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象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证主义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现象学: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是神学用语。
“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
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
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
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
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
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
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
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
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
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
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
西方哲学十讲7现象学的方法
参与观察
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 通过参与观察的方式了解社会现象的 实际运作情况。
现象学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的比较
1 2 3
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比较
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定 量分析,而现象学社会学则更关注社会现象的主 观性和整体性。
与解释主义社会学的比较
解释主义社会学强调对社会现象的主观理解和解 释,而现象学社会学则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客观 描述和分析。
02
现象学的方法论
悬搁与还原
悬搁
胡塞尔提出的“悬搁”概念,要求将 自然科学的态度、理论以及一切预设 的前提加以悬搁,暂时存而不论,以 便直接面对现象本身。
还原
通过悬搁,将我们的意识从自然科学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原到纯粹的意 识领域,从而揭示出意识的本质结构 。
直观与描述
直观
现象学强调直观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直观才能把握现象的本质。直观是一 种直接的、非概念性的把握方式,能够揭示出现象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征。
要点二
访谈法
现象学心理学通过与被研究者进行深 入的访谈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这 种方法要求访谈者具有良好的沟通技 巧和倾听能力,以便能够引导被访谈 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要点三
案例研究法
现象学心理学通过对个别案例进行深 入的研究来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这 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 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能够准确 地分析和解释案例中的各种因素。
倡导描述性研究
现象学心理学提倡对心理现象进行详尽的描述,通过描述来揭示心理现象的结构和特征。它认为,只有 通过对心理现象的准确描述,才能为理论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一
观察法
现象学方法论评析
现象学方法论评析彭学敏!孙敏"(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65)摘要: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三方面,系统评述现象学方法论,指出:现象学从本体论上严格区分现实对象与意识现象并聚焦于后者。
通过现象学方法论研究,可对现当代科学建构发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象学方法论意向性现象学还原自创立起,现象学凭借对人类存在和现象的独特探索视角与研究方法,成为二十世纪十分重要的哲学运动,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其思想影响由德国扩展到全球,并从哲学领域延伸到精神病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宗教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绝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术学、建筑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延伸!1"%国内对现象学研究方法的探讨主要出现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学和科学术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现象学作为科学探索人类现象的方法论的系统性评析。
于现象学作为科学的哲学的创立现象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对科学研究重要力,文在对现象学的方法论进系统理,国现象学、科学哲学、研究方法论与其学科对现象学方法的理与借%现象学的论、论和方法三部分对现象学方法论进行评析,现象学对科学的进评价%―、现象学的本体论1.现实对象和意识现象在论,现象学存在生命的、生命的动和人自的等独立于人的的现对象(empirical real object),但指出还存在体现为主观体验意识现象的非现实性观念性对象(irreal/ideal object〉2"。
现实对象和现象重大:现实对象于人的在,的在和,经验因果规律性(empirical causality regularities"决定且可量;现象现的现象;有空间由性,精!2"。
现象性性等现性特,它生于的,的。
现对象作为现象人,现象的远远于现实对象。
2.人存在的具身性和现实性现实对象与现象在实质性差别,但人因拥者在其在中相互联系。
唯心主义、实证主义及现象学的崩溃——从自颠倒色觉、实指定义和虚拟实在看
唯心主义、实证主义及现象学的崩溃——从自颠倒色觉、实指定义和虚拟实在看一、引言介绍研究三种哲学思想崩溃的重要性和目的。
二、唯心主义的崩溃1.唯心主义简介2.自颠倒色觉的发现及其对唯心主义的影响3.唯心主义的根本问题三、实证主义的崩溃1.实证主义简介2.实指定义的问题及其对实证主义的影响3.实证主义的根本问题四、现象学的崩溃1.现象学简介2.虚拟实在的概念及其对现象学的影响3.现象学的根本问题五、崩溃的影响和未来发展1.三种哲学思想的共性问题2.哲学思想的崩溃对现代科学的影响3.未来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六、结论总结三种哲学思想的崩溃及其对理解现代科学的影响,以及未来哲学思想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唯心主义的崩溃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思维、意识是世界本质的核心,物质的存在只是思想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人的意识和思维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概念是比实物更为本质的存在。
