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成人体育教育管理创新

合集下载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成人教育互动机制构建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成人教育互动机制构建

管理层需要一种支持性的学校文化 以体 赖 到强烈 互 赖 。相互 依赖 程 度 愈来 愈 强烈 , 也就 是 互动要求 。
建立 了亲密 关 系 。所 有 的亲 密 关 系 , 具 有 三种 基 现 对 教 师 的尊 重 , 种 文 化是 开放 的 , 都 这 不但 能 接 纳
使 本 特 征 : 此 的 互 动维 持 一 段 相 当长 的 时 间 , 且 来 自基层的质疑 ,还要容忍他们的失败和挫折 , 彼 而
发 即显 示 两 个 补 。其次 , 协作 的集 体学 习 , 有利 于成 员 自尊 、 自重 偶 然 的互 动 , 展 为 亲 密关 系 的 历程 ,
情感的产生。从群体动力 的角度来看 , 协作学 习理 个体彼此互赖关 系逐渐增加 的发展阶段 。第一 阶
论 的核心 可 以用 简单 的 话 来 表 述— — 当所 有 的人 段 , 两个个体没有发生任何互动 , 即是处于零接触。 聚在一起 为 了一个 共 同 目标 而 工作 的 时候 , 的是 第 二 阶段则 是知 晓 阶段 ,知 晓可 以是 单方 向的 , 靠 也
关键词 群 体 动 力 学 ; 人 教 育 ; 动 机 制 成 互
中图分类号
G 2 文献标识码 70
A 文章编号 10 — 2 9 2 0 1— 0 0 0 0 8 3 1(0 9)0 0 6 — 3


成人教育与群体 动力学
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 使
他们 互勉 , 意做任 何促 使小 组 成功 的事 ; 助 , 愿 互 使
方 面来分 析这 一 能源 : 先 , 首 假设 具 有 不 同 的智 慧 依 赖 , 而 且 彼 此 的 互 动 维 持 较 长 的 一 段 时 间 。 水平 、 知识 结构 、 维方式 、 知 风格 的成 员可 以互 Lv gr ne 的相互依赖理论 ,正是描绘人们 由 思 认 ei e n 和S ok Ⅲ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问题研究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问题研究

