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讲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时间线:BC221统一六国1.统一原因:(1)实力雄厚(商鞅变法)(2)民心所向(3)广纳人才(4)正确谋略(远交近攻、先弱后强、两翼中间)(5)旺盛战力(“奖励军功”,军功爵制)(6)领导才能秦中央:政事、监察、军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典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地方●郡县制:郡--县(道)--乡--里--亭意义:○1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2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避免国家分裂Array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影响:(1)对秦○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巩固和民族形成○2激化阶级矛盾(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军事:●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征服百越(岭南),增设闽中、南海、桂林和象郡●统一西南夷影响:(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2)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文化:(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焚书坑儒经济:(1)统一货币和度量衡(2)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功:(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
过:(1)摧残了文化(2)实施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3)沉重的徭役和赋税。
时间线: 630 西北各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共同大首领--天可汗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
1.政治(1)选官不拘一格(2)求贤若渴,用人扬长避短(3)完善三省六部制2.经济(1)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2)“存百姓”的思想3.法律(1)慎用刑罚(2)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3)反思隋朝4.文化(1)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5.民族关系总体政策:“战而后和”(1)东突厥:设立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的间接统治)(2)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直接行政管理(3)西北各族:册封后嗣(尊唐太宗为天可汗)(4)吐蕃:和亲6.对外关系总体政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1)政治:设置外交机构鸿胪寺(隶属礼部)(推动朝鲜社会发展、日本封建化进程大化改新)(2)经济:鼓励中外贸易,使唐朝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3)文化:推动文化交流和宗教宽容(玄奘、佛经翻译),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圣地1.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3.开放的对外政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k
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提纲k选修四《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资料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中国的第⼀个皇帝秦始皇【知识结构】⼀、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统⼀条件:(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
(社会基础) 客观条件(2)⼈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
(⼈民需要)(3)秦国变法彻底,实⼒最强。
(秦的实⼒)主观条件:(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略:增强了军队战⽃⼒,⼴泛吸引各国⼈才,制定正确的统⼀战略。
(个⼈适应潮流)2、统⼀策略:先弱后强,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特点:各个击破3、过程:前230年,灭韩…离间计灭赵…⽔淹灭魏…强攻灭楚…灭燕…前221年,灭齐,完成统⼀⼤业。
4、评价: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贡献,从此统⼀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建⽴集权统⼀国家2、秦朝疆域:以陕西咸阳(西安)为都城,最东、最北的⼀郡是辽东郡,最西的⼀郡是陇西郡,最南的⼀郡是象郡。
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严格控制思想⽂化。
2、长期征战(征越、伐匈、戍边)⼤兴⼟⽊(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兵役、徭役、赋税繁重。
3、实⾏暴政,严刑酷法,穷奢极欲。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功:1、秦始皇统⼀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贡献,从此统⼀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系列措施,建⽴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和政权巩固;他扩⼤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思想⽂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兴⼟⽊,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盾。
是⼀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讲义--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义–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一、中国历史人物评说1. 孔子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学说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主张人与天地相融,重视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倡导“仁爱之心”。
同时,孔子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学识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悠久的儒家传统文化的代表。
2. 汉武帝汉武帝,中国东汉时期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皇帝。
他推行的开疆拓土和郡县制度改革,促使中国的国力和经济繁荣;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给后世留下了很重要的历史遗产。
此外,汉武帝还十分注重文化建设,尤其是“南北朝史”和奉行“儒术贞观”,在中国历史上被封为“文景之治”。
3. 洪武帝洪武帝,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
首先,他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削弱了王公之力,从而增强了王朝的施政能力。
此外,他还颁布了《永乐大典》,系统收集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医药、哲学、文学等知识,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洪武帝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代表了明朝最辉煌的时期。
二、外国历史人物评说1.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的一位霸主。
他在位期间,希腊国土得到了大幅度扩张,西部霸主传统被打破,东方文化也对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在外交上具有卓越的政治天赋,在征服他人的同时也愿意容纳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他成为西方历史中的传奇人物。
2. 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是短暂地统治法国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表现出色,在他的领导下,法国在欧洲霸主的席位得到了崛起。
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法国大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现代政治体制。
虽然他因军事失利和贪婪的野心支撑政治失败,但他的影响深远,为法国现代化进程打下了扎实基础。
3. 马克·吐温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知识点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 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评价秦始皇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推行暴政,导致阶级矛盾的计划,加速秦朝的灭亡,总之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贞观之治原因:主观:①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②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作用;客观: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表现:A 制度建设①政治上发展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②文化上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③经济上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上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B B 重用人才①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办学科举,广开才路。
②使用人才:知人善任,各取所长(房玄龄,杜如晦);一视同仁,民族平等;广开言路,兼听博采;纳谏如流,奖罚分明。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1)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3)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4)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5)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2)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怎样评价秦始皇?(见笔记)(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2)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上: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用人策略上: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为末的原则。
(4)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说明。
