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环境与教育]什么环境会把人教育的自私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私自利心理的行为表现及形成原因
自私自利心理的行为表现及形成原因自私自利是学生人格中不成熟、不健全的表现。
这一类型的学生过分关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一切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前提。
据一些调查显示,当今社会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私心理。
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常常有以下几个不健康的行为表现:1.性格孤僻、冲动,易产生逆反心理自私的学生往往一遇到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就发脾气或破坏性地扔东西;一旦产生差异情绪就无法抑制,直到不计后果地发泄完毕。
他们只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却没有勇气承受失败带来的打击。
2.感情麻木,缺少群体适应力和竞争力自私的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家长和老师的调控,没有主动与别人求得沟通的要求,思维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驰骋,即使是对直系亲属也缺乏热情。
在集体生活中无所适从,竞争力差,缺乏生存本领。
3.做事偏激,容易走极端自私使学生做事时缺乏周密的考虑,一旦造成不良结果又后悔不迭,进而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
4.不能正确面对失败、挫折、压力自私的学生往往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侏儒。
他们在心理或思想上的反应是迅速的,看到别人能做到的,他们会很不服气,但是操作上却往往弄巧成拙;他们往往很爱面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常用消极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重复犯同样一种错误;遇到老师批评后不敢反驳,但会将怒气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或悄悄地损坏公物;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后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具体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不完成作业;容易走极端,经不起意外的挫折和打击,易产生离家出走、轻生、自残等念头。
那么,学生的自私自利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1.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地围绕自我出发,到了两三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
所以,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很容易形成自私的行为。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既可以对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业和事业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旨在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首要因素。
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充实的成长经历。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礼貌是一个良好家庭环境的基础。
此外,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意识和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也会对家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经济富裕的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教育意识强的家长通常会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
二、父母行为和教育方式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积极的和支持性的,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充足的爱和鼓励。
同时,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三、社交圈和同伴影响社交圈和同伴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
孩子所接触到的社交圈和同伴会对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兴趣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交圈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反,一个有不良行为的同伴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迷失方向。
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的社交圈,确保他们与正确的人群相处。
四、教育资源和机会教育资源和机会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教育机会的家庭会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资源包括教育机构、图书馆、培训课程等。
父母应该积极寻找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有很多。
家庭环境、父母行为和教育方式、社交圈和同伴关系、教育资源和机会等都会对一个人的家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促进我们孩子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人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教育学人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人的发展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塑造的。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构和活动,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层面探讨教育学人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一、教育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父母的教育方式、行为模式,以及家庭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育与学校环境的关系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同时,学校环境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学校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因此,创设和谐、健康的学校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教育活动,也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过程。
社会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中的各种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变迁等都会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教育可以调整和改变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育应该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变革加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四、教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应该引导人们正确面对和理解自然环境,培养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行动。
同时,教育也要提倡绿色教育理念,将环境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教育环境知识点总结
教育环境知识点总结教育环境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外部环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有关教育环境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使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个温暖的家庭也会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热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 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校园卫生、学习氛围等都构成了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成绩、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3. 社会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的环境。
社会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4. 互联网教育环境互联网已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但是互联网上也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5.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新。
6. 如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有赖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设施的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学校也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家长也要注重家庭教育,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全社会要加强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环境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影响
环境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影响我整理了关于幼儿环境创设论文《环境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影响》,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少年儿童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也同样可以像鱼和鸟一样快乐成长。
那么,影响儿童品德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呢?一、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儿童品德教育的发展。
家庭是儿童生活、学习的第一场所。
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决定着儿童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发展。
这就要求家长培养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方面要步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儿童身心同步地、健康地成长。
温馨、和睦、友爱的家庭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养成文明、友爱、礼貌、自信的个性品格;反之,则会导致儿童不合群、固执、粗鲁、自私等行为。
二、学校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教师和儿童XX是学校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学校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儿童。
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谈话、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模仿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
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
同时,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
三、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儿童社会生活范围比较狭窄,良好的社会环境会对儿童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
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会从反面为儿童树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好的社会环境成为影响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儿童时期是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密切关注和科学的教养。
因此,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教育。
教育环境基础知识
教育环境基础知识教育环境是指影响学生研究和教育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了解教育环境的基础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决策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教育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因素。
教育环境的定义教育环境包括了学校设施、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政策、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研究环境和教育质量的保障。
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1. 学校设施:学校设施是学生研究和成长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
良好的学校设施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有利于研究的环境。
学校设施:学校设施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
良好的学校设施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教育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成果。
拥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一个优质教育环境的重要保障。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教育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
拥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一个优质教育环境的重要保障。
4.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对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教育政策能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发展。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对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教育政策能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发展。
5.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着教育环境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地区的文化俗和社会背景会对教育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着教育环境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社会背景会对教育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总结教育环境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它涉及到学校设施、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政策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因素。
为什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会对个人决定产生影响?
