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对策
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及整改措施
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及整改措施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的产业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然而,在这个新的产业格局中,我国仍存在着一些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过度集中于传统制造业由于历史原因和惯性思维,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资源配置过度倾向于传统制造业。
这种情况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2.高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尽管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高科技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有许多创新型企业需要面对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多重挑战,使得高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总量庞大,但是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欠发达。
这种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使得资源配置不均衡,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整改措施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加大高科技产业支持力度对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政府应加大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高科技领域,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并形成与传统制造业相匹配的产业结构。
2.强化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融资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创新体系,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3.加强区域间合作与交流对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应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来促进均衡发展。
可以通过落实区域联动发展的政策,引导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促进资源配置更加平衡。
4.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在整改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过程中,还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低碳发展模式。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1. 现状分析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可不是个小事,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是我们家里的饭碗呢!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咱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像变魔术一样,在不停地调整。
想当年,咱们可是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大哥,钢铁、水泥啥的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谈的。
可是现在,大家发现不对劲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这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其实,现在我们在努力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型。
你看,现在随便走到哪儿,餐馆、咖啡店、甚至是共享经济的崛起,都是服务业的缩影。
而高新技术产业呢?哎呀,那可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啊!可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比如农业,毕竟这可是我们“吃饭的家伙”。
2. 主要问题2.1 资源分配不均可是,话说回来,产业结构调整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老话说的,“船到桥头自然直”,但咱们的桥头可不是那么好找的!现在的资源分配不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太大了。
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在资金、技术上的短板,像是在“单腿走路”,根本没法奔跑。
2.2 环境压力大再说环境压力,现在很多地方的空气质量都让人捏把汗。
你说,这些年咱们努力调整结构,但污染还是时不时来捣乱,真是让人心累!就像是拿着一把大扫帚,扫了半天,结果灰尘还是在那儿待着。
3. 应对策略3.1 加大支持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咱们该怎么办呢?首先,相关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
要出台一些优惠,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比如说,给那些愿意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减税,或者提供一些融资支持,真是“给力”啊!3.2 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其次,人才培养也不可忽视。
要培养出适应新产业需求的人才,像现在很多大学开设了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专业,咱们的学生要抓住机会,像“鲤鱼跃龙门”一样,顺势而为。
还有就是技术创新,企业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4. 总结展望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就像一场持久战,短期内不可能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我们保持耐心,稳步推进,终会看到曙光。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思路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某些领域的产业过于集中,而在一些新兴产业上则相对薄弱。
比如传统的制造业占据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而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不够均衡,难以适应当今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2. 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阻碍了全国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3. 产业结构与环境冲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还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存在矛盾。
这些问题既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空间。
二、调整思路1. 优化产业结构。
应该倡导“两个保持、两个创新”,即保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的势头,同时推进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化转型,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加强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形成协调、高效、开放的区域产业结构。
同时推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
3. 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力度。
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和整治力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效、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应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化:我国产业结构过于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这导致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较低,创新水平较差,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
2. 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快于西部地区,形成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格局。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更加先进,而西部地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产业中。
3. 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调整对策:1. 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降低制度性壁垒等措施,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新兴产业,推动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 推动绿色发展: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与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通过以上的调整对策,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等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调整思路来解决。
本文将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调整思路,以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处于传统产业为主导的状态,以重工业和化工业为主的三大产业体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产业仍不够发达,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2. 高能耗、高排放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产业的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尤为突出。
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了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3. 低效益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产业结构中也存在着企业效益不高的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但产品价格却无法完全反映成本,导致企业效益不尽如人意。
二、调整思路1.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的核心任务。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逐步削减过剩产能,淘汰低效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解决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应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采取限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改善能源和环境等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技术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益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
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提高效益,刺激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安徽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和环杀经济发展地区,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
一、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安徽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关系不够互动和协调,小城镇的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大城市的过度繁荣,也会导致城市扩张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差距越发明显。
