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盐类水解案例设计及反思

盐类水解案例设计及反思

盐类的水解案例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山东省枣庄市在素质教育开展以来选择的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由于教学时间为36学时,时间有限,而《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让其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分组探究方法,分组实验法,再通过密台阶的问题设置突破“盐类水解”这个难点,此案例是我上公开课,验收课的实录。

二.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判断正盐溶液的酸碱性。

2. 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教具准备 pH试纸、表面皿、浓度相同的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溶液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总结规律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根据你所知的物质分类Na2CO3属于哪类?俗名叫什么?溶液是否显中性?实验探究[分组实验]1.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 Na2CO3 、NH4Cl、Al2(SO4)3、NaCl、KNO3溶液的酸碱性。

(复习pH试纸使用方法,强调规范性)[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规律: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发现问题为什么盐溶液会呈现酸性、碱性或中性呢?(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探究原因(分组探究)1. 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讨论](1)写出醋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2)写出水电离的方程式?(3)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4)溶液中哪些离子可以结合成弱电解质?(5)生成弱电解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动画模拟CH3COONa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解原理。

[讲解]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c(OH-)>c (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及反思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二、教材的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三、教学方法1.教法(1)感知情境,导入主题,研究探索,指导学法。

(2)教师导学,学生合作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及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比、归纳及类推、练习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1)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的方法展开探索,对比归纳及类推总结,练习训练,获得对比、归纳和类推的学习思维能力。

(3)积极思考,善于应用对比、归纳总结及类推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附课件)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纯碱和小苏打入手[幻灯展示] 图片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使学生的学习从低起点、易接受的环境开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过渡到A级问题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回答A级问题一:水的电离方程式是,若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是向移动,理由是。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1.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科学探究方式,通过从已有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与小组讨论,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形象性;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快捷性。

教学仪器和试剂实验试剂:CH3COONa、Na2CO3、NH4Cl、CuSO4、NaCl、KNO3、NaHCO3、Al2(SO4)3、蒸馏水、仪器:试管、玻璃棒、表面皿、pH试纸、电脑课件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HCHCH板书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盐类的水解1、定义:盐电离出来的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或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

2、实质:生成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

(导致C(H+)≠C(OH-),建立了新的平衡体系——盐类的水解平衡)3、盐类水解的规律(部分)有弱方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4、盐类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中和碱+酸盐+水水解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逐层深入的问题设置,让学生从对宏观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思考讨论,抽象概括,逐步形成了对微观本质的理性认识,进而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把握其实质和规律,成功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高,讨论热烈,主动探究意识强。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理念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

三、学生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看,盐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类物质,由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溶于水能发生电离。

学生从实验中选取的几种盐知道,这些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但盐溶液不都为中性。

从这一表面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关系,进而从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实质。

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锻炼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和比较归纳法六、教学过程[温故激疑,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一盛水的烧杯,回顾水电离的特点,提问水显中性的原因?追问在水中加入酸或碱后显什么性及原因?[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原因的回忆,明确溶液的酸碱性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相对多少决定,为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做好铺垫。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课题:盐类的水解知识与技能:1.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常识性介绍盐类水解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实验引导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1.盐类水解的本质。

2.盐类水解的规律。

教学过程:【复习】当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引入】当在水中加入盐时,是否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呢?【新课】一、盐类的水解1.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类: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按中和反应是否完全)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按对应酸是否含有氧元素)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和弱酸弱碱盐(按对应酸、碱的强弱)结论:盐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的,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

思考:这些盐本身既不能电离出H+,又不能电离出OH-的正盐,它们的溶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性质呢?分析:由水的电离平衡可知,纯水中C H+=C OH-而盐溶液显示出酸或碱性,说明溶液中C H+=C OH-,所以水的电离平衡____发生移动______。

(发生移动,不发生移动下面结合实验具体分析如下i.醋酸钠溶液CH3COONa === CH3COO- + Na+思考:①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其中哪些离中和酸 + 碱盐 + 水 + 子可以结合成弱电解质? H 2O H + + OH - ②其中H +和OH -浓度的大小关系如何?CH 3COOH总的化学方程式___ CH 3COONa+ H 2O ==_ CH 3COOH + NaOH - _____; 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_ CH 3COO - + H 2O ==_ CH 3COOH + OH - ________________。

