现象细观机理的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
管涌现象细观机理的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一、本文概述管涌现象,作为一种在土壤或岩石介质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对于理解地下水流、土壤侵蚀、地质工程稳定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数值方法的快速发展,对管涌现象的细观机理进行模型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模型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深入探讨管涌现象的细观机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管涌现象的研究历程和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模型试验,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管涌过程,观察和分析管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同时,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管涌现象的数值模型,对管涌过程中的颗粒运动和流动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并开展管涌现象的模型试验,包括试验装置的设计、试验材料的选取、试验过程的控制等;二是利用高速摄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模型试验中的管涌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管涌现象的细观机理;三是建立管涌现象的颗粒流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管涌过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是对比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深入讨论管涌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和模型修正建议。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深入理解管涌现象的细观机理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可为其他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管涌现象概述管涌是土壤或岩石介质在渗流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发生在松散介质中,如砂土、砾石层等。
当渗流速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介质中的细小颗粒会被渗流携带走,形成管涌通道。
这些通道会逐渐扩大,并可能连接成网络,严重威胁到工程的安全。
管涌现象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颗粒间的应力变化、孔隙水压力的分布与变化、颗粒间的摩擦和碰撞等。
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
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水工(常规)模型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模拟真实工程情况,在实验室或试验场地进行工程试验,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是规范水工模型试验活动的标准和指导,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保障试验过程中的安全。
一、试验前准备1.确定试验目的和要求:在制定试验计划前,需明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确定试验的具体内容、试验参数、试验时间等关键因素。
2.选择试验场地和设备:选择合适的试验场地和设备,确保试验过程中设备运行正常、场地条件符合试验要求。
3.确定试验方案和流程:制定试验方案和流程,包括试验的具体步骤、数据采集方案、试验设备的设置、试验过程的控制等内容。
4.制定试验安全措施:确保试验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人员防护、设备维护、紧急处理等措施。
二、试验过程1.设备调试和校准:在试验开始前,对试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数据采集准确可靠。
