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3、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看到的。
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2、解题: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题目在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晓:早晨;出:走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2、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二、诵读古诗、感受音律美1、出示课件:介绍诗人。
2、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44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3、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4、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1,2;5、师: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
(播放课件古诗诵读)师:咱们一起像他那样再读一读!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1、同桌讨论交流,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记号,先提出来。
(师相机出示课件)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夏季)3、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师板书:(荷花、荷叶)4、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荷叶?师板书:(无穷碧)5、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师板书:(别样红)6、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呢?(在太阳的照耀下,在荷叶的映衬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1】篇〗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
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究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风光。
(二)力量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力量。
(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根底上,感受大自然的漂亮景象,体会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尝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到处以学生为主,努力表达“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根底,课外求进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气氛,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供应有关资料(、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供应平台。
五、媒体选用状况表:内容要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留意反响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气氛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简介学问cai课件文字表达(、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供应资料了解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承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供应资料帮忙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承受反响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尝诗情承受反响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沟通边播放边写画、沟通观赏积存学问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供应材料边看边读边记六、教时安排: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映示)杭州的西湖风光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很多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一样的。
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美道:(师读诗)(映示诗句)二、学诗1.试读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争论解决。
沟通:通过自学争论,你知道了什么?[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荷叶多:“连天”、“无穷”颜色绿:“碧”指导朗读(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尝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你能用朗读来告知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别急!教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沟通。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艳丽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消失了怎样的情景?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省一等奖】
古诗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学生一般是以读的形式来完成,但在新课标下,古诗需要诵,这也是二年级孩子不容易做到的,而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所以在古诗的朗诵过程中要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这首古诗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用连线的形式就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寄情于景”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配乐欣赏西湖美景。
一、理解诗题1.孩子们,咱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哪句诗呢?(出示梅花、杏花图)(出示荷花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是与荷花与有关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解诗题:诗题告诉我们什么?(生谈)(出示)理解诗题意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含反思第15课《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晓: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荷花录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古诗)二、学习古诗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第1篇】送别诗一直是我喜欢的,感觉也是擅长的。
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我通过情境画面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的美景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景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具体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
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
古诗的语言很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
个体的朗读可以让他们更完整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颂读中,在读中感受古诗中的诗情画意,在读中领悟到诗句蕴含的情感。
所以,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节奏和重点。
有些同学朗读古诗,往往读得呆板,没有节奏感,不吸引人。
通过范读、指名读等方式,鼓励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的朗读,尽量做到声音高低相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悦耳动听,努力将自己和听众带入诗的意境之中。
最后,朗读古诗,除了读出节奏与重音外,还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自己感觉教的很成功,这时,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男生发问了:"老师,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这首诗的题目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诗中一个字也没提到送别,却描写夏天碧绿的荷叶、鲜艳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祥和的教室里顿时嚷开了,"是呀,我们已经学过的送别诗很多,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都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
可这首诗一个字也不提。
是呀!这诗的诗题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从诗的字面内容连送别之情的痕迹也找不着呢!我暗自思忖,不敢冒昧开口。
只好说:"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敢于质疑,大胆挑战先人的创作是多么不易呀!不过,这首诗题目和内容究竟有何联系?是否真有问题?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回答,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回家查阅有关杨万里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资料,我们明天再来交流解疑好吗?""好。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4.学生读诗,注意停顿。小组交流自学心得。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晓(xiǎo yǎo)
慈(zǐcí)
竟(jìn jìnɡ)
2.学生阐述每行诗的意思。
3.学生思考后尝试回答:
(1)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时看到满湖荷花荷叶的美景。
(2)还赞美了西湖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3)诗人想让友人也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4)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显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同时将对友人的祝福和勉励融入其中。
