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2010

合集下载

2010年农学概论教案讲解

2010年农学概论教案讲解

贵州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农学概论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作物学的概念、地位与特点,理解作物学的发展进程,正确把握保证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掌握作物学及其相关概念,作物学的性质、地位、特点和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了解作物学的发展进程,明确农学概论的主要内容与任务,难点是掌握作物生产技术。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课后小结:保证粮食安全的主要技术途径课程名称:农学概论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作物的分类、起源和传播,理解世界作物的分布与生产,掌握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掌握作物的概念、起源、分类和传播,作物分布与环境,中国作物生产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了解作物的概念与分类,明确作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难点是掌握中国作物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课后小结:中国作物生产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名称:农学概论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1)基础遗传理论;(2)基本育种方法;(3)良种繁育与种子质量检验基本知识。

掌握优良品种的概念和品种改良的目标,作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特点,杂交优势利用和良种繁育方法,难点是掌握作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课后小结:杂交优势利用和良种繁育方法。

课程名称:农学概论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作物遗传规律,理解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为“作物”自身的生物学规律,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了解作物-措施-人类为作物生产系统的三要素,难点是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课后小结:中国作物生产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名称:农学概论掌握作物与光照、温度、水分和大气之间的关系。

掌握正确运用调节措施,协调作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了解作物生产系统,难点是掌握作物与光照、温度、水分和大气之间的关系。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Agronom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

(二)能力目标: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在作物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提供适宜— 1 —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业务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了解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了解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化概念、意义及措施等。

(二)理解作物生产共性的知识、基本的原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措施。

(三)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加以调控,即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

掌握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布局、复种、间套混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

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知识点:农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知识点: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农学的性质和特点、农作物生产目标和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趋势。

重点:农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农学的特点思考题:— 2 —1、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当前如何认识我国农业及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2010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2010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10年4月1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农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高、实用性强的课程,是学生了解农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掌握作物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重点介绍农学学科中作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涵盖作物学的发展特点、作物进化与分布、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态环境关系、生产管理技术、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等作物学的主要内容。

能够较好地体现作物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共性和先进性,兼顾内容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旨在为认识和分析作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了解各作物生长发育的共性,并对一些常见农作物的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适用于综合性院校的各个专业。

学习该课程对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开拓学习思路,促进专业学习大有益处。

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1)了解农业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掌握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利用原则,农业生产的实质与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机能与特点;(3) 熟练掌握作物五大生活因素光、热、水、气和矿质营养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和护地制度的重要作用;(4) 正确理解几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综合性院校的各个专业(包括农学含烟化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植保、园艺、农机、资环、林学、农经等)本科生或专科高年级学生。

本课程共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0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与遗传学、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耕作学等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教学大纲农学概论是非农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深刻理解农业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规律、环境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原则,作物布局、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作物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作物育种目标、程序及育种方法,种子产业及管理,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概念和特征,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意义及措施等。

并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学习要求:让学生了解农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什么是农学等基本的概念、在农学领域国外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面的进展。

教学难点和重点:1.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农学的不同理解和看法。

2.作物生产的概况。

3.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领域。

知识点:农学、农业生产概况、农学特点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2学时)主要内容:作物的分类;作物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通识课《农学概论》

华中农业大学通识课《农学概论》

第一章本书涉及的农学是狭义的农学,它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农学正式形成一门科学是19世纪后期的事,它与施旺(T.Schwann)的细胞学说、李比希(J.F.Von Liebig )的矿质营养学说、达尔文(C.R.Darwin)的进化论和孟德尔(G.J.Mendel)发现的遗传规律等分不开。

农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因此农学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业。

农学的性质: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世界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其原因有:品种改良;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设施栽培;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其次是玉米和油料作物;在作物信息技术中,以3S(GIS、GPS、RS,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系统)为核心的精确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热门领域,必将对我国农作物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章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祖先相比,其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传播手段退化以及休眠性减弱或缩短,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

植物学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

例如小麦属禾本科,其学名为Triticum aestivum L.,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第三个字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

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完整版)《农学概论》精选全文

(完整版)《农学概论》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学概论(012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学概论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课和学位课程。

自学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农学概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农业推广专业应先修农学概论,后修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由于农学概论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环节。

-1-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农业的组成。

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含义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含义、组成与地位和作用。

2、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农学概论》作业令狐文艳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7)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摘要:农学概论

