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马克思第一章课堂练习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习题第一章(含答案)
第一章一、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A、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和发展的B、是否承认世界是统一的C、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世界是否是可知的3、主观唯心主义认为(C )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B、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C、整个世界都是主观精神的产物D、物质决定精神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A)A、世界是由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创造的B、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最可靠的C、个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物质决定精神5、近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A、柏拉图B、贝克莱C、马赫D、黑格尔6、世界观是(D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对社会发展的系统观点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7、“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B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9、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又在一定分寸上重新燃烧。
这是(D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观点1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1、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D )A、都有共同点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C、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D、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之中12“扬弃”是指( D )A、抛弃B、否定一切C、既前进又倒退D、既克服又保留13、我国古代有些哲学家把金、木、水、火、土说成是世界的本原,有的把气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把水、火看成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A、涨潮和退潮B、日蚀和月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1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万物皆备于我19、《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曰:“天下无心外之物?此花树在深山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的心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012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2010完整版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词源⾃古希腊。
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哲学之义是“爱智慧”。
哲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之⼤全C.关于⾃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从思维出发B.从实践出发C.从统⼀性出发D.从物质出发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的基础是对⾃然科学的概括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们常说“⼼想事成”,这⼀观点在哲学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也”。
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C.形⽽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7.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主张,“宇宙便是吾⼼,吾⼼便是宇宙”。
这⼀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8.“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主观唯⼼主义观点B.客观唯⼼主义观点C.形⽽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物质第⼀性,精神第⼆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然和社会的关系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旧唯物主义是形⽽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的辩证法11.20世纪西⽅的“上帝观”发⽣了变化,有⼈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种终极关切,它是⼀种⼈⼼内在的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
(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
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
(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
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
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
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
(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
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
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选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它的( )A.矛盾性B.客观实在性C.规律性D.可知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客观性B.物质性C.可知性D.绝对性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4.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物质和运动是同一个东西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A.运动的绝对性B.静止的绝对性C.运动的有条件性D.静止的无条件性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9.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 )A.无限性B.有限性C.可逆性D.不可逆性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间断性B.时间的连续性C.时间的重复性D.时间的不可逆转性11.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B.事物之间的距离C.物体的体积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12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相对主义D.不可知主义13.时间和空间是(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4.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1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对象B.思维的器官C.思维的产物D.思维的源泉1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C.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7.“把意识当作大脑的‘分泌物’,混淆物质和意识界限”是( )A.诡辩论B.形而上学的唯物论C.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8.“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 )A.客观外界的反映B.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人脑发展的产物D.社会的产物19.在意识的本质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混淆意识和物质的界限20.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 )A.人脑的产生B.工具的发展C.生产劳动实践D.语言的发展21.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都是( )A.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B.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割裂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D.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2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实习医院介绍(2012届用)
南区
医院的基本情况
• 前身为珠海县人民医院 •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时升格为珠海市人民医 院 • 1995年成为珠海市唯一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 院
• 1997年正式挂牌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医院现有床位 800 张,医院北区(原青少宫)建设
设计已经完成, 投入使用后,届时床位将达 1200
先进的医疗设备
• • • • 进口的64排螺旋CT 1.5T核磁共振设备 心血管数字减影机(DSA) 1.5T超导型MRI、DR、CR、800MA数字 化X线造影机 • 费森尤斯4008系列血透机 • 高压氧仓、PB-840型呼吸机
又称“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
• 是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内最大的一 所综合性医院, • 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批准设置为三 级医院。 • 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住院大楼建筑 面积2100平方米 ,门诊8600平方米。
明年的实习基地有以下 医院,但由于学生人数 不多,因此在2011年有 几家医院暂时不派实习 生。
珠海校区2011年实习基地介绍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实习科
珠海校区2011年实习基地介绍
1.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五(珠海)医院 2.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3.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 4.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5.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6.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附属医院) 7.深圳市布吉人民医院 8.深圳市龙华医院
医院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 目前开放床位512张,占地面积4.4万平米
,建筑面积4万平米。
• 新内科住院大楼设计17层、建筑面积2.5万
平米 ,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内科大楼 建成后将开放床位800张。
医疗技术力量
• 全院现有博士生、研究生、高级职称等各级专业 技术人员680余人。 • 医院学科设置齐全,现设有临床科室31个,医技 科室8个。重点学科有心血管内科、骨科、脑外科 、神经内科、妇产科、儿科,特色专科有康复理 疗科等,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不孕 不育专科被定为珠海市重点学科。 • 年门诊量70万人次,约30%为澳门及境外人士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8)--第一章全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无产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1 1.D 12.D 13.A 14.A 15. C 16.D 17.B 18.A 19.D20.B 21.A 22.D 23.C 24.A 25.B 26.B 27.D 28.B 29.D 30.B二、多项选择题1.BC 2.AB 3.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9.ABD 10.AB 1 1.ABC 12.ABCD 13.CD 14.AD 15.CD16.ACD 17.ABC 18.ABCD 19.ABC 20.BD三、名词解释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2、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范围或幅度3、物质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5、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6、联系是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7、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9、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0、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四、辨析题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习题及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基本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基本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引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来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应。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的理论创新内在要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和理论意义定义: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理论意义1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理论意义2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题。
马原第一章题库
第一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B.历史观C.人生观D.世界观2.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 )。