为什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会对个人决定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影响直接决定着个人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而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怎样产生的呢?家庭对个人决定的影响家庭是个人最早、最直接的社会环境,是个人的第一所学校。
一个温馨、和谐、具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而在成长过程中,一个经常父母吵架、家庭关系紧张的孩子会出现情感不稳定、性格孤僻等现象,长大后也可能会形成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因此,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关键的影响。
教育对个人决定的影响教育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是通往知识海洋和成功的重要门径。
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会使个人吸取更多的知识,更会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起自信心和责任感。
而在教育不充分、低质量的环境中,个人容易产生懒惰、消极和不上进的情绪。
因而,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环境对个人决定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包括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因素。
社会环境的差异极大,它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父母收入的高低、社会贫富差距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水平。
同时,社会的风气和文化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对于家庭和教育良好的个人,环境越好,越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品质,成为积极的社会力量。
总体而言,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个人决定的三大方面。
对于广大父母来说,家庭是一个讲究方式、方法的重要地方。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家庭氛围;对于社会来说,勇于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才是最好的教育。
通过共同努力营造好的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信更多人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及纠正方法的研究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及纠正方法的研究封闭式学校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通常在学校住宿并与家人相隔较远,学校管理和教育较为严格。
这种学校环境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自私心理是可能出现的一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1. 家庭环境:封闭式学校的学生通常与家人分隔较远,缺乏亲人之间的互动和爱的支持,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自私心理。
2. 学校环境:封闭式学校的学生通常要遵守严格的管理规定,面临很高的学业和考试压力,这可能导致学生自私心理的产生。
学生为了个人利益而互相竞争,缺乏合作和共享资源的意识。
3. 社会压力:封闭式学校的学生通常都非常年轻,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各种社会压力,包括来自同学的竞争,老师和家长的期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私心理,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略他人的需要。
1. 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共情是指理解并和他人分享情感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例如情绪管理课程、同理心训练等,培养学生对他人需求的关注能力,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2. 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封闭式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课堂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3. 重视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工活动、慈善募捐等,让学生从小学会关心社会和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4. 着重教育和引导:学校应加强学生教育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私行为的不利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分享的意识。
5.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孩子在家庭中的教养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长需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是一种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通过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强调团队合作意识、重视社会公益活动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自私心理,培养其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学校环境对自身性格的影响500字
学校环境对自身性格的影响500字教育环境对学生性格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分为权威性、放纵型、民主型。
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其性格也是迥异的。
权威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的性格。
放纵型,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多表现为自私、任性、野蛮、无礼。
民主型,活泼、快乐、自立、合作、思想活跃。
一个班级,在这三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应该都有,所以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其行为表现是如此的不同,有的学生活泼、外向;有的学生沉默、内敛;有的学生热情、礼貌;有的学生冷淡、粗俗。
这不同的表现跟其成长的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当我们面对这些个性迥异的学生,不应该只采取统一的标准,而应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应该多给他展现的机会,而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加强锻炼,同时不应该安排对共同能力要求过高的事务,且不可勉为其难,而应该循序渐进,人的性格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性格的改变也是如此,会有一个过程。
在班级管理上,对班级的氛围的营造也很有讲究。
权威型的班级,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依赖性就较强,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学生习惯了听班主任的指挥,一旦班主任不在,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