摘要: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摘要第一章农业含义:人类通过哦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三个层次:大农业(广义);农业产业(中义);农业生产业(狭义)八个部门:农业生产业(包括:做物业,林木业,畜牧业,低等生物业等五个部分)农业工业:遇上中农业密切相关的工业:农用工业,农后工业,农村工业(乡村级工业)农用商业;农业金融(农业资金来源:政府财政支出,农户或农场经营利润,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农业生产的特点: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气候周期变化引起的波动性;市场周期变化引起的波动性(原因:农业生产分散,无法控制价格;生产周期性,制定计划后腰一定时间才能将产品投入市场;生产者一般根据当前价格与成本制定生产计划;农产品难以贮存在供求与市场变化时,计划赶不上变化)2: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地域性气候条件,生物种类具有明显地域性综合性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农业系统基本要素包括农业生物,环境,技术,经济社会要素;大农业有农业生产的八个部门组成;农业生产有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环节综合组成;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3: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4:农产品的特殊性我国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现状:1: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速度较快2:种植业发展不稳,增长呈周期性变动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4: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较弱,农民急需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项目不起来趋势:1:优化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组合;2:集约化经营::需要建立一个低度消耗的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最重要的是节地,节水,其中最经济有效的投入是对科技的投入3:建立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4: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5: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主要标志: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农业现代化叫本质而言,概括为: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增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实现由小规模的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社会化商品经济转变。

农学概论——精选推荐

农学概论——精选推荐

农学概论第⼀章绪论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它是研究农作物⾼产、优质、⾼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性质:农学是以⾃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门应⽤科学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门综合学科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标的⼀门应⽤⽣态科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性、⽣产的连续性、⽣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试述作物⽣产的地位和作⽤⼈类⽣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3.试述我国古代的农业思想和农作物⽣产技术特征4.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产的概况5.谈谈作物⽣产的未来发展⽬标和途径未来发展⽬标:⽣产率⽬标、可持续性⽬标、营养安全⽬标、经济⾼效⽬标途径:建设⾼产农⽥、改⾰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技术(作物信息技术、⾼产优质⾼效技术、清洁⽣产技术)第⼆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稻、⼩麦、⽟⽶、⽢薯、马铃薯、⼤⾖、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稻:中国—⽇本起源中⼼、印度斯坦中⼼、⼩麦:中国—⽇本起源中⼼、中亚西亚中⼼、近东中⼼、⾮洲中⼼、⽟⽶:中美洲—墨西哥中⼼马铃薯:南美洲中⼼⽢薯:中美洲—墨西哥中⼼⼤⾖:中国—⽇本起源中⼼、油菜:中国—⽇本起源中⼼、地中海中⼼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南美洲中⼼、2.按作物的⽣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分类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稻、⽟⽶、⾼粱等)和耐寒作物(⼩麦、⼤麦、马铃薯等)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长⽇照作物(⽇照长度必须⼤于某⼀时数或者暗期必须短于⼀定时数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照作物(⽇照长度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长或者暗期超过⼀定时数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稻、⼤⾖、⽢薯等)、中⽇照作物(⼀年四季都能开花的作物、荞麦、豌⾖)和定⽇照作物(要求有⼀定时间的⽇长才能完成其⽣育周期)按作物对⼆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C3(⽔稻、麦类等)、C4(⽟⽶、⾼粱等)、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龙⾆兰⿇等)3.按⽤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多作物进⾏分类?并简述其主要作物类型的特点(⼀)粮⾷作物:1.⽲⾕类作物:指已收获⾕粒为栽培⽬的的⽲本科作物⼩麦、⼤麦、⿊麦、稻、⽟⽶、⾼粱等麦类作物:⼩麦、⼤麦、燕麦、⿊麦粟类或黎类作物:稻、⽟⽶、⾼粱、⾕⼦2.⾖类作物3.薯芋类作物:指利⽤其他下块茎和块根类的作物马铃薯、⽢薯、⽊薯、⾖薯等(⼆)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纤维作物:棉花⿇类作物:亚⿇、⼤⿇、黄⿇等2.油料作物:指已获得植物油脂为主要栽培为⽬的的作物(油菜、花⽣等)3.糖料作物:指含糖多的作物(⽢蔗、甜菜等)4.嗜好类作物: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橡胶、⾹料作物(三)饲料及绿肥作物:⽲⾕类、⾖类、块根块茎类、次⽤菜叶类和⽠类(四)药⽤及调味品作物:天⿇、⼈参、黄连等4.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作物的分布与作物的⽣物学特性、⽓候条件、⼟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技术⽔平、⼈们习惯和社会需求状况等各种因素有关。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养殖业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2.(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在于不断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即提高作物单产和减少生产中的消耗。

(1)提高作物单产。

一是要增加投入改善作物的生活条件,缩小现实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

二是培育高产新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

三是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作物的管理水平。

(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简答题1、大田作物(不包含园林学科领域)分为3部分9个类别。