这种思想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也有所体现,认为神创造了世界并掌管着一切。
然而,唯心主义的核心观念在近代遭到了挑战,逐渐被科学发现所推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自颠倒色觉的发现。
通过对一些人的视觉觉察发现,他们在看到具有反正常颜色排列的图像时仍然能够正确地认知物体颜色。
这证明了颜色在思想上的存在和实际物质的颜色是不同的,颜色的存在可以独立于物质的存在。
这一发现打击了唯心主义的核心观念——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之间的联系。
如果颜色可以在思想上存在而与物质颜色不同,那么其他物质的特征、规律也可能存在同样的情况。
唯心主义因此衰落,一个新的哲学思想——实证主义逐渐兴起。
第二章:实证主义的崩溃相对于唯心主义,实证主义更加注重基于经验和实证证据的科学研究。
实证主义认为唯有经验、客观的证据才能形成科学。
实证主义的主要观念是实指定义——只有完全符合实际事物的定义才是一个真实有效的定义,符合实际的经验规律才是科学的。
哲学全面知识点总结
哲学全面知识点总结从最古老的哲学思想到当代各种现代哲学流派,哲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体系,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反映了人类对于宇宙和人类生活的认知和思考,形成了哲学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对哲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本质和内涵。
一、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 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城邦文明中,哲学家们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出现在希腊的哲学家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人。
2. 哲学的发展:哲学经历了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哲学家们通过对各种思想问题的探讨和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和学术体系。
二、哲学的主要分支1. 本体论:本体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本质。
本体论涉及到实在与现象、物质与精神等问题,是哲学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2. 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认识和知识的本质。
认识论涉及到知识的来源与限度、真理与谬误、科学与形而上学等问题,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3. 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道德和价值的本质。
伦理学涉及到道德规范与伦理原则、道德决策与价值选择、道德实践与社会责任等问题,是哲学的社会性分支之一。
三、哲学的重要思想与理论1. 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哲学: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一切皆可由数学来解释。
他建立了一个数学化的宇宙观,认为数学是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实质上是对于宇宙中规律的探求。
2. 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永恒的存在,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表象。
他通过对于理念的探究,建立了一个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世界。
3.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质、形式、本质等概念,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宇宙系统和自然规律的形而上学体系。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15.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L15.1英加登与伊瑟尔——书目摘要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15.1英加登与伊瑟尔书目摘要:1,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晓未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目录:英译者序导言第一节研究的范围第二节问题的初步概述第三节关于认识对象根本结构的认识适应性第四节关于文学的艺术作品的根本结构自根本观点第五节固定为书面形式的文学作品第六节论题的界定与最初的基此题目第一章对文学的艺术作品认识的初级阶段第七节掌握书面符号和语词声音第八节理解语词和句子意义第九节消极阅读和积极阅读第十节客观化作为从意向事态到文学作品中再现客体的过渡第十一节再现客体的具体化第十二节图式化外观的现实化与具体化第十三节理解作为诗歌作品的文学的艺术作品的特殊性第十三节作品中所有层次结合为一个整体以及对作品观念的理解第十四节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理解的复合性对其具体化形式的影响第二章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具体化中的时间透视第十五节作品各局部顺序的结构第十六节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学的艺术作品第十七节“时间透视〞现象第十八节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具体化中的时间透视第十九节阅读后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三章对科学著作的认识第二十节科学著作与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区别第二十一节对科学著作的理解与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知觉把握第四章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各种认识第二十二节对深层问题的展望第二十三节认识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各种态度第二十四节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第二十五节有一种特殊的“文学〞经验,抑或它属于审美经验?第二十六节对文学的审美经验的假设干见解第二十七节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前审美研究第二十八节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审美具体化的反思认识第二十九节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审美经验和作品审美具体化的反思认识的区别第五章关于文学的艺术作品的知识的批判思考的假设干问题第三十节绪言第三十一节关于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前审美反思认识的知识批判问题第三十二节关于审美经验的知识批判的假设干问题第三十三节关于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审美具体化的认识中的假设干认识论问题后记内容提要:本书主要论述认识文学的艺术作品要经过的过程、可能的认识方式及其可以期待的结果,可分为六局部:一、研究的问题;二、对文学的艺术作品认识的初级阶段;三、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具体化中的时间透视;四、对科学著作的认识;五、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各种认识;六、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知识的批判思考的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按阶段分成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本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后,70年代后。