理 岗位 , 属兼 课教 师。六 是缺 少有效 的 教学质 量 监控 。 由 … 于大多数公共选修课的上 课时间是 安排在 晚上或 周末 , 学 教 管理部门不易检查和监控 。 笔者的调查结果与 已有的研究文 献都清 楚地 表明 : 无论 与专业课相 比较 , 还是 自身 的绝对水准 , 共选修课的整体质 公 量 都是偏低 的。在 目前 高校教 学 质量整 体水 平 不高 的情 况 下, 公共选修课的质量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学生学 习热情低 , 学 习效 果差 , 公共选修课根本未达到开设的 目的。 - 针 ¨ 4 “ 对公 共选修课存在 的诸多 问题 , 笔者 尝试 引入社会 心理学 中 的群体动力学理论 , 解读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 以期给管理 者 与变革者一个新的问题解 决视 角。
二 、 体 动 力 学 的 主 要 概 念 与 观 点 群
中 图分 类号 : 6 2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2—64 (00 0 00 0 17 8 7 2 1 )6— 13— 3
本 文 系广 东省 教 育厅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科 类 复 合 型 人 才 培 养模 式 创 新 与 实践 ” 项 目编 号 : 190 2 陈 平 副 教 授 主 持 ) 农 ( K 03 0 ; 研 际情况如何?据笔者 20 年夏对某高 等 09
校 4 7位学生 的问卷调查 统计 结果 表明 ,5 7 的学生认 为 1 8.% 公 共选修课 “ 不重要” “ 对不重要” 8 . %的 同学认 为公 或 相 ,1 2 共选修课 的总体 教学质量 “ 或 “ 差” 比较 差” 没能达到既定 目 , 标 。不少被 访学生描述公共选修 课的课堂 情景说 : 呵呵 , “ 有 的老师 下边 学生都在 睡觉还讲得 津津 有味 , 我真是服 了啊 ! ” 还 有一 些极 端的甚 至表 示 : 大学最 烂 的课程 是 什么?公 共 “ 选修课—— 垃圾 中的极品 。 ”当然 , 调查结 果也 发现 , 个别 公 共选修课 比较受 大学 生欢 迎 , 但在 总体 中所 占 的比例偏 低 , “ 优秀” 的比率为 8 6 , . % 这与高校 内数百 门 的公共选 修课 总 量相 比 , 实太少 。 确 目前高校公 共选修课都存 在以下共性 : 一是面向全校 , 大 班授课 , 每班人数多在百人 以上 , 两三百 人的大课 十分常 见 , 涉及学生人数最 多, 全校所 有专业 的学生都 需要修满 一定学 分 。二 是少学时 , 开课 学时 以 1 8学时 居 多, 占绝大 多数 ,6 3 学时的公共选修课比较 少。而专业课一般 4 时居 多 , 5学 超过 7 2学时 的专业课也不鲜见 。三 是学生逃课 率高 。调查显 示 , 从未逃过专业课 的学 生超过 3 % , 0 而从未 逃过公共选 修课 的 学生为零 , 经常 逃的比 例高达 6 . % , 生选 而不修 的现 象 78 学 十分普遍 。公共选修课 上课常见 的情形是 , 偌大 的课室学 生 从后排坐起 , 前面 几排都 空空如 也 , 教师在履行着 自己的讲 课 职责 , 学生在尽着听 课的义务。四是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 , 课 程结束后一般要求学生交一篇 课程论文。本科 生经过 4年 学 习, 做毕业论文还感 觉十分 困难 , 于一门仅仅 修读 了 1 对 8学 时的公 共选 修课 , 多还 与学 生的专业相关度低 , 大 能写出论 文 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学 生只能抄 袭敷衍 以对 , 生 学 般的印象就 是“ 共选 修课 的学分 很容 易取得 ” 公 。五是 任 课以青年教师居多 , 开设 比较 随意 。资深 教师 主要精力都 放 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去 , 而青年 教师 , 由于专 业课任务 比较 少, 迫于完成最低工作量 的压 力, 申请 开设公 共选修课 。公 共 多 选修课 的任课教师还来 自另一个庞大 的群体——学校行政管 理部门的人员 , 他们 或从 自己的专业出发 , 或从工作岗位的需 求为本 , 开设了一些课程 , 这部分任课教师平时都有 自己的管

【免费下载】 体育社会学(1)

【免费下载】 体育社会学(1)

体育社会学1、名词解释1、社区体育: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2、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指一切正式的法律制度以及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宗教、伦理道德等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过程或手段。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4、体育群体:是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5、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6、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7、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8、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2、选择题和填空题1、体育社会学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容、变化和发展。

研究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关系和作用。

包括系统内和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体育社会学概念: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3、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体育社会现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人与社会的关系。

4、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5、社会现象的性质:非个体性、普遍性、影响力和强制力。

6、在古代,体育分属宗教祭祀、娱乐舞蹈、军事搏击、医疗养生,以及生产劳动之下。

群体心理效应在体育教研组管理中的运用浅析

群体心理效应在体育教研组管理中的运用浅析
三 、群 体 目标 与 门坎 效 应
模仿水平 ,要从模仿打扮上升到模仿专业水平 、爱 岗敬业 上 来 ;更重要 的是为教 师们树立高水平 的模仿榜样 ,细心 引导 教师对教 、学 、研 、训 、传 帮代等有效 的模仿来维 系教研组
群 体 心 理 的 一致 性 。 2 善 引从 众 。教 研 组 的 管 理 是 开 放 式 的教 学 管 理 活 动 , .
讨。

教 师群体舆论对教师心理 的影响 力量是 巨大 的。体育教 研组应该给每一个教师传 递教研组 的积极期望 。既要给教师
创 造 一 个 和 谐 、愉 快 的 家庭 氛 围 , 多用 正 面 的 、积 极 的 语 言 鼓 励 强 化 教 师在 教学 、训 练 、科 研 等 方 面 的 特 长 、特 色 的 形 成 ;也 要 学 会欣 赏 教 师 ,即使 教 师 现 在 的教 学 、训 练 还 不 能 让 教研 组 满 意 ,要 学 会 等 待 ,积 极 为 教 师 的 成 长 、成 熟 、成