二、产业发展不均衡安徽拥有多个主要产业,但是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不足,导致一些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影响了整个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同时,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能力较弱,只能依赖外部资金。
三、人才流动难题安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高质量人才前往开发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
这一现象导致了安徽人才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由于一些城市和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和环境等问题,难以赢得人才回流的战役,也影响了其发展。
四、城市规划不足和环境质量差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也凸显了一些问题。
比如,城市中心区域过于繁华而较少发展居住区;同时市区的道路交通也存在很多问题。
此外,安徽在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在环境保护上下功夫,总体社会质量将会受到影响。
五、工业品质不高安徽的重点产业中,一些企业的工业品质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全面竞争力提升,也难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总之,安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现象。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全面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投资体制,完善规划,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保护,发挥每一个人的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
当这些措施有效地实施,我们相信安徽的经济就能更稳定地发展。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与对策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与对策一、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产业转移已成为重要的选项之一,安徽省也因此成为了重要的承接地。
本文从政策分析、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论述了为什么安徽省是一个理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并分析了安徽省现有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政策支持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分析政府的政策对于产业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讨论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层面上探讨如何支持安徽承接产业转移。
三、安徽省人口与人才优势的分析人口与人才素质是产业转移时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的人口特点与优势以及人才储备和培养,以了解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人口优势。
四、安徽省资源与环境优势的分析资源与环境是产业转移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本文尝试分析了安徽省的资源和环境优势,讨论了如何保护资源和环境,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和环境,以及如何引导产业在合适的区域扎根。
五、安徽省市场优势的分析市场是产业转移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的市场优势,如市场规模、消费能力、行业发展等,探讨了如何在开放市场中利用安徽省的市场优势。
六、案例分析:食品加工业的转移与发展本案例分析了食品加工业在安徽省的转移和发展,讨论了企业如何在安徽省选择合适的地点、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市场考虑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七、案例分析:新能源产业的落地和推进本案例分析了安徽省新能源产业的落地和推进,探讨了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研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作用,以及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经验。
八、案例分析: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本案例分析了一家制造业企业如何在安徽省顺利实现产业转移,重视职业教育、引进外来人才、提高品质、提高服务、扩大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九、案例分析: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本案例分析了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探讨了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成长、学术界的研究与支持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挑战。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从安徽省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例、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例以及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三个方面,对安徽省产业结构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现状,针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调整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调整对策1 引言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指调整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比重,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协调处理各经济要素的关系。
本文通过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计量软件剖析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情况,提出安徽省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并提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举措。
2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 1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安徽省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902. 0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359. 33亿元,在全国稳居第14位,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4779. 5元增长到2010年的20887. 8元。
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507. 38亿元增加到2010年5290. 62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3. 02%提高到63. 19%,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的866. 6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1849. 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077. 8亿元增加到4151. 5亿元。
由此可看出,安徽省总体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趋势,市场内部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安徽省产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2. 2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经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00年的25. 56∶36. 41∶38. 03调整为2010年的13. 99∶52. 08∶33. 93,日益向最优的“三二一”产业格局靠近。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我国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产业结构的比重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先进与新兴产业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单一,而且由于传统产业过于庞大,新兴产业比重又较小,这就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贡献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比重,同时瘦身传统行业,减少其市场占有率,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另外,我国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着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水平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环保产业等先进技术与装备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
由于地域、资源、政策等问题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一些地区过于依赖传统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多方面参考已有的经验,并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通过优惠政策、补贴等手段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入手,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浅析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与对策
浅析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与对策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产业格局的调整,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省,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产业基础。
本文将就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对策进行浅析。
一、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1.地理位置优势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与长三角经济圈紧密相连,处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
其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安徽省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选择。
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在地理位置上具备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便利交通和物流条件,便于与其他地区进行产业链的衔接和资源的共享。
2.产业基础较强安徽省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大省之一,在汽车、电子信息、钢铁等产业方面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基础。
安徽省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如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些园区和集群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落户安徽省,安徽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给予财政补贴、提供土地资源、优惠税收政策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
二、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1.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政府在产业转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
