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媒体媚俗化倾向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下
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媒体作为传播精 来看,目前比较受群众欢迎、经营良好 性和真实性,不捏造虚假新闻,不采写
神文明的工具,理应追求高雅、抵制低 的媒体,没有一家是依靠媚俗来赢得广 宣扬色情、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
俗,用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东西去影 大受众的。
调低下的新闻”等,该公约对约束业内
响受众。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不正之
媒体为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 而降低审美标准和道德底线
媒体对于公众的影响力,决 定了其应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 正确使用话语权
传播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同 时也面对着巨大的市场诱惑。在这种情
媒体应该做代表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带 头抵制媚俗,做市场竞争的主人而不是 市场经济的奴隶。在应对市场竞争方面, 有的媒体为了所谓的经济效益,将社会 效益置之不顾,完全失去了自我立场和 判断力,片面追求所谓的“收视率”、“收
2. 地方保护、行政干预问题严重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地方保护主义 难免抬头,新闻舆论监督便存在着来自 于行政权力的干预问题。拿 2003 年的 广西南丹矿难事件来说,由于地方官员 与矿难老板权钱交易,相互勾结,使中 央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无法知情, 在人民日报记者冲破铁幕写出内参和报 道后,事情才败露并受到严肃查处。还 有一些官员,害怕媒体的舆论监督,害 怕曝光本地的黑暗面让自己丢了“乌纱
功能无限放大,从而弱化了法治类新闻 它进行知识传递,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在推进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社会效应。这 它针砭时弊,被喻为“社会警察”;它 团结、稳定、鼓劲,以正确的舆论宣传
种理念上的误区导致法治类新闻的媚俗 进行身心愉悦,是“娱乐车间”,等等, 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要敢于和
舆论 监 督 是 新 闻 传 媒 的 基 本 功 能, 不仅代表着媒体的社会良知,更 昭示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本文通过 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新闻舆论监督所 处的困境及其原因,思考并研究舆论监 督的现实出路。
社会转型期的新闻舆论监督
1. 重视百姓疾苦,促进社会公平 无论是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还 是政府强制拆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或 者是湖北巴东邓玉娇案,三者都有指向 社会制度设计不合理的共性特征。这也 说明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社 会矛盾也开始显现加剧。新闻媒体在这 个时刻,就应该成为百姓的传声筒、排 气阀,述百姓之苦、解百姓之难。以服 务社会为至高原则,关注那些社会底层 的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人权,促进社 会公平。以 2010 年王家岭透水事件为例, 电视媒体以大时段直播方式,坚持以人
作,激起公愤。《东周刊》的做法突破 了媒体应坚守的道德底线,比一般情况 下的隐私揭露更恶劣。有的广播媒体夜 间用直播的手段,以心理咨询名义聊色
要防止媚俗,必须正确理解 “三贴近”,贴近并非迎合,通俗 并非低俗
于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一些媒体 情话题,将少男少女弄得精神恍惚。许
1. 重视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正确
按市场的需要来决定精神文化产品的 通过媒体看世界,媒体引导着社会潮流, 论导向上出了偏差。实际上,这与“三
“生产”和“销售”。媚俗就是在这种理 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价 贴近”的本质要求相违背。
论的支持下应运而生的,它意味着媒体 值判断产生影响。根据哈贝马斯提出的
“三贴近”是一种商品。不少 媒体对于公众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合媚俗当做喜闻乐见,有的甚至把带有
人便将商家生产和销售的一般产品与精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 明显错误倾向的“杂音”、“噪音”也作
神文化产品这种特殊的商品等同,完全 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人们 为“群众的呼声”加以渲染,以致在舆
为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而降低审美标准 交往理论,有效的传播沟通必须遵守四 面我们要坚持媒体与生活、与实际、与
和道德底线。比如法治类新闻的报道, 项规则 :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 群众的贴近性,反映群众的呼声,满足
有的媒体将法治类新闻吸引人们眼球的 正当性。它进行新闻报道,是“守望者”; 群众的需求 ;一方面又要坚持唱响主旋
步的东西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这就决 《新闻伦理纲领》、英国的《英国报人道 《新闻法》等法律早日出台,以便有明
定了新闻宣传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德规则》、中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 确的法律条文来规范从业者的行为。
的方针。如果把握不好,反面的报道过 业道德准则》。新闻工作者应当通过行
(作者为青岛日报群工部主任)
传播的内容变得庸俗肤浅、低级趣味起 多电视娱乐节目过分追求刺激、冒险、 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来,这种媚俗化的行为,严重影响和侵 低级趣味、哗众取宠等,不一而足。
无 欲 则 刚, 不 以“ 趋 利 ” 为 目 标。
害着广大受众的文化素质、欣赏品位和 价值取向。这一现象必须引起媒体从业 者的高度重视和警醒。