优点:反应社会环境对哲学的影响。
19世纪后期黑格尔哲学面临崩溃,自然科学的挑战以及这一时期哲学家对哲学传统的批评,使哲学面临深刻的危样,于是才有二十世纪初的“哲学革命”,产生出两大新的哲学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
但这两大哲学都未实现革命的目的,陷入了理论危机。
后来的发展阶段中,这些哲学走出纯理论、纯思辩,走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语言,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展开抨击。
70年代以后的新流派沿续着对传统的批判,但走向了跨文化的批评,而非反文化的批评。
把西方哲学分成四个阶段,有利对各个时期的思想特征和时代背景作出合理性的解释,不利于解释一些始终在起作用的哲学思潮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
比如,在第二个阶段的现象学在第三阶段发展为存在主义,而在第四阶段表现为解释学;在第二阶段的逻辑分析哲学与第三阶段的日常语言哲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还与第一阶段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有美国特色的经验逻辑哲学。
按本质特征分: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优点:突出了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般说来,唯科学主义自认为与自然科学是同盟军,而人本主义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唯科学主义是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而现代人本主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倾向。
但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任何一种本质都来自笼统的概括,都不足以囊括一切现像。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现代英美哲学是唯理性主义的,欧陆哲学是人本主义的。
事实上,现代英美哲学只有逻辑实证主义才是唯理性主义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是自觉抵制唯科学主义的;即使在英美哲学里,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另一方面,欧陆哲学也有反人本主义的立场。
并且,很多欧陆哲学在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也并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而是试图解释适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原则。
实证主义研究与诠释主义研究的区别
诠释主义研究的特点
◆世界是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由全社会构建而成,事 实和价值间的分立并非泾渭分明; ◆这一范式的重点放在理解上;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同,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人的认知影响社会研究结果,研究人员也应成为社 会研究的一部分; ◆认知与主观因素相关,是人的主张、态度和价值观 的综合体;
◆关键假设:
□“社会人”的假设,在重视人的自利特征时,也 强调了义务和责任。 □ 个人的政治行动受到制度、习俗、惯例的规定 和制约,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人的偏好不是既定的,深受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影 响
◆关键词:
制度规范 互动 责任 认同感
结语
很多优秀的研究都发生在研究范式之间的连
接区域内(注意: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是不 能一起使用的),这些研究范式并不是完全 的泾渭分明的。需要我们在研究中探索找出 适合自己的方法。 关于“双重诠释”、“后实证主义”(“批 判现实主义”)的内容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论 述,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查阅资料。
3、两者的概念及关注点不同
实证主义研究 □将所有科学的方法应用于那些被认为是属于一种客观的调
查自然状态的人类事务的方法。
□关注点在于“客观性”(定量分析和案例研究)
诠释主义研究 □可以研究人们构建他们的社会世界的方式。
□关注点在于“主观性”“理解”“能动性”(定量分析和
1、两者的本体论基石不同
实证主义研究缘于客观主义的本体论。
◇ 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可观察的; ◇人们认识世界需通过客观分析量化的数据;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 诠释主义研究缘于构建主义的本体论。
◇世界是人们构建的结果; ◇关键是理解人建构世界的动机及影响; ◇世界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存在普遍规律。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 (1)
第38卷第6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11月V ol.38 N o.6Jour nal o f Cent ral China N o rmal Univ ersity(H umanities and Socia l Sciences) N ov.1999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郭永玉,陶宏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市教委政策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00)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它们在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原则与方法等等问题上的回答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这些分歧是由实证主义与现象学的哲学思想的分歧决定的。
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则分别代表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与人文两大价值取向。
关键词:实证主义;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比较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56(1999)06-0153-05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占统辖地位的方法论主要是实证主义和现象学[1]。
