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和影响,提高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分布和影响;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定义和成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荒漠化的分布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总结荒漠化防治的经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并分析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 选取一个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内容:荒漠化的类型与特征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不同类型,如水力荒漠化、风力荒漠化等。
2. 分析各种荒漠化的特征,如土壤退化、植被减少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各类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不同类型荒漠化的特征。
2. 运用图像展示法,直观展示荒漠化的各种类型和特征。
3. 采用问题解答法,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类型和特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种荒漠化的特征。
3. 实例讲解:分析具体实例,讲解各类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4. 问题解答:解答学生关于荒漠化类型和特征的疑问。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
2. 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及经验。
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 荒漠化治理的技术方法和实施策略。
2. 学生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荒漠化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
4. 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介绍荒漠化的定义,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如气候变化、过度开发等。
2. 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阐述荒漠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居住等方面的危害。
3. 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及经验:介绍我国及国际上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如退耕还林、沙化土地治理等,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4.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政策、技术、管理等方法,如设立自然保护区、沙产业开发等。
5. 学生实践环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荒漠化防治措施,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分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如气候变化、过度开发等。
3. 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讲解荒漠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居住等方面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4. 介绍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及经验:通过展示我国及国际上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如退耕还林、沙化土地治理等,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
2. 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教学难点:1. 荒漠化防治方法的实践应用。
2.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
2. 荒漠化防治案例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荒漠化的严重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荒漠化吗?荒漠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方法和效果。
4. 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荒漠化防治案例,讨论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讨论的荒漠化防治方法,设计一个荒漠化防治方案。
实践活动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案修改完善根据教学实践和评价结果,教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荒漠化防治政策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2. 荒漠化的分布与影响3. 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防治政策4. 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分析5. 个人和集体的荒漠化防治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分布及其影响;我国荒漠化防治政策;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个人和集体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 讲解:介绍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如退耕还林、草畜平衡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个人和集体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当地荒漠化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荒漠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评价其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实际行动。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荒漠化地区、防治措施等相关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荒漠化防治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
3. 案例资料: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4. 环保活动记录:学生参与的环保活动照片、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分析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2. 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3. 荒漠化分布的特点4.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5. 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荒漠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荒漠化现象及防治成果。
4.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现象及其成因。
2. 讲解荒漠化概念、类型、成因、危害及分布特点。
3. 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总结荒漠化防治措施。
4. 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拓展荒漠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关注并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六、教学内容1. 生物措施:植被恢复、物种引进与适应性培育2. 工程措施:水文水资源管理、土地改良、防沙治沙工程3. 农业措施:改良耕作制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 社会经济措施:政策法规制定、宣传教育、生态补偿机制5. 国际合作与交流:全球荒漠化治理经验分享、技术合作与援助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类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原理及实践应用。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综合性与协调性,以及国际合作的作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析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成功案例。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2. 让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2.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
四、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2. 荒漠化的危害3.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4. 国内外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5. 学生实践活动: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创意方案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
3. 案例分析:介绍荒漠化的危害及国内外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
4. 知识拓展: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5. 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创意方案。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本地区的荒漠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荒漠化概念、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国内外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创意方案展示:评价学生提出的荒漠化防治创意方案的创造性及可行性。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地荒漠化情况。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践。
3. 开展校园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3. 反思实践活动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践行环保理念。
高中地理专题: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分布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4. 引导学生学习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2. 荒漠化的分布与影响3. 荒漠化的成因4. 荒漠化的危害5.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荒漠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荒漠化防治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讲解荒漠化的概念,介绍荒漠化的类型。
3. 荒漠化的分布与影响: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讲解荒漠化对环境、人类的影响。
4. 荒漠化的成因:讲解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成因。
5. 荒漠化的危害:分析荒漠化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危害。
6.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介绍荒漠化防治的技术、政策和管理措施。
7.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荒漠化防治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8. 小组讨论: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9.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意义。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荒漠化定义、类型、分布、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2. 考察学生对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4. 检查学生作业中提出的荒漠化防治建议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荒漠化研究专家或环保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一线经验和观点。
2. 组织学生参观荒漠化治理项目,实地了解治理效果和困难。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荒漠化的概念与分类1.1 导入:引入荒漠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和特点。
1.2 荒漠化的定义:解释荒漠化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丧失,土壤贫瘠等现象。