放纵型班级的学生大多如脱缰野马,无规则底线意识,班风较混乱。
民主型班级,班级氛围积极健康,学生主动性强,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
我们也可以借此也鉴别一个班主任带班的风格,如果班主任一出现,比较闹的班级瞬间安静下来,那么很有可能班主任带班风格是属于权威型,如果班主任出现,学生打闹情况没有任何差别,则很有可能是放纵型的带班风格,如果班主任出现学生能够有序、安静,师生之间还有对话交流,他们该班主任很有可能是民主型带班风格。
在班级治理上,如果想真正的锻炼学生、解放自己,如果你的教育真的是面向未来,而不是只面向分数,那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自治意识就应该成为你的努力目标,要想尽办法去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当然做到这一步的前提是班主任自己有民主意识,民主氛围的建立一定是建立在班主任意识民主的基础上,民主意味着消灭了班主任的个人“威风”,“人治”被“法治”所取代,只要我没有违法规矩,班主任、老师也就不能无端指责我。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性格的要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性格的要素什么叫做性格?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典型性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一个较成熟的人在各种行为中,总贯穿着某一种典型的方式,这是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这就是性格。
多年实践证明,性格开朗乐观的孩子成年后具有较强的处事力气,敢于直面人生,勇往直前,豁达大度,与社会快乐地融于一体。
下面是与影响性格有关的几个要素:第一,环境要素。
假如一个幼儿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又没有好的教养,只是从小被娇纵惯了,那么,他就会产生“轻浮”、“散漫”一类的性格;假如他的家庭环境很困难,迫使他从小就得关怀家庭做事,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物,于是他就会形成“机智”、“灵敏”等等性格。
其次,教育要素。
我在这里说的教育要素泛指一切教育与影响。
例如,当一个幼儿不幸处在特别困难的境遇中,假如他受到的教育是劝他逆来顺受,久而久之,这个幼儿便可能养成安分守旧的甚至是奴性性格;假如他受到的教育是鼓舞他坚忍不拔战胜困难,久而久之,他可能养成乐观的、坚韧的、布满自信的性格。
依据心理学家的分析,一般把性格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依据性格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学特征来确定性格的类型,可以分为理智型、心情型和意志型。
假如以个人的心理特点是倾向于外部世界,还是倾向于内部世界作为划分的依据,又可以把人的性格分内向型和外向型。
假如按个人独立性的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还可分为听从型和独立型两种。
一个人的生存过程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展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从性格的不完善、不成熟到性格的完善、成熟的进展过程。
为使更多的人具备完善、优良的共性品质,我们应当对孩子从小着手培育。
当然,这种培育不行不顾婴幼儿的实际状况而操之过急,而应当依靠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达到目的。
采编自现代育儿报------------------------------------------------------------------------------------。
幼儿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与生态环境
幼儿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与生态环境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影响他们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更是要培养他们身心健康、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尊重环境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
全人教育是指从幼儿的整体性出发,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全人教育的要求是不能被忽视的。
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幼儿教育应当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科学认知能力等,并在生活中进行运动锻炼和劳动实践,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自立的品质。
在全人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
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应当营造温馨、和谐、美好、卫生的环境,让幼儿能够在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
幼儿园教育中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植物园、科技馆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互动;组织幼儿参与园区的环保宣传和活动,例如垃圾分类、节水节电、防火等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会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展绿色植树和环保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除了营造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幼儿园还需要有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来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例如,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对于安全教育的管理,应当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安全用电、燃气、水的措施,保证幼儿园的安全。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与生态环境是紧密相关的。
在营造安全、温馨、美好的环境同时,注重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和环境意识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使命。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及纠正方法的研究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及纠正方法的研究封闭式学校指的是一种教育管理方式,学校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让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都在学校之内完成。
对于封闭式学校,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也有人持批评态度,认为封闭式学校会剥夺学生的自由,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在封闭式学校中,学生自私心理问题比较普遍。
本文将从学生自私心理的原因、表现和纠正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的原因1. 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影响在封闭式学校中,学生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价值观。
