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常州市翠竹中学李红霞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

由此可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等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尿的形成过程。

二、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这一学生不难回答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自然导出“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

由一句话:人体的“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切入课题。

以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进入“泌尿系统组成”的教学: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再小组合作学习81页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开始“尿的形成过程”教学: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教材中有“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难点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设计[看:说“发现”的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尿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准备实物(新鲜的猪肾)、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田世国获奖时的片段,他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其母亲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毅然捐肾救母。

其“反哺报恩”之举感动了中国。

(多媒体展示视频片段)在学生受到孝心教育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人有几个肾?肾脏有什么作用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尿毒症?等等。

引出本节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一)肾的结构、动画展示人的排泄途径,了解排泄的概念,认识到肾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观察肾的结构出示猪的新鲜肾,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肾脏的外形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与肾脏相连的三条管道各指什么?(注意它们与肾脏相连的部位)、观看动画,认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动画演示有宏观到微观: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课件展示: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图(2)[填图]: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梁冬梅(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 366000)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之后,针对人体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如何排出有关知识的学习。

本章知识学习后,学生对人体内物质的来源、利用和排出,形成了完整知识链,学生对人体生理活动现象有了更多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个人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在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念渗透,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结合生物课程目标和本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教学过程运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观察,对泌尿系统及重点内容肾脏结构建立感性认识,了解其形态特点,获得有关的结构和功能知识。

2、创设科学研究情境,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提供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加以鼓励和评价,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

3、通过教学课件对肾单位的微观结构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将分析资料后所得的结论加以整合,归纳出尿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

4、调用学生已有的有关泌尿系统知识,说明尿的排出途径。

指明排尿的意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觉地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获得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精选3篇)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第一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案例

第一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案例
③通过尿液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3.比较排泄与排便的区别,理解排泄的概念。
(ord=%C3%DA%C4%F292&cl=2&lm=-w/id_XMTM4OTAyOTI4.html
活动(1),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活动(2),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பைடு நூலகம்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
主要成分
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小组讨论思考题。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针对于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教学内容包括排泄与排遗的区分、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前提。

《课程标准》对《尿的形成和排出》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同学们对尿液的排出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模糊的,因此教师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

2.教学特色践行减负增效的课程改革精神,通过演示实验,图片,多媒体展示及选取材料动手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已有的知识→建构核心概念→资料分析,与教材进行充分的对话→案例分析→情感升华等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扎实高效地掌握知识,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思路支撑【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新课程济南版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隶属《生物课程标准》第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第一个内容。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知识后,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新陈代谢过程形成一个完整地认识,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对于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感知人体的和谐之美,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分析与讨论等活动的安排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知识呈现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了知识内容,中间通过“相关链接”对教材知识做了适当的延伸,同时以“课外阅读”的形式深化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2.课程标准要求【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的物质运输”的知识:知道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组织细胞再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这为完整的学习人体的“新陈代谢”奠定了基础。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观察与思考】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结论: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二)肾单位的组成教师讲述: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它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宜完成尿液的形成呢?展示图片:肾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总结肾脏宏观和微观上的特点宏观上肾形似蚕豆红褐色微观上肾小球——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

肾单位肾小囊——由肾小管盲端膨大凹陷形成。

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三)尿的形成教师讲述:尿有这样两个形成过程。

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以及相关动画归纳:(1)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小结由同学们来总结,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同时可以利用课件辅助总结。

【板书设计】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二、尿的形成1、肾单位结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尿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教学设计

11.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重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11章第2节第二课时,在第1节学习了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明确了尿液能排出大部分水、大部分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在第2节第一课时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深入,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讲解时要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结合模型和生活中的实例,并科学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如“尿形成示意图”、“肾透析——血液透析装置”等,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时是第2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尿的形成和排出。

在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获得了“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同时知道了“肾脏是由多个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包含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知识较抽象,需要借助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尿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尿的形成过程一、肾单位结构简图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1.血液由和血浆组成,血浆中主要含有、、、和等物质。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全部、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任务二】概述尿的形成过程——习题检测三、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肾脏是泌尿系统重要器官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1)肾脏: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高右低,左、右侧各一个,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输尿管:由平滑肌等组成的管道,上连肾盂,下通膀胱作用是输送尿液
(2)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侧紧贴肾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质部分,它向下与肾小管相连通。
(3)肾小管: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它们是由出球小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另一端又汇集成小静脉,最后形成肾静脉。
4.肾脏中血液流动的途径
肾脏的血液直接来自肾动脉。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入肾以后再经过多次分支大部分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后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即肾小球),然后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以后,再度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肾小管周围,然后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肾静脉,出肾门入下腔静脉。可以概括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小静脉→肾静脉→下腔静脉。
(g/L)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
7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方法技巧
区分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主要看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如果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都有,则该液体为血浆;如果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都没有,则该液体为尿液;如果只含葡萄糖而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则该液体为原尿。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初中生物_《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的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本课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尿液的排出过程。