2.试验数据采集和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及时采集试验数据并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试验参数设置和控制:根据试验方案,设置试验参数并进行控制,保证试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实时监测和反馈:对试验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及时调整试验参数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5.试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验证试验目的和要求是否达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三、试验报告和总结1.编制试验报告:在试验结束后,编制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案、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分析和评价等内容。
2.总结经验和教训:总结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试验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
3.提交审核和审批:将试验报告提交给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和审批,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安全管理和保障1.严格遵守试验规程:所有参与试验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试验规程,不得擅自更改试验方案和操作程序。
电力系统稳定器模型与参数的现场试验校核
检验对应本机振荡的 P S相 位补偿 参数是否 S 正确有效 ;检验 P S S 放大倍数是否适 当。
12 负载 阶跃响应检验方法 . 设置 参 考 电 压 阶 跃 量 ( . 1 0 0 )P u 0O ~ . 4 . . (e nt pr i u )和返 回时 间;进 行 同 阶跃 量下有 、无
・
\ \
—
—
一
无 PS … 一 s;
有 PS S
图 1 负载阶跃的有功功率对称 波动
2 ・ 6
维普资讯
20年2 06 月
1L
n
王述 仲,等 :电力 系统稳定器模 型与参数 的现场试验校核
一
(
) ,
( 2 )
式中:P ,P ,P 见图 1 。 1 。 。
对于非单一频 率振荡 ( 2 ,宜取多个点测 图 )
量,计算频率平均值 按照式 ( )计算平均阻尼 比 3 ,
一
去n -4 鲁 P, ( 一 )
㈤
图 4 某机组在 P S投入时 3 阶跃响应试验录波 图 S
式中:P ,P ,P ,P 见 图 2 l 2 。 。
图 ,发 电机 转子 电压 UF在 上 、下 阶跃 时 变化 趋 势 D
0 1 O 2 . ~ . 。
地抑制区域型低频振荡 ,即 P S对于在 0 1 . S . ~2 0 H 之 内的振荡都有抑制作用。 z
PS S 参数整定有计算法和实测法 ,两种方法可
结合进行,但不管使用何方法均应经过现场试验校
验。P S整定效果应通过现场发电机负载阶跃响应 S 或系统扰动 、计算等方法检验。本文着重就现场常 用的发电机负载阶跃响应试验方法进行阐述。
粉土路基渗透变形现场试验研究
的土定名 为粉 土。粉土既不 同于砂 性土 , 也不 同于 黏 性土, 具有独特 的物理力 学特性 。路 堤两 侧水位 不 等
时, 路堤饱 和 土孔 隙 中的水 将 向低水位 方 向渗 透 , 产
生渗透压力 。水沿水 头差 递减方 向流 动 , 路基被 冲刷 、 淘空 , 产生渗 透变形 , 对 路堤稳定 和变形 十分 不 利 ’ 。本 文 通 过粉 土路 基 渗 透 变形 的现场 模 拟试 验, 研究 粉土 路堤 渗透 变形 规律 , 分析渗 透位移 矢 量 方 向和变形分 布规律。
向边坡外移动 , 主要 为浸水变 形。两 种变形叠 加 的结
定 高度 嵌入 填 土 中, 外 端 紧贴有 机玻璃 墙 , 保证 外 端 与有机玻璃墙 之间不被土掩没 , 照相机能捕捉到测点 。
模 型路堤 采 用 粉 土 分 层填 筑 , 为 了增 大渗 透 变
形, 保证测 量精 度 , 填 土基 本没 有碾 压。土层 含 水 量 和压实度 列于表 1中。测量 指标 主要 有水平 位移 、 沉
1 0 4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 0 1 3 年第 9 期( 总第 1 8 3 期)
粉 土 路基 渗 透 变 形 现 场试 验 研 究
贺 薇 , 周拥 军 , 杨 磊 , 周进华 , 成
泰州 2 2 5 3 0 0 1 ) ຫໍສະໝຸດ 晟 2 0 0 2 4 0;
( 1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处 。 南京
动破坏 面在 X Z面上 的性状 , 滑 动破坏 面与垂 直方 向
现场 试验模 型选 取半边 路堤 , 路 堤高度 为 1 . 5 m、 长2 m、 宽2 m, 坡率 为 1 : 1 。 现场试验从 填土底 渗水 , 在土层底部铺设 P V C排 水管, 与抽水泵 连接 , 抽 水泵的流量为 1 . 2 1 / h 。水从 预 留的漏 水孔 中泄 出, 形 成渗 流路 径 , 浸水 水位高 差 大 约在 2 0 c m。在 路 基 中心 线处 埋设 钢 架 , 钢架 上 粘 贴 8 m m厚的有机玻璃 , 钢架和 有机玻璃要有 足够大 的刚
土层锚杆受力特性及水的影响模型试验
21 0 0年 1月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0 . 0 No 1 13 .