心理学界称之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基础。
我们已经撰文分别讨论了这两大方法论与心理学相结合之缘由、它们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各派别之间的关系、它们各自在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涵义以及它们作为方法论对心理学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等等问题[2][3]。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大方法论,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有助于深化对西方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思考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未来走向问题。
一、两大方法论的哲学意义之比较不言而喻,现代西方心理学两大方法论的哲学背景,分别是作为哲学派别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
就这两个学派产生的时间来看,实证主义早于现象学近半个世纪,但是,两者都是现代西方社会现实的产物。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和政治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振荡。
在思想文化领域,一方面是科学兴旺发达,另一方面是传统哲学的危机。
课程理解的三种范式[资料]
课程理解的三种范式作者:杨道字温恒福摘要:对课程理解中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不同回答方式构成了不同的课程理解范式。
复原说主张实在主义的本体论、主客分离的认识论、客观诠释的方法论、基于重现的价值论;商谈说坚持基于协商的本体论、主客交融的认识论、视界融合的方法论、基于事情本身的价值论;主观建构说则相信多元主义的本体论、主观主义的认识论、霸权主义的方法论、不可通约的价值论。
关键词:课程理解;课程意义;文本;范式“如何对课程文本进行理解”是一个需要课程人深思的重大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学术争鸣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这个问题,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课程理解”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求我们对此给予更多的反思。
每一课程理解者在理解课程时都暗含着对下列问题的回答:课程理解之本质的本体论问题;理解者与课程文本之关系的认识论问题;课程理解之途径的方法论问题;课程理解质量之评价的价值论问题。
对这四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了课程理解的不同范式。
一、课程意义复原说意义复原说的理论渊源于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其对课程理解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回答不同于商谈说和主观建构说。
(一)实在主义的本体论课程文本的意义是一种可以被发现的固定实体,它存在于课程文本自身之中,由课程文本的创作者所赋予,它主要包括课程文本所体现的意义及其作者内心所意欲表达的意义。
这些意义完全独立于课程理解者的理解而存在。
课程理解是一种避免课程误解的技艺,是课程理解者以中立者的身份排除各种阅读误解以重现作者原意与文本原意的全部技艺,其最高理想是比作者更好地理解课程文本。
课程理解是一种再现的记录运动,一种对课程原意的再生产,一种对已认识东西的再认识,一种以概念的富有生气的环节、以作为创作组织点的“原始决定”为出发点的重新构造。
这种本体论带有明显的实体论倾向和基础主义色彩。
实体主义认为世间存在着独立不依的、不假外求的、永恒不变的终极实体;基础主义则认为世间存在用于确定理性、知识、真理、实在、善和正义的性质时能够最终诉诸的永恒的、非历史的基础或框架。
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非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对立统一
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非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对立统一摘要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非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中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各有利弊。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来分析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非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对立性与统一性,并在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本人的政治学专业设计几种研究方法。
关键词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对立统一,政治学研究一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非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整体描述背景依据涵义及内容类别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
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
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
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
二是讲究方式。
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
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哲学流派
(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
结构主义
(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
解构主义
(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
现代西方哲学
早期非理性主义
(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
唯意志论
(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
(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
犬儒学派
(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
斯多亚派
(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奥古斯丁
(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
(经院哲学)
亚里士多德主义
(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
(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
(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
经验论(经验主义)
