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简案
《购物》数学教案设计
《购物》數學教案設計购物数学教案设计主题:购物中的数学应用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购物数学知识,包括价格比较、折扣计算、找零等。
2. 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技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在购物中做出最优决策。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价格比较: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价格的概念,学习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找出最经济的选择。
2. 折扣计算:讲解折扣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打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找零计算:教授学生如何准确地计算购物后的找零。
三、教学步骤:1. 引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购物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如“如果一个商品A比另一个商品B便宜,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如果一个商品有折扣,我们如何知道它的实际价格?”等问题。
2. 讲解环节:针对引入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
首先解释价格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何比较价格;然后讲解折扣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最后讲解如何计算找零。
3. 实践环节:设计一些购物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练习使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价格比较、折扣计算和找零计算。
4. 评估环节:检查学生的购物单,看他们是否正确地进行了价格比较、折扣计算和找零计算。
四、教学资源:1. 商品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演示价格比较。
2. 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
3. 购物清单模板:供学生填写购物信息。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以及检查他们的购物单,评估他们对购物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家庭作业:布置一些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购物》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对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数学能力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购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三节——《去商店》。
教学设想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间的简单换算,而且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为此,本节课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这节课一共设计了三个紧密联系的活动。
1.活动一,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
这个活动由小淘气带领大家到小精灵购物广场去买东西,通过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
2.活动二,到游乐场去。
恰逢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根据学生的喜好,创设了到游乐场去玩的情景,用20元钱去游乐场活动,你想做那些游戏呢?这个题目是在20元这个范围内,让学生进行有关元、角、分的计算。
通过这个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3.活动三,合伙开百货店。
这是在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合伙开百货店,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的活动。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算一算,合伙开个小商店等。
运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
购物数学教案设计
购物數學教案設計购物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购物活动,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以及如何进行货币换算和比较价格。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购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等,并学会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数学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2. 货币换算:例如人民币与美元的换算3. 比较价格:比较不同商家或不同商品的价格4. 购物策略:如何根据商品质量、数量、价格等因素做出购买决策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购物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时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2. 讲解(15分钟):教师分别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进行货币换算和比较价格。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购物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2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这些题目可以涉及基础的数学运算,也可以涉及到货币换算和比较价格。
4.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购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如何做出购买决策。
每个小组都需要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购物时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数学教材2. 教辅材料: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3. 技术支持: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五、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购物数学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购物数学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通过评估小组讨论的结果,了解学生对购物策略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总的来说,购物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强、趣味性高的课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买东西》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买东西》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买东西》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购物场景,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购物场景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购物场景中,通过游戏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实际的购物场景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2.学生准备模拟购物物品和货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展示一幅超市购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系列的购物场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如果你要买苹果和香蕉,你需要支付多少钱?”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每组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购物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讨论不同答案的合理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过程中,除了使用加减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可以使用数数的方法,或者使用估算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购物》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购物》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和认识货币的面额和基本用途;–能够通过加法、减法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理解购买物品时需要计算货币和找零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购物的兴趣,增加对数字的认知和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购物和计算货币的能力;–培养学生珍惜钱财的良好价值观。
2.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教材:一年级数学教材;–实物货币:硬币、纸币;–购物清单(包括物品名称、价格);–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问答方式激发学生对购物的兴趣。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购物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去过商店购物呢?去商店购物需要做些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
”3.2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实物货币,并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货币)–你们见过这些货币吗?–这些货币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货币的用途,例如购买物品、支付服务等。
3.3 数字与货币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面额的硬币和纸币,并标注面额。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面额的货币对应的数字是多少。