(2)整首诗描写了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2.教师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
3.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悟意境。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先叙述美景,再写诗人的感受,从而达到先实后虚的效果。()
(2)“接天莲叶无穷碧”既写出了荷叶之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6.填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对儿童从小开展古诗词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前两句说明夏天西湖风光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丰富美好的想象;后两句抓住盛夏特有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精彩绝艳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十几首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这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通过诗句所看到的画面即可。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扩展相关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4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重点词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齐诵古诗《小池》。
2.简介作者:杨万里。
出示: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被称为一代诗宗,著有《诚斋集》。
他一生勤奋写作,相传有诗20000余首,现存诗4200首。
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所学的《小池》古诗导入,在背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简介作者,再次了解杨万里这位勤奋写作的爱国诗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反思第六单元单元妙解导航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二首》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之情。
《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儿童诗,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
《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六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太空的神秘。
4.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太空的神秘。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二首》2课时《雷雨》2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3课时15 古诗二首妙析教材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晓、慈、毕、竟”四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四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 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借助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之美,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重点词语“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理解诗意,【教学难点】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赏画配诗,揭题诵诗。
1.赏西湖图,师引出课题。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知作者,解诗题。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齐读课题: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
(课件出示断句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了解作者。
5.解诗题。
(相机解释“晓出”、“净慈寺”和“林子方”)(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6.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二)感知诗的韵律。
7.指生读古诗,师相机正音。
(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8.指导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借助预习,想象画面,解诗意。
2.全班交流,明确重点字词意。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
别样:特别。
3.理解重点词语,概括诗的大意。
4.再读古诗,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1.出示西湖图片。
西湖一年四季的景都很美,可是在杨万里眼中只有西湖六月最美。
2.诗中是怎样写西湖六月的莲叶和荷花的呢?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一)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9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9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自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诗篇,此诗表面上看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深深眷恋。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译文篇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到底在西湖的六月天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景跟其他时节不相同。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与天相接的荷叶呈现无穷无尽的碧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在朝阳里的荷花红得特别出色。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和译文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映示图片)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
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映示诗句)二、学诗1.试读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荷叶多:“连天”、“无穷”颜色绿:“碧”指导朗读(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7古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7古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材分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一)初读1、自由练读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3、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三、体会诗情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选13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选13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篇1教学目标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采取措施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一、激趣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
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
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
(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的风景名胜。
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
(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创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字;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三、教学难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画面,领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导入。
上課前,我们先来一起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诗句”,根据老师出示的猜出相关诗句,当然,只有坐姿端正的孩子才有发言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你真聪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了不起)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仅回答正确,声音还特别洪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非常准确)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个诗句出自谁的哪首古诗?对,杨万里的《小池》。
(二)简介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诗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板书课题,理解题目(请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才能读得准确。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读一读?(生读)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晓是早晨,净慈寺师西湖旁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做官)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上,杨万里从净慈寺出门去送林子方)我们知道强调的重音不同,句子读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想强调送行的时间,怎么读?送行的地点呢?送行的对象呢?瞧,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体会作者的所见所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