由于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学生可能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形成自私心理。
2. 社会交往受限封闭式学校的学生人际交往受限,与外界的社会交往少,很难感受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情感,难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造成学生自私心理的形成。
3. 学习压力大在封闭式学校中,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学习任务,很容易形成自我保护的自私心理,不顾及他人的生活和需求。
1. 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在封闭式学校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行为,不愿意分享学习资源和知识,自私地为自己谋取利益。
2. 缺乏同理心封闭式学校学生的社会交往受限,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对他人的需求和困难缺乏理解和关注,表现出自私的心理状态。
3. 不愿意参与学校公益活动在封闭式学校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对于学校公益活动的不愿意参与,不关心学校的集体利益,只注重个人利益。
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封闭式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等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封闭式学校可以通过团队游戏、项目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分享资源、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学生的自私心理。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及纠正方法的研究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及纠正方法的研究封闭式学校是一种教育模式,通常在学校内部建立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在学校内完成,与外界几乎没有接触。
封闭式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但也易导致学生形成自私心理。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主义意识强烈。
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学生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对社会集体意识缺乏认同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欲望的满足。
2. 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
因为学生只与同龄人相处,缺乏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接触的机会,对于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理解和关心。
3. 相互竞争心理明显。
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相互攀比、比较成绩、争夺资源,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提供外界交流机会。
封闭式学校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2. 强化情感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情感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谅,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分享、合作、扶助他人的重要性。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团队活动,如集体运动、合唱团、戏剧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4. 倡导公平和互助。
学校要倡导公平竞争和互助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互相帮助和取得成功。
5. 注重品德教育。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教育学生懂得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等美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封闭式学校学生自私心理的纠正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提供外界交流机会,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倡导公平互助,注重品德教育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摆脱自私心理,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对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解
学校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对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解学校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对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解林健⽣在教育学上对⼈的影响⼀般有三个因素组成:环境、遗传和教育。
⽆论是三因素论还是⼆层次三因素论,其实透露出这样⼀个信息:这三个⽅⾯对⼈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作⽤。
于是,我们可以有这样⼀个推论,⼈的发展成功与否取决于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
⽽现实的情况却把所有的重担都放在了教育这⼀个维度上,使得我们的教育承受了不应该的重负。
在这样的⽚⾯的强调和关注下,教育的改⾰必然会遭遇重重的困难。
教育有着⼴义和狭义的区分,⼴义的教育包括着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
那么我们提到的三因素中的教育究竟是哪⼀种呢?很多⼈都会认为是学校教育,尤其是社会⼤众,虽然说教育是⼈⼈都可以谈论的,但是对教育具体实质的不了解也必然会导致许多错误的说辞和观点。
学校教育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个阶段,还有接受学校教育之前的教育——家庭教育和接受学校教育之后的教育——社会教育,这两者对⼈的发展所起到的作⽤也是⾮常巨⼤的,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机构和专职的⼈员,往往导致⼈们忽视了这两者的影响⼒,这也是终⾝教育理念提出的⼀个重要的原因。
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对⼈的发展并不是学校教育单独⼀个因素所影响的。
如果给在这⼀阶段⼈所受到的影响的因素划分⼀个范围的话,学校教育应该是从学⽣进⼊校门的这⼀刻开始,从学⽣出校门的那⼀刻结束。
还有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的影响。
“5+2>7或5+2=0”的公式⾮常清楚地表⽰出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当然,我不是为⽬前学校教育⾃⾝的问题做辩护,⽽是要合理、全⾯地看待学校教育的问题,才能“治本”,否则讨论地再多,也只能给学校增加负担,给教师增加压⼒,给孩⼦增加痛苦,最终会导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交流的纽带断裂,教师的主动改⾰的欲望被浇灭,学⽣对学习的态度更加的消极。
另外,对学校内部的时间,我们也要做⼀个划分,究竟哪些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哪些根本就不是教育。