1.3 荒漠化的分类:介绍荒漠化的不同类型,包括气候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和生态荒漠化等。
1.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荒漠化案例,让学生了解荒漠化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荒漠化的成因与影响2.1 荒漠化的成因:介绍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2 自然因素:讲解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
2.3 人为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贡献,如过度开发、土地过度利用等。
2.4 荒漠化的影响:探讨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农业、水资源、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荒漠化防治的措施3.1 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强调荒漠化防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植物措施:介绍植物措施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如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
3.3 工程措施:讲解工程措施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如土地改良、水资源利用等。
3.4 生态措施:探讨生态措施对荒漠化防治的影响,如生态退耕、生态修复等。
第四章:我国荒漠化现状与治理实践4.1 我国荒漠化现状:分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4.2 治理实践:介绍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实践案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
4.3 成功经验:总结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成果。
4.4 不足与挑战:探讨我国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治理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启示与国际合作5.1 全球荒漠化现状:分析全球荒漠化的现状,让学生了解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问题。
5.2 国际合作:介绍国际合作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
5.3 各国经验:分享不同国家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了解各国荒漠化治理的差异。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成因2. 荒漠化的类型及影响3. 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与措施4. 我国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案例5. 个人和集体的责任与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影响;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 难点:荒漠化成因的复杂性;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现象及防治成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践操作。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荒漠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成因及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影响。
4. 荒漠化防治措施:讲解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与措施。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用性,提出改进意见。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及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创新能力及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提出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可包括:1. 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充分交流和合作。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定义与分类2. 荒漠化的成因与分布3. 荒漠化的危害4. 荒漠化防治措施5. 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视频资料。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为例,分析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与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
2. 讲解荒漠化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荒漠化的概念,介绍荒漠化的分类。
3.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与分布:讲解荒漠化的成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并介绍荒漠化的分布特点。
4. 讲述荒漠化的危害:阐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讲解荒漠化防治措施:介绍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等。
6. 案例分析:以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为例,分析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与效果。
7.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8.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荒漠化问题,了解国际上的荒漠化防治措施。
2. 探讨荒漠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了解碳汇功能。
七、教学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
2. 强调荒漠化防治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 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2. 荒漠化的成因3. 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5. 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案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3. 课堂讲解:讲解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个荒漠化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荒漠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荒漠化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荒漠化治理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荒漠化实地考察,加深对荒漠化现象的理解。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
3. 开展荒漠化主题的课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荒漠化地区、荒漠化治理成果等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2.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荒漠化防治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播放和讨论。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以及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2. 荒漠化的危害3. 荒漠化的分布特点4. 荒漠化防治的意义5. 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问题。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 案例分析: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案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和分布特点。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措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六、荒漠化防治的策略1. 课堂讲解:讲解荒漠化防治的策略,包括农业技术改进、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让学生了解实际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
七、学生小组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策略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荒漠化防治策略,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并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实施效果。
八、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1. 课堂讨论:讨论荒漠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融入荒漠化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荒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如生态旅游业、沙漠农业等,让学生了解荒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途径。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第一章: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1 荒漠化的定义解释荒漠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含义。
强调荒漠化不仅仅是指沙漠地区的扩大,还包括土地质量的退化。
1.2 荒漠化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如水力荒漠化、风力荒漠化、化学荒漠化等。
分析各种荒漠化的特点和成因。
第二章:荒漠化的成因与影响2.1 荒漠化的成因探讨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水资源利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荒漠化的影响分析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强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的关注。
第三章: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与方法3.1 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介绍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则,如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3.2 荒漠化防治的方法探讨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方法,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改良等。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四章:我国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实践4.1 我国荒漠化现状分析我国荒漠化的分布特点、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荒漠化问题的紧迫性。
4.2 我国荒漠化防治实践介绍我国政府采取的荒漠化防治政策和措施。
分析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学生实践与思考5.1 学生实践设计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地区的荒漠化情况、参观荒漠化治理项目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荒漠化防治的认识。
5.2 学生思考提出针对荒漠化防治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在荒漠化防治中的责任。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和策略。
第六章:国际荒漠化防治经验与启示6.1 国际荒漠化防治经验介绍国际上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如非洲的萨赫勒地区、亚洲的蒙古国等。
分析这些成功案例的防治策略和经验教训。
6.2 国际荒漠化防治对我国的启示探讨国际荒漠化防治对我国的启示,如政策支持、国际合作、技术创新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国内外荒漠化防治中发挥我国的作用。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影响以及我国荒漠化的现状。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
3. 利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荒漠化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为什么会出现荒漠化现象?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影响以及我国荒漠化的现状。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讨论如何推广这些经验。