J U NA IA N V ST F S I N E A E HN O O R L OF X N U I ER I Y O C E C ND T C OL GY
Jn 2 1 a.0 O
文章编号 :17 9 1 ( 00 0 — 0 8— 5 6 2— 3 5 2 1 ) 1 0 5 0
土 层 锚 杆 受 力 特 性 及 水 的 影 响 模 型 试 验
郝建斌 , 门玉 明 , 詹常辉
(. 1 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 5 ;. 10 4 2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 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5 ) 10 4
酸盐水 泥 , 为河砂 , 进行 了淘洗 , 泥砂浆 的配合 为 1 1灌 注完 成后 在 自然 条件 下养 护 2 , 砂 并 水 :. 8d 进行 锚 头 的连 接与 固定 。垫座 采用尺 寸为 4 mx 0c 0c 4 m×1 m的预制 钢筋混凝 土块 , 2e 然后用 螺帽 固定 。 试 验采用 油压千斤 顶来 张拉 锚杆 , 初次加 载的量 级为 0 1M a逐级 加载 , . P , 每次 加 载量 级为 0 1MP . . a
当土体含水量 升高 , 土体的抗剪 强度 会 降低 , 使得 灌浆 体 与 土体 的粘 结性 能 降 低 , 响 锚 杆 的承 载力 ; 影 另
一
方面, 对于长期锚杆 , 水的存在无疑给锚杆 中钢筋的锈蚀提供了条件。论文主要通过模型试验 , 对水作
用下 的锚杆受 力特性 及预应 力损失进 行研究 。
第1 期
郝 建 斌等 : 土层 锚 杆 受 力特 性 及 水 的 影 响模 型试 验
岩土工程中的模拟试验技术研究
岩土工程中的模拟试验技术研究1.引言岩土工程中的模拟试验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模拟试验技术可以模拟不同岩土工程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和工程应力状态,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本文将从试验模拟原理、试验研究方法、试验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等方面,对岩土工程中的模拟试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试验模拟原理在岩土工程领域中,模拟试验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物理或数学模型,来模拟不同工程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工程应力状态,以达到研究岩土工程原理和探究岩土工程问题的目的。
试验模拟原理主要包括模拟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模拟试验的方法原则。
2.1 模拟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模拟的基本原理是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通过调节建模参数来模拟不同的岩土工程参数状态。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型的准确性、模拟效率、实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需要通过专业工具对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如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模拟和流体动力学仿真等。
2.2 模拟试验的方法原则试验模拟的方法原则是建立实验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参数调整来逐步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验证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模型的工程实用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以便确定最终的模型参数和设计方案。
3.试验研究方法岩土工程中的模拟试验主要包括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两种方法。
物理模拟试验是通过建立真实的物理模型来模拟工程现场的应力和变形状态。
数值模拟试验则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采用工程数学模型来模拟不同的工程应力和变形状态。
3.1 物理模拟试验以物质实体模拟为主,结合测量仪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后,确定岩石地质力学参数。
此类试验包括室内试验和室外试验两种形式。
室内试验包括单轴压缩试验、单轴拉伸试验、三轴试验和剪切试验等多种形式。
这些试验都具备一定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不同的工程应力和变形状态。
3.2 数值模拟试验以计算机仿真模拟为主,通过建立岩石异性剪切的有限元模拟,确定剪切内容类型以及岩体内的应力及变形分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简介
5 基桩布置 (1)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
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 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面模量。 (2)对于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筏(含平板和梁 板式承台)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 (3)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应按荷载分布考虑相互 影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区域。
1.3 按桩径分: (1)小直径桩: d≤250mm ; (2)中等直径桩: 250mm <d<800mm; (3)大直径桩: d≽800mm 2 桩型、施工工艺选择 (1)对于框架-核心筒桩基宜选择基桩尺寸和承
载力可调性较大的桩型和工艺。 (2)挤土沉管灌注桩用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时,
应局限于多层住宅桩基。
Smax≤40mm,△Smax≤0.0008L。
刚建成或在建项目:北京电视中心、北京万豪大酒 店、威海海悦国际大酒店、北京国际财源中心、望 京嘉美风尚酒店、嘉美风尚写字楼,陕西法华寺合 十舍利塔等工程的桩基础均采用变刚度调平概念设 计。
3-7 桩的选型与布置
1 基桩分类 1.1 按承载性状分: (1)摩擦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 (2)端承型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1.2 按成桩方法分 (1)非挤土桩 (2)部分挤土桩 (3)挤土桩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 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7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
发生的岩土阻力。 8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 岩土阻力。 9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变形与反力示意
图3-6-4 均匀布桩与变刚度调平布桩的 变形与反力示意