(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意识与本质的探求
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区别:现象学强调本 质直观,心理学强调实证研究
• 现象学:采用本质直观的方法,关注 意识和经验的本质 • 心理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关注 心理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 两者在研究方法和目标上存在明显的 差异
02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发展源自存在主义的定义与主要思想家
存在主义:关注人类存在、自由和责任的哲学思潮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与价值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为文学创 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强调意识和经验的重要性,克服了传 统文学创作的局限性 • 为文学作品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性 和超越性,深化了对人性的理解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 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表
• 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法国哲学家萨特等人提出 • 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主张个体在面对存在时作出选择 • 存在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家:海德格尔、萨特、卡缪、马丁·布伯等
• 海德格尔:提出存在论,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 萨特:提出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 卡缪:通过荒谬的主题,探讨人类面对存在的困境和抉择 • 马丁·布伯:提出我与你的关系,强调人际关系中的真诚和对话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在现代哲学中的跨学 科合作: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
学等)开展跨学科研究
• 结合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理论观点, 探讨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本质和意义 • 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现代哲学和其 他学科的发展,为人类认识自我和认识 世界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意识与本质的探求
01
实证主义——西方社会学的主流范式
一些概念 的机械 拼 凑 , 而 是包含着 基本假 设、 信 念、 方法、 仪 器及应 用准则 的一套 有着 内在 联 系 的 系 统 , 是 一 种视 野 和 分 析框 架。 每 一 个科 学 家 事先或在 研 究 过 程中都 会 自觉 不 自觉 地
选 择一 种范式 , 这 是他有效 工 作 的前 提 , 是一 个 必 要 条件 ; 否 则 , 他 会在 纷 繁复杂 的 世 界 而
要 回 答这 个 间题 , 我 们 首先 要 对 所谓 “ 实证 主 义 倾 向” 、 “ 现 象 学倾 向 ” 做 一 个 明确 的
— 界 定。 因 为 , 现 实 中的 这 种 分野 虽 然 客 观存 在 , 但 却没 有这 么 清楚
这 种划 分 是我 们 为 了
更 好 地 说明 问 题 而 进 行 的 一 种 人 为 的 抽 象。 这 就 决 定 了本文 对 “ 实证 主 义” 和 “ 现 象学 ” 的
持这 种思想 的人 认为 , 对社 会进行 所谓 “ 科 学” 研究 是荒谬 的 , 尤其 是从 “ 实证主 义范 式” 内 开 始 这 种研究则 更 为 荒谬 。 他 们 认 为 , 社 会迥 异 于 自然 , 它 的 随 意 性 、 武 断性和 不 确
定性 排除 了任 何 “ 科 学 ” 研 究的可 能和 必要 , 更激 进 的学者 甚至批 评实证 倾 向是对 人性 的蔑 视、 对人 的主体 性的忽 视。 在他 们看来 , 所 谓社会 、 所 谓历 史 , 不 过 是个人 或群体 竭力规 定
并 达 到 某些 价值观 念 和 目标 的 人类 环 境 。
那 么 , 社 会与 自然 究 竟 是 “ 同构 ” 的 , 还 是 “ 异 构 ” 的 呢 ? 很多 社 会 学 大 家也常 常在这
《教育哲学》课程笔记
《教育哲学》课程笔记绪论一、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哲学的起源: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教育改革浪潮席卷全球,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问题,教育哲学应运而生。
2. 教育哲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哲学体系的建立:教育哲学家们开始构建教育哲学的理论体系,试图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教育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育哲学家们开始关注教育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以丰富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
(3)教育哲学的实践转向:教育哲学家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强调教育哲学应立足于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1. 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价值等问题。
2. 教育哲学的体系:教育哲学体系包括理论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两大类。
理论教育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实践教育哲学则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
三、教育哲学的性质1. 哲学性质:教育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具有哲学的普遍性、抽象性和深刻性。
2. 应用性质:教育哲学关注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
3. 交叉性质:教育哲学与多个学科领域交叉,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四、教育哲学的价值1. 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教育哲学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改进教育管理。
2. 对教育政策的作用:教育哲学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引导教育政策更加科学、合理。
3. 对教育研究的作用:教育哲学为教育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第一章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1.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1) 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的“性善论”等。
哲学原理分类