安徽省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转移的统筹规划力度,科学制定产业转移目标和路线图,合理分配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为引进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减少其转移成本。
2.加强创新驱动和技术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安徽省应加强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安徽省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建立研发机构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安徽省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引进政策。
同时,还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提高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安徽省发展。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
安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象安徽省作为中国的中西部省份之一,经济发展面临以下问题和现象:1. 发展不平衡: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些城市如合肥、芜湖等经济发展较快,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不合理:安徽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缺乏高端制造和创新性产业。
同时,一些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问题。
3. 内外市场需求不平衡: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市场需求,如果外部市场出现波动,安徽省的经济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此外,内需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无法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4. 人才流失:安徽省的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就业,导致了安徽省在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缺失。
5. 环境污染:安徽省的一些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工业污染和农业排污。
这不仅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了安徽省的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安徽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创新型产业转型,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投资。
2. 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同时,建立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吸引高端人才返回安徽省。
3.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4.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5. 发展内需市场: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市场规模,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总之,安徽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调结构、创新、环保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产业结构研究
安徽省产业结构研究中国安徽省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和经济发展区域之一。
安徽省的产业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转型升级,其中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是主要的三大产业。
本文将对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及其趋势。
一、农业产业结构安徽省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农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6.2%。
安徽农业产业结构以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蔬菜等农作物为主,畜牧业方面散养鸡、豕等。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安徽省的农业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向高科技农业转型升级。
安徽省的制造业是支撑中国东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制造业,以汽车、电子、交通、新材料、节能环保为重点,形成了以合肥、芜湖、马鞍山沈阳经济区为核心的制造业集群,迅速推进了安徽省高质量发展。
其中,合肥作为省会城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为特色的制造业集群。
芜湖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形成了以马自达、长城等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
安徽省制造业已经向高端、智能制造方向不断升级,加速推进了“制造强省”战略的实施。
安徽省的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徽省服务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服务业以金融、旅游、物流、房地产、教育、医疗等服务为主。
其中,合肥是安徽省的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集中了大量金融机构和商场超市,为安徽省的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安徽的旅游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安徽旅游资源丰富,以黄山、九华山、庐山等著名景区为代表,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
总体来看,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工业和服务业高速发展。
安徽省正在加速向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重塑竞争优势,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安徽省的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等问题,需要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升安徽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李建文我国通过几次产业结构调整,基本解决了农业与轻、重工业之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与加工业之间存在的问题,但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出来,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产业发展的要求。
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1、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布局同构化现象严重,工业内部结构失衡,低水平过剩与高技术层次产品短缺并存,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这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
例如:煤化工、电解铝、煤制油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仅东部的煤炭企业上,西部的煤炭企业也一窝蜂上,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造成新的产能过剩。
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不是简单地从城市转向农村,沿海转向内地,国有转向非国有就能解决的。
2、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且结构不合理,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还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结构档次低,技术结构水平低。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高科技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缺少拥有核心技术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不仅缺少政策的扶持,税收上的优惠,特别是在融资上举步维艰,而中小企业一直是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也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例如: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多是一些自主创业的中小企业,可能今天是不起眼的小企业,随着信息产业革命的发展,这些企业或许在将来就会成为支柱型企业。
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1、政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安徽省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高效化的农业产业链和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此外,农村地区农民素质较低,对现代农业技术认知度不高,也是制约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
解决方案: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了解和认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农业电商平台,推广农村电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规模化经营。
同时,政府也应出台对农业产业化倾斜的产业政策,帮助农村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问题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如大面积农田利用程度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农产品加工产生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果,也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危害。
解决方案:加强环境保护,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生产模式,严格管控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的支持和投入。
问题三:“小农户”生存压力大安徽省农村地区的农民大多是小规模的农户,缺乏自身扩大经营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
农民的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收入水平也较低。
这些问题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解决方案: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鼓励农民自愿组织成为农业合作社,增强农民集体经济实力。
此外,政府也应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业合作社进入农村地区,创新农村金融体系,为小农户提供金融支持和帮助。
问题四: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安徽省农村地区人口外流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
解决方案:加强人才培养和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农村地区。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上加大对人才的引才力度。
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哪里
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哪里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各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和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然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并不容易,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第一个难点是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得到了过度投入,而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影响了整个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引导资源向这些产业转移,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二个难点是就业转型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和就业困难的情况。