图3-6-5 变刚度布桩模式
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要点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1)式实际上可用于描述彼此相似的两个现象。这
但最先人们采用直接实验的方法发现它有着较 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常常只能得出个别量之间的规律 性关系,难以发现或抓住现象的本质(全部),从而 无法向实验条件范围以外的同类现象推广。
但通过人们长期实践、总结,一种用于指导自 然规律研究的全新理论——“相似理论”便应运而生了 。它是把数学解析法和试验法的优点结合起来,用来 研究和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主 要方法之一,也是解决生产和工程问题的一种有效方 法。从而扩展了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领域。
[L]:1=-a-2b+4b+c [F]:0=a+b
a2bc 1 ①
②
a b
∴ 3b c 1
c
a 1
b 3b
∴ y=k q-b[EI]bL1-3b
令:d=-b
∴
y=k q d L(13d )
(EI )d
做二次试验后解得:d=1, k= 5 ∴y= 5ql 4
384
384EI
从上面二例可以看出,采用量纲分析法求等式的关键在于: 选择的物理参数要正确。
量纲分析法除了求导相似准则外,还可用于:(1)、导出无 量纲量;(2)、可简化方程,把多个物理量减少等,其用途较 多。
3、 相 似 理 论
3.1 相似概论 相似——两种物理量对应时刻的对应点成比例,可称
相似。 3.1.1 几何相似 ——对应尺寸成比例。 如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 比例值CL称为几何相似常数。
对于完全方程,除以方程中的任一项,将变 为无量纲的量。
如
:
s=v0t+
1 2
gt
2[L]
但对于非完全方程如P=0.013H(重液公式)则 不成立。
覆冰输电导线舞动现场试验及其气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覆冰输电导线舞动现场试验及其气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输电导线的舞动是覆冰导线在风荷载持续激励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低频、大幅度的自激振动。
覆冰导线的舞动危害巨大。
近年来,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舞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因此,开展覆冰导线舞动的研究刻不容缓。
目前针对输电线路舞动的研究多基于舞动机理、数值模拟、节段模型及风洞试验等方面,而在开展真型线路现场试验方面研究较少。
本文依托某真型“两塔一线”的小档距试验线路,开展输电线舞动现场试验研究,从现场实测角度分析舞动现象及其特点,以期为输电线路的舞动治理及防舞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小档距试验线路的动力特性分析。
建立了符合试验线路实际特点的塔线整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试验线路塔线体系的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分析,了解了其动力反应特点。
分析表明:该塔线体系中耐张观测塔的刚度较大,导线发生大幅稳定的振动时,耐张观测塔的应力变化小,说明该小档距试验线路可用于开展覆冰导线的舞动特性现场测试和观测研究。
(2)小档距线路舞动现场试验研究。
进行了双分裂和八分裂导线在覆冰前后的一阶振动的现场观测,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导线舞动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覆冰和风攻角,结果表明:覆冰导线更容易舞动,120~o风攻角下导线舞动现象更加明显。
(3)覆冰导线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考虑不同风速、不同分裂数对覆冰导线舞动的影响,建立了D形覆冰单导线和双分裂导线模型,分别对其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裂导线由于各子导线之间尾流的影响,下游子导线由于上游涡街的冲击融合效应,其气动力系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根据Den.Hartog和O.Nigol系数判定准则,给出了小档距线路中D形覆冰导线容易发生舞动的风攻角区间。
从舞动机理上对小档距试验线路上D形覆冰导线的舞动现象进行了判定。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现场车漆物证识别模型研究
第42 卷第 7 期2023 年7 月Vol.42 No.7817~824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现场车漆物证识别模型研究张浩,高树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北京100038)摘要:该文基于光谱检测可无损成像、操作简单的优点,探索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残差收缩网络识别现场车漆物证的方法。
以现场常见的白色车漆碎片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8种不同车型共54个车漆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对图像进行10 × 10像素融合,形成19 740个像素的反射光谱。
结合高光谱数据的特点,建立了针对性的一维深度残差收缩网络(1D-DRSN)识别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9.5%和98.6%,损失函数值分别下降到0.093和0.106收敛。
相比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3种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该模型的分类效果和精度明显提高。
通过对高光谱数据的深度挖掘区分了来自不同品牌或型号的白色车漆样本。
该研究解决了实战难题,是现场车身油漆碎片物证检验技术和方法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高光谱成像技术;深度残差收缩网络;机器学习;现场车漆物证;智能识别中图分类号:O657.3;O4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23)07-0817-08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Car Paint Material EvidenceBased on Hyperspectral TechnologyZHANG Hao,GAO Shu-hui*(School of Investigation,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Abstract:Vehicle’s paint chips are one of the common physical evidences at the scene of criminal cas⁃es and traffic accidents. Ident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uch physical evidence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f public security technicians as they might contain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vehicles involved.Traditional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are cumbersome and cannot meet the demand for rapi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hysical evidence at the scene.