环节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提出解决方案。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环保倡议。
环节六: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调查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反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荒漠化,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危害。
3.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掌握描述和分析荒漠化过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荒漠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对荒漠化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发生机理、类别及其成因等基本概念。
2.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介绍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以自然因素为例,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分析自然因素中长时间的气候干旱、风化侵蚀等对荒漠化的影响。
以人为因素为例,介绍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与荒漠化的相关因素,如人类过度开垦耕地、疏林造林、过度放牧等。
3. 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介绍荒漠化对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危害。
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严重损害盐碱地、水资源和耕地等自然资源。
同时,还会在导致风沙暴、水土流失及生态失衡等问题。
荒漠化对于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同样具有极大的影响。
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现代技术、社会管理、生态建设等方面。
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技术的应用,以及社会管理的改善,促进荒漠化地区的发展。
培养学生重视荒漠化地区生态建设,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在讲述荒漠化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轨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亦需要与学生多方互动,让学生在原因分析上能够清晰明了。
2.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从学生感兴趣或偏向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对荒漠化有更深层的思考,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 视觉辅助手段适当运用一些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工具,可以更直观、生动地描述和展示荒漠化的过程和危害。
在创意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以草图等形式来介绍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四、教学评估1. 日常教学测试针对荒漠化的基本概念知识、相关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日常小测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优秀教学案例
1.介绍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沙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为例,讲解我国政府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3.通过讲解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通过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荒漠化对环境、经济、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2.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发现不足、不断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文章,可以是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或建议献策。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反馈意见。
五、案例亮点
1.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本案例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为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及分布。
2. 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 荒漠化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生态修复、水资源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等。
5. 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沙化土地治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4. 实践活动法:设计荒漠化防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5. 实践活动:设计荒漠化防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当地荒漠化现状,并提出防治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荒漠化概念、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设计的荒漠化防治方案的创意和实用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当地荒漠化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建议。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荒漠化的概念与类型教学目标:1. 理解荒漠化的概念,掌握荒漠化的类型及分布。
2.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了解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
3. 提升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教学难点: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人类活动与荒漠化的关系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荒漠化现状,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
2. 提问:什么是荒漠化?它有哪些类型?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内涵。
2. 介绍荒漠化的类型及分布,让学生掌握荒漠化的基本知识。
3.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我国荒漠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现象。
2. 探讨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荒漠化。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2. 强调环保意识,提倡学生从自身做起,减少荒漠化。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全球荒漠化现状。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六章荒漠化的监测与评估教学目标:1. 理解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2. 学会使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荒漠化进行监测和评估。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教学难点: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高中地理专题: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社会,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2. 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3.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4. 我国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案例5. 个人和集体的责任与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现象及治理成果,增强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
4. 小组讨论法,探讨荒漠化防治措施及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现象及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毛乌素沙漠治理。
4. 危害展示:让学生了解荒漠化对环境、经济、人类生活的危害。
5. 防治措施:讲解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涵盖了荒漠化的基本概念、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及我国治理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你编写剩余的五个章节。
六、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我们将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我们将前往当地的一个正在进行的荒漠化防治项目,如植树造林、沙漠变绿洲等。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以及这些措施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与项目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他们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心得。
七、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荒漠化的防治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使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
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⑴概念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⑷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 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 不足50毫米 200毫米以下 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 阻隔水汽进入 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青藏高原隆起 位置 东 西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
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
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兵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本区条件分析: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阅读P21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复述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⑴绿洲: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阅读P22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后讨论: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点拨: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
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
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
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
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
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下图(图1.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述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板书设计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2.地貌特点: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活动与探究教材活动作业导学反思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