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新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二节课时2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学案 湘教版选修6【提分必备】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二节第2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第2课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二)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1.西电东送(1)概念: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2)三大通道通道详情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① 水电资源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② 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广东中部通道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③ 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和④ 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⑤ 京津唐地区温馨提示“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由火电和水电两种构成(以火电为主);中部通道由水电构成;南部通道由火电和水电两种构成(以水电为主)。
南部通道以水电为主,兼有火电,这样的好处是火电可以弥补水力发电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发电不稳定的缺点。
概念辨析坑口电站坑口电站就是指建设在煤矿矿区附近的燃煤火电厂,这样只需要建设输变电线路就可以方便地将能源输出,改变了以往需要靠各种交通方式来输出原煤等矿物的方式,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也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损耗。
优点:可以节约煤炭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缺点:建设坑口电站会导致煤矿附近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如果当地水资源不足,可能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问题。
2.北煤南运(1)概念:指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2)原因: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集中于⑥ 北方 ,山西、陕西、⑦ 内蒙古 尤为丰富。
⑧ 华东、华南 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明显不足。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区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资源调出区 将⑨ 资源优势 转变为⑩ 产业优势 和⑪经济效益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等资源调入区 解决了当地⑫ 资源短缺 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可能引发一些⑬ 生态环境 问题沿线区不同类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因资源运输载体、管道线路、工程规模以及施工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自我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1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 3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 7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 11 -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环境安全问题1.环境安全(1)含义: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两个角度①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
②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环境安全问题(1)界定: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2)主要类型①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②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这里的“某个临界值”主要是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而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为标准来衡量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设计【学习目的】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和现状。
2.通过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图文资料和人口、经济、社会等人文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依据资料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 通过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重点难点】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预习知识】(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2.原因: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4.现状(1)世界:约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地区最为突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以西,昆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2.范围:大致包括、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3.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4.主要景观:以为主。
5.内部分异:以为界,以东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6.脆弱的生态环境(1)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风化和作用显著,形成大片的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平地多疏松的;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季节。
(2)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1)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
2.防治内容:预防的威胁;扭转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的生产力。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1.结合我国实际生态环境案件,阐述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形成的一般过程。
2.举例说明某一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能根据图表说出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课导入建议以2013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新数据引入新课——主要的环境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1)现状⎩⎪⎨⎪⎧ 量: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 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少(2)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人口激增、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加速。
(3)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总面积减少、原始林地锐减、总体质量下降等。
①原始林:生物种类及种群数量、生态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②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质量较差、中幼龄林比重大,单位蓄积量低。
2.我国草场退化(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
(2)问题:草场退化严重,生产力不断下降。
(3)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虫害等。
森林锐减、草场退化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提示】 森林面积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草场退化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水土流失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衡石量书整理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区域认知)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态退化:(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
(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2.生态退化的危害: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判一判] 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
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掌握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理解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1)概念: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①森林覆盖率低。
②人均拥有量少: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左右。
③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较少。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①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②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不断下降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虫害等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1.水土流失(1)我国的水土流失①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②水土流失面积:2002年全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1%。
③类型:水蚀、风蚀。
(2)形成原因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
②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
(3)危害①直接危害: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
②间接危害: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引发洪涝灾害。
2.土地荒漠化(1)分布: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
(2)成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其作用的过程缓慢。
②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是主导因素。
(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②形成沙尘暴a.条件: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
b.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人们的出行,破坏生态环境。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荒漠化防治优秀导学案
荒漠化防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识记要求:(1)了解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自然特征的形成和不同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危害。
(2)了解荒漠化的防治2. 能力要求:(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我国荒漠的纬度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别及成因。
二、重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防治三、难点:荒漠化防治四、学习过程:1、知识链接:(1)我国大兴安岭以西到新疆地区有哪几个大地形区?(2)本区属于什么干湿区?属于什么自然带?从东向西属于何种地域分布规律?(3)本区属于你那种气候?发展农业有什么有点和不足?2、自主疏理:(1)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人为原因:①②;③;④利用不当。
统计表明: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危害: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3)荒漠化的防治: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我国学者提出的行之有效的荒漠化整治模式:①在防治中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贯彻国家相关法规的同时,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并举;②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性质,采用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
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现状,耕作制度、组织和资金等问题。
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和策略。
③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任何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4、归纳总结:5、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D.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土地退化4.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D.旱作地区和高原牧区5.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地区局部小气候6.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是主因,在人类活动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表现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7.锡林郭勒草原牧民定居点附近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农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优秀教学案例