3.4 认识价格•展示购物清单,包括物品名称和价格。
•让学生观察物品价格和货币的面额,然后回答问题:–如果你要买一个价格为5元的物品,你会用什么货币?–如果你要买一个价格为10元的物品,你会用什么货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价格对应的货币。
3.5 购物计算•给学生发放一些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让学生根据购物清单选择物品,并用正确的货币支付。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例如购买多个物品的总价格。
•提醒学生要仔细计算,确保支付正确的金额。
3.6 找零计算•介绍找零的概念,并给学生提供一些找零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找零计算,包括使用不同面额的货币找零。
3.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货币的面额、购物计算和找零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在商店购物,遇到没有足够货币支付的情况,你会怎么办?–为什么我们要对物品的价格和货币进行计算?4. 拓展活动•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常见的货币单位,如人民币元、角、分。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2. 学习加减法运算。
3. 模拟购物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 教学难点:(1)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模拟购物场景,准备相应商品及价格标签。
2. 学生准备人民币模型或图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
(2)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购物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3)举例讲解购物时的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练习计算。
(2)教师选取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规律。
4. 巩固拓展:(1)学生互相交流购物心得,分享购物技巧。
(2)教师出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人民币单位及加减法运算。
2. 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总结购物时的注意事项。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人民币单位及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数学购物主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购物主题教案教学主题:一年级数学购物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基本的购物数学概念,如比较物品价格、计算购买总价等。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购物主题的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并应用购物数学概念。
2.熟练进行购物计算,包括价格比较和购物总价计算。
教学准备:1.数学购物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包括各类商品和其价格。
2.小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
3.购物清单和计算工具,如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简单讨论购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购物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并与数学有关。
2.出示一张包含多种商品和价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相关问题,如“哪个商品的价格比较高?比较低?”等。
二、探究和引导(15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商品的实物或图片,每个商品附带一个价格标签。
2.引导学生进行商品价格的比较,让学生发现价格高低的规律,如用“更贵”、“更便宜”、“一样贵”等词语进行描述。
3.通过学生比较的结果,讨论商品价格与大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价格的概念。
三、数学活动(2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给予一份购物清单,清单上列出几种商品和其价格。
2.要求学生根据购物清单上的商品和价格,计算每个商品的总价,并写在清单上。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计算过程,并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4.每个小组在完成计算后,将购物清单上的总价进行比较,讨论哪组购物的总价更高或更低。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收起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商品和价格,在白板上进行价格比较。
2.利用白板上的价格比较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价格的概念,并进行大小排序。
3.鼓励学生思考扩展问题,如“如果某个商品降价20%,它的价格会变成多少?”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购物主题的数学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2.鼓励学生观察和应用数学的机会,如帮助家长做购物清单、比较商品价格等。
购物数学教案设计
购物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购物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来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决策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货币单位,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找零。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数学运算:复习和教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知识。
2. 货币单位:教授学生了解和使用人民币的各种面额。
3. 找零计算:教授学生如何在购物后正确计算找零。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例如:“你们知道购物时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吗?”2. 讲解:教师首先讲解和复习基本的数学运算,然后介绍货币单位和找零计算。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PPT、实物展示或互动游戏等方式进行。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每组需要设定一个预算,然后从提供的商品列表中选择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并计算总价和找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 评价: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购物清单和计算过程,然后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提供基础的数学知识和练习题。
2. 模拟购物道具:包括商品图片、价格标签和假钞等。
3. 技术工具:如电脑和投影仪,用于播放PPT和视频。
五、教学评估:1. 过程性评估:观察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的表现,如计算速度、准确性、团队合作等。
2. 结果性评估:通过测试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购物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1. 设计一个购物清单,并计算出总价和找零。
2. 完成一些关于购物数学的习题,如计算折扣、比较商品价格等。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购物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购物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货币: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
2. 加减法运算:学习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解决购物中的简单问题。
3. 购物场景模拟:设计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应用于购物场景。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购物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3. 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购物场景图、商品模型、货币道具等。
2. 教学材料:练习题、购物小票等。
3. 教学环境:布置成购物场景,增加真实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商品模型和货币道具,引导学生关注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货币的基本单位,讲解加减法运算。
3. 模拟购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能力。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对购物数学问题的掌握程度。
3. 情境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的表现,如计算准确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八、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设计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超市,了解购物流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购物
小学数学教案购物
主题:购物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购物概念,学会使用小数进行购物计算。
教学内容:
1. 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明白货币的相关知识。
2.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购物计算。
3. 进行购物活动,练习实际操作。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商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入购物主题,让学生了解购物的概念。
2. 授课:向学生介绍货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元和角的概念,以及小数的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看图上价钱,进行购物计算练习。
例如:一杯牛奶3元5角,一个苹果2元8角,共需支付多少钱?