群 体 心 理 与 从 众 每个人都在模仿 别人 ,也 . 在被别人模 仿。如体育教学 、业余训练 的方法 、手段 ,处理 教学偶发 事件 的方式 、方法 、习惯等都可能会相互学 习和模 仿。因此 ,教研组一方 面既要注 意通过学 习 、培训不 断提高 全体 教师的心理水平 ,优化其行 为规范 ,促进其行 为规 范更
勤 、考 核 、考 评 等 制 度 ,让 教 师 有 “ ” 可 依 ,有 “ ”必 规 规
依 ,注重培养教研组 内正确 的舆论和规范 ;更要善于充分发
挥组 内优 秀教 师 的模 范 作 用 ,引 导 、带 动 一 般 教 师 从 众 ,切
跳 ,摘到桃子 ” ,使每 个教师在体育教研组 的不 同 目标体 系 中都能获得相应层次 的成功体验 ,从实现教师研 、训 、教等 小 目标开始 ,迈过 了一道 “ 门坎 ” ,螺旋 式逐步上升 到教 研

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

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摘要】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方法。

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定制体育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新的体育项目与训练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增加体育教育的多样性。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未来,学校体育教育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时代发展、学生需求、体育项目、训练方式、现代科技、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终身体育意识、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体育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坚毅意志和自律品质的有效途径。

学校体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传统的体育课程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学校体育教育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更多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和训练方式。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可以提升体育教育的质量。

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运动设备等工具,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运动技巧和体能训练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

1.2 本文主要内容介绍本文主要内容介绍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成人教育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群体动力学实验研究

成人教育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群体动力学实验研究

成人教育体 育教学活动中的群体 动力学实验研究
张 滨
( 中原 工 学 院 体 育 部 , 南 郑 州 河 400 ) 5 0 7
摘 要 : 用 文 献 法 、 学 实验 法 、 理 统 计 法 , 据 群 体 动 力 学 的 理 论 , 合 成 人 教 育 体 育教 学 的 特 点 , 对 运 教 数 依 结 针 传统 体 育教 学 的 不 足之 处进 行 实 验研 究 , 以期 探 索 一种 优 于 传 统 体 育 教 学 的 方 法 。 关键词 : 体动力 学; 人教 育 ; 育教 学 群 成 体
2 研 究 方 法
2 1 教 学 实验 法 .
2. . 实 验 对 象 11
实 证 报 导 。本 研 究 旨在 将 群 体 动 力 学 引 入 成 人 教 育 体 育 教 学
中 , 而 为成 人 教 育的 体 育 课 教 学 改革 提 供参 考 。 从
第一轮 , 中原 工 学 院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2 0 0 3级 本 科 学 生 8 O 人 , 验班 4 实 O人 , 照 班 4 对 O人 ; 二 轮 , 原 工 学 院继 续 教 育 第 中 学 院 20 0 4级 本 科 学 生 8 3人 , 验班 4 实 2人 , 照 班 4 人 。实 对 1 验 和对 照班 的 选 取 采 用 随 机 抽 样 的 方 法 确 定 , 在 实 验 前 对 并 实验 班 和对 照班 学 生 进 行 了 基 本 素 质 测 试 ( 表 1 。从 表 1 见 ) 可 以看 出 , 学 生 的 基 本 情 况 进 行 了 显 著 性 检 验 , 对 P> 0 0 。 . 5 说 明教 学 实 验 前 , 验 对 象 和 对 照 班 学 生 的 基 本 情 况 无 显 著 实 性 差 异 , 本 上 来 源 于 同一 总 体 。 基

群体动力理论下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群体动力理论下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128 2018年•第5期癬体劫力理论下耆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忍考◊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方志凯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其核心力就是人才的竞争。

基础教育要先行,教师是 关键。

本文运用群体动力理论,对新任体育教师入职后,对其影响较大的团队成员 间的关系、团队动力因素、业务学习、团队情感维系和团队协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 述,并对群体动力理论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进行了论述,以期能为青年教师 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

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不同发展阶 段,其影响因素又各不相同。

作傭入职的青年体育教师, 从大学校门迈入中小学校门,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普通教师的 角色转变。

这时,体育教研组就是新任教师入职后工作的场 所,在这个集体中,人际关系、正能量的行为、教科研氛 围、情感的沟通和工作协调分工等问题,都是摆在青■师 面前需要适应和ifeA 的问题。

1群体动力学理论定义所谓群体动力学5是指通过社会环境的角度5分析集体 行为对该集体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