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
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
选修一与必修一二三的关系二、高考例题。
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评价: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2)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请问:唐太宗是否出身布衣?是开国皇帝吗?其帝位是通过宗法制继承的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要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要点※知识要点:一、秦始皇——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
(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
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
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唐太宗——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和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三、康熙帝——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总复习PPT课件
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 一个主义: 一大政策:
布尔什维克党 社会主义俄国 列宁主义 新经济政策
影响: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半殖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
春秋时期的 社会变革
理念论 理想国、哲学王 强调法制
批判理念论 逻辑学 法治优于人治 “中庸之道”理论
“仁”“礼” 中庸之道
建立 阿卡德米学园
建立 吕克昂学园
周游列国 收徒讲学
《理想国》 《法律篇》
《政治学》
“六经”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 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至亚洲、世界
背景: 贡献: 局限: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赢得内战胜利 建立共和国 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 推动建国立宪 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 颁布法典 反外来干涉
入侵爱尔兰、屠杀 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 的妥协,保留黑 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 实行独裁统治 后期侵略战争
前期对帝国主义 本质认识不清, 对封建势力妥协
非暴力原则限制了 群众运动的发展 对英国抱有幻想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
时代背景:
主要贡献:
影响: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几个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相继失败 十月革命成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
杰出的科学家
代数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经典力学体系
人民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知识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一)基本史实(主要活动)1、秦的统一(1)统一六国*条件客观条件:①社会生产力提高,各民族地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具备社会条件。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③春秋战国长期割据混战局面,使人民生产生活受到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招贤纳士,广泛搜罗人才;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军事战略。
*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过程:韩、赵、魏、楚、燕、齐(2)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巩固统一的政策:(1)政治方面:制度创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2)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意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一方面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方面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4)军事方面:①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②南征岭南:修筑灵渠,设郡,加强管理。
③开发西南地区,开辟“五尺道”。
意义: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一3、秦始皇的暴政:政治:专制暴虐、严刑酷法文化:焚书坑儒、文化专制经济:大兴土木、劳役繁重(二)评价1、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这是他重大的历史贡献)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巩固了统治。
3、秦始皇也是一个唯我独尊、专制暴虐的君主。
他的暴政也导致了秦朝的迅速覆亡。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一)基本史实(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活动)1、兴兵反隋,铲平割据势力,624年统一全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考点说明:1.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单元阅读内容“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少年皇帝”★基础过关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时代背景(1)政治:诸侯兼并争霸,礼坏乐崩;民众渴望统一。
(2)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迅速发展。
(3)文化:出现局面,各种思想流派比较活跃。
(二)功绩1.统一六国(1)经过:采用战略,先后消灭等六国。
(2)影响:结束春分裂割据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政治上:中央建立建立制度,地方推行制度,其要害在于。
(2)文化上:统一,以为统一的文字;(3)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与;(4)交通上:修筑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其中陆上交通由、等组成;(5)军事上:北击,南征百越,修筑长城。
3.暴政:(1)表现:①焚书坑儒: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同一,但限制思想,摧残文化。
②修筑长城:客观上有利于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但百姓徭役增加,阶级矛盾激化。
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增加了百姓负担,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的出现1.主要表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出现的原因(1)隋朝结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考复习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讲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结束
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主要思想:
①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 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②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
③强调法治。
④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 和人才的培养。
(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 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该法的特点是评价 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泛, 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结束
5.要确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 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 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在具体评定时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 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
(2)历史功绩:
①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 ,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结束
④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轻徭薄赋。
⑤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1讲
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结束
东西方的先哲
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历史地位: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 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并成为 儒家学派的经典。
(2)主要思想: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 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模块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深入性
评说应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机和行为逻辑,揭示其 历史作用的深层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时期
古代中外的历史学家就开始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中国司马 迁等。
中世纪时期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而中国的历史学家则 更注重对历史人物道德品质的评价。
03
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 体系。
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与提高
01 熟悉历史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掌握各类题型的解 题技巧和方法。
02 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训练,提高解 题速度和准确性。