2、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3、认同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四、难点突破1、设计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媒体演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的flash动画及视频,将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用具制作课件、泌尿系统模型、自制“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录像视频。

六、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讲解法、图解法。

4启发诱导,小组讨论。

七、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尿毒症相关图片。

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而肾就像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

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那么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进行:1.复习提问:(师在黑板绘图)(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2)肾单位中血液的流经路线是什么?(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学生思考后回答。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2(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复习1、知识回顾(1)肾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小动脉。

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肾小囊腔与相通。

2、巩固效果(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通过泌尿系统?尿液通过呼吸系统?呼气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通过皮肤?汗液通过消化系统?粪便——(2)肾单位(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组成 ((((((3)泌尿系统的组成3、发现疑惑(1)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提示:毛细血管多,颜色就深)(2)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认真观察课本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回答以下问题: 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的液体是 ,肾小囊中的液体是,肾小管中的液体是。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4、尿的形成过程:(1)经过( )和(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经过( )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多媒体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1)在老师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学习教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成月明广东省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 528314一、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这些方面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掌握。

而对于尿的形成过程、肾脏的结构和肾小球、肾小囊的作用等重难点,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将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与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三方面对本节进行学习。

本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本堂课的内容是与自己有关的。

学法上倡导知识接受型→主动探究型。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是现行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第一节。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初中生活,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他们喜欢新奇,好奇心强,只要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他们集中精神的时间较短,容易分神,某些学生自觉性较差,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保持贯穿于课堂成为课堂效率是否高效的标准。

3、重难点分析:重点:尿的形成过程难点:肾脏的结构和肾小球、肾小囊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能够指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学生掌握三种成分的区别,并利用这种区别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加深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学习实践】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学习实践】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尿的形成过程难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这两个过程当中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泌尿系统结构模型、多媒体辅助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直接进入主题第五章“人体废物的排出”提问:我们人体要排出哪些废物?思考并回答:尿,汗,粪便,水…了解学生对自身的生理方面知识的了解。

提问:根据排出的废物不同,我们把排出来的方式分为两种,哪两种?简单讲解:排泄和排遗的定义学生看书后回答:排泄是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废物。

排遗是排出体内的废物残渣。

了解废物排出的方式。

课余知识:简单讲解代谢废物排出的不同途径以及排出哪些废物。

讲解:人体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学生认真听并做笔记:呼吸: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少量的水等废物。

汗液:通过汗腺排出水、少量的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大部分水和尿素、无机盐等废物。

让学生的知识点扩充,了解什么是代谢产物,什么是新陈代谢。

认识与排遗的区别。

引入并板书: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观察血液循环图:提问:请同学们观看图中的体循环中,各级动脉里有一条血管是连接哪里的?通过那里的血液发生什么变化?学社观察后并回答:通过肾脏。

血液经过肾脏后得到过滤,出来的血液就比较干净。

通过回忆血液循环图,除了复习旧知识外,还可引入新的内容学习,两者融合了。

也初步了解到尿的形成于血液循环的关系。

展示幻灯片图形要求学社观察并思考:、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观察肾的颜色,想像肾里血管的分布状况,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回答:学生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学生2:肾的颜色为紫红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方案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方案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肾单位的结构是难点。
教学资源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好的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述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他感动了天下所有的人,难道肾对人体如此重要吗?肾到底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问题。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方案
瓮安县建中中学:刘守芬
课题名称
《尿的形成和排出》
科目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本节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资料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其中是资料分析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提高观察能力。
2、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质呢?
3、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
先出示FLASH动画了解血液进入肾单位以后如何成为尿液。教师点评。
活动4:小组讨论血液是怎样进出肾单位的?尿液的形成和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2)肾脏有什么功能?
(3)尿液是怎么形成的?
2.利用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新
课。

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1.提问: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
废物?
2.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
3.比较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学生看了图片以后,阅读课本
并讨论,归纳总结。

让学生学会利用
图片信息归纳总
结问题。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活动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引导学生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指导学生观察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
道,分析进出肾脏的液体情况,推测
肾脏的功能。

3.引导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
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
意图,小组讨论总结;小组展
示尿液和血液的循环途径。

让学生掌握泌尿
系统的组成及各
器官的功能;
活动二: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1.视频展示肾的位置和肾单位的结构
等。

2.引导学生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连
播两次请大家认真记录。

3.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肾单位的组成。

4.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肾小球结构的特殊
性。

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关肾脏
的知识。

请多位学生回答:
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管壁很
薄。

教师一边听学生
的描述,一边及
时将他们的描述
与尿的形成相关
的结构板书下
来。

充分发挥教师的
引导者的作用,
引领学生发现问
题。

活动三:
要求学生看资料分析:肾小球血液与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数据,
观察
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回
答课本74页的讨论题。

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
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提出明确的问
题,有助于学生
有目的地分析问
题,是指导学生
进行资料分析的
有效方法和途
径,能促进学生
提高分析问题的
水平。

培养学生识图的
能力。

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作出推
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