这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压力,增加了就业转型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提供培训和再就业服务,鼓励创业和创新,帮助受影响的劳动力实现就业转型。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这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
然而,技术创新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机构的支持。
同时,还需要改善创新环境,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最后,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着利益格局的调整问题。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因此往往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调整过程中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各方能够积极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主要包括资源配置不均衡、就业转型问题、技术创新挑战和利益格局调整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化,改善利益分配机制等。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什么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什么挑战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重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性论述结构,举例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进一步阐释问题,添加更多细节和深入的相关信息。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技术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不断涌现,旧有产业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会逐渐落后,需要进行更新和替换。
以电子产业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子产品逐渐被智能化、高端化的产品所替代,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革新。
这就需要企业及时调整技术路线,引入新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着市场风险。
市场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因素之一。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经济形势的波动,市场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某些产业的市场份额减少,其他产业的市场份额增加。
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传统的煤炭产业则面临着市场下滑的风险。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及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产业布局,把握市场机遇。
另外,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着人才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同产业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一些产业可能需要更多高端技术人才,而其他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工人和操作人员。
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培养和引进。
最后,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着资源约束。
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消耗不同的资源,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例如,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遇到哪些困境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遇到哪些困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资金短缺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难题。
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自身的资金积累有限,而外部的资金投入也往往不足。
很多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够,审批程序繁琐,导致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例如,一些农民想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无法购买优质的种苗和先进的种植设备,只能放弃或小规模尝试,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技术和人才的匮乏也是突出问题。
农村地区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相对滞后,许多农民仍然依靠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法,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
同时,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培养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弱。
这使得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难以在农村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比如,在发展农村电商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很多农产品无法通过网络平台有效地销售出去。
再者,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方面,他们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无法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农民在选择种植品种和养殖种类时存在盲目性。
比如,某种农产品在某一时期价格较高,农民纷纷跟风种植或养殖,但等到产品上市时,市场已经饱和,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土地流转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棘手问题。
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的状况较为普遍,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期限不稳定等问题。
有些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失去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愿意流转土地;而一些企业或大户在流转土地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租金,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
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为了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传统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率不高,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压力。
其次,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缺乏竞争力。
再者,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不够紧密,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整体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1、优化产业比例,降低传统产业比重,提高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占比,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2、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强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产业协同,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创新驱动。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可持续发展。
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入,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2)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建立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
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哪
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哪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变化,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的过程。
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但却面临着一系列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难点之一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的利益关系调整。
一些传统产业可能因为调整而受到冲击,而新兴产业则可能因此获得更多机会。
这就需要在调整过程中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避免出现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例如,在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治理中,需要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同时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平稳过渡。
其次,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难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和应用,许多传统产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新兴产业则需要依托技术创新来实现快速发展。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例如,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一批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三,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产业结构要能够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例如,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环保理念的普及,对于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面临转型压力。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布局,满足市场的需求。
最后,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难点。
政策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惠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对策江三良(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39)摘 要:产业结构能否适时升级,已经成为关系安徽整个21世纪的经济发展能否跟上全国步伐和经济地位能否提升的关键。
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既有资源禀赋的约束,也有历史问题的影响,更在于政府发展战略的不连续,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主导产业,同时还在于创新不足以及利益分享机制的不健全。