哲学原理分类
哲学原理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分类:
1. 本体论原理:研究存在的本质、实体的本原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等。
2. 认识论原理: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认识的过程和有效方法等。
3. 伦理学原理:研究道德价值、行为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4. 逻辑学原理:研究思维规律、推理规则以及正确论证的方法等。
5. 形而上学原理:研究实在的本源、存在的结构以及宇宙的本质等。
二、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类:
1. 实证主义原理: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验证哲学理论的科学性。
2. 合理主义原理:强调通过推理和逻辑推断来确定哲学理论的真理性。
3. 综合主义原理:强调将实证和合理主义相结合,综合考虑经验和理性的因素。
4. 实践主义原理:强调通过实践和行动来验证哲学理论的可行
性和实用性。
三、按照历史发展的不同分类:
1. 古代哲学原理:包括古希腊哲学、古印度哲学等,探讨宇宙的本源、人类的目的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2. 中世纪哲学原理:主要是基督教哲学的发展,探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神的存在等问题。
3. 现代哲学原理:从启蒙时代开始的哲学思想,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等不同的研究方向。
4. 当代哲学原理: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研究方向,关注实在、主体、语言、社会等问题。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哲学原理分类方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分类方式。
哲学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奥,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哲学问题。
当代哲学观漫谈
当代哲学观漫谈2000字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哲学也在不断地进化和演变。
当代哲学观点多种多样,包括人文主义、实证主义、个人主义、现象学、批判理论、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思想流派,每种哲学观点都有其独特的立论方法和思考方式。
在本文中,我将谈论一些当代哲学观点,以及它们如何解释和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人类的尊严。
人文主义以理性、自由、平等、宽容和人类关爱为核心价值。
在人文主义的世界观中,人类是自己历史的创造者,个体是独立的、自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现实主体。
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环境对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人文主义哲学实践是解决人类权利和自由、文化多样性和民主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经验和科学方法才是有效的知识来源。
实证主义强调对事实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实证主义哲学相信科学方法能够对真理作出客观、可衡量和可预测的描述。
实证主义是研究科学方法、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的重要学派,它对人类社会的科学化和理性化具有广泛的影响。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关注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哲学观。
个人主义认为自由、独立和自主是人类保持尊严、幸福和成就的必要条件。
个人主义哲学主张有个体自由选择、自由行动和自由表达的权利。
个人主义反对强权、专制和束缚自由的任何形式,如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个人主义哲学强调个人意志、利益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在自由和责任之间寻找平衡。
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对直觉和经验现象的系统研究。
现象学强调意识的本质,强调人类主体性的现场性、个体性和主观性。
现象学的重点是研究事物出现、存在和意义的方式。
现象学哲学方法强调主体的态度,即把显示出来的事物直接放到研究中来探究其本真和意义。
在现象学哲学中,事物的意义和现象一样重要,其研究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
现象学哲学的研究重点是认识过程和语言普遍性。
批判理论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现实社会,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和存在的问题。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一.哲学家名称Acient Greek philosopherspythagoras n。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 Socrates n。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Plato 柏拉图Aristotles 亚里斯多德Leucippus流西普斯Democritus 德谟克利特Epicurus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Italian philosophersPetrarch彼特拉克(意)(1304~1374)Bruno (Giordano) (意)布鲁诺(1548年-1600)Galileo伽利略(意)(1564~1642)(Niccolo) Machiavelli马基雅维里(意)(1469—1527)Polish philosophersCopernicus哥白尼(波兰)(1473~1543)German philosophersKant:康德(德)Nietzsche n。
尼采(德,1844-1900)(Ludwig) Feuerbach 费尔巴哈(Arthur) Schopenhauer 叔本华Hegel: 黑格尔,Hegelian,黑格尔的The Young Hegelians 青年黑格尔学派Marx 马克思Engels 恩格斯English and Scottish philosophersFrancis Bacon 培根(英)(1561—1626)John Locke 洛克(英)Thomas Hobbes托马斯。
霍布斯(英)Adam Smith 亚当.斯密斯(苏格兰)David Hume 休谟(苏格兰)Thomas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Isaac Newton艾萨克。
牛顿(Bertrand)Russell 罗素Ricardo 李嘉图French Philosophers(Rene) Descartes笛卡尔(法)Cartesian adj.笛卡尔的(Baruch)Spinoza 斯宾诺莎(法)(Denis)Diderot 狄德罗(法)(Charles)Montesquieu 孟德斯鸠(法)(1689年至1755年),(Francois) Voltaire 弗朗索瓦伏尔泰(法)(1694—1778),(Jean-Jacques)Rousseau 卢梭(法)(1712-1778)Claude-Henri Saint-Simon 克劳德.圣西门(1760年至1825年)Francois Charles Fourier弗朗索瓦.查尔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学: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究方法。