它主要包括群体关 系系统、群体动力系统、群龄习系统、群体情感系_群 体协调系统等五个方面的观点。

2体育与健康教研组对靑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遵守规章制度,各司其责。

一个群体中,每位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允许的前提下,既有分工也有协作,从而构成了一个团队。

群体动力学学家法国的让• 梅松纳夫认为,如果一个卓越的团队,缺乏了优秀的团队领 导人,那么,其任何的生产活动都将无法正常进行。

当然, 团队领头人和团队中其他成员间的关系必须是互补的关系。

同理,作为一^优秀的体育教研组,也势必要有一^优秀的 教研组长和一群爱岗敬业、志同道合的体育教师。

在教研组 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一起来制定奋斗目标,明确工作分工 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团队做强、做大,提高团队竞争 力和社会影响力。

否则,任何教学、科研、训练等活动都将 无紐展和雜。

在4細正能量的团队中,财学习取经和传、帮、带,年轻教师学会了靡课■处理人际关系 的能力,懂得了教学工作上既分工X 协作的操作流程,在新工作岗位上,绽放青春活力和工作激情。

内聚力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群体动力学阐释

内聚力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群体动力学阐释

内聚力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群体动力学阐释【摘要】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中的内聚力视角,从集体活动、共同目标、群体吸引力、角色分配、群体行为和领导方式等方面讨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这一群体的互动,提出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通过合理的角色分配和领导行为来提高教学群体对学生的吸引力,继而为体育教学提供动力。

【关键词】群体内聚力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55-03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重点突出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培养,使体育中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

但在具体的理解和实践中,我们却常常有意无意地背离这一原点。

我们的学校体育一直以来都不否认应该以人为出发点,但其实质是站在“物”的角度的从“人”出发。

在学校体育的研究和实践中,“体育”或者被窄化为单纯的生理练习,或者被异化为“对身体的规训和改造”,而其中的“人”却往往被抽象和异化为孤零零的碎片式、工具性存在,其作为人的完整性遭到分割,身心不能得到协调发展。

这说明学校体育在“以人为基点和出发点”这一基本问题上出现了人学关怀的淡离和放逐,甚至出现了“人”的缺场和隐匿。

学校体育教育既然离不开人学,也就离不开社会学,更离不开从社会学视角来审视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现象,因为,人是社会的人。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团体动力学”,是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

它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

内聚力这个概念是群体动力研究总的概念,内聚力是指保持一群体内个体间联系的力量。

目前学界对于团体内聚力的研究大致形成了以下共识:其一,团体内聚力是吸引、组织与影响团体成员的最本质因素;其二,团体内聚力具有两个重要因素,即团体吸引力和团体成员动机;其三,团体内聚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团体的存在与发展。

浅谈“小群体”学习法在高中女子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群体”学习法在高中女子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群体”学习法在高中女子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健美操是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之一。

许多学校在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中就如何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较好的收获。

我在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小群体”学习法,把学生变客体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1.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管得过死,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2.教师课上“一言堂”,片面要求学生令行禁止、机械执行教案,师生间、学生间缺少交流明显。

3.固定的考试内容,学生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发展智力,启发思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讨厌学习。

4.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不足或错误,往往不能一一顾及,对不同学生不能区别对待。

二、“小群体”学习法的基本含义1.“小群体”学习法的概念“小群体”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小的集团,在自选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自觉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并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学习和方法。

2.“小群体”学习法的特点“小群体”学习法区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四自由”:①自由组合,即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小群体,组长民主产生。

②自由选择练习手段。

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练习方法和手段,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于本组的练习手段,也可以创造性地方法和手段。

③自由支配练习时间。

即学生对于他们喜欢的新颖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对于不喜欢或已熟悉的练习可以少选、少练。

④自由交往。

同学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学习感受、经验;师生之间也可以交流等等。

三、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1.教学实验设计以沭阳银河学校高一健美操选项课女生180人,分为4个教学班,人数各为45人,在其中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班,另2个作为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