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nondestructive imaging and simple operation of spectral detection,a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 was explored to identify on-site car paint evi⁃dence,in order to improve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detection means.The hyperspectral imag⁃es of 54 car paint samples from 18 different car models were collected,and the images were fused with 10 × 10 pixels to form a reflection spectrum of 19 740 pixel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spectral data,a targeted one-dimensional 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1D-DRSN) recogni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D-DRSN model has 99.5% and 98.6% accuracy for the training and test sets,with the loss function values decreasing to 0.093 and 0.106,respectively.1D-DRS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 model and three traditional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includ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random for⁃est(RF) and logistic regression(LR).The white car paint samples from different brands or models are distinguished by deep mining of hyperspectral data.This study was applied to solving the practical challenges,and it will be a powerful complement to the exist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 th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vehicle’s paint fragments from the scene.Key words: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ique;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machine learning;car paint evidence from the scene;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在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常能发现汽车车身油漆碎片等物证,这些物证携带有涉事车辆的相关信息,是法庭科学物证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模型预测实验报告模板
模型预测实验报告模板1. 引言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中,模型的预测能力是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特定数据集进行预测,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数据集的特点、模型的构建和实验结果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构建一个模型,基于给定的数据集来预测特定的目标变量。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数据集的特点和属性。
2. 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
3. 利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
4. 利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预测。
5. 测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集选择合适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是实验的关键步骤。
数据集的特点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本实验选取了xxxx数据集进行实验,该数据集包含xxx个样本,每个样本有xxx个属性。
数据集的特点如下:- 属性1:描述属性1的特点。
- 属性2:描述属性2的特点。
- ...4. 模型构建选定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建模是实验的重要步骤。
本实验选用了xxxx算法进行模型构建,该算法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1:描述算法特点1。
- 特点2:描述算法特点2。
- ...模型构建的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集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特征缩放等预处理操作。
2. 特征选择:利用相关性分析、特征重要性等方法选择对目标变量具有较大影响的特征。
3. 模型选择:根据数据集的特点和目标变量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模型。
4. 模型训练: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
5. 模型调参: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6. 模型评估:利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评估,计算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模型的训练和测试结果,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混淆矩阵、ROC曲线等工具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表现:训练集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
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建设研究
制或消除隐患 应急管 理。 在外场试验作' 2 . B 1 , - , 应建立事
员” 的安全责任与具体职责。 开展危险性较
安全技术交底。在试验方案设计阶段.
