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_3501中西哲学史2011--2017年_考博专业课真题试卷
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
07年马哲原理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40分)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30分)3、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
(30分)原著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自己的历史……”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2、“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的……”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3、“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更深刻的本质”(关于现象和本质的那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4、“认识和实践……”(关于实践和认识无限反复循环的一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5、试论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分)6、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的思想。
(区别和联系)(20分)08年马哲原理:1. 试述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
2.阐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论述,并谈谈其现实意义。
3.试论述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
马哲史:1.“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2.“我们不能得意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3.“考察的客观性。
”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4.“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04年马哲原理1、如何从哲学角度理解社会发展。
2、实践在现实生活中的超越意义。
原著1、《提纲》的伟大变革。
2、列宁三者统一思想。
3、毛泽东《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内在联系。
05年马哲原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2、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3、人与社会矛盾的当代特点及出路。
原著1、《提纲》第二条。
2、《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两个“不会”“必然”。
3、《终结》“过程集合体”。
4、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最后一段“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湘潭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湘潭大学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据结构?A. 数组B. 链表C. 树D. 所有选项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A. 相等B. 不相等C. 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 无法确定3. 在经济学中,需求曲线通常表示为:A. 向右上方倾斜B. 向右下方倾斜C. 向左上方倾斜D. 向左下方倾斜4. 以下哪个不是化学元素的符号?A. HB. OC. ND. Q5.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A. 突变B. 自然选择C. 遗传D. 环境适应6.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A. 否认B. 投射C. 压抑D. 所有选项7. 光的三原色是: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绿、蓝、紫D. 红、黄、绿8.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9.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速度:A. 一定为零B. 保持不变C. 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D. 无法确定10. 以下哪个是生物学中的遗传定律?A.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 孟德尔的组合定律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定律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F = ma \],其中\( F \)代表______,\( m \)代表______,\( a \)代表______。
12. 在化学中,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是根据元素的______来排列的。
13.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指的是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满足感逐渐______。
14.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______和______。
15.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线在经过两种不同介质的交界时,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的现象。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牛顿三大定律的主要内容。
湘潭大学马哲试卷
湘潭大学2005年下学期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适用年级专业 2004级各专业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成绩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答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及其相互关系。
2、怎样理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什么是辨证的否定观4、简述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二、辨析题(每题7分,共28分)1、意识既是物质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2、辨证矛盾就是前后不一致。
3、相对真理就是包含错误成分的真理。
4、人们可以自由选者某一社会形态。
三、材料题(共18分)材料1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2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3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要害是性‘资’还是性‘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3分)(2)根据材料1说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为什么(5分)(3)分析材料2,请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及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5分)(4)材料3提到的“判断的标准”实质是什么确立这个“标准”的根本依据和重大意义又是什么(5分)四、(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的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