时间为2010年9月——2010年11月。

以群体动力理论为视角分析大学生体育目标管理的途径

以群体动力理论为视角分析大学生体育目标管理的途径
完 成 方 面 做 出 的 成绩 、遇 到 的 困难 以及 心
关 键词 :群体动力 体育 目标 管理

大学
则 ,任何违反这些准则的行 为都会受到群 得体会等进行沟通和交流 ,互相给 出意见
体舆 论 的批 评 。群 体 压 力 是 当 个 体 的 认知 和 行 为 与群 体 中 的多 数 人 产 生 不 一致 时所 与建 议 ;交 流 结 束 时 ,群 体 可 以给 每 个 人 本 周 的工 作 做 一 个 评 价 ,根 据 评 价 还 可 以
况 下 , 可 以邀 请 辅 导 员 、 任 课 老 师 或 已 毕 业 的 校 友等 担 任 群 体 的 指 导老 师 。相 对
会 在 一 个 群 体 评 价 的环 境 中及 时 获 得相 应 的支 持 和 督 促 ,从而 大大 提 高 了完 成 目标 的可 能性 。
3 . 5 、群体 动力 促进 大学 生体 育 目标 管
程 。 对 当 代 大 学 生 而 言 , 具备 较 强 的体 育 目标 管 理能 力是 非常重 要 的 。
其 中 的个 体 ,在 实 现 自己 目标 的 过程 中都 会 感 受到 群体 规范 的约束 力 ,
理应 注意 的 问题 3 . 5 . 1 、群 体需 要有 相对 严 谨的 组织 结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 1 、研 究对象 大 学 生体育 目 标 管 理 的途 径 2 . 2 、研究 方法
大减 轻学 校在 这方 面 管理 的压力 。 3 . 4 、群 体动 力促 进 大学 生体 育 目标 管

活动都有相应 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予 以明确 和规定,才 能产生强大的群体执行力,从 而促进每个成 员在 目标管理过程 中的个体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是一种研究人群在运动中互动和协作的学科。

群体动力学主要关注人群在运动中的行为和决策,以及这些行为和决策对整个团队的影响。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团队运动中的协作和竞争,以及如何最大化团队的效率和成果。

群体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群的成员、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团队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等。

这些因素对团队的运动表现和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群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采集实验数据、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和预测团队在不同情境下的运动表现和结果,帮助团队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和计划。

在现代体育竞技中,群体动力学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例如在足球、篮球和排球等团体运动中,群体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更好地理解团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和胜率。

总的来说,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团队在运动中的行为和决策,提高团队的效率和成果,同时也可以为现代体育竞技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1 -。

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与纾困路径

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与纾困路径

230WISDOM EXCHANG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王永杰,生于1996年,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YJZL38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与纾困路径*成都体育学院 王永杰摘要: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

在本次意见的制定过程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要求,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为此结合新时代赋予体育的时代内涵,提出“以体育人”的纾困路径。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以体育为教育载体,提出“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

通过资料分析,“以体育人”过程中受众群体范围模糊、体育教育范围片面和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为此提出纾困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以体育人;体教融合;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0-0230-0001一、三全育人背景下“以体育人”的时代内涵(一)全员育人:全面涵盖体育受众群体全员育人中的全员覆盖面广泛,包括教师、学生、体育工作人员,体育科研人员,还包括社会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这些统统属于“全员的范畴”。

所以,“以体育人”所涵盖的社会群体包括社会所有人,并不仅仅针对学生所进行。

(二)全程育人:全面紧扣体育教育发展链条全程育人是将社会群体成长的不同时段、场景串联为全链条,并体现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因势利导思想[1]。

“以体育人”的内涵不仅仅是对受众群体专项体育技术的教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受众群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意识。

(三)全方位育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当前社会群体体育锻炼动力不足,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缺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全方位育人对“以体育人”提出更高的教育要求。

所以“以体育人”要求在教育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满足社会群体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

群体动力理论视域下以大类专业为单位的分类就业指导工作

群体动力理论视域下以大类专业为单位的分类就业指导工作

群体动力理论视域下以大类专业为单位的分类就业指导工作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分类就业指导,而群体动力理论视域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群体动力理论视域下的分类就业指导根据社会学家Parsons提出的职业选择理论,我们知道了职业发展的过程通过三个阶段:职业导向,职业匹配和职业满足。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可以从大类专业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就业指导。

1. 工学类专业工学类专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包括了机械、电气、建筑等多个细分领域。

对于这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设备维护等多种工作。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职业介绍和职业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就业市场的联系,达到职业满意度。

以上所述仅仅是大类专业中的几个范畴,实际上每一个学科领域都可以进行职业分类和就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建立分类就业指导的框架为了更好地进行分类就业指导,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框架来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帮助。

1. 职业测评和职业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进行测评,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优势和职业目标。

然后,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关专业的就业市场调研和职业发展趋势,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2. 职业体验和职业实践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和职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3. 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我们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就业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和就业的满意度。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运动是指身体通过生理运作的方式来达到锻炼或比赛的目的。

无论是在个体或群体范围内,运动都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

在群体中,运动是一种社交活动,通过团队协作来达到集体目标。

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研究如何最大化个体和团队在竞技中的表现,以及团队中如何协调和整合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群体动力学是指研究一组人在特定时刻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影响该群体的反应和行为的学科。

它可以描述在特定环境中,个体与团体互动时的信任、参与度和整合过程。

在体育运动中,群体动力学通常研究团队中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如何协调和激发比赛中的互动。

这对于团队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知道自己的职责,并充分认识到其他团队成员的贡献。

在群体运动中,团队成员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运动表现。

相互作用的类型根据任务领域的不同而异。

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团队成员必须运用整体战术,而在网球比赛中,单打选手可以独自操纵比赛。

因此,群体动力学应该针对具体的任务而设计。

群体动力学包括几种不同的互动模式:合并、分化和互相关系。

合并是指个体之间的合作和同步,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分化是指团队成员在无人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任务。

互相关系则是通过个人与个体之间的交流来实现目标。

在不同的运动中,这些互动需要协调和整合,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员可以发挥最佳水平,为整个团队的成功作出贡献。

在某些情况下,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导致负面影响,例如不愉快或消极的互动。

这些负面影响可能会降低个人或整个团队的表现。

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最大化正面的互动和减少负面互动。

一个成功的团队需要一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作为群体动力学和最终成果的基础。

在设计运动中的群体动力学时,必须明确为团队设定明确的目标,并设法在解决问题时推动团队的积极性。

通过在设计运动时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确保团队更少产生负面影响,并实现更好的表现。

总之,在体育运动中,个体的表现取决于他们如何与群体互动。

运动的群体动力学是一个深入的研究领域,为教练和参与者提供了关于如何最大化团队表现的工具和策略。

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问题解析及其改善

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问题解析及其改善

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问题解析及其改善作者:吴丹贺艳芳来源:《职教通讯》2021年第07期摘要:学生学业倦怠是学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呈复杂化发展,表现在:学校、班级缺乏严格实施的群体规范,师生、生生关系缺乏生命意义的情感链接,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驱动学习的内外动机,这些都是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群体动力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其理论中的约束力、凝聚力和驱动力分别有助于解决学业倦怠中的行为问题、目标问题以及动力问题。

基于此,科学运用群体动力理论改善学生的学业倦怠问题,首先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校风、班风建设,提高群体约束力;其次要巩固群体关系,营造良好的群体学习氛围,增强群体凝聚力;最后要发挥社会各主体的联动作用,激发群体內驱力。

关键词:群体动力理论;职业院校学生;学业倦怠;改善路径项目基金: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中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q2018121012)作者简介:吴丹,女,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贺艳芳,女,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7-0016-08学业倦怠是指每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必须学习时,产生的一种精疲力竭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常伴随着对学习的厌倦与懈怠[]。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会因为情绪低落而产生焦虑、易怒、没有耐心等现象,如果长期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进行学习则很容易产生学业倦怠,轻则使学生出现厌学、逃课、对一切人和事都抱以冷漠态度的状况,重则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学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正逐步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面对职业院校内部复杂的学业倦怠问题,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路径显得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而群体动力理论则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浅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浅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发展 的核 心领 域 , 为青 年 教师 专业 成 长提供
人力 支持 , 形成 “ 杂交 优势 ” 。 2 . 3 . 2 、群 体 动力 理论 的竞 争机 制 对创 设 体育 教师 职 后研修 的启 示 学 校应 革 新 培 训 模 式 ,建 立 适 应 学 校 教 师 发展 需要 的培 训 工作 机制 ,另 一方 面 , 可 以把 正规 的脱产 学 习 、 不 脱产 进修 与 非正
步 创新 。
在 专业 学习 方法 、 专业知 识 以 及专 业精神 等 方 面不 断丰 富发展 的过 程 , 即教 师职 业 能 力 提 升 的过程 。本 文以群 体 动 力理 论 为视 角,
以体 育教 师专业 发展 途 径 为研 究对 象 , 针 对
高 自身从 教 素质 , 使 自己成为 一个 良好 的教 育专 业工 作者 的成 长过程 。 2 . 2 . 2 、 体 育教 师专业 发展 面 临 的困境 体 育教师 发展 的认 识论 困境 。 体育 教师 对 专 业及 其专 业 发展等 问题 在 态度 、 认 识上 存 在 的现实 性缺 陷或者 不合 理性 。 1 、 专业认 同低 。 2 、 专业 发展 目标模 糊 。3 、 教 师个 人 自 我 发展动 力不 足 体 育教师 专业 发 展 实践论 的 困境 : 1 、 专 业 发展 活动 效果 不 明显 ; 2 、 缺 失教 师 职业 群 体的 同伴 互 助 , 3 、 教育 观念 滞后 , 专业 知识 、 实践 知识更 新缓 慢 。 2 . 3 、群 体动力 理 论对 体 育 教师 专业 发 展 的启 示
重视 。
2 、 结果与分析
2 . 1 、群 体 动力理 论 在 教育 界 的应 用现

施 体 育 名师 的本 土化 培 育 和 全 球 化 塑造 的

群体动力理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群体动力理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群体动力理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中的应用分析作者:王方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摘要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居民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参与体育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近年来,参与体育锻炼的总人数逐渐增多,体育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群众体育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服务次数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提供服务和指导时,通过培养和利用群体动力来增加全民健身主体的社会监控,提高服务效率。

关键词群体动力体育指导员服务促进群体动力最早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的概念,是借物理学中“力场”理论来描述群体行为产生的机制及其内在规律。

他认为,群体是个动力整体,对群体行为的分析,不能仅仅分析群体中个别的状况,必须抓住群体的整体特征。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身行为及娱乐方式,大多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即使是单人的跑步、打拳、行走等运动,也离不开群体的氛围和群体的自我约束条件,竞技体育或体育表演等大型集会,更加显示出群体的动力关系。

体育运动群体意识受群体模式所制约。

一、群体动力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体育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参加的人员各异,因而形成的群体模式也不尽相同。

在全民健身的主体中,大多数属于“社区群体”,即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人们走到一起进行自发的身体锻炼活动,如晨练、晚练等,也可到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活动内容也涵盖了太极、广场舞、暴走、骑行等多种形式。

这种体育运动群体模式为广大群众普及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和可靠的运动保证和群体动力的支撑。

在这样的群体环境下,群体归属和群体支持为全民健身的参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全民健身的群体中,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建立的行为准则,任何违反这些准则的行为都会受到群体舆论的批评。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的教师培训策略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的教师培训策略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的教师培训策略
文碧琪
【期刊名称】《西部素质教育》
【年(卷),期】2024(10)3
【摘要】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文章基于团体动力学基本概念,首先分析了团体动力学与教师培训的关系,然后提出了团体动力学视域下的教师培训策略。

【总页数】6页(P144-149)
【作者】文碧琪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
【相关文献】
1.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有效性研究
2.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状与策略研究
3.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优化策略研究
4.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优化策略研究
5.群体动力学视域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校本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 则 是 知 晓 阶 段 , 就 是 某 一 方 开 始 注 意 到 另 一 方 的存 在 , 也 但 是 彼 此 之 间 并 未 有 任 何 直 接 的 接 触 。知 晓 可 以是 单 方 向 的 , 也 可 以是 双 向 的 , 晓 阶 段 对 人 际 关 纱 的 发 展 与 否 , 当 重 知 相 要 。第 三 阶 段 是 表 面 接 触 阶 段 , 即双 方 开 始 互 动 , 过 此 时 的 不 互动是短暂的 , 而且 谈 话 的 内容 也 相 当 表 面 , 彼 此 互 赖 的开 是 始 。当 双 方 的 互 动 开 始 增 加 , 彼此 的关 系 开 始 发 展 , 且 互 赖 而 程度逐渐增加 , 即进 人 相 互 关 系 阶 段 。相 互 关 系 是 一 个 连 续 的过 程 , 轻微 的互 赖 到 强 烈 的 互 赖 。相 互 依 赖 程 度 愈 来 愈 从 强 烈 , 就 是 建 立 了 亲 密 关 系 。所 有 的 亲 密 关 系 , 具 有 三 种 也 都 基 本 的特 征 :1 彼 此 的 互 动 维 持 一 段 相 当 长 的 时 间 , 且 互 () 而 动 相 当频 繁 ; 2 彼 此 的 互 动 包 括 许 多 不 同 种 类 的 活 动 或 事 ()
作 的集 体 学 习 , 有利 于成 员 自尊 、 自重 情 感 的产 生 。 从 群 体 动 力 的 角度 来 看 , 作 学 习理 论 的核 心 呵 以用 简 单 的话 来 表 述 : 协 “ 当所 有 的 人 聚 在 一起 为 了… 个共 同 目标 而 工 作 的时 候 , 的 靠 是相互 团结 的力 量。相互 依靠 为个 人提供 了动力 , 他 们 : ” 使 ( ) 勉 , 意做 任 何 促 使 小 组 成 功 的 事 ;2 互 助 , 小 组 成 1互 愿 () 使 功 ;3 互 爱 , 为 人 都喜 欢 别 人 帮 助 自己 达 到 口 的 , 协 作 最 () 网 而 能 增 加 组 f 之 间 的 接 触 。互 动 管 理 是 一 种 全 新 的 管 理 理 念 , j i 是 对 传 统 互动 思 想 的 升华 , 越 原 有 的 传 统 的管 理 思 想 , 核 超 其
K e r s gr p d a i ; a tP. y wo d ou yn m cs dul E.;m a a m e ti no to n ge n n va in
Au h  ̄ d r s S o tDe t t o sa d es pr p .,Z e z o r lS h o ,Z e z o 5 0 4,Ch n h n h u No ma c o l h n h u 4 0 4 ia
Ad l P E ma a e n n o ain i iw o r u y a c/ Z ANG — i ut . . n g me tin v t n ve fgo pd n mis / H o Xur n a
Ab ta t Th a e r p s s t a e c r e tu d r t n i g o h n e r y o h a mo i u n e a to n t e a u t sr c ep p rp o o e O h v o r c n e sa d n ft e i t g i f t e h r n o s i t r c i n i h d l t P. E.g o p ,a a d n t e e o s a d o t z h n g me to h a i o h c u lst a i n o h d l P E. r u s b n o h g im n p i e t e ma a e n n t e b ss f t e a t a i t f t e a u t . mi u o c l g s S s t r mo e t e ̄ s an b e d v l p n ft ea u tP. . o l e O a o p o t h u t i a l e e o me to h d l e E.
抛 弃 以 自我 中心 论 , 结 合 各 成 人 体 育 院校 的 实 际情 况 , 定 管理 最优 化 措 施 , 并 制 以促 进 成 人 体 育教 学 各 项 工作 稳 定 、 可
持 续 的发 展 。 关 键 词 : 体 动 力 学 ; 人 体 育教 育 ; 理 创 新 群 成 管 中图 分 类 号 : 2 G7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2 8 2 0 ) 40 0 —2 1 7 — 6 Xf 0 9 0 — 0 40
第2 6卷 第 4期
Vo. 1 26, No .4
体 育 成 人 教 育 学 刊
J u n l fS o t u tEd c t n o r a p rs Ad l o u ai o
20 0 9年 8 月
A u .. 09 g 20
群 体 动 力学 视域 下成 人体 育 教 育 管 理 创新
件 ; 3 在 亲 密 关 系 中 , 个 人 之 问 相 互 的影 响力 很 大 。 () 两 人 际 关 系 的 发 展 , 从 知 晓 、 面 接 触 , 渐 进 人 相 互 关 是 表 逐 系 阶段 的 , 因 为 不 同 人 际 关 系 的 发 展 阶 段 不 同 , 此 谈 论 的 也 彼
张旭敏
( 州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体 育 系 , 南 郑 州 郑 河 40 4 ) 5 0 4
摘 要 : 体 动 力 学 的研 究为 协 作 学 习 的倡 导 者 提 供 了 重 要 启 示 , 正 确 认 识 成 人 体 育 教 育 群 体 和 谐 互 动 的 整 体 性 , 群 应
1 群体 动力学 的 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 谓 “ 体 动 力 ” 指 来 自集 体 内部 的一 种 “ 源 ” 群 是 能 。可 以 从 两个 方 面来 分 析 这 ~ 能 源 , 首先 假 设 : 有 不 同 的 智 慧 水 具
平 、 识 结 构 、 维 方 式 、 识 风 格 的 成 员 可 以互 补 ; 次 , 知 思 认 其 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