(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作物。

②豆类作物。

③薯类作物。

(2) 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

②油料作物。

③糖料作物。

④嗜好类作物。

⑤其他作物。

(3) 饲料及绿肥作物。

2、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等。

3、(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1)禾谷类作物主要有稻谷、麦类、玉米等。

亚洲的谷物面积占世界总谷物面积的47%~48%,欧、非、北美洲约占15%~19%。

农学概论学习大纲

农学概论学习大纲

农学概论学习大纲一、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要求农学概论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是一门以植物为主体,主要讲述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课程,为农业推广专业提供理论基础和基本生产技术技能。

本课程的特点是:(1)内容广泛,知识体系涉及到多个学科,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作物栽培耕作学、遗传育种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2)综合性强,农作物生产实践性很强,理论应用的灵活度大,在学习中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学习本课程的具体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和生长发育基本理论和知识,灵活掌握作物生产与土壤肥料、作物育种、种植制度和植物保护的关系,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提高综合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

农学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除应重视基本原理的学习外,还应联系当地生产实际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考虑解决的办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农学概论以植物为主体,主要讲述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包括植物生活、遗传与育种、农业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耕作制度五章。

前两章讲述作物的营养和代谢、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活动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适应和改变作物的种性,提高其生产力。

第三章主要从作物生长的非生物环境方面说明各生活因素自身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作物的关系。

生活因素的改善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土壤因素的改善,显得更为现实和有效。

第四章则是从有害的生物环境方面讲述其对作物的危害,以及病虫害发生的基础知识和防治原理。

第五章主要讲述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及其与之相配合的农田耕作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做到既能充分用地,又能积极养地。

绪言一、农业生产的本质二、农业生产的特点(一)严格的地区性(二)强烈的季节性(三)农业生产的连续性三、农业生产的三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一)植物生产(二)动物生产(三)土壤的培肥管理四、农业生物和环境的统一性五、农学概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核要求: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掌握动植物生产和土壤培肥的关系;理解农业生物和环境的统一性。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2.农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农学是一门一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学科。

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应用性2.试述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地位.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3.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何意义?4.按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作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

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

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

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

(5)油料作物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7)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8其他作物)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9)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

4、药用作物(10)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何首乌、五味子、灵芝等。

农学概论课后标准答案

农学概论课后标准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农学概论重点完整版

农学概论重点完整版
7、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单位面积得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并依作物种类而异。
禾谷类:单位面积得穗数(株数*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量、粒重;
棉花:单位面积得总铃数(株数*有效铃数)、平均单铃重;
麻类: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单株鲜茎或者鲜皮重量、出麻率;
油菜:单位面积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
产量因素之间得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互制约(在一定范围内,很难同步增长)、相互补偿(在作物生育得中后期有一定程度自动调节与补偿作用,特别就是分蘖能力强得作物)。
土壤基本概念:具有肥力性质,能够生长植物得陆地疏松表层。
组成:固相(土壤中粗细不同得矿物质颗粒与分解程度不等得有机质以及各种微生物)
液相(水分)
气相(空气)
物理条件:
①土壤质地:按照土粒(矿物质颗粒)得粗细大小及其性质变化,划分为石块,石砾,沙粒,粉粒,粘粒,组成砂土,壤土,粘土等。、
砂土:蓄水保肥性差,昼夜温差大,但通透性与耕性好。
8、作物品质类型?
作物品质指人类所需要得农作物目标产品得质量,或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得适合度。
主要分为
1食用品质;口感,食味;
2营养品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含量;
3工艺品质;影响产品质量得原材料特性;
4加工品质。影响加工产品质量与加工过程得原材料特性。
第四章作物生产环境条件
9、1、土壤条件?
分为三种类型:
无效孔隙:小于5um,水在孔隙中受到土壤很大吸引力,基本不能运动,孔隙中空气不能流通,植物根毛很难深入,这种孔隙对作物无效。
毛管孔隙:孔径550um,水分贮存在这里能够移动,这种孔隙得多少决定土壤得蓄水能力,毛管孔隙中得水对植物有效,粘土中以这种孔隙为主。
通气孔隙:孔径>50um,不能保持水分,常被空气占据,通气孔隙得多少决定土壤得通气,渗水与排水情况。通常用来衡量孔隙质量与土壤通气性好坏。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0)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0)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08 年1月2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二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宏观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熟制、立体农业、耕地养护等方面的认识及决策能力,微观上能在一个生产单位制定合理的作物结构和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的基本思想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正确处理以用地和养地为核心的资源利用和养护的关系,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即土地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资源利用、产品增长和经济增值同步协调发展。

因此,教学上要做到:(1)掌握耕作学的基本知识。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内容,以及和种植制度有关的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复种多熟、间套作和立体农业、连作和轮作在理论上讲深讲透。

(2)正确处理耕作制度外延的广度和深度。

核心内容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要处理好和外延的关系才能使核心内容具有坚实存在的基础和旺盛的活力。

