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与机制。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病理生理学各论。
*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水肿,休克,黄疸,昏迷,炎症等等。
*健康(Health)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disease)在病因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当前医学模式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病因学):研究引起,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的科学。包括:原因、条件、诱因。
(1)*原因即病因,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种因素: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营养性因素;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性因素;⑦精神和社会因素。
(2)*条件—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机体内外因素。
(3)*诱因—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即加强病因作用的因素.
3.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机制。
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1.屏障防御功能的破坏;2.自稳态的紊乱;3.损伤和抗损伤反应;4.因果转换;5.局部和整体的相互关联。
4.疾病的转归(Fate of disease )-康复或死亡(recovery or death )
*脑死亡(Brain death) :指大脑半球和脑干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经15min以上人工呼吸仍不能回复自主呼吸;(2)不可逆性昏迷,外界刺激无反应;(3)脑电波消失;(4) 颅神经反射消失;(5)瞳孔散大或者固定。
第二章水和电介质代谢障碍
1、体液的含量与分布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的概念:它是由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所产生的渗透效应形成的,取决于溶质的微粒数,与微粒的大小无关。
(血清钠130-15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
成人体液约占身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毛细血管壁将细胞外液分为,血浆5%和组织间液15%。体液的含量因年龄、性别胖瘦不同而异。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比例越大;成年男性体液比女性多6%;脂肪较多的肥胖者叫相同体重的肌肉发达者体液含量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指血浆蛋白质分子所产生的渗透压。
特点:1、产生的渗透压是1.5 mmol/L。2、在维持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和血容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微粒(主要是电解质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
特点:1、占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2、在维持细胞内外体液交换方面起重要作用。
2、水和电介质的平衡
❖每日最低尿量500ml 生理需水量: 1500ml/day
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量(体内、外水交换)
3、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1、口渴中枢(粗调节):a、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 b、有效血容量的减少 c血管紧张素II的增多。
2、抗利尿激素(ADH) 又称血管加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合成,有神经垂体储存释放,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
3、醛固酮(ALD) 在肾上腺皮质合成,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保水,排钾,排氢.
4、心房钠尿肽(ANP)又叫心房肽,是一组由心房肌细胞产生的多肽。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
作用。其生理性刺激包括:血容量增加、心房扩张、血钠增高及血管紧张素增多。
低容量血症又称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容量血症:水中毒、钠中毒、水肿。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患者失水>失钠,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原因: a、水摄入不足; b、
水丢失过多(经肾: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渗透性利尿,肾脏浓缩功能降低;经呼吸道:过度通气;经皮肤:发热、甲亢、出汗;经胃肠道:腹泻、呕吐。)
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2、细胞脱水;3、尿的改变(早期ALD不增多→尿钠↑,晚期ALD ↑→尿钠↓);4、休克倾向,不易发生休克;5、脱水热,小儿易发生。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患者失钠>失水,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伴有明显的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视脱水低渗的程度可减少、不减少或轻度增加)。原因(前提: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口渴,晚期口渴;2、细胞水肿;3、尿的改变(早期尿量正常, 晚期ALD升高,晚期尿量减少);4、休克倾向,最易出现休克;5、脱水外貌,三种脱水中最为明显。
等渗性脱水:指患者钠水等比例丢失,血清钠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细胞外液减少。晚期口渴,尿量减少,休克倾向中等,脱水外貌中等。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致体液容量增大,细胞内液增多,伴有血清
Na+<130mmol/L,总钠量不减少,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的状态。
水中毒原因: (1) ADH分泌过多, (2)肾排水不足, (3)低渗型脱水治疗不当.
1.细胞外液透压增高时首先会引起哪一项变化----A
A.ADH↑
B.醛固酮↑
C.心钠素↑
D.细胞内外钠交换↑
E.血管内外钠交换↑
2.大量体液丢失后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B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慢性水中毒
E.血清钾升高
3.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D.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E.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5.哪一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导致脑内出血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钾的平衡: 快速、准确地维持细胞外液的钾浓度。基本机制:泵-漏机制和肾调节。(泵:指钠-钾泵,泵:即Na+-K+-ATP 酶,将K+ 泵入细胞内;漏:指钾离子顺浓度差通过各种K+通道到达细胞外) 。血清钾的正常值为3.5~5.5mmol/L。低钾血症 (Hypokalemia):指患者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状态。
原因和机制:(1). 摄入不足:长期不能进食(多摄多排、少摄少排、不摄也排) (2).钾进入细胞内过多(急性碱中毒;胰岛素使用过多;β-肾上腺素受体活性增强;钡中毒,棉籽油中毒;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3).钾丢失过多:经胃肠道失钾(是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经肾脏失钾,经皮肤丢失钾。
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 对神经和骨肌肉的影响:肌肉组织兴奋性降低---------超极化阻滞 (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横纹肌溶解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肌兴奋性增高、心肌传导性降低、心肌自律性增高、心肌收缩性先增强后减弱;心电图的改变-----QRS波:增宽,幅小--------ST段:压低,缩短--------T波:增宽,低平-----U波:明显增高,与复极化有关。
(3). 对胃肠道的影响;(4).对肾脏的影响(多尿、低比重尿);(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6)代谢性碱中毒(低钾性碱中毒)。
*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内K外出而细胞外H内移使细胞外液成代谢性碱中毒,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降低,H浓度升高,使肾小管K-Na交换减弱,H-Na交换增强,尿排H增多,排K减少,尿液呈酸性。
低钾血症的后果; 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和酸性尿。
低钾血症的防治原则1.治疗原发病 2.补钾原则:(见尿补钾, 禁止静推)①最好口服②不宜过早(尿量500ml/d 以上,才静滴)③不宜过浓(<40mmol/L)④不宜过快(10~20mmol/h)⑤不宜过多( <120mmol/D)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患者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的状态。
原因和机制:1、钾输入过多;2、肾排钾减少(主要);3、钾移出细胞外过多(酸中毒、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细胞受损、高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药物)。
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1). 对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影响(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疼痛、
肌肉震颤、肌肉软弱无力、迟缓性麻痹);(2).对心脏的影响(最要的危险是心脏毒性作用,可引起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最为凶险。心肌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收缩性减弱)心电图改变:T波高尖、Q-T间期缩短、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纤颤、心脏停搏;(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排出碱性尿,称为反常性碱性尿)。
*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时细胞外K浓度升高,细胞外K内移而细胞内H外出使细胞外呈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管
上皮细胞内K浓度升高,H浓度降低,使肾小管K-Na交换增强,H-Na交换减弱,尿排钾增多,排氢减少尿液呈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