(出示:荷花、荷叶)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
(出示:荷花录象)看到这么美的景*你最想干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古诗)二、学习古诗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
(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
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
(配乐)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出示:小池)]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通用12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篇1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通过研读文本,查阅资料,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中,课前让学生诵读经典,为课堂创设古典诗词的氛围。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回顾第一首古诗,为后文进行对比埋下伏笔。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白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第三个环节进行朗读的第一道关卡,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感。
第四、五个环节明诗意、有感情朗读,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自我展示等方法共同理解古诗词句意思,进一步更深层次地朗读,通过朗读第二道关卡,读得有感情。
到此,本节课的重点基本解决,第六个环节体会诗人情感,解决本课难点。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对比两首古诗异同,感悟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并使学生的朗读更深入了一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与反思第【1】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字词解释: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
作品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创作背景: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品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在这一片碧*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第【1】篇〗反思: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
教学中,我立求以学生为主体,在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
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2.课堂上“练笔”的落实。
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第【2】篇〗在教学中,我通过情境画面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西湖的美景让同学对西湖的美景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详细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展现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涯,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显得非常娇艳的影像。
我引导同学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奇妙之处。
古诗的情感经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我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边读边悟,通过反复地吟读,让同学读得琅琅上口,声情并茂。
首先, 指导朗读诗题时,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时间、地点、大事”关心他们读懂题目的意思.在初读的过程要求同学读准字音,读通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教学反思
当我满怀激情走进教室,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读诗、背诗、解意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氛围中时,我庆幸我成功地上完了这节课。
临近下课时,我照常问道:‚同学们,你们还有问题吗?‛。
很多同学都满意地回答:‚没有。
‛这时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男生发问了:‚老师,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这首诗的题目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诗中一个字也没提到送别,却描写夏天碧绿的荷叶、鲜艳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祥和的教室里顿时嚷开了,‚是呀,我们已经学过的送别诗很多,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都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
可这首诗一个字也不提。
‛一个伶牙俐齿的女同学振振有辞地说。
‚是不是这首诗有毛病呀?‛‚唉!古人作诗也文不符题呀!‛教师里早已像开了锅的粥。
面对这一场在我备课之外的暴风雨,我竟哑口无言。
是呀!这诗的诗题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从诗的字面内容连送别之情的痕迹也找不着呢!我暗自思忖,不敢冒昧
开口。
只好说:‚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敢于质疑,大胆挑战先人的创作是多么不易呀!不过,这首诗题目和内容究竟有何联系?是否真有问题?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回答,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回家查阅有关杨万里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资料,我们明天再来交流解疑好吗?‛‚好。
‛孩子们雀跃起来。
就这样我为自己找了个台阶,平息了那一幕尴尬场面。
课后我迫不及待地请教同行,认真仔细地翻阅参考书,一丝不苟地查阅有关资料。
终于研读出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写景道情‛的古诗内涵。
我恍然大悟,难怪杨万里被誉为‚南宋四家‛,原来他这首送别诗竟是如此清新含蓄,藏而不露。
貌似‚咏荷‛诗,竟是‚情中状景,景中溢情‛呀!
再上课时,我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直扑昨天师生的课堂‚疑点‛,正准备滔滔不绝地陈述此诗到底情归何处时,却被学生抢占了说话权。
‚口才大王‛说:‚老师,我真佩服杨万里的伟大,他这一首送别诗写得真是妙呀!虽是描写六月西湖中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可作者正是以花、叶传情,来比喻他和林子方之间的友情就像莲叶和荷花一样相互映衬,永不分离。
‛‚我还读到了这首诗的这样一段评价:有叶无花叶无神,有花无叶花失韵,花叶相间画意浓,花叶相衬心相印。
这就
更说明了杨万里以传神的诗笔,把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情意比作花与叶,表达了和友人之间的惜别眷恋之情。
这怎能不说是一首送别诗呢?‛班长慷慨激昂地陈述着。
‚我还从我找到的这首诗中感悟到本诗的送别情谊。
诗的内容是:独坐湖边,不觉是艳阳。
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
故友已远,新人未来。
怎知天不从人愿?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
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昨天发问的同学竟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来,师生竟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眼前展现了一望无垠的碧叶和映日的红荷。
而在此情此景中,诗人却和林子方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作者在这里写荷花也许是在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品质告诉好友林子方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应像莲花一样正直、清廉,作者是借物寄情。
‛又一位同学接着说。
眼看对此诗的别样离情的解读已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我适时收场。
‚现在你们知道了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什么不写离别之情却写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风光吗?‛‚知道啦!‛孩子们满面春风地回答。
‚这诗有毛病吗?‛我诡秘地问。
‚没有。
‛孩子们灿烂地笑着。
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
走出了教学困境。
望着孩子们一张张求知的脸,一双双充满探究充满智慧的眼,我会心地笑了。
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首诗我不是已经上过几次了吗?而且我每次都备了课才上呀,可是竟有如此尴尬的场面出现,让自以为是的我一时语塞。
我到底在怎样备课呢?这真深钻了大纲,研读了教材吗?小语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而我和文本很好对话了吗?是否真正走进文本?是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些都让我为自身语文素养的浅薄而汗颜。
更不用说培养学生能力了。
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学习,我知道了古诗本身其内涵就是丰富的,是多元的。
因为诗中作者所处的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对诗的境界和情感的理解也是多元的。
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
我们在读诗时除读其韵律美,还应体会其意境美、情感美。
在教学古诗时,更要把古诗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载体,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古诗。
让师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心路旅程,去感悟,去发现。
而且通过反思我再次震撼在‚学生无尽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探究意识‛之中。
他们是一个个独具慧眼的探究者,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
个‚独特丰满‛的哈姆莱特呀!我庆幸我及时保护了这一个个充满灵性,满怀探究求知欲的孩子。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在教室里踱着方步。
再次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情’‛。
此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