小结:①溶液中C H + <C OH - (填>、=、<,下同),呈__碱__性。

②____ CH 3COOH _,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并向__电离____方向移动,因而__促进(了水的电离。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及反思潔阳市光华高级屮学王澄教师组织过程学生活动现场情况评价复习引入:H20 、------- H' + 0H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有哪些数据可以说明?学生积极回答:25°C, Kw=10_uC(H+)=C(0H)=107mol/L思考复习引入,明确知识点的提问更有效。

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你有哪些方法抑制水的电离?学生小结:降低温度增大C(H f)或C(OH)学生回答问题很有口信从学生已有旧知切入,让学生很有满足感。

思考:你有哪些方法促进水的电离?学生很然的想到:升高温度减少水电离出来的H'或0H浓度。

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过渡自然,探究过程设计的有梯度。

追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水电离出来和cOD或c(OH)呢?追问:从哪些角度考虑这些离子?(强调:生成弱电解质) 学生回答:可以加入能与之反应的离子。

学生回答:从离子反应的条件看,要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学生投入,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中。

在教师的逐级启发诱导卜•,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逐渐被调动起来了。

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后先写出能减少水电离出来的c(H )从而促进水的电离的离子,然后以离子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继续追问:你觉得黑板上书写的这些离子都行吗?你还有没有疑问?肯定学生的思路,对于这些酸式根学生们讨论后书写,请一位学生上黑板书写,并请其他人不断补充。

学生写出的离子有CH3C00、CO32\SO32\CIO-、F、HCO3、H2POJ、OH 等。

有一位学生对HCO3、H2P04这些离子有疑问,觉得它们虽然能与H'反应生成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一个接一个踊要求上黑板补充,课堂活了起来。

探究式问题的抛出,学生的思维空间广、思维力度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口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岀生机。

离子,到下一课时再作讨论。

继续追问:对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这…过程,你还有没有疑问?(人多数学生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00 +H,^=± CH3COOH)引导性的提问:(DH*从哪里来?离子方程式屮通常以微粒存在的主耍形式来表示,那么写H或H20哪种形式更合理?(2)写成等号还是可逆符号更为合理,为什么?能电离出III 学生继续讨论,发表1H己的看法。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霞浦六中化学组 董向文 一、概述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涉及面宽,综合性强。

是学生已有的关 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

本课题是高二化学(鲁科版)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共 4 课时,本节第 2 课时,是在学习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已初步掌握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有一定的理解后,进一步学习盐类的水 解。

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变传统的由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动接 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学习环境中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获得的 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先进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 用,故这节课我尽量挖掘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点,课堂中从学 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现实中精选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较高价值的,同时为学生所感兴 趣并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和合作探究式进 行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分析比较、课堂探索、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 生形成判断、生成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终身学 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探讨,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 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以 CH3COONa、NH4Cl 为例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多元 弱酸酸根离子和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情况。

②通过情景设置、自主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③进一步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检测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生产、生活中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 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学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对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辨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流程设计:1、课堂引入设计:问题引入:为什么家庭中用“碱”(碳酸钠)溶液来洗涤餐具?为什么铵态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板结?(设计意图:从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具体例子着手,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达到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探究活动设计一:盐溶液都显中性吗?利用《化学反应原理》86页“活动探究”栏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醋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铝溶液和硝酸钾溶液的酸碱性,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

“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3、探究活动设计二:醋酸钠溶液为何显碱性?第一阶段:在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平衡体系吗?溶液中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能反应吗?第二阶段: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构成了水的电离平衡的逆反应,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的反应会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吗?产生了何种影响?(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还相等吗?)(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理论探究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探究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是因为总体来看这个探究活动的思维量较大,虽然用到的相关知识是前面学习过的,但整合在一起来研究还是有难度的。

分成两个阶段有利于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学习的效率。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盐类水解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在全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盐类的水解”安排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

这部分内容在课本第54页至60页,是全章内容的重点。

2.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确立依据:根据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盐类水解是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的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盐溶液酸碱性分析及盐类水解的实质。

确立依据:与之前所学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所不同,同时需考虑盐类的水解的本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基本掌握测量溶液ph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树立辨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确立依据: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制定相应的三维目标。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思维品质的锻炼,从而让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预期效果分析1.教学方法(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主要是启导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法、练习巩固法等。