大、 可能面临恶劣 自 然灾害 的外场试验作业 应与电 性能试验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安 故应急救援组织, 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试验
当试验项目参加人员在百人以上试验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或项目价值较高的重要项目试验项目自然环境条件较差作业环境恶劣和安全风险较大等应配备专职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保障
A N H
U } S C I E N C E & T 萋 E C H N O L O G 煞 Y i i 交 / 、 流 - , 。 与 探 ’ ‘ - ’ 讨 J
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专项管理制 展试验人员作业危险性、 事故防范和应急处 作性强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应急处置
度及操作规程文件,安全经费实施方案. 安 理措施等技术交底。 全生产管理开展方案及监督. 事故应急预案 文件及演练, 危险作业安全技术方案. 现场 根据作业危害的特点, 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 防护措施实施, 事故报告与处 理
验作业实施前, 根据试验开展的时间及地理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时报废。 隐患管理。 试验单位应定期组织事故 隐 患排查工作 , 对隐患进行 分析评估 , 并 及时
位置, 落实具体应对灾害的应急物资, 降低 影响和参试人员生命健康的危害
2 . 行为安全管理
专项技术安全。在道路交通、消防、 电 采取措施防止隐患演变为事故。当试验组
气、 登高、 吊 装、 架设、 电 焊、 制冷等安全技术 组 . 组长 E b 总体单位外场试验项 目 主要负责 规程 。
社. 2 0 0 2 .
桥梁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
桥梁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朱绍玮;张宇峰;张健飞【摘要】结合沪宁高速公路扩建改造工程中桥梁极限承载力的(破坏性)试验研究,对目前桥梁极限承载力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模型试验、实桥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桥梁极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07(004)001【总页数】5页(P20-23,35)【关键词】桥梁;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发展【作者】朱绍玮;张宇峰;张健飞【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7;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7;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1.2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桥梁负荷日益加重,而公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一些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又经常受到环境侵蚀或超载作用的影响,这就使得了解和预测桥梁在超载条件下的结构状态(特别是桥梁的极限状态)变得日益重要。
桥梁承载力研究一直是桥梁工程界的研究热点,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既有桥梁承载力的评估;二是桥梁极限承载能力的研究。
既有桥梁承载力的评估,主要对既有桥梁结构系统基本性能和未来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包括桥梁结构或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地基与基础、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结构或构件的开裂状况等几个方面;而桥梁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则侧重于分析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用于极限设计,了解结构的破坏形式,准确把握结构安全储备或超载能力,从而为其安全施工和营运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
在当前的桥梁设计和既有桥梁承载能力与损伤程度评定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桥梁工程师也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桥梁极限承载力的问题。
分析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不仅可用于极限设计,而且有助于了解结构的破坏形式,准确探知结构在给定荷载下的安全储备或超载能力,为其安全施工和营运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围岩改性增强注浆材料TACSS技术研究方绍林1,邢利荣2,刘宏3(1、云南蒙新高速公路指挥部,2、云南路港工程公司,3、云南路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摘要:蒙自至新街高速公路(即蒙新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GZ-40)二连浩特至云南河口公路中的一段,起于蒙自,止于河口县新街,下接即将开工建设的新街至河口高速公路,上接拟建的石林至蒙自高速公路,全长约84.941公里,概算总投资约57.89亿元。