4. 拓展:设计一些购物游戏或活动,让学生角色扮演购物者和售货员,进行购物交易,加深对购物的理解。
5.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收集他们对购物的体会和体验。
教具准备:
1. 商品图片或实物
2. 价钱表格
3. 货币模型或图示
4. 购物清单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进行购物计算练习,观察他们是否能准确计算。
2. 观察学生角色扮演时表现是否自如,是否能合理进行购物交易。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扩展活动:
1. 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购物清单,并计算总价格。
2. 带领学生到超市或商店进行实地的购物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购物的乐趣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评价方式:
1. 通过学生购物计算的准确性评价其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的表现评价其对购物概念的掌握。
3. 收集学生的购物清单和总结,评价其对购物知识的应用和总结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第一章:认识货币1.1 学习目标: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如人民币的元、角、分。
学会使用货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的含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货币进行购物计算。
1.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货币,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
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第二章:学习购物计算2.1 学习目标: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如20元减去15元。
能够运用货币单位进行购物计算。
2.2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货币单位进行计算。
2.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
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使用货币进行交易和计算。
第三章:比较价格3.1 学习目标:学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
能够运用货币单位进行价格比较。
3.2 教学内容:介绍价格比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货币单位进行价格比较。
3.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不同价格的商品,引导学生进行价格比较。
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
第四章:找零4.1 学习目标:学会找零的基本方法,如给顾客找零。
能够运用货币单位进行找零计算。
4.2 教学内容:介绍找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货币单位进行找零计算。
4.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不同金额的货币,引导学生进行找零计算。
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练习给顾客找零。
第五章:综合购物5.1 学习目标:能够独立完成购物任务,包括选择商品、计算价格、找零等。
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数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真实的购物场景模拟。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购物任务,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数学思维。
5.3 教学活动:教师设置一个购物场景,学生独立完成购物任务。
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练习选择商品、计算价格、找零等环节。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第六章:认识购物清单6.1 学习目标:学会根据购物清单选择商品。
购物教案优秀8篇
购物教案优秀8篇购物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练习8以内的减法算式,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物品的过程。
2、巩固对人民币及其兑换关系的认识。
3、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人民币,有跟父母去购物的经验。
请五位能力强的幼儿当超市老板物质准备:教具:利用班级的玩具和其他物品布置成超市(五个货架),猴子头饰8个、超市货柜的图片(标有价格)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橡皮、钱币若干(放在每桌的箩筐里),记录单活动过程:1、小猴子的新铺子开张了(1)教师:小猴子开了一个新铺子,邀请我们去购物。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铺子里有些什么?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观察图片上的商品)(2)请幼儿每人取8元钱,想一想、说一说可以怎样取钱?(3)指导幼儿回自己一桌的箩筐里取钱,教师指导。
2、游戏:买东西(1)幼儿想好要买什么物品,并看清楚该物品的价格,在记录纸上列出相应的算式。
(2)和朋友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向朋友介绍自己想买的物品、价格以及还剩多少钱,朋友之间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3)请个别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记录单,大家一起检查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4)幼儿各自去店铺买东西,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做猴子老板。
3、幼儿操作(1)怎样取钱观察小动物想要取钱的数字,想一想怎样取钱,请你圈出来。
(2)可以买什么仔细观察小朋友手上的钱币,算一算这些钱能买哪两样东西,并且不用找钱,请把这些物品圈出来。
4、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购物的教案篇二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主题《合理购物abc》。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购物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购物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购物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71页至第73页,购物单元。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购物的情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卡片、小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卡片、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个实际购物的情景引入,例如:“妈妈去超市买苹果和香蕉,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妈妈买了2斤苹果和3斤香蕉,请问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通过讲解教学卡片上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练习题包括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和应用题。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加减法解决实际购物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减法的意义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计算:将两个数的个位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相加,若有进位则向十位数进位。
减法计算:将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相减,若不够减则向十位数借位。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练习题包括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和应用题。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2、掌握元角分的关系。
3、体会一元的币值。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教学过程:一、创设购物情境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要购买这些文具需要什么?3、揭示课题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1、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2、看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3、游戏我举你认,我说你举。
三、开展换币,购物活动。
1、说说元角分的关系2、进行换币活动。
3、那一元能买多少东西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购物活动。
出示主题图,图中文具个卖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完成71页练习。
四、填一填独立完成五、本课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用处?2、买衣服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用大额人民币)三、认识大额人民币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2、师举生认四、开展购物活动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简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简案教学内容:、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简单的化法和聚法,能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
2、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3、培养学生认识人民币和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钱数的能力。
4、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2、熟记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买文具教学内容:认识元角分及进率。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
2、向学生进行热爱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2、熟记元=0角角=0分教学难点:元角分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片、各种人民币面额。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人民币,不但认识人民币,还会使用它。
二、探究新知:、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出示:分二分五分各一枚,问: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2)出示:角2角5角,并提出问题。
(3)出示0元5元2元元各一张,提问:谁能说出这些人民币各是多少?这些人民币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想一想人民币单位有哪些?(元角分)(4)仔细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加深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2、学习元角分的十进关系。
分分地数,多少个分是角?教师演示。
(2)0分是角,还可以怎么说?(角=0分)(3)角角地数,数多少张角是元?元=0角(4)元等于几角?角等于几分?(5)学生讨论回答: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出示图片:图上的学习用品有哪些?你们想买哪件商品?练习用学具人民币购买物品。
老师小结:你们想买的学习用品都要用钱,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人民币,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