(2)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

教学用具的说明:计算机课件演示的目的是对学生所得的结论验证、完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盐类的水解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问题】Na2CO3的水解过程与CH3COONa有何不同?同学们能写出相应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吗?
【分析】由于碳酸是二元酸,Na2CO3的水解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第二步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
【总结】3.多元弱酸盐的阴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4.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较复杂,一般按一步水解处理。
的离子方
程式
【引入】25℃时醋酸根离子水解的平衡常数K=5.71×108,铵根离子水解的平衡常数K=5.74×108,从数据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都很小。
【总结】1.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水解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可逆符号。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在书写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写成分解产物的形式
滴加酚酞溶液后,Na2CO3溶液变红了,这说明Na2CO3溶液是呈碱性的。这就是为什么Na2CO3可被当作 “碱”使用的原因。
4min
环节2
探究盐类
【提出问题】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实验探究】选择合适的方法测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所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结果分析】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同学们能归纳出盐溶液的酸碱性
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活动3】分析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小结】盐类的水解 概念、条件、实质、表达。
【问题】FeCl3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活动4】请同学们根据CH3COONa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对
应水解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结论】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主要由盐的性质所决定。
4min
环节4
正确书写
盐类水解
有什么规律吗?
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盐溶液的酸碱性是与生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

《盐类的水解》教案.doc

《盐类的水解》教案.doc

盐类水解的规律一、教材分析“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

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冇的是呈碱性、冇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乂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Z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屮学化学的完報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冇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屮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乂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三、教学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3.能正确帖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4.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由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木质,揭示原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5.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6.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彖看本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情境酸、碱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分别显示什么性?为什么?[过渡]盐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呢?1、盐的分类酸+碱二=盐+水(屮和反应)牛成的盐:①强酸强碱盐,NaCl、K2SO4②强酸弱碱盐,FeCh、NH^Cl③强碱弱酸盐,CH3COONa. K2CO3④弱酸弱碱盐,CHsCOONa. (NHJ2CO32、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79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板书:一、演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盐的类型: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加入NaCl中性酸性碱性3、探究原因: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Na\ Cl都不能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0H-结合,溶液呈中性。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

盐类水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7篇)盐类水解教学反思1《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我是这样构思的;首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是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这节课先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通过思考辩论,得出结论。

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与方法。

首先通过复习水的电离平衡,由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所导致的,引出盐溶液是显中性的吗?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接着根据实验结论提出两个问题:1、盐溶液显出不同的酸碱性,与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以醋酸钠为例讨论强碱弱酸盐溶液为什么显碱性?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结论。

进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醋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醋酸钠在溶于水时发生了水解的缘故,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更进一步深化。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氯化铵为例分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学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由于氯化铵电离出的铵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

顺理成章的得出强碱强酸盐溶液显中性是因为它不水解的缘故。

对于本课的重点:究竟什么是盐类的水解呢?盐类水解的概念的得出已是水到渠成,继而引导学生得出水解的条件、水解的实质、水解的规律以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学生板演对照进行课堂练习,使学生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强化对水解实质的理解。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完整化,目标明朗化。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可取之处一是对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理念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

三、学生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看,盐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类物质,由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溶于水能发生电离。

学生从实验中选取的几种盐知道,这些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但盐溶液不都为中性。

从这一表面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关系,进而从溶质微粒与溶剂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实质。

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锻炼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和比较归纳法六、教学过程[温故激疑,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一盛水的烧杯,回顾水电离的特点,提问水显中性的原因?追问在水中加入酸或碱后显什么性及原因?[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原因的回忆,明确溶液的酸碱性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相对多少决定,为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做好铺垫。

[设问]那么盐溶液的酸碱性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自己检验所给几种盐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组实验]对盐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教材54页)。

见下表:24 溶液呈酸性的有:NH 4Cl 、(NH 4)2SO 4溶液呈碱性的有:CH 3COONa 、 NaHCO 3 Na 2CO 3 得出结论:盐溶液有酸、碱、中性。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

“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寻找规律:请同学们分析盐的类型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并完成下表。

盐的类型 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 溶液的酸碱性[交流小结]引导学生得到初步的判断盐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思考]显示不同酸碱性的盐溶液中C(H +)和C(OH -)又怎样的关系呢?[板书]结论:强酸弱碱盐——酸性,C(H +)>C(OH -)强碱弱酸盐——碱性,C(H +)<C(OH -)强酸强碱盐——中性,C(H +)= C(OH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借用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盐分成不同的三类,从而为进一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搭设了探究的台阶。