从蒙新高速公路的前期调研成果看,蒙新高速公路共有分离式隧道19250m/22座(单幅),连拱隧道1840m/7座,这些隧道大多穿越的软弱围岩和岩溶裂隙水发育地区。
软岩隧道支护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公路、铁路及煤矿生产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软岩隧道后期支护结构的大量返修会造成每年数亿元之多的经济浪费。
为此,必须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蒙新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软岩隧道的强化技术与支护体系的理论和技术等关键问题。
Abstract: Mengzi to xinjie Expressway (the meng-xin highway) is a length of the national trunk road (GZ-40) from erlianhaote to yunnan estuary highway. It is from mengzi to xinjie., then about to start the next xinjie to the mou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s, on the then proposed to Mengzi-Shilin Expressway, total length about 84.941 km, total investment about 5.789 billion yuan. Looked from the meng-xin highway's earlier perio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chievement that the meng-xin highway altogether has the separation formula tunnel 19250m/22 place (single), including arches the tunnel 1840m/7 place, these tunnels mostly pass through weak adjacent formation and karst crevice water growth area. Soft rock tunnel support has been the problem in China's road, rail and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while the soft rock tunnel support structure of a large number of post-repair as much as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dollars a year will cause economic waste.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base on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meng-xin highway, focusing on soft rock tunnel support system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an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and other key issues.1、项目概要本项目将系统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改性增强注浆材料的围岩强化技术和监控量测方案,包括软弱破碎围岩加固前后强度变化与注浆材料注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新型注浆材料注浆施工的配套设备及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软弱破碎围岩新型材料加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方法,满足蒙新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软弱破碎围岩加固技术的迫切需求,并且可为我国山岭公路建设中遇到的软弱破碎围岩的加固与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1.1 研究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 建立新型软弱破碎围岩改性增强注浆材料TACSS与其它注浆材料对围岩强化效果的影响关系。
(2) 建立注浆量,扩散半径与软弱破碎围岩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完善与新型注浆材料配套的注浆机具,提出相应的注浆方法和工艺。
(4) 建立新型注浆材料注浆强化围岩与锚杆支护的配合关系。
(5) 建立新型注浆材料作为锚杆注浆材料对锚杆拉拔力影响。
(6) 建立新型注浆材料围岩强化效果现场监控与质量评估方法。
1.2 研究内容完成如下研究内容:(1) 研究新型软弱破碎围岩改性增强注浆材料TACSS与其它注浆材料对围岩强化效果的影响关系。