溺爱环境下的孩子终会养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溺爱环境下的孩子终会养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青少年为何会产生自私自利的心理?自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有天生的利己倾向。
在青少年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时,似门往往单纯地认为“我即世界”,在学习和生活中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
于是,青少年在衡量外界时便以是否有利于自己为唯一的标准,相应的行为也如此。
另一方面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教育造成的。
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他们的错误,这样使孩子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的心理便产生了。
人类社会是在群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它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作、关心和帮助。
如果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的人。
当然,对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青少年,家长不必十分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
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配,不能放任不管。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满意,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2、不要溺爱孩子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父母的溺爱密切相关的。
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引偶尔想让父母分享,父母在感动之余却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
”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东西都据为己有。
3、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
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机可乘、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4、让孩子懂得分享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
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影响教育的几点因素
摘要: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关键字:影响教育因素环境正文: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它既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又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到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诸多不公平现象发生,而教育的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
一、环境影响教育1、区域环境在靠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区与远离这些中心的地区,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人们接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存在着很大差别。
大中城市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素质较高,各种教育设施比较完备,那里的孩子受到的是正规教育;而一些小城市和县城的教育条件就比较差,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不仅师资素质较低,而且几乎谈不上什么教育设施,有不少孩子还因为地处偏僻无法上学。
2、社会环境当今社会发展很快,形式多样化,各种信息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但是,也同时对学生们造成了危害,如电视上经常播放一些不适合学生们观看的电视节目,电影中也经常播放一些暴力甚至情色的镜头,诸如此类的东西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社会环境中对学生危害最大的就是网络,尤其是沉迷网络游戏。
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
【心理教育】四种家教环境会毁掉孩子
【心理教育】四种家教环境会毁掉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够优秀,做家长的应该考虑是否是教育方式除了差错,家庭环境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请注意,这4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必定落后于人。
经有关专家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
不当家庭环境领略到孩子的影响,不仅就是生活、身心健康、自学方面,更轻微的就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可以危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
目前常用不当家庭环境存有:(一)父母离婚父母一旦再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毁坏。
这种压制对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对成年的父母更加沈重。
加之生活缺少照料,情感上的市场需求不能获得满足用户,孩子青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个崩盘了,常整体表现情绪低沉、抑郁寡欢、自卑感弱、不合群、学习成绩上升。
(二)父母认识不一致同一家庭中如果相同的成人对培育下一代持有的态度相同,就可以并使孩子无法构成统一的标准,从而丧失方向性,减少随机性。
比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稳步上学,而父亲却秉持孩子休学经商,为此经常大吵大闹愈演愈烈,并使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平衡,从而引致学习成绩上升或尘封成疾。
(三)父母不惜钱物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顺利完成家庭作业或得低分数而给他们钱或卖高昂的奖品,搞出金钱、物质刺激,这无疑就是一种行贿,并使孩子失去内在的自学动力,为钱财读书,有害无益。
另外,父母不择手段钱物,家庭翻新奢华,崇尚吃喝玩乐,往往并使孩子贪图安逸享用,不求上进。
(四)父母娱乐过度父母打麻将上瘾,甚至废寝忘食,孩子的生活丧失规律,在喧闹的环境中难以放心自学,睡眠不足又影响次日的听讲,自然可以影响学习效果。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即一个和睦、规律、勤奋、充满生机的环境。
在孩子进入学习情境之中时,不要干扰其注意力,避免高声喧哗,必要时“牺牲”听音乐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
另外,固定的学习地点、充足的光照、室内空气新鲜、桌椅合适、整洁安静,也是必需的。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如下是有关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诚如宋庆龄所说:“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怎样的性格,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
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环境大体是比较优越的,但精神环境却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环境中家庭氛围与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尤为关键。