[质疑]:1.都是盐溶液,却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其原因是什么?2.上述三种类型的盐溶液中H +与OH —毫无疑问都来自于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来的H +和OH -的浓度总是相等的,为什么某些盐溶液中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呢?[板书]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表格,以CH 3COONa 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水溶液中的粒子。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分析、感悟盐溶液是、呈酸碱性的原因,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用板书展示变化过程:[解析] 当CH 3COONa 溶于水后,溶液中共有有Na +、CH 3COO -、H +、OH -四种离子。

CH 3COO -和 H +能结合成弱电解质CH 3COOH ,发生反应。

结果改变了溶液中H +和OH -浓度的相对大小,使OH -浓度大于H +浓度,所以CH 3COONa 溶液呈碱性。

离子方程式:CH 3COO -+ H 2O CH 3COOH + OH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和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给学生一个示范,为学生下一步的类比分析和正确书写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打好基础。

[思考]氯化铵溶液中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有无结合成“新分子”的可能?请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分析后用动画展示:[分析] 有NH 4+、Cl -、H +、OH -四种离子。

NH 4+和OH -能结合成弱电解质NH 3·H 2O ,发生反应,即产生了新的可逆反应,促进了水的电离,同时建立了新的平衡体系。

结果改变了溶液中H +和OH -浓度的相对大小,使H +浓度大于OH -浓度,所以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课堂练习]叫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练习书写离子方程式,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离子方程式:NH 4++ H 2O NH 3·H 2O+ H +[讲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盐溶液中的粒子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运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当各种粒子的量相当时达到平衡,共存于溶液中。

[设计意图]类推思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能力。

用上述学会的思想进行合理推测,这样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在教学中渗透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讨论]以NaCl 为例,说明强酸强碱盐为什么显中性?[学生] 由于NaCl 电离出的Na +和Cl -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 -或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教师]通过对以上CH 3COONa 、 NH 4Cl 、NaCl 的水溶液酸碱性的探究,请大家归纳出为何有的盐溶液会显酸性或碱性?[交流小结]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微观过程的共同点:①盐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时溶液中必然产生弱电解质!②水的电离被破坏,即促进了水的电离,导致C(H +)≠C(OH -)了,使溶液呈酸碱性。

盐溶液中这一变化我们称之为盐类的水解。

[投影]:盐类的水解[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思考是否盐电离的所有离子都发生了水解,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投影]1.定义:在溶液中由盐电离产生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交流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盐类要发生水解需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小结]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在溶液中生成弱电解质的盐才能水解。

[投影]2.条件:在水溶液中生成弱电解质。

[思考]为什么称作盐类的水解而不是盐类的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什么?[投影]3.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思考与交流]盐类的水解是否属于离子反应?学了本节知识后,你对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有没有新的认识?[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应将生成水改成生成弱电解质的结论。

[设计意图] 弄清盐的水解的发生条件和本质以后,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既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本节概念的应用和小结。

[课堂小结]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后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主板书: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结论:强酸弱碱盐——酸性,C(H +)>C(OH -)强碱弱酸盐——碱性,C(H +)<C(OH -)强酸强碱盐——中性,C(H +)= C(OH -)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盐类的水解:1.定义:2.条件:3.实质:副板书:CH 3COO - + H 2OCH 3COOH + OH - NH 4++ H 2ONH 3·H 2O+ OH -教学反思:盐类的水解这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是在学生具备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过程和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充分利用了教学内容的这个特点。

首先由水的电离引入,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从表观现象出发,围绕水的电离平衡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促进了水的电离这一结论。

从教学效果来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强,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满意之处:1.引入自然,温故导新。

由水引入,明确水是弱电解质,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水溶液的酸碱性由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

既是对前两节知识的复习,又为本节课以水的电离为基础分析盐类水解的原理做好了铺垫。

紧接着提问盐溶液的酸碱性,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探究学习中。

2.实验安排合理,为理论分析打好基础。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是后面进行理论分析的关键。

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有多种方法,可选用PH试纸,酸碱指示剂等。

我最初给学生准备的是PH 试纸,结果发现PH试纸对中性和弱碱性或弱酸性溶液的区分度不大,不利于学生迅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而且每次要和比色卡对照,花费时间较长。

最后改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供学生选择,效果较好。

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而且在实验中有意识的选用水作为对照,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注重引导,分析到位。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角。

教师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表达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去分析原因,发现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动手书写,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得出了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促进了水的电离。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之一是生成弱电解质不是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是对高一所学的离子反应知识的一次深化。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乐趣,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