(2) 研究注浆量,扩散半径与软弱破碎围岩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研究与新型注浆材料配套的注浆机具,方法和工艺。
(4) 研究新型注浆材料注浆强化围岩与锚杆支护的配合关系。
(5) 研究新型注浆材料作为锚杆注浆材料对锚杆拉拔力影响。
(6) 研究新型注浆材料围岩强化效果现场监控与质量评估方法。
主要开展加固前后围岩密实度,围岩与一次及二次衬砌之间作用力大小监测,如有金属支架还将测试金属支架受力状况;加固前后隧道周边收敛变形测试;加固前后顶拱下降和底板隆起量监测;加固前后围岩内部相对位移测试;注浆锚杆受力及锚杆锚固力测试等2 工程概况云南省蒙新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河岩脚连拱隧道,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长度385米,隧道跨径为23.4米,总投资3300.00万元。
岩性为褐黄色、褐色中层状泥质粉砂岩夹兰灰、灰色薄——中层状泥灰岩,岩体风化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
隧道围岩多呈强风化碎石状松散结构,围岩极易坍塌,侧壁易失稳,进出口浅埋处易沉陷至地表。
含弱基岩风化裂隙水,隧道开挖中无较大的涌水。
纵波波速V p=800~1200m/s,整条隧道属于二类围岩,在隧道进出口处为褐色、褐黄色亚粘土且含碎石。
3 现场试验研究根据对室内试验的成果分析,结合现场地质情况,课题组选取TACSS和马丽散两种化学注浆材料进行现场试验。
1.蛮耗3号隧道(k51+977~k52+935)出口处注浆该隧道掌子面已抽冒,上部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片麻岩已坍塌至掌子面20m外,涌水量1~1.5m3/min。
用铲车取塌落淤泥运至洞口,注浆前将其捣平,插入注浆管(深度约0.5m)进行注浆(图4)。
注浆量50kg,催化剂小于1%,注浆压力约0.1Mpa,注浆过程中多处冒浆。
注浆结束16小时后开挖观察注体剖面,发现浆液呈脉状胶体,未发现渗透式胶结。
分析认为:1)注浆管插入浅,注体强度极低,表面松散,虽然注浆压力仅为0.1Mpa,仍造成注体劈裂,使浆液呈脉状展布并冒出注体外,没有渗透固结;2)催化剂加量较少,且与主剂搅拌不均匀,造成反应不充分,未充分发挥其固结性能。
2.河岩脚隧道出口西侧注体为全风化致密硬塑状黄褐色亚粘土,可注性差。
采用浅孔(孔深0.8m)、低压、低流量注浆(图5)。
注浆量40kg,催化剂1%,注浆压力0.2Mpa。
注浆过程中地表未出现冒浆。
注浆42小时后进行开挖观察,未发现脉状发泡浆体,仅发现少量胶结体,浆液渗透均匀,固结体中有小白泡,但范围较小,固结体强度提高不大。
分析认为:1)注浆量较少,且有少量浆液残存于注浆管内及外壁周围,导致扩散范围很小;2)催化剂加量少,搅拌时间不足,使浆液反应不充分。
3.河岩脚隧道出口东侧注体为强风化泥灰质粉砂岩、页岩,薄层状,层节理发育、破碎,具有一定可注性。
采用浅孔、定量、低压、低流量注浆(图6)。
注浆量50kg,催化剂1.5%,注浆压力0.1~1.5Mpa。
注浆过程中未出现冒浆现象。
注浆结束43小时后开挖观察,发现浆液主要充填于岩土裂隙中,但胶结强度并不高。
注浆管南部岩土较密实呈塑状,多渗透固土,扩散半径40cm左右。
钻孔北部较破碎,扩散半径为1m左右。
分析认为:强度不大、扩散半径较小的原因是注体层节理发育,浆液膨胀得不到足够的约束,而形成空腔较大的膨胀体。
如果加大注浆量,使注浆压力维持在0.2~0.25Mpa,持续一段时间,则注浆体密度加大,其固结体强度及其扩散半径将会有所提高。
4.河岩脚隧道出口西侧注体为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呈硬塑状。
采用浅孔、定量、低压、低流量方式注浆。
注浆量78kg,催化剂4%,注浆压力0.1~0.2Mpa。
注浆过程中出现了四次地面冒浆,及时进行了封堵。
注浆后21小时开挖观察(图7),发现钻孔左侧60cm以凝浆液呈网状扩散约1.4m;右侧浆液以不规则形式扩散于土体孔隙中,注体整体性较好、充填均匀,扩散半径约0.8m;钻孔底部,注体较密实,浆液多以渗透形式固结,整体性较好,强度及内聚力有所提高,手掰土体有咝咝声,强度较浅部低。
分析认为:1)地面出现跑浆,有部分浆液流失,应设止浆墙;2)浆液注入量不足,应加大注浆量并加深注浆孔。
通过对四处不同注浆条件、不同配比的注浆分析,我们对TACSS及其加固机理、注浆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前面试验经验,注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在15~20℃时,向全~强风化致密泥质粉砂岩注浆,催化剂配比可控制在2%~4%为宜;2) 注浆钻孔深度1.5~2m间,以确保浆液较好地渗入土体;3) 注浆压力应在0.1~0.3Mpa之间,以防止低强度岩土层劈裂,应采用渗透注浆,确保固土强度。
若注浆压力在0.25 ~0.3Mpa,并持续3~5min,即可结束注浆;4)为防止注体表面跑浆,应制作厚10cm的C20砼止浆墙。
4 试验分析1) 注浆效果评价通过现场开挖观察,化学浆TACSS在注浆压力及其自身膨胀力作用下能较好地渗透到微小裂隙中,并与土体粘合形成胶结体,大多呈脉状分布。
土体强度及整体性有所提高,渗透性得到一定改善,但并不理想。
根据现场情况,统计注浆参数如表1所示:表1 TACSS场地试验注浆参数2)注浆前后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对比中。
表2 注TACSS前后标贯试验结果对比(浅孔)从标贯值的结果看,注TACSS前后标贯值稍有提高,但变化不大。
3)注浆参数与承载力的关系根据N值可以推求出c、φ值,将注浆量Q 与N的关系转换为Q与c、φ的关系,从而建立注浆量与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TACSS注浆花管深度在1.5m左右,所以建立TACSS注浆量与c、φ的关系时取1.00~1.40m的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