它所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一词(概念)在现象学之前与在现象学中的意义不同。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启蒙运动之前的“现象”
是神学用语。
现象”是通向神的启示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神学基础一一,是不能正确理解现象的。
启蒙运动的“现象”
启蒙运动中最重要、对今天的中国思想文化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是洛克、休谟的哲学。
他们不认为信仰可以正确解释现象,他们根本就不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正确解释任何东西。
休谟对人类的理性一一不管它是否有神的帮助提出了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
在他们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形而上学陷
入最深刻的危机。
为了拯救形而上学,康德写了出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那里,对我们人类的理性来说,世界无非就是现象世界。
我们的理性具有接受、整理、总结、塑造现象世界的能力。
而世界只能通过现象被我们所接受、所理解。
而事物本身,人类理性是不能探及的。
在康德那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叫做“合成”,这是理性接受了现象之后,使用自己的功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产物。
就原则上讲,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合成”的结果。
现象学与现象
为什么胡塞尔和其他一些出色哲学家要把他们的学说叫做“现象学”呢?很简单,他们关心的首先是现象,甚至无非现象。
现象很重要么?因为,既然我们对事物本身一一或者用唯物主义和其他本体论哲学喜欢用的术语“本质”一一不可能有任何把握,我们的理性的唯一对象无非就是现象,那么,我们能够或者必须研究的唯有现象而已。
但是,胡塞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
他认为,“现象”不是事物对人类
理性的作用,而是人类理性本身。
因为,没有经过人类理性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他是把康德的哲学作了彻底的发展。
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是哲学概念,它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
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称。
这两种用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同时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采取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立、或本体论与宇宙论相对立的方法,而以辩证唯物主义说明哲学的整个问题。
简单的说,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
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
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
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
本体论就是探讨形而下
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据的。
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人类从它形成开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认识。
但是,对认识本身进行认识和研究,并形成作为哲学组成部分的认识论,则是同哲学的产生相联系的。
认识论的任务是揭示认识的本质, 揭示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力求使人们的认识成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因此,认识论必然以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为出发点,而且将其贯穿于全部认识论的内容之中,由此引出不同的认识论结论。
1)认识的特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2)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3)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
认识中的作用。
4)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positivism )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 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基本特征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 的哲学。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中心论点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
识的客观性。
进化阶段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
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
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
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 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实证主义反对神秘玄想,主张以科学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
这种思想恰巧与柏拉图的理性论相反,柏拉图认为只有观念才是真实的,感官都是虚幻的。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也叫玄学。
定义:可以被量纲(因此)分析的形而上学,其针对结果的正确性,是一种无法争辩的事实!
什么是形而上学?
定义: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
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外在表象,揭示内在真理。
比如: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
内在规律就是:1+1=2,这就是形而上学的作用和意义
例子:有个人看到一只老虎只吃肉,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只吃肉!
P>0,0-P=0
形而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例子:但从所有生物只吃肉这个结论,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所有的生物获取(能量),都是为了(生存)!
即:它们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
P> 0A,0A-P=-P。