A. 世界观B. 价值观C.人生观D. 历史观3.人的本质属性是( 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C.地缘属性D.业缘属性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 B )。
A.自然性 B.社会性C.抽象性D.生物性5.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B )。
A.人生目的B.人的本质C.人生道路D.人生态度6.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D.人生道路7.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A )。
A.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B.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D.人生目的决定保持什么样的人生精神状态8.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D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B.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9.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 C )。
A.玩世不恭 B.怨天尤人C.勇于开拓 D.悲观怯世10.人生观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 A )。
A.人生目的B.人生境遇C.人生价值D.人生态度11.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课后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A.党的十三大上B.党的十四大上C.党的十五大上D.党的十六大上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D.反对教条主义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改革开放的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答案:A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这些就是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2.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享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答案:D解析: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有以下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D解析: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相对静止是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
4.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答案:C解析:逻辑分析法主要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阶层分析法是指用社会学的阶层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是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情况,以达到认识客观实物的方法,它是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答案:B解析: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是批判的继承,属于辩证否定的原理。
马克思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反映论和先验论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 柏拉图的“理念论” 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B. 二元论C. 唯心主义D. 怀疑论9 .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的关系10.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联系和发展的环节)1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质量互变规律)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1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的内容虽然是客观的,但受到主体状况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3.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最主要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5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16.度是( )A.一种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质)B.能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量)C.事物的性质变化D.事物保持质和量的限度1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 运动性B. 客观实在性C. 不可分性D. 时空性18. 实践是指()A. 个人的生活活动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 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19、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体原理概论第一章温习题
《马克思主义大体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一、恩格斯以为,全数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大体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大体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二、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按照是( )A、是不是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不是承认阶级斗争C、是不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不是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围的概念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以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括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穷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穷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六、“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路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八、辩证唯物主义以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归纳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大体环节九、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致使国家衰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括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转变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发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章练习题汇总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C)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范畴(C)A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是各种具体事物的总和C与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C)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D)的唯一标准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 先验论和反映论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C)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B)的标准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先验论和反映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C) A 时间的有限性 B 时间的客观性C 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8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B) A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B 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C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D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C)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10"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C)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1“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C)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12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2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A B C D
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三、判断与简答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 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 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简要回答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简要回答意识概念及其作用 简要回答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 的实质与核心。
课 堂 练 习
一、单项选择题
A B C D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 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2、以下哪位最早指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黑格尔 3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一、 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有很小的微 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 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 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 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 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 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 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 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 区别。
该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试简要论述 。
二、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准 备在一个月后请客时用牛奶招待客人。主人考虑如 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牛奶积存多了会变质,不如 这段时间暂不挤奶,牛奶在牛肚里保存既是最好的 保鲜办法,同时也可以储存足量的待客用的牛奶。 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小牛实行了隔离,停止了挤 奶。转眼间到了请客的日子,客人纷纷光临。主人 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却再也挤不出牛奶。 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1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 出牛奶来?
A B C D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10.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 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 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 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 (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 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 的观点 2、认为世界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有(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 B .近代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D .辩证唯 物主义者
7 .某山村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矾矿以来, 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 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 .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6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 含的哲理是 (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 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 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 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 观点有( )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A B C D
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 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 体运用( )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实 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 故纵,声东击西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