1.介绍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沙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为例,讲解我国政府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3.通过讲解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通过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荒漠化对环境、经济、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2.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发现不足、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文章,可以是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或建议献策。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反馈意见。
五、案例亮点
1.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本案例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为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案中图版选修6
第二节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荒漠化的产生———————情景导入先思考——————每年冬春季节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既有境外源区又有境内源区。
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境内源区主要有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界地区,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和北疆的库尔班通沙漠。
思考探究:内蒙古多沙尘源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内蒙古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分布多个沙漠或沙地,地表干旱、植被稀少,冬半年冷空气入侵我国的必经之地,大风过境沙尘扬起。
———————基础知识要记牢——————1.荒漠化的概念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从荒漠化与人类的关系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体验不可少———————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 3.6×107 km2,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解析: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的荒漠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区的热带荒漠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温带荒漠。
第2题,荒漠化的扩大和加剧主要受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加大和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影响。
故与A项无关。
3.读下面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区乙图我国近年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状况图(1)指出我国水蚀荒漠化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并概述这两类地区水蚀荒漠化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二节课时2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学案 湘教版选修6【必做练
课时2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学习目标] 1.说出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的原因。
2.阐述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形成的过程。
3.说明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一、土地荒漠化1.分布地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
2.影响因素(1)重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2)主导因素: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危害(1)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3)形成沙尘暴影响其他地区。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现状(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2.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
(2)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3)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4)土壤、水和空气污染。
探究点一土地荒漠化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1994年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材料二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下图为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答案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造成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干旱。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答案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成因导学案
学年:高二学科:地理编号:B3-2-1-1 编制人:郝伟审核:高二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课题:荒漠化的成因【学习目标】1、结合图片,说出荒漠化的概念。
2、通过相关图表、资料,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人为原因及危害。
3、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导学过程】【预习导航】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概念指发生在______________..............地区..及一些___________...........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原因是气候变异等___________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⑷现壮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_________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地形区范围:____________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2.地貌特点:【笔记栏】3.自然景观的经度差异西部东部降水海陆位置载畜量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旱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牧业草原牧业、灌溉农业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__________贫乏,河流欠发育,________作用微弱,而_______和_______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______稀少,______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______,且集中在______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中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3.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复习学案第一课时: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材分析】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沙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概念2、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3、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荒漠化问题产生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重、难点】1、局部区域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特别是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
2、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知识结构】荒漠化的概念干旱自然因素气候异常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成因过度樵采(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荒漠化防过度开垦治的对策荒漠化的表现: 世界和我国荒漠化现状【知识梳理】(课前完成,课堂点拨)1、荒漠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地区及一些地区的一种。
主要表现:退化、退化、退化而引起的、和次生盐渍化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自然原因: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环境的脆弱性;日数多,集中在干旱的季节;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我国西北地区位置:,,水汽难以到达;干旱的原因:地形: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的隆起(3)人为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能源缺乏区、在畜牧区及在耕作区等。
最新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21荒漠化的防治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使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
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习,培养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态度和精神,强化的人地观念。
教育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重点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难点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过程:一、荒漠化2.荒漠化⑴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的这种土地退化........及一些半湿润地区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⑷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学案2.1荒漠化(预习案和活动案)
- 1 -2.1 荒漠化的防治预习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了解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掌握背斜、向斜、断层等特征。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必修三2.1,进行知识梳理,勾划重点。
重点是荒漠化的危害、成因及应对措施。
2.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带★的内容。
构建梳理 自我完善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
雄浑,静穆,严肃,总是给你一种单调的颜色:枯黄、枯黄,永远是灼热的枯黄。
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
一.荒漠化地区的特征宁夏贺兰山,巍峨高峻,形势险要,巨石峭壁,高耸入云,雄姿挺拔,岱色永恒,是祖国北疆天然之御敌屏障。
更有天苍苍野茫茫的百世苍凉,万代洪荒;还有那疾风劲草、丛丛刺窠的顽强不屈,倔犟刚强;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贺兰山对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形成的影响。
二、荒漠化的形成尽管不见长烟,也无孤城,更无山万韧,但晴空万里的苍穹,尤如一望无际的沙漠,划过长空的云缕,便是长烟,天际尽头霞光万丈,如山有万韧,我们便如立在城楼远眺的戌征将士。
从气候角度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市。
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
“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沙漠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利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论分析人类活动如何导致荒漠化的形成。
三、荒漠化的防治中国政府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初步遏止了荒漠化持续扩展的态势,我国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继续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word学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word学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体会。
2、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缘故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2)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连续进展,人地和谐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
(2)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能够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依照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作用为本节的难点。
4、教材的处理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得人为因素是阻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明白得人类因素阻碍的不同表现,关心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能够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预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和谐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治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进展。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课件21荒漠化的防治课时2人教版必修3
活 动
用水不当
工程施工
第五页,共14页。
控制人口增长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调节农、林、牧用地 之间的关系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 施构筑防护体系
宁夏沙坡头为什么不造林固沙,而是采用(cǎiyòng)草方格沙障固沙?