为了加快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安徽省必须研究主导产业选择的适用基准,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 长三角 经济圈,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以保证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政策;主导产业中图分类号:F 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10)05-0003-05On the Proble m s and Counter m easures forAnhui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 m entJI A NG San li a ng(D epa rt m en t of E cono m i cs ,A nhu iU n i ve rsity ,H e fei 230039,China)Abstrac t :W hether Anhu i Prov i n ce can catch the opportunity i n the ne w industri a l structure updati n g isre lated to w hether Anhu i econo m ic deve lopm ent can catch up w ith the whole coun try and its econo m icstatus can be i n creased i n the21thcentury .The reasons and pr oble m s f o r the sl o w updati n g can betraced back to bo t h its resources restriction and h istorical prob l e m s as w el.l H o w ever ,the m ore i m po rtant reasons are t h e d iscontinuity of its deve l o ping strateg ies w h i c h have prevented it fr o m fo r m i n g itso wn advantageous lead i n g i n dustries ,its i n adequate innovation ,and the unsound benefit shar i n g syste m.In order to accelerate Anhu i i n dustrial structure adj u st m en,t t h e practical criteri o n for c hoosi n g itsleadi n g industries m ust be studied,ne w strateg ic i n dustries m ust be pro m oted so as to accelerate itsjoining i n the Yangtze R i v er De lta Econo m ic Zone ,and benefit coordi n ation syste m m ust be constr ucted so as to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app lication o f its industria l po licy .K ey word s :i n dustrial structure ;updati n g ;industria l po licy ;leadi n g industri e s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安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落后,但为什么安徽始终未能摆脱中部靠后的基本位次,特别是人均GDP 水平靠后的局面?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安徽喜人的经济增长态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未能继续保持?从产业结构理论,我们知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安徽省能否在21世纪前二十年我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抓住机遇,关系到安徽整个21世纪的经济发展能否跟上全国步伐和经济地位能否提升。
1 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1 安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978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112.9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7.6!35.9!16.5,到2009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10052.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14.9!48.8!36.3。
[1]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一产业为中心发展工业化逐步调整为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收稿日期:2010-06-23作者简介:江三良(1969∀),女,安徽歙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
(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H efe iU niversity(So cia l Sciences) 2010年9月 第27卷第5期 Sep .2010V o.l 27No.5并重的基础上,加速构造工业现代化框架,到实现以第二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先导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种从传统的形态向更高层次、先进的现代经济结构形态演进的过程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1.2 安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缺陷1.2.1 农业比重居高不下,效益难提高 2009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0.6!46.8!42.6。
[2]相比之下,安徽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安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比重大的不合理产业格局,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省内资源配置的效益;另一方面,在与外省的贸易中,大量的农产品输出和工业品调入,在目前工农业产品价格 剪刀差仍严重存在着的情况下,必然造成价值上的 双向流失,国民经济效益难提高。
1.2.2 三次产业内部也存在层次不高的问题 目前来看,安徽省第二产业在国内地位有不断上升之势,但第一和第三产业都难如人意,这种产业结构是很难持续健康发展的。
第一产业内部层次不高表现在,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养殖业比重逐年上升,但种植业比重依然偏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低表现在,交通邮电和商业餐饮业的增加值比重偏高,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以及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发展滞后。
1.2.3 就业结构滞后,劳动生产率低下 2008年,安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949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39605元/人低42%,其主要原因又在于安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不合理,2008年,安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44.7!27.0!28.3,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39.6!27.2!33.2。
[3-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受阻是安徽结业结构调整困难的主要原因。
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配第-克拉克法则,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将逐渐取代第一产业而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将占有最大的劳动力比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
这种演进趋势形成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不仅来源于总量投入的增加,而且来源于流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的资源再分配,但安徽现有第二产业偏高第三产业偏低的产业结构使这一转移存在很大的障碍,因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从业人员结构稳定,且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2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难的主要难点按照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观点,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变必然地要受到其资源禀赋、初始结构以及它所选择的发展政策的影响。
与之对应地,结构转变和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与资源禀赋、初始结构以及发展政策有关,从安徽产业结构问题形成的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2.1 资源禀赋的特点 其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又可以分为传统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和新兴资源(如管理、知识、人才、信息等)。
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同时,资本、技术和新兴资源短缺是它资源禀赋的最大特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极其庞大,城市化进程又异常缓慢,加上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从而消费水平低,这使得第三产业的当地需求受到极大限制。
可以说,资源禀赋尤其社会资源禀赋的这个特征,已经成为安徽第一、第三产业难以大发展从而结构转变受阻的严重桎梏。
2.2 历史与区位的影响 毋庸置疑,安徽的结构问题尤其是产业结构低下,与改革前片面工业化以及历史形成的国家宏观区域布局、所有制结构等的滞后影响有很大关系。
这种滞后影响在改革以来的20多年中虽然有了不少变化,但这种历史形成的区域格局和经济体制格局,不是安徽一个省份的主观努力所能改变。
2.2.1 区位上处于比较劣势,在产业分工中的不利地位难改变 与许多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多年来,我省一直充当着原材料生产基地的角色,产业附加价值低,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致使我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与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严重偏离。
这种产业分工格局,一经多年沿革,已然成为安徽的比较优势,在资本短缺的客观条件限制下,历史上,安徽靠近 长三角的地理位置,对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上的 赶超不但没有优越性,反而成了障碍;多年来,安徽受苏浙沪地区的 回流效应一直比较严重,安徽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稀缺资源长期向这些地区 净流出。
虽然2008年初我们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但安徽要真正被 泛进去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安徽在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经济交往中,为实现各自的比较利益,惟有继续发展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种局面已经不是安徽本身的愿望和努力在短期内所能改变。
2.2.2 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不能全面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省份的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在许多领域打破了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实现了产业的有效竞争。
可以说,允许非国有经4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济大举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引入和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是这些地区产业生产率得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基本条件。
相比之下,安徽产业发展所倚重的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长期由大型国企垄断经营的领域迟迟不能对私人资本开放,加上安徽本地资本短缺并外流、外资引入困难等原因,安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滞后,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且调整难度大,这使得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不能全面发挥,经济缺乏竞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