(3)完善和更新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建设。

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包括集约用地、经济高效、多元养地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理论。

(4)增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并能反映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加改进种植模式组装及配套技术的科技含量和高效益性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5)适当增加耕作制度的管理功能内容,如农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种植业生产管理技术和耕作制度的优化设计,各级政府在宏观技术政策的采用等。

3.适用专业和学时数:本教案适用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农学专科、农业师资专科、农业推广专业等参照执行)。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作物生产的贡献因素
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技术与种植制度: 中国特色的作物栽培技术与种植制度: 复种、间套作、 复种、间套作、立体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如育苗移栽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如育苗移栽技术、合理密植技 术、定量化栽培技术等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2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1)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 矮杆: 矮杆:110~140cm70~110cm,耐肥、抗倒 ,耐肥、 杂种优势 抗性 优质: 优质:双低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肥料的贡献率达30%~60%; 肥料的贡献率达 % %; 生产量: %、P24%和K16% 生产量:N60%、 %、 % % 利用率:发达国家50% 利用率:发达国家 %一60%之间,发展中国家 %之间, 在30%左右 %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
本文由西风瘦马527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作物的起源、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 第四章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第五章 作物种植制度 第六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 第七章 作物生产技术 第八章 植物保护 第九章 作物生产现代化
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食”: 粮食安全 “衣”:服装原料 服装原料80%来源于农业生产 来源于农业生产 “住”: 生态住宅 住
1.4. 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 的工业原料, 的工业原料 的轻工业原料 来源于农业生产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2)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从谷物看 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 从谷物看,2001年,亚 年亚 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合计占到世界总产量 87.1%。从肉类看 。从肉类看,1980年,亚洲所占比例为 年 亚洲所占比例为 20.7%,居第 位;2001提高到 居第3位 提高到40.3%,居第 位;欧 居第1位 欧 居第 提高到 居第 洲位次由第1变为第 北美洲占位次由第2降为 变为第2;北美洲占位次由第 洲位次由第 变为第 北美洲占位次由第 降为 第3。 。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 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 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 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17. %, %,生产 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 .5%,生产 的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利用率:发达国家 利用率:发达国家50%;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25% 灌溉技术向水分节约及高效利用方向发展
二、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
改善环境 1 建设高产农田 2 改革种植制度 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 3 普及优良品种 挖掘作物的优良种质特性 4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优化生产管理过程 作物信息技术 优质高产高效技术 可持续生产技术
1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3)设施栽培: 设施栽培: 设施栽培 温室大棚 地膜覆盖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1.1 农学的定义
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 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 论和技术的科学。具体说来, 论和技术的科学。具体说来,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 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 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 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 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 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 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1.1 农学的定义
农学: 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农学: 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广义: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 广义: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 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中义:农学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中义:农学仅指农业生产科学,这里的农业生产是指种 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大农业). 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大农业). 狭义: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 狭义: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
1.4. 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第五大农产品 出口国
1.4. 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基础产业 农业现代化的组 成部分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世界人口:1850年12.5亿人 2000年60.4亿。 年 亿人~ 世界人口 亿人 年 亿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2001年世界谷物总产量 年世界谷物总产量20.9亿t,比1950年翻了一 年世界谷物总产量 亿 比 年翻了一 番半多。单产水平逐步提高,谷物的平均单产 番半多。单产水平逐步提高 谷物的平均单产 207.5kg/亩, 比1970年提高了 年提高了7.4%; 亩 年提高了 2001年世界平均每个劳动力年产谷物 年世界平均每个劳动力年产谷物2091kg,比 年世界平均每个劳动力年产谷物 比 20年前再提高四成。 年前再提高四成。 年前再提高四成 2001年与 年与1970年相比 肉类总产增加 年相比,肉类总产增加 年与 年相比 肉类总产增加285%,水产品 水产品 总产翻一番;奶牛的年平均产奶量 奶牛的年平均产奶量2001年比 年比1970年 总产翻一番 奶牛的年平均产奶量 年比 年 增长17.5%。 增长 。
一、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1 生产率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产) 生产率目标(高产) 2 可持续性目标(生态安全) 可持续性目标(生态安全) 3 经济高效目标 4 营养安全目标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2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
二、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 1 建设高产农田 2 改革种植制度 3 普及优良品种 4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作物信息技术 优质高产高效技术 可持续生产技术
1.2. 农学的性质
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 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 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 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 用生态学科
1.3. 农学的特点
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的实用性 生产的连续性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明显的季节性 严格的地域性
1.4. 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4)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作物病、 草害的防治: 作物病 产量损失平均为15%一20% 产量损失平均为 % % 杀虫剂 除草剂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2.1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概况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作物生产发展的贡献因素: (5)高新技术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