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育资料】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买东西”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育资料】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买东西”教学设计与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例7。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
)解决简单的购买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及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相加。
教学过程:一、提供购物场景,复习引入课题1.师:小朋友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商店里物品的价格、还学会了怎样换人民币,你们知道人民币有什么用途?(买东西。
)今天我们就应用前面所学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来解决买东西的问题。
2.师:瞧,商店里有这么多东西,你们会认这些商品的价格吗?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件物品跟同桌说一说它的价格。
请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改变课题名称,变人民币的加法计算为买东西,紧扣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数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店里的物品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说价格,达到复习旧知的效果,为本节课的新授打下基础。
〕二、模拟购物情景,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人民币的加法计算1.创设情境,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3种气球的形状及价格。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这个商店里卖气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几种气球?他们分别要多少钱?你们喜欢气球吗?老师想买两个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你们说我可以买哪两个?(2)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猜一猜老师有可能买哪两个气球,有几种买法?(3)解决方案:反馈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在表格内表示出来。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
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六.购物教学内容:小面额人民币的熟悉教学目标:1、熟悉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公道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题目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1、熟悉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教学手段: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
看,老师请来了聪明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荚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聪明小博士出题了:(聪明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习很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假如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
)让我们预备好开始吧!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老师评价)第二关:你们熟悉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老师评价)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痹犊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学生评价)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老师拿了一张一元钱的买了一块橡皮,可是售货员没有零钱,找不开,你们能帮帮老师,换一下零钱吗?你们怎么和老师换呢?板书: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五元能换()张一元。
二角能换()张一角。
五角能换()张二角和()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
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
小学购物教案
小学购物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购物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购物礼仪和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技能进行购物计算。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白板2. 绘画工具和纸张3. 一些图片或物品作为购物示例4. 数学计算器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一些购物图片,引起学生对购物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学生的购物经历或喜欢的购物场所,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讲解购物概念:1. 解释购物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购物是一种交换货物或服务的活动。
2. 介绍购物的不同方式,如实体店购物和在线购物。
3. 通过示例解释购物的过程,包括选择商品、比较价格、支付和收据等。
购物礼仪和技巧:1.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购物礼仪的重要性,如礼貌待人、排队等。
2. 解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如品质、价格和个人需求等因素。
3. 教授购物时的交流技巧,如询问价格、要求帮助和表达感谢等。
购物计算:1. 提供一些购物示例,让学生使用数学计算器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
2. 给予学生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模拟购物和计算的场景。
总结和评价:1. 总结购物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强调购物礼仪和技巧的重要性。
3. 对学生进行购物计算的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1. 给予学生一些购物任务,让他们在家庭或社区中实践购物技能。
2. 组织购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购物员或顾客,加深对购物过程的理解和体验。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购物计算练习中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3. 收集学生的购物任务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表现和反馈。
教案扩展:1. 将购物教学与环保或公益活动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消费和公平贸易的概念。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参观超市或商场,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过程。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购物 苏教版
《购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二、设计思想。
(一)、指导思想1、《课标》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2、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使用人民币,可能是一些面值较大的,如在过年的时候,亲戚给的压岁钱都是整百的居多,也有一些面值较小的,如班里要交费,有可能是1元,也常会交几十元的。
在平时,家长们会带着孩子进行购物,如购买学习用品等,有的学生自己民有零花钱,所以他们有着较丰富的有关钱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却不是平均的,并不是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掌握的,有关人民币知识的取得还是和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关。
尽管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但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参加购物游戏,不管是顾客的角色,还是营业员的角色,他们都喜欢扮演。
五、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一年级数学教案《购物》简案
1、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简单的化法和聚法,能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
2、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3、培养学生认识人民币和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钱数的能力。
4、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1、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2、熟记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买文具
教学内容:认识元角分及进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
2、向学生进行热爱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2、熟记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片、各种人民币面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人民币,不但认识人民币,还会使用它。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1)出示:1分二分五分各一枚,问: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2)出示:1角2角5角,并提出问题。
(3)出示10元5元2元1元各一张,提问:谁能说出这些人民币各是
多少?这些人民币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想一想人民币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4)仔细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加深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2、学习元角分的十进关系。
(1)1分1分地数,多少个1分是1角?教师演示。
(2)10分是1角,还可以怎么说?(1角=10分)
(3)1角1角地数,数多少张1角是1元?
1元=10角
(4)1元等于几角?1角等于几分?
(5)学生讨论回答: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出示图片:图上的学习用品有哪些?你们想买哪件商品?练习用学具人民币
购买物品。
老师小结:你们想买的学习用品都要用钱,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人民币,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
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三、课堂练习;
1、完成书后练习题。
问;1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
2、填一填:
(1)1张5元能换()张1元。
(2)1张2角能换()张1角。
(3)1张5角能换()张2角和()张1角。
3、5元+1元+5角+4角=()元=()角
1元+1元+2角+3角=()元()角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知道了这些货币单位间是十进关系。
我们购物时需要用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不能乱折或在人民币上乱画,平时注意节约,不能随便乱花钱。
板书设计: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