第六页,共14页。
材料一 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宣传口号为“不要让我们的未来干枯”。
图中植被多为灌木丛林。高大乔木生长需水量大,根系不够发达,耐旱性差。 所以固沙植被多为根系发达且耐旱的灌木丛林。
第八页,共14页。
荒漠化 防治(fángzhì)
预防(yùfáng)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内容
扭转正在(zhèngzài)发展中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课
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3.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4.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5.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6.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3.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1.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dìqū)主要分 布在
2. ①盆地边缘地区(dìqū) ②河流上游源 头地
3. 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dìqū)
No 固定沙丘。材料一 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宣传口号为“不要
让我们的未来干枯”。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防治的主要内容
Image
第十四页,共14页。
同步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建设
高中地理学案课件必修三人教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课荒漠化的防治课时2
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
坏。因此
()
本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
专 题
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 以
栏 目
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
开 关
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
“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课时 (kèshí)2
解析 第(1)题,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
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
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以防绿洲退
化为荒漠。
本
专
第(2)题,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
题
栏
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
课时 (kèshí)2
课时 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
专
[学习目标定位]
题
栏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
目
开
对策和措施。
关
第一页,共22页。
自主(zìzhǔ)学习区
课时 (kèshí)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
1.荒漠化防治内容
专
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① 威胁(w;ē二ixi是é)扭转正在发展
关
第十八页,共22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课时 (kèshí)2
4.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B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
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本 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学习目标] 1.说出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产生的原因。
2.阐述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形成的过程。
3.说明土地荒漠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一、土地荒漠化1.分布地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
2.影响因素(1)重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2)主导因素: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危害(1)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3)形成沙尘暴影响其他地区。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现状(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2.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
(2)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3)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
(4)土壤、水和空气污染。
探究点一土地荒漠化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1994年10月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材料二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下图为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答案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造成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干旱。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答案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1.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1)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危害严重;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
(2)人为原因主要有: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被大量破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等使草原破坏,草场退化;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我国北方草原区大量放养山羊等牲畜也是草场退化的原因。
(简化为:过度农垦、樵采、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他人类活动。
)由于人为原因的影响,加之我国冬季强劲的西北风的扬沙、输沙作用,使我国的土地沙化区域有逐步向东南扩展的趋势。
(3)图解荒漠化形成因素2.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的地方,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也有所差异3.图解法记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危害4.沙尘暴的形成条件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强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沙源——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形成沙尘暴的局地热力条件。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2.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风蚀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正确的对应关系依次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石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第2题,江南丘陵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化学作用强。
探究点二生物多样性减少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6~19世纪的三百年间,地球上只有136个物种彻底消失,工业革命后,二百多年来已经有540个物种灭绝,尤其是最近一百年来,灭绝的物种就接近400个。
材料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88个。
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近二百年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____变化的趋势。
答案加快2.分析生物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为原因:人类破坏草地、森林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3.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人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中国东部的海滨城市浙江省温岭市,开展了一项针对大熊猫的野生动物异地保护性研究。
这项研究旨在调查和了解大熊猫对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沿海,以及从自然环境到人工饲养环境的适应性。
据此回答3~4题。
3.大熊猫主要栖息在( ) A .温带季风气候区 B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 .热带雨林气候区D .热带季风气候区4.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危险是( ) A .天敌的捕杀 B .食物的缺乏 C .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 .人类的猎杀 答案 3.B 4.C解析 第3题,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第4题,大熊猫已经受到国家的保护,但环境破坏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缩小。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林场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近年来,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
完成1~3题。
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3.近年来喇叭泉林场开展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1.C 2.D 3.D解析第1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致使树木大量死亡。
第2题,树木大量死亡,使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第3题,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行距内耕作低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美国内政部官员称,到2050年,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附近北极海冰的融化将可能导致三分之二的北极熊灭绝。
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人类活动可以缓解北极海冰融化的是(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C.青藏铁路D.无氟冰箱5.下列现象中,让北极熊感到“绝望”的是( )①植树造林②汽车增多③“太阳能屋顶”推广④森林面积减小⑤高山雪线上升A.①③⑤ B.②③⑤C.①②④ D.②④⑤6.据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1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动物病毒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答案 4.B 5.D 6.D解析第4题,北极海冰融化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西气东输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全球变暖。
第5题,北极熊感到“绝望”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北极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
汽车增多、森林面积减小都会使空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高山雪线上升说明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第6题,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猎杀和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所产生的问题如上图中的( )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2.图③中的环境问题可直接导致( )A.土地退化B.下游湖泊淤积C.诱发沙尘暴D.生物多样性减少3.形成图④中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是( )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Ⅱ.植被稀疏Ⅲ.过度放牧Ⅳ.滥伐森林A.ⅠⅡ B.ⅢⅣC.ⅠⅢ D.ⅡⅣ答案 1.B 2.A 3.B解析第1题,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
图①中草地稀疏、载畜量过多,反映的是草场退化现象;图②中岩石裸露,是水土流失的结果;图③中陡坡开垦梯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图④为土地荒漠化。
第2题,题干中的“直接”是题眼,水土流失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下游湖泊淤积是水土流失的间接后果;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后的危害之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第3题,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是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高于西部。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5.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6.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A.多打机井,供应更多的牲畜饮水B.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答案 4.B 5.A 6.D解析第4题,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多,荒漠化程度低,草场生长条件好,载畜量高。
第5题,题目反映的问题是过度放牧,使草场资源退化。
第6题,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的措施有限制牲畜数量,增加人工草场;草原地区不宜大力发展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