观察与批评
●段 琳
对媒体媚俗化倾向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媒 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大众媒
周刊》刊出某女星多年前被迫拍下的裸 照,将该女星的伤痛作为商业利益来炒
正、导向正确、遵纪守法、正确监督、 诚信服务。
体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满足了新的历史时 期广大民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但是,市 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业的商业化经营,促 使媒体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为最高目的。
新闻舆论监督的现实困境
1. 新闻媒体自身问题突出
一些记者乃至一些媒体为了单纯地 追求“轰动效应“,一味寻求感官刺激, 走“星、性、腥”的路线,以换取高收 视率。同时,记者的“媚官”“、媚权”“、媚 势”现象也使他们放弃了舆论导向义务 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在多数新闻舆论监督节目中, 批评性报道居多,并且以“揭黑”为主调。 这样容易给观众造成“漆黑一片”的感 觉,不利于正确引导舆论。
为本的精神,正确发挥了舆论监督功能,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2. 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转型 2000 年 7 月 27 日,中纪委副书记 曹庆泽表示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其它 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充分发挥 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纵深发展。可以看到, 舆论监督有着立法、行政、司法监督所 不及的影响力”。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 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面临着各 种危机与挑战,例如群体事件突发、行 政权力缺乏有效制约、腐败现象没有从 根本上得到遏制等。实践证明,开展有 效的新闻舆论监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 要手段之一,并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俗的短视行为
多,不仅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现实生 业法规进行行业自律。2001 年曾经出台
不可否认,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在 活,而且会影响人们对形势的正确认识 过由“第二届全国文化娱乐记者联谊会”
受众中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但不能因为 和判断,不利于鼓舞信心和士气,甚至 草拟修订的《全国文化娱乐记者自律公
有人喜欢就去迎合,更不能只图经济效 引发不安定的因素。其实,从现实情况 约》,内容包括“严守新闻报道的公正
媚俗,意思是不择手段或者过分地 况下,就不免涉及到“话语权”使用是 听率”、“阅读率”和“广告率”,不加
讨好、迎合大多数人的心态和做法。商 否得当的问题,也就是媒体面对公众是 分析和选择地搞“有闻必录”、“有求则
家视顾客为上帝,这无可厚非。报纸、 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时代, 报”,把低级趣味当做通俗易懂,把迎
新闻的真实性,不仅要求个别事实的真 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同样, 领域尤其是娱乐新闻领域内的新情况、
实,而且要求事物整体的真实、本质的 媒体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法律和法规来 新问题、新现象,目前的新闻法规显然
真实。应该看到,正面的、积极的、进 保障。如美国的《记者守则》、日本的 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因此,人们期盼着
性和公开性,一旦错误导向和有害信息 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
文体类新闻报道的媚俗现象更是突 进入社会传播,就会对社会、对某些受 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出。众多娱记们热衷于报道明星名人们 众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为此, 解决突出矛盾,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
的三角恋、四角恋,明星大腕们怀孕生 媒体必须在运用自己话语权的同时承担 的大局。
子的前前后后、大小细节。如香港 2002 起社会公共责任。概括起来,媒体应该
2. 认清高雅与低俗、正面和反面、
年曾爆出著名的《东周刊》事件。《东 担起的公共责任就是真实准确、客观公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以长远眼光避免媚
26 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下
观察与批评 ● 梁军 肖潇
新闻舆论监督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3. 严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加强 的媚俗化倾向起到了一定作用。目前我
风等反面的东西进行揭露和批评,是媒 行业自律,以强有力的法律和法规来抵 国的《新闻法》还未出台,新闻从业人
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群众所欢迎和 制媚俗
员采集、传播、出版、交流新闻的权利
期盼的,但并不等于反面报道越多越好。
人类社会需要法律来保证人们之间 与责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新闻
化 :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过分热衷于猎 它们从不同层面说明了媒体的社会身份 善于回答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和敏
奇“阴暗面”,过多描写犯罪细节,极 特征。
感问题。要善于化解矛盾,通过摆事实、
力渲染血淋淋的场面,导致个别青少年
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性、共享 讲道理,解疑释惑,引导受众理解党和
甚至是成年人“照本宣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