一、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它对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家庭成员生活及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尤其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影响也不相同。
1、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父母关系和睦,亲子交流顺畅、密切,与人相处以礼相待、通情达理。
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愉快舒适。
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幸福感。
孩子能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对父母非常信任,在家庭中很有安全感,乐于和父母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自信、阳光、温暖、乐观、待人和善的性格。
2、不良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不和,是妨碍孩子性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庭不和睦,缺乏温暖,相处冷漠,互不关心,这样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关爱。
内心脆弱,很容易造成孤僻或者过度活跃的性格。
这类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大多不自信,但又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所以很多时候会弄巧成拙。
因为在家庭中缺少交流,孩子渴望与人交流的欲望受到压制,所以在与人交流时经常会表现的过分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环境与教育]什么环境会把人教育的自私
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这一命题中,人既可指整个人类,或一个人群,也可以指个人;环境则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即我们可以“遭遇”到的一切。
因此,“环境”的最大项就是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内的社会文明程度。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
”
人是环境的产物,意味着在人的发展上,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人种的进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比如,寒冷地带的人鼻翼比较长,而热带地区的人鼻翼则比较短。
这是因为,前者从体外吸入空气进入体内,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温暖过程,而后者却不需要。
还如,热带地区的人嘴唇比较厚,而寒冷地带的人嘴唇则比较薄。
嘴唇厚有助于从人体内散发出更多的热量,嘴唇薄则有利于保存人体内的热量。
赤道地区人们自然卷曲的短发则是为了形成一个空气层,更好地保护大脑免受太阳暴晒。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康芒斯指出:“习俗不只是习惯。
它是造成个人习惯的社会习惯。
”“‘习俗’是一种外在方面没有保障的规则,行为者自愿地事实上遵守它,不管是干脆
出于‘毫无思考’也好,或者出于‘方便’也好,或者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且他可以期待这个范围内的其他成员由于这些原因也很可能会遵守它。
”(马克斯?韦伯)风俗(习俗)是一定的人群适应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产物。
一定的风俗一旦形成,它又构成人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塑造人们性格的一种力量。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其意是说,智者像水一样机智敏捷,善于应对,随物附形;仁者像山一样厚重质朴,不管风吹雨打、电闪雷鸣,仍然巍然不动。
智者乐水是因为水的澄澈、流动与深沉难以测量;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和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说法是有意味的,其实如果说“山更能成就仁者作风,水更能熏陶出智者气象”也是很有道理的。
1996年,我的导师孙喜亭教授到长沙参加学术会议,在岳麓山下的枫林宾馆住了多日,特别是参观游览了依山傍水的岳麓书院,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湘江之滨能产生出那么多的才俊,与这方山水的灵秀是密不可分的。
”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悟出“山水孕育灵性,朗诵涵养才情”,浙江嘉兴海盐县境内的南北湖风景秀美,集“山、海、湖”于一体,是难得的休闲度假胜地,特别是它的“人生得意山水间”的广告词可谓深得吾心。
在“个体”的意义上,人同样是环境的产物。
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讲的就是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人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
一个人生活的家庭文化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更直接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发现,在使用第一人称上,出身于社会上层阶级的人习惯于用第一人称单数,如“我猜”、“我相信”等;而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更倾向于用第一人称的复数,如“我们……”我想原因就在于:出身于社会上层的人获得过许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更自信,更容易显示出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会更直截了当地表达个人的需要、愿望和感怀;而出身于社会下层的人往往自信心不足,比较怯懦,常常不敢理直气壮地表达个人的意愿和观点,所以经常要“拉大旗作虎皮”,成为“隐入群众之中寻求庇护的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但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
当今中国正走在通向法治社会的路途之中。
“人情社会”制约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迫切需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江湖中国”的土壤之上是建立不起法治大厦的。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从点滴做起。
即使一切都不改变,我们仍然有努力的空间。
更何况当我们不能改变
环境时,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而心态改变了,环境也就发生了变化。
因为所有的现实都不过是我们眼中的现实。
当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时,教育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好,教育就会更有效果。
“教育是我们时代少有的伟大希望之一。
在一个理性的世界中,教育取代了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信仰。
正是通过教育,现代人才相信美好的将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教育就是塑造未来。
”(查尔斯?赫梅尔)教育就是环境的创设,它体现着人的能动性和超越性。
创设一个安全、快乐、奋发向上、互助友爱、诚信、和谐的生活环境,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永丽)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