03 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 路和方法。
关注考试动态,调整备考策略
收集实证资料
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收集与研 究假设相关的实证资料,如口述历史、回忆录、民 间传说等。
分析实证资料
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方法,对收集到的实 证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验证研究假设的合 理性和可行性。
跨学科研究法
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对历史人物评说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01
及时了解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调整备考策略和方向。
02
关注历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和不足
03
之处,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将复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 模块,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确保每个模块都能得到 充分的复习。
根据复习进度和效果,及 时调整复习计划,确保复 习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一轮复习 《人物评说》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秦始皇1.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皇帝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经济上:在全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军事上:北击匈奴,迁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南征百越,设立南海、桂林、象郡;征西南夷,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4)思想文化上:“书同文”,有利于推行政令、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评价(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
(2)其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实行暴政:“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二)唐太宗1.主要措施(1)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加强集体议政和监察机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2)制定《大唐律》,严惩贪赃枉法。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4)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5)认真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心存百姓;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开明的民族政策。
2.结果唐太宗执政时期的方针政策,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第2讲东西方先哲(一)孔子1.孔子其人: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2.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仁”“礼”,要实现仁和礼,就要遵循“中庸”之道。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开私人办学之先河。
3.地位和影响(1)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2)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与西方文化并称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3)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课件
分析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 响和作用,理解其在历史上的 地位和意义。
关注历史人物与同时代其他人 物的联系和影响,理解历史的 互动性和整体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历史人物评说,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 向心力,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06 复习策略和建议
系统梳理历史知识,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外历史上的重 要事件和人物,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 脉络。
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形 成全面的历史观。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深 入分析,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02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人物的评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力和表达能力。
应对考试需求
03
针对历史考试中对历史人物评说的考查要求,提供有效的复习
指导。
复习范围和要求
复习范围:涵盖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包 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化名人等。
复习要求
掌握历史人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
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
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推动伊斯兰教的传播和 发展。
近代外国历史人物评说
1 2
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军事家、政治家,通过战争征服欧洲大陆,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等重 要法律。
美国国父华盛顿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推动美国民主制度 的建设和发展,被誉为“美国国父”。
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历史人物,培养思辨能力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 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历史人物的性格、才能、品 德等方面,对其做出客观评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浙江省选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加试)——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b)(1)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③秦国广泛吸纳贤士;④秦王审时度势,战略策略正确。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易错提醒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将其推广到全国,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更有利于维护统一局面。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微点拨(1)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理念。
(2)文化上采取的举措,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反过来其又巩固了统一局面,影响深远。
4.秦始皇的功过——(c)(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秦始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
1. 主要活动:(1)统一六国条件: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奠定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基础;②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秦王羸政具有雄才大略、“远交近攻”的统一方略时间:前230~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晚期)先后顺序: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意义: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①秦朝疆域广大,原有分封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②吸取历史教训,巩固国家统一和封建统治。
③法家思想的影响措施:①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影响中国历史达2000多年)②建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推广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模式,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重要环节)影响:积极性——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③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性——①皇权至高无上,容易导致暴政。
②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③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巩固国家统一措施:政治:确立中央集权体制文化:统一文字(“书同文”——小篆)经济:统一货币(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交通:车同轨、修驰道、凿灵渠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意义:巩固秦朝统一和统治,奠定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基础。
2. 对秦始皇的总体评价:功绩——他是“千古一帝”,我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a. 统一六国,结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局面;b.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我国几千年封建政治基本格局;c.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
过失——他又是古代有名的暴君。
d. 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e. 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赋税繁重→由于暴政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二、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者。
1.主要政绩:开创“贞观之治”(1)概念:627~649年(7世纪上半期),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的良好局面。
(2)主要表现: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上:“存百姓”思想,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法律上:慎用刑法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民族关系上:民族平等、一视同仁,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对东突厥:“战而后和”(战争、内迁安臵、羁縻州县)对西突厥:军事打击、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对吐蕃:盛世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对外关系上:友好开放、兼收并蓄,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3)出现原因: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农民战争的威力)②唐太宗具有极强反思能力与自我批判精神③制度创新、国家统一与政治稳定④国内民族融合、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⑤优秀人才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2.唐太宗对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作用:(1)积极性:a.他统治期间出现政治清明局面——“贞观之治”,奠定开元之治的坚实基础。
b.其开明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融合与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其纳谏、用贤之风,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d.其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不仅丰富了大唐文化的内涵,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消极性:e.毕竟是地主阶级政治家,其统治期间人民负担仍然较重;f.晚年渐趋奢縻,迷信神仙方术,中毒而亡。
唐太宗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三、康熙帝:康乾盛世开创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1.继位初面临的形势:A.国内: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满汉民族矛盾等尖锐①中央:鳌拜专权,威胁皇权②地方:东南:郑氏抗清、盘据台湾南方:“三潘”势力,割据称雄西北:准部贵族噶尔丹崛起,企图分裂国土B.国际:西方势力东来,中外矛盾、冲突。
⑤沿海:西欧殖民者东来,面临殖民危机;⑥东北: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危胁中国领土安全附注:清初面临三类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中央与边疆民族分裂势力矛盾、中外民族矛盾2.应对措施:(1)加强皇权:智擒鳌拜,亲理朝政;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2)巩固统一:①平定三藩:(1673~1681年,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②统一台湾:策略:攻抚兼施著名将领、战役: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澎湖之战善后措施:设台湾府进行管辖意义:a.台湾重归中央政府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与东南海防;b.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③三征噶尔丹:著名战役:乌兰布通之战多伦会盟:调解喀尔喀蒙古内部矛盾,建立盟旗制度大大加强中央政府与喀尔喀蒙古的联系,安定北部边防;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④尊孔崇儒、恢复科举:祭孔庙(手书“万世师表”)、复科举,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又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3)维护国家主权:①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尼布楚条约》(1689年)→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肯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实施“海禁”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有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妨碍海外市场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康熙的历史功过:(1)功绩:①平叛、御敌、定边疆,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②重视经济发展,治黄河、改税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重文教、用文士,促进文化发展,《康熙字典》影响很大。
→其文治武功,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奠定了中国近代疆域的基础。
(2)过失:强化政治专制、文化专制(文字狱、八股取士),抑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相关举措,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了社会进步,“康乾盛世”也仅成为“落日的辉煌”。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孔子: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1.简要生平:春秋末期(前6C中期~前5C早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早年勤学,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并首创“私学”。
中年在鲁为政,从“中都宰”到“大司寇”、代理宰相;失意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
晚年,退而修诗书、讲学,编订六经。
2.主要活动:A.创立儒家思想——伟大的思想家(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充满了新、旧矛盾。
②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士大夫阶层崛起,逐渐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③孔子精通礼乐,从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实践中升华,创立儒家学说。
(2)重要主张:Ⅰ.哲学方面:①主张“礼”。
概念:指西周的礼仪和典章制度(宗法等级制)内容:低贱者对尊贵者要尊重——“尊尊”;人对自己的亲族要爱——“亲亲”(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臣有别,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质:维护奴隶社会的守法等级制度与君主制,稳定社会秩序。
发展:提出“正名”主张(用周礼规范人们行为,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②“仁”(孔子的核心主张,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含义:“仁者爱人”,包括仁爱、关怀、体贴、容忍等美德。
③“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是完美的事物。
)Ⅱ.政治方面:“为政以德”(德治,反对重税与苛政)、“内圣外王”B.从事教育——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①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②倡导“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使平民有受教育机会。
③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C.修订“六经”,保存古代典籍。
《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世著名儒家经典。
3. 孔子的历史贡献:a. 孔子的儒家学说,经过不断改造、完善,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b. 其编订的“六经”,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c. 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私学的创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d. 他的一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如:为政以德、和而不同,有利于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
e. 孔子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其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对孔子思想应采取的态度——采取“扬弃”态度,即批判地继承(1)继承和弘扬“礼”中合理成分,如巩固稳定的社会局面,规范人的行为;批判其伦理纲常思想。
(2)弘扬“仁”中仁爱、关怀、体谅、容忍加强自我修养等美德,重视道德教育。
我国现阶段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与世界国家民族和睦相处的思想,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克服“仁”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
(3)弘扬孔子重视教育的思想,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克服其中“学而优则仕”得官本位思想。
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简要生平: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色雷斯人。
曾师从柏拉图,被称“北方的小马驹”;执教过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创立过“吕克昂”学园,有“逍遥学派”之称(散步的哲学家)。
他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众多科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号称“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2.思想主张与主要活动:(1)哲学主张:①突破柏拉图的理念论,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②提出:人的本质是理性,“人是理性的动物”。
(追求善与幸福,就是追求理性的自我实现)③提倡:“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2)政治主张:①主张“人是城邦的动物”,强调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②公民的义务是履行职责,维护城邦的整体利益。
③倾向民主制政体,由中产阶级执政。
(3)学术贡献:创立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生物学上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和解剖研究;物理学上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教育贡献:创办“吕克昂”学园,教授科学技术,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
3.亚里士多德对世界影响:他是古代西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巨大——(1)奠定了多门学科的基础,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其自然观在中世纪倍受推崇